第一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审计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审计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第一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之一是()。
A制约性B 独立性C合法性D 公正性
2.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之外。
A采购部门B生产部门C财会部门D 销售部门
3.在我国,()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承办业务。
A会计师B高级会计师C 助理会计师D 注册会计师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组织。
A地方性B 全国性C综合性D特定性
5.()是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项目所签定的正式文件。
A审计通知书B审计业务约定书C审计建议书D审计报告
6.《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要保持应有的()。
A 职业谨慎B 职业道德C 职业纪律D职业法规
7.审计准则发端于()。
A中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8.()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审计方法B审计准则C审计通知书D审计报告
9.收款员与记账员不能同为一人属于()范畴。
A现金控制B实物控制C行政控制D业务控制
10.会计报表上“固定资产”为8亿元,而账薄上“固定资产”为8亿元,则账簿是报表的()。A实物证据B 外部证据C 直接证据D自然证据
11.内部控制调查表中的(),是针对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出来的。
A “问题”B“关键控制点”C “不相容职务”D“环节”
12.()是指被审计单位具有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并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A高信赖程度B中信赖程度C低信赖程度D良好的信赖程度
1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A检查B 鉴证C评价D监督
14.管理建议书是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的()。
A 会计咨询报告B审计报告C财务状况说明书D内部控制报告
15.在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应当()。
A照常执行B拒绝执行C 暂缓执行D禁止执行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审计的基本特征是()。
A独立性 B权威性C效益性 D公正性E客观性
2.范围检查法包括()。
A顺查法 B审阅法C分析法 D详查法E抽查法
3.我国审计专业技术职称包括()。
A注册会计师 B高级审计师C审计师 D助理审计师E高级会计师
4.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是()。
A层次性 B可靠性C时效性 D相关性E 地域性
5.评价审计抽样结果的步骤为()。
A分析样本误差 B推断总体误差C重估抽样风险 D 形成审计结论E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审计人
2.查询法
3.审计准则
4.审计程序
5.统计抽样
四、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审计工作底稿按其形式划分可分为、、和。
2.内部控制要素中的风险评估是企业对的相应风险的,是形成如何的基础。
3.变量抽样用于或 实质性测试。
4.民间审计报告按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应当包括:标题;收件人;
;;签章;会计师事务所地址和报告日期等项内容。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制订审计准则的意义是什么?
2.在设计样本时应考虑哪些基本因素?
3.编制审计报告时一般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六、业务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某企业于2000年9月19日销售材料一批,价值3640元,购货方以转账支票支付贷款;同日销售产品一批,收回现金23400元,其中增值税为3400元。该企业会计根据以上两项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其会计分录为:
借:现 金 19760
银行存款 3640
贷:产品销售收入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400
(1)审查上述经济业务,指出存在的问题。
(2)提出审计处理意见。
2.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林源公司的委托,对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林源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不实,林源公司将销售给华欣公司的××产品200000列入其他应付款账户。注册会计师认为此项做法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并向林源公司提出了调整意见,该公司拒绝采纳。
请指出注册会计应当出具哪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为什么?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C 3.D 4.B 5.B6.A 7.C 8.B 9.A 10.C
11.B 12.A 13.B 14.D 1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D 2.DE 3.BCD 4.ACDE 5.AB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审计人:是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2.查询法:是通过查对和询问来取得必要资料,以获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的方法。
3.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恰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4.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行动。
5.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在实施测试时,从被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通过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被审计单位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
四、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表格 流程图 笔录文稿
2.实现其既定目标 界定与分析 管理风险
3.账户余额 报表项目
4.范围段 意见段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①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
②指导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南。
③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
④签署审计意见重要依据。
2.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的基本因素:
①审计目的。②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③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④可容忍误差。
⑤可信赖程度。⑥预期总体误差。⑦分层。
3.编制审计报告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槁、调整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严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和措辞、撰写审计报告。
六、业务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答:存在的问题:
(1)违反了记帐凭证填制规则中“不得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填制一张记帐凭证”这一要求。
(2)出售材料的收入未入帐。
(3)套取现金3460元。
(4)利用帐务处理技巧进行舞弊。
审计处理意见:
(1)用红字冲销原会计分录。
(2)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
a、借:银行存款 346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460
b、借:现金 234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3400
(3)追究套取3640元现金的去向。
(4)督促该企业会计人员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2.答: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原因是:林源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会计报表严重地歪曲了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且该公司拒绝采纳注册会计师要求其进行调整的建议。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二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实用写作课程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实用写作课程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应用文的时效性包括 内容 讲究时效和 办文 讲究时效两个方面; 2.应用文的写作主体包括 自然人 主体和 法人 主体两大类; 3.调查报告通常用第 三 人称写作;
4.讲话稿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口语化 和 宣传鼓动性 ;
5.根据目标对象的不同,广告可以分为 零售、企业间 和 集体 三类。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应用文主旨:主旨是应用文文本的第一要素。它的意思是主要的意义、用意和目的,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主体通过文本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思想,是写作主体意图的体现。3.计划:是在一定时限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种目标,事先制定的步骤方法措施,并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类文书的总称。计划包括规划、狭义的计划、工作安排、设想、方案等。
4.经济预测报告:经济预测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特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经济活动在未来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测算和判断。经济预测报告就是用文字将这种预测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的书面报告。
5.民事诉状:民事诉状也叫民事起诉状,是民事案件的原告人,在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依据事实和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裁判所提出的书面请求。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应用文的功用有哪些?
(1)信息交流功用:在现代社会,应用文已成为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彼情我知、我情彼知的作用。
(2)沟通协调功用:现代社会里,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社会化大生产越发展,专业化水平越高,分工越细,部门之间、组织之间的合作,需要做好联系协调工作。应用文就是联系协调的工具之一。
(3)指挥管理功用:在公务活动中,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布的公文,起着指挥作用,下级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或“参照执行”。同时,下级机关所作的请示、报告、总结等,及时反应基层情况,也为中央制定方针、政策,及时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有的应用文是与管理行为同步发生的。离开它,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无法进行。(4)法律约束功用:国家机关为了实施其管理职能所发布的公文,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书写和签定的文书,也有一定的约束力,须严格执行。
(5)宣传教育功用:应用文是用来处理公私事务的,但要处理好公私事务,必须让人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去做。这就需要摆清事实,讲透道理,实际上就是在做宣传教育工作。
(6)凭证依据功用:应用文的凭证依据功用,在不同的文种中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如机关公文是收文机关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政策依据,契约文书而言是双方彼此确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和凭证。2. 应用文的语体有哪些特征?(1)模式性
应用文的语体常常不受应用文内容的约束,而在不同的文章中表现出相同的特征来,这些相同特征的表现形式,就是模式化、标准化的东西。
应用文文本语言体现出相同的语体特征,特别是在同一种类的公务文书中表现极为明显,这种特征常常表现在不同内容的文章,使用的句式常常相同、使用的词汇常常相同,使用的语气相同。(2)专业性
应用文的语体特征还表现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两个方面:一是专用文书语体的行业性特征,专用文书语体的行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文章中,使用行业用语即术语的频率较高;二是作为一类文种的语体的种属性特征,这是指在同一种类的应用文中,其语体有着共同的专用性特征。(3)直接性
直接性也是应用文语体的重要的基本特征之一。应用文是处理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其语言必须以应用为准则,表达直接明了。
3. 试述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1)网幅广告(又叫做旗帜广告):是以GIF、JPG等格式建立的图像文件,定位在网页中,同时还可使用Java 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强表现力;
(2)文本链接广告:通过文本建立起超级链接,从而增加广告内容量,为寻找内容进行提示的网络广告形式;(3)电子邮件广告:是直接放在网民信电子信箱中的广告,可以分为文本格式和html格式两种。;(4)网页广告:是以网页形式出现的网络广告;
(5)插播式广告:又叫弹出式广告或空隙页面,即在浏览者登陆时强行插入一个方面页面或窗口。4. 书写辩护词应注意哪些问题? 书写辩护词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事前做好准备。辩护词是驳论性的文书,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起诉书的指控进行辩驳,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所以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起诉书,了解全部案情。还要会见被告人,查对疑点,听取陈述;
(2)立论实事求是。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案件关键,确定辩护思路。二是要正确运用反驳和证明的方法;(3)文字符合要求。除了符合一般应用文的要求,还必须符合它自身特点的要求。围绕辩护做文章,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辩护;遣词用字要精确;嘲讽语句应避免,忌意气用事。5. 写作通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写作通报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行文要及时。通报的时间性较强,写作要及时迅速,以指导当前工作,否则,时过境迁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事例要真实、典型。通报所据应当是真人真事,否则不但影响教育效果,还会有损发文单位的声誉。因此,写通报前,一般要调查、核对事实,做到准确无误。此外,还应注意事例的典型性。无论表彰或批评,其事例应让人感到确实值得学习或引以为戒。
(3)详略要得当。通报的事例是写作重点,要注意详略得当。若过于简单,变成抽象的概念,人们难于受到教育,产生不了爱憎之情。若过于详细,将“通报”写成近似“通讯”或“报告文学”,又会让人难于把握要领。(4)要突出教育性,注意掌握政策。在写通报中的处理意见时,必须注意政策,掌握好分寸,使处理决定与事实、政策相一致,做到合情合理,否则,既对当事人不利,又难于服众。6. 标注主题词应注意哪些问题? 标注主题词要注意:
(1)主题词具有主题性和技术性两重性特征。即主题词要表现公文主题的核心内容,但又不是完全为了表现主题而确立的,它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文件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储存和检索的方便。
(2)主题词具有层次性。主题词的排列要有一定的层次,一般第一层是体现公文内容特征的词;第二层是代表公文归属类别的词;第三层是体现公文文种的词。
(3)要注意简明性、准确性。主题词一般由三至五个词或词组构成,要求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出全文内容特征、归属类别和文种。
(4)主题词位于文件尾部分的横隔线之上,由左向右顶格排列,词与词之间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在后面打对号或者错号,每题1分,共10分)
1.XX市教育局关于召开XX同志任职的通知。(×)2.级别低的机关可以和级别高的机关联合行文。(×)
3.任免通知均需写明经何组织研究决定、任免谁及任免职务、任期和待遇,这样才便于执行。(√)4.关于转发计生委两个《通知》的通知。(×)
5.通知可以“特此通知”结尾,也可以发出号召、抒发感情。(×)6.表彰性通报既要写明被表彰者的先进事迹,还要简介其一般表现。(√)7.XX学院关于招收IBM研究生的通告。(×)
8.关于请示上级机关批准和指示后才能实行的公务,都可用“请示”行文。(√)9.XX市电信局关于安装私人电话的公告。(×)
1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必须依法纳税的通告。(对)
五、实践题(30分)
请根据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写作一篇述职报告。不少于600字,如果出现姓名,请用XXX代替。
第三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辅导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辅导资料(1)
上篇:企业文化理论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系、企业文化的演变规律等。
第一章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从现象开始到理论高度来把握企业文化,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了解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学说,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战后世界各国企业管理出现新变化
战后,指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总的趋势——以人为本美国——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日本——千方百计挖掘员工的创造能力。西欧各国——强调员工参与制的管理和弹性工作制。我国——管理重点从以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比,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传统管理是以物、以事、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而企业文化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则把人的要求、欲望、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去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传统管理靠的是纪律和监督,是强制性的管理。而企业文化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则注重对员工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通过满足职工合理需要而达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重“以德育人”,从而使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第三,传统的管理是靠权力而不靠人的意愿的独裁式的管理,一切事情只由管理者一个人讲了算,是使下级和员工没有自主权的控制性的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强调实行分析,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鼓励员工发表意见,提倡员工参与决策。
一、全球呈现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公司经营的国际化趋势开辟国际市场。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
2、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化趋势“强强合作”,即优势合作,使企业做大做强。传统的做法是大鱼吃小鱼(难于做到优势互补)。
3、世界各国文化一体化趋势这里的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
世界各国出现相同的文化趋势,见教材15页。
结论: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向跨国公司提出了如何调动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的积极性的问题
2、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不同国家间企业文化理论的交流,为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传播准备了肥沃的土壤。
3、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二者相互推动、相互渗透。即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譬如油菜花节、服装节、风筝节等。
三、日本经济成功的启示
1、通过美国管理学界的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西方传统文化与传统管理存在不足;二是肯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企业文化建设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重点研究了日本的三制项度:终身雇佣制、缓慢晋升制和工作轮换制。
2、日本企业成功表明:受东方文化思想影响的企业管理,着眼于人的管理,着眼于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协调,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尽力照顾到人的情感因素。
第二节 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学说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共有十四部著述。见教材18—19页
二、西方企业文化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以四部著述为重点: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国著名咨询组织麦肯齐公司管理专家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迪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精神支柱》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及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的《美国企业精神——美国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和美国管理学家戴维•布雷德富和艾伦•科恩合作出版的《追求卓越的管理》。
上述六部著述的共同观点:
1、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代表着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阶段,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
2、他们都从观念形态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文化,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职工的群体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和核心。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价值、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石。
教学内容:
重点: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文化:从现象到理论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微观:泛指部分或较小范围的,跟“宏观”相对。文化—→社会文化(一定社会阶段)—→群体文化—→企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企业文化的特征:
1、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即次文化),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合作用下产生并发展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
3、企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就其本质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管理文化。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
4、企业文化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消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二、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一)企业文化是一只“无形之手”比喻。企业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二)我国企业对实行企业文化管理的实际探索。
(三)日本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系统完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从欧美学到的科学精神、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从中国学到的优秀文化及“两参一改三结合”等管理思想,与大和民族本身的传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并完善了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三、企业文化是一种最新的管理理论
(一)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管理力量的第四座里程碑。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事件。前三座里程碑: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科学管理。
(二)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以人为中心。这是对其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文化及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宽泛的概念,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别。从广义去理解,人类有史以来,凡是与人的思想、行为及人工制品相联系的都是文化;而从狭义去理解,文化又特指精神产品及行为方式。从宏观上看,文化可以指民族的、宗教的、社会的;从微观上看,文化又可以指社会中的某一特定群体。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各自的道理。
(二)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三)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企业整体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规范、企业风貌与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个多元的体系,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观察,可以概括出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1、个异性
2、共识性
3、非强制性
4、相对稳定性
(二)企业文化的从属特征
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从属特征:
1、无形性与有形性相统一
企业文化的内核中包含着各种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
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一
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3、观念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企业文化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观念、一种认识、一种群体意识。
4、超前性与滞后性相统一
5、吸收性与排他性相统一
6、经济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分类和模式
一、企业文化的分类
(一)从发育状态上分类
1、成长型企业文化
2、成熟型企业文化
3、衰退型企业文化(二)从企业的性质上分类
1、国有企业文化
2、合资企业文化
3、乡镇企业文化
4、民营企业文化
(三)从内容特质上分类
1、目标型企业文化
2、竞争型企业文化
3、创新型企业文化
4、务实型企业文化
5、团队型企业文化
6、传统型企业文化
(四)从市场角度分类
1、强人文化
2、拼搏与娱乐文化
3、赌博文化
4、过程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模式
所谓模式,无非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
文化模式是十种文化的成员所普遍接受且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结构,“包括生活方式、劳动习惯以及政治和经济结构等。
1、按时间的继承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
2、按空间分布特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以及不同民族模式、不同国家模式等。
3、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实际模式和目标模式。
4、按共性与个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
5、按行业特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各不同行业模式。
第四节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价值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完全替代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凝聚功能(二)导向功能(三)激励功能(四)约束功能(五)协调功能(六)维系功能(七)教化功能(八)优化功能(九)增誉功能
二、企业文化的价值(一)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
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其经济价值的:
1、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
2、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特色,体现着企业对顾客“诚”、“信”之道。这种特色和经营之道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社会扩散,逐渐形成企业的商誉。
3、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思想,体现着员工心理及行为的一般要求,体现着多数员工的“共识”
4、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够促使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促使企业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带来组织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条件。
(二)企业文化的社会价值
企业文化的社会价值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1、企业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弘扬。
2、企业文化是新的社会文化的“生长点”。
第四节 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石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发展。而现有的人学理论、社会动力理论、领导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理论等均是它发展的基础。
一、人学理论
(一)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二)西方的人学理论(三)现代人本管理理论
二、社会动力理论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二)团体感情状态的几种基本假设
拜昂相应推断出了团体感情状态的几种基本假设:
1、依属型假设
2、攻击一逃避型假设
3、配对型假设(三)团体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依属与权力。
第二阶段:亲密性、角色差异和同伴关系。第三阶段:创造性与稳定性。第四阶段:生存与发展。
三、领导理论
(一)领导者与团体
1、领导与团体工作
2、领导和团体风格
(二)领导者与下属关系的病态类型
为了能够注意和有效地处理领导者与下属关系的病态变化,必须明确区分病态的各种类型:
1、幻想型风格
2、强迫型风格
3、戏剧型风格
4、压抑型风格
5、自相矛盾型风格
四、学习理论
(一)积极地解决问题(二)减少痛苦和焦虑
五、情绪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二)焦虑类型
1、基本存在的焦虑
2、与工作相关的次生性焦虑
3、深层焦虑
小结:本章分析了企业文化从现象到管理方式再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文化这一概念入手,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详细阐述了企业分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文化的类型和模式进行了分类;用与传统管理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了企业文化的功能,论述了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最后一节介绍了支撑企业文化理论大厦的五个理论基石:人学理论、社会动力理论、领导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理论。
第四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2011年6月启用)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企业文化》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54课时,3个学分。
企业文化是一门研究企业中的文化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管理学科。企业文化产生的时间不长,从企业文化理论提出至今只有20年,还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来看,企业文化理论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它只是管理学中的一门非常年轻的分支学科。企业文化又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以管理学为基础,吸收了哲学、人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领导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因子与研究方法,大大地丰富了这门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企业文化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正确与否须得到实践的检验,离开实践,学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门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新兴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为同学们日后真正在企业中塑造企业文化奠定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企业文化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以管理学为基础,吸收了哲学、人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领导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因子与研究方法,大大地丰富了这门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基础、哲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原理、领导学基础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分上、下两篇,共十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系 第四章:企业文化的演变规律 第五章:企业文化的环境分析 第六章: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第七章:建设企业文化的主体
第八章: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九章:企业形象设计
第十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为3学分,课内学时为54,暂定面授课时为18,自学24课时,作业6课时,实验6课时。
三、多种媒体的教材
1、文字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企业文化的教材是王成荣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文化》。
2、其他教学手段
主要是网上教学辅导,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如需要可以不定期地发布教学信息、作业等。
四、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2、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老师担任,不少于18学时。各地辅导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熟悉掌握课程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安排四次作业。
4、考核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题目类型大致采用填空、选择、案例分析、简答、论述等形式。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学说 第三节: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重点掌握: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基本学说 掌握: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般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状况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文化:从现象到理论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企业文化的分类和模式 第四节;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价值 第五节: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石
重点掌握: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 掌握: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企业文化的分类和模式。一般了解:企业文化从现象到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 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价值观 第二节:企业精神 第三节:企业伦理道德 第四节:企业形象
重点掌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的概念、内容。掌握:企业文化内容的各要素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和建设要点。
第四章 企业文化的演变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文化的起源、积累与传播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冲突与选择
第三节: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变革 第四节:企业文化的评价
重点掌握:企业文化演变的一般规律,即从起源、积累与传播—冲突与选择—整合与变革的全过程。
掌握:企业文化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第五章 企业文化的环境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政治环境分析 第三节: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重点掌握:影响企业文化的环境因素:即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掌握:对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 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欧洲各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第四节:不同国家企业文化的综合比较与借鉴
重点掌握:日、美及欧洲各国企业文化的比较以及从比较中得到的几点重要启示,明确各国企业文化的差别尤其是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别。
掌握:日、美及欧洲各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般了解:日、美及欧洲各国企业文化对其企业及企业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 建设企业文化的主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 第二节:企业楷模与企业文化 第三节: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重点掌握:企业家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掌握:企业员工、企业楷模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般了解: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员工队伍和造就企业楷模的方法。
第八章 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第四节:企业文化的保证体系
重点掌握: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掌握:建设企业文化的方式和方法 一般了解:企业文化的保证体系
第九章 企业形象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第二节: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设计 第三节:企业行为识别系统设计 第四节: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重点掌握:CI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以及CI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掌握: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般了解: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特点 第二节: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
第三节: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变革时机的选择 重点掌握: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
掌握: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特点以及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内在原因;建设企业文化的切入点以及变革时机
一般了解:对中国企业文化现实特点进行分析的意义。
第五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辅导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辅导资料(2)
第三章 企业文化的内容体系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价值观
一、企业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
(一)企业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的定义(教材68页)。
价值的主体和客体。价值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其他生灵;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价值观的定义(教材68页)价值观构成了人们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评价和取舍事物的标准,选择对象的依据,推动人民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动力。价值观的主体和客体。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的排序。对于小孩子而言,糖果、玩具、书本、钱……;对于成人而言,健康、金钱、权利、美丽、亲情……以此类推,一个国家对……的判断和排序,一个企业对……的判断和排序。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的主体: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价值观的客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
(二)企业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企业价值观的地位: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企业如何认识自身的价值、如何确定自己的价值目标,是企业是否成功的根本。
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1、企业价值观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
2、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关于本位价值和本位价值观。
3、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
4、企业价值观能提高企业凝聚力,激励企业员工释放潜能。
二、企业价值观的内容
(一)企业价值观的层次构成
1、员工个人价值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和企业的关系等观念。员工价值观的形成,受其需求结构、生活经历、学识、能力、年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人生理想、社会氛围等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员工的需要是多元的。
2、群体价值观(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群体价值观的定义。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定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
3、整体价值观(含义,见教材72页)
(二)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最基本的企业价值观包含这样几方面内容:经济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取向:对对象(客体)进行选择时的价值方向判断。企业的经济价值取向——谋取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社会价值取向——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负有责任企业的伦理价值取向——涉及人与人之间重大关系的确立和维持企业的政治价值取向——以上一些问题在特殊情况下会转化为政治问题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政治价值取向是综合发挥作用的,在实践中体现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义与利、索取与奉献、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三者的关系。
三、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从四方面入手:
(一)从企业实践中总结继承企业现有价值观体系。
(二)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三)用有特色的语言来表述举例:P&G公司的“做正确的事”,IBM的“IBM就是服务”,新华书店昆明教材书店的“您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心愿”。
(四)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形成要得到员工的认同企业领导者在价值观内化过程中的行动:
1、企业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恪守自己所提倡的价值观。
2、企业领导者要不断把企业价值观向员工灌输。企业领导应该详细地对员工说明企业的行为准则。
3、企业领导者要靠例行的典礼和仪式去宣扬企业价值观。
第二节 企业精神
一、企业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一)企业精神的内涵
所谓企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于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企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包含四个基本点:主体内容:企业正向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形态特征:企业员工群体人格健康、向上心态的外露。载体基础:基础是企业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发展方向。发展机理:包括动机、毅力、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二)企业精神的特点
1、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精神它反映了不同企业的独特个性。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个性。
2、企业精神是一种团体精神是全体员工认可的,集中体现了企业全体员工的意志和愿望。
3、企业精神是企业的主导意识之一作为主导意识,它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
4、企业精神具有实践性必须通过员工的工作、社交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5、企业精神具有稳定性, 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区别一:企业价值观的价值是关系范畴,价值观是关于“价值对象(工作等)的哪些属性能够满足价值主体(员工等)的什么需要”;企业精神是状态范畴,是描述一个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的主观精神状态的。
区别二: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主要是知道选择,解决某件事值不值得做、在许多件值得做的事中应该选择哪一件先做的问题。
二、塑造现代企业精神
(一)企业精神的表达方式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群体意识的精华,是企业价值观的精髓,它不能自发地产生,也不能由外界强加,它需要一个由分散到系统、从现象到本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概括、升华的提炼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将始终处于一种自发、散乱、不自觉、不系统的状态,无法升华为企业精神。
其表达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准确而深刻;
2、要有个性特色;
3、要简洁而生动。
具体表述企业精神主要的方式方法有:
1、目标表述式;
2、经验荟萃式;
3、特点整合式;
4、传统继承式;
5、人格升华式;
6、名人名言式;
7、单一警句式;
8、复合多句式。
企业精神提炼出来后,还应该给其命名(有的企业精神十分简单明了,不另外取名也是正常的),取名的方式大致有:
1、企业名称命名式;
2、产品商标命名式;
3、形象比喻命名式;
4、人名命名式;
5、内涵提炼命名式。
(二)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步骤
企业精神的塑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同任何其他事物的运动规律一样,它也有本身的运行规律。从过程上来讲,它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企业精神的确认阶段;企业精神的倡导阶段;企业精神的深化阶段。三个阶段密切关联,层层递进。这三个阶段是塑造企业精神培育的一般过程。这是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回到群众实践中去,并通过群众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 企业伦理道德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本质和概念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可以从三方面来规范:一是“良心”,假设人性本善,人就不会对他人做出不符合“良心”的事,譬如欺负弱者并以此为乐;但假设前提不成立,后面的情况就不会存在。所以仅凭某些企业主“良心”发现,不做坑害消费者的事是不可靠的。二是用道德、伦理来规范。道德的定义(教材82页)伦理的定义(教材82页)这是一种文化规范,需要社会的提倡和人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如果企业主的认识水平未达到这种理想状态,结果也会做出有损于消费者的行为。三是用法律法规。这是目前最有效的调整人于人之间关系的手段,对于企业主来说,是强制性的规范。譬如我国颁布的各种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3•15”、消费者协会等是其辅助手段和部门。
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存在着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普通员工与管理者、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股东等等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好这些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规则,用以调整上述种种关系。这些行为规范的总和就是企业的伦理道德。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特征
1、企业伦理道德社会与伦理道德具有一致性。
2、企业伦理道德与规章制度紧密相连。
3、企业伦理道德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体现
1、企业主体的品德企业主体的品德:指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及普通员工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主要通过企业经营主旨、社会责任心和企业道德标准表现出来。经营主旨,如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提供合格的产品;社会责任心,譬如产品必须为大众的健康负责等。
2、企业的服务行为企业的服务行为是通过员工的仪表、语言、风度、气质表现出来的。譬如销售产品时的态度、用语,售后服务中的言行,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提供的服务,汽车抛锚后的应急反应。例子:某航空公司为一个顾客飞行,等等。
3、企业经营的客体产品本身不存在道德因素,但企业主体生产什么产品、怎样生产则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表现。譬如:生产不安全的食品,如添加超标的添加剂、含有化工原料的食品、黄色玩具、劣质课本;在肮脏的环境里生产食品、排放污水和有毒气体……
4、企业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企业伦理道德会给企业带来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公正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克己奉公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企业应尊重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企业应尊重的权利:七项(教材84页)企业应尽的义务:诚实守信、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教材84页)公平公正:交易公正(买卖公平)、分配公正、社会公正。
(三)企业伦理道德规范谁与谁之间的关系?
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来处理双方的关系?
1、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道德规范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遵循集体主义原则,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道德规范管理者如何对待员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团结员工。员工如何对待管理者?——尊重、理解、支持
3、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道德规范平等、团结、互助、友爱。
4、企业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平等、友爱、互利、互助。
三、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
(一)发掘企业优秀伦理道德观念和习俗,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二)把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和提高员工素质结合起来。
(三)坚持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
(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
(五)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第四节 企业形象
一、企业形象的内涵
(一)企业形象的概念
形象一般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姿态,或者说是人们对于特定人和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说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二)企业形象的特征
1、企业形象具有整体性特征
2、企业形象具有对象性特征
3、企业形象具有效用性特征
4、企业形象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特征
二、企业形象的要素
从企业形象的内容组合角度来看,商业企业形象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主要要素包括
(一)理念形象: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在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二)商品形象:指产品的各个方面在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三)服务形象:指企业及全体员工在营销、服务过程中的服务方式、态度、质量等。
(四)员工形象:指员工的外在和内在的形象风貌。
(五)经营管理形象:指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形象。
(六)公共关系形象:指企业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树立的形象。
(七)企业环境形象:指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设。
三、树立现代企业形象
(一)企业形象的作用
1、良好的的企业形象可以创造出消费信心;
2、良好企业形象可以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
3、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
4、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广招贤才;
6、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广交合作伙伴;
7、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使企业广泛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二)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
1、质量——包含产品质量、服务质量。
2、信誉——企业信誉包括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一流的服务质量,它是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总体体现。
3、顾客满意度——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包括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精神享受。
(三)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应该坚持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突出企业的特色。
2、整体性原则:全方位进行企业形象的塑造。
3、战略性原则:长远考虑。一旦形象受损,扭转十分艰难。如南京冠生园。
(四)塑造企业形象的途径
1、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为塑造企业形象提供精神支柱
经营理念支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这种自我认识构成了一个企业特有的精神特征,从而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如果一个企业具有高尚的精神,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味,那么由此而塑
造的企业形象就会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独特的形象魅力。
2、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为塑造企业形象奠定基础
企业形象是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内容,所以说,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在探索企业理念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致力于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企业形象有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内涵,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脚踏实地地努力和创造,而不是简单地在企业表面形象上做文章。塑造企业形象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风貌、企业内部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科学优美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在社会公德和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等。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有其科学的规律和方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通过树立企业的理念形象、经营形象、服务形象、产品形像、企业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公共关系形象
等增加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以及未来形象度,从而在消费者和社刽公众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企业形象。
3、实施CI战略,是塑造企业形象科学的方法和重要的手段CI是企业识别系统的英文简称,由三部分组成,即企业理念识别(简称MI)、企业行为识别(简称BI)、企业视觉识别(简称VI)。在CI战略中,企业理念识别是核心,是灵魂,包括企业经营哲学、精神信条、企业风格、经营策略等,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的体现。企业行为识别和企业视觉识别则是从不同方面贯彻企业理念识别的精神内涵,企业通过导入CI战略,对自身的理念精神、行为方式以及视觉识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整合,从而使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积极的转变,产生全方位的功效,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获得企业内外公众的认同。
总结:
本章是学习重点,一是要掌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形象、企业形象等概念(名词解释);二是掌握以上各个概念的特征、主要内容(或叫要素)、建设(或加塑造、培养)要点;三是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