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语或短句,一般来说,成语中的字或词不能随便颠倒、增减或更换.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乱改成语、同音词借用、谐音词滥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使人们对成语的认识变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1
滥用成语是一种“语言灾难”
成语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需要发展变化,惯用语、俗语、谚语、诗句等也是,人们在使用中经常会根据需要而加以发展变化,巧妙地化用,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这种化用是修辞学上的一个修辞格,名叫“仿拟”,就是仿照已经存在的现成的语言形式而拟制、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利用仿拟法构词造句,常常有仿音(即谐音)、仿义、仿形和套叠相仿等几种类型,其中尤以谐音相仿的用例最多,谐音相仿利用人们熟知的语词、成语等已有的影响,仿拟化用之后,以音近或者音同所带来的亲近感觉,制造出意蕴深厚、妙语迭出的意外表达效果。出奇制胜使新作品及其影响广为流传。
如果仿拟不够成功,容易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表义不明、盲目类推、甚至情感不谐的感觉。这样的仿拟之作,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对成语等的滥用,没有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特殊意思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拙劣的仿拟成语对健康语言生活肯定是没有好影响的。无论它用得正确与否,首先在程度上已经是“滥”了。另外,媒体滥用成语现象则不良影响尤甚。因为媒体是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最主要和基本的用语,在引领并传播着语言规范。媒体的影响力会使其中所用的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力加倍放大。媒体语言应用规范则宣传效果好,广大受众受益,反之,则受众遭殃。
过度的仿拟、笨拙的仿拟这种语言使用现象折射出一种浮躁的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的形成与信息化时代、读图时代有一定关系,人们“享受”快餐文化,很难潜心读书,不求甚解,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语言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表征。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2
成语原本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但在近几年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乱用成语,比如某摩托车广告上就写着‘‘骑乐无穷。’’几个大字。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像:牙口无炎,百衣百顺……如果有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看到这些广告会怎么想呢?
从“博大‘晶’深”到“大智若‘娱’”,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都存在滥用汉字打广告的现象。
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体现在文字上就是对汉字的尊重。滥用汉字的情况,已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了社会性危害,对人们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形成民族文化意识,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不良作用,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误导。
针对目前社会上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市工商行政和市政管理部门坦言,由于一些广告制作商片面追求商业利益,不规范广告用字仍然存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有不良文化倾向的广告予以拆除。
根据调查结果与“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要求,尚有距离。如部分题字、门面招牌、企业标志等,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滥用繁体字。有些人在报纸、荧光灯广告、街头的标语牌、广告牌上,都喜欢用国家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有的人还认为写繁体字是为了适应对外界开放的需要,为写繁体字推波助澜。
二是乱造简化字。有些人在大众传媒、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广告,包装袋上常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甚至别出心裁地乱造简化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三是随心所欲地写错别字,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和不会写的字,就使用同音字或音近、形近字代替。使社会文字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会不经意闹起笑话来。
我认为,这些错别字的出现有损文明城市的形象,希望有关单位能够积极治理,还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许多小学生刚刚接触汉字,对汉字理解不深,以为招招牌广告上的字都是正确的,有的家长每天在街头还教孩子认识一些常用字,以致孩子在学习中会把错别字写在作业上,严重影响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同学们,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但是,错别字的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混乱。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一些文化古城,旅游城市,如果任由这样的错别字“泛滥”下去,实在影响城市的形象,也降低了城市的品位。让我们一起去改正这些“错别字”吧!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3
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参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作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先发制人,请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沈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汤料沸腾后,热得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好大义灭亲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呛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参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毯的我们终饱私囊。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淡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不料结帐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得吴牛喘月,妈妈也委曲地牛衣对泣。
啊!这三生有幸的国庆节,就在爸爸对着钱包自惭形秽大义灭亲后,我们全家江郎才尽,一败涂地。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4
广告词语也是一种文化。但是,一些商家喜欢在自己的广告词里刻意卖弄一些成语以达到宣传效果,在一些广告中使用的成语大多采用“换字术”,将经过千锤百炼的成语肢解得面目全非,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伪成语”,危害甚大,应加强管控。
广告滥用成语的现象剖析:
目前,广告词语谐音字篡改成语的现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恶意篡改,歪曲本意;二是生搬硬套,不知所云;三是低俗恶搞,有悖公德。
(一)恶意篡改,歪曲本意。走在大街小巷或者打开电视机,很容易看到广告恶意篡改成语现象。诸如:“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衣衣不舍”“百衣百顺”(某服装广告)等等。商家以为时尚、图个好玩,让消费者觉得新潮、有创意。但是篡改成语,使成语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生搬硬套,不知所云。不少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故意篡改成语作为招牌广告。如餐饮店名“恰到好厨”、“虾骨柔情”、“谈骨论斤”……还有烧饼店名“粮全其美”、网络游戏体验店名“身临奇境”、披萨店名“芝根芝底”、烟酒店名“一烟酒鼎”、服装店名“衣见钟情”……这类广告语生搬硬套,不知所云,很无厘头,这样山寨的“伪成语”甚是雷人。
有一些明星的演唱会把成语滥用得更甚。诸如:名声大震(田震的演唱会)、菲比寻常(王菲的演唱会)等。广告者认为,适当地对熟语作些改动,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体现了亲和力,拉近了明星与粉丝的距离。但这种套用实质上是伪成语,庸俗、没有深度,见光死,就是演唱会之后,群众就不知所云,这样的“造词”没有生命力。
(三)低俗恶搞,有悖公德。一些商户的店名或广告词用些低俗恶搞的词语,俗不可耐,有悖于伦理公德。如“润夫堂”(皮肤美容店)、“做女人,挺好的”(丰胸广告)、“榴芒一刻”(水果蛋糕店)、“煮席台”(火锅店)等,表面看,这只是商家为吸引眼球玩的文字游戏,但实属庸俗恶搞,这类广告滥用成语、俚语,宣扬低俗、享乐、贵族、炫富等内容。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5
广告语用谐音篡改的伪成语、俚语,会对青少年的语文教育产生危害,甚至会影响到成年人的判断。久而久之,到底该是哪个字,大家都搞不清楚了。篡改过的成语失去了最初的含义,这是对祖国语言的糟蹋和传统经典文化的亵渎。
一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少学龄前儿童通过电视、街上商铺招牌认字或学词的,从小就接触这些错误的成语,肯定会影响今后的语言习惯。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汲取文化营养的启蒙阶段,外界的直观影响势必导致孩子们难以把握汉语成语的正确性,拿不定到底是老师讲得对,还是自己看到的广告说得正确。
市民李女士的女儿在我市某小学上四年级,她发现最近孩子在家写作文时,用成语总是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默默无闻”误写成了默默无“蚊”,开始以为孩子在学校没学好,直到女儿指着电视上的广告说电视上就是这个词,她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二是对经典文化的亵渎。语言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是人类心灵外化的重要符号,商家为了一己私利将成语篡改,实在是对文化传统的污染与亵渎。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6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起误导;广告中语言、文字的表述必须真实、规范、健康、文明,不得欺骗或误导公众;不得发布影响对儿童的言行进行正确教育的广告;严格依据用词用语规范审批管理店铺注册,对异体字、变造的谐音组成词等一律不予核准登记。商家滥用淘汰的“二简字”、异体字、篡改成语等,一经查实,将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进行处罚。江西、海南、北京等省市都有出台相关措施,禁止广告语滥用成语。
语言文字既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也是人类心灵外化的重要符号。汉语言文字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成语等更是蕴含着宝贵的文化基因,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特定丰富的意义。广告者不规范用字,实际上是对汉语言文化的一种污染,特别是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有关部门应该规范和管理广告滥用成语、篡改成语等现象,还市民一个文明、良好的商业文化环境。
日记成语滥用危害大500字
第二篇:成语滥用
成语滥用
广告中的“成语滥用”
2009年11月02日 星期一 下午 08:38 广告中的“成语滥用”
1、箭牌口香糖 一箭如故 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
2、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3、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4、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5、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6、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7、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8、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9、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10、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
11、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
12、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
13、百衣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
14、引人入店(某高级饭店横额)
15、智者见质(古桥空调广告语)
16、触幕惊新(亚细亚电脑三维动画系统广告语)
17、百闻不如一试 喝过方知福乐好(福乐奶粉广告语)
18、大石化小 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语)
19、六神有主 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广告语)20、胃病患治在四方(四方胃片广告语)
21、中国电信 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
22、佳丽--洗尽您一路征尘(某洗衣粉广告语)
23、有痔不在年高(某治痔疮药广告语)
1.在外面望眼欲穿,到里面望眼欲“穿”——92南京穿着商品评销会广告
2.白手起家——某石灰厂广告 3.无所不包——某饺子馆广告 4.自讨苦吃——某中药铺广告 5.当之无愧——某当铺广告
6.软硬兼施,外柔内“钢 ”——河南蓝梦床垫广告 7.洁净全能,百“衣”百顺——桂林奥森万事洁洗衣粉广告 8.“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 9.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 10.“闲”妻良母——台湾洗衣机广告 11.“烧”胜一筹——河南讯达炉具广告
12.得“芯”应手——INTEL奔腾处理器,给电脑八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公司INTEL奔腾处理器广告
13.不“命”则已,一“名”惊人——上海易德礼命名有限公司开业广告
14.达克眼罩,一“明”惊人——达克眼罩广告 15.一鸣“警”人——南通II型手表式近电报警器广告 只是“一鸣惊人”这样一个成语就有这么多的谐音广告,可以说确实已经滥用到了令人厌烦的地步。16.“骑”乐无穷 ——某摩托车广告
17.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常州金狮牌自行车工贸公司广告 这两例是利用“骑”和“其”同音而造成的谐音,同样也给人以一种胡乱搬用、牵强附会的感觉。
18.小不饮则乱大谋——北京新大地生命源口服液广告
19.消炎止血,镇痛脱敏,清新一天,从“齿”开始——杭州黄岑牙膏广告
20.古有精卫填海,今有宜工移山——宜春宜工装载机广告 21.投之以桃,报之以“利”——春兰空调广告 22.生活中时时嗑嗑,香山瓜子——香山瓜子广告 23.开心一嗑,傅氏瓜子——傅氏瓜子广告 24.运动,每时美克——美克运动鞋广告 25.百“文”不如一“键”——某打字机广告
26.喝酒(久)必汾(分),汾(分)酒(久)必喝——山西杏花村酒厂汾酒广告
1.一“键”钟情(某网吧广告语)
应为
一见钟情 2.诗情“花”艺(某花店广告语)
应为
诗情画意 3.得艺“旺”型(某理发店广告语)
应为
得意忘形 4.爱不“湿”手(某洗衣机广告语)
应为
爱不释手 5.“咳”不容缓(某止咳糖浆广告语)
应为
刻不容缓 6.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语)
应为
默默无闻 7.随心所“浴”(某浴室广告语)
应为
随心所欲 8.胡“丝”乱想(某美发店广告语)
应为
胡思乱想 9.“男”炎之隐(某药广告语)
应为
难言之隐 10.“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
应为
哑口无言 11.“食”全“食”美(某饭店广告语)
应为
十全十美 12.“衣衣”不舍(某服装广告语)
应为
依依不舍 13.“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语)
应为
引以为荣 14.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
应为
一鸣惊人 15.智者见“质”(某空调广告语)
应为
智者见智 16.无“胃”不至(某胃药广告语)
应为
无微不至 17.引人入店(某饭店横额)
应为
引人入胜 18.骑乐无穷(某电动车广告语)
应为
其乐无穷 19.“语过添情”(某话吧广告语)
应为
20.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
应为
21.大石化小 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语)应为
化了
我经常发现有些商家改用成语来打自己商品的广告,如: 一见钟情——衣见钟情(某服装店广告语)依依不舍——衣衣不舍(某服装店广告语)百依百顺——百衣百顺(某服装店广告语)其乐无穷——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一鸣惊人——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无微不至——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引以为荣——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天长地久——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十全十美——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刻不容缓——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贤妻良母——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默默无闻——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哑口无言——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智者见智——智者见质(某空调广告语)
有志不在年高——有痔不在年高(某治痔疮药广告语)一步到位——一不到胃(某胃药广告语)乐在其中——乐在骑中(某赛马广告语)随心所欲——随心所浴(某热水器广告语)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键(某打印机广告语)我行我素——我形我塑(某健身中心广告语)
雨过天晴
千里姻缘一线牵大事化小、小事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语言,我们不能擅自纂改成语。我们浙江即将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在广告中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和纂改成语的谐音字,如果违反的将依法预以查处。希望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养成正确书写汉字和正确使用成语的好习惯
第三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视频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视频
抗生素(Antibiotic),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可用人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的方法制造而得.抗生素的用药范围很广,对许多微生物、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细胞都有着抑杀作用,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战胜疾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各类抗生素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定义
抗生素(Antibiotic)是微生物(例如: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历史
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素。来源
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用途
抗生素基本上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抑制病原的生长,一为直接杀死病原。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可使95%以上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得到控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禽、家畜、作物等病害的防治,现已成为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抗生素还应用于食品保存,如四环素应用于肉类等的保存,制霉菌素应用于柑桔等的保存。利用四环素能与肿瘤组织结合的特性,可将这种抗生素作为载体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药效。抗生素虽然能有效地防治人类的疾病,但在临床使用上还存在着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如某些地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达80%~90%,有些用药者对抗生素会产生过敏反应。分类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一般具有疗效高,毒性较低等特点。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金霉素等。氯霉素类:如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甲砜霉素等。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多肽类以及其它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多粘菌素E、磷霉素、制霉菌素等。
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抗真菌抗生素 如灰黄霉素。
抗肿瘤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杀菌作用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抗菌谱
主条目:抗菌谱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阴性球菌,链霉素的抗菌谱主要是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两者抗菌谱的覆盖面都较窄,因此属于窄谱抗生素(Narrow Spectrum Antibiotics)。而四环素类的抗菌谱覆盖面广,包括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因此为广谱抗生素(Boad Spectrum Antibiotics)。抗药性
细菌对抗生素(包括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主要有4种机制
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
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使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分解;细菌产生的钝化酶(磷酸转移酶、核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使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发生改变:
由于细菌自身发生突变或细菌产生某种酶的修饰使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如核酸或核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对青霉素的蛋白结合部位进行修饰,使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所致。
细胞特性的改变: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
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胞: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至胞外。使用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putongVideo
第四篇: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范文)
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发育的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环境中抗生素的不良影响。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远远大于成人。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套完美的防御系统,那就是免疫力,帮助人体抵抗外来的入侵者。如果为了“预防感染”而给孩子过多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弄巧成拙,可能改变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
易致肝肾受损
很多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在其代谢过程中已经对肝、肾器官产生损害,而孩子体内的各种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遭到抗生素的残害或潜在的残害,首当其冲就是肝、肾两个器官。
另外,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儿童耳聋,环丙沙星等对孩子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儿童灰色综合征。
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也可使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加重患儿病情。
还会增加小孩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湿疹、哮喘等疾病。
过早用抗生素会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许多研究证实,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2011年1月,挪威科技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
2012年3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儿童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他们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研究人员在新生和成年小鼠身上分别使用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这两种抗生素。他们观察后发现,链霉素对新生小鼠没有太大的副作用,但万古霉素却导致它们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并患上严重的哮喘。相比而言,成年小鼠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出现耐药性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
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如果细菌出现耐药性,一旦生病,就会用更多的抗生素对抗致病菌,致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就会加速基因变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加儿童哮喘和超重风险
2016年1月,《自然-通讯》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芬兰、荷兰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42名2岁至7岁芬兰儿童的抗生素使用记录,并检测他们粪便样本中的肠道菌群。
结果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影响这些儿童的肠道菌群,扰乱儿童免疫系统,使其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升高。另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总体使用量越大,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就越大,体重超重的风险也就越大。
可致营养不良
抗生素会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肠道内益生菌减少,会导致一些肠道疾病,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缺乏维生素K
因为维生素K是人体肠道益生菌合成,受抗生素的影响肠道内益生菌减少,所以维生素K也就随之减少。
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其缺乏会导致易出血以及出血不止情况出现。早期过度使用抗生素,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风险
抗菌药物在婴幼儿人群中的使用相当普遍,有研究显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增加了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失调和菌群多样性的破坏也与T1DM的发生有关。
破坏儿童免疫力
抗生素杀死细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模仿细菌所需营养成分的结构,让细菌“吃掉”抗生素,使其不能再获得其他营养,最后把细菌“饿死”。
2岁前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儿童肥胖风险
2016年7月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2岁前抗生素暴露和4岁时肥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评估。
这项研究的最终的结论是,2岁之前接受3个或更多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与早期儿童肥胖的风险增加有关。
来源:合理用药百科
第五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赵恒林
摘 要: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抗菌药物成功的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是,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但是40年后这一数据猛增至2000万。老一代抗生素药物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新一代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寿命越来越短,院内交叉感染增加,医生被逼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于是人们愕然了。世界卫生组织在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中指出:全球因感染而造成死亡的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已从零到了几乎100%。于此同时,新药物来源逐渐枯竭,形式万分严峻,于是又有专家预言:如此不反,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抗菌药物)时代”,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前的黑暗时代。关键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耐药性,滥用危害,防治措施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指社会人群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在医药界,表现为在无明确目标适应症条件下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对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用药,使得这类药物成为临床所用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2000年,武汉地区医院用药统计表明;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15种。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40.1%。各级医疗单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高达60%-90%,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使用抗菌药物。曾有对四川巴中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处方用药做过调查,在村、乡及县及医疗机构中,80%门诊处方含有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由此可知,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在我国城乡都十分严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本世纪初有报道指出,2000年美国510万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者中,50%-60%患者的治疗处方中含有抗生素。美国每年花费150亿美元用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可见其中有大量不合理用药现象。1 滥用抗生素现象分析
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田常俊举了一组关于抗生素的数据,据调查,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全球第一;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1.1 抗生素市场占有率过高
中国抗生素销售额占前100位药品销售额的47%,而欧美国家为10%左右。据统计,在2002年中国医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内外滥用抗生素的情况相当普遍,即使在美国,每天大约有1.5亿张处方是抗生素,而其中50%被认为是不必要的。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每年有约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其它损失更是无法计算。1.2 医院抗生素使用量过大
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 75% 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则高达 95%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率为 79%,这一数字远高于英国的 22% 和各国平均水平的 30%。
美国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22%~25%,而在中国则为67%~82%,其中有40%以上的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另外,在预防性用药的病人中半数属于使用不当,使用抗生素病人中1/3以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1.3 畜牧业中使用量过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治疗畜禽疾病更加广泛,致使各种肉类及奶制品中抗生素含量常超出规定。我国每年有6000吨抗生素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占全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量的50%左右。2 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
1)生产厂家过多,竞争过于激烈,造成恶性市场竟争,给医师使用抗生素造成不少困难;
2)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但目前仍然可以在药店容易买到抗生素药品,致使抗生素市场泛滥; 3)临床药师指导用药不够普及,缺乏临床药师的培训和临床药师指导治疗的制度。
2.2 医务人员因素
医师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是与未能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有关。
1)经常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使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
2)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剂的区别: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许多医师以为有炎症就应用抗生素,如关节炎多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3)分不清抗生素和抗菌药的区别: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而目前在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在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现象较为普遍;
4)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疗效亦越好:而事实上药品的疗效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在临床上不少价格便宜的药物,也有明显的疗效,如青霉素等;
5)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殊不知,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
6)无指征预防性用药:有的医师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范围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预防性用药的指征;
7)无规律用药:有些医师由于未能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随意延长给药时间,又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缓解,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给药次数、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合理,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8)局部用药现象比较多见: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均不宜局部使用抗生素;
9)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问题,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首先应考虑用药时间不足,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频繁更换药物,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10)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倾向较多:抗窄谱的不用广谱,在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应使用窄谱抗生素。2.3 患者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习惯性使用抗生素。例如不少感冒患者或家属到药店自行购买感冒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这是滥用抗生素的常见现象。3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3.1 病原菌产生耐药菌株
耐药菌株的形成与细菌基因突变和产生灭活酶、纯化酶有关,并且与抗生素用量的增加呈平行关系,即抗生素疗程越长愈易引起耐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细菌耐药情况如下:耐药菌株产生速度过快:人类研制1种新型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却不足2年,新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许多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霉素1次剂量只是2万~3万U,而如今则需用几十万、几百万U.病原菌耐药菌株的形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过警告,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类有可能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3.1.1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是耐苯唑西林(MRS),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MRS在住院病人中分离率达80%-92%,我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率已经高达90%。近年来医院分离的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者占85%以上,对四环素耐药者以接近90%。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的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其中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里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因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
3.1.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酶)和诱导性β-内酰胺酶(AmpC酶)的主要菌株,在我国各地区和单位由于环境压力不同,所以产酶率有差异。1994年ESBLs分别为10%和12%;2000年分别为25%和30%;2001年分别为35.5%和32.7%。现在已分别达48.5%和 47.5%。在7年所收集的1861株大肠埃希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始终在96%-99.2%之间居首位。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居第二,为88%-92.4%。而对环丙沙星和其喹诺酮类的敏感性从54%降至25%。在14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对除环丙沙星以外的抗生素敏感性基本与大肠埃希菌一致。近几年由于三代头孢菌素滥用,产ESBLs菌株检验出逐渐增高,由于ESBLs是质粒介导的,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转移等方式传递而造成耐药菌流行,因此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可有效抑制ESBLs的产生。3.1.3肺炎链球菌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2000-2001的研究报告显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发生率是26.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是73.3%,而1998年和1999年分别是22.5%和40%。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有20多年,而它的病菌耐药率已达到60%~70%,曾使肺炎及肺结核的病死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目前对70%肺炎球菌无效;耐药菌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人群中传播的,而且母亲在妊娠期间滥用抗生素,新生儿也可能耐药。3.2 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8万人左右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所有药物均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即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均有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大体上可分为不良作用和毒性反应,其中不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症状较轻,而毒性作用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患者的高敏感性所引起的。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 3.2.1 肝脏损害
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经肝脏代谢,抗菌药物所致的肝脏损害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24%—26%。临床表现有: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滞。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宜避免使用或慎用在肝内代谢、具有肠肝循环及对肝脏有害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及红霉素等。3.2.2 肾脏损害
经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后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有报道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由药物引起。因此两性霉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等,对于肾脏疾病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3.2.3 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用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至血细胞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派酮及拉氧头孢等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许多抗生素若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3.2.4 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听力障碍、视力减退、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等。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50%与药物有关,其中怀疑氨基糖甙类药物者高达8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诱发听力障碍和神经传导阻滞,大剂量应用可致神经肌肉传到阻滞而发生肢体瘫痪,甚至呼吸暂停等,而乙胺丁醇则可引起视力减退。
据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只有0.9%。我国约有 5 000 万~ 8 000 万残疾人,1/3 是听力残疾,其中 60% ~ 80% 的致聋原因与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3.2.5 胃肠道反应
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约10%-30%的病人可出现腹泻,1%-3%病人可发生伪膜性肠炎。与药物的直接刺激或肠道菌群紊乱有关。一项针对701例腹泻病人的调查发现:91.7%为肠炎或胃肠炎,平均用药3种,平均每张处方使用抗生素1-2种,而且21.6%的病例采用静脉注射。如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红霉素类药物对胃肠道反应较重,而四环素类和利福平等若长期服用可致胃溃疡。3.2.6 过敏反应
是抗生素引起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致,青霉素和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常见,青霉素类皮疹发生率最高约占1%-2%,尤其是氨苄青霉素,一般口服后皮疹发生率3%-8%,注射剂的发生率高达20%-30%。因此使用前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有统计表明,《中国药学文摘》1994-1998年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共6317例,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者占35.98%,涉及药物71种,具体分析青霉素类最多,共361例,占15.9%。严重不良反应有535例,其中过敏休克有305例,有34种抗感染药物引起休克的报道。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3.2.7 二重感染
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引起体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族的缺乏症,还可以引起菌群失调症,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真菌感染等。二重感染的致病菌常见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剂白色念珠菌等,这类感染因耐药而很难控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3.2.8致癌作用
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期跟踪研究,该研究比较了 2 266 名乳腺癌患者和 8 000 名对照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发现,17 年内合计使用抗生素超过 500 天或者超过 25 次处方使用,那么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 2 倍。
研究者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Roberta Ness 博士指出:这个风险非常大,远远超出使用雌激素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30% ~ 40% 的水平。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 1999 年,芬兰的一项 1 000 名女性的跟踪研究已经得到过相似的结果。
3.3 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致使对诊断有参考作用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而且有时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3.4菌群的失调 人体内各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一定平衡,对维持人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人们早就发现应用大量抗生素后在临床上产生白色念珠菌病等现象;在敏感病原菌被抑制的同时对人体有用的双歧杆菌等的繁殖也受到抑制,因此出现了口服双歧杆菌、酪酸菌和乳酸菌等来抑制病菌繁殖的所谓细菌疗法。在体内引起微生物生态的变化是抗生素疗效使用的负面影响之一。4防治耐药菌发生和发展的措施
无论是质粒还是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一般只发生在少数细菌内,只有当占优势的敏感菌因抗菌药的选择作用被大量消灭后,耐药菌才得以繁殖并导致感染。因此,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特别是无指证滥用的结果。因此在细菌耐药性的防治中应注意: 4.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凡有条件的医疗单位都应对临床常见致病菌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掌握重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准确资料,供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参考;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用抗菌药前应尽一切可能进行病原学的检查,有条件时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参考;掌握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要避免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浪费和毒性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疗程应尽量缩短,可用一种抗菌药能控制的感染则不任意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抗菌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预防应用和联合用药,避免滥用。但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须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4.2争取及早作出病理学诊断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如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经验治疗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若患者是支原体、衣原体或军团菌感染,这类抗生素就不会见效,反而诱导产酶菌出现。
4.3医院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予隔离,医院中医务人员尤其与患者接触较多的医生护士等,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发现带菌时应暂时调离病房或接触患者的岗位,以免传播医院内感染。4.4加强药政管理
规定抗菌药必须凭处方供应,应由受过训练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配给抗菌药:改善新抗菌药物的审批标准,加强抗菌药物的质量监督;对农牧业使用抗菌药物应加强管理,应严格控制临床应用的抗菌药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或用于畜牧的治疗,以避免对医用抗菌药产生耐药性;细菌耐药性产生后并非一成不变的,有的抗菌药物在停用一段时间后敏感性又会逐渐恢复,因此,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有计划地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交替使用,可能对减少或防止细菌耐药性有一定作用。
4.5新抗菌药物的寻找和开发
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以及抗耐药菌措施,并有效地治疗和控制耐药菌感染。但新药的来源已逐渐枯竭,而且新药的研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参 考 文 献
[1]许恒忠,张鉴等,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2—14 [2]张永信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136—137 [3]王海生等,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2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40 [4]顾觉奋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2 [5]中国医学杂志[] [6]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7]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8] 陈学锋,胡廷熹.抗生素的滥用与原因分析[J].药学进展,2000,24(5):296-298 [9] 张云芳,叶荣飞.浅谈防止抗生素滥用的一些措施[J].中国药业,2001,10(9):38-38 [10] 冉懋熊,施玉兰.抗生素类药物和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药房,1995,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