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主持词
在全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网络舆情管理
培训班上的主持讲话
各位领导、新闻工作者、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要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今天,我们召集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全区新闻网站负责同志、新闻工作者,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及全国、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全区新闻宣传事业,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秦州鼓劲加油。
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为大家做培训。上午由××××××为大家主讲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午由××××××主讲网络舆情管理知识。两位专家从事新闻宣传和网络管理工作多年,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讲解,对我们今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希望大家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认真听讲,悉心领会。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做辅导讲座!
………………
刚才,××××××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今后的新闻工作中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方面给我们做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辅导讲座,在为我们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大家分享了他40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技巧,给大家今后如何在新闻采编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回顾学习。今天上午的培训到此结束,下午3:00继续培训,请大家2:50准时到会。现在散会。
………………
现在继续开会。今天上午的培训,大家做得很好,大部分同志都能遵守会场纪律,认真听讲,有些同志还记了学习笔记,希望下午继续保持。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做辅导讲座!
………………
同志们,今天培训会的全部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早上×××为我们作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讲解,刚才,×××又从互联网信息管理知识、当前国际国内舆情形势、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新时期舆情监测管理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对我们准确把握和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很有帮助。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融会贯通。
下面,我就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是学习。做好新闻工作和舆情管理,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充分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通过加强学习,引导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区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以今天的培训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8〃19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成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信心,牢牢掌握主动权。
二、坚决把好方向,坚持正面引导,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好前进的“方向盘”。把好方向,就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要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权、掌握主动权、打好主
动仗,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网站管理人员要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各单位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传播先进文化。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恪守职业道德,用心宣传党和人民的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各单位要加强网站管理,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积极开展网上舆论斗争,着力引导正面舆论,有效掌控网络宣传阵地。
三、加强协同配合,强化领导责任,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
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大事,不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一把手”负责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提供有力保障,领导干部要带头研究意识新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带头关注主流舆论阵地,带头关切理论动向和网络舆情。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完善机制制度,做到宣传思想工作有人抓、有人干。要加强协同配合,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意识,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工作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现在散会。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1 以下为观看了L总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视频第一部分的个人心得体会: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除了贯彻中央精神,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对我们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培训视频并没有直接谈这个问题,而是先给出了7个思考题,且没有给出处。从马克思、胡适、李大钊到毛泽东、李瑞环,这些对新闻、记者、宣传的见解及叩问,虽然来自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不同人物,却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现实及普适意义,直到今天仍可作为新闻行业的“职业标准”。
如李大钊提出的新闻记者承担着向社会输入知识的职责,除了报道政府活动与富人的言行之外,更要报道穷人的不幸,关心社会的真正变故等,道出了记者工作的使命,并可作为践行工作时的参照;如毛泽东提出的“好事情不要全信,坏事情不要只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展现了新闻的客观与理性,突出了“坚守新闻底线,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李瑞环提出的报道人民群众、宣传先进人物的宣传方针,正是当下我们所做宣传工作中“突出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方法的来源与依据。
任何行业都该有属于它的SOP(标准化流程),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行业SOP。它是经历历史考验沉淀下来的、经过数代新闻工作实际总结出来,对当下的新闻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髓,是新闻工作的标准与方向。只有方向正确、任务明确,我们在新闻工作中才不会出现偏颇与迷失。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2
培训第二讲,雷总就中新社的具体战略地位及海外华文媒体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思考第二问,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
首先雷总就华文媒体的国际舆论角色进行了分析,以“平衡国际舆论的前沿、维护民族利益的阵地、沟通海外社会的桥梁、爱国与革命两大传统”基本概括了华文媒体扮演的角色与肩负的使命。把世界华文媒体划分为大陆、港澳、台湾、海外华文媒体媒体四大块,大陆媒体被喻为庞大的母体、港澳媒体为自由的开放、台湾媒体为尖锐的深度、海外华文媒体为艰难的中庸,准确生动。
具体介绍中新社,“人文立社、民族立场、共同价值、和谐包容、国家统一”为中新社总体的角色概括。雷总是这样分析中新社的战略定位的:海外华文媒体的服务商。突出服务功能同时,在市场化时代背景下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战略发展部是海外中心的一部分,海外中心是中新社的一部分,认清中新社在外宣工作中的位置与任务,把握好“皮与毛”的关系,这是我们日后工作中的主要依据。
祝宁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单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范文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2.1842年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能体现以下哪一项?(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B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C胡锦涛)
5.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C联系群众)
6.下列新闻实践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D新华社推广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7.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以下哪项重要论述?(B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8.下列选项中,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哪一位?(A列宁)
9.既贯穿于毛泽东整个的新闻宣传思想之中,又成为指导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路线的观点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B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D江泽民)
11.胡锦涛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什么?(B以人为本)
12.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C“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新闻价值)
13.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什么?(A为人民群众服务)
14.列宁要求党的报刊(D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15.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C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16.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B开学首日,上海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17.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D越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8.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19.习近平2009年3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对待媒体的方式是:(A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20.以下哪项措施无助于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C将领导讲话和机关文件改造成新闻稿,以节约写作时间)
21.“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22.关于书报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书报检查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理性批评)
23.2011年,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被迫宣布停刊。该事件主要侵犯了公众的哪一项权利?(A隐私权)
24.以下对于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25.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B《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26.下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C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的实际素材)
27.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者掌握素材和证据)
28.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D《论出版自由》)
29.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主要指对以下哪一主体的保护?(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30.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31.以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B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效)
32.下面有关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D新闻传播规律可以根据人的意志改变或者创造)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模版]
陈力丹 2006-01-16 14:43:38.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
马克思1818.5.5—1883.3.14
恩格斯1820.11.28-1895.8.5
《莱茵报》,马克思参与创办,后期是实际上的主编(1842-1843年),恩格斯是该报通讯员。
《新莱茵报》,马恩创办,马为主编(1848-1849年)
《纽约每日论坛报》马恩为之撰稿(1851-1862年)
他们为200多家报刊撰稿,论著中提到的报刊约1500种,其中《泰晤士报》提到约1000次。创办或主编、编辑的报刊12家。
二、马恩的传播与新闻思想
1,“世界交往”的观念
A.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
社会生产结构将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
劳动力结构将以智力劳动(即白领)为主;
社会资源结构将以信息、知识为主;
居于社会中心位置的将是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不再是行政权力)。
(参见《全集》46卷下册218-223页)
B.对电子媒体(当时仅有电报)本质的认识:
用时间消灭空间。(参见《全集》46卷下册16-33页)
“电报已经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证券交易所;铁路和轮船已经把交往手段和交换的可能性扩大了100倍。”(马克思,全集10卷653页)
“由于交往手段的持久发展,—— 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恩格斯,全集22卷554页)
C.对民族交往的认识:以全人类的发展为衡量标准。
恩格斯论“精力充沛的美国佬”与“毫无作为的墨西哥人”(参见《全集》4卷513页和6卷326页)
2,对新闻的认识
A.变动产生新闻。
B.新闻的层次变化。
C.新闻时效。
马克思:“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卷120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D.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报纸的有机运动”。(同上,第211页)
E.“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1862年提出,《全集》第48卷12页)
3.党报思想
“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恩格斯,《全集》4卷300页)
说明:原文”die Presse einer Partei”应翻译为“一个党的出版物”(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印刷品传单),是在一般意义上谈政党出版物的任务,不是指面向社会发行的有党派倾向的报刊。
当时“党”的组织结构相当松散,与列宁以后共产党的差别很大。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
A.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要遵循“党的精神”。
B.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章)。
恩格斯的概括:党的领导机构对党报实行“道义上的影响”。(全集38卷88、517页)
三、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
列宁1870.4.22-1924.1.21
列宁创办和主编的党的报刊有40多种,没有给党报党刊以外的报刊撰写过稿件(这也是党的纪律规定的),没有写过新闻。在党的报刊上发表的全部是政论。
列宁参与的代表性报纸:
旧《火星报》(1900-1903年)
与劳动解放社共同创办,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同为主编,实际上列宁全权负责,共主编了52期。
《真理报》(1912年5月5日创刊)
列宁领导创办,1917年起为党中央机关报,5月5日为前苏联出版节。
四、列宁的党报思想
1,党报的党性
列宁提出“党性”概念的背景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898-1903年不存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自行活动,造成“党”的意识淡漠。
列宁1903年提出:从小组习气转变到党性。
列宁提出的衡量党性的三条标准(1905年):
A 党的纲领 B 党的章程 C 党的策略决议
(参见《列宁全集》2版12卷79、95页)
列宁对党报党性的论述
观念上,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齿轮和螺丝钉”的有缺陷的比喻;个人创造性和爱好的广阔天地,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参见《全集》2版12卷93-94页)
组织上,党报和著作家必须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并接受相应组织的领导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设想
十月革命前夕(1917年9月28日)提出设想:没收大资产阶级的报纸和印刷所,首先给予国家,其次给予在两个首都获得10-20万选票的大党(复数),第三,给予有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例如1万人以上)。(参见《全集》2版32卷157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天(1917年11月9日)列宁签署公告:
“一旦新秩序得到巩固,所有不利于报刊的行政措施都将废除;根据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规定,在对法律负责的范围内,新闻将得到充分的自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4卷117-11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列宁论苏维埃报刊的任务
背景:1918年3月起实行强制性的劳动公社制度,即共产主义试验,取消商品交换、实际上取消货币、逐步消灭家庭劳动,实行公共食堂等等。
两个要点:
A.树立模范的劳动公社的榜样:“我们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使榜样力量在新的苏维埃俄国成为首先是道义上的,其次是强制推行的劳动组织的范例。”
B.在报刊上设立“黑榜”。
当时列宁认为:取消报纸的订阅制而实行分配制,是向共产主义迈进了一大步。
他说:“让我们的报刊上那些所谓日常新闻的材料减少到十分之一(如能减少到百分之一更好),而让那些向全体公民介绍我国少数先进的劳动公社的模范事迹的报刊广泛销行几十几百万份吧!”(参见《全集》2版34卷137-138页)
1920年底列宁取消共产主义试验,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恢复报刊的订阅制。
1922年3月在党的十一大上,他反对通过禁止《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参见《全集》2版43卷131页)
附:斯大林关于党内交流的基本思想
斯大林1879.12.21-1953.3.5
列宁1922年底和1923年初评价6位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是:
斯大林,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托洛茨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40年被刺杀)
加米涅夫,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被处决)
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被处决)
布哈林,真理报主编,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8年被处决)
皮达可夫,苏联银行行长,中央委员(1937年被处决)
1925年斯大林禁止1910年起由列宁倡导出版的党内《争论专刊》,提出:
“我们不是自由主义者,在我们看来,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 “形式上的民主是空洞的,而党的利益才是一切”(《斯大林全集》7卷319、320页)
苏联党1937-1939年“肃反扩大化”错误的恶果:
1934年党的17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139人,98人被逮捕和处决;1961名代表中,1108人遭到同样命运。被处决的苏共党员30万人,而当时的苏共党员总数为187万人。受到各种迫害的人总数800万人。
军队系统,元帅5人中3人被杀,16名最高级和次高级将军中15名被杀,67名军级指挥员中的60名、199名师级指挥员中的136名、397名旅级指挥员中的221人被杀。
1939年18大时,党员人数减少到不到160万人。斯大林在18大上说:“本届第18次代表大会共代表将近160万个党员,就是说,比第17次代表大会时少了27万个党员,但这一点坏处也没有。相反地,这正是好转的现象,因为党由于清除了本身的坏东西而巩固起来了。”(《斯大林文选》第242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五、毛泽东的新闻活动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1.1918年10月参加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连续听课半年。
2.1919年7-8月主编《湘江评论》周报。
3.1919年11月-1922年12月,任湖南《大公报》馆外特约撰述员,组织了两次有名的时事讨论。提出:“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其他(略)
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新闻活动
刘少奇(1898-1969)1922年主持《安源旬刊》;1940-1941年任《江淮日报》社长。领导人民日报创刊。
周恩来(1898-1976)1919年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100多期,主持《觉悟》杂志。抗战时期党的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董事长;延安广播委员会主任。
邓小平(1904-1997)1933年5月-1935年1月主编中国工农红军机关报《红星报》。
六、毛泽东的党报思想和新闻思想
1.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提出其党报思想
原来: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
毛泽东改为:一边区二国内三国际四副刊
毛泽东党报思想的要点:通过报纸指导工作。
1948年4月毛泽东将他的党报思想概括为以下的名言:
“报纸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2.毛泽东论党报和党的宣传工作的党性
两个要点:
第一,总体的党的意识,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第二,新闻和宣传工作要符合党的政策和策略。
3.党报的基本工作方法:典型报道。
1942年4月30 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头条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 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影响群众积极春耕》,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吴成为边区第一大典型。此后共宣传了600多个典型人物和单位,效果很好。
1966年概括为:典型宜多,综合宜少。
4.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
5.报纸批评:1954年提出“开、好、管”方针。
6.“三闻”观点(1957年提出:新闻,旧闻,无闻)
7.政治家办报(1957-1959年提出,复杂的背景)
8.省级党报的五大作用: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1958年1月)
9.通过党领导的传媒开展大批判(错误,从1950年批判电影《武训传》,直到“文革”时期的报纸、广播电视“夺权”)
10.“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思想
11.新闻业的“反映论”(1957年提出)
12.新闻要真实
13.“免疫论”(50年代关于《参考消息》的论述)
14.“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1955年提出)
七、刘少奇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刘少奇的思想是对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必要补充和修正。“毛泽东新闻和宣传思想”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应当是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思想结晶。
1,党领导的传媒是“桥梁”、“导线”的比喻。
2,提出记者考察党的政策的任务(1948年10月)
3,提出“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同时有立场”的“八字方针”(1956年5月)
刘少奇:“对美联社、路透社等外国通讯社的消息,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登一些。有些报刊登国际新闻只登说我们好的,骂我们的或者说一句美国好的都被删去,这种做法是不好的。”(《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下卷,第359-360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么,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谈到国内报道时,他说:“现在的新闻有偏向——只讲好的,有片面性。应该好的要讲,不好的也要讲。”(同上,第359、360、363页)
“新华社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同上,第361页)
4,从党和国家的传媒向社会性传媒转变的思想
“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新华社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也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新华社的评论,不是代表国家发言。新华社也不要学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同上,367-368页)
记者“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应该让记者出名,要他对报道负责;如果犯了错误,他也要作检讨。”“记者各有个性,各有风格,有些人就喜欢某一记者的报道,只要是他的报道就愿意看。在稿件上署名,这是给与记者荣誉,也是给予压力。”(同上,364、380-381页)
5,领导1956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改版
5月15日人民日报向党中央送交改版报告,两天后邓小平批复:“刘、周已阅。同意,退邓拓同志。”
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说明改版的三个方面: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1.5倍;开展自由讨论,阐明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人民日报是“社会的言论机关”,“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第124号文件,批转人民日报的改版报告。文件指出:
“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见解相反的文章。这样做就会使思想界更加活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愈辩愈明。” “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卷第483-484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改版后的情况:
头两个月的头版头条62个,经济新闻31个,会议新闻仅两条。批评性报道从6月的29条上升到7月的150条。设立固定副刊(原来只有专刊、专页)。读者来信7月3.1万封,8月4.07万封,而6月2万封。
8月相对客观地报道了波兰的“波茨南事件”,10月相对客观地报道了震惊东欧的“匈牙利事件”。较为客观地报道这些社会主义阵营的“坏事”,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1957年以后,由于1956年6月反冒进的文章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人民日报的批评报道越来越少,到1957年2月基本绝迹。
人民日报的改版,是试图从战争时期一个党的报纸部分地向社会性报纸转变的尝试,但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倾错误而夭折。
八、邓小平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1.报纸、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980年1月)这是邓小平的基本思想
2.党的报刊要无条件的宣传党的主张。
3.对信息社会的认识:中国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
九、江泽民新闻和宣传思想
1994年1月提出舆论导向问题(四句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导向的重要性,现被概括为“福祸论”。(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时所说)
要求记者打好“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根底。(同上)
建议阅读的专题研究著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北京2004年研究生精品教材),陈力丹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0万字,定价30元。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
开明出版社2002年2版,45万字,定价30元。
(2005年4月19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