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韩非子读书笔记
韩非子的思想之所以未湮没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因为他思想的精髓就是对侵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的今人来说,仍然振聋发聩,受益匪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韩非子》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韩非子》读书笔记1
一、外储说左上
1、经一
韩非说,明主不应该听别人意见的时候只在欣赏说话人的口才,观察人的时候,不应该赞赏行为远离实际的作风。他还举了几个例子,都成了经典,如秦伯嫁女、买椟还珠。都是典型的舍本逐末,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在的例子。
墨子造木鸢,在韩非看来,还不如别人用一根木棍做车轴有用。因为他精心制作三年,飞一天就坏了,而车子却可以装很多东西,用很长时间。这跟老子说的大巧若拙十分契合。
2、经二
这里韩非开始“骂人”了,真正有了“争鸣”的意思。他说惠子、墨子的言论都只是画策,没有用处;庄子之类的学说,都是不切实际的鬼话(皆鬼魅也),太大了,不切实际;务光、介子推、田仲这类的隐士都是瓜皮(原意是实心葫芦)。
说宋人用“白马非马”辩论让稷下的无数能人辩士都无话可说,但骑白马过高速公路(关)的时候,还是要交税。
说只要箭头锋利,闭着眼睛乱射也能射中小东西,但这不能说明你技术高超,因为让你睁开眼睛,一定射不到同一地方。这就叫“有度难而无度易也”,有个考核的标准才能看出来水平。所以不能只听别人用嘴吹牛,要用实际的标准考核,用事实说话。
说有人为周王在笔筒上画画,画了三年,确实很精美,但也只是个笔筒嘛。
齐王问画师画什么最难,答:画犬马难,画鬼魅容易,因为没人见过鬼魅,你怎样画都行。
韩非还要骂隐士,说有人给田仲一个大葫芦,实心的,田仲说:“你这个葫芦做瓢做碗都不行,给我有啥用?”韩非评论说,你田仲躲在山里,不就是这个葫芦吗?
韩非还要说,那些张嘴尧舜,闭嘴仁义治国的人,简直就像小孩子过家家,用土做饭,用泥巴做粥,可该吃饭的时候不还是要回家吗?
这些都没用,那什么有用,韩非的意思很明显,唯我法家最有用,最实际,最不夸夸其谈,最务实。的确,法家真的是诸子百家里最务实的。
3、经三
这一篇论点层层递进,很有创新精神。
第一个论点:每个人都是经济人,仁义道德都只是君主称王称霸的幌子,不能作为治国的根本。
这里第一句话就把我震住了,叫“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故父子或怨谯,取庸作者进美羹”,就是说怀着相互依赖的心理就会相互埋怨,自己依赖自己事情就能办成。所以父子之间也会埋怨责备,而给自己的员工优厚的待遇。一个婴儿,不给他吃奶,他就哭闹;等他长大了,供养父母不周到,父母就会骂他不孝顺。由此看来,孝顺也只是利益的借口。换句话说,一个人孝顺,也可能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而已。
晋文公伐宋,越伐吴,都要找借口,说对方残害百姓,不仁义。齐桓公想打蔡国报私仇,更是要拐弯抹角找借口。吴起给士兵舔伤口,只是为了让他为自己卖命。
第二个观点:先王圣贤留下的文字,不一定是实际的,不值得效仿。现在的人还在瞎说遵循什么先王之道,恐怕不适合现在吧。
《韩非子》读书笔记2
如果要说一部代表先秦法家思想的著作,我认为非《韩非子》莫属了。《韩非子》是一部提倡法治权谋,宣扬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代表作。构思精巧,描述非常生动,善于用朴实且幽默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以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就是韩非主要思想高度概括,一个国家要安定繁荣,君王就得遵循法治、权术和权势的法治思想。韩非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不避大夫,赏不遗匹夫”的主张,在《韩非子》中的《定法》、《难势》等篇幅中都有体现。这就是告诉我们,法治制度下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也就是常常听到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概念,这是能使国家安定的基本政策。这个主张对于后世历朝历代法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治国之道的人的条件,韩非在《孤愤》中也给与了论述,“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同时他还对所谓“重臣”给与了解释并且论述了当他们掌握大权后产生的严重后果,这一论也受到了历史无数事实的论证。
《韩非子》读书笔记3
《韩非子》不愧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圣经。
以我现有的阅历来看,《孙子兵法》讲的是势均力敌的博弈,《道德经》讲的是唯我独醒的平衡,《论语》讲的是为人处世的圆融。
政治家的嘴里都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但这句话是说给臣民听的。
世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也。
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
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好恶不形,臣无所效,则戒而自备。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君智则臣智自明。去贤而有功,去君贤则臣事以功。去勇而有强,去君勇而臣武自强。
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用臣智,故智不穷。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
道在不可见,君道必使臣不可见也,用在不可知。
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名,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器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韩非子》读书笔记41、《初见秦》《存韩》
第一篇《初见秦》大部分人认为不是韩非写的,虽然他们考察了半天也不能说清楚到底是谁写的,但是说的理由非常有道理。我觉得如果第一篇不是他写的,那第二篇《存韩》可能也不是他写的,因为首先这两篇都有点像纵横家写的文章,而且如果是他自己写的,为什么还要写李斯看到了自己的上书后说了什么话,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2、《难言》
这篇举了许多人的例子,就讲了让别人把自己的话听进去实在是太难了。“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最聪明的人(伊尹)向最圣明的人(汤)讲述自己的主张,说了七十次还不被接受,更别说其他的情况了。
3、《爱臣》
这篇讲了君主不能对自己的臣子太“溺爱”。“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当然这是讲的朝廷,就个人来说对自己的亲人、配偶、兄弟、父母、子女,也是一样,要有底线,有理智。
4、《主道》
这篇非常像《道德经》里说的话,当然老子的话本身就是讲给君主的,可能君主没听进去,而被为君主谋的韩非深刻学习去了。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志,臣乃自备。”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
《韩非子》读书笔记5
深藏不露、自主决断和大权独揽。“三守”防范“三劫”。
三守,即君主必须掌握的三条原则。君主要深藏不露、自主决断和大权独揽。
所谓“三劫”,就是奸臣通过公开的方式、操纵政事的途径和专擅刑罚的形式以篡权劫主。
君主能以“三守”防范“三劫”就能巩固政权。
君主有三条必须掌握的原则。
三条必须掌握的原则使用得很完备,就能做到国家安危而自身尊荣。
什么叫君主必须掌握的三条原则呢?
臣子中有议论当权大臣的过失、执政者的过失、群臣的实情的,君主不把这些隐藏在心中而泄露给左右亲信和善于钻营而受重用的人,使得臣子中想向君主进言的人不敢不先向下顺从君主的这些亲信和靠钻营而获重用的人的心意,而后才朝上向君主进言。
凡是篡夺君主权威的情况有三种:有公开篡权的,有通过政事篡权的,有专擅刑罚篡权的。
群臣都用俸禄去培养党羽,谋求个人私利而不对国家尽忠,这叫做公开篡权。
《韩非子》读书笔记6
《韩非子》一书是由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写。
先说说韩非本人,韩非是韩国公子,而韩国又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中实力最为弱小的。但是金子总会放光的,秦王嬴政(秦始皇!)爱慕韩非的学说,不惜大兵压境逼迫韩非事秦。然而韩非毕竟是韩国的王孙,在秦国处处维护韩国利益,最终死于秦国大牢。(普遍猜测韩非之死于其师弟,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有关)
《韩非子》一书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君王论》,教会了君王立法,借势,用术。(“法术势”是法家统治的三个维度)
先说说“法”,法家之所以被称为法家,就在于这派学说对于“法”的重视。但是,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法,这里的法是指奖励与刑罚,施法的主体是统治者,客体是所有其他人。所以,法家强调的立法,是确立奖惩机制,以此来进行统治。相比儒家的教化,法家更相信制度约束。
再说说“势”,在三个维度之中,最难以形容的就是这个“势”。所谓的“势”,个人的理解是形势,包括民心向背,大家的想法这些难以量化的东西,总结一下就是——大多数的力量。虽然“势”很难以形容,但却是统治的重中之重。得势者成事,失势者往往不得善终。因而,君主在统治时需要仔细把握势的变化,为了得势,往往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
最后,解释一下“术”,之前忘了说了,韩非不是个妙语连珠的人,他是个结巴,但他却是个极其善于讲故事的人。所谓的“术”就是手段,不比儒家的避而不谈,韩非却觉得手段是中性的,甚至是褒义的,只是君王应该做到自己明白别人不懂就好(这点很重要,别人知道了就没意义了)。
关于“术”的介绍,是《韩非子》一书中最为精妙的一部分,因为往往是以故事的方式展现的。韩非所言的术,在天朝历史中屡见不鲜,例如:东厂西厂,目的在于搜集官员的情报,为帝王服务;帝王对很多问题明知故问,以此来试探衷心等等。
说完了法术势的维度,我们来说说韩非的观念。韩非师从于荀子,是典型的性恶论者,在韩非眼中,人只有两种:笨人和坏人
笨人不是不坏,是因为智商欠费,坏不起来。《韩非子》中记载了很多小故事来讽刺笨人,很多经典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例如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守株待兔之类的,统统出自韩非子。除了笨的不能坏的人,其他的人都是坏人。
中学生韩非子读书笔记
第二篇:《韩非子》读书笔记
《韩非子》有感
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先哲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韩非子》即是其中一颗熠熠发光的宝石。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论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及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后人根据韩非的作品辑成,书中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作为一部“帝王之书”,《韩非子》中涉及到很多管理思想,即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思想亦不过时。其中,针对领导者(君主)的素质问题也有较为全面的论述。
(一)谨慎
谨慎是一种德行,也是一种生存技巧。君主的地位极为特殊,是君臣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他处在利害关系的中心位置,臣下都在打他的主意。“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要想不被蒙蔽、利用和操纵,必须时时事事谨慎。“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具体说来,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处理政务,都要小心:“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在作出赏罚决定时更要审慎,因为“上失扶寸,下得寻常”,要根据法律来确定赏罚,并把各种迹象放到一起比较查看,做到“无幸赏,无逾行,杀必当,罪不赦”。
谨慎,还体现在口风严实,不轻易表现自己的喜恶或者欲望。君主如果不把对人臣的看法藏在心里却泄露给亲信宠臣,那些想进言的大臣必须先迎合亲信宠臣才能让君主听到自己的进言,这样忠臣离君主就越来越远了。“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所以,要“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为什么君主不要轻易表现出喜恶呢?“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也就是说,不管是表现出喜还是恶,要么节外生枝,要么下属心生怨恨。“故曰:去好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君主不仅要把喜恶藏在心中,更不要表现出欲望。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还没有了解好情况就先表现出意愿,就会被下级利用,再做这件事情不仅不会得利,反而会受害。“人主欲为事,不通其端末,而以明其欲,有为之者,其为不得利,必以害反。知此者,任理去欲。”要想见到臣下的本色,君主就要“无见其所欲”,“无见其意”。“见”即为“表现”,使其无法“自雕琢”,“自表异”。“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愚去智,臣乃自备。”这就是说,君主平时要保持一种虚静的态度,如果能达到“寂乎其无位而处,谬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的境界,就能做到以静制动,以无为促有为。
谨慎,更是体现在不走极端。人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才能理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头脑发热,心情急躁,很容易做出追悔莫及的决定。因此,善于自我培养的人会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完善自己的性格。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戴柔软的皮革让自己舒缓一些;董安于心情缓和,所以佩戴绷紧的弓弦来让自己行动迅捷一些。“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完美,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换个角度,过分要求完美有时也是一种走极端,也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韩非在《外储说左下》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季孙喜欢养士,一生都很庄重。家居休闲时穿的衣服像上朝一样整齐。可他偶尔疏忽一次,衣着随意了一些,客人就以为他讨厌蔑视自己,结果私下交好怨恨季孙,找了个机会杀死了他。韩非提醒:“故君子去泰去甚”。也就是说做事避免过分,以免达到“过犹不及”的反向效果。
(二)守信
信用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对于领导者尤其如此,“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让下级信服。韩非在全书开篇《初见秦》中就对秦王谏言:“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他认为:“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成。”在《韩
非子》一书中,为了说明要守信用,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说“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会虞人而猎”等。君主表现自己的信用,就要像曾子杀猪一样。实际上,在《安危》篇中,韩非向君主提出的保证国家社稷安全的七大“安术”之一就是“有信而无诈”。
在管理中,信用主要体现在赏罚守信。御臣“七术”中的第三术就是“信赏尽能”。有功必赏,才能使奖赏切实起到激励作用,并对其他人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有的领导喜欢许口头诺言,可是等部下真的做出成绩时,却又舍不得奖励了。比如说“推己衣衣之,推己食食之”的项羽,貌似仁慈,对手下关爱备至,而该论功行赏的时候,把官印拿在手中,棱角都磨平了也不愿意给有功之臣。难怪他缺乏夺得江山的气概。奖赏如果不能守信,不仅无法达到激励的目的,相反会使下级心生不满,消极怠工,甚至产生敌对行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地改变已经约定好的奖励方式。
(三)节欲
欲望是人之常情,但又常常是灾祸的根源。《扬权》篇中说:“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酒肉虽然美味,却埋下疾病的隐患;明眸皓齿的美女,让人情欲欢悦却损耗精气。这里,韩非给我们提供了健康养生之道,但实际上更是在告诫我们,尤其是当权者,要节制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对权力和钱财的欲望。《解老》篇中说:“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因此,“祸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利”。可见,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诚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欲望是他们奋斗的动力。但是,对于领导者来说,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需要给欲望套上笼辔,否则,脱缰的欲望借助已有的权势将很可能把当权者带向不归路。修养的过程就是克己的过程,克己的过程就是抑制私欲的过程。“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
(四)恬淡
要做到不受外物的引诱,控制欲望,就要学会保持恬淡的心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却意义重大。因为“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人只有在心情恬淡的时候才能理智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避免头脑发热,做出错误决策。圣人能够专心固守他追求与取舍的准则,不受外物引诱,做到“不拔”;神志专一,精神不被扰动,做到“不脱”。作为领导,每天面对纷杂的事物,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尤其要有“不拔”、“不脱”坐得住的功底。此外,还需要明确目标,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大事上,不被小事牵扯精力。韩非用楚庄王执掌朝政为例子,说明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的意义。楚庄王回应右司马的劝谏时说:“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因此,老子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五)自胜
自我是最难战胜的。“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韩非引用了老子的话说:“自胜之谓强。”他用楚庄王攻打越国,杜子进谏劝其停止进攻的例子说明领导者冷静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杜子曰:‘„„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蹊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楚庄王”比比皆是,别人的错误和弱点一目了然,自己的不足却视而不见。“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领导者整日被下属的阿谀奉承所包围,更容易迷失自己,丧失方向。所以,加强自身修养,及时而充分地认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做到“自胜”,是管理者“胜人”的前提条件。
(六)去私
要做到“恬淡”和“自胜”,必须要“去私”。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要去除私心、摒弃私行,奉公执法,才能国治民安。《有度》篇中说:“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在用人方面,考察下级、进行提拔所依据的标准,绝不能依靠所传言的美誉或者朋党的举荐,“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这会助长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所依据的,只能是法度,换句话说,是规章制度。要看被考察对象的工作实绩是否能达到所要提拔职位的标准,而领导者的个人情感不应该影响干部的任职,要做到公正公平。“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法则可也”。真正的人才不被淹没,庸才不会被误举,君臣之间关系明朗而单纯,一切用事实和制度说话,这才是“有度”的明主给组织带来的理想状态。
第三篇:中学生读书笔记
《兰心的秘密》读书心得
作者:米切尔.思德(德国)主要内容:海兰娜(兰心)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她的父母总是和她唱反调,于是她想借助于仙女弗兰希思之手,按照自己的意愿摆布父母,其结果却是弄得日常生活寸步难行。在仙女的帮助下,兰心如愿以偿地将她的父母变成了小矮人。如果他们不对她不百依百顺的话,他们的身体还在继续成倍地缩小。可是他们太小了,风雨交加的夜晚,兰心到哪里去寻求庇护呢?她弄破了手指,谁来给她包扎?而且,她的小小的父母差点被猫当做老鼠吃掉。兰心终于感到了恐惧和孤独。于是她找到仙女,时光倒流,兰心吃下了方糖,对父母百依百顺,父母也意识到不对,从此以后,一家人和睦相处。
好词:百依百顺 唱反调 娇声娇气 异口同声 不胜枚举 一头雾水 彬彬有礼 漫不经心 不厌其烦 风驰电掣 毫无二致 分文不取 机不可失 愧疚 咎由自取 泪水涟涟 突如其来 抽抽噎噎 若有所思 匪夷所思 电闪雷鸣 窃窃私语 空无一人 斩钉截铁 溜之大吉 感悟:一家人应该互敬互爱,相互理解,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和美美的和睦相处。
《小鹿斑比》读书心得
作者:费利克斯.萨尔腾(奥地利)
主要内容: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头小鹿成长的故事。从小鹿斑比学走路起,讲到它和森林里的伙伴们一起历经生存磨难,在一点点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对动物自己、大自然和屠杀他们的人类进行着艰难的认识和思考。描写了森林里的和谐气氛。小鹿斑比历经艰险和磨炼,逐步强大起来,最后成为鹿王,取得了成功。
感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挑战和困惑。但是面对困难,要学小鹿斑比,有毅力,有智慧,有勇气。勇敢的去面对挑战,战胜自己的弱点,让自己坚强起来。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
作者:厄纳斯特.海明威(美国)主要内容:一个名为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人出海打渔,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钓到了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只是老人从未看到的一条大鱼,这条顽强的大鱼拖着老人的船漂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艰难地生存着,最后看似有一丝希望,却被鲨鱼给毁灭了,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在半夜拖着只剩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回家了。
感悟: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了许多生活的哲理。老人是勇敢无畏的。连续84天一条鱼都没有钓到,就快要放弃时,老人还一直在不停地鼓励自己,再走远一点,再走远一点。“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人生是充满挫折和曲折的过程,但是面对失败,能够勇敢无畏,屡败屡战,绝不气馁,永不言弃,不管别人的态度怎样,还能坚持着,我佩服老人的精神。
《地心游记》读书心得
作者:凡尔纳(法国)
主要内容: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最后回到了地面。书中的汉斯,阿克塞尔,李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环游了地球一周,好几次险些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从鱼龙的嘴里死里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机······最终他们终于排除万难,在一次危险的火山喷发中被炙热的炎浆喷到了地中海的斯德隆布利岛。
感悟:通过读这本书,我不但知道了许多有关地层结构及考古学的知识,而且觉得我们应该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奋斗,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敢于冒险,不断地磨炼自己,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这样才能成功。
《狼王梦》读书心得
作者:沈石溪(中国)
主要内容:公狼黑桑死在鬼谷后,母狼紫岚生下了五只幼仔。不巧,她分娩的时候下了暴雨,把一只狼仔冻死了。剩下的三公一母,长一身黑毛的叫黑仔,因为它长得像黑桑;长毛色偏蓝的毛的幼仔,叫蓝魂儿;长一半黄一半黑的叫双毛;长紫毛的叫媚媚。可是,黑仔在幼儿时期被金雕吃了;蓝魂儿被猎人的诡计陷害;双毛因为自卑,成了群狼口中的食品。媚媚最没良心,卡鲁鲁一来,就将紫岚赶出去了。紫岚为了保护自已外孙不被金雕吃了,她与金雕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同归而尽……
感悟:看完这本书,我既有些伤心,又被紫岚的坚持深深的打动了。紫岚为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狼王,不惜牺牲了一切:自己的美貌、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狼崽,甚至自己的生命……在我们的世界中,也应该有梦想,不论成败,坚强的去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第四篇:中学生读书笔记
中学生读书笔记
中学生读书笔记1
她是一个命运波折、经历坎坷的女性。她的故事并非仅仅是灰姑娘的翻版那样简单。她用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思想鼓励人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追求美好。她是人们心中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强者。她是一个虽然矮小但屹立在19世纪英国文坛,永远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她就是简?爱。
《简爱》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是她有倔强的性格与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与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与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与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简·爱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放下书本后的我却久久不能平静。早已经习惯了男作家用粗犷理性的笔调写出的一篇篇狂风骤雨的战争文章,我的心却轻易的被这个女人的感性的细腻笔调折服了。夏洛蒂?勃朗特似乎就在为我们讲述她自己的`切身经历一样,讲述着一位女性辛酸的心路历程,我们为简爱在里盖茨梅德的遭遇不满,为她在寄宿学校的自强求知而感动,为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祝福。
在简爱的世界,有那么多的美好,令我们无限幻想。在那个属于爱的夏天,有爱情的浪漫,亲情的温馨,友情的坚强。在那没有一丝的黑暗,因为那里不允许有任何邪恶。简?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懂得什么是幸福,也知道如何让自己幸福。
我有时侯还不能够平等待人;还不能够面对各种挫折;还不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完全自立。记得有一次,我数学题目做不出来,我也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就让爸爸帮忙,但爸爸说他没有空,叫我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可我却偷懒,吵着让父亲教我。爸爸就让我反复看书上的例题,让我真正看懂了,再让我做作业题,我一下子全懂了!我终于明白了,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要敢于面对困难、学会自力更生。当今生活中,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都疯狂地为了金钱与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感受到快乐。
无数人在追寻她们的足迹,追求着幸福人生……
中学生读书笔记2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7),名平,是楚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为楚怀王左徒,对内同楚王商议国事,发布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怀王起初很信任他。但那时楚国内外都有尖锐的斗争:在内政上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也表现为外交上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前者以怀王稚子子兰等楚国的贵族集团为代表,后者以屈原为代表。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正在起草之际,上官大夫为了探听宪令内容,就想夺过去看,屈原不与,上官大夫反诬蔑屈原泄漏机密,恃才矜功。怀王不察,遂疏屈原。秦惠王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进行阴谋诡计。张仪许怀王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绝齐交。怀王既绝齐,又不得地,大怒,发兵攻秦,先后皆大败,丧师失地。齐既不来救,韩魏复出兵攻楚,怀王不得已,乃使屈原使齐,恢复邦交。局势暂时稳定下来。诗人洞察形势,认为非联齐不能抗秦。在政治上与腐朽的旧贵族集团相对立,坚决同他们作斗争。而怀王昏庸懦怯,为群小所包围,终于走亲秦道路,放逐了屈原。这时楚国内政,外交失策,又连年为秦所战败,怀王遂再度受欺,入秦而不返。顷襄王继位,以弟子兰为令尹,对秦完全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诗人痛恨子兰劝怀王入秦,子兰复谮毁屈原,襄王怒而迁之于江南。诗人在长期流放中忧心国事,没有一刻忘了回去。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抒发忧愤的感情,并揭露、指斥群小违法乱纪、壅君误国之罪,乃自投汨罗江而死。
诗人有高贵的品质和干练的才能。他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抱有进步的政治思想,十分自负地想为楚王做一个统治上的带路人。他的政治理想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不外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诗人在他的诗篇中都曾一再郑重地表明,而且称之为“美政”。但这些并不是空话,诗人曾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在任左徒时实践了自己的主张。比如《离骚》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可见屈原为了治理国事,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材,希望将来有用。当他奉命草拟宪令,而反对派的旧贵族就千方百计来破坏它。只这两件事就足以说明诗人所谓“美政”的基本内容和它的中心思想。而这种思想的本质是反对贵族的传统特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的,所以在国内必然会引起斗争。
诗人一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奔走先后,企图“及前王之踵武”。当他看见“党人”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就大声疾呼地说:“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几绩。”当他一再受到群小的排挤和迫害时,就奋不顾身地同他们斗争到底,九死不悔。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他的悲愤的歌唱,一字一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的思想感情,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是二十五篇,这可能是刘向校定的篇数。它的具体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二十五篇。《大招》的作者,王逸疑不能明。《招魂》一篇司马迁认为屈原所作,而王逸却定为宋玉。可见屈原的作品汉代人的'看法已不一致。至于后人为了加入《招魂》、《大招》等篇,而把《九歌》任意删并,以求合于二十五篇之数,那是极不妥当的。
关于屈原作品中的真伪问题,后人纷纷讨论,各执一说。现在看来,《大招》一篇显然是模仿《招魂》写的,而词采远远不及,可以肯定不是屈原所作。《渔父》一篇司马迁在屈原传中本是作为一个有关屈原的故事来叙述,并不把它看作屈原的作品。所以王逸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这个推测是有道理的。因此《渔父》不应算在屈原作品二十五篇之内也是可以肯定的。至于《远游》、《卜居》以及《九章》中的《惜往日》、《悲回风》等篇,也有人认为后人所依托,但缺乏充分根据。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同,看法不同,众说分歧是不足怪的。
中学生读书笔记3
今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晚上。外面下起了大雪,天气很冷。人们都匆匆赶回家。只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雪地里走来走去,她手里拿了一些火柴,嘴里喊着:“谁要我的火柴,谁要我的火柴。”这时一辆马车跑了过来,眼看那马车就要撞到小女孩了,小女孩赶紧跑开。
小女孩吓坏了,她跑的时侯鞋子都掉了,小女孩正准备去捡回自己的鞋子。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拿起了小女孩的鞋子说:“这鞋子可真大呀!将来可以给我的孩子当摇篮。”说完,小男孩蹦蹦跳跳得走了。小女孩心想那可是她唯一的一双鞋呀,小女孩想追上他,可是,小女孩跑得喘不上气了,小男孩却跑得连影子都不见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在雪地上,她每走一步就向踩在尖尖的.刺上,疼的她只想哭。
小女孩找到了一座房子,她躲在房檐下休息。这时她又冷又饿,她多想坐在火炉旁烤着火呀。于是,她点着一根火柴,突然她眼前出现了一个火炉,那火炉就像她家里的那个火炉,小女孩正准备去摸那火炉,火柴熄灭了。她又点着了第二根火柴,她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餐桌,餐桌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有鸡蛋、蛋糕、苹果,还有一只香喷喷的烤鹅。就在这时摘抄,那只烤鹅站了起来向小女孩走去,小女孩准备用手去摸那只烤鹅,火柴又熄灭了,眼前一片漆黑。小女孩又点燃了第三根火柴,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美丽的圣诞树,圣诞树上挂满彩球,那圣诞树比原来家里的那个圣诞树漂亮多了,火柴又熄灭了。可是那圣诞树还没有消失,圣诞树慢慢地飞到了天空上去了,天空上挂满了无数颗星星,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了一颗星星,小女孩想起奶奶说的:“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一颗,地上的人就会死去一个。”小女说:“不知是谁也得死去了。”小女孩又擦亮了一根火柴,她奶奶出现在了亮光里,小女孩为了不让奶奶消失,她把所有的火柴都擦亮了。奶奶把她抱在了怀里,她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了小女孩儿已经死了,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我的愿望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过上有学上的日子。我会把今后的零花钱都攒起来,捐给那些需要上学但是没有钱的孩子。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怜,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有一份好的工作,回报祖国,报答父母。我现在要好好学本领 ,长大想当警察然后帮助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学生读书笔记4
第一次认识冰心是我在小学时读的文章《三寄小读者》。冰心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蔼可亲,一心为孩子们创作的老奶奶!在寒假,我读了《繁星春水》。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
《繁星春水》是大作家冰心的诗歌集,里面的内容是冰心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这两本书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成了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 她的小诗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说她的诗是典型的哲理诗。
冰心这些趣味盎然、发人深思的格言式小诗,多有淡淡的哀愁。在艺术上,早年她追求“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艺术上,赵景深称她的诗“一是用字的清新,二是回忆的甜蜜”,而苏雪林则用冰心评论泰戈尔作品的四个字“澄澈”与“凄美”来评论她诗的艺术风格。作文
苏雪林在评论《繁星》和《春水》时说:“中国新诗界,最早有天分的诗人,冰心女士,不能不算一个。……她在《晨报副刊》上披露了《繁星》和《春水》之后,便一跃而成为第一流的女诗人了。沈从文曾说冰心的作品“‘是以奇迹的模样出现’的”。还说:“……冰心,并没有费劲于试探,她好像靠她那女性特具的敏锐感觉催眠似的指导自己的径路一寻便寻到了一块绿洲。这块绿洲也有蓊然如云的.树木,有清莹澄澈的流泉,有美丽的歌鸟,有驯良可爱的小兽……冰心便从从容容在那里建设她的诗的王国了。”而《繁星》则是她的王国上空的第一颗明星。
中学生读书笔记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高中读书笔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孔子“每事问”——不倦求知,勤于积累,虚心请教。
王羲之临池学书——潜心练功,师法自然,矢志求成。
李白铁杵磨针——坚持不懈,勤奋不已,学习自成。
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见缝插针,珍惜光阴。
“读书是易事,思考是难事;但二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美)富兰克林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洛阳楼联: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情,问谁领会得来。
中学生读书笔记6
最近有一本书让我废寝忘食,他就是令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们感动的伟大作品-—<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共100篇文章。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每当我看完一次<好友卡隆>这篇文章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身强力壮、挺拔魁梧的好友“卡隆”的形象,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生命去救助朋友的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读完这篇文章,我会想起我的几个朋友:甘思源、刘奕成、罗海麟和李政君等。他们都是我要好的朋友,但是能做到像“卡隆”这样的朋友不多。就在最近,我们科学试验小组在做试验时应该是第一个完成试验的,可是我的一些朋友盗用我们的方案。还有就是我们同学之间玩的侦探游戏,我一直以为甘思源就是接到神秘信件的'人,想不到他居然是“叛徒”,把我们所说的计划全部告诉写信人。我自己一直在编写小说,当我拿给我的朋友看后,他竟然把内容记下,经过改编比我早一步写出来。他们或许只是为了一时的自私而去伤害朋友间诚挚的情感,但是跟“卡隆”的精神背道而驰,使我一度感到彷徨与迷惑。我最信任的朋友只有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真正把我当成朋友的-—刘奕成和李政君,他们就是我的“卡隆”。我很羡慕安
利柯有“卡隆”这样的朋友,希望我们身边有乐于助人的,越来越多的“卡隆”出现。现在我也要努力一下,让我成为他们心中的好“卡隆”,交上更多的朋友,帮助更多的人,再把以前的朋友争取回来。
中学生读书笔记7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和事感动了我这颗“易受感动”的心。一本好看的书,一件也许很小的事……但是,令我最难忘的还是一本书的主人公,她有颗乐观、耐心、积极向上的心!这个人就是——海伦?凯勒。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房间里仍亮着灯,而在我的手里捧着并使我泪流满面的书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海伦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她却非常的不幸运。在海伦出生的十九个月里,她过的非常的幸福又开心,可是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次年的2月里,海伦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病情十分严重。但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当时全家人惊喜得难以言语,可是,这一场高烧让海伦失去了听力和语言功能,后来,海伦的'视力一天不如一天。有一天,当海伦睁开眼睛时,竟然发现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了,眼前一片黑暗,海伦就像做噩梦一样,惊恐万分,悲伤极了。可是,她遇到了她人生中对幸福的期望——安妮?莎莉文老师,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竟然学会了说话,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海伦高兴,为海伦欢喜。海伦一直渴望想要得到她的三天光明。第一天,海伦要看帮助她的莎莉文老师,还有她的同学和小伙伴们。第二天,海伦要看美丽的日出,接着她还要去参观举世闻名的首都艺术博物馆,因为它正像自然史博物馆那样,显示了世界的物质资源的丰富。直到最后一天——第三天,海伦还要再一次看那美丽无比的日出,而且,她还要和平常人一样平平凡凡、快快乐乐的生活,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在自由地飞翔。
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创造出这一切的奇迹,全都是靠那一颗不屈不饶的心。她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和崎岖,海伦要用爱拥抱全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有爱。我深深的被海伦?凯勒这种乐观、耐心、积极向上的信念给感动了,我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好好学习,积极上进,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为世界的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学生读书笔记8
《波莉安娜》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道理……
波莉安娜永远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她是个聪明善良的孩子。她一来镇上就让镇上充满了欢乐——让原本生活忧愁的人变得快乐——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小女孩波莉安娜受了伤,她的健康受到威胁——不能走路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所有人遇到这事都快乐不起来,而波莉安娜却选择永持乐观,用“快乐游戏”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曾经从波莉安娜身上得到帮助的人都来探望她,鼓励着她,让她知道自己变了,希望她快乐起来……小女孩波莉安娜的脸上终于又有了光彩:她庆幸自己曾经有一双能跑能跳的双腿,让快乐住进许多人的心里。遭遇了如此灾难的波莉安娜都能找到快乐的事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哀怨呢?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平时的自己……有一次,老师要我在几天之内完成许多事情,有做手抄报、画幅画等。就几天,完成这么多事情——怎么可能嘛!“啊,好想不做啊!”好几次我都会忍不住这样想。要是我那时玩起了“快乐游戏”,这些东西铁定会做得更好!
快乐游戏?
哦,就是在所有自己一定要面对的的事物里面努力去寻找能让自己快乐安宁的地方。
中学生读书笔记9
风筝,只有逆风时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题记
白净而干瘦的小脸上略带平静,纯朴而灵动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对面的男孩和牛,柔顺而稀少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飘扬。我从心里莫名的对这个叫葵花的女孩产生了好奇和好感。
葵花的爸爸终生都热爱着那最具有灵性和奇异的植物——向日葵。他热爱这那富有生机、坚贞不二、具有生命与意志的魔力葵花。
他热爱的程度已经到了给自己的女儿也取名为“葵花”。而他却殊不知自己为了捞起在漂浮在水中的画着向日葵的画纸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已经为他的死亡做了伏笔——他没来由得想急切地看到女儿。他想看看他用一生来保护的女儿,女儿身上独有的奶香味儿,光滑的皮肤,灵动的眼睛,都让他感到深深的自豪。可是读到他的死时我不禁有些愤然,难道他就这么自私的走啦?!他有没有想到自己那年幼的女儿?他那个年幼的女儿是多么的需要他,他并没有做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给女儿一个完整的父爱!
当读到葵花的悲痛,她的无助,她的孤独,她的不舍与依恋,都像一根根针密密麻麻的扎入了我的心房。我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设身处地,仿佛我就是大麦地的一名乡里人,亲眼目睹了葵花的.悲伤与痛苦。
还好老天对她有所眷顾,让她遇到了青铜。这个五岁时因得了脑膜炎而成了哑巴的善良少年。
“青铜,青——铜——呵。”我反复的读着,不禁有些好笑,这个少年怎么会起了一个这么古怪的名字。
当然,青铜没有辜负这个古怪的名字,他的性格,也为之让人摸不到头脑。青铜,这个倔强而具有一丝强悍的少年,他想做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拦着他。可是当我知道他曾是一个快乐而又活泼的小男孩时,脑膜炎夺取了他的欢乐时,心里不禁隐隐有些作痛。在古怪的行为与性格下,其实,是一种深深的自卑和不甘心吧。
能读懂青铜心理的想法,只有奶奶、老黄牛和葵花吧。提到奶奶,一头满是银发的老人,她的头发,是最美的芦花。她懂得青铜一举一动所代表的含义,她知道青铜爬上树不肯下来的原因,她也知道青铜不上学是为了葵花。她为了青铜,为了葵花,为了她们这个家,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仍然去棉花厂工作,去弹棉花!为的就是给家里赚钱和让青铜葵花有个衣裳。多么好的老人啊!读到老人快要逝去,我不禁想,可不可以让我拿出十年的光阴,让这个善良的老人重新有一个幸福的家!
读到最后的时候,青铜能冲破喉咙说出来的强烈欲望的情感时,我的眼眶迅速变红,青铜、葵花,两个人的命运可能上天早已注定了吧。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起,气韵无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
在这篇纯美的小说里,我终于懂得风筝,只有逆风时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中学生读书笔记10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轻视对学习方法的研究。
《这样学习最有效》[(美)戴维思著]一书,是一本很好地探讨学习术的著作。好的学习术,能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你会感到学习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这样学习最有效》中所介绍的学习术有很强的操作性,很实用。我们在教学中,也曾经给那些做教师的学员介绍一些学习术,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从今天的教育来看,那种重“学”而轻“术”的传统观念该改变了。
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其“沙漏理论”,将学习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研究,其中包括阅读、聆听、学习、思考、笔记、记忆和应用。每个部分又介绍了很多方法和技巧,这是最直接最实用的部分。系统地介绍学习过程各个方面的学习术,是该书值得称道的特点。
《这样学习最有效》一书比较系统地涉及了学习的各个主要方面,除学习术外,还谈到了学习的心境和学习的环境,这两个“境”也是被学习者常常忽视的。学习是在一个“场”里进行的,它对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学习时的心境,就是内部的“场”,学习时所处的环境,就是外部的“场”。学习者要善于选择、调节学习的`“场”,使之有利于学习。该书介绍了很多选择场和调节场的方法。
最后,应当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对学习要抱一个科学的态度。世上没有什么万能的灵丹妙药,学习术也是如此。学习术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它符合学习的科学规律。理解学习术背后的规律,将更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此外,学习术并非一学就灵,仅仅听听介绍,看看书,而不切实地运用,是不能达到你的预期的。
中学生读书笔记11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曾获得过公认性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茫动,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运用清新典雅的文字,富有诗意,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但讲述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分别主要讲述一个孩子或大人的故事,桑桑经历了其中一部分,也是心灵记录者。随着一个一个的人物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一个的故事依次展开,各自发展又最终交叠在一起,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被慢慢铺开的卷轴画。这实在是一幅美丽得令人屏吸的人生画卷!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中学生读书笔记12
家庭安定,国与兴邦。一个家庭的组成一定要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的,而人伦关系中首正夫妇。夫妻之间不和谐,会致使婚姻的破裂,而离婚率的攀升,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教育,从而带动犯罪率。当犯罪率高时,再有钱、有地位,也不会有安全感,社会治安不好,源自于家庭,婚姻不好源自于没有学孝道。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孝没做到,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就没法形成,就会长利害。《孝经》又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就是说不爱自己的父母,而爱护他人,是违背德行的事。因此,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是个大染缸。不学好的,一定会学坏的。那么,我们身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什么好的给我们的'孩子呢?
让孩子从小接受圣贤的教诲。《中庸》里面讲,物之终也。至诚可以感通,真诚的言语和行为,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他的影响。正如孔老夫子、范仲淹的精神,永远垂范后代。因此,孩子从小知道用真诚、用爱心经营他的人生,从小有人生格局、有智慧,就会减少摸索,相信他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无论是一个教育者,还是身为父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也就是当孩子的好榜样。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大学》里有句教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和行为。而学问则贵在力行,学一句,做一句,让孩子从小深刻感受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在圣贤文化的熏陶中成长,从小就懂得了培福、积福,为社会造福。有一颗为人着想的心,那他的福分将会伴随一生。
中学生读书笔记13
通过阅读《呐喊》,我看到了人们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鲁迅通过对封建制度及陈朽的传统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了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当我阅读完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后,通过鲁迅的直抒胸臆,我看到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的`本质,狂人是一个迫-害狂症患者,他向我们暴露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族的狂人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了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他永远处在担心和焦虑之中,是那样的孤独与无助。而以“哥哥”“赵贵翁”等为代表的食肉寝皮的封建礼教正式吃人的根源所在。所以鲁迅对狂人充满了同情,对吃人礼教充满了愤怒与仇恨。儿最让那个鲁迅担忧和痛心的是那些没有吃人和被吃的孩子,所以他借助狂人之口,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中学生读书笔记14
读完《窗边的小豆豆》,我脑海中的问号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为什么小豆豆拥有一般人没有的公德心?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一个小故事《放回原处》带给我惊喜确实不少。主要讲了小豆豆最珍爱的钱包掉进了学校的厕所里。虽说钱包里一分钱也没有,但这个钱包本身是小豆豆的心爱之物。小豆豆很是伤心,决定把钱包捞起来,拿来了洒水用的`长把舀子,便挖起来了。一下,两下五下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从脸颊两侧滴落下来。地面边堆起了一座小山,便池几乎被挖空了,可是钱包被冲进了下水道。
此时,上课铃声响了。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办?如果是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小豆豆还是拿起长把舀子将东西还回便池。又是那豆大的汗珠,小豆豆直到把地面打理干净才回去上课。
一个小小的一年级孩子,但她拥有了一般人却不一定能够拥有的公德心。
公德心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为了一时方便,把令人恶心的痰吐在地上;有的人为了少走几步路,往整洁的街道上倒令人反胃的垃圾;有的人为了省事,把臭气的污水往清澈的河水里倒
这些人缺乏公德心!如果不是,为什么不在自己家里把令人恶心的痰吐在地上?为什么不在自己家里倒令人反胃的垃圾?为什么不在自己家里排放臭气的污水?为什么不会,他们绝对不会,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家啊。他们缺少的正是公德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公德心,这样我们的大家庭才会更美好!今后的我一定要做一个和小豆豆一样善良、可爱、有责任心、公德心的人,为我的阳光灿烂的童年再添一笔光彩。
亲爱的小读者们,如果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正是《窗边的小豆豆》的话,那么请您仔细阅读:它虽不耀眼,甚至也不美丽,可是它清新、温柔,使您读了印象深刻,感想很多。当您乘舟从它身边掠过驶向书海深处的时候,稍做停留,好好品味一番吧!
中学生读书笔记15
马修、马瑞拉,他们是一对兄妹,住在绿山墙,由于一个误会,他们领养了一个名为安妮的女孩。安妮的外貌并不出众,但她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努力学习,有时会闹出许多笑话,但是,她在慢慢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在马修去世的不幸面前,她没有折服,而是放弃了学业,在家里照顾很有可能会失明的马瑞拉,继续乐观地生活下去。
在这本书中,我认为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心灵美的人,也许一开始她并不是十全十美,有些虚荣,十分在意自己的外表,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她变得乐观,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挑起了照顾整个家的重担,她依然坚信着生活会越变越好。在刚刚来到绿山墙的时候,安妮表现出的想象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让马瑞拉和马修惊讶,一个小女孩的思维怎么可能这么广泛。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我们应该向她学习的地方。因为安妮乐观的心灵,无论她身处于多么不好的环境,她都可以找到乐趣,无论什么时候,她对生活,对这个世界都充满着热爱之情,因为乐观,她才可以有幸福的生活,因为乐观,她才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的,也许她的生活并不美满,但是生生不息的活力,造就了她的幸福生活,她的幸福,源自于乐观的心态。
安妮不仅有着乐观的心态,而且她还十分珍惜每个朋友与她之间的友谊。她最好的朋友——戴安娜,因为安妮一次的错误行为,受到了伤害,戴安娜的母亲不让她再和戴安娜往来,这让安妮十分伤心,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回到学校,好多看戴安娜一眼。由此可见,安妮是一个十分珍重友谊的人,也许是因为安妮这个品格,所以她才有这么多朋友,即使是刚刚来到新环境,也可以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交上许多朋友,而且,她依旧不忘记自己的老朋友,正因她这样真城地对待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也才会同样真诚地对待她吧。
安妮,一个乐观的女孩,一个善待别人的女孩,她有着我们没有的心态,因此幸福之花才会在她身旁开放。
第五篇:中学生读书笔记
一只狗一生情
——读《再见了可鲁》有感
(361021)集美中学高二7班李晓惠/发表于中学生语文(有节选)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小猫、小狗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可爱与单纯。
日本有个作家叫石黑谦吾他说他的生命中出现过很多只狗它们仿佛是与他宿命相
连的他从狗身上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和鼓励因此他写了《再见了可鲁》这本书。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马上就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上面是一只趴着的拉布拉多犬深
黑色的背景。
那样的眼神那样的姿态是那样的熟悉。我情不自禁地轻轻地把手搭在它的鼻子上
刹时似乎激起了心中的某个回忆。手心有种异样的感觉仿佛真的有温温的湿湿的呼吸
温暖了我的手。那眼睛在跟我诉说着它的一生。
可鲁是一只纯正的拉布拉多犬也许本应该很平常的成为一只平凡的宠物但是它却
是一只导盲犬。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导盲犬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动物。
它会帮助主人上下车引着主人走安全的道路遇到路口会停下遇到障碍物会避开
当红灯亮的时停—下脚步……可以想象盲人对导盲犬会有多大的依赖而导盲犬的这些行为
都仅仅因为它们对人的爱。
可鲁是日本的一只导盲犬退役后由一对姓仁井的夫妇收养。那时可鲁已经是一只虚弱的老狗了。书里面说到可鲁已经快不行了也许是肺部受到压迫而感到呼吸困难它频频
示意要翻身但是最终它连发出示意的力气都没有了。“仁井先生不停地抚摩着它的头
仁井太太摩挲着它的背部用平静的口吻对它说:‘小可谢谢你你不需要再那么努力了
可以了你就慢慢休息吧到了天国以后要准确地报出自己的名字‘仁井可鲁’噢!”刚
说完可鲁就停止了呼吸。看到这里我难过的哽咽最终还是哭了为了这可爱生命的陨
落为了一个我认为无比高尚的生灵。
佛斯特说过:“在这个自私的世界上一个人惟一不自私的朋友惟一不抛弃他的朋友
惟一不忘恩负义的朋友就是他的狗。”可谓“一只狗一生情”。
狗把人类看成自己的神即使人们不停的辜负它们背叛它们伤害它们但它们却永
远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毫无怨言的陪伴着我们的孤独。
它们忠诚勤劳但求付出不求回报。在某些世俗的人身上这些品德已经逐渐消失殆尽
了狗性中深具超凡的神性而人性中却潜藏着可耻的兽性。
这个社会越来越世俗越来越淡漠人与人心灵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试问此时还有
谁在保持着不变的忠诚呢?还有谁让你唤之则来呼之则去不计较你的粗鲁和无理的对待
并无休止的迁就你呢?
从此我告诉自己要更爱狗也希望能告诉别人请爱你们的狗。
作文点评:
文章从狗讲到人从书讲到自己又从自己写到他人都起源与自己喜爱狗的个性;文
章从事写到理从国外到国内有回到世界都透漏出一种情、一种人文关怀。“文似看山不
喜平”李晓惠同学的文章就有这一优点值得同学借鉴。
信仰偶像奇迹
——读《耶稣的凡间之旅——爱火》
(36102”厦门集美中学高二5班李斯佳
读懂了耶稣你就感悟了至少半个世界。
——原书作者徐彬写的题记
初读这本书我很是为徐彬的勇气折服。他以东方人的视角用他自己特有的笔法将
无数的历史碎片补缀完整还原成一个久已湮没于历史的震撼人心的画面——《耶稣的凡间
之旅——爱火》。
犹太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五百多年来他们饱受异族的蹂躏然而他们始终没有
绝望支持他们活下来的是一个代代祖传的信念他们所信仰的上帝耶和华总有一天会赐予
犹太人一位弥赛亚他是上帝之子将带领犹太人恢复他们的疆土和上帝的尊严。
终于有一天沿着荒凉而寂静得的约旦河谷地一个孤单的身影缓缓地向西南方向移动。
他就是耶稣。
在这之前他靠他的木匠手艺养家糊口。当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他抛下了母亲玛丽
亚和几个兄弟独行远方。一切只是为了听从主的召唤负起主交给他的责任。
耶稣孤独一生所谓“高处不胜寒”他头脑中鲜活的思想总是会遭到凡夫俗子的唾骂
和排斥。尽管他有许多门徒但他相信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走进他心扉的人。他宁愿痛苦的清高也不愿沦入平庸。在那个年代耶稣就好像一根冰冷的银针深深地扎进人们的心里。
面对痛苦有的人忏悔着接受而有的却想尽办法报复最终耶稣就死在了旁人的愚昧、无
知、凶残的报复中。
至始至终我都是以一个东方人的理念来看待整本书的。在此之前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意识在我脑海中相当的淡薄。行文间些许有意着重描写人们痴迷的崇信以及布道、朝拜情
景的我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文章灌输的似乎更多的是“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一切”的基
督思想但是超越宗教本身我还收获了更多的东西。
人不能没有信仰。当然这信仰不仅仅限于宗教。上帝和佛祖至今在我心里也没有一个
准确的定位换句话说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上帝和佛祖是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有
一个自己的人生准则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的信仰。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那么他信仰的事物
就会给他一个为人处事的目的和方向。再十恶不赦的恶人在他心中的“神”面前也总有
忌讳的事情。很多宗教、人生信条、格言、定律、规律都是教导人们弃恶从善为人诚实
宽厚奉献自己的爱心并且要懂得宽恕。这些人生的美德都被阐释得如此淋漓尽致。即
便是xx也有它自己信奉的东西也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哪怕你信仰的是撒旦他也会直
接或间接的通过某种形式来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而就在这“该做”和“不该
做”之间形成了一些准则使得人们的行为有所约束只是这些准则不尽相同。而人一旦
失去了约束没有了忌讳的东西那就变得非常可怕。以我的浅薄和无知来看这样的人到
目前为止还是不存在的。
其次是耶稣的宽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他说过当别人打你一只胳膊的时候你不要躲
闪也不要还手而是要把另外一只胳膊也伸出来让他打。事实上在现实中这样的人是根本不
存在的要不还手很容易但是要主动让别人打这未免也太可笑了。谁不懂得自己保护自
己呢?他能做到这样是因为他有上帝的守护自然上帝是万能的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世人总是那么自私整天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摩擦也在所难免。这时宽容往往就成了人和人之间最珍贵的感情的表达。世人怎么能够具有这种美德呢?耶稣之所以能够表现出
莫大的宽容因为上帝在他心里世界都在他心里。一个大的心灵的空间往往能够成就这种
美德。我们不如少装一点杂念和狭隘的思想在心里腾出一个广阔的空间来盛放对别人的不满和抱怨然后让这些不好的情绪全都在这里消散、化解。长期以往宽容的品德也就
得以塑造了。
耶稣一个彷徨于纪元之初的东方人的身影却奇迹般的走进了所有西方人的心灵尽
管人类可以拒绝任何盲目的信仰和偶像却没有理由无视这个可能隐藏着世界永恒真谛的大
秘密。耶稣用他短暂而惨烈的一生究竟要告诉世人生什么样的哲理呢?恐怕没有人能说得
清楚。越来越多的人信仰耶稣就是因为能够接受他对人生美德的阐述的方式和理念。人们
只是尝试着走进他的世界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向作者题记中说的那样“读懂耶稣读懂
半个世界”。耶稣的一生始终是个传奇真真假假虚虚幻幻让人读不懂也看不透。但
终究的对于这个传奇对于这个世界我定要思考不敢奢望读懂半个哪怕只是读懂了
一边一角也好。
XX年8月31日
教师评语:
中学生读宗教方面的书而且是关于耶酥的书且不说有多少学生能否读懂有多少
教师能够接受或认同恐怕还是一个问题。其实宗教书值得中学生多读反复读。有本书
内容是关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100名伟人其中宗教方面的人物名列其中而且有很多排在前20名。从此可略见一斑。
李斯佳的读书笔记告诉我们中学生可以读宗教方面的书而且还很会大有收获。李
斯佳思考的信仰问题、宽容问题还有耶酥为何“奇迹般的走进了所有西方人的心灵”等问
题是她读书的收获更是她人生的收获。
爱是什么?
——读《高老头》有感
塑造人物形象更是堪称一绝。
关羽、诸葛亮和曹操更是典型的表现。
关羽可说不是人而是神而且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为人与
神的极致
致。“桃园三结义”更是有那么一番轻描淡写:身长九尺鬓长二尺;面如重枣
唇如涂脂;丹风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颇有一代武将的气派。《三国演
义》中描写武将又多是类似这样的轻描淡写让读者勾勒出人物的轮廓至于关
公可用三个字来形容。即“勇”“忠”“义”。他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降
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以报昔日曹操的恩情。他忠于故
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尚在便往中投。真是难能可贵。在今天敬畏
关羽的非“勇”也乃是“义”也。
以传统眼力观三国蜀乃正统也有关羽这般武将定然还使一个典型的谋事者。此乃诸葛亮也
诸葛亮又是另一种“神”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王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盖。”诸葛亮除了谋事一绝更是鞠躬尽瘁的人物他祭东风助周郎草船借箭之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识魏廷反骨、智取成都、骂
王死郎、空城计、七星灯、死了还一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廷。
有人对此更为不满倘若这是宣传科学这就变成了妄说。但是他是演义中的英雄当然是神通广越勇者无敌读者心里更越是痛快。这也是《三国演义》
描写人物形象成功的一点。
还有奸雄曹操。《三国演义》虽无直接描写曹操的外貌但从细腻的情中仍
可感受到曹操的一丝奸气。曹孟德早就想当皇帝了他的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
禅合起来乃“封禅”也有谁不知其意。
曹操心胸狭窄且多疑。他爱才的方法就是“杀”。“杨修之死”便可证明。
他曾经与“池中之物”的“刘备煮酒论英雄”这样的胸襟是周瑜连做梦都梦不
到。
在三十三回中许攸会曹操中:攸曰“公今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
“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步出帐外曰:“吾以
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操留曰:“军中粮食可支三月耳。”“皆言曹操奸雄果然
是也“。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刻化如此三个人物可算是一名民间的“雕塑家”。
尤三姐至真至烈奇女子
——《红楼梦》读书笔记一则
(361021)集美中学高二班朱晨2号
《红楼梦》一书众多的红颜中有流尽伤心泪的林黛玉有“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有“德
言—厂貌”俱全的薛宝钗尤三姐却是唯一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性。
她出身平民家道贫寒自继父去世以后尤老娘携带两个女儿投靠宁府寄人篱下。依附于人
自然要任人宰割——贾珍父子都是好色之徒对年轻貌美的二尤早已垂涎三尺。尤二姐生性懦弱被
“姐夫”玩厌了抛开又嫁贾琏为妾最后死在了王熙凤手里。在这样的污泥浊水中只有尤三姐一
尘不染。
她容光照人洒脱直率不知打动了贾府多少公子的心他们都被这种豪迈明朗的性格迷惑但
是到了跟前又为她的刚烈弄得束手无策。贾珍贾琏对她是欲得怕扎手欲罢又舍不得只管把银子
流水般的花。尤三姐看透了索性成天挑吃拣穿拿来银的要金的有了珍珠要宝石稍有一点不如
意就推翻桌子大骂一通。在这样肮脏的世界她只有“破着没脸”戏弄他们才能使别人不敢欺侮
她得以自保。
其实对于婚姻她心里早已有了打算。这人就是曾到她家唱戏的柳湘莲。她钦佩他的不畏权贵
敬重他的孤傲高洁爱慕他的英雄豪爽。当她听说他在外萍踪浪迹不知何年才回来时她冷冷地告
诉贾琏:“你只放心我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儿
起我吃斋念佛服侍母亲等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罢把一只玉
簪磕成两段:“一句不真就合这簪子一样!”当她期待许久的心上人听信传言反悔退婚时她没有
争辩静静摘下定亲的一对宝剑将一柄雌锋隐在肘后:“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说着
泪如雨下左手把雄剑和剑鞘递向柳湘莲右手一回肘刎颈而死!她是容不得一点轻侮的如此至
真至烈的女子令人不胜唏嘘。
像尤三姐这样忠贞刚烈出淤泥而不染的女性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泼墨最少而形象鲜明、出场不多而撼人心肺的也只有尤三姐一个!她比
林黛玉刚强比晴雯莹洁是唯一“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反抗者的典型。
写于XX年9月6日
作文评点:
根据弗洛依德的理论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潜意识”。《红楼梦》人物众多作者唯独选择
了尤三姐应该是作者个性化选择的必然是作者文化、审美、心理等方面的自然流露。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喜爱尤三姐的背后是对“忠贞刚烈”这一文化的肯定是对“出淤泥而不
染”的追求是对“反抗者”的一种认同。反过来作者对贾珍、贾琏的用笔则是对“肮脏的世界”的一种较清醒的认识。这一点我觉得更为难得。
文中的引用、概括灵活准确的记录了读书的内容体现了读书笔记的问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