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里镇宣传工作情况汇报
八里镇宣传工作情况汇报
一、工作现状本人在八里镇机关工作16年,其中有近10年时间从事宣传工作,八里镇宣传工作情况汇报。1994年8月-1999年3月我做秘书兼宣传工作,2005年6月任宣传科长,2007年3月任党委宣传委员,2008年5月任社区(镇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宣传工作。近几年以来,我镇宣传工作按照“以人为本,虚功实做,重在实效”的工作思想,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积极主动、深入扎实、创新提高上下功夫,切实加大力度,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现将本人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开发建设为中心,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以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中心,把理论知识学习引向深入。本人在任职期间,按照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指示精神,精心组织了镇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深入地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始终坚持制度到位、学习材料到位、人员到位的原则,通过领导班子坚持不懈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以镇党校为阵地,组织党员学习理论。依靠镇党校,定期举办党员、干部骨干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深入开展十七大及列次全会精神的学习和系列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教育。
(三)、以宣传工具为抓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加强主流媒体更新建设。2000年以前,我通过向报刊、电台投稿对外宣传八里,通过主办《八里方圆》自办节目和《八里新风》月刊对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人新事新风尚。近年来网络媒体兴起,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2007年7月我在全国性的博客网上开办了“扬州八里宣传”博客,到目前共发表日志1200多篇,访问347000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由于博客网不够稳定,我又在新华网上开办了“扬州八里宣传”博客。
2、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我镇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为此,本人积极办好八里镇宣传栏,使群众及时了解国家大事、镇党委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提高群众社会道德观念,还对镇内各类公益广告宣传牌进行了补旧翻新,营造了良好氛围。
3、加强党报发行网络建设。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主要是扬州日报的征订工作,连年来立足一个“早”字:早宣传、早发动、早落实;坚持“三到位”原则:任务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本人不畏劳苦、排除各种困难、主动上门服务,全面落实党报党刊的征订发行任务,每年都基本完成征订任务。
(四)、以群团组织为骨干,开展文体创建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全镇性乒乓球比赛、文艺汇演、六二五土地日朗诵会等。通过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全镇文化、文娱、体育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五)、分管及分工到村工作。近几年来,按照分工本人相继在卞港、瓜东、曹桥、八里、薛巷等村蹲点协助做好拆迁工作,拆了600多户。2008年5月,我镇机构改革,本人担任社区(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社区居委会、村建科、建筑管理站、城管大队、环卫所、农林站、农经站、农贸市场、供水站等部门的工作,分管农业农村、统战、民族宗教、国土管理等工作。这些部门人多事多,情况复杂,原都是副书记、副镇长分管的工作。为了不负领导的重托,唯有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一年多来,本人分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
二、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委重视仍显不够。由于开发建设任务重,党委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呈现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宣传工作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村居、单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随便应付了事,工作虚浮散慢,成效不明显;同时,基层宣传工作存在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顺畅的现象,表现为:部分村(居)、单位宣传工作没有纳入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没有经费开支,更没有实行与服务开发建设、经济工作一同计划、一同实施、一同考核,宣传工作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宣传工作制度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作缺乏自主性和计划性,成了其他工作的装饰和陪衬,工作汇报《八里镇宣传工作情况汇报》。
2、“无人办事”的现象比较突出。长期以来,“无人办事”是困扰基层宣传工作正常开展的老大难问题。我镇除了我这个分管众多工作的宣传委员外,没有其他的干部配备,宣传委员成了“光杆司令”,导致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根本没有精力深入群众,更无法进行探索创新。
3、阵地不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镇宣传文化阵地设施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城乡群众的多样性、多层次文化需求依然不相适应。表现为:缺少统一规划,发展不平衡,村居之间差别大;阵地设施简陋,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添置;人才队伍不稳定,后备力量偏少;宣传活动形式较单一,农民参与性不够。我镇宣传工作的渠道主要依靠电视和报纸两种传统媒体,由于电视基本做到全覆盖,而报纸由于居民订阅数量十分有限,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开展宣传工作,依然停留在拉横幅、贴标语、出宣传栏等老传统老做法,少有贴近群众思想实际、形式新颖、群众乐于接受的创新尝试,这些老传统老做法在当今资讯发达、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社会形势下,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了。
4、基层宣传干部队伍素质不齐。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宣传干部队伍存在知识结构陈旧、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训,加上自身不加强学习,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不准,掌握不牢,开展工作时往往提不出思路,找不到抓手;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宣传工作的性质、职责、任务缺乏了解,一些领导干部对宣传工作理解不深、支持不足,使宣传工作成了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造成社会对宣传工作有偏见,一些宣传干部对宣传工作缺乏归属感,产生消极迷惘思想。我镇以前有过通讯报道组,新闻信息员都是镇内一些新闻信息宣传爱好者,他们还远远没有具备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发稿经验,有的写出了很好的新闻信息宣传稿件,但不知道往哪个媒体投搞,有的所投搞的媒体与所报道的内容不相符,发稿量少,导致新闻信息工作者失去了撰写稿件的信心。
三、宣传阵地(基层党校)建设情况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近年来,我镇党委不断加大对宣传思想工作阵地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有力地推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
1、加强教育阵地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素质基层党校和农民学校是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和培训的主要阵地。近年来,我镇党委把基层党校、农民学校建设作为固本强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落实党员群众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配备党校硬件的基础上,着重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充实了师资队伍,落实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兼职教师5人。目前党校教学器材齐全,有教学计划、教案,采取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党校建设更趋规范化、制度化。我们组织镇村干部80多人到外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在村民学校建设上,镇党委坚持一手抓创建,一手抓提高。目前,全镇村村都建有农民学校,为搞好党员群众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的培训提供了很好的阵地。
2、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为全镇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我镇注重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对有线电视、互联网、宣传橱窗、板报、报纸等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坚持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全镇干部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本镇的建设与发展。一是在全镇醒目地点、路段张贴刷写宣传标语口号,创造健康向上的宣传舆论环境。二是在镇、村、个体私营企业设立宣传橱窗或板报,定期更换栏目内容。三是加强有线电视建设,实现了户户通。同时,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插播频道随时进行有线播放,使镇党委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送到每家每户。四是加强八里镇网站建设,利用政府网站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立足于全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积极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广大干部群众的情操,为加快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文化条件和智力支持。一是积极宣传和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体育场所。金山花园一村、宜民小区兴办了健身场所,每年组织乒乓球等项目比赛,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二是民间文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通过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积极宣传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农民在娱乐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教育。2009年9月11日
第二篇:濉溪镇八里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汇报材料
濉溪镇八里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汇报材料
八里村地处濉溪镇镇西边,紧靠202省道,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交通方便。东邻县城,南邻开发区,西邻刘桥镇,北邻蒙村。辖 1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5504亩,人口为5882人。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人数138名。
多年来,在濉溪镇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们村“两委”以加强社区法制建设、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增强居民法律素质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居民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基础,开拓创新,真正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现就我村开展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查找薄弱环节,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是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村主要领导进行明确分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二是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并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内容,与村干部签订责任书,努力建立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针对村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了纠纷调解工作,制定了纠纷调解程序,并及时处理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委会和警务室对调解化解纠纷20余起,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局。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面广,工作重大,牵扯人员多。我村以前认识不足在濉河派出所和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指导下,认真结合本村实际,调整和健全各类组织,完善管理措施,明确责任。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武克敏为组长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班子,配齐配强人员,强化了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力量。同时,结合各阶段工作,坚持每季度、每月、每周小结讲评,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制定措施,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教育先行,齐抓共管
为了适应我村平安建设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需要,根据上级要求,我村认真结合全年学习计划,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工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一是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统一认识和行动,积极主动的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坚持“五五普法”同综合治理教育相结合,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在派出所和工作组的指导下集中开展村部骨干法律培训10次,200余人次,印发宣传材料1000余份,宣传标语60余副。三是根据我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要求开展村干部和群众性法制教育宣传的专题活动,开展了一次送法到家活动,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法律书籍资料,与农户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派出所和工作组与我村领导一起组织了村干部以治安防范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四是结合淮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开展活动,从多方面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创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对治安工作的投入,舍得花钱买平按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趋势。今年,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投入5万元,主要用于联防队工资、标准化“五位一体”综合治理办公室、警卫室、调解科,各种制度上墙,办公设施添置到位,台账登记清楚,配备必要的巡逻工具,提高了联防队快速反应能力,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减少了发案,受到村民的好评。二是建设队伍维护稳定。“以人为本,重在防范”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配齐配强联防队人员,现有专职联防队队员3名,兼职25名,为村里治安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实现全天候轮流值班,我村坚持卡口检查与巡逻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治安防范、治安巡逻和治安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方面努力提高联防队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联防队工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经济、服务人民的方针。
总之,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上级镇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濉河派出所和工作组的协助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距上级的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努力克服薄弱环节,再接再厉,使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濉溪镇八里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八里镇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汇报
八里镇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汇报未成年人关爱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八里镇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汇报。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镇坚持全面部署、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方针,构筑了一个社会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扎实有效地推进教育思想道德建设。
一、妇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情况反馈、总结汇报等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办好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家长学校,广泛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争当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提高家庭未成年人教育水平。
二、文卫科发挥主体作用。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学校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档案,以及联系监护人、情况报告、结对帮扶等制度,落实教育管理责任。
三、组织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广大党员争当农村未成年人“代理监护人”和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监督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广泛开展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教育,以及基层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汇报《八里镇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汇报》。
四、司法所加大儿童合法权益保护。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的法律责任意识,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优先受理、精心办理涉及农村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
五、派出所严厉打击侵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特别是预防和制止侵犯农村未成年人的恶性案件发生,切实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并把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纳入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
六、民政办做好社会救助。制定关爱未成年人村规民约;建立未成年人档案;督促监护人责任落实;建立亲情活动室。
七、财政所农村未成年人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八、农经站督促基层建立农村未成年人监护网络,优化农村未成年人生活环境。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引导和帮助家长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九、社保所注重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抚养教育子女的法律责任意识。在劳务输出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外出务工人员务必妥善安置子女,做到经常与子女保持联系。
十、卫生院广泛宣传科学养育儿童少年的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村卫生室建立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档案,保障农村未成年人接受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十一、文化站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游戏室、台球室、录像放映室、歌舞厅和网吧的整治和监管。建立村级图书室,组织开展农村少儿读书活动和各种知识竞赛,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十二、计划生育科积极做好随访和服务工作。入户检查计划生育工作时,一并看望农村未成年人。
十三、团委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开展“手牵手、交朋友”、“争当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等主题活动。
第四篇:2012镇宣传工作汇报
镇宣传部门工作汇报
2012年全镇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四个年”活动,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开阔思路,主动作为,着力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迈出新步伐,为我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宣传思想工作情况
(一)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建设活动,扎实深入开展理论武装学习工作
1、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围绕区委提出的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制度,坚持学习签到制度。3月30日我镇召开了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会上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滑向深渊》,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填写了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进行了廉政宣誓和廉政知识测试,并专门邀请去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曹宏泰副科长做了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2、突出党员干部特色学习。继续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认真落实区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建立全年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工 1
作保障机制,加强对全镇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不断增强全镇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解读中央、省、市、县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镇党委对形势的科学研判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1-4月,我镇共开展党员干部专题理论学习会议4次,机关工作人员例会学习8次,传达并学习了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李向志同志、陈新有同志在全市开展“四个年”活动推进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理论知识。
(二)围绕中心,深入开展舆论宣传工作
认真开展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和“四个年”活动系列宣传。通过制作固定橱窗、广播站播放、悬挂横幅标语、悬挂宣传海报、流动车宣传等方式,积极开展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四个年”活动、“23444”作风建设工程、“四化”互动、“防灾救灾”、环境综合治理等系列宣传活动,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1-5月共计悬挂宣传标语。认真组织开展了“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当天,科技、科协、妇联、工会、司法、计生、农业服务、团委、远教、环保、环境治理等22个部门设立了宣传点,为农民群众赠送各类图书共计7000余册,宣传资料20000余份,免费发放计生用品6000余盒,为30余名群众提供日常血压诊断,为20余名群众提供各种司法帮助。
开展了进村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平安乡村”创建活动,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开展了2次大型法律、科技、文化、卫生“四
进村”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真组织开展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以及围绕党的各项指示精神知识、科普知识等专项宣传活动,张贴标语,做到有特色、有声势、有成效。始终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重点,强化宣传,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围绕乡委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出的工作目标,突出乡镇经济宣传,经济要发展,宣传阵地建设。
(三)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一是开展“3.05”青年志愿者日活动。发动志愿者40余人,分别进行了场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和敬老院慰问活动。二是组织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12”植树节当日天元镇志愿者服务队四十余人种植新树苗400余棵;5月20日“全国助残日”组织志愿者20人慰问残疾人家庭6户;“双抢”期间组织青年“助耕队”帮助农民抢种秧苗20余亩。三是开展校园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未成年人课余生活。组织学生深入街道、村庄,以优抚对象、特困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广泛开展维护公共卫生、维持公共秩序、环境保护、劝阻不文明行为、法制宣传、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
(三)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员工作水平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并下发了天元镇《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2012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德市旌天委办发[2012]19号),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确保2012年信息工作落
到实处。加大对各党(总)支部宣传干部队伍的考核力度,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全镇信息工作的通知》(德市旌天委办发
[2012]18号),分单位、部门落实全年信息工作目标任务,对信息开展情况、信息员信息报送情况进行考核评优和奖惩都硬。
2、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全镇宣传人才的学习培训工作,推动思想文化宣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提升素质。1-5月举办通讯员培训班一期,邀请区社科联副主席、讲师团副团长唐渝川等两位老师讲授了新闻写作知识、政府信息写作相关知识,鼓励通讯员多与媒体联系、多与群众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修养。
3、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思想宣传工作纳入各村和镇直部门单位目标考核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各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要负起领导责任,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有力保障,真正落到实处。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宣传工作较为薄弱。相对而言,我镇“对上宣传”抓得不错,但面向基层宣传相对薄弱,对农村和民营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抓得比较薄弱。比如,对重大会议、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政府及村干部接触较多,而广大群众则接触较少。
2、农村宣传工作方式单一。在工作方法上,沿用过去的办法,把开会、上街咨询、挂标语、作报告当作宣传工作的主要手段,不善于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工作。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仅局限于广播或电视机,致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很难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中。
3、外宣载体馈乏。宣传工作要想搞得好,宣传载体少不了。宣传载体的建设应该说是宣传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宣传载体,或是宣传载体满足不了工作需要,必将大大制约宣传工作的开展。
4、宣传信息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工作路线确定以后,人是关键因素。”从事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宣传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要想取得优异的宣传成绩,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建设。
三、下一步措施。
1、重心下移,加大面向群众宣传工作力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把面向群众宣传的宣传提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在宣传内容上紧密结合基层的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宣传与农民、农业、农村相关的内容,用科学来占领农村的宣传阵地,尽可能压缩歪风邪气及反对宣传的空间,为基层的和谐稳定及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和舆论环境。
2、要加快宣传工作网络建设。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的网络已成为人们掌握信息、开展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下步将加快宣传工作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快捷、便利的特点,使之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应有的正面作用,宣传党和
国家的大政方针,化解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净化网络宣传阵地。
3、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与新闻媒体的工作联系制度,定期组织新闻单位集中时间到我镇采访,不定期地向新闻媒体通报我镇工作的情况和各个阶段的宣传要点,同时,要积极为新闻媒体提供信息、资料和新闻线索,提供各种机会和服务,发挥新闻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技术力量强的优势。
第五篇:十八里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全面工作汇报材料
谯城区十八里镇中心小学2011全面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谯城区十八里镇中心小学位于十八里镇集东,创建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占地1万余m2,南有311国道交通便捷,北邻汤汤涡水,环境优雅。2004年由台塑集团王永庆先生捐资兴建标准教育楼一座,建筑面积达1370m2,工程价款连同省市区三级配套资金92多万元,同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明德中心小学。2005年10月建成并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现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实、舞蹈室等配套设施齐全。现有在校生420名,教职工36人(含村小支教教师13人,新选招分配教师5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学历方面:本科21人,专科13人,中师2人。学校连年被评为镇全面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谯城区学校综治安全先进单位、区教育局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综治委授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是亳州师专毕业生实习基地之一。现将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二、师资队伍建设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校长培训情况
吴炜校长,王杰仁、孙士贤二位副校长均已参加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第三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2、在编不在岗核查和清理
为规范教师管理,按照上级工作要求,我们于2011年10月8日至10月10日对全镇各小学(含教学点)及幼儿园教职工在编不在岗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和清理。中心小学要求各单位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对各单位教职工在编不在岗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实事求是,如实上报核查结果,并严明纪律,如发现弄虚作假,漏报瞒报的将严肃追究小学校长(园长)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至2011年10月8日,十八里镇明德中心小学核编224人,刘凤云等17人选调进城任教;新招聘未入编教师7人,应在岗214人,现在岗200人,不在岗14人,其中借调抽调6人,病假8人,以上人员均有请假手续且已按要求备案。
3、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定了《十八里镇明德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实施办法,制定了校本教研自修制度和奖惩制度。
学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采取“一帮一”、“结对子”,逐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能力。
(1)、抓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加强对教师的考勤考绩管理。要求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利用农远资源上一次课,每周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交流,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每学期撰写一篇教研成果作品。促使广大教师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成长与成功。
(2)、实施经典诵读工程,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教研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教育理念,围绕明德学校项目工程---经典古诗文诵读和研讨抓实抓好教研工作,定期开展古诗文教学大赛、国学知识大赛、古诗配画、经典诗文书法比赛和经典诵读活动,使得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年一个台阶,教学成绩稳步攀升。在2010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语文教师素质测试和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3月,我校被区教育局授予教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我镇有45篇教学成果作品获省、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并结集出版了《春天的足迹》一书。2011年再创佳绩,获市级教研成果评选一二三等奖21篇,区级教研成果奖32篇。实践证明,坚持走校本教研之路,有利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更有利于从多角度、多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我们还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教研活动,选派教师和各校管理人员赴北京、合肥、淮北、阜阳、黄山等地学习和提高。2010年是我校市级课题的攻坚阶段,我们先后邀请青云中心小学王海燕、拂晓中心小学赵秋玲、蒋琳璐、夏侯小学李杰、佟茂峰、沈冉等老师到我校上观摩课、进行校际交流和研讨,这些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我校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使教师逐步把激情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强化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和成功
要想让教师成长和成功,就要不断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每天反思,并坚持写教育随笔,把有感而发的故事、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资料的积累会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丰富的素材,也能够促进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日常教学实践和理性深入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校本教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在教研中形成的方法、反思意识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4)、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开展了“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或者是学生监护人可以在开放日进班听课,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另外全镇还举行了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经典古诗文教学大赛、“教学能手”和“教学应用新星”评选等系列活动,推动了全校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
另外,我们学校开通了家校通服务,拓展了教育资源空间,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成立了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在家长学校中,家长们积极学习教育理论,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教育孩子,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双边信息,并努力与学校配合做好教育工作,把单纯重视智育转为智育德育并重。只有家校联合担负起教育的任务,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特色学校建设。
围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个中心,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基础,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国学经典为主旋律的特色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各项活动的开展,举办了在阳光下成长文艺汇演、讲故事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为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校园显性文化方面,我们努力建设标志文化、园地文化、楼层文化、墙壁文化、道路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让校园的每一面墙会说话,把内涵丰富的古诗辞句、富有指导性的文明用语布满学校的各个角落。构建热情奔放、蓬勃向上的操场文化,让校园内每一处空间都发挥最大的育人效应,给全校师生以强大震撼。学校将校园的绿化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引进了品质优良的花草苗木,铺设了草坪,并托物寓教,使“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浓厚的经典文化气息中热爱生命、确立志向、成长成材。
四、加强财务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不断完善财务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坚持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充分发挥义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还积极争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区局校安办的支持下,我们加固维修校舍1200M2,新建2000多平米。今年我们还将加大布局调整的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五、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我校都非常重视安全工作,积极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开展了文明礼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安全卫生教育,邀请西关交警中队的同志来校作交通安全报告,对学生进行了远离毒品教育等。“安全重于泰山”,抓好校园内外的治安环境管理,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教育,增强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各学校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六、校园建设和规划
1、确立校风,端正教风、学风,把学校办成谯城区农村一流的完小。校风:明德、善学、求实、奉献;教风:爱生、乐学、务实、创新;学风:乐学、博习、精思、躬行。
2、“十二五”期间,将由镇政府牵头,行政村配合,尽力做好校园南部几家群众的搬迁工作,扩大校园面积,建成符合要求的规范操场,使学校的艺体活动开展的更好。
3、办好家长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家长学校这一桥梁,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交流子女教育的好方法和有关问题,倾听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推动学校工作。增设宣传栏,完善各项资料。利用展板、宣传栏加强宣传,让社会群众和周边学校更多更好地了解我校新校容、新校情,拓展教学资源空间,提高学校知名度。
4、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园扩充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绿化、美化校园,要四季常青,鲜花满园。
5、抓好教育科研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今年已申报省级课题一项,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6、实施好“特困生”、“留守生”关爱工程。将“特困生”、“留守生”逐一登记造册,承包到老师,课外时间让老师定期进村入户,给他们家庭的温暖,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确保适龄生入学率达100%,不断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
七、存在问题
1、生源锐减。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迅猛,进城打工和外出务农大量增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能够实施,只是学生大量外流,是制约我镇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已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由于多年无新分配教师,我镇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极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50岁以上教师近80%。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跟不上形势要求,有的与现在的要求相距甚远,是制约我镇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二。
3、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缓慢。由于拆迁工作进展不顺,人民群众不够理解支持,中心小学、于集小学、徐寨小学校园规划至今难以实施,特别是中心小学,已远远落后于谯城区其它中心小学。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困难与优势共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要乘势而上,依法治校,规范办学,“一切围绕质量,一切为了质量”,为十八里镇教育发展和谯城“二次创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