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的桥(宣恩)
执教者简介:姓名朱国美,年龄28岁,宣恩县直机关幼儿园教师,工作年限9年。1997年毕业于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1998年回宣恩县直机关幼儿园工作。工作期间所著论文、教学活动设计曾获国家、省、州、县各级奖励。现任宣恩县直机关幼儿园骨干教师。
大班社会主题活动:
家 乡 的 桥
执教人:朱国美
活动意图:5—6岁的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开始有了较稳定的态度和情感。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仍然是零
碎、粗浅的。以幼儿生活附近的桥为主题与幼儿共
同关注桥的演变。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作
用……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对家乡桥的具体印象,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桥的演变。家乡桥在城市中的大
概分布位置。
②能力目标: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
习惯。
③萌发幼儿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寻找熟悉的家乡桥在城市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通
过教学辅助课件和教师引导完成)。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通过收集我家附近的桥。活动过程:了解自己熟悉的桥座落在城市的具体位置。
2、能力准备:具备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心理准备:乐群、乐学。
4、材料准备:①桥的谜语课件 桥的演变课件 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②画桥、做桥材料 ③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自绘城市地图
谜面:驼背公公,力大无穷,驼的什么?车水马龙!
幼儿猜谜底。
二、闭眼快速画“桥”(粉笔画)了解自己头脑里储
存的桥的印象。
三、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
师: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被风吹倒的大树
正好横搭在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
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接着人们试着用藤
条、木板来做桥,于是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
一、播放“桥”的谜语课件引入主题
人们还试着用石头垒成桥洞,石头被挤成桥洞很牢固,这就成了石拱桥。后来人们又试着在河面上立桥墩铺石板搭桥,于是在很宽的河面上也能搭桥了。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有联结交通要道的石桥、铁桥、钢索桥;有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有休闲娱乐的风雨桥、凉亭桥、吊桥
四、讨论家乡的桥
师:我们家乡恩施也有各式各样的桥
问题一:你知道我们恩施有哪些桥?你最熟悉的是
哪座桥?你家附近有什么桥?
问题二: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先找幼儿园
附近桥的位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猜测自己不熟悉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课件一一验证,并通过把自己熟悉的桥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问题三: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说
一说喜欢的原因。
五、谈话“家乡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结家乡
是中国健康旅游基地。家乡山高、水好、神奇美丽,为了给来恩施旅游的人带来方便我们还会新建、改建许多桥。
六、一起动手做桥吧!
途径:①用身体搭桥
②用画纸设计桥
③选择材料搭桥
第二篇:宣恩支教教师情况
宣恩支教教师情况
这次暑期社会时间我们选择的是宣恩一中,在调查这所学校之前,我们特此向宣恩县教育局调查了此县的教师支教情况。
先说说支教老师的人数及分配。宣恩现有公办教师2230人,支教生220多人,相当于十分之一的老师是支教老师,而有的村支教老师多达30多人,尤其是李家河中学,曾经的教育水平一度排末,而如今成为龙头学校,其支教老师的贡献功不可没。而在学科方面,支教老师也是出现的偏差,如今支教要求本科生且专业对口,所以农村中小学理科教师方面极其缺人,而到边远农村小学给孩子们开启历史地理的教室更是少之又少。在此,每年的去求量达到了100人,而且随着教育要求的提高,人数需求逐年增加。
宣恩县作为一个山区大县,对支教老师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是必然的,这一座美丽的山区县城拥有12所初中,2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和全县60所小学,以及分布到各个偏僻地方的教学点,义务教育阶段,拥有13000多名初中生,而沙道和小关乡分别拥有2所初中,其他地方都分别只有1所。山区的分布广、疏散可以说是造成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低的很大因素。
而在这样的支教背景下,宣恩县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下乡支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配合宣传,可谓是下了猛足的功夫。在2004年,只有4名大学生来此支教,虽然相对于其他地区06年才正式引入支教生相比,还算先进,可是落后的教育让扩大教师成为燃眉之急。经过各种努力宣传和国家种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宣恩县从05年18人,到去年2010年,人数达到了107人,可谓是质的突。支教老师并不仅仅是招收恩施的,湖北的,而是面向全国!虽然恩施本地的湖北民族学院的支教老师占到当地支教队伍的一半,但是越来越多的各地大学生涌向了恩施,驻扎到宣恩,如今除了上海、北京外,各直辖市都有来执教的学生。今年,甚至达到了300人的水平。当然,大山里的孩子渴望真先进的教育更前沿的知识,来到这里支教的老师们,将会越来越多。
既然能吸引这么多支教老师,除了对大山安宁的向往,对山区孩子质朴微笑的热爱,国家日益提高的待遇更为这些前来支教的老师打下了心理保障。
现在支教教师根据其支教地点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工资也有些差别。在宣恩,基本上支教教师每月能拿到1400元,这是由岗位工资(590元)、教师级别、百分之一的补缺、地方分类补缺(126元)、山区补缺组成的(120元)和省级每月330元的补贴组成的,考核合格者还会再奖励5000元。因为校补贴不同,每人每年大约能拿到22000元,且统一办理医疗保险,免费提供住房和学校食堂伙食补贴,每年还将安排一次探亲活动并报销路费。当然,这就更不说支教满三年考在职教师和公务员的总总优惠了,对于一个刚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条件以及让人安心的保障,刚多像是一个走向铁饭碗的捷径,怎能不吸引更多的支教教师呢。
就宣恩来说,除了完全实施高校就业联盟关于三支一扶政策的规定,更是出台了工作满两年便可报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支教老师工作满2年后,若愿意留在宣恩,可选择直接报考宣恩的在职教师。这样的工作岗位目前宣恩每年有20—30个,相对历年来扩大了近百分之五十。实际上今年到期报名者有21个,实际录取14名,但是相对边远的地区还是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工作满5年的支教教师是可以直接录取为在编教师的,而满2、3年参加考试,将会获得优先招考,以及笔试加5分的优惠。优秀支教生将进行表彰,最高可在湖北省教育厅评职称等时优先获得。
像这样荣获优秀支教教师的代表还是很多的,郭部长给我们介绍到很多支教教师,如来自襄阳的姜海燕,在执教三年后招录留下,并鼓动其男友也报考了当地教师,她的男友更是来自遥远的山西。这种舍小己为大家,将教育事业深深扎根与这座大山的支教老师们,都选择了在此安家落户。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也大大鼓舞的宣恩教育事业与支教水平的飞速发展。还有一位叫做余林松的老师,与女友一同留下,为山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他充分运用自己突出的管理能力,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以为桐梓芸中学的教务处主任,身为中层干部的他去年还选派到英国考察交流。他的成功无疑鼓舞了毕业大学生,只要自己有能力,且全心全意努力付出,任何小地方都能发出自己的光热作出大大的事业。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看起来成功的支教老师案例,所有的支教教师,期满后为自己的理想前途作出其他选择的时候,需要该地出具其优秀支教资料,宣恩教育局都会无偿提供的。种种一切,都为更多的优秀毕业大学生认识宣恩、走进宣恩、支教宣恩、扎根宣恩铺就了桥梁。
宣恩县教育局的走访,让我们对此支教教师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其后深入走访的几位支教老师,更是让我们实际体会到了山区支教的酸甜苦辣,不可道出的滋味。
我们来到了宣恩一中,在此有4名支教教师,相比其他边远地区以及规定支教教师仅能分布在小学初中的规定,这四位优秀的支教老师应急安排到当地少有的高中里,算是所有支教老师中的幸运儿了。但是幸运儿到底有多幸运,获得多好的环境待遇,作为平原地区大城市的孩子,我第一次走进这样一所学校,走进这样简陋陈旧的高中教务处办公室,就进这里高三孩子自习课的教室,心里还是被触动了千万次。
来支教的4位分别是两男两女,有两个带高三,女孩子交政治很棒,一个男生作为班主任带生物。其实比我们并大不了多少的年纪,乐呵呵的和我们聊天,没有太多生疏。谈了写客观话题,为社么选择支教,回答大多实际,如今社会就业难嘛,不都想借这个三年磨练给自己积累经验,也为以后的考职之路创造更多优惠和机会么。每个月倒是有2000多的工资,可是在这样一个工资低生活资料并不低的山区,还是自己学着在寝室里做吃的,节约着在限度里用水用电。没有娱乐不能爱好,怕一辈子就这么留下来了连恋爱都不敢拥有。问道重新选择还会来支教么,回答都是否定。再问及后悔过么。也不后悔,人生太难得的经历了,这里有大城市里体会不到的淳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偏激自卑,却急需依赖。在这里才看到自己价值的肯定,以及从未有过的被强烈依赖需要着。
恩施到武汉的铁路是在10年圣诞节通车的,车程有7个多小时。恩施到下面的小县城宣恩没有铁路,绕着山坐小巴大概2个小时。这里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留下来,做着家里的老本分,或小生意或者打工或者务农,期盼着城里的旅行者带来一点点生意,更期盼着来自远方的一批批支教教师们,带来知识带来山外的新进信息,带来于这个世界联通的力量。
商学部分团委宣传部
xiaoshiyu 記
第三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新中国建立后,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大约40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桥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的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份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带来了家乡的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
第四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每当提起桥,我就想起家乡的那座石桥。灰色的石柱和清澈见底的小河连着。有时候,大人们在这里钓鱼,河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走在石柱上,都能在河水里看到自己清晰的影子。鱼儿、虾儿都爱在石柱旁嬉戏。
每次回去,奶奶就在对岸等我们。一家人匆匆的走过石柱桥,从来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它。它不就是一座桥吗?它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但走在那座桥上,我能闻到稻草的清香;走在那座桥上,我能尝到水果的香甜;走在那座桥上,我能想到奶奶的叮嘱。
家乡的石柱桥啊!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着你,将你珍藏在我的心里。初二:lyy5201314
第五篇: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
魏超
桥在我国很普遍,随处可见,特别是中国的南方地区,可以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的存在。它承载着人类征服自然的梦想,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越来越完备,越来越宏伟,越来越实用。
我的家乡在慈溪,这儿也有一座桥。一座既普通,又不普通的桥。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与其它的桥一样,为人们方便出行;说它不普通,那是因为它呀,是横跨海上(杭州湾)的一座大桥,它所创造的纪录,举世瞩目。
它在我的家乡,我对它很熟悉。它建成的时间不长,只有五年的时光,但它的声名却传遍世界。它的长度有36千米,很长很长,即使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尽头。开着车在桥上行走,真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天一色,人与物化,太美了。
不仅它的长度举世惊叹,而且他的坚固程度也让人赞不绝口。它是用钢筋混凝土铸造而成的,设计巧妙,浑然一体,可以抵挡得住十几级台风的肆虐。杭州湾的潮水天下共知,但它依然稳如泰山。
它,我家乡的桥,美丽,坚固,宏伟,便捷。家在我心中,因为它,我与家乡的距离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