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州桥》课文反思
《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小编今天推荐《赵州桥》课文反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赵州桥》课文反思篇1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本课的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3.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我们深入地解读文本,了解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设计了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这三个重点句:(1)“赵州桥非常雄伟。”(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从三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千年来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体会它的坚固。最后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并指导把该段读好,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赵州桥》课文反思篇2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
“赵州桥非常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 的气魄读出来。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在理解课文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说说对“创举” 的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读出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程度还不够好,课堂结构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显沉闷,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赵州桥》课文反思篇3
《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过渡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从哪看出赵州桥雄伟,从哪看出坚固?又从哪看出它美观?
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相当于7间教室连在一起;宽9米多,相当于一间半教室的宽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
分析赵州桥的坚固时,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还引入了一些资料:1300多年来,赵州桥曾经历过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战争,但至今,它依然稳稳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的美观时,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然后出示了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读的形式多样,先引读,然后比赛朗读,最后背诵。
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赵州桥的确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篇:赵州桥课文讲稿
《赵州桥》十分钟讲稿
一、导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讲课的题目是《赵州桥》(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二、导入
同学们,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桥,有大的、小的,有长的、短的,有木的、石的、钢筋水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茅以升先生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赵州桥》。
《赵州桥》介绍了我们国家一座比较古老的桥。那么,这座桥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抓关键切入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对《赵州桥》这篇课文,以及赵州桥这座桥都有了一些了解了。如果让我们用比较简练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什么,我们来看,是不是说,这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那好,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着重看一看,从哪里看出来,赵州桥雄伟、坚固和美观呢?为什么赵州桥到现在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呢?和它的雄伟、坚固、美观有什么关系呢?
五、讲解课文
1、看图片,初识赵州桥
好,我们来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赵州桥。你看,大大的桥洞,横跨在洨河上。在桥的石栏上有精美的图案。大桥洞的的两侧各有两个小桥洞。你看,两个小桥洞,像不像是大桥洞的两只耳朵?多有意思呀。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面就上涨。如果大桥洞流不过那么多的水,还可以从小桥洞流过去。这样,既减轻了大桥重量,节省了石料,还减轻大水对桥的冲击力。所以说,这座桥真的设计的很巧妙。
2、读课文,细品赵州桥
从图片上我们认识了赵州桥,再来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样用文字来描述赵州桥的。(出示课文重点段)
这是课文的第二段。课文小段的第一句话,往往把这一段的意思提示给我们了。你看,“赵州桥非常雄伟”是不是也在提示我们,后边要围绕着“雄伟”叙述了?(板书雄伟)那好,在读后边句子的时候,每读一句话,每读一个知识点,我们都要想,它是不是在说“赵州桥雄伟”呀?是怎么在介绍它的“雄伟”呀?
你来看,“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横跨在三十七米宽的河面上,而且没有桥墩”,大家比较一下,“五十多米”有我们的百米跑道的一半多了,九米多宽,与教室的长度差不多,确实“雄伟”。而且这种设计还是一种创举。我们边读边看书边想象,是不是对赵州桥了解的更清楚些?
接着再来看下面这一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读了第一句话,我们知道,下面要说“美观”了。哪里说的“坚固”呢?你看,是不是上边,既说了它的雄伟,又说了它的坚固。(板书坚固)前面说了雄伟和坚固,接下来要说美观了,就用这样的话来连接。什么地方看出它的美观呢?(板书美观)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各种各样的龙。这么多的龙,怎么写就清楚了呢?你看,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连接,就把各种不同的内容组织在一句话里了。学习这一段,要注意三点:第一句话提示这一段的内容;两段之间过渡,可以使用“不但而且”来连接;不同内容连在一句话里的时候,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连接。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我们说过的这几点。
六、小结
学习了《赵州桥》这篇课文,认识了赵州桥。它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不但历史悠久,(板书历史悠久)而且雄伟、坚固、美观,在世界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赵州桥
历史悠久
雄伟、坚固、美观
第三篇:《赵州桥》课文原文
《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下面请大家欣赏《赵州桥》课文原文以及相关内容。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课文读后感:
读了《赵州桥》这篇文章,我认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十分了不起的。俗话说:智慧是人们的结晶,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造出了独特的赵州桥。我也认为石匠李春的设计美妙极了,他不用桥墩,巧妙地做了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撑住桥,既能节省材料,又能减轻桥身的重量,由李春的创举,我想到了一篇文章——《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文中的比尔盖茨他能创新,与别人不同,就像李春一样,能把桥设计得与别的桥不同,做出创举。老师也常常跟我们说不要总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有时候,也要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没有智慧也是不行的。
我要敢于创新,也要好好学习,拥有无穷的智慧。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赵州桥》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这篇课文是上好了,但是给自己的体会也不少,从中对自己的教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赵州桥》这篇课文现在是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但是在老教材中也是一篇重点课文,所以,课堂上我特别对课文的分析,而放松了学生课文朗读的训练,结果在课堂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朗读句子时是疙疙瘩瘩,完全是在朗读词语和字了,缺少课文语句的连贯朗读的美感,反复提醒也是效果甚微。没有办法自己领读课文,效果是有了,可是课堂上所花的时间就变得长了学多,以至后来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变得有些走过场了。
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课文中重点围绕着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来写。作者为了突出桥的坚固雄伟,重点又从桥的设计入手来描写,可是在课文中学生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的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又是找不到点了回答,我只有凭借自己那点蹩脚的绘画功夫,在黑板上画下了赵州桥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从图上和古代的一些桥相比较,总算是知道了这种设计只的是,“赵州桥不但自身设计的时候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还特别之处是大桥洞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通过比较寻找,学生才真正理解了这种设计指的是那种设计,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是“创举”这个问题。
应该说,这篇课文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可是课堂上所花的时间却远远超过我自己课堂上的预设时间,归根结底,一是自己没有课前抽查好学生的朗读,课堂上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朗读;二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导致二课时可以结束的课,现在要花三课时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也提醒自己,在课前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意思。
第五篇:赵州桥反思
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是赵州桥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在于分析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处理,使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并且了解和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1、以旧带新,及时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在复习环节,针对语文课堂四十分钟应如何及时巩固复习基础知识,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出示简单的语文基础知识联系题。涉及到字、词、读音以及近义词辨析。
2、问题导入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新授环节,本课课文结构清晰,孩子理解起来并不太吃力,所以,我采用了问题导入式教学,通过抛出一个个问题让孩子处理,一步步引导孩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体会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这一环节,特别用现代桥梁(如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等)与赵州桥进行对比,使学生较容易地认识到我们现在是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伟大的建筑工人设计并建造出这么雄伟壮观的桥梁,那么在1300多年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凭着一双勤劳的手用石块筑起这么雄伟的赵州桥是多么伟大啊!
3、课外辅助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布置句式练习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片段练习。既联系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也练习了总分的段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