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陈情表知识点(大全)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陈情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陈情表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
2、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实词
(1)臣以险衅(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慈父见背(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舅夺母志(夺:改变)
(4)门衰祚(zuò)薄(祚:福分)
(5)终鲜兄弟(鲜: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
(7)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
(8)未曾废离(废:停止侍奉)
(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0)寻蒙国恩(寻:不久)
(11)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12)听臣微志(听:准许)
(13)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拔擢:提升)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5、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16、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或许。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上报:报答皇上
5、臣欲奉召奔驰: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告诉:报告申诉。
三、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臣少仕伪朝。做官
(二)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4.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5.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四)名词作状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在家外。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家内。
3、则刘病日笃。一天天
4、躬亲抚养 亲自
(五)使动
1、无以终余年。使……终
2、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使……闻,使……知道
五、句式
1、判断句
(1)“……为……”式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非……”式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被动句
A、而刘夙婴疾病
B、.则告诉不许
3、倒装句
(1)状语后置
A、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宾语前置
慈父见背
4.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六、成语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
陈情表读后感
本文以孝道观念为中心结构全文。忠孝观念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一组对立统一而居核心地位的伦理意识。李密作为亡国贱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诏书后,如不应征,就有眷顾旧朝的嫌疑,甚至有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以孝亲之情为依据,并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反复诉说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化被动为主动,使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本文主要申说作者辞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没有过多地陈说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陈说祖母对作者早年的养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作者的依赖,其次表明作者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激之情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并非别有希冀,反复申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最后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希望晋武帝予以体察。文章极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复陈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读来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据说晋武帝读后曾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晋书》卷八十八)
“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忌繁冗。”(吴讷《文章辨体序说》)《陈情表》洵为书表类文章的典范之作,语言质朴淳厚,语气谦恭,语意委婉,辞气怊怅,音韵和谐。在句式上以四字句为主,对偶句迭出,间以长短参差的句子,整齐中有变化。语言朗朗上口,极具抒情色彩,有强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简明练达,生动形象,已凝练为后世常用的成语或习语。
陈情表的主旨
《陈情抄表》的“情”袭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情况。申说了自己与祖i母相依为命不能离开,皇帝征召,虽感念国恩,却难以赴命的两难处境。二、情感。字里行间,传达了与祖母的一片深情。三、情理。圣朝的主张与自己的请求的合理性。综合在一起,本文的“情”复杂而深刻。这里有:对祖母养育的报答之情,对祖母缠绵病榻将不久人世的悲戚之情,对圣上拔擢的感激之情,对忠孝难全的狼狈之情,对难以赴命的焦灼之情,对朝廷催迫的不满之情,在等候观望中的惴惴之情等等,正因为这种复杂与深刻的情感的表现,使文章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
高中语文陈情表知识点
第二篇: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陈情表》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五第2单元的第7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之情,内容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西方文学等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如何将无形之情运用语言变得生动具体。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表,作者用凄恻婉转的语言对亲情、忠情、为难知情生动而真切地陈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人垂泪,并无法拒绝。因此,在此篇学习中,对抒情方法和语言的分析尤其重要。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高三学生语文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积累,逻辑思维也初步成型,对语言风格的体察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对于比较难懂的文言文的写作方式掌握还不够。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凄恻婉转,写作富于技巧,学生可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方式。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环节,学生可借用对比阅读有意识地训练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领悟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增强承担家庭责任,照顾老人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我将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大意,理清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因此,我将重难点设为: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领悟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文为文言文,内容时代距今比较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文言句子切入,引入到与文章相关的部分上。我会设置这样的引导语:相信同学们都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选择为朝廷尽忠,就必定无法赡养家中老人;选择尽孝膝下,就无法报效国家。这大概是古代臣子最恐惧的选择题。然而,当你不得不选的时候,你会怎么选,又该如何维护你自己的选择。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西晋将领李密是如何做的。除此以外,本文还涉及到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表”这种特殊文体的了解。此两部分在导入课文之后须进行讲授。这样学生才能在进入课文之前做好较为完备的准备工作。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用幻灯片出示关键词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加以讲授、正音。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谁向谁陈情?陈的什么情?
这是一个主旨型问题,文章的所有陈情,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尾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文章框架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我们下一步从细节上深入做好了准备。
第三篇:高中语文说课稿《陈情表》
《陈情表》
一、说教材:《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二、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4、两个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学习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其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学法: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2.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诱导,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课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给学生讲述孝行故事(成语、俗语、典故)引入:“24孝故事”“百行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为理解文章作铺垫。作者:李密,晋初散文家。写作背景: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目前的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李密不得不暂存观望之心。借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顾为由,陈孝情,陈忠情,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第二部分,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朗读新课,主要是感知整体文章。
安排学生用五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创情景,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过程中,以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和缩短与作者心灵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探讨重难点。通过两个问题(为何“陈”?“陈”什么?)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深入探讨文章的重难点,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是学习重难点。
第四部分,与学生探讨写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于后续的学习和写作。好的构思,还要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文章才有活力。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语句进行赏析,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还有那些语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请找出来体会一下。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以及学习李密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写作技巧和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写作和学习中来,达到作者与读者情感共鸣的良好效果。
最后,用约8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总结课文,布置作业。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用以总结课文本文构思缜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作业布置: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宠命优渥(wò),责臣逋(bū)慢,茕茕(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2背诵全篇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背诵,提高记忆效率)
第四篇: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文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成语
1.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联合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主谓结构。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 龙活虎、生气勃勃。
6.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7.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清表》。反义词语:老牛改犊。
8.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近义成语:感恩图报。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9.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左传·僖公十五年》
10.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主调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多义词
1.之
(1)的,助词。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2.于
(1)急于星火。比,介词。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不译,介词。
3.见
(1)慈父见背。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副词。(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动词。
4.以
(1)因,因为,介词。①臣以险衅。②臣以供养无主。③但以刘日薄西山。④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2)凭,介词。猥以微贱。
(3)用,拿,介词。①臣具以表闻。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③无以至今日。④无以终余年。
(4)同“而”,连词。谨拜表以闻。
5.行
(1)行年四岁。经,经历,动词。
(2)九岁不行。走,动词。
6.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7.伯
(1)既无叔伯。伯父,名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8.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9.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10.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动词。
(2)谨拜表以闻。敬词。
11.是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12.息
(1)晚有儿息。子,名词。(2)气息奄奄。呼吸,名词。
13.朝
(1)朝廷,名词。①逮奉圣朝。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③且臣少让伪朝。(2)早晨,名词。朝不虑夕。
14.薄
(1)门衰祚薄。浅薄,形容词。
(2)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动词。异义词
1.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晚有儿息。
古义:子女,这里指子。
4.而刘夙婴疾病。
古义:①被……缠着。②多指病重
5.逮奉圣朝。
古义:及,到达。
6.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古义: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义:今无此义。
7.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今义:今无此义。
8.除臣洗马。
古义:任命,授职。
今义:今无此义。
9.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古义:大概、或许。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谦词,私爱,或诚挚恳切或固执任用。
今义:多指小。
11.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2.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古义:为谦词。
今义:指动物。古代官职
(1)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2)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原文: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 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第五篇:陈情表文言知识点
陈情表
译文。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4、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词
(一)古今异义
1、臣欲奉旨奔驰
古义: 驾马飞奔 今义:快跑
2、实为狼狈
古义: 进退两难的情状 今义: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3、则告诉不许
古义: 申诉
今义:让别人知道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义: 数量少
5、听臣微志
古义:任,准许
今义: 用耳朵接受声音
6、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
7、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A、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B、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8、寻蒙国恩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寻找
9、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10、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古义:为谦词 今义:指动物
11、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二)一词多义
1、矜(1)不矜名节 自夸(2)愿陛下矜悯愚诚 怜恤(3)犹蒙矜育 怜惜
2、行
(1)行年四岁 经,经历(2)九岁不行 走
3、薄
(1)门衰祚薄 浅薄(2)但以刘日薄西山 迫近
4、见
(1)慈父见背。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看见
5、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
6、拜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授官(2)谨拜表以闻 敬词
7、息
(1)晚有儿息 子(2)气息奄奄 呼吸
8、朝
(1)朝不虑夕 早晨(2)逮奉圣朝。(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4)且臣少让伪朝。
9、日
(1)日薄西山(2)保养刘志日短
10、亲
(1)躬亲抚养(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1、夙
(1)夙遭闵凶(2)夙夜忧叹
12、是
朝廷 朝廷 朝廷 太阳 日子 亲自 亲戚 很早,幼年早晨(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是,此,代词。
13、伯
(1)既无叔伯。
伯父,名词。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14、见(1)慈父见背。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副词。(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看见,动词。15.以(1)因,因为,介词。
①臣以险衅。
②臣以供养无主。
③但以刘日薄西山。
④是以区区不敢废远。(2)凭,介词。
①猥以微贱。(3)用,拿,介词。
①臣具以表闻。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③无以至今日。
④无以终余年。(4)同“而”,连词。
①谨拜表以闻。(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抚养:名作状,亲自
3、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7、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终:使动,使„„过完
8、①具以表闻。②谨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三、句
(一)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本图宦达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省略句 少仕(于)伪朝
逮(臣)奉圣朝,沐浴(于)清化
未尝废离(祖母)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陛下),(陛下)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为)为秀才 拜臣(为)郎中 除臣(为)洗马 具以表闻(陛下)拜表以闻(陛下)
(三)被动句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四)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