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大变化之关埠新貌
家乡大变化之关埠新貌
我的家乡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在潮阳区境北部,南以小北山为屏障,北临榕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9.76万。辖43个自然村。1912年后至1951年称潮阳县第八区,1952年改称第十六区,1958年建红星公社,1968年改称关埠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榕江中游南岸平原,地平、土厚、水丰。耕地面积1940公顷,山地720公顷。是市水稻高产区,还有大豆、花生、甘蔗、蔬菜等。水果以柑、香蕉、荔枝、龙眼为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的冲击下,勤奋的家乡人民奋起直追,家乡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随着党中央十七大的顺利闭幕,在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和谐社会进入新一轮的高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在此之际,我回了一趟家乡,短短几天之行,我目睹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千。这一幕幕变化触动着我的心,让我这个在外求学的人强烈感受到家乡的进步,体会到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所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生活直奔小康,彰显和谐发展成效
关埠镇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小镇,以前镇上只有一个大市集,名为“福仓市场”,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一切商品都是从那里购来的,而且一大早就要去购买。“福仓市场”里售卖的商品品种少、质量低,村民要
想购多点,就只能到十几里地之外的潮阳城区里购买,不仅占用时间,而且交通极不方便,一天只有一班老破车在颠簸公路上,一早就要等在那里。所以能上一趟潮阳城区是很奢侈的记忆。近几年来,小镇上新开了几家大超市的连锁店。这些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从日用到工具、从手机到冰箱彩电、摩托车甚至农用车„„应有尽有,有些昔日在大城市里才能买到的物品,如今也出现在小镇上。市里的配货中心每天配货,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和货品的丰满。如今村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升了一大截。95%以上的家庭有了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并接通了有线电视,部分还装上宽带,用起了电脑网络。几年前,村里还进行了农电网改造,用电更加稳定经济。
从他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时时透露出生活富足后的欣慰和喜悦,从他们谈笑风生的话语里,时时表达着对党中央的感谢、对胡书记和温总理的感激之情。用家乡人一句话说,“现在呀,天天都是过年„„”
二、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家乡人种田不要上税,反而国家还给予补助种粮食费用,养猪国家也给补助,现在的普通农户的收入,也是前几年的二翻。
早年间,一些走出家门到外地发展的家乡人,看到了这些惠农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发展前景,纷纷回乡,安心在家乡发展。他们中间,有
带回了资金有人带回了技术。这些资金和技术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又带动了其他人的发展,以一带十,甚至以一带百。
在政策的鼓励下,许多家庭办起了家庭养殖,还有部分家庭办起了工厂,更有珠三角一带的企业,看到了家乡的人力资源,投资了资金,在家乡办起了分厂。我们村上就有二家珠海羊毛衫分厂及一家服装厂,昔日农家女,而今也成了“上班族”。村上也有村办企业,这些厂还能在农忙时及时调节生产,保证了企业和农业不冲突。企业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新增收益。
三、科技全面创新,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现代化的浪潮在农村也是一浪翻过一浪,我眼见到许多家庭使用的设备已有先进城市家庭用的相媲美。音响、液晶电视、电脑、太阳能淋浴设备„„这些过去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名词,如今在村里见到它们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记得前儿年,只有镇上一部电话可以与外界联系。现在不同了,看到村民们基本上人人都有了手机,漫步在村上新修的村村通水泥路上,随时可见人们用手机在通话,他们的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也随时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过去村里耕种土地费时费力,村民都很辛苦却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好了,收割稻子再也不用许多人拿着镰刀去埋头弯腰了,联合收割机只要需要你站在田头,看着一袋的稻谷被装好运到晒场,你只要翻翻稻子,晒干了直接装仓就好了。记得小时在家时,每次给地里浇水,用的是一种木制的水车。有的时候顶着太阳从早晨一直车水到夜里,十分辛苦。现在给田里浇水,只要拿上小水泵,直接接上电力浇水,非常方便。现在家乡人反而将种地当作了一种乐趣和锻炼身体的有效方式,看到他们每天乐呵呵的,俨然一副休闲度假的样子。
耕种的电气化大大缩短了村民在地里耕作的时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过去门前坐着晒太阳的老大爷不见了,他们现在是工厂的门卫;过去没事就坐在桌旁搓麻将的中年妇女也不见了,她们现在是服装厂的工人„„
四、教育实现整合,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家乡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家乡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
在我读小学那个年代,读书要到很远的一个乡办小学去,初中是在离家十五里的几个乡合办的一个学校读的,高中只有县里有一个比较大的。现在不同了,每个村有一个小学,相邻的两个乡开始合作办高中。为了扩大受教育范围,最近小镇上又新办了一所中学,加上职业教育中学,现在受教育学生的范围普遍扩大,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家乡人意识到知识的力量,更加重视教育投入,尽量为孩子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教育资源的整合,村民意识的转变,为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建设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家乡变化翻天覆地,充分展现了党中央指导思路的正确性,体现了以胡主席为中心的中央领导班子亲民、爱民、信民、为民的良苦用心。
我相信,在以后日子里,就在这祖祖辈辈流血流汗的土地上,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壮丽的图画:笔直的道路通向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低低的围栏围着一洼洼的花园;昔日的田间劳作的农民象在别墅度假,他们有自己的图书室,他们将有自己的休闲场所„„那是一幅多么让人激动的图景啊!
新农村的腾飞将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不远矣!
第二篇:家乡新貌
家乡新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发展迅速,党中央指出:中国必须坚持一面旗帜、走一条道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景星镇保安村近年来发展也相当不错。下面就是我的调查报告:
1龙江县景星镇保安村现有人口2855人,其中党员占53人村固定资产700万元村现有土地22000亩,人均收入7300元··村委会主任刘立辉
2该村主要农产品是玉米和水稻。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器化,按农业技术生产,每一户都有一名懂农业技术的明白人。粮食亩产量达到950公斤,我村现以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农业技术员吴东国3我村是景星镇环境卫生的文明村之一。村有水泥路十二公里。防护林一千四百亩。近几年不准柴草堆进屯,既有利于防火,又有利于村屯卫生。该村有保洁员,村民生活在清洁舒适的环境中······村委会委员刘铁彬
4保安村现有在校大学生21名、中小学生
82名、除初高中生住宿外小学生全部坐校车到景星镇中心小学学习,学校学习环境良好,师资水平高,九年义务教学入学率百分之百······退休教师孟凡清
5我村现有人口2855人其中50岁以上人口占65%,老龄化程度高,合作医疗掺合率百分百,随着农村近些年基层医疗水平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大有好转,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的好景象,农民在乡镇医院住院报销率85%·····村医冷铁林6保安村是龙江县景星镇文明村之一,现有水泥硬化路面12公里,村民居住房屋砖瓦化为98%,网通入户率为100%,人均占有移动电话率为80%,每日都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治保主任马玉成7保安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后靠齐齐哈尔市著名的大景山,海拔2890m,东有雅鲁河潺潺流过,村有杨树绿化面积460亩,拥有果园面积110亩,保安村真是绿树成荫,可称得上“鱼米之乡”。······村委会委员兰景宝
第三篇:家乡新貌
家乡新貌
小鸟在枝头唱着歌:“家乡的路变新啦!”树叶哗哗作响:“家乡的河变美啦!”知了在树干上哼哼:“家乡人的生活变好啦!”在林荫道散步的我也说:“家乡变美啦!”路
泥路尘土纷飞,一遇下雨天就满街泥泞,真叫人发愁。可现在,土路被“推翻”了,一条条水泥路取而代之,像白色丝带般飘向远方。人们无论去哪儿都不用再愁了,因为用不着在那凹凸不平的土路上颠簸了,真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河
我们村村头有一条河,清澈见底,虽没有珍贵鱼种和五彩斑斓的鹅卵石,却有水草和小鱼点缀。过去,她可是又窄又浅,河水浑浊。现在小河两岸所散发出的清香使人不得不停下脚步。怎叫人不喜欢!都是因为前几年经过修整呀!
衣食住行
衣:现在人们身穿的衣裳,不仅保暖,而且讲究时尚。可却听妈妈说,她小时候穿的衣裳,根本就不能抵御风寒,哪谈得上时尚!食:现在人们吃的饭菜丰富极了,色、香、味俱全。过去,能吃
饱饭就不错了,更谈不上吃鱼、肉了。但如今,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已不足为奇。
住:我家本是个平房,住的地方少而且环境差。可如今却焕然一新,变成了红墙绿瓦楼房,漂亮极了!
行:听老一辈们说,过去哪户人家能有一辆自行车,就是“富翁”呢!而现在,买一辆自行车已不在话下,摩托车、电车、轿车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哦!家乡的一切都变新了。
这时,小鸟、树叶、知了一同叫道:“家乡变啦!”这都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啊!我在一旁咧着嘴笑了,的确如此嘛!
千年古镇写尽现代繁华,历尽沧桑永葆青春活力。悠悠河水是你的血脉,宽广厚实的大地是你的躯干,繁荣昌盛的今朝是你的容颜,你神采飞扬,你魅力永恒,你是我可爱的家乡.
第四篇:家乡新貌
家乡新貌
2011-2-24
我的家乡——饶平。她不大,只是一个小镇,虽然没有桂林风光,也没有首都北京那么繁华。但我十分喜爱我的家乡。
以前,泥泞的街道消失了,迎来了宽敞的水泥大道。以前一个小小的村子,都是平房,是瓦做的,现在变成了四五楼的大楼。以前人们要喝水,得去河边挑,现在,有了以来水管,再也不用到河边挑了。
我的家乡,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呀!
第五篇:家乡新貌
家乡新貌
岭门中心小学六(2)班吴婷婷
外婆家在贫穷落后的乡村。自从改革开放后,乡村旧貌换新颜,展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外婆所在的乡村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那里小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记得几年前去外婆家的那个冬天,一路上的尘土飞扬弄得我满头土灰,眼睛也不敢睁开,全身上下脏兮兮的。走这样的路,让我感到艰难与无奈!从那以后,我没有去外婆家,想来也已经有好几年了。
今天是外婆的六十大寿,爸妈极力要求我跟他们一起去外婆家祝寿,我很不乐意地跟着他们出发了。我们乘着小汽车踏上那条小路。路上,我问爸爸:“乡村里还是点油灯吗?”爸爸说:“不是了,这几年人们用的都是电灯啦。”记得我小时候在外婆家时,她那边家家都是点煤油灯,屋里暗得连手指头都看不见,我在进门时还曾经摔过一跤,当时疼得我还哭闹着要回家呢!我一路沉思着,不知不觉竟到了外婆的村口了。
放眼望过去,呈现在我眼前的是:狭窄不平的泥坑路变成了宽广平坦的柏油路,两旁还栽着绿油油的树,各式各样的车驰骋着,好不懈意呀!仔细一看,两边还排列着整整齐齐的路灯呢!爸爸说:“这景象很令你吃惊吧?”“的确,是让我感到很意外!”到了外婆家,一看,哇塞!崭新的家具,柜式的空调,超屏的电视机、、、、、、走进卫生间一看,那台海尔牌的洗衣机正在“隆隆”作响。“哎呀!不仅乡村的路变了,连生活也都富裕起来了!”我惊奇的说。爸爸也自豪地说:“是呀,这得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啊!是党的好政策,才让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改革前后,家乡真是今非昔比啊!随着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