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5篇范文)

时间:2021-01-27 10:4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

正直但无知识是软弱的,也是无用的;有知识但不正直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1

积累词语。

⑴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

壳(ké 弹壳;qiào 地壳)

藏(cánɡ 躲藏;zànɡ 宝藏)

行(hánɡ 行列;xínɡ行动)

⑵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2

课文解读

1.探究文章第一部分。

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②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①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写,有力地突出中心。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则介绍得简略些,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得侧重点与前面不同。从作者选材、剪裁的方法看,我们受到了教益。以前写文章只愁没得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入文,哪管什么中心,详略安排,以后应该学着点。

②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等等皆可。教师也可联系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3

课后思考探究

第一题

作为“学者”的方面,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是“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由此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第二题示例: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此处细节描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夜间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处细节描写表观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第三题

1.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刻苦的精神。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能使他分心。

第四题

例如:写下《七子之歌》,痛斥英国驻香港总督唐如德·查理等。

第五题

提示:从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来鉴赏他的作品。

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

第二篇: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教学案新人教版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导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典籍(jí)

慷慨(kānɡ kǎi)

迭起(dié)

淋漓(lín lí)......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无暇及此(xiá)....迥乎不同(jiǒnɡ)仰之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炯炯目光(jiǒnɡ)....

(2)词义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2.作者名片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学法指导一: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读清停顿。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情感。学法指导二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句的含义。

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可以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3.把握中心,整体领悟。对于文中的点睛之笔,要结合文章主旨,把握深层含义。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例如比喻要注意揣摩其比喻义。哲理句子写出深层含义。

【交流点拨】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句和总起下文的“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过渡句,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交流点拨】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主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研读第一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1)我认为文中“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吃尽”“消化尽”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钻研的精深。闻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闻先生治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这让我们想到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选择。

(2)我认为“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多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一滴滴心血研究学术的钻研精神。

(3)我认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一处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深夜唯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先生却在这盏孤灯下畅游书海,他全力投身学术研究,乐此不疲,因而成就斐然。

(4)我认为“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一处写得好,“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照应了下文“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写先生沥尽心血、埋头实干;“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写他研究硕果累累,“群蚁排衙”足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

(5)我认为“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一处写得好,“赫然而出”写闻一多《楚辞校补》的问世令人惊讶、引人注目,此处写出了人们对闻先生卓越成就的赞叹。

小结:作为诗人的闻一多,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勤奋钻研的目的。他从没有躲进小楼书斋,逃避现实喧嚣,而是始终把目光投向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战乱连绵,关注现实政治,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改造旧世界的运动中去。

2.研读第二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1)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既”是已经的意思,译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

(2)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特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我认为“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它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

步骤四 精读课文 写法探究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请你加以概括。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交流点拨】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3.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音乐美。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2)精炼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3)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2.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仿照下面例子写两句赞扬他的话。

(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2)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文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交流点拨】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 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板书设计

闻一多 先生的

说和做学者: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家:

说了就做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步骤四 精读课文,写法探究。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导语: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

1一、以《七子之歌——澳门》导入新课。

闻一多先生(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 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 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 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二、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地壳(qiào)仰之弥(mí)高 兀兀(wù)穷年 校(jiào)补

锲(qiè)而不舍 沥(lì)尽心血 赫(hè)然 炯炯(iǒng)目光

群蚁排衙(yá)函(hán)寄 目不窥(kuī)园 迥(jiǒng)乎不同

漂(piǎo)白 警报迭(dié)起 气冲斗(dǒu)牛

(二)解词。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三)讨论交流。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学者闻一多: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战士闻一多:

◎1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 威。)

板书表格:

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20)

内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既“说”又“做”

具体表现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 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补校”;又向“古典新义”迈进。起草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作《最后一次讲演》,壮烈献身。

目的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 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

三、朗读·思考·研讨:

◎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7、8、9段为过渡段。它着眼局部,放眼全篇。总承上文,总起下文

相提并论,对比鲜明。)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三个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整体把握: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

样选材的好处。

3、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是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

三本书(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件事(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 威游 行。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4、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 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5、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四、新课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课时

2一、品读赏析。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总结全文: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 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演讲比赛(材料):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闻一多))

朗读闻一多的诗歌《红烛》、《死水》。

《红烛》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

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第四篇: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

《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文意;

3、学习概括要点、分析归纳、品味词句等阅读方法;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2、概括要点、分析归纳、品味词句等阅读方法的训练。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ppt1

二、走进作者ppt2—ppt3

三、走进人物ppt4—ppt8

四、走进字词ppt9—ppt10

五、走进课文

1、阅读课文,理清结构ppt11—ppt122、阅读课文,概括要点ppt133、阅读课文,分析归纳ppt14—ppt154、深入探究,把握文意ppt165、认真思考,讨论交流ppt176、精读课文,品味词句ppt18—ppt197、再读课文,积累语言ppt20—ppt218、重读课文,总结回顾ppt22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心。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 《丑小鸭》

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外貌、心理、环境描写对刻画丑小鸭的作用。

5、故事给人的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第四课 《诗两首》

1、文体(都是哲理抒情诗)、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塑造“多余的人”、“小人物”的典型形象。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交替性的诗人”。

2、背诵第一首。

3、理解第二首中“路”的含义: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4、诗人为什么重点写未选择的路?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第六课《黄河颂》 1.作者(光未然)及作品。

2.内容:A、写黄河是摇篮,历史贡献大;B、写黄河是屏障,地理优势;C、写黄河有肩膀,贡献伟大。

3.主题: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4.写法:

A、呼告的手法。B、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5.语言特点。

第七课 《最后一课》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第八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文体(抒情散文)。

2、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掌握比喻义:(重点)

(1)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2)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3)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4、找出“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第九课 《土地的誓言》

1、文体(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hóng)良,“东北作家群之一”。题意:我对土地发出的誓言。2.主题:爱国。

3.写法:A、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B、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写法。C、用呼告的手法,变换称呼。D、想象、联想丰富。E、用大量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3.掌握肖像描写。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5.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第十六课 《社戏》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6.中心。

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散文 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B、语句铿锵,有气势。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第十八课 《竹影》

1、散文

2、了解并区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中国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2、注意生活积累,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美。

第十九课 《观舞记》 1.散文 作者(冰心)。

2、掌握生动描写优美的舞蹈艺术的写法(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写)。

3、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心灵之舞。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1.文体:人物传记。2.作者:奥地利的茨威格。3.理清故事情节。

4.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及人物体现的精神。

5、如何理解“伟大的悲剧”。

第二十二课 《荒岛余生》 1.小说、笛福与《鲁滨孙漂流记》。

2、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的作用。

3、第一人称的作用。

4、小说的主题: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第二十三课 《登上地球之巅》 1.文体(通讯)。

2、掌握按时间发展顺序和地点的转移来写人记事的写法。

3、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4、领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精神。

第二十四课 《真正的英雄》 1.文体(演讲词、议论文)。

2.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段落划分及段意的概括、主题。

主题: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第二十六课 《珍珠鸟》 1.文体:散文。

2.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作品有《雕花烟斗》、《神鞭》。

3.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

4.文章主题:这篇散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歌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体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题。(对主题要能谈出自己看法。)5.领会本文对珍珠鸟细腻的神态、动作描写体现出的作者温柔情感。6.掌握文章结尾点题的写法。

7、写出与“鸟”有关的词语、诗句。

第二十七课《斑羚飞渡》 1.文体(小说)。

2.品味详细描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的有关动词。

3.斑羚飞渡给人的启示: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4.景物“彩虹”描写的作用:

5.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如何看待文中“人”的角色: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7.掌握景物、神态、动作、侧面描写。

第二十八课《华南虎》

1.主题: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2.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文中“虎”、“观众”、“铁笼”和“我”的象征意义。虎:不羁的灵魂。

观众:冷漠、市侩、助纣为虐、不觉悟的群体。铁笼:囚禁一切自由精神、代表邪恶。

“我”:代表有良心、有理想、有灵魂的觉醒者。

4、“我终于明白了------”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止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第二十九课《马》 1.文体(科学小品、散文)2.布封与《自然史》。

3.家马与野马的不同特征(从形态、习性、生理功能、用途等方面区分)。4.作者对两种马的不同情感态度。

5.对比的作用(家马和野马、马和七种动物的对比)。6.写出有关“马”的成语、诗句。

下载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知识点(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点整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点整理1、 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分别做了哪些事?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 常考注音字形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ân)、皂荚(jiá)树、油蛉(líng)、斑蝥(máo)、臃肿(yōng zhǒng)、珊瑚(shān hú)、......

    说和做教案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双基积累 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 )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 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 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知识点(范文大全)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 )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褶zhě裙颦pín蹙cù粲càn然嗔chēn视叱chì咤zhà 点拨:“嗔”不要误读成zhēn。 2.解释下列......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北师大 【第一课 长江】 作者:郭风,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