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共5篇]

时间:2020-12-17 11:2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

第一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

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同学,这一块可能比较吃亏,但是也不要灰心,只要按照下面的思路和方法去做,就会有很大提升。

首先是读题目。先看问了哪些题,然后用笔把重点字词划上横线,便于从文中找答案,记不住题目也没有关系,可以大概有个印象,然后对照文章去读。

然后是读文章。先看题目,简单理解一下,再重点读这样几个地方:文章首尾段、每段首尾句。通读全文时,不要急着找出答案,而是主要凭感觉去读课文,把读到的重点地方画上线,不要通篇全划,那样就没有意义了。画的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可以是某句话,也可以是某个词语,作者的观点等。

最后是找答案。这一遍读课文就是浏览,从第一道题目开始找答案,去原文中第一段划线部分开始找。问题和答案在原文中的位置、顺序一般都是一一对应的,就像第一题答案不会在最后一段出现一样,所以同学们答题要把握好这一点。

2做语文阅读有何技巧

语文阅读分为很多类型的题目,每种题目都有自己的答题方式,所以在找到答案以后,还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去回答,不能直接写几个词语在上面,要回答的言之有理,要严谨。

如果题目问某个字的作用,那么在第一段就要写统领下文,在最后一段就要写总结全文;如果问主旨,就要回答通过一个什么故事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揭示什么道理;如果是点评某句话的手法,就要把这句话的修辞手法说出来,然后仔细分析一下,有什么好处,都要能自圆其说。

做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其实得高分并不难,只要认真去读,仔细去体会作者的态度和立场观点,就能把握好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答题时尽量以文章中出现的句子作答,不要偏离主题。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

上课多听讲。一些同学认为高中语文很好学,在课堂上也没有认真听讲。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其实,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和名词解释当中的一部分,老师在平日的课堂里都已经提到过。而认真听讲的同学会发现,一节课当中老师讲的生僻字和成语会达到十几个。所以说,上课多听讲是学好高中语文的第一步。

下课多练笔。练笔的好处不仅能让你拥有一手好看的字,更能让你从平日里就开始动手积累。多练、多写,才会文思泉涌。平日不练,等到考试的时候就会生疏,绞尽脑汁都写不出来,结果可想而知。

平日多阅读。高中语文成绩好的同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爱看书,书店或者自习室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阅读的好处就是:平日里不经意间的积累,会让你在下笔时有如神助、妙笔生花。不仅如此,每读一本书,仿佛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跟随其体会到酸甜苦辣,个中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习其实并不难。大家在平日里的学习要多注意方法,多去认真听讲、多去认真练笔、多去认真阅读。掌握了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就不再那么遥远了。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解读

浅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摘要: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也就高中阶段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表达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对实际的教学提出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仍存在许多偏离文本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另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失去其本该有的教学价值,也阻碍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本篇论文立足于新课标,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浅谈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学生主体阅读、经典背诵、广泛积累

Abstract: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language learn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Ordinary high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test version is the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literature expresses some new teaching concept, put for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teaching.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deviat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 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reading literature works, the literature works reading teaching lost its some of the value of teaching, but also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ought.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eaching, on some thoughts o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literary works.Key word: Literature education.the main part of students reading.Recitation.accumulation

前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高中语文的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常用应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因此这里的文学类文本主要是相对于其它三种文本而言,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新课标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阅读与鉴赏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阅读与鉴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 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而相对于其它文本而言,文学类文本集应用、审美与人文于一体的特点正与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相契合,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居于基础地位的,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和对新的教学理念认识的偏差等原因,变成了束缚和限制学生发展的工具,使得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停留在一些僵化的公式上面,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也就无从谈起,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其独特的教学意义。

笔者根据自己的体验观察和思考,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案例,浅谈对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主要从学生的主体阅读和广泛积累两个方面 来论述。

正文:

一:学生的主体阅读

新课标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还是到具体的实施建议无不紧扣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主体地位。在阅读的主体性方面新课标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要求“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也就是以学生自己为阅读主体的阅读。由此可见对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从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上,强调的是在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的过程,而不再是对文学作品单一的固定的理解。至于这个见解是否一定要独特,一定要标新立异,一定要全面而多元,课标中并未作出过高的要求,只是在导向上给了一个方向。在教学建议中对文学作品的建议也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与感知,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

那么应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阅读?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看法。

1.尊重学生主体解读。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而在实际教学中,解读文本常有一些限制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的套路,如学习某一小说一定要“要发现赞美了什么,鞭挞了什么。”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作品的解读流于肤浅和简单化,学生面对文本没有自己解读发现出来的东西。这种解读方式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概念化,把学生与文本隔开,它取代了文本,取代了活生生的人的体验,消解了审美主体的再创造的过程。

比如,《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意义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是小说作品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其实虚荣心本是人类的共性,不为哪一个阶级所独有。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已经超越了她所在的阶级,那么路瓦栽夫人的诚实、坚韧又属于哪一个阶级?这种对人物单一的解读不是在促进学生加强对人的认识,而是在把人性往简单化方面引导,在讲授这篇课文的同时,当学生对于路瓦栽夫人的诚实、坚韧表现出赞扬的一面时,老师可以尊重学生自己对这篇课文的见解,鼓励学生的思考。

2: 鼓励学生的多元解读

“从鉴赏主体而言,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既有“共同视域”,也有个人的“期待视野”。对后者应该特别珍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非理性特点,尤其是瞬间或偶然迸发出的、“灵光乍现”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1】这是就鉴赏主体而言,从作品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多‘不定点’”和‘意义空白’的召唤结构。”【1】正如清代学者、《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看来,一个作家能否成为第一流的作家,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第一流的作品,要看其作品是否向人们提供了“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这正是对作品意蕴的丰富性作出的要求。一部伟大的作品,如果能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濡染,它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和意义。由此可见,开放性、模糊性是文学作品的特征。可以说,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文学作品这种丰富多义的文本特征为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现实依据,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多义性这一基本特征,阅读教学必将陷入单一僵化的泥潭,无法迈进新的领域。传统的阅读教学就不曾 注意到这点,而把排除多元寻求一元当作理想的目标追求,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毒害至死,阿Q是中国旧时代农民代表;《雷雨》是社会悲剧的典型等等,这些一元化的解读扼杀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审美的丰富性,更有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热情。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要应允许多种视角。过去我们习惯于运用社会历史的角度,其实还可以从文化,心理等角度来解读。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传统篇目《我的叔叔于勒》时,就巧妙地要求学生为作品重拟标题并陈述理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拟出了新题目,如“变色的世界”、“贫穷与宽绰’在我看来,一个新的题目就意味一个新的视角、新的发现。

二:.文学作品方面的积累

以上两点是就实际的课堂中,注意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而言,就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而言,它离不开在课堂上的集中指导与学习,这是学生掌握学习文学作品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在方法与过程上的指导,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而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相比多具有深层内涵,需要有一定的积累与广度才能体会,因此,高中语文不仅要抓好课堂的集中指导与学习,也要注意学生的积累。新课标中也对学生提出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课外阅读获得市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对此我的看法是让学生经典背诵尤其是无条件背诵,广泛阅读。首先学生的背诵问题。1.背不该背的东西

【2】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学科并不缺少背诵,然而背的是不该背的东西。”为了适应考试,从初中开始到高中,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所谓的“阅读分析”题,背“参考书”和“习题集”中的答案,背一些答题模式,学生不是在学习读书,是在学怎么考好语文。近年来语文教学,从AB卷到标准化测试、自测评估,我们大量照搬西方教育的一套,已把中国传统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丢得差不多了。“其实稍稍了解国外语文教育中经验教训,足可以引起重视:美国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发生过学生写作能力差的现象,被称为写作危机,引起了美国舆论界的不安。他们在分析校内校外的各种原因时指出:“美国中小学忽视传统英语 5 文学课是一重要原因,另外则是越来越采用机器计分考试,普遍采用填空练习以

【2】及其他减少教师和学生时间的办法”近年来西方各国都在重新重视文学教育的地位,英美各国都在测试中增加文学的分量,增加记忆内容。而现在我们却在学生时间仍旧紧张的今天,用有限的时间去背诵无用的东西,不能不说这是阅读教学的悲哀,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悲剧。

2.过分强调条件记忆

我们许多初高中背诵过的一点名篇名作很快被遗忘,能够随时背诵出来的反而是初中甚至小学的东西。这与目前背诵课文时一味强调条件记忆与理解记忆不无关系。在我们反对所谓的“死记硬背”的同时却走进了另一个极端。“事实上人们只知道理解记忆胜于机械记忆,而不知独立记忆胜于条件记忆。条件记忆需要依靠条件才能再认、重现的记忆,是容易忘却的记忆;而独立记忆

【6】 却是脱口而出,呼之即来的记忆,更方便迅速提取。”在这里,我并不提倡不使用条件记忆,而是应该把短暂的条件记忆转化成长久的独立记忆,或者是加强熟读成诵,让所记的东西直接成为独立记忆。

3.过分强调分析与理解

现在大家强调理解记忆,把文本过度分析,好像分析透了,学生就能记住。事实上,理解是有助于记忆,但还是不能取代背诵这一过程。更何况何为理解,有些东西当时理解未必是真正的理解,反而是需要我们记住然后在更广阔的阅历中才能体会。从这一角度看,记忆反而是有助于理解的。比如胡适说“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他在少年时代就以为理解力,背下了终身不忘,可是到了老年才发觉,当时压根儿都没理解。

以上是就文学作品背诵方面的一些现状的思考。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有两个部分,意识课内的范文阅读,一是课外阅读。教材只是例子,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感受品味语言、分析运用语言,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戛然而止,而应在触类旁通方面做文章,否则就跳不出应试的怪圈。我们必须教会学生“举一”后再“反三”即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知识与技能解决基本篇目以外的文章的分析综合,直至提升自己的创造力。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学会用“举一”来“反三”呢? 我将从以下三点来说明我的一些思考

①充分利用高中选修课本和其它图书报纸资源,以课内带动课外。一篇带动 6 多篇,多篇丰富一篇

例如学《促织》引导学生读《聊斋志异》精选本,领悟蒲松龄写鬼写妖实为刺贪刺虐的良苦用心。学《祭妹文》后介绍巴金的《怀念萧珊》和苏轼的《江城子》,体会祭文的深厚情感。由《赤壁之战》可以联想到《该下之战》、《蜻之战》、《子鱼论战》等,将它们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不仅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负的原因、战争性质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对现代战争发表独到深刻的见解。探讨王朝灭亡的作品,有苏询的《六国论》,李祯的《六国论》,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有意识的将这些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就能深入地了解历史,理解未来,更好的把握现在。

② 依据拥有的资源制定一些读写规定。

比如每天必读和选读的活动,养成勤奋好学每天必读的好习惯。每天读报二十分钟,或读课外书三至五页,一旦决定下来,付诸实施,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成果或成就。著名学者肖尔斯说:“你若能不逃避巧分钟的阅读,那么一星期就可以读半本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两本书,一年就是20多本,那么一生就可读1000册以上,这真是一个成为博学多闻的简易办法!”只要有这种“不舍”的精神。

③ 边读边写。

写读书笔记是前人治学的好经验,中外名人学者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毛泽东多年来养成的一种读书习惯就是手中无笔不读书,他每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各种符号,在北京丰泽园的图书室里,他圈点批划过的书就有一万三千余册。

做批注阅读时利用各种符号和简要的文字在书上做圈点、批注,这是最简便而实用的读书方法。通过使用划线、点、圆圈、三角、星号、方框、标点符号、简短的文字等形式在原书上把内容的要点、疑点、难点标识出来,一方面可以加强筛选信息的意识,迅速捕捉到书刊中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在复读的过程中起提示提醒的作用。圈点、批注的符号不像标点符号那样有规定,各人可以根据习惯选用。

摘录摘录是指在阅读之后,有目的、有选择的将书中的有关内容照原文抄录 7 下来。摘录的内容包括原始资料、统计材料、公式、范例、结论、名言、警句等。选择要精粹,抄录要准确,要注明出处。摘抄可以保持原始文献的面貌,可以直接供引证之用,但是摘抄不仅仅是机械的书写,通过摘抄可以巩固记忆、加深理解,有时还能产生有意义的成果。这样持之以恒,学生不但在写字方面得到锻炼,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写心得体会在摘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就摘抄文章加上按语,谈些看法,这已经从抄写材料过渡到运用材料了。做笔记这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的必得到较深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今比,看法不同,有了进步。

结语: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要兼顾课内与课外,有了经典讲授与广泛的积累学生才能有所提高,而根据教学现状和文学作品的特点就要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使其掌握方法与途径,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作品才能实现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2 [2]黄玉峰.人是怎么不见的[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9 [3]王 彦.论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D]

[4]彭晓红.高中生语文阅读兴趣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D]

第三篇:企业理念及解读

企业理念

发展理念:

与客户共享成功、与员工共谋发展、与社会共创未来

解读:

只有企业、员工、客户、社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享成功,才有企业的发展,员工的成长,客户的满意和社会的进步。律军在和员工、客户分享成功的同时,更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共同开创新的未来。

管理理念:

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智能化

解读:

法律服务行业品牌良莠不齐,竞争也是格外激烈。法律服务行业坚持“四化”管理和发展,将是整个行业的必然趋势。行业规模化是法律服务行业的格局;企业品牌化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专业化是行业的立足标准;产品智能化是行业的发展根本。强者恒强,一个法律服务品牌要做大做强,必须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屹立于法律服务行业而不倒。

工作理念:

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

解读:

秉承专业的水平,更加综合全面,规范执行服务流程,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保障。只有坚持专业的工作要求,事无巨细的耐心,标准无误的程序,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创新行业领域的新高度。

服务理念:

客户至上、求真务实

解读:

“客户至上、求真务实”是律军的服务理念,也是律军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要求我们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把客户满意作为衡量服务工作的主要标准,全心全意地服务客户。落实“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需要“求真务实”,面对面的去与客户交流、沟通,结合客户实际的提供服务,这才是真正用心的服务精神。

用人理念:

知人善用、以人为本

解读:

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员工的聪明才智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它的开发程度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所以律军始终坚持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把员工作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创造优越的环境促进员工的成长发展。律军充分协调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将公司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使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和价值。这也正是公司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

做人理念:

责任心、上进心、感恩心

解读:

对工作负责,对朋友负责,对家庭负责。责任心,就是对原则的事情必须负责,有担当;上进心,就是有冲劲和闯劲,为了自己和事业的美好将来,不畏艰辛,努力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上进心就像催化剂,他使人成功。感恩心,就是对待周围的人、事、物都要有一种谦卑感恩的心,只有在成功后心怀感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律军提倡的“三心”做人理念。

合作理念:

互助互利、共赢未来

解读:

正确的合作经营理念,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客户、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律军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及合作伙伴的支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向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做有责任、有道德、有担当的企业,与客户共赢;律军承认并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愿意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成功,不断提高员工工作和生活质量,与员工共赢;优化行业发展的环境,促进同行企业及配套企业的良性发展,与社会共赢。

企业宗旨:

与时俱进,以法制企;革故鼎新,智能控险

解读:

在信息化新时代的背景下,律军一直努力提供创新、优秀的产品、方案与服务,全面协助客户、企业和员工实现成功体验;始终依托法律基本准则,坚持标准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企业;继承发扬法律传统服务行业的优点,创新法律服务行业新文化、新产品、新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服务。

企业使命(产品价值):

法律智能,触手可及;信息共享,美好生活。

解读:

律军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律军开创打造“服务费用低、保障范围广、服务内容多”的法律服务产品,竭力破除传统法律服务行业的强专业壁垒和信息不对称,帮助用户最大化自己的合法权益。企业愿景(社会价值):

律军风控,为互联网法律智能做标杆,让更多的人享受法律防控服务。

解读:

律军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不断推进法律行业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诉讼群众、服务法官办案、服务领导决策,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律军倡导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原则,竭力反对传统法律服务的事后补救。律军顺应信息科技时代发展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自主研发更加智慧的“司法系统”服务法院,更加低廉的法律保障产品服务企业和民众,让法律服务在流动中产生价值,让使用法律成为人们的习惯。

企业目标:

成为中国法律风险防控行业领跑者。

解读:

律军致力成为法律风控行业的佼佼者,一直努力创新法律服务、颠覆法律科技及应用场景、法律服务与人工智能的新融合等,旨在探索为客户打造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体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为法律人尤其是企业法务工作者寻求更大的价值空间;同时,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下,律军将让法律借助技术平台优势发挥更大作用,使人们知法、懂法、用法,从而促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第四篇: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浅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浅谈

广安代市中学李友灿

新课改去年已经在我们四川省全面实施了,这次改革之广之深也是前所未有,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进入一些误区。毕竟新课改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许多老师难以在短期内适应也属正常现象。但当大多数人在谈论新课改之“新”时,指出实践中的一些误区也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某些误区的产生是由于对新课标的误解而造成的。下面就谈谈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几种误区。

一、对新课标解读不当

新课标语文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

1、编排体系的不同。①新教材建立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开编写的体系。过去的高中语文课本,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这套教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过去称“昕说训练”)是混合编排的。过去的课本以课文为主,而写作和口语交际仅仅是“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一部分而已,写作和口语交际在过去的课本中既没有地位,又没有科学的体系。课文阅读为了照顾到写作,只好侧重在文体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弥补,教师的教学也侧重在文体特点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文章内容的梳理、写作方法的讲解等方面,而这样做却偏离了阅读的自身,把丰富多彩的阅读课上成了单调呆板、枯燥乏味、公式化模式化的课,使阅读变成了写作的附庸。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各自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却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阅读是理解、吸收读物的信息;写作、口语交际,则是传播信息与交流信息。新教材把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编写,有助于分别按照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各自规律编排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线索清晰,序列完整,便于操作。②破除以文体为中心的编排模式,构建能力。

旧高中教材的阅读和写作,基本上是按照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来编排的。新教材破除了这种编排模式。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章和较浅易的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领悟现代文章的能力和阅读较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丰富文章素养。第二阶段(高二),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文学素养。第三阶段(高

三),学习文化内涵丰富的社会科学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析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进一步丰富文学和文章素养。从而,构建成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高中阶段的阅读能力体系。写作方面,则是紧紧依托单元教学的内容,按照写作的过程,确定具体的内容进行分解训练,比如,第二册,第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人世百态”,训练重点是“学习描写”。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都是写人间世相、社会生活的,且在环境、人物等的描写方面各有特色,所以编者根据本单元的内容提炼出这一单元的写作内容为“人世百态”,根据 1

本单元的写作特色提炼出这一单元的写作重点为“学习描写”。其他三个单元的的写作训练也和第一个单元一样,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写作特色确定写作内容和写作的侧重点。这样阅读和写作就紧紧地结合起来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和铺垫,写作是阅读的落实和巩固。二者相辅相成,关系并重。

2、编排内容的不同。

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新教材增选了时代感很强的美文,加重了文言文的分量,扩大了文学作品的比重。与过去教材相比,新课文与老课文的比例,大约各占50%。新教材保留50%的传统课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把那些完全符合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又经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效果不错的传统课文保留下来。二是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如果新课文太多,将给教师备课带来很大的困难,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有可能弓l发教学上的混乱。同时,新教材增加了一批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作为课文,初步改变了语文教材面目陈旧、索然寡昧的状况,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0%。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课文总数的60%以上。高二课文全部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着重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丰富文学素养。高三课文有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着重培养理解、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进一步丰富文学素养。同时,有关的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欣赏常识的短文,穿插在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新教材加大文学课文的比例,重视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建设人才,将产生重大的作用。

二、对教材的处理不当。

使用新教材,教师们普遍反映课时紧,课时不够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教材的灵活而高效的处理。可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如第一册前三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分别是: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单元教学时,在要求学生通读本单元所有课文的基础上,以单元教学的重点为突破口,向所有课文进行辐射,比较阅读,弄清异同。这样既省时又高效。单篇课文的处理,也应注意方法和技巧。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过去至少要讲四个课时,教学重点有学习思想内容、理清思路、把握写作特点等;而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重点只有一个,即理清思路。新旧教材一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新教材的特点是系统性强,教学重点明确,而且每一课只突破一个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这就告诉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一定要围绕着重点展开教学,并且有所突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对教学用书的处理不当。

过去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比较注重对课文的分析与解说,而不大注重提供研读的思路和备课资料。本来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用的,由于受应试的影晌,实际上却成了对课文分析或解说的“唯一”或“标准”答案。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来可以见仁见智,不定一尊,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标准”之后就束缚了教师思维,助长了教师对教参的依赖性,不免失之偏颇。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吸取了过去教学参考书编写中的经验教训,以新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据,重在说明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课文的点评和鉴赏指导中,注意吸收语文教学和语言学、文学研究中已有定评的新成果。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注意帮助教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注意给教师留有余地,尽量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以利于发挥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

创造性地用好《教师教学用书》。我们一定要明确,新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只是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向导”,而不应该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紧箍咒”,也不能直接拿来做讲义或教案。有的学校图书资料比较齐全,有的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及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有的人熟悉现代教学技术,有的人写作功底好,有的人朗读水平高,有的人治学严谨等。我们希望广大教师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四、对教学观念转变不当。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发问,让学生多质疑。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昧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死”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活的知识”的运用,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建立基础。教材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情感教育,熏陶感染学生,使之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四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现了国际性与民族性、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更新教学理念的情况下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开放,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强调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采

用诸如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以及其他活动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一个多维的自主空间,激活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充分展示才华。

我在教学舒婷的《致橡树》时,通过分析诗歌的众多意象,同学们很快解读出诗作的主旨:歌颂和倡导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坚贞而崇高的爱情观。

可我不满足这种单一的解读,于是启发他们:同学们,舒婷的《致橡树》意象众多,内涵丰富,情感细腻。大家想想,诗作仅仅表现了一种爱情观吗?你能结合诗中的意象说说你的新见解吗?

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真没想到,同学们分析解读得这么到位,让人几多感慨,几多欣喜。由此,我深深感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是无穷无尽的,同学们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为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大好机会,为他们营造自由和谐、能够充分表现自我、彰显自我的氛围。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扎实而深厚的基本功为基础。课堂放不放得开,放开后,能不能够驾驭、掌控,都需要我们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有充分而有效的课前准备,需要我们有机智而灵活的课堂应对能力,需要我们有驾轻就熟的组织技巧。这些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习得的,需要长时间的用心、用功。注重学法指导,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切实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思路,由教师如何教的思路转为学生如何学的思路,把教法的着眼点放在学法指导上。

教师在每一堂课里,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里“动”起来,“活”起来,兴奋起来,充满兴趣与热爱;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思维,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毫无疑问的感觉到自己是互动的主体与学习的中心。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使我们的教学省时省力、事半功倍,而且效果极佳。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研究、比较鉴别、总结归纳,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且有针对性又适合自己学生的好方法。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课堂教学结构,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师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惟有创新型教师才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惟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此次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特别是新教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提出五点建议,仅供使用的老师们参考。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我认为至少要树立下列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如过分强调工具性,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这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一定要切记: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新教材的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母语中流淌着中华的文化,血浓于水,是它,联结着中华民族儿女的每一颗心,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文化之根。

3、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字型教育,乃至二十世纪初,则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有人预测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将出现第三次重大转变,即从“语言——思维”型教育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我们认为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因为人拥有了语言。离开了语言,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在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时,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认真比较新旧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1、建立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分编体系。

过去的高中语文课本,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过去称“听说训练”)是混合编排的。过去的课本以课文为主,而写作和口语交际仅仅是“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一部分而已,可见写作和口语交际在过去的课本中既没有地位,又没有科学的体系。同时,课文阅读为了照顾到写作,只好侧重在文体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方面,而这样做却偏离了阅读的自身,把阅读变成了写作的附庸。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者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各自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却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阅读是理解、吸收读物的信息;写作、口语交际,则是传播信息及交流信息。新教材把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编写,有助于分别按照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各自规律编排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的线索清晰,序列完整,便于操作。

2、破除以文体为中心的编排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新体系。

旧高中教材的阅读和写作基本上是按照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和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来编排。新教材破除了这种编排模式。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章和较浅易的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领悟现代文章的能力和阅读较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丰富文章素养。第二阶段(高二),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文学素养。第三阶段(高三),学习文化内涵丰富的社会科学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析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进一步丰富文学和文章素养。从而,构建成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高中阶段的阅读能力体系。阅读部分的单元也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训练目标和课文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比如,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就以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等能力培养目标为线索进行编排。文学作品则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为线索组织单元。文言文主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结合时代先后顺序排列。

写作教材分三个方面。第一,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如感受生活、深入思考、善于想象和联想、再现客观事件和表现主观情意等。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是按照写作过程进行的分解训练。第二,提高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能力,比如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景物的特征、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等。第三,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培养文学写作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上),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有即席发言、演讲等;第二阶段(高一下,高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内容有体态语、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总之,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既有了自己的独立体系,又突出了各自的能力培养。

3、增选时文,加重文言分量,扩大文学作品比重。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课文与老课文的比例,大约各占50%。新教材保留50%的传统课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把那些完全符合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要求,又经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效果不错的传统课文,保留下来。二是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如果新课文太多,将给教师备课带来很大的困难,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有可能引发教学上的混乱。同时,新教材增加了一批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作为课文,初步改变了语文教材面目陈旧、索然寡味的状况,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现、当代的文章,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余秋雨的《道士塔》等等。

新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约占40%。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新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课文总数的60%以上。高二课文全部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丰富文学素养。高三课文有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着重培养理解、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进一步丰富文学素养。同时,有关的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欣赏常识的短文,穿插在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新教材加大文学课文的比例,重视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建设人才,将产生重大的作用。

三、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切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1、加强课型研究,优化教学过程。

上面介绍了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建立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分编体系。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大多数是以课文教学为主,写作、口语交际等在教科书均为“忝列末座”,地位低微,缺乏系统的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实际上过去的语文教学,也大都是课文教学。这种教学状况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用好新教材,加强课型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要想用好高中语文新教材,至少要掌握三种基本课型,即阅读课、写作课和口语交际课。这三种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三种课型,有时会有一定的交叉,但是决不能把阅读课上成写作课,或者把写作课上成阅读课。阅读课,一定要以阅读为核心,按照阅读规律教学,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等。阅读课,又可以分为现代文阅读课、文言文阅读课。现代文阅读课还可以细分为讲读课、自读课和文学欣赏课等。文言文阅读课也可以分为诵读课、串讲课、自读课和文学欣赏课等。如果,我们能对某一种课型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它们的基本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教学,一定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2、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拿到新教材一看,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课时紧,课时不够用。以高中第一学期语文为例,每周6学时,一个学期18周上课,共108学时。如果用36学时上现代文(12篇课文),36学时上文言文(12篇课文),20学时上写作,10学时上口语交际,最后只剩6学时机动。这样算来,课时确实非常紧张。解决课时紧张的最好办法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文的教学,要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展开。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如第一册前三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分别是: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又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过去至少要讲四个课时,教学重点设了三个,即学习思想内容、理清思路、把握写作特点;而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重点只有一个,即理清思路。新旧教材一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新教材的特点是系统性强,教学重点明确,而且每一课只突破一个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这就告诉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一定要围绕着重点展开教学,并且有所突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诗文的教学,要注重积累、诵读、感悟和熏陶。新大纲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重视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这样有利于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过少,背得少的状况。同时,古代作品,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切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3、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语文学习局面。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课文配有能力训练目标、提示、注释和练习,有的还有评点、批语等资料。教学时,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改革教法,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究。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常见的教师一讲到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讲得支离破碎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完全不讲,适当的讲解还是必要的,但课堂上的讲解,重在研读思路的清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当今世界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界经历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 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反映到语文教育上,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乐学”的态度,掌握“会学”的技巧,形成“自学”的能力。语文课堂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外壳,而且是人自身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中蕴藏着人终身发展的丰富养料,认真科学地学习语言,就意味着人的和谐成长。同时既要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差异性特别大(要因材实教),又要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在能力很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注意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语文读本》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新教材除课内的教科书外,还有供学生课外阅读用的《语文读本》全套共六册,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语文读本》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侧重阅读。阅读包括一般文章、文学作品、文言文、语言运用知识等,以“时文”为主。这些自读课文有的属延伸性的,和教科书的内容相关;有的是鉴赏性的,主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他们的文学素养;还有一类是知识性的,包括有关语言运用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史知识,也有听说读写方法和思维方法方面的文章。写作部分有三类文章,一是作家创作经验谈,二是学生谈写作体会,三是优秀的中学生作文。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模仿和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2、《语文读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阅读《语文读本》和学习教科书的目的是相同的,着眼于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所不同的是,对教科书,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训练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较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我认为,学习语文,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教科书,但因课内的课时有限,课文数量又不能太多,只凭一本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一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正是这套《语文读本》的编写目的。同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显然也是不够的。《语文读本》选进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把课内学习到的阅读方法,积累的阅读经验,举一反三,运用到课外自读中,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易于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3《语文读本》的使用,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语文读本》的使用十分灵活,主要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既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读,就不应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完全放任自流,而要把它当成高中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尽可能发挥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强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教师要把《语文读本》纳入教学设计中,可以给学生提出几条总的要求,如要求对每篇逐字逐句阅读、搞清文章主要内容和思路等等。也可以对不同的文章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大声朗读精彩的段落、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复述文章梗概等等。还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对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并不是要考试,可以利用开始上课或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抽查,如让学生朗读精彩片断,谈谈文章大意等等;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举行阅读座谈会,谈谈阅读体会,交流阅读心得;还可以让学生在壁报或自办刊物上,直抒己见,展开对一些文章的讨论,等等。总之,以达到督促学生认真自读,让《语文读本》发挥最大作用为目的。

4、注意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大纲的附录中设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如《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哈姆雷特》等。这个内容非常重要,切不可忽略。建议教师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交流。千万不要放任自流。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终身受益。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鼓励创造性地用好《教师教学用书》

1、准确把握《教师教学用书》。

过去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比较注重对课文的分析与解说,而不大注重提供研读的思路和备课资料。本来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用的,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实际上却成了对课文分析或解说的“唯一”或“标准”答案。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来就可以见仁见智,不能定于一尊,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标准”,不免失之偏颇。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吸取了过去教学参考书编写中的经验教训,以新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据,重在说明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课文的点评和鉴赏指导中,注意吸收语文教学和语言学、文学研究中已有定评的新成果。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注意帮助教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注意给教师留有余地,尽量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以利于发挥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2创造性地用好《教师教学用书》。

我们一定要明确,新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只是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向导”,而不应该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紧箍咒”,也不能直接拿来做讲义或教案。有的学校图书资料比较齐全,有的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及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案,创造性的组织教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当然,新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言中的《逍遥游》、《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课文,高一学生阅读有一定的困难;高二的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与写作(议论文)完全脱节;教科书中没有安排语言运用的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侯全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李承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下载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读[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解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解读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基本情况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出版情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2014年9月出版 编辑单位:国务院新......

    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枝江三中语文二级子课题 李玉梅 2009年秋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一般是被一中二中拒之门外的,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智力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及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及策略 作 者:兰秀英 等 级:★★★ 录 入:小灯审 核:小灯 更新时间:2009-10-10 15:10:34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体现新策略:转变教学重心,发挥学生......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探究报告

    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策略探究报告 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 王见 电话:***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程目标”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

    应收账款保理的全攻略解读

    应收账款保理的全攻略解读 供应链金融每日提供供应链融资、全球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物流金融、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化、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财资等领域的专业阅读。分......

    理论题(共五篇)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高中语文说课稿(共五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苏、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 , 模块 《 》。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