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增强高一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在高考中是个容易拉分的科目,尤其在理工科中,英语好是个巨大的优势。而英语阅读分值较重,形成“得阅读者的天下”的局面。那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增强高一英语阅读能力
1、两遍阅读法
在拿到英语文章时,要先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时抓住文章的generalidea,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词语主题句或是结论性的句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或是生词,用笔划出来即可,只要不妨碍抓住文章的概略内容,可暂时不管。第二遍阅读要逐句细读,根据问题,找出能回答问题的关键词,对文章的生词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和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猜出其生词的含义。这种通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是阅读中最普遍的方法。
2、略读法(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读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bird'seye view)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skimmer)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在略读过程中,一般可运用以下技巧:以一般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求得略读速度;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这到的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转折词如however,moreover, in addition等,序列词firstly,secondly等;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要回答的问题,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若无需要,不必阅读细节。
3、寻读法(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印刷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例如,在车站寻找某次列车或汽车的运行时刻,在机场寻找某次班机的飞行时刻,在图书馆查找书刊的目录,在文献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数字或号码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
4、标注记号法
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后,再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细节阅读,要认真理解每个句子以及题目的含义,在理解句意基础上,对一些关键词、重要词组、或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句子,适当地标注记号,以便解题时容易比较,对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5、比较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阅读理解中解题的关键所在。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要善于将题目与原文中有关句子进行比较、分析,要善于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尤其是不同点,这往往是答题的关键。有的时候有些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这种方法使用于说明、议论类的文体。
高中生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1、先预览一下你的阅读材料。
注意主标题、章节分配、和其他相关材料,旨在构筑阅读材料的结构布局。
2、在阅读的同时调整阅读速度。
对于需要理解领会的篇章,放慢速度;而对于已熟知(或不需要知道)的内容,快速读过。
3、数行并列读数法。
可以通过一次在一行里读数个词的方法,来显著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读出那些词来。有些软件,如“速读”和“快读”,就是专门设计通过闪烁字母和单词来提高人们阅读速度的。或许你还需要学习其他一些技巧来达到这点。
4、抓住句子的关键词
提高阅读速度的另一个方法是,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我们在连词、介词和冠词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如:a, an, the, but, and, or, nor, but等。
5、合理的为自己做调整
使用“节奏器”,例如一支笔或手指,以在阅读一行或一页时,形成一种注视焦点。节奏器不仅能帮你提高速度,还能避免重复阅读,并协助了解阅读内容。
6、多跟朋友交流谈论阅读内容
谈论你所读的内容。有人发现,读后与朋友或同学谈论他们读过的内容,可以有效地综合理解所读内容。
7、为自己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表
安排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表。可能你会发现自己无法专心阅读超过一小时(甚至半小时),这时你就需要一个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挑选一天中思维清晰且适于阅读是时候来读。
8、找自己感兴趣的课本阅读
找到自己的“阅读地点”,即那些不会打扰或分散你注意力的地方。
9,加强英语作业练习
练习、练习、再练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最好方法,就是练习。尝试上述方法,再结合自己完善它们。
高一英语阅读满分技巧
1.阅读的不良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阅读不良习惯,对号入座,看你有否。
心译:读一句心译一句,句句必须借助汉语译文方能理解;
指读:阅读时总是用指头或笔尖等指着句子,边移边读;
逐字逐句:一字一句,字字重视,句句关心,生怕漏掉一个单词,眉毛胡子一把抓;
见生即查:阅读时欲将生词各个击破,完全扫清阅读障碍,认为只要没有生词,便可洞悉文章;
出声:阅读时发出声音,全篇诵读,字字句句,丝毫不拉;
唇读:阅读时虽没有发出声音,但唇随句变,词带舌移,只是声带未颤,声音未出;
默读:没有出声,也没有唇动舌移,但目光、意识仍在逐句念诵。
以上不良习惯要么会打断阅读思维的连贯性,要么会破坏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而它们最大的害处就是降低了阅读速度。常听到同学抱怨“其实试题并不难,只是时间不够”,这正是阅读的不良习惯使然。
2.以意群为单位,成组视读
分清意群,停顿娴熟,不仅是朗诵的关键,更是阅读的基本素质。英语阅读时是以意群为单位,而非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成组视读是说用眼睛扫视,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去默看,而是向探照灯一样根据意群,一组组的进行扫视,这时额头成了一个通道,被收纳的是信息,而不是词汇。这是一种高超的阅读能力,非以一贯之的坚持和大量的阅读不能够习得。
3.首尾在心,紧扣中心
任何一位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写作意图,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主旨,而能否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否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也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体现。为了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水平,出题者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主旨要义进行考察。
一般来说,文章的主旨经常会被表述在文章的首尾中,首尾既包括文章的首段尾段,又包括每一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要想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文本之首尾段和各段之首尾句是最佳切入点,因此同学们应格外注意它们。
4.学会跳读,心中有图
阅读理解要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树木,既要统揽全文,又要主次有别。跳读即可用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又可用来搜寻细节,锁定被考察信息——如此既把握了整体,又不会忽视细节。在跳读时一定不要借用母语翻译,而要通过情景想象、提纲列表、重点连线、简图示意等手段来梳理文章脉络,使之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
5.善于猜测词义
各类考试都允许出现3%的超纲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文中都会给出暗示,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他们的意思;有些其后则会紧跟其同位语,直接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有的词汇(多数为名词)只需判定它是某类事物即可,比如人名、地名、某类动、植物等等,而无须弄明白其具体意思;有些词真是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为一、两个词不认识根本不会对文章理解带来障碍,一定不能因之而恐慌,从而影响发挥。
对于词义猜测试题中的超纲词,文中肯定会对其进行或解释、或同义、或暗示,只要细心,只要思路开阔,就一定能发现线索,确定其含义。
第二篇:增强四种能力
增强四种能力,自我净化是根本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党的奋斗历程中又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全省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推进烟草行业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任务,是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八大,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前提是自我净化。过去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
“党员不党员,就差一元钱,”在基层,群众对一些党员有着这样的评价,他们认为党员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差别就是那一元左右的党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一些党员,身不正,行不端,不仅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在有些方面不如普通群众。
党员是党的灵魂,党员不净,我们的党谈何纯净。实现党员的自我净化,重在三纯洁。
一是思想纯洁。当我们入党宣誓时,我们都庄严地举手,向党旗表明了我们为党奉献一切的决心。可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当我们为自身待遇斤斤计较时,当我们为自已的一点奉献邀功请赏时,当我们热衷于政绩工程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头顶那鲜艳的党旗。加强党员的纯洁性教育,让思范文之家提[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增强四种能力,自我净化是根本想更纯洁,势在必行。
二是行为纯洁。党员的自我净化,要从思想上开始,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一言一行应当有党员的风范。确保党员行为纯洁,首先是自我约束,以党章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是要有纯洁党员行为的机制,确保党员工作生活有制度约束;同时,从善如流,纯洁党员行为,要营造净化自我、互帮互促的环境。
三是党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并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分层面、分领域制定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同时要建立不合格党员的甄别、处理机制,对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分别予以诫勉谈话、劝退、除名。
第三篇:增强与人交往能力
增强与人交往能力
8、与人打招呼
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向他们问好。打招呼的时候教孩子用不同的礼貌称呼,如“叔叔,阿姨,奶奶”等,还要教孩子使用礼貌的招呼用语“您好”、“您去上班吗”等等。这可提升孩子的人际智能。
9、让孩子进行自我介绍
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让孩子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说得太多,如果孩子害羞,只要介绍一下姓名、年龄就可以了,这既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提升他的内省智能。
10、到有相仿年龄小朋友的人家做客
爸爸妈妈有时候也要挑选一下做客的对象。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去做客,能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时机。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也能培养孩子合群及合作的意识。
11、让孩子来帮忙
爸爸妈妈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孩子来帮一下忙,如帮忙搓一下抹布等。通过劳动,孩子能建立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父母的帮忙请求能让孩子有参与感,并能训练他最初的合作性,对他的人际交往有好处。
12、让宝宝去问路
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上街,在街上时,妈妈要鼓励宝宝去问路,这可以提升他的人际智能,因为向陌生人询问道路,可以充分锻炼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自治区审计厅厅长 陈秋华
一、深刻领会自主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倒质变的飞越。创新不是模仿,也不仅仅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直视为创新。什么是自主?从一般含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的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服务。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创新的观念古已有之,而现代创新理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的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科技层出不穷;当今国际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贡献,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州六号载人飞天的壮举,我们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看成自己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对反映时代特征的科技创新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突出强调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从“第一生产力”到“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表面我们党在把握时代精神特征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要求。
世界各国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是依靠本国自然资源,有的是依附于外部的资本和市场,而有的则是凭借自己的科技创新,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肯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镇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只有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改变单纯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以及简单劳动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的优化升级,才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与那些科技、经济强国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或没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力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国家经济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掌握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等高新技术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增强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性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竞争的本质,而竞争的形式却从物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从经济、军事的竞争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竞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关键是增强科技竞争力,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国家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就必须面对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和产业面临新技术和只是产权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合法知识产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尽快改变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丰体地位。
一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有效防止不利于竞争的市场垄断行为;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
二是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
三是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国家支持形成的公共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制度。
(三)重点抓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力支持、鼓励科学家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和完善培养、发现和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队伍;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是高度重视集成创新工作。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紧迫需要,选择一批项目和课题,实现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努力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弘扬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努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改善创业生活环境、为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和舞台,积聚大批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
三是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制定一批完善、系统、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激励创新的政策,包括切实加大对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等;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第五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
自治区审计厅厅长 陈秋华
一、深刻领会自主创新的内涵
什么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倒质变的飞越。创新不是模仿,也不仅仅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直视为创新。什么是自主?从一般含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的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服务。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创新的观念古已有之,而现代创新理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的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的科技层出不穷;当今国际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燧人取火的传说到四大发明的贡献,从“两弹一星”的问世到神州六号载人飞天的壮举,我们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
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看成自己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对反映时代特征的科技创新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向全党发出号召:“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高度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突出强调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从“第一生产力”到“创新”再到“自主创新”,表面我们党在把握时代精神特征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不断达到新的境界。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要求。
世界各国发展的道路不尽相同,有的是依靠本国自然资源,有的是依附于外部的资本和市场,而有的则是凭借自己的科技创新,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肯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发展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模式,而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镇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只有大
力加强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改变单纯靠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以及简单劳动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的优化升级,才能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性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我们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与那些科技、经济强国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缺少或没有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力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国家经济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掌握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等高新技术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增强自主创新,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性要求。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竞争的本质,而竞争的形式却从物的竞争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从经济、军事的竞争变成了科技创新的竞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关键是增强科技竞争力,核心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国家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就必须面对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和产业面临新技术和只是产权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合法知识产权,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科学技术创新。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尽快改变我国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丰体地位。
一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有效防止不利于竞争的市场垄断行为;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
二是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的软环境建设,重点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企业孵化器。
三是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国家支持形成的公共科技成果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制度。
(三)重点抓好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往往孕育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和飞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力支持、鼓励科学家在重大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力争在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和完善培养、发现和充分发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作用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科学研究队伍;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是高度重视集成创新工作。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选择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紧迫需要,选择一批项目和课题,实现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努力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弘扬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锐意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对创新的认识,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坚
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努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改善创业生活环境、为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和舞台,积聚大批从事自主创新的人才。
三是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地方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四是落实政策措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加快制定一批完善、系统、相互衔接、互相配套的激励创新的政策,包括切实加大对研究和开发投入的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等;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