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响中国家庭幸福的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中国家庭幸福的几个重要因素
在城镇化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影响家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城市与农村的家庭幸福感有何差异?
日前,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京举办“2014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聚焦城镇化与中国家庭幸福”论坛,发布报告称,当前城镇家庭的幸福感水平总体略高于农村家庭。人口流动中,保证家庭完整至关重要。养老担忧、社会信任、安全问题是城乡家庭的共有困扰。流动人口家庭分离问题亟待解决
“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调查显示,无论城乡,在回答“您认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重要的5个因素是什么”时,“夫妻和睦”“家人身体健康”“儿女懂事”“长辈通情达理”“生活有保障”以及“家人团聚的时间多”等,都是比例较高的选项。
报告认为,家庭关系成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突出因素,夫妻关系是重中之重,其次是代际关系。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子女不够“懂事”成为代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而“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的影响,已经超过“孩子有出息”“有房有车”等因素。
此次调查抽取的样本覆盖了东、中、西部10个省市。东、中部地区更看重“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的提升作用,中、西部地区家庭更倾向于“有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当下住房成为我国家庭的最大支出和最重要财产,经济落后地区对于“有房”的诉求更为强烈。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流动频率均高于西部,造成更多“人在他乡”的现象。快节奏生活、高压力工作学习使“小家庭”往往到晚上才能共处一室,“大家庭”一年难得聚上一回,因此更珍惜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
调查发现,城镇家庭幸福感水平总体上高于农村家庭。近60%的城镇家庭幸福感得分达到了自家的期望水平,农村家庭的这一比例是45%。城镇家庭内部关系略好于农村家庭。
“家庭关系不够和谐,会导致人们一方面更多地关注个人需求,忽视或不愿关注其他家庭成员;另一方面转向朋友、同事等家庭外社会关系,寻求心理慰藉。”翟振武强调,以往对人口流动多是短期经济利益的考量,缺少家庭幸福的视角,忽视了长期家庭分离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流动青壮年之间代际关系的损伤。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应着重为流动中的“团聚”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化、市民化。
养老担忧成为城乡家庭共同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家庭幸福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方面,城镇家庭情况好于农村家庭。
收入水平和收入公平影响家庭幸福。城镇家庭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家庭。收入公平性对城镇家庭幸福的影响更大。房子数量与家庭幸福感成正比。城镇家庭的住房情况好于农村家庭。农村家庭无房的比例高,城镇家庭多套房的比例高。
健康是幸福的“本钱”,重大疾病在城镇家庭的占比低于农村家庭。我国家庭中,家庭主要成员有残疾、家族遗传病或者重大疾病的占3.8%。农村家庭该比例为4.4%,稍高于城镇家庭3%的水平。
养老保障水平普遍较低,养老担忧成为城乡家庭共同困扰。27.29%的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障不满意,高出城镇家庭
2.49%。养老方式上,农村居民更愿与子女同住,打算机构养老的约有6.3%,期望与子女同住者为40.42%;城镇居民这个数字分别为8.94%和31.46%。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指出,家庭幸福大厦的构筑需要和谐家庭关系的基石,也离不开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身体健康和养老保障的砖瓦。这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时,应同时考虑提高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差距对公众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加强对无房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和对大病救助力度。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扩大养老保障范围和水平,强化养老服务体系支撑能力,关注促进老年人精神健康。
城镇家庭安全感更低
调查显示,当今社会普遍缺乏安全感。时而担忧人身安全的家庭高达3/4,时而担忧财产安全的家庭超过六成。父母对子女最关心的问题中,“健康”“安全”位居榜首,排在“学习成绩”之前。
城镇家庭的安全感明显不如农村家庭。不同程度牵挂人身安全的城镇家庭约占76.37%,农村家庭为70.37%;牵挂财产安全的城镇家庭约占66.43%,农村家庭为60.19%。农村家庭邻里关系并未好于城镇。数据显示,农村家庭愿意在需要时帮助邻居的约占79.08%,不及城镇家庭的相应比例80.17%,而农村家庭存在邻里矛盾的约占57.16%,超过城镇家庭56.73%的比例。
公众诉求表达渠道较少,农村家庭更缺乏渠道。农村家庭缺少表达渠道的比例为48.54%,城镇家庭为41.62%。翟振武认为,近年来,校车事故、食品安全隐患等安全
类问题频发,成为父母最担心子女健康及安全状况的主要原因。安全问题和信任危机成为城乡家庭的共同忧虑,亟须进行社区建设,不仅要打造安定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培育稳定的社会预期。此外,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拓宽农村家庭诉求表达渠道是稳定农村、幸福农民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影响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决定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发展经济是每一个国家或政权的头等大事,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需要重视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是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还有劳动者生产积
极性的调动。如:春秋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减租减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
第二,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革命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封建制
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垄断组织的出现、罗斯福新政;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等。
第三,国家或统治者重视,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古代统治者奖励耕织、劝课农
桑、轻徭薄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奖励科技发明等。
第四,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如:美国优越的国际环境,少受战争之害;南北朝时期,南
方的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国内环境为中国的经济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等。
第五,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1982年的一次演说中讲到“新加坡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了解人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关键。”
此外,制约经济发展的还有资金、市场、劳动力、交通、资源、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
第三篇:影响亲子沟通的重要因素
在向父母们介绍良好的亲子沟通原则之前,我首先要提醒大家注意:至少有3个重要的因素会直接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这3个因素是:
1.父母怎样认知、解释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影响父母也孩子的沟通。
父母务必把孩子真正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认知他的行为表现。你不要与邻家的孩子过分攀比,因为即使同一年龄的孩子,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个孩子,本身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个6岁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达到7岁,而个性成熟却不到5岁。或许,他会是一个聪明的淘气包,但这仍属正常范围。重要的是指导孩子从他自己的起点,按照他自己的速度发展。任何拔苗助长的企图都只能适得其反。“攀比”不可,还因为“攀比”的结果往往使家长首先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沟能”过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气不打一处来”。结果必然陷入破坏性的沟通!
2.家庭中成年人之间的沟通状况,尤其是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你们家庭沟通模式的潜移默化影响。无声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或母亲),那么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有多重!
无疑,亲子沟通,父母是主导者,是示范者。孩子怎样与人交往,归根结底,亲子沟通,家人沟通,是一个最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因素。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拙劣的沟通”不满,那不完全是你的错,你成长的家庭,你的父母同样对你负有责任。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必再去追究上一代的责任。重要的是从你这一代开始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亲子沟通。你不妨从我介绍的亲子良好沟通的原则开始做起。只要你认真去学,坚持去做,你和你的家长,你和你的孩子的关系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善。从中你将发现,你的家庭变了,变得温馨,变得明朗了;你的孩子变了,变得通情达理了,变得好说话了。家庭的温馨和亲子良好的沟能,必能取得对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3.父母的自我状况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
这些自我状况,包括你的自我价值、你从小成长的环境、你的婚姻状况、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别是你即时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等。如果把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比作一只“坛子”,那么,你的“坛子”里装的是什么,会影响你的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家人沟通。尤其要留意,当你的情绪不好,或身体疲惫时,你会无意放大孩子的过错。所以,随时注意清理自己的“坛子”里的东西,丢弃破碎物,是促成亲子之间,家人之间良好沟通的前提。
更多教育资讯尽在乐在学途儿童手工制作是国内首家在线小学生学习:
http:///
第四篇:执行力是影响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执行力:影响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由于国家治理战略、治理重大决策最后都归到行动层面,因此比起战略能力、决策能力来,执行力是一种更为现实的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公共治理的效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命题。没有好的执行力,就谈不上好的国家治理效能。由于国家治理战略、治理重大决策最后都归到行动层面,因此比起战略能力、决策能力来,执行力是一种更为现实的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公共治理的效能。
(一)简单说,执行力是根据战略规划和业已确定的目标予以实施、推进的能力和效率。在现代国家行政系统中,执行力作为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的行动力,本质上是个实践概念。现代国家治理都是特定国家结构下的治理。我国公共治理具有统一性、垂直性,地方政府行政过程的“执行”性质非常突出。这一国家结构,使执行力的功能、效率和质量更加凸显。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和社会条件差异性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要在单一制制度结构和幅员辽阔地理结构这两个特定条件下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执行力就成为相当重要的问题,它甚至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面貌。但是,执行力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地方治理层面,也存在于国家治理的各个结构和层面。提升执行力,应作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政府行政效能的一项基本建设。
(二)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实践的过程看,现阶段执行力存在的问题总体上呈现三种形态。“执行不力”。即应付性完成“规定动作”,缺乏实质性的贯彻主动性,执行行为习惯于做“减法”。一些方面形成等待和依赖上面“指令”的局面,甚至有时候存在“指令”下来也不作为、应付作为、消极作为的懒政、怠政的现象。“执行乏力”。习惯于做“抄表工”,缺乏强有力的执行运作能力。所谓“心27有余而力不足”“机械性行政”在某些地区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习惯于旧思维、老套路,表现为典型的本领恐慌、能力不济,以日常事务处理替代公共治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水准的提升。“执行偏力”。不能精准地遵循中央大政方针和治理思路,而是随心所欲或“偏移式”执行。其行政过程的着力点,不是聚焦于重大公共问题和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不求甚解,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二是站在本地区本部门立场,以“结合本地实际”等名义将各种重大治理举措、重大决策进行选择性、偏好性的实施。三是好大喜功,热衷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三)规划力、决策力、执行力事实上构成了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逻辑链条。规划力框定战略方向,决策力抉择治理主线,执行力决定实际营运。国家治理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方面。执行力不仅是一种“按图施工”的作业能力,更是一种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工作的再创造能力。在执行力上可以比较清晰地检视出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等在内的各种行政结构的性能、素质和综合能力。任何应付的、机械的、照本宣科的、能力不济的行为,都不可能构成好的执行力。至于我行我素、任意偏好的乱作为,更构成对执行力的消解。
要整体提升我国公共治理的执行力,就要对执行力本身进行必要的治理,矫治执行不力、执行乏力、执行偏力。首先要提升规范的执行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明确行政责任、强化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来规范行政行为,对不当行政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处罚。其次要提升融通的执行力。应注重在全面准确理解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不遗漏、不变形、不随心所欲,同时不机械、不僵化。再次要提升创新的执行力。执行力的生命不在于表面的亦步亦趋,而重在得其神、师其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力创新。
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问题,即如何界定执行力的自由裁量权。由于执行力具有现场性、操作性和应变性,任何执行力都存在一定的裁量空间。这种裁量空间也是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和地域辽阔这些特点相适应的。我国重大决策具有总体性和高覆盖性,但在幅员辽阔的条件下,行政效率的空间递减是个客观问题。从政治学观点看,现代政治体系,不管其本质如何,都要有强健的地方行28政管理,只有建构自由裁量运用恰当合理的地方执行力,使之成为治理加力站,并形成一种再创造,才能有效遏制效率递减这一问题。毫无疑问,自由裁量空间对于执行力十分必要,本土化、创新性对于执行力不可或缺。但裁量不能任意,更不能成为权力设租、寻租的空间。
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使裁量空间成为执行力的“能量加载”过程。
第五篇:影响公务员面试考官评分三个重要因素
公务员面试考官如何打分,直接关系到面试的公平公正程度,关系到能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甚至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因此,考官会严格遵照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为考生打分,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就将这些评分标准为考生揭晓。
1.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第一印象又称首轮效应,指的是考官看到考生第一眼时的总体感觉。在心理学上,这种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到考官对考生的评价。如果考生一进入考场,就显得文质彬彬、谦恭有礼,深得考官喜爱,那么在接下来的面试中,即使他的表现不是特别好,考官也会根据对方给自己留下的良好的第一印象,酌情提高分数。相反,如果考生给考官留下的第一印象并不出色,那么即使他在接下来的面试中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要点明确、分析深入,考官在打分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压低分数。考官要完全克服第一印象的影响确实非常困难,考官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会下意识地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甚至支配,因此对于考生来说,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面试成功的第一步。
2.考官评分不会忽高忽低
在公务员面试过程中,一般都实行试打分制度。即前两名考生不打分,等第三名考生回答完毕之后,综合前三名考生的表现,每位考官确定自己的打分标准,以避免超高分数或者超低分数的出现,保证面试分数的信度与效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在确定之后,不得变更。根据独立打分的原则和精神,考官之间不得相互讨论、交流,而应当根据自己的标准独立打分。比如,一位考官在给前面几位同学面试打分之后,忽然发现自己打的分数过低,于是从下一位同学开始,有意识地提高每位同学的分数;或者发现自己打分过高,就从下一位同学开始有意识地压低分数。如果考官这么做,就违反了考官培训手册的明确要求,也会导致面试过程中出现人为的不公平。标准始终如一,不随意加入个人情绪和偏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公平、公正的践行者和维护者,考生切莫因为自己的抽签顺序而担忧中.公教育版权。
3.考官评分不随体力变化而变化
很多考生认为,公务员面试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没有相当的体力、精力和耐力,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考官的,而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又会使人的体力、精力和耐力迅速下降。经过了数轮面试之后,考官的疲劳程度和厌烦程度会迅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赢得考官的认同与赏识,就变得很困难了。事实上也不尽然,在组织公务员面试队伍时,会挑选身体强健、有高度责任感的考官,一定会认真地将整个面试过程进行到最后。最后出场的考生不要担心疲惫的考官会让你的成绩也“疲惫”,考官会将敬业精神贯穿始终中.公教育版权。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了解了考官评分的各种情况,考生们就有意识、有目的的地进行备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