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居装修消费心理调查分析报告书[范文]
家具产品消费者心理调查分析报告书
一、调研说明
一般的市场调查,仅获取消费者显在需求的参数,只说明目前状况的报告,我们称之为表层信息;而消费心理的调查,则是获取消费者全面需求的参数,不仅有表层信息,更重要有深层次的、潜在需求的报告。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市场调研参数是CSI,即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r,CSI是消费者态度指数,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是1986年启用CSI预测市场的;瑞典1989年引进美国人发明的CSI指标体系,建立了全国性的CSI系统,并据此预测市场、导向设计进行和营销。我们福建农林大学《家具产品消费者心理调查》课题组,运用CSI 对家具建材进行市场预测与调查,对家具产品的设计和市场营销部门进行咨询,我们的家具产品的CSI可以为家居装饰的产品设计、广告定位和营销策划提供重要的指导参数。
二、调研的总体设计
按照国际“CSI”调研方式,设计并合理安排问卷,主要采集消费者对家具产品购买以及消费的态度指数,包括购买动机、使用动机理由、不购买的理由、接受的价位,希望通过什么渠道进行家居购买、对家具产品的需求量、对家具当前状况的了解要求等设计了9项因素,105项变量。这些变量,就是态度指数“CSI”,然后对CSI与人口特征进行关联分析,成为我们市场预测的工具。
三、调研实施
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福州宝龙城市广场红星美凯龙的大型家具市场进行调研的,主要的调研对象是卖场的消费者,另一部分是在装饰材料卖场的商业人员,还有是经过卖场的流动人群。我们总共发放了“家具产品消费者心理调查”问卷60份。
四、调研问卷回收、登录
课题组共发放60份问卷,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
70%,我们课题组共登录42×105=4410个变量,开始了数据分析。
五、抽样消费者的人口特征分析
我们调查的年龄阶段主要在15-25岁,女性占57%,男性占43%。学生占25%,专业技术人员占5%,个体户占40%,其他占30%。个人月收入大多都在1000-5000元,少数在5000元以上,基本来自福州本地。
(一)消费者平时关注家具产品的程度:非常关注的占10%,一般关注的占
35%,较少关注的占40%,基本不关注的占15%。
分析: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非常关注和一般关注的消费者占45%,消费空间还是不错的。而且比较关注的消费者中间也是有一定消费空间购买家具产品的情况: 1.最近几年买房购买欲不断的增大追求大量新楼盘被晒出.约有一半以上买房人群未装修成未购买家具状态,这也就产生了大量的装修待装户,而家具这块在装房中占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对家具的了解和索求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2.恐怕未来几年这个开发的力度也不会减弱,房产市场的的力度加大,家具依然跨步地向我们迈进,所以,装修待装户的行列每年还在持续,因此购买家具的需求在不断的上升。
3.从理论上说,有多少二手房在换手,新新房地产的兴起,几乎就有同样量的家具购买户出现.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可观的。
4.其中一些改善型的客户,拥有几套住房的,他们会对自己的某一套房进行装修.虽然没有房产交易的行为,但是有装修的意向.并且也有对家具产品市场了解的意向。
所以当前家装行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家具市场。
(二)消费者关注家具知识的途径:报刊杂志占15%,电视媒体占45%,网络媒
体占20%,其他占20%
分析:由上可知,大部分消费者对家具产品的认识是来自于电视媒体的,少部分来自杂志和网络媒体报道。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对于生活的要求也会追求更多。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人们劳累了一整天得到
休息放松的地方,所以现代人对室内居家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大部分人在合适的时候会进行居家环境改造,对于家具更新换代也是不可或缺的,有大部分人多少还是通过多种渠道关注家具的款式与样式和实用性能的。
(三)消费者对家具产品购买购买的欲望主要体现:新款上市,非常注重的占15%
品牌折扣的占30%,注重独特款式的占25%,注重突破性功能的占20%,没有要求的占10%。
分析:一般消费者对家具产品的要求是款式要吸引人的眼球,品牌折扣要适当的选购,会追求突破性功能生活品位的占其次,有较高要求和无所谓没要求的占少数。大部分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具会比较物美价廉,注重各方面的各种要求,大部分购买家具产品的人都不是盲目的购买。由于收入上的差距,也就决定了在消费上的差距,所以大部分人在家具购买方面的要求不算很高,整洁舒适,耐磨耐脏即可,有少部分追求档次与独特功能,都是比较上流社会的人员。
(四)消费者对家具产品购买注重的细节为:比较注重品牌的占15%,非常注重
质量材质的占40%,比较注重外观的占15%,比较注重服务的占10%,非常注重价格的占20%。
分析:大部分的消费者在购买家具产品时比较注重产品的价格、质量,注重品牌和外观的的消费者占次要地位,由于收入上的差距,也就决定了在消费上的差距,所以在购买经济有限的能力下购买非常好的品牌相对来说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一般情况下质量和使用价值是大多数人选择购买的首要要求和条件。
(五)消费者在购买家具产品时主要的意见:家人占35%,朋友,同事占40%,推销人员占15%,报刊杂志占10%。
分析:有以上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对家具产品购买的意见大多数来自于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是同事邻居,其中受推销人员和报刊杂志的影响不是很大,没有购买经历的或者没有看法的基本上没有这样得人群存在。家具自古以来是中国历史的一道重要标准,也体现了一个历史和一个民族的特色。代表着一个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室内设计对家具这块
一直在棘手中寻求突破。根据数据显示,朋友和家人和同事的意见对购买者的意向非常明确与重要,所以设计好的适合大众化的家具凸显的很重要。
(六)消费者崇尚的家具产品风格:传统中式3%,简约中式占25%,现代简约
50%,欧式宫廷占10%,美式田园占10%,其他2%。
分析:消费者普遍对各类装修风格持认可态度,但现代简约占得比例大一些,说明比起其它风格,简约装修风格比较受人们喜欢,比较适合一般的收入家庭使用。简约风格倡导“简单朴实”,美学上推崇简洁清晰、不强调纷繁复杂,因此家具布置和室内处理中比较简洁明朗,且恰如其分。相对如今繁忙且压力相当的现代人,生活步伐的不断加快,选择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装修风格是不少现代人渴求的生活品质,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有了更好的喘气的空间。
(七)消费者选择购买家具产品的途径:大型家具卖场的占40%,独立的品牌
专卖店的占20%,适情况而定的占35%,网络直销和其他的占5%。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人们对购买家具产品的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家具的卖场来获取家具价格、功能、品牌等方面的信息的,通过网络购买家具产品的只占少数。视情况变化因素也会促使人们着重考虑去哪里购买家具产品,例如价格、折扣活动、路程远近、个人爱好等都会影响消费者,消费者如果考虑买家具,就会对购买家具这方面慎重考虑,他们多会货比三家,一般会逛到有自己满意的位置,再者一般选择大型家具购买场所的原因在于大型家具市场对产品售后服务的到位和合理的标价,还有一个是质量上的保重,很少选择网络购买的原因是:怕出现货不能比货,效果图片跟实际的差别过大。还有运输的不方便等等。
(八)消费者对现时阶段家具产品的满意度:价格比较高地占40%,质量不好的占30%,产品没有特点的占10%,很好的占5%,产品不全面的占15%。分析:由统计数据可看出大部分消费者认为现在家具产品的价格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价位,并且认为家具产品的质量存在很大问题,家具产品的质量跟他们理想中所付的价位不成正比,反之认为家具产品已经达到比较理想化的人微乎其微,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家具产品的设计者应该上上心了,能创造一件家具都让消费者喜爱,认为实用又有特点才是作为一个设计师设计这件作品的真正意义所在,不要只是为了商业目的而盲目的进行生产加工,国家也应该给家具控制个价位不可造成购买人员都结不起账单的局面,确保消费者权益受到良好的保护,不过就我个人来看,大部分家具产品无论是在价位、款式、实用方面都是超前的,其中有很多好的设计值得消费者真正青睐。
(九)消费者对家具产品售后服务的相关做法:要求与厂家协商的占65%,给有
关部门投诉的占20%,直接丢掉送人的的占5%,不清楚的占5%,坏了也能凑合的占5%。
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现在购买家具产品注重售后服务的占了大部分,懂得维
护自己切身利益的人越来越多,说明现在人的维护权相对增加许多,厂家的售后服务性工作进步了不少,市场次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向相关部门直接电话投诉的人也不在话下,说明有些小部分厂家和卖家强强联手对消费者持着置之不理的态度有存在的可能性,侵犯消费者利益却不能给予消费者交代,这种卖家与买家的交换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我们国家和相关部门都有权利保障自己的品牌受到正当的销售,而消费者也应该到正规的卖家或者品牌店购买家具产品以免出现不可弥补的错失,来保障自己的消费权益的安全性。对于少部分还不知道如何维权的消费者应该多看看相关的法律保障和有关于消费者权益受保障的相关书籍跟报刊。一个好的家具产品应该是相对于大众而言的,不是只是注重小部分人群,也不是为了少部分消费者而设计和购买。因此,应该好好正视存在的诸多的纠纷跟问题。
第二篇:家居装修心理分析
家居装修中的心理分析
zhuzhou.fangyuan365.com 房源网株洲站-株洲365房产网 时间:2011-8-19 10:53:0
2株洲365房产网8月19日讯 提到装修,总有很多经典语言,比如:想害谁,就让他家搞装修;想减肥,搞装修;想减寿,甚至还有想离婚,搞装修„上面的话可能有些过头,但凡是有装修经历的人都会说同一句话:装修真累。
装修真的就这么难么?按说,给自己的小窝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应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有如此痛苦的装修感受呢?为什么不从装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呢?
中国室内装修协会环境监测委员会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装修过程中,受经济、社会、文化、审美等各方面的影响,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只要妥善处理好装修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关系,实现快乐装修还是很简单的。攀比炫耀心理
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种攀比心理,有的业主看到邻居、朋友或亲戚家里的房子装饰得到富丽堂皇,豪华舒适,自己的面子就有点挂不住了,也不惜投入重金,请来装饰公司大兴土木非要装修成一个五星级的家不可,以便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体验一种受人尊敬的成就感。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注意装修,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依然很普遍,“装修的目的是炫耀”这种思想依然是中国人装修的“主旋律”。不少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房子都买了,也不能吝惜装修那几个钱。加上包工头在旁动情的鼓动,便头脑开始发热,萌生出要生硬地仿照,而不顾自己的房子是否具备条件,这亦造成了盲目的攀比与仿照。同时,中国人向来对购房置业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此对自己房屋的装修不惜工本,一掷千金,力求一步到位,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消费者极容易形成相互攀比、过度消费得不成熟心理。譬如现在大多数房屋内部只有2米多高,做“天花吊顶”的装修是不适宜的。吊出的顶即使很漂亮,也极易给人一种压抑感,不如改为贴饰些木材或石膏饰件;类似大房间的装修材料未必越高档越好。如果采用质优价廉的材料,每平方米反而能省下几十元的装修费,用这剩下的钱买些高档大气的家具及电器,则更为实用美观。作为一个现代人,家装的理念应该是从简、环保、舒适。过度装修投入自己比重偏大、侵占室内空间较多,对原来房屋结构破坏较严重,以及使用有害材料较多等均已不是社会发展的潮流。
轻信熟人心理
这一点特别表现在业主选择装饰公司方面表现出的三种心态。
一是轻信不实广告。很多消协以及家装协会投诉的消费者,其投诉理由之一就是装饰公司广告如何好,使他们选择了这家公司,但结果名不副实而上当受骗。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装饰公司时,不仅要看广告,还要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考察,如果符合实际就可信,否则就不要信。
二是轻信熟人介绍。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仍是屡见不鲜。有些消费者在家中托朋友、找熟人,最后装饰公司来个“杀熟”,不单价高、质差,而且还拖延工期。一旦发生纠纷,熟人、朋友也不管用,消费非常被动。
三是轻信所谓的“大公司”。有几类公司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一是打着国家一些大建筑装饰企业牌子的公司;二是信口吹嘘自己是国家资质“一级”、“二级”的公司;三是在广告中“自封”的大公司。
贪图便宜心理
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事实上许多装修上的纠纷正是由于消费者贪小便宜心理导致的。
在选择装饰公司和购买装饰材料时片面追求价格、图便宜。有些消费者同时会到几个公司咨询,最后选择一个报价最便宜的装饰公司。当时也许会认为占了便宜,但最后还可能上当受骗。因为各公司之间有很大差异,规模、管理、材料、工艺水平都影响价格,公司的报价也不是越低越好,必须查清是什么材料和做法,有什么服务,才能决定出由哪一家装修商去做。
许多消费者正是基于贪小便宜的侥幸心理,聘请无牌施工队装修房屋。不少所谓的装修队由三五人组成,你问他,没有不能干的,没有不敢干的。“游击队”承接工程时,首先就是以低价格吸引客户,甚至可以低过正常的标准,然后是客户想装成什么样就装成什么样,但按合同该竣工时却迟迟不能完工,反正工人不退厂,业主业主不成,最后只能听从装修队的意愿加价,却不能落地还价。所以奉送各位消费者一句:一分钱一分货,装修这钱,省不得。
在一些家装市场,许多准备装修的业主频繁地出入各个装修公司,看设计、施工、售后服务优劣与否,比报价、让利高低。有的业主仅凭广告内容,选择送礼最多最重的装饰公司,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些市民趋利心理,纷纷送橱柜、送空调、送洁具、送保险,甚至为准备结婚的免费提供婚庆礼仪服务等等,以致一些地区的家装市场刮起阵阵打折风、送礼风。
画蛇添足心理
由于业主对自己的房屋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因此在装修设计上尽量追求精益求精,恨不得将世间所有好的设计统统搬进自己的居室中,结果采用了许多不适当的设计,例如颠倒了“保护”与“爱护”的位置。在宾馆与饭店等公共场所,因出入者众多,故装修时首先应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如贴壁纸、修墙裙、地面贴坚硬耐用的花岗岩、壁灯装饰得富丽堂皇等等。而在家居中,主人本身十分爱护室内环境,贴壁纸、修墙裙甚至用沉重的花岗岩去贴地面等均失去了实际意义。对消费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针对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实用性等方面来衡量装修的风格,实际上当居室大量采用了宾馆式装修,那么整个生活氛围会变得不伦不类。导致装修画蛇添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忽视了装修后要有大量家具“入驻”的问题。通常二三十平方的客厅,摆放沙发、电视机、音响等家具后,整个空间被家具掩盖了许多。因此画蛇添足实属浪费。
自以为是心理
不少消费者对于装修只是一知半解,单凭主观臆断,顽固的坚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房屋装修,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往往导致自己蒙受金钱与精神上的双重损失,实在不可不察。譬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住户未经批准是不允许擅自拆该房屋结构的,但在生活中,许多人偏偏不听,试图通过改阳台为厨房,或通过打通阳台以增加客厅面积,甚至
打掉卫生间的防水层等等。这些人图一时痛快、惬意,认为只是小小的一点改动无关紧要,却不知自己的行为已为房屋结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有一位业主没有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私自聘请装修公司将原本阳台与卧室间的墙壁打通,房间面积的确增大了许多,但不久以后的问题接踵而来,房屋在年初装修完工,年终一看墙壁多处出现大裂痕,房屋涂料开始有些脱落,吊柜等更与墙壁脱开,夜里发出“卡卡”的声响。
言听计从心理
许多人对装修只是一知半解,因此比较倾向于相信装修公司的意见,如果是正规的或真正为顾客着想的公司自然是无可厚非,但不排除某些居心不良的公司从中做手脚。因此业主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些装修公司,其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利润,他们从盈利出发,当然是希望多施工、多投入,故在家居装修的方案上,难免偏向于“全面开花”乃至“画蛇添足”。如过于强调采用高档材料,家具一味向奢华靠拢,这就需要消费者认真思考是否真的采纳方案。但最重要的是,消费者要坚持一种“删繁就简”的原则,经过理性思考和多方考证,制定出合理具体的装修方案,绝不能与装修公司一道“追加预算投资”。
观望犹豫心理
也许是媒体对某些不守商誉的装修公司及“马路游击队”的频频曝光,乃至揭露家装业的相关黑幕,加上某些装饰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而互相揭短太多的缘故,许多准备装修的业主感到一片茫然,存在着一种观望心理。有的业主一定要看到别人装修后的效果,或者是其他业主对某个装饰公司有良好的评价,然后亲临施工现场实地考察,看看工人施工的精细程度和服务质量,如果达到一定的满意度,才会下决心找这家口碑较好的装饰公司装修,否则不敢轻举妄动。
许多业主不愿意把装修预算费用告诉装修商,这是很自然的“怕吃亏”心理。即使你不告诉装修商,你还难免要吃亏。但若真的不告诉装修商,装修商只好去做猜谜游戏,高估或低估了业主的装修预算,结果难免要改变做法和用料,重新设计,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两败俱伤”。
盲目求贵心理
听说卖服装有这么一个现象,看起来还算不错的衣服,标300元一件,3个月没有人问津,商家索性标上1300元,结果卖出去了。这是一些“有钱人”非常不成熟的消费观,有句著名的台词说:“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就是最好的讽刺。也有的朋友认为,不是不求最好,是不知道哪个好,也就只好相信“贵的就是好的”。其实,装修报价与装修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草率盲从心理
很多消费者在与装饰公司发生纠纷后,才发现当初没有留意装修合同、草率签字,这样在发生纠纷后,消费者往往处在非常被动的位置。
抱有这种心理的装修业主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属于第一次置业或者第一次装修,缺乏基本的装修知识和对装饰公司的甄别能力。有的是钱不多但想追求舒适的家居生活,有的是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不愿过多投入,贪图便宜,盲目的找一些缺乏施工资质,缺乏诚信服务的不良装饰公司,或者干脆找“马路游击队”来装修了事,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装修效果,就连基本的工程质量也无法保证。所以签订合同可谓“一字千金”,消费者一定要看仔细了。污染恐惧心理
近年来,由于有关装修污染危害居民健康的事故不断出现,不少居民患上了“装修污染恐惧症”,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经常接到市民的咨询电话,其中部分居民对装修的危害过于担心,不敢装修,不敢购买装修材料。有的人住进新居后,只要生病,全都归咎于装修污染;还有人没病也一遍又一遍地到医院进行体检,即使医生说没事,他们也担心以后会患上病。
实际上,装修污染是可以预防的。防止装饰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在室内装饰和装修设计上,特别要注意室内环境因素,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充分`考虑室内环境的承载量和通风量,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室内装修要按照简洁、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不应该采用那些华而不实,既浪费资源,又会影响日常生活舒适度的设计。同时,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问题,尽可能地选用节能型材料,如节能型门窗、节水型座便器、节能型灯具,要尽量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采光,这些都会降低装修后的能源消耗量。
其次,在室内装修的施工工艺上,要尽量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特别是一些已经被实践证明容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施工工艺,一定不要使用。做好施工现场的资源控制与管理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水、电的消耗,避免浪费,及时回收一切可以回收的物质,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降低施工中粉尘、噪声、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用合格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十多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标准,消费者进行装饰装修时一定要选择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绿色产品。选用不含甲醛大芯板、贴面板等,都可以提高装修后的室内空气质量水平。要尽量选用对资源依赖性小和资源利用率高的材料,如有复合材料代替实木;选用可再生利用的材料,如玻璃、铁艺件、铝扣板等;要选用低资源能耗低的复合型材料,如塑料管材、密度板等,尽量避免使用资源高效好的的原木、石材等。另外,新房入住后,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入住,新房一定要天天通风,假如有人每天在室内停留时间较长时,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同时注意做一些户外活动。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问卷及分析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87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1购买商品时你注重的是什么:()
A质量与功能B品牌C美观别致D价格
分析:有7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站9.7%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大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勾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
A事先做好消费计划B能省则省C 毫不在乎D 其他
49%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32%的学生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学生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你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是:()
A 300元以下B 300-500元C 500元以上
1%的学生在300园以下,3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69%的学生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A 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B 周有世界C 捐给慈善机构D 选择其他使用方式 30%的学生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18%的学生有周游世界的梦想,13%的学生想捐给慈善机构而15%的学生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24%的学生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学生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5常去的购物点:()
A 百货商场B 专卖店C 特色店D 小店
50%的学生选择百货商场,22%和24%的学生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4%的学生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物品选择的标准:()
A 舒适B与众不同C品牌D无所谓
60%的学生选择舒适,14%大学生选择与众不同,15%的认为品牌更重要还有11%的人认为无所谓。大学生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A生活所需B 书籍C 购物D娱乐
62%的学生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学生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大学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大学生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A会保留B 不保留
34%的大学生会保留,66%的则不会保留。你会优先选择的购物方式:()
A 亲自去买B网上购物C 麻烦别人
76%的大学生会选择亲自去买,18%的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但是需要友情提醒的是我们必须注意网购的安全和可靠性,还有产品的质量问题,6%的大学生会麻烦别人去买。
10买到伪劣商品时,你会:()
A 找商家兑换B 忍气吞声、自认倒霉C 选择其他做法
44%的大学生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大学生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做法。看来大学生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第四篇:汽车消费意向调查报告书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在****汽车城进行,基本上保证了样本对调查对象的认知程度和感兴趣程度。在有效样本量中,其中有购车意向或已购车的样本量占到89%。应该说,在样本的选择上,较切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消费者。
基本个人资料篇
性别、年龄分析:在本次调查中,被访者中42%是年龄在24-30岁之间,其次是31-41岁之间,占了26%。而在性别构成上,男性占到了80%。中青年男性依然是轿车消费的主力,中青年男性在与轿车的亲密接触中,时尚和实力得到了充分演绎。
学历分析:在学历构成中,高等学历反映了购车消费者的特征,大专和本科学历两者占到了总样本量的66%,高中(职高、中专)学历占到26%。
收入分析:轿车消费一直都是高收入阶层的专利。拥有自己的私人轿车很大程度上是成功人士的象征。在有意向或已购车的被访者当中,月收入在1000-3000和月收入在3001-6000元的分别占了31.5%和30.3%,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人也大有人在,将近占到35%的比率。由此看来,有购车意向的消费群体自然具有不俗的经济实力。具体分布见下图:
图略
职业分析:一般来说,收入和职业挂钩。在有意向购车或已购车的被访者中,享受了改革开放春风的三资、合资以及在浙江大地上勃然兴盛的私营、民营企业从业者占到了第一位,可能将是广大私人轿车生产厂商的第一客户。具
体分布情况如下:
购车经历:在所有被访者中,26%的被访者有过购车经历,74%的被访者无购车经历。在有意向购车或已购车的被访者中,29.2%的被访者有过购车经历,说明二次购买的可能性也不小。
住房情况:在家庭消费中,住房和汽车都属于大笔消费,因此,在有限的经济支付能力下,是将钱花在住房上,还是将钱花在汽车上,是愿意先买车还是先买房,是本项要得到的答案。根据统计,在对有意向购车或已购车的被访者中,已购房的被访者占到了75.3%,可见,先有房再有车这一传统消费观念还是占据着重要地位。
消费行为篇
买车用途:在对购买轿车的用途调查中,旅游休闲和上下班代步两者占到了73%,虽然经济型轿车多为家用型,但不排除在个私经济发达的浙江,很多私营企业老板将自己的轿车做商务、家用两用车,而且由于在很多最新的车型中,很好地兼顾了这两点,也使商务应酬这一比例并不低。
购买汽车的外部影响因素:除了汽车本身外,购买汽车时不得不考虑许多外部因素,如:国家出台的有关汽车消费政策,购车后的维护保养费用,数据表明,购车时所付费用中汽车本身的费用只占80%开外,其余款项用于支付税款、上照费等,因此,分析购买汽车考虑的外部影响对于汽车消费行为具有很大价值。调查发现,在所有的被访者中,购车后的维护保养费用是消费者最头痛的问题,所谓买车容易养车难。其次是国家出台的有关汽车消费政策和交通设施、车位等基础设施。由此可见,除了汽车本身的价格因素外,养车费用和国家消费政策是阻止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最大障碍。
何时购车:由于访问地点与访问时机的原因,在所有被访者中,只有11人尚无具体购车打算。已购车的人数有13人。在有具体购车打算的被访者中,各时间段的分布相对均匀,消费者对何时购车各家有各家的算盘。另外,我们以住房情况为唯度,对何时购车作出分析,由于选择租赁房屋与其他这两项的样本数量太少,故仅以单位宿舍与已购房为例,从下图曲线我们看到,已购房的消费者中希望在半年之内买到车的人数较多,购车打算的年限有下降的趋势。而单位宿舍的消费则相反。
购车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汽车消费行为中,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受何种因素影响最大是消费行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通过研究取得的信息,可以加大在某一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度,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在有意向购车或已购车的被访者中,影响力最为显著的是专业资料,占55.1个百分比,为这也正应证了有关于卷入度(Involvement)的广告理论:当某产品属于高卷入度(High
Involvement)产品时,消费者会主动搜索该产品的信息,尽量全面准确地收集到信息以利于消费决策,在这种过程中,理性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较大。占据第二位的影响因素是品牌。某些著名汽车品牌日积月累的品牌宣传和良好的口碑传播,再加上本身汽车质量过硬,造成了一种无形的综合优势,这一优势就表现为品牌。
另外可以引起广告人警示的是,汽车广告对汽车消费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只占了4.5%的比率,究竟原因是汽车是理性消费品,还是汽车广告同质化
突出,难以点亮消费者的眼睛?
另外,我们以有无购车经历为唯度来区分在不同消费者中的影响程度。发现无购车经历的消费者由于较有购车经历的消费者缺乏对汽车的认知程度,会更加注重品牌的影响力,欲以此确保消费决策的准确性,这一点不难理解。
付款方式:银行按揭贷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付款方式,做为一种新消费观念的提出,其在社会的流行程度自不用说,但不知在汽车市场它是否得人心。统计数据显示:一次性付清与贷款购买汽车的人数比例接近,分别为54%和46%。两者数据相差不大,说明贷款购买的消费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提供汽车按揭贷款的销售商将形成一定的优势。
购车关注点:购车关注点所反馈的信息对于汽车生产商和汽车广告十分有用,我们设计了动力性能,绿色环保,低噪音的等8个购车关注点,要求被访者选出最关注的三项,并对这三项排序。统计发现:被访者最关注的动力性能,其次是安全性。具体情况如下:
综合得分如下表:
动力性能 绿色环保 低噪音 安全性 外观内饰 舒适度 价格 售后服务 综合得分 139 36 27 110 67 45 95 83
排名 1 7 8 2 5 6 3
4然后,我们按男女分组,又得到了另一个结果:
我们看到:性别差异导致了在购车关注点上的差异,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将安全性提到了第一的高度,而在男性的关注点中,动力性能以拉开安全性较大的差距而雄居第一。
品牌广告篇
品牌偏好:让受访者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汽车品牌,是调查活动中较直接的调查方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对所有被访者的统计后,POLO不负众望,以绝对优势夺得了桂冠。爱丽舍、赛欧、奇瑞、派力奥之间差距不大,但均显示出一定优势。
观察上述品牌,我们发现,代表着年轻、个性、时尚的中国经济型轿车的新锐阵营正以较高的品牌形象和性能价格比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大放异彩。
最熟悉的汽车广告:以POLO、爱丽舍、派里奥、赛欧等品牌形成的中国轿车市场新锐阵营,一个相当显著的营销特点是:新锐车型大多在没有下线时,对其品牌的炒作和追踪就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广告攻势异常猛烈。本次最熟悉的汽车广告调查冠军当然非新锐车型莫属,获得首位的依然是上海大众的明星轿车----POLO,而实际上,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4月份的调查,POLO的确以1320万的投放量摘得经济型轿车的头榜。应该说,新锐车型的饥饿疗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经济性轿车的火爆销售局面。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在一阵阵普桑退休的口号声中,普桑似乎并不感到穷途末路。在最熟悉的汽车广告调查中,普桑出人意料地排到了第二,也许,普桑几十年的良好市场表现正是他最好的广告。
该广告的广告类型统计:电视广告占53%,报纸、杂志、路牌、灯箱广告占
47%。
广告表现:该项调查被访者看完广告后留在脑海中的广告印象。统计后发现,作为电视广告中的画面和作为平面广告中的图片两者的选中率最高,可见,视觉化的语言最具冲击力,容易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如今的青少年一代在上小学时已开始有独立消费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状态,对企业营销活动有一定参考意义。
最近我们抽样选择市七中、五十一中、二十四中和省实验中学的四个班级为调查样本,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9份。其中初中135份,高中84份;男生128份,女生91份。学生家长的职业和收入呈均匀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本文依据此次调查结果,做下述分析。
一、直接购买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中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的占66%,50—100元的占22%,100元以上的占12%。高中生的零用钱显然高于初中生:初中生每月零用钱低于50元的有79%,50-100元的占16%,100元以上不足5%;而高中生每月零用钱50元以下的占45%,50—100元的有32%,100元以上占23%。考虑到中学生的绝对人数,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容低估。
中学生个人零用钱的多少除受家庭收入制约外,与其本人的消费观念也有显著关联性。在被问及“你对一个学生经常购买商品做何评价”时,有31%的学生认为是“正常消费”,有24%的学生认为“无可非议”,有36%的认为“不够节俭”,还有9%的认为是“奢侈浪费”。
中学生的消费活动相对集中,其经常性独立消费主要有:购买饮食品(58%,占被调查人数的比例,下同),文具(55%),书籍(51%),报刊杂志(38%),音乐磁带、影视光盘(25%),娱乐(21%),体育用品(15%)等。
高中生与初中生的需求结构有明显差异。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把零用钱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人数多12%,用于“娱乐”的多9%;而用于购买文具的人数少15个百分点,用于购买体育用品的少11个百分点。在被调查的高中女生中,竟无一人购买体育用品。男生与女生相比,需求结构也有一些明显差异。把零用钱用于“体育用品”的男生比女生多19%,用于“娱乐”的多18%,用于购买报刊杂志的多11%。女生只是用于购买书籍的人数比男生多8%。总体上说,男生的消费愿望显然强于女生。
二、间接购买行为分析
所谓间接购买行为是指中学生需一定程度上借助家长完成的购买活动。单价较高的商品,如衣物、自行车、随身听等,一般需家长出面完成购买过程,但在这种消费行为中,中学生所起的作用往往也是主导性的。
自行车是城市中学生主要交通工具,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8%的人拥有自己的自行车。有64%的学生的自行车由家长购买(或指定),这又分三种情况:10%的人完全没有提出意
见的机会;42%的人可与家长共同协商;另有12%的人“指定品牌”让家长购买。还有34%的学生在家长的参与下,自己完成最终购买。
57%的被调查者的衣物由家长完成购买:没有任何挑选权利的学生占6%;与家长共同协商的有39%;“指定品牌”让家长购买的占12%。还有41%的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实施购买过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6O%左右的中学生在购买单价较高的、与已有关的商品时起主导作用,他们在家庭中有较高的消费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关于另一个问题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当被问及“购买某种商品的原因”是“自己喜爱”、“受同学影响”还是“受父母影响”时,有85%的人回答是由于“自己喜爱”,只有不到5%的人认为是“受父母影响”。可见,父母做为中学生消费“守门人”的作用被削弱了,有关广告应以中学生本人为主要诉求对象,并以此选择媒体、确立诉求点。
中学生的这种独立性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一,独生子女的地位决定其消费愿望能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其二,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屈”;其三,现代家庭观念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
调查表明,男生比女生有更强的独立性,而在这方面初中生与高中生差别不大;父母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与中学生消费活动中的独立性关系密切,一般而言,工人家庭的子女在家中的消费地位相对较低。
三、购买动机分析
调查表明,中学生中求实购买动机最为普遍,37%的被调查者有较强的求实动机,这些中学生购物时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效用,理性倾向明显。比较而言,初中生求实动机略强于高中生,而女生则弱于男生。
求名购买动机强烈的学生约占24%,这些学生更渴望通过消费行为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个性,更注重所购商品的社会声誉和象征意义。比较而言,高中生求名动机增强,这应该是自我意识发展和独立愿望增强所致;男生比女生有更强的求名动机,在初中、高中都如此。
求美购买动机占主导地位的被调查者有22%。相比而言,看重商品“美观别致”属性的女生远多于男生。高中、初中的男生都只占16%,没有因年龄产生的差异;而在女生中,有25%的初中生有较强的求美动机,略高于同年龄段的男生,高中女生这个比例则达到38%。这表明女性的购买活动中情感性因素随年龄而增长,把商品对人体的美化、对环境的装饰、对精神生活的陶冶等作用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追求商品美感带来的心理享受。
另有20%左右的学生求廉购买动机强烈。这种购买动机与学生的家庭收入是呈正相关。男生和女生具有求廉动机的比例总体来说相差无几,但有趣的是,初中阶段具有求廉动机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到高中阶段却正好相反,女生中求廉动机强烈的人数远多于男生。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年龄增长,女生更能体会家长的艰辛,而男生则比较不愿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有些出乎调查者意料之外的是,中学生消费群的求新动机不强烈。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不到9%的人有较强的求新动机。初中生追求“新潮时兴”的人数明显比高中生多。这可能与学业压力和生活环境有关。
四、名牌意识
调查表明,在实际购买行为中,热衷于追求名牌的中学生并不很多。在被问及“购物时是否挑选名牌”时,有23%的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这个比例不算低,但这个数据并不表明另外77%的学生拒绝名牌。
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名牌的中学生远高于23%的比例。对名牌“十分关注”的学生有15%,“一般关注”的有47%,“不太关注”的占24%,“不关注”的占13%。
中学生对日常消费品的识别度很高。被问及“能否识别服装名牌”时,8%的被调查者选择“完全可以”,45%的人选择“基本可以”,33%的人选择“能识别最著名品牌”,而选择“不能识别”的人只有15%。被问及“能否识别饮食品名牌”时,13%的被调查者选择“完全可以”,53%选择“基本可以”,而“不能识别”的人有13%。这表明50%以上的学生对名牌很敏感,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通过有限的信息接收渠道,形成了较强的品牌识别能力。
众多中学生的名牌意识没有转化为购买行为,原因大概有这样一些方面。
首先是受购买力制约。调查显示,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买不起名牌”。调查中发现一些特例,如某学生父母双双下岗,竟还逼使父母为自己购买名牌皮装。但一般而言,中学生的名牌消费欲望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一旦这一消费群体成长起来,有了独立的消费能力,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求名动机会普遍而强烈。
其次是消费观念影响。中学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隔离,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封闭,而正统教育又不鼓励名牌消费倾向,使部分学生对名牌消费产生消极态度。就服装而言,中学生的名牌识别力很强(如前所述),但被问及“穿着名牌服装的心理感受”时,有41%的被调查者的心理反应是积极的:24%的人认为“(名牌)能保持和改善自我形象”,17%的人认为“能带来心理满足”;另有59%的学生反应消极:41%的人认为“(穿着名牌)没什么意思”,18%的人认为“是追求浮华的表现”。有趣的是,女生持消极态度的人明显高于男生,而高中生明显比初中生持更积极的态度。中学生的这种消费观念更典型地体现在对化妆品的态度上。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极少有人购买化妆品,而自认为对化妆品品牌熟悉的只有3位女生,仅占被调查女生的3%。这种情况对有关商家意味着什么呢?
第三,受商品特点的影响。对于服装、自行车这样社会清晰度高的商品,中学生追求名牌的消费倾向较明显;而对于文具之类社会清晰度低的商品来说,中学生追求名牌的消费倾向就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