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
有很多的高考生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有哪些,必背知识点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
一、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语文知识比较零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像数理化那样系统,所以考生单纯地通过复习课本是难以全面涵盖高考考点的。因而,在第二轮复习中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考生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考纲,了解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层级,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回报。
二、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书不在多,而在精。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
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
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
三、温故而知新,总结方法
由于一个专题和另一个专题间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考生在复习新的专题时,要对过去复习过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免遗忘。如有的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对前面复习过有关病句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关于考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6种病句类型有哪些,已模糊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字音、字形和成语的考查中。针对这种现象,提醒考生一定要每天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自己过去复习的内容,只有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前面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效果好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必修5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三、一词多义:
1、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
六、补充: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四、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五、特殊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六、本课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三餐而反(返)(2)小知不及大知(智)(3)此小大之辩也(辨)(4)而御六气之辩(变)
(5)而征一国者(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 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
8、且:
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
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彼且奚适也,将要 ⑦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9、乃:乃 而后乃今培风,才
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竟然
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10、修:未有知其修者,长
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11、比:行比一乡,联合
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②挨着(天涯若比邻)
③处处(比比皆是也)④勾结(朋比为奸)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12、数:
①细密(数罟不入夸池)②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数目(愿得补黑衣之数)⑤计算(数不胜数)。
13、善:
①好,表答应(王曰:“善。”)②擅长(京中善口技者)③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4、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五.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实词: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听任,准许)
第三篇: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及答题技巧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及答题技巧
引入:
1、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分类: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类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一、把握中心论点
1、从题目入手 ①题目即为观点。例:《抱着长不大》、《孝心无价》;②有的题目是论题,从文中找出直接回答这个论题的语句,就能把握论点。例:《美的断想。》
2、从文中运用的论据推断出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也能把握论点。
例:《什么是自制力》[先说明自制力是什么,再引用狐狸的事例论证是怎样的自制力,最后提出反问以结尾。]
3、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根据论点常见位置[一般在篇首或篇末,也有在篇中的]来寻找。[篇首]例:《论事业成效及艺术修养的关系》[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谈骨气》审视开头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篇末]例:《论各类老师》[举了四个不同老师类型的例子后,进而总结。]
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4、借助理清论证思路来把握论点。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
先分析、后归纳的结构,论点常出现在篇末;总、分、总结构,论点一般是在开头。[先分析、后归纳]例:《不应该压制大胆的设想》[总分总结构]例:《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审察论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来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例:《不应该压制大胆的设想》
论点:论题+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的判断]
6、有的文章中心论点在中间提出。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取此种方法。
^O^/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分论点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二、①分析论证方法 ②不同论证方法产生的不同作用 ③如何辨析主要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例:《不应该压制大胆的想象》 有力地驳倒了错误言论
②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警句等证明论点 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论点。
例:《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练》 作者更有力地提出论点
③对比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用正反两方面的道理或事实通过对比来论证。
例:《论“基本属实”》 突出文章的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例:《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它使语言形象生动,它通俗易懂地论证了„„[论点]
三、①明确论据类型 ②不同论据的不同作用
1、道理论据:深刻而有力地证明了„„ 例:《无私奉献》
[如果是警句,则说它具有警策作用,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谈“摆阔”》]
事实论据:确凿而准确地证明了„„ 例:《无私奉献》
2、文中提及多个事例,是否过多。例:《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练》《有钱就幸福吗》《谈骨气》析:考虑这个问题,往往从人物的所处年代、国籍、身份来考虑的。①、朝代是否相同,从古至今。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③、提及几个人物分别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①②点体现了典型性,更具有说服力。③点体现了普遍性。]
如果几个事例分开分段来写,则要考虑看是否是因为“由身居高位的人讲到生活中的普通人”[或相反]
2、概括论据的答式→谁+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归纳时,要突出论证论点的一面
总之,要揭示论点与论据,也即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看论据是否能成为论点存在的充足理由。^O^/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分列几个小论点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同时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四、论证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总再分后总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
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O^/注意: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
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五、品位议论文语言
1、议论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2、全文论述严密准确,仍用了类似“可能”这样的词。
例:《中国的革命》[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3、用了几组排比句,其作用是:突出强调了„„[紧扣文中的意思,提炼出主要观点]
用了几组比喻句,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4、用排比段开头:使语言更优美 例:《智者无言》
六、议论文开头的几种特点及其作用
1、举事例[寓言故事、对比论证„„引入] 以此引出论点,更有吸引力
例:《为生活设定目标》 以一个事例来引出论点,更有吸引力
注:它的表达方式为 记叙。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特点]:概括性文字
2、以设问引入 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再从分析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例:《学而知之》 以设问开头,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3、引用诗歌、名人名言 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更加突出论证中心
例:《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练》 作用:
1、引入
2、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共同目的:
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从分析后得出中心论点。
另外,也有是 在开头举了反面例子后加以否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论点。
例:《成功是一种感受》
七、要注意段、句的开头的标志性词语。
分段时的技巧——寻找标志性词语如:由此、可见、当然
标志着出现对比论证的词语。如:相反
八、考虑文章话语、顺序可否调换
1、文章的内在逻辑顺序
2、前后呼应
十一、引号作用
1、特定称谓
2、引用
3、特指
4、表肯定
5、表否定
6、表强调
7、表讽刺
十二、铺垫、伏笔的作用:
使下文情节展开更顺畅,不突兀[常出现在记叙文、小说中,在议论文中少见]
十三、驳论文中,后面的话驳斥前面的话的作用:
答: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语言更警策有力。
十四、关于驳论文:
批驳对方的三个突破口:
①直接驳论点。例:《有钱就幸福吗?》《严师未必出高徒》
②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③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例《驳“金钱万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先提出对方的错误观点“„„” 举例论证分析和道理论证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树立了批驳的靶子 批驳错误观点
十五、注意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叙述,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等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
十六、指代性词语的具体意思在上下文里找。
如:这„„ 这个意义„„
第四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文学斯蒂芬多少常识
[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比较零碎,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一下。
一古典文学
(一)春秋时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六则 《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荷 丈人》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
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曹刿论战》《 之战》
(二)战国时期
《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庖丁解牛》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劝学》
《韩非子》,韩非和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韩非,荀子的学生。《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五蠹》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传》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作。《愚公移山》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
《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屈原(约前340~约前
278年),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离骚》为代表作。《涉江》
(三)汉朝
贾谊,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过秦论》《论积贮疏》 《淮南子》,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辑,为杂家著作。《塞翁失马》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历史。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苏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
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诗》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干将莫邪》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三峡》
《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张衡传》
丘迟,南朝齐、梁间的文学家。《与陈伯之书》
《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木兰诗》
吴均,南朝人。《与朱元思书》
(五)唐朝
唐初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凉州词》《登鹳鹊楼》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春晓》《过故人庄》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色。
《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存诗近千首。
《夜静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天门山》
《秋浦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存诗1400多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的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存诗近3000首。《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
文情并茂的文章。《马说》《师说》《原毁》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xie)州人。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杜牡,字牧之,号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
岑参,诗人,是写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
崔灏,著名诗人。《黄鹤楼》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作以史论、政论为主,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著有《嘉 集》《六国论》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著有《东坡全集》《东坡志林》等。《浣溪纱》《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石钟山记》《教战守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人
称王文公。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著有《王临川集》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花了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训俭示康》《赤壁之战》
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后人辑有
《漱玉集》。《武陵春》《如梦令》 陆游(1152~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300多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过小孤山大孤山》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存词600多首。《西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文,被俘不屈,壮烈殉国。著有《指南录》等。《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 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所著《梦溪笔谈》是综合性学术专著。《活板》《采草药》《雁荡山》
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约派词人。《雨霖铃》
周敦颐,字茂叔,著名哲学家。《爱莲说》
姜夔,南宋词人。《扬州慢》
(七)元明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写了60多种杂剧,现存18种。《窦娥冤》
施耐庵,著有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水浒》,是在
民间传说、说书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杨修之死》《群英会蒋干中计》 吴承恩,在民间传说、杂剧和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创作《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美猴王》
冯梦龙,通俗小说作家,作品以所辑《警世通言》《醒世恒
言》《喻世明言》最著名。《灌园叟晚逢仙女》
张溥,明末文学家。《五人墓碑记》
(八)清朝
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促织》
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吴敬梓,所做《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范进中举》
曹雪芹,名,字梦阮,好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最高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
全祖旺,文学家、史学家。《梅花岭记》
龚自珍,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病梅馆记》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改良主义思想家、宣传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
刘鹗,著有《老残游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明湖居听书》
秋瑾,字 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民主革命烈士。遗稿编为《秋瑾集》。《对酒》 二 现代文学
(一)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一件小事》(1919)、《社
戏》(1922)、《孔乙己》(1919)、《故乡》(1921)、《祝福》(1924)、《药》(1919)、《狂人日记》(1918)、《阿Q正传》(1921)是前期小说,除《祝福》出自《彷徨》,其余均出自《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藤野先生》(1926)、《范爱农》(1926)是前期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记念刘和珍君》(1926)、《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5)、《〈呐喊〉自序》
(1923)是前期杂文。《文学和出汗》(1927)、《友邦惊诧论》(1931)、《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人生识字糊涂始》(1935)等是后期杂文。
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二)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文字学家、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诗集有《女神》《星空》《前茅》《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等,历史剧有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卓文君》《武则天》《蔡文姬》等,回忆录有《洪波曲》,历史论文有《甲申三百年祭》。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天上的街市》《屈原》(节选)。
(三)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与《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白杨礼
赞》《风景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四)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古代英雄的石像》《景泰蓝的制作》《苏州园林》《夜》。
(五)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浙江绍兴人,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学课本中有《春雨》《荷塘月色》《绿》《威尼斯》。
(六)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中学课本里有《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龙须沟》(节选)、《茶馆》
(节选)。
(七)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戏剧家,主要剧本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影有《林家铺子》《祝福》《春蚕》,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
(八)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小说集有《南归》《往事》等,散文集有《同情》《冰心游记》等。课本里有《小橘灯》。
(九)巴金(1904~),原名李芾甘,四川人,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本里有《灯》。
(十)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著名戏剧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课本里有《雷雨》(节选)。
三 外国作品(按汉语拼音顺序)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 小说《筑路》
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守财奴》
巴甫洛夫苏联书信《给青年的一封信》
达尔文英国说明文《物种起源》导言
都德法国小说《最后一课》
恩格斯德国议论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法布尔法国科学小品《蝉》
伏契克 捷克斯洛伐克 报告文学《二六七号牢房》
高尔基俄国散文诗《海燕》
高尔基俄国小说《母亲》
海涅德国诗歌《西伯利亚的纺织工人》
惠特曼美国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
壶井荣日本散文《蒲公英》
马克•吐温美国小说《竞选州长》
莫泊桑法国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法国小说《项链》
欧•亨利美国小说《警察和赞美诗》
普希金俄国诗歌《致恰达耶夫》
契诃夫俄国小说《变色龙》
契诃夫俄国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威尼斯商人》
伊索古希腊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古希腊寓言《蚊子和狮子》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复习总结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0班
邝凯欣
秋天特有的明丽阳光被窗棂分割成了小块,碎金铃铛一般摇曳着洒在地上。那个始终微笑着的女孩轻轻走过我的身旁,略稍徘徊,随后优雅地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她说你好的时候,声音如婉转的夜莺浅吟。
南方的九月到了末梢才有点凉意,风开始掠过地面卷起几片落叶。春夏间艳丽的花朵变得黯然失色,小雏菊微微显露出气色来。她在画册上不断描绘着菊花优雅的身姿,眼睛里漏出一些悲伤。
她说她家里的菊花一直没开。含苞却不能吐露出芬芳感到有些许压抑,花儿的头都快垂到略带腥味的泥土里。我安慰她说九月过后,大概都会开放了吧。她苍白的小脸上露出淡淡的浅笑,深深的梨涡显得异常可爱。
“那么九月结束后,一定要来看哦。”她的笑脸像是看见满园婀娜多姿的美菊,少女特有的甜蜜。我轻声应和,期待能与她一起观赏这秋天独有的美丽景色。
她非常的喜爱菊花,我与她相识不久就了解了她这个爱好,她对菊花的研究甚至比百科全书还要完整,由于菊花通常用于祭祀,所以我经常打趣说她总是弄得像个葬礼一样,她顿时皱起眉头一整天都不理睬我,但她偏爱的纯白棉布衬衣,穿在她瘦弱的身体上,以及她总是过于白皙的脸孔,都像道旁掩抑着悲伤开放的小雏菊。
她常常会说,花儿大概是睡着了,我要叫醒她们。我不紧不慢的回答,别急,九月再过几天就结束了。
我常常会想象她或许是菊中的精魂,飘渺地在秋夜里淡雅地发着光。一点也不像我们凡间那样的污秽。
终于走过了九月,随后她像是消失在我的人生里。她躺在病床上浅浅的呼吸着,却依旧惦记着家里的菊花,是否已经苏醒了。我笑着说起那些花都非常漂亮时,她也在淡笑中落下了泪水。
秋日的风跌宕在空气中,飘散着矢车菊的淡淡香气。从我第一眼对她的印象开始,我觉得她就是一瞬间苏醒的最亮丽的雅菊。
于是我也像梦在现实中留下淡淡痕印。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8)班
林嘉玲
人,头顶天,脚立地。看似承天地之灵气,继自然之韵味,其实,现实并非如此。
飞鸟拍打着双翅寻找归路;树伸长着根部寻找归源;小溪平躺着身躯寻找归处;人翻阅着记忆寻找归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有规律地流逝着,我则习惯性地回忆着。回忆那往日与家人在院里常话家谈的日子;回忆那小时与同伴在树下嘻嘻哈哈的时光;回忆那旧时与恩师在办公桌前奋斗拼搏的岁月。那美好的场景如清风般徐徐沁入我的心脾,让我久久难以醒来。九月似乎很迷人。
在思念的长河里沉浸愈久,心情便愈发地沉重。九月的天,如同一条时光隧道,如同一只纸飞机,在缓缓地以诱惑般的面孔把我迷住。我在里面,看到我的成长,听到我的心声,体会到我的改变,感受到我的心情,感悟到我的未来。我随着九月的风而飞,随着九月的雨而落,随着九月的光而逝。我茫然地面对着未来的路,我由身至心感到惶恐。我伸出双手试图抓住一块浮萍,但黑暗已把我侵蚀掉了。“我已逝去了吗?”我问自己。九月似乎很骇人。回声在我的耳边刺耳地回荡着,我这才感到我的存在。我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出路,但疼痛的心使我止住了脚步。我立在原地,不敢前进,我想得到安慰,我想倾诉,我想发泄。渐渐地,我睡去了。九月似乎很惊人。
待我醒来,明媚的阳光,清脆的鸟叫声,路人的脚步声„„那熟悉的旋律回来了,我为此感到雀跃。仰望着蔚蓝的天空,九月已过去了,我为何还要逡巡不前呢?前面的道路更加平坦,更加宽阔,前面有我的新同学,也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此时此刻,我感到体内燃起了一股热量,我感到兴奋与激动。请叫醒我,我的潜意识,请等等我,我的同伴,我要与你们一同在青春年华里挥洒汗水,一同在伤心难过时互相扶持。我不要沉浸在九月的世界里,我要突破,我要挑战,我要为我的人生寻找终点。我不要灰暗无助的九月光阴,我要有情有泪的当下时光。
只要人踏踏实实地前进,稳稳重重地驻扎,人便是顶天立地的。九月过去时,请叫醒我,不要把我遗漏了。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班
谢淑芬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稚嫩的九月已褪去,迎来了秋风萧瑟的深秋。
但,请别忘了叫醒我。在这硕果丰收的秋季,我要体味着生命的成熟,感受着那美好的生命气息„„偶而降下的毛毛秋雨,轻轻地吻在行人的雨伞上和窗户上,它虽然没有阳春三月烟雨的温柔,但它却有一股隐藏在内的成熟。
生命也应当如此。生活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就像在这金黄满地的秋季里,你并不可能找到早春的烟雨连绵,夏季的绚烂热情,但你却可以找到成熟生命中的深邃与美丽。生命的成熟,是怎样的欢喜。
在这金黄色的晚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成熟。回忆起多年前一样的秋天,我曾和你一同手牵手走过被落叶铺成金黄色地毯的过道,我们曾一同拾起那精致而带有朴素没的落叶,曾经,我们是多么地快乐。但多年后,我们都长大了,都没有以前那份稚嫩的童真与烂漫,都各自奔向了东南西北。也许,人就是这样地无知,在拥有时并不珍惜,那么失去后的感觉会使你明白拥有的宝贵。当你在黑暗中勾勒黎明的天空时,才明白已从眼前过去的东方朝霞有多美;当你人过中年时,才明白年轻时代荒废了多少光阴;当你默数浑浑噩噩的往日时,才明白该做而没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当你踽踽独行在人生路上时,才明白同行的幸福。
秋季就是这样让人觉得伤感,它独有的悲伤萧瑟总是让人忆起许多往事。或许,已逐渐成熟的我应抛开以往的一切,尽情享受这金秋的美好。我渴望,多渴望重返我曾留下欢歌笑语的青草地,仰对晴朗的天宇,聆听大地的心跳。多渴望,多渴望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回忆昔日欢乐的阳光„„
九月过去了,别忘了叫醒我。我是多么地渴望,渴望在我的生命中的第十七个金秋留下不再稚嫩的脚步,寻找那份属于我的朴素与美丽,那份热情与感动,那份成熟的青春„„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高二(11)班 陈志斌
英雄,剑起了风尘,在一望无垠的荒野中,心若重生。请叫醒我,让我为这场战争做好准备。
热情的我们,仍无法在短暂的九月沉淀出贪玩的冲动。脱绳的心,犹如野马,无法平静下来。一年半后,我们将亮剑高考,奠定我们的人生。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
梦,不断地延伸。遥望着心中的理想,用一生不停地追问。路在何方?请叫醒我,让我别再沉醉于梦中。让我们回归现实,路,就在我的脚下。音未觉,纵马置身疆场。
这一生,谁为我指点江山?十几载的寒窗生活,笔尖划破长空,曲为谁唱?请叫醒我,让我清醒地知道,我为自己而存,为自己而歌。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来路或前程。彩虹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
立誓言,誓言说透了明天。让昨天的悲重演在今天。今天,我是否仍重蹈覆辙?请叫醒我,让我看清昨天的岔路,铭记于心。今天,我将重新开始,踏上属于自己的路。
彩虹在潆洄,决心被包围。请叫醒我,释放我心中的翅膀。飞出重围,飞向广阔的草原,飞向无际的苍穹,飞向心灵的归属。
九月结束前,一切已枉然。回想从前,后悔莫及。但,既然无法扭转乾坤,不如顺水推舟。用从前的悔,化作而今的毅。把每一天当作一生来过。将一生的理想付诸于每一天。
九月结束后,难解心中的结。生存或是毁灭,答案定会在沙尘暴后揭晓。如今,我们需要的是与沙尘暴抗衡。请叫醒我,让我披上金甲银缕,仗着金戈,纵着铁马,闯荡„„
我已醒来,继续面对着往后的每一分每一秒。专注,成就梦想。我会凝视着,洞悉着这一切中的一切。机会,将无法再逃出我的五指。
指尖滴血,我会用我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美好的明天。
汗如雨,泪始干,收获的明天,始终会降临。我将用自己的成就迎接丰硕的明天。
虽天堂无路,地狱无门,但我能逍遥地走自己的路。即使风霜掩饰不了最深的脆弱,但蔷薇终会盛开。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四)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
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
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
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
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
(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3、“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无乃尔是过与?
(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贪于财货;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具告以事;
4、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因击沛公于坐;
7、樊哙覆其盾于地
(三)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四)固定句式
1、孰与:同„„相比,哪一个更;
2、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
3、项王未有以应:有用来„„的;
4、何„„为:表疑问或反诘,干什么,为什么?
《陈情表》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
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凭,介词。臣具以表闻。
用,拿,介词。汾阳王以副元帅
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
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
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
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以乱天子边事
来,表目的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
(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的,定中之间(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
3、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
“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表示被动
《段太尉轶事状》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3.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4.出入岐周邠斄间。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二、词类活用
1.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坏:使动用法,使„„坏。
2.晞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3.乃我困汝。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4.遇不可,必达其志。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5.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6.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且”
1、作为连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还,表让步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并且,表并列关系
2、作为副词
且为之奈何?
将,罪且及副元帅
将要
年且九十
将近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
3、固定用法
且夫: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进一步议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况且,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况且,再说
(二)虚词“则”
1、用作连词
1)表承接关系,就、便、那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表假设关系,如果、假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用作副词,表示判断,乃、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实词“诚”
1、用作名词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诚:名词,真心真意
2、用作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副词,肯定、确实、确然
3、用作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
诚:连词,表假设,果真
(四)实词“固”
1、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形容词,城墙坚固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动词,巩固,安定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形容词,固执,顽固
4、蔺相如固止之
固:形容词,坚决,坚持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副词,本来,原来,固然
(五)实词“适”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适:动词,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动词,女子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动词,适合,适应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从上面看恰好与地面相平)适:副词,恰好
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适:副词,刚刚,刚才
四、重点句式
(一)宾语前置
1、欲谁归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为动词“归罪”的宾语,故前置
2、汝将何以视天地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为介词“以”的宾语,故前置
(二)省略句
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告诉“的宾语、“不许”的主语
2、(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公”
3、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省略“臣”的谓语 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省略“臣”的谓语
4、具以表闻(之)/ 拜表以闻(之)
省略动词“闻“的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5、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动词“告”的宾语
6、农以(之)告谌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7、以(之)如司农治事堂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
8、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
省略分句“而未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五)实词“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虚词“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
“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
“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2、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4、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5、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6、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7、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8、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
3、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5、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6、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厌”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谓”的宾语,前置
对曰:“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
2、状语后置
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
郑伯克段于鄢 “于鄢”为后置状语
(二)判断句
制,巌邑也。蔓,难图也。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纯孝也。《报任安书》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4、放失旧闻。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6、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二、词类活用
1、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一词多义
(一)重点实词
重点掌握望、非、盖、胜、走,请参看《导学大课堂》113页
(二)虚词“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三)虚词“所”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固定用法
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2)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固定句式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以„„为:把„„当作„„
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因此
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得:怎么能„„
4、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恐怕„„
四、重点句式
(一)倒装句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于后世”作状语后置
(二)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
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幽”表被动,被幽禁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表被动,被拘禁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放逐”表被动,被放逐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囚”表被动,被囚禁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为„„所”表被动
附:文言文学习知识体系梗概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见《导学大课堂》)
三、一词多义(18个重点虚词,120个重点实词)
四、偏义复词
五、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 动词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项伯杀人,臣活之
★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侣鱼虾而友麋鹿
六、文言句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为”字式:„„为„„;为„„所„„;„„为所„„ “于”字式:„„于„„
“见”字式:„„见„„;„„见„„于„„ “受”字式:受„„于„„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字式:„„被„„;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四)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1、宾语前置句(如《鸿门宴》所示)
2、状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3、定语后置句(如《游褒禅山记》所示)
4、现代汉语正常单句语序:
(定)主+[状]谓+(定)宾,若文言文语句不合现代汉语语序,皆视为倒装。
(五)固定句式(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