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2021
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着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1
第六课 “我”和“我们”
1.怎样感受集体的温暖:
①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②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2.集体力量的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3.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力量的作用: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5.集体生活涵养的品格: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②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6.集体生活的意义: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7.在集体中发展个性的方法:①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②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2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①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②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2.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发生冲突的原因: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3.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要求)的冲突?
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4.让集体和声更美的做法:①需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②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5.怎样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6.在集体生活中应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要过集体生活,就需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7.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之间的关系:①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②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我们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8.怎样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怎样排解角色冲突)?
①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②当遇到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9.小群体的消极作用:①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我们就会产生与小群体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②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10.怎样正确对待小群体: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3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1.集体愿景的含义及重要性。
含义:美好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作用: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2.美好集体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3.美好集体的特点。
①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②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③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④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4.怎样看待集体中的竞争:集体成员之间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5.怎样建设美好集体?
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②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③民主制定规则,自觉遵守规则。④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6.怎样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在担当中成长的表现)
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的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④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7.在担当中成长的意义:①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勇于担责也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4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产生: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作用: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7.法律的特征。①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8.法律的作用。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5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1.未成年人含义: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宪法》 《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4.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保护未成年人,是全身会共同的责任。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5.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的问题: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6.怎样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7.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8.怎样树立法律信仰(要求)?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9.道德的重要性: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10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七年级下册政治资料2021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政治
1.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具有那些特征?)P53~54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显著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P54~55
①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②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③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其制定与实施的时间?P55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时间1991年9月4日,实施时间1992年1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时间1999年6月28日,实施时间1999年11月1日。
意义: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第(2)课 处处保护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法律中也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
2.学校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学校保护在整个保护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3.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2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除外)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4.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P62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抚养权等。
第(3)课 自我保护
1.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68
①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技能。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③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里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侵害。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在哪些?P68-70(注:书本上P68~69和P71~72的保护内容需了解)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①防火②防水③防气④防盗
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主要有一下方面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要大声呼救,不要贸然行动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3.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P70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等。①诉讼途径既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这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②非诉讼途径主要是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③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的帮助④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第8单元 法不可违
第(1)课 勿以恶小而为之
1.什么是违法行为?P76(违法行为可分为那些?)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一般违法和犯罪。
2.一般违法和犯罪P76-77
(1)什么是一般违法?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是一般违法行为。
特征:①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②没有触犯刑法③不用受刑法处罚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①违法情节严重②对社会危害很大③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有何共同点?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3.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P77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4.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P78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P78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响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
(注: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差别主要在:次数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上
5.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P77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6.谈谈你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理解。答: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第(2)课 法律“雷池”不可越
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P83
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P83:因为犯罪而失去自由甚至被依法剥夺生存的权利都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2.我国刑罚的种类?P83
(1)主刑的种类、特点?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法,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特点: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2)附加刑的种类、特点?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特点:附加刑既是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运用
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做了那些明确规定? P84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有政府教养。
4.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怎样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84~85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与犯罪做斗争:①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重对付②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③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
第(3)课 对不良诱惑说“不”
1.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怎样认识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P92~93
黄,赌,毒以及邪教的诱惑。具体内容看P93的介绍
2.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做?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93~94
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③专时专用法④联想后果法⑤请人监督法
第三篇:七年级政治下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七
(一)班政治教学计划
赵云霞
一、学情分析
七一班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关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梳理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第三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第四单元共有五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五、教学重点和各项教学任务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3、自立的表现和必要
4、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6、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7、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
8、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9、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0、怎样预防违法。
11、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六、理念转变、方法改进、策略加强、手段使用构想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七、目标实现、任务完成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
3、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4、以讨论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巩固知识。
5、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八、学生学习常规要求
1、要求学生上课期间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
2、认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
3、利用课余时间及早自习时间背诵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各种讨论活动,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九、设计安排学科实践活动
1、在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中,小组共同完成一场自编自演的反映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的节目。
2、在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生活中战胜挫折最有效的方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如绘画、表演、唱歌、文字、表格)展示出来。
十、编拟课程进度表
单元 内 容 课 时
第一单元 第一课 3课时
第二课 3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第二单元 第三课 2课时
第四课 2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期中测试 复习与考试及讲评3课时
第三单元 第五课 2课时
第六课 2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第四单元 第七课 3课时
第八课 2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期末模拟 期末复习与考试及讲评 3课时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
年级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下册政治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1.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三、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一、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
(举例)
3.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二、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一、人生自强少年始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6.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二、少年能自强
1.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4.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了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的反应。
2.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心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⑴胆怯、懦弱的人——放弃目标,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获得成功。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二、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的作用:⑴消极影响: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
2.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其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4.自我疏导的其他方法:自我暗示法:即主动自觉地通过语言、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换位思考法:变换角度思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法:设身处地地达成理解的一种心理机制;校对目标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等。
5.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6.在遇到挫折时,寻找解决方法应注意三点:⑴行动目标制订得要合适。⑵要扬长避短。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
为
坚
强
喝
彩
一、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自觉性: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果断性: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自制力: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坚韧性: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1.
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2.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走近法律
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
二、法不可违
1.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⒑ 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三、防患于未然
1.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如:①学校加强对末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道德法律意识,自觉矫治不良行为。②家长应加强对末成年人的监护,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③对末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④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等
6.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一、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在未成年人保护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8.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
第五篇:政治七年级下册复习题
1、中学生自尊的表现?答: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2、什么是自尊?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
3、我们应该怎样体验自我价值?答: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答: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5、什么是虚荣心?答: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6、虚荣心的行为表现?答: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7、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如何?答: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8、分析题:这天,李勇放学后踢足球,很晚才回家,恰好阿姨一家去他家做客,父母看到他又不遵守回家的时间,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李勇,还把他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事,不懂得体谅父母的坏毛病一一说出来,李勇觉得很难为情。
(1)李勇觉得很难为情,是自尊的表现吗?为什么? 答:是,这是自尊的表现。李勇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为情是知耻的表现,知耻就是自尊的重要表现,(2)你认为李勇可以怎样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答:李勇应该接受父母批评,严格要求,要遵守承诺,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
9、辨析题:为了维护自尊,人有时要放弃许多东西,甚至是人格。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人格,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做丧失人格或有损人格的事
10、如何对待他人的议论与批评?答: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那不是自尊,而是情绪冲动。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11、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答:(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2、自信的表现?答:自信的表现就是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13、自信的含义?答: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14、材料题:一次课间休息时,吴林无意中听到有同学在背后议论他,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吴林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这样说他。他气坏了,冲过去就对那个同学挥了一拳,结果把同学的鼻子打出血。有人说:“吴林的行为是一种自尊的表现,对别人的错误评价就是不能留情,一定要立刻予以反击。”(1)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你认为吴林应该怎么做呢?答:不赞同,其实议论只能代表个 1
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吴林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自负自信自卑有什么区别?答: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16、辨析题:一个人的成功,唯一条件是拥有科学文化知识,自信的心理品质不是重要条件。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成功需要身体,思想,技能,心理,知识等条件,但自信是成功之基,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7、材料辨析题:小军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信,也只有成功的人才能拥有自信,也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成功。那些有过失败的人与自信无缘。”小明却说:“自信人人都可以拥有,只要他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两人的看法?谈谈你对自信的观点。答:(1)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肯定。(2)一个人只要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就可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3)成功的经历有助于增强自信,有失败经历的人通过努力,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一样能拥有自信。(4)小军看到成功的经历对树立自信的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如小明看问题全面。
18、为什么说自信就是成功之基?答: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9、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点?答: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
20、两点有什么必然结果吗?答: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21、自信者的那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答:(1)乐观,自信的人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轻松的告诉自己,我又找到了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2)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的大小。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于表扬与嘉奖,而是来自于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好奇作为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3)专注,自信的人拥有专注的心理品质,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也最有希望成功。
22、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答:(1)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意外的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和长处。(2)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同时,相信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就能不断增强实力,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3)做自信的中国人。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要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23、自立的含义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4、自立的表现 答:(1)学习自立(2)生活自立(3)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25、自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答:自立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
26、自立的必要性:答:(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是学校和家庭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的,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3)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自立。
27、依赖有什么害处?答:(1)依赖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2)依赖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3)依赖使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8、自主的含义:答: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9、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答: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的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30、自强的含义:答:自强是指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1、自强的表现:答:自强的表现在方方面面:(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2)自尊自爱,不卑不亢。(3)勇于开拓,积极进取。(4)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32、自强的重要性:答:(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2)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动力。(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33、自弃与自强的关系?答: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34、自弃的含义:答: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人。
35、自弃的后果:答: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
36、怎样培养自强的能力?答:(1)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认识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总之,自强要从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37、什么是挫折?答:人们说的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38、造成挫折的原因:答:(1)自然因素(2)学校因素(3)家庭因素(4)社会因素(5)人为因素(6)自身因素
39、面对挫折有哪三种不同的态度?答: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的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40、什么是玉汝于成?答: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1、辨析题: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42、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答:(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不会轻易地屈服于各种挫折,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不断前进。(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的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4)会自我疏导。如果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43、自我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答:(1)合理宣泄法(2)移情法(3)目标升华法(4)自我暗示(5)换位思考(6)冷静对待(7)请求帮助
44、意志坚强的人有什么表现?
答:(1)自觉性特点:目标明确,勇往直前。(2)果断性特点:判断正确,处事果断。(3)自制力的特点:调节情绪,胜不骄,败不馁。(4)坚韧性的特点:精神顽强,毅力坚强
45、坚强意志品质有什么作用?答: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1)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如果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坚强意志能促使人们不断的战胜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成就大业。
46、青少年应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答:(1)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2)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7、辨析题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我长大了,自然而然就自立了。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立意识的关键时期。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我们应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48、辨析题: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与个人的意志关系不大。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常常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49、辨析题: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凡是遭受挫折,身处逆境的人,都能成才。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遇到挫折的人都一定能成才。只有那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畏困难和挫折,能够冷静的分析,对待挫折,振奋精神,认真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变挫折为成功的人,才能成才。
50、什么是规则?答: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60、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61、法律最具有哪三个显著的特征?答: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高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2、法律具有哪些作用?答: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63、什么是违法?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4、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或哪两大类?答: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他们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65、什么是刑法?答: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法的法律。
66、什么是犯罪?答: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7、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适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68、刑法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答:我国刑法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69、分析题: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班游手好闲的“朋友”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后来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而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到社会偷窃财务,参与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为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对陈某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分析。答:陈某经常旷课,偷学校东西,打骂同学是违反校规的行为。偷窃财物,参与赌博是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2)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答:(1)陈某由好变坏,最后犯罪,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有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2)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践行道德,做一个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70、辨析题:有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法律无关。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
人,只要作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青少年要坚决幈弃这种错误的观点。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71、辨析题:有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种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