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文章标题: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人口102万,面积2004平方公里,市境内318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省道潜监线和荆新线纵跨南北,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市以交通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和省交通厅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开展农村客运
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为全省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708公里,实现了乡镇通二级路、管理区通油路及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为主动脉,以二级公路为骨架,以乡镇、乡村等级公路为分支,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农村客运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65条,运行车辆387辆7175座,日发班次1161个,城区通往乡镇班车通达率达100,所有通公路的村都通了客车,实现了“让农民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有车乘,乘车30分钟可到乡镇,从乡镇乘车1小时能到市政府所在地”,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多种选择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
一、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硬件建设,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
道路客运市场是以客车为运输工具,以公路为运行基础,以客运站点为作业基地,以旅客为运输对象的有机结合体。因此,要发展农村客运市场,要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就必须建好“三网”,即路网、站网、车网。一是建好路网。2000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交通建设资金4.5亿元,使全市建成二级公路和三、四级公路分别达到327公里和1335公里,构筑起市域内干线公路“五横三纵”及干支线公路连通成网的构架,形成了干支相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在市域内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小时内就可上高速公路,从而达到了交通发达地区的交通公路水平。二是建好站网。全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广辟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客运站19个、候车棚15个,基本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三是布好车网。在以城区为始点发往乡镇的县乡道路客运线路上,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舒适、便捷”的客运服务。在以乡镇为节点,镇与镇之间、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乡村道路客运线路上,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乡村客运车辆给予3年的培育发展期,在培育期内各种税费视同农用车对待,培育期满后再根据经营情况适当收取税费。大力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乡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大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二、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质量
从2000年开始,全市就着手从“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车辆技术和从业人员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运输组织优化、运力结构合理、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优良的总体目标。
1、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市在农村客运市场的早期培育和发展上,由于提倡“有路大家行车,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从而导致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很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全市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改制,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公司制客运企业,通过推行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的管理模式,即一条客运线路统一由一家公司经营,一家公司可以经营多条客运线路,从而逐步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公司化。经过调整,全市农村客运经营业户由304家调整为7家,实现了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制定客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运力结构。针对我市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大于运量以及乡村客运农用车参营、缺乏统一规划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调查、整顿、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合理制定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运力调整。一是在对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中,通过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近2年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92辆,占车辆总数的50,并将原有的105辆农巴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巴客车代替了农巴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结合我市乡村客运市场实际,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市22个镇、场、处、区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拿出了各镇乡村道路客
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镇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交通局编制的《**市乡村道路客运发展规划(2004—2007)》,制定了《乡村道路客运市场2004年规划》和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市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规划发展的方向。
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
技术状况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在营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营。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市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确保运输秩序良好。在农村客运市场监督管理上,积极争取市政府重视,由市政府每年与各乡镇签订监控管理目标责任状,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管好农村客运市场的责任。同时,针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乡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市运管处实施业务领导。交管站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常年深入到车站、业户家中,做到了宣传运输法规到源头,行业管理到源头,办理营运手续到源头。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市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车内喷统一的票价、车头喷统一的线路起止点、车身喷统一的监督电话、使用统一的车票、办统一的进站证、签统一的进站协议。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满足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我市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运作。2002年,首先开通了园林至竹根滩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园林至竹根滩的44辆道路客运班车,按照两条线路分开,每天循环的方式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今年,又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取得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跨区域公交由交通部门管理的会议纪要,并制定了《东西城区道路客运公交式运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总体规划,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仿照城区公交车辆的运行模式,实行公交式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运输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改革行政审批政策,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登记制。作为全省农村客运线路报备登记制试点县市之一,我市在大力开展农村客运市场整顿的同时,制定了《**市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经营者申请的镇处之间、村组之间的乡村客运线路,只要是符合我市长期客运发展规划的,其参营车辆达到二级车况以上、从业人员符合从业标准,均可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尽管我市在农村客运发展上作了一些的探索,但真正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不断加大发展农村客运力度,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早日把**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第二篇: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文章标题: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人口102万,面积2004平方公里,市境内318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省道潜监线和荆新线纵跨南北,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市以交通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和省交通厅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开展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为全省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708公里,实现了乡镇通二级路、管理区通油路及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为主动脉,以二级公路为骨架,以乡镇、乡村等级公路为分支,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农村客运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65条,运行车辆387辆7175座,日发班次1161个,城区通往乡镇班车通达率达100,所有通公路的村都通了客车,实现了“让农民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有车乘,乘车30分钟可到乡镇,从乡镇乘车1小时能到市政府所在地”,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多种选择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
一、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硬件建设,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
道路客运市场是以客车为运输工具,以公路为运行基础,以客运站点为作业基地,以旅客为运输对象的有机结合体。因此,要发展农村客运市场,要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就必须建好“三网”,即路网、站网、车网。一是建好路网。2000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交通建设资金4.5亿元,使全市建成二级公路和三、四级公路分别达到327公里和1335公里,构筑起市域内干线公路“五横三纵”及干支线公路连通成网的构架,形成了干支相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在市域内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小时内就可上高速公路,从而达到了交通发达地区的交通公路水平。二是建好站网。全市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广辟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客运站19个、候车棚15个,基本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三是布好车网。在以城区为始点发往乡镇的县乡道路客运线路上,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舒适、便捷”的客运服务。在以乡镇为节点,镇与镇之间、镇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乡村道路客运线路上,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明确规定对乡村客运车辆给予3年的培育发展期,在培育期内各种税费视同农用车对待,培育期满后再根据经营情况适当收取税费。大力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乡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大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二、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质量
从2000年开始,全市就着手从“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车辆技术和从业人员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运输组织优化、运力结构合理、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优良的总体目标。
1、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市在农村客运市场的早期培育和发展上,由于提倡“有路大家行车,国有、集体、个体一起上”,从而导致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很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全市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改制,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公司制客运企业,通过推行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的管理模式,即一条客运线路统一由一家公司经营,一家公司可以经营多条客运线路,从而逐步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公司化。经过调整,全市农村客运经营业户由304家调整为7家,实现了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制定客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运力结构。针对我市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大于运量以及乡村客运农用车参营、缺乏统一规划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调查、整顿、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合理制定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运力调整。一是在对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中,通过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近2年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92辆,占车辆总数的50,并将原有的105辆农巴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巴客车代替了农巴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结合我市乡村客运市场实际,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市22个镇、场、处、区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拿出了各镇乡村道路
客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镇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交通局编制的《**市乡村道路客运发展规划(2004—2008)》,制定了《乡村道路客运市场2004年规划》和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市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规划发展的方向。
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在营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营。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市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确保运输秩序良好。在农村客运市场监督管理上,积极争取市政府重视,由市政府每年与各乡镇签订监控管理目标责任状,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管好农村客运市场的责任。同时,针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乡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市运管处实施业务领导。交管站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常年深入到车站、业户家中,做到了宣传运输法规到源头,行业管理到源头,办理营运手续到源头。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市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车内喷统一的票价、车头喷统一的线路起止点、车身喷统一的监督电话、使用统一的车票、办统一的进站证、签统一的进站协议。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满足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我市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运作。2002年,首先开通了园林至竹根滩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园林至竹根滩的44辆道路客运班车,按照两条线路分开,每天循环的方式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今年,又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取得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跨区域公交由交通部门管理的会议纪要,并制定了《东西城区道路客运公交式运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总体规划,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仿照城区公交车辆的运行模式,实行公交式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运输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改革行政审批政策,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登记制。作为全省农村客运线路报备登记制试点县市之一,我市在大力开展农村客运市场整顿的同时,制定了《**市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经营者申请的镇处之间、村组之间的乡村客运线路,只要是符合我市长期客运发展规划的,其参营车辆达到二级车况以上、从业人员符合从业标准,均可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尽管我市在农村客运发展上作了一些的探索,但真正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不断加大发展农村客运力度,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早日把**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客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镇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交通局编制的《**市乡村道路客运发展规划(2004—2008)》,制定了《乡村道路客运市场2004年规划》和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市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规划发展的方向。
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在营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营。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市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确保运输秩序良好。在农村客运市场监督管理上,积极争取市政府重视,由市政府每年与各乡镇签订监控管理目标责任状,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管好农村客运市场的责任。同时,针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乡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市运管处实施业务领导。交管站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常年深入到车站、业户家中,做到了宣传运输法规到源头,行业管理到源头,办理营运手续到源头。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市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车内喷统一的票价、车头喷统一的线路起止点、车身喷统一的监督电话、使用统一的车票、办统一的进站证、签统一的进站协议。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满足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我市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运作。2002年,首先开通了园林至竹根滩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园林至竹根滩的44辆道路客运班车,按照两条线路分开,每天循环的方式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了。今年,又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取得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跨区域公交由交通部门管理的会议纪要,并制定了《东西城区道路客运公交式运作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总体规划,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仿照城区公交车辆的运行模式,实行公交式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运输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改革行政审批政策,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登记制。作为全省农村客运线路报备登记制试点县市之一,我市在大力开展农村客运市场整顿的同时,制定了《**市乡村客运线路登记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经营者申请的镇处之间、村组之间的乡村客运线路,只要是符合我市长期客运发展规划的,其参营车辆达到二级车况以上、从业人员符合从业标准,均可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尽管我市在农村客运发展上作了一些的探索,但真正实现农村客运网络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市场的意见》,不断加大发展农村客运力度,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早日把**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第三篇:客运网络化服务农村经验交流
**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盆地东北边缘,是典型的农业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下辖15个乡镇,237个行政村,县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人口67万,县境内省道南驻路横贯东西,鲁艾路和方枣路纵跨南北,16条县乡道辐射全县15个乡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99公里,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农村客运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拥有农村客运班线23条,客运车辆143部,2719个座位,日发班次586个,县城通往乡镇的公交车通达率达100%,所有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全都通了客车。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实现了“公路通、客车通、信息通、物流通”的目标,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一、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
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困难很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为把这一造福人民的好事办好,我们改变了“交通部门唱独角戏”的作法,在工作中主动向县委、政府汇报,与乡镇政府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农村客运网络化及乡镇汽车客运站建设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由行业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自XX年起,**县政府便将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列入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对各乡镇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各乡镇要把乡镇客运站建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文件,要求各单位全力以赴支持这项惠及全县人民的大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这项工作设置障碍,凡涉及农村客运站的相关手续一律从简办理,并明确了办理时限,凡涉及农村客运站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该免的免、该减的减、该缓的缓,县运管所自加压力,精心组织和安排,于XX年10月底在全县实现了所有乡镇都有客运站,95%的行政村都通公交车的目标。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拥护、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顺利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市交通局、市运管局领导也多次对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进行调研,提出了很好指导意见。
(二)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硬件建设,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打好基础。
一是建好路网。近年来,随着我县干线公路网络化工程,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的全面推进,我县城乡道路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03.8公里,县道134公里,乡道171.4公里,农村公路880余公里,构筑起县域内干线公路“二纵一横”及干支线公路连通成网的构架,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实现了在县域内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小时内就能到县城的公路发展目标。二是建好站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多方融资,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进程。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客运站17个,招呼站98个,实现了客车通到哪里,乡镇客运站就建到哪里。三是布好车网。农村客运中大力发展中档舒适型客车,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鼓励车辆加快报废更新、提档升级的步伐,鼓励车头向下,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降低税费标准,让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主动将购车资金投向农村客运市场,以方便农民出行为目标,努力提高乡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农民朋友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客运服务,实现了路修到哪里,客运车辆就通到哪里。
(三)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质量。
1、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全县在农村客运市场的早期培育和发展上,由于提倡“有路大家行车,国有、集体、个体一齐上”,从而导致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很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客运线路公司化改制,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公司制客运企业,通过推行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的管理模式,从而逐步实现了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公司化。经过调整,全县农村客运经营主体由218家调整为2家,实现了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2、制定客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运力结构。一是在对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中,通过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将原有的186辆农巴车平稳的清退出了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巴客车代替了农巴车,促进了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15个乡镇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拿出了各乡镇农村道路客运市场调查说明,形成了一乡一策一说明,并根据市运管局要求,制定了《**县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发展规划》和农村客运线路登记制办理程序下发各乡镇交管站执行,为我县农村客运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3、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条件不合格或达到报废规定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事农村客运的司乘人员必须在开业、上岗前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参运。
(四)加强农村客运市场规范化管理,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有序发展。
围绕农村客运市场网络化建设的主题,我们提出了行业管理规范化、车辆运行公交化、客运管理一体化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步伐。
1、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监管。充分发挥交管站的“前哨”作用,由交管站直接管理本辖区农村客运车辆,县所实施业务领导。在经营行为规范上,我们对农村客运车辆严格实行了“十统一”,即统一线路牌、统一道路运输证、统一班次时刻表、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票价、统一监督电话、统一服务证、统一编号、统一车型、统一门徽等。
2、积极推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XX年,首先开通了**至李店公交化客运线路,对经营**至李店的18辆客运班车,以大循环的方法运行,并严格规定开班、收班时间,统筹安排班次时刻,合理调度上下班高峰期运行车辆,使该线路的客运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沿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了。我们按照《农村客运网络化发展规划》的要求,落实总量控制,保持稳定的原则,实行公交化运作,公交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3、改革行政许可政策,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登记制。我们在大力开展客运市场整顿的同时,制定了《**县农村客运线路登记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于经营者申请的乡镇之间、乡镇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客运线路,只要是符合我县长期客运发展规划的,其参运车辆达到二级以上、从业人员符合从业标准,志愿加入公司的均可进入农村客运市场,并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投资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客运的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经验
1、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必须立足现实,又要有所创新。
我们根据**客运企业现状,公路网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确定成立**县交通运政公司和**县运政公交有限公司,由他们对我县城乡公交实行区域化经营,避免多个经营主体的恶性竞争,避免因市场过度分割、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统一站点布局,及时合理调剂运力,提高客运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政府调控和行业管理。
**县农巴经营者对经营期限观念不强,有的线路车辆私下转让价格被炒到20多万元。为使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对原经营者采取“过渡兼并法”,即由交通运政公司或运政公交公司兼并原中巴经营者,并给其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其营运和服务接受公司统一管理,最后对其进行了顺利改造。
在车型的确定上,我们要求既符合公交的要求,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改造,所发展的车辆均为符合欧ii标准的环保型车辆,并实现了同线同型。由于做到了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有所创新,改造工作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顺利实施。
2、工作既要符合情理,又不违背法律。
在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时,我们针对各项政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使这项工作在推进中在法律上没有漏洞。坚持中巴经营者改造自愿的原则,对不接受更新的经营者,允许其在原经营线路上继续营运,直至核定的经营期满后退出市场。坚持了政策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原则、基本方法,公司具体操作,个体中巴经营者参与,运管部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注重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过渡兼并办法的规定,原营运车辆由原经营者自行处理。后来考虑到经营者的实际困难,对已按照运管部门要求更新的,明确也可以纳入公司管理。原先我们准备整条线路适用一种方法,以线路为单位整线同时实施改造,后来因为同线路经营者难以形成一致,就调整为成熟一辆改造一辆。总之,在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法办事,做到了合情合理又合法。
3、要由交通部门担当主力,也要将这项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乡镇的参与、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要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向上级多汇报,与横向单位多沟通。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交通、公安、宣传、信访、工商、财政、监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使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顺利开展。社会各界群众十分支持,普遍认为这是件好事,全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
4、既要对经营者进行宣传发动,也要营造舆论环境。
在经营者中我们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宣传工作政策,划分西片和东片两个工作组,着重对原经营车主开展小范围和一对一的思想工作,认真接待个体经营者来访,会同乡镇村组干部走访经营者家庭。召开各种宣传、动员会议百余次,接待个体经营者达到130余批次,走访了近160户经营者家庭,使经营者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开始接受支持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
5、既要交通运管内部齐心协力,也要充分团结和调动各种力量。
在整个工作推进过程中,交通局、运管所和两个公司始终团结一心,围绕目标,坚持原则,统一口径,共同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运管所同时加大客运市场监管力度,着重对客运车辆站外拉客、超载、报停偷驶、违章上下客进行纠正和查处,使得一些违章的经营者感到靠违法、违章取得利润已经难以为继。公安部门积极为我们保驾护航,宣传部门为我们鸣锣开道,信访部门和我们一起对经营者进行说明解释,其他各部门也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这项工作尽职尽责,共同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的开展。
总之,在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及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将以今天会议为契机,自我加压,增强信心,做到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县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004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南平市确定我县为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县的难得机遇,把发展农村客运这项工作摆上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客运的基本情况我县共有14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地域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24.1 万人,约有8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三个片区,其中洋口、建西、际会、大历、岚下、高阳片,有93209人口;大干、埔上、洋墩、仁寿片,有67427人口;元坑、郑坊片,有27751人口。全县现有公路里程1142公里,其中:国道42公里,省道69公里,县道92公里,乡道515公里,全县14个乡(镇)129个行政村都通了公路。但是由于过去修的公路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基础差、等级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和上级交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公路改造的扶持力度。我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2003年起加快农村路网建设的步伐,乡村道路的升级改造,路面硬化的工作已全面展开,到2004年底全县乡村公路硬化246公里,至2006年将基本完成乡村公路升级改造硬化的任务。我县农村客运,在试点县确定以前仅有农村客运班车15台,通达的乡镇仅有12个,乡村农民的出行主要靠柴三机、正三轮、拖拉机、农用车和非法营运的车辆,其车况差、等级低,农民出行乘车安全无保障。从南平市确定我县为试点县以后新增城乡客运班车18辆(其中:2004年新增中客14台,2005年5月新增小客4辆)使我县城乡客运班车增加到33台,城乡日发车106班次,通达80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2%。城乡之间平均每隔20至30分钟,即有一趟城乡班车,基本满足了农民的出行需求。计划今年内再新增20辆,解决29个行政村通客运班车,使通班车行政村总数达109个,通达率为85%。
二、发展农村客运市场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关系到顺昌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县农村客运试点工作,并多次召开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在发展农村客运中碰到的问题和矛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办事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支持农村客运市场建设,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我县还大力宣传省、市农村客运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好、有资质的企业“车头向下”,在城乡运输的基础上延伸到村。
2、认真调研、制定方案。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是农村客运取得成功的前提。为摸清农村客运现状,我县成立了2个调研组,对全县各乡镇、行政村人口分布、客运车辆数、运力情况、道路状况、客流量流向,特别是农村墟日、周末学生往返等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听取和收集社会各方面意见及建议,就开通客运线路、运力投放方式、运行办法、市场监管等展开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通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制定了《顺昌县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方案》,编制了客运发展计划,实行定站点、定区域经营,将我县农村客运划分为岚下片、仁寿片、郑坊片3个片区组织实施,根据线路里程、客流量预测等情况确定运力投放量。
3、积极发展农村客运。为促进农村客运市场建设,我县出台了《农村客运线路经营权招标文件》,武夷交通运输公司顺昌分公司中标后,购进6台中巴,开通了顺昌至元坑、郑坊线路,解决了元坑、郑坊无班车的状况,并且与元坑中学达成意向,解决学生周末往返校乘车的问题;县公交公司新增8台中巴,开通了顺昌至仁寿线路,使顺昌至仁寿班车达到11台,满足了埔上、洋墩、仁寿等乡镇农民的出行需求。针对岚下、高阳片区原有客运经营线路交叉经营、车辆挂靠多、农用车多的特点,我县调整了思路,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农村客运服务公司,以原有客运企业为龙头,吸纳一部分目前正在运行的符合农村客运车型和安全条件的汽车型客货两用车和“私家车”转入公司参与农村客运,通过农村客运服务公司控股51%以上,来实现运力的合理安排和调配,走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路子。在农村学生周末(放假)回家、返校、春运期间、“五一”、国庆“黄金周”期间,除了专门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外,还鼓励有条件的运输企业储备机动客运运力,缓解客流高峰期的运输压力。
4、合理安排农村运力。盲目投放运力会造成农村客运的恶性竞争,会把原有可能成为农村客运中的“热线”转化成“冷线”,不利于农村客运的发展和巩固。为合理安排农村客运的各种运力,我县一是积极鼓励客运公司利用收发车时间差,错开安排一些车辆住在行政村,调节一部份运力解决行政村农民出行问题。二是利用各区域或乡镇之间墟日时间不同的特点,合理调配运力解决客流高峰问题。三是与学校协商错开放学时间,并通过签约解决运送学生周末往返学校乘车问题。四是以乡镇为中心,安排一些机动运力向周边村落幅射,解决运送零星客源问题。
5、整顿规范客运市场。一方面,农村客运实行公司化经营,规定公司客运资质等级必须在五级以上。在车型选选择上,严把准入关,对于在县城至乡(镇)的公路行驶的车辆规定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中小型客车(原则上不超过19座),乡村道路根据路况及客源情况,可选择中
小型客车或符合农村客运标准的汽车客货两用车(载质量在0.75吨以下),严禁使用已退出客运市场的营运性客车和出租车,以及使用年限超过5年(含5年)的汽车。另一方面,加强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为农村客运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营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形成农村客运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6、加强客运安全管理。各乡(镇)加强对辖区内客运企业和运输场站的管理,督促运输企业、客运场站和从业人员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并指派专人负责辖区内客运场站和车辆停靠点的管理,协助维持秩序,疏导客流,防止始发地车辆超载。运输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司乘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强化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督,并有专人负责运输现场的调度与管理。与此同时强化落实车辆的保险,武夷交运公司还以600万元安全风险基金为依托降低安全风险。交警部门负责加强路面监控和反超载工作。运管部门负责把好从事农村客运企业的市场准入关,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督促农村客运企业严格执行车辆维护管理规定,按期进行二级维护和检测,并实行车辆维修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期制度,确保农村客运市场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运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客运实载率低、效益差。农村客运整体效益差,单车实载率较低。比如,武夷顺昌分公司在我县郑坊、元坑片区经营的6辆轻客经营效益就十分不理想,2004年5-12月经营亏损竞达8.3万元。单车平均实载率仅为41.34%(详见附表一:元坑与郑坊片区2004年5-12月轻客经营情况表)。由于客运企业效益低,经营难度大,难以加大运力投入,进一步扩大覆盖乡至村、村至村之间的农村客运网络和解决学生周末往返的需求。(另外,我县2004年9月岚下片区增加 的7辆中客由于效益低和当时优惠政策未及时兑现已于2004年10月退出农村客运,转为城区公交车。)
2、优惠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南政[2004]综110号文件所规定的6项优惠措施,目前只有交通系统的运管费和养路费及客运附加费的征缴优惠政策得以落实,其它部门(包括税务、保险等)的还未落实,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协调解决。
3、农村墟日和周末学生班车由于客流量大且时段集中,容易造成超载,存在安全隐患。
4、非法营运和农村农用车、拖拉机等载客现象仍然存在,困扰农村客运的发展。虽然通过打击,非法营运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歇制,但是由于打击非法营运取证难以及农村面广、监管难度大等因素,以致非法营运车辆在一定时期仍将继续存在,不利于农村客运的发展。
5、农村客运场站建设滞后。由于乡镇农村客运站客流量少,经济效益低,很难向社会融资,加上目前各乡镇财力有限,也很难挤出资金补助新建农村客运站,因此影响了农村客运场站建设步伐。虽然今年我县安排了洋口、岚下、仁寿三个乡镇各新建一个五级农村客运站,但是由于资金紧缺,项目进展不快。
四、下一阶段工作打算及对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步伐,针对我县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联系工作实际,拟采取如下措施,推进我县农村客运向“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目标迈进。
1、调整工作思想,将农村客运线路中有一定效益的“热线”,收取适当数额的调节资金补助开行乡镇至行政村的“冷线”,来扩大开通行政村的数量,提高通达村率,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进程。
2、在农村客运车型上,根据客流量和乘客群体特征的差异,调整车型,主要调整为小客(7座)或是带有行李舱的中客(12—17座)的适应农村客运各种层次的乘客需求。
3、进一步采取灵活的运行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区域分片经营,循环运行,或开行墟日班、周末班等,来增加运营效益。
4、加强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客运市场,为农村客运的发展拓展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多渠道筹措资金,加速推进客运站和候车亭的建设,为农村客运创造更好的服务条件。
6、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协同合作、全力支持,为农村客运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软环境。
五、几点建议为了培植、巩固、发展农村客运市场,让广大农民得到普遍服务,享受出行的便利,我们结合试点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我县在2003年11月17日被省交通厅确立为试点县后新购置14辆轻客(郑坊方向6辆,仁寿方向8辆),也给予享受免征政策。
2、全面落实农村客运优惠政策。目前交通系统的稽征和运管部门的优惠政策已基本落实,但其它部门的优惠政策尚未落实兑现。建议市政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兑现南政(2004)综110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
3、加大农村客运场站建设的扶持补助额度。农村客运场站建设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农村客运市场起步阶段,建议市政府对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也能予以部分资金补助,以加快农村客运场站建设步伐。
4、建议市政府、市交通局向省交通厅反映是否能从现行征收的客运附加费中返还一部分用于扶持农村客运发展。顺昌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五篇:县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004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南平市确定我县为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县的难得机遇,把发展农村客运这项工作摆上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客运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14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地域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24.1万人,约有8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三个片区,其中洋口、建西、际会、大历、岚下、高阳片,有93209人口;大干、埔上、洋墩、仁寿片,有67427人口;元坑、郑坊片,有27751人口。全县现有公路里程1142公里,其中:国道42公里,省道69公里,县道92公里,乡道515公里,全县14个乡(镇)129个行政村都通了公路。但是由于过去修的公路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基础差、等级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和上级交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公路改造的扶持力度。我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2003年起加快农村路网建设的步伐,乡村道路的升级改造,路面硬化的工作已全面展开,到2004年底全县乡村公路硬化246公里,至2006年将基本完成乡村公路升级改造硬化的任务。
我县农村客运,在试点县确定以前仅有农村客运班车15台,通达的乡镇仅有12个,乡村农民的出行主要靠柴三机、正三轮、拖拉机、农用车和非法营运的车辆,其车况差、等级低,农民出行乘车安全无保障。从南平市确定我县为试点县以后新增城乡客运班车18辆(其中:2004年新增中客14台,2005年5月新增小客4辆)使我县城乡客运班车增加到33台,城乡日发车106班次,通达80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2%。城乡之间平均每隔20至30分钟,即有一趟城乡班车,基本满足了农民的出行需求。计划今年内再新增20辆,解决29个行政村通客运班车,使通班车行政村总数达109个,通达率为85%。
二、发展农村客运市场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关系到顺昌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县农村客运试点工作,并多次召开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在发展农村客运中碰到的问题和矛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办事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支持农村客运市场建设,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我县还大力宣传省、市农村客运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好、有资质的企业“车头向下”,在城乡运输的基础上延伸到村。
2、认真调研、制定方案。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是农村客运取得成功的前提。为摸清农村客运现状,我县成立了2个调研组,对全县各乡镇、行政村人口分布、客运车辆数、运力情况、道路状况、客流量流向,特别是农村墟日、周末学生往返等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听取和收集社会各方面意见及建议,就开通客运线路、运力投放方式、运行办法、市场监管等展开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通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制定了《顺昌县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方案》,编制了客运发展计划,实行定站点、定区域经营,将我县农村客运划分为岚下片、仁寿片、郑坊片3个片区组织实施,根据线路里程、客流量预测等情况确定运力投放量。
3、积极发展农村客运。为促进农村客运市场建设,我县出台了《农村客运线路经营权招标文件》,武夷交通运输公司顺昌分公司中标后,购进6台中巴,开通了顺昌至元坑、郑坊线路,解决了元坑、郑坊无班车的状况,并且与元坑中学达成意向,解决学生周末往返校乘车的问题;县公交公司新增8台中巴,开通了顺昌至仁寿线路,使顺昌至仁寿班车达到11台,满足了埔上、洋墩、仁寿等乡镇农民的出行需求。针对岚下、高阳片区原有客运经营线路交叉经营、车辆挂靠多、农用车多的特点,我县调整了思路,以股份制形式新组建了农村客运服务公司,以原有客运企业为龙头,吸纳一部分目前正在运行的符合农村客运车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