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2022-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1

作者谈到,在工作中,他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时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人们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个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了什么呢?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隐喻,但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

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羊一个空间让它们自己吃草,而学生一定要自己去“喂饱”自己,而当他们已经知道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时,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本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论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例如,有关从微观世界教学的几个生动的案例,用以说明专注于“伟大事物”的教育共同体的力量:一个是医学院里的微观教学,一个围坐在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周围进行的教学所产生的教育力量;一个是社会研究的微观教学,一个探究种族概念的对话过程,以此说明让学习者“把点连起来”去建构经验的益处。

书中还介绍了维持开放的学习空间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极具教学魅力和独特气质的导师,一位深切地热爱他的学科、学生和教学、希望学生也能认识这门学科的导师……书中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驻足停留。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2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以符合他们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就是用真心去教学,就是使教学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大树摇动另一大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帕尔默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和心灵的自由,但繁杂的教“规则”“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倾出一腔热血,热爱自己的教学,尽心尽职地工作,但学生和家长未必都能够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这也会加倍伤害教师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心灰意冷。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乐于帮助孩子学习等愿望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恐惧”,使很多教师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严重地受挫。我认为,唯有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真诚沟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释放心灵,战胜“恐惧”。我想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遇到问题冷静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有效的、是对的,即使力不从心,也要能够坚持。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才能够鼓起教学的勇气,才能够获得教学的幸福感。

二、教学相长的重建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的观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看起来很热闹、很主动,但没有章法,没有深入,讨论探究重在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偏离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被放弃。再来看一看帕尔默这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他说:“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云开雾散的感觉,可谓一语道破禅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古人云“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牧场的形成

帕尔默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十分准确,他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帕尔默在教师工作坊中,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许多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时,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帘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帕尔默解释道:“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吃草”,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师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吃草”,而当他们已经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后,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帕克·帕尔默的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真实地揭示和再现了当下我们教师所遭遇的现实窘境、痛苦和困惑。阅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帕尔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见,犹如深埋在沙坑里闪烁着光芒的美丽贝壳,等待着我们一点点地去捡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找回曾经失落的真我,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学的激情!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3

暑假有幸拜读了《我的教学勇气》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虽然当初怀着对音乐的热爱,对教育的向往才选择这个行业,工作九年来,已经被磨练的没有了当初的激情,读过此书,自重拾对教育的敬畏、再次点燃教学的激情。

书中关于倾听,更给我指明了教学中“听”的方向。倾听似乎算不上送给他人的一件礼物,但至少可看作改变的一个起点——事实上,又何止是起点。

自己的诉说有人倾听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有人倾听可以满足自己那种被期盼被人认可、理解、赏识、敬重的心愿。因此,倾听,专注的倾听,是引发个人变化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只要我们心甘情愿地去倾听,就能治愈人世间的许多创伤。想一想,倘若黑人和白人,亚裔美国人和拉丁美国人能谦恭地相互倾听,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想一想,男与女、老与幼、僧与俗、富于贫之间彼此能相互倾听,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场面。可是,我们中间有太多的人早已不去倾听,在他们度过的岁月中只顾张口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愿侧耳倾听对方的意见。

我们害怕听到我们不想听到的话语,害怕听到促使我们反思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感情、思想、行为的话语,害怕听到促使我们反思自己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感情、思想、行为的话语。如果我们只说不听,就能给自己划定一处安于现状的小天地,也不必面对小天地之外那些众说纷纭的复杂问题。事无巨细都去倾听,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问道于盲,令我们头脑糊涂,手足无措,因此我们宁愿与显而易见的谬误结伴,而不愿与难窥堂奥的真理为伍。

我们不必忙着编造冠冕堂皇的空洞口号,而应去认真探究错综复杂的真实思想和真实生活。

只要我们对世界的纷乱不再心村畏惧,就能从倾听中知晓世界的真理。最要紧的是先从倾听自己开始。

我们之所以听不到世界试图告知我们的真理,是因为我们去不倾听居于自己心中的“教师”。内心某处其实明白什么是世界的真理,可我们却有意把真理严密地藏掖在心中的暗角,这样我们就可以佯装不知真理,从而也不必与真理打交道。

倘若我们更多的人都来凝神倾听自己心中明察秋毫的“教师”,那么就能分清何为错综复杂的真理,何为避难就易的谬误。

倾听自己或许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造成难以释怀的内心冲突,甚至带来迫不得已的个性突变,但倾听内心是我们与世界现实重新建立联系的最可靠途径。只有当我们是从“心内”接听关于世界的新闻时,才更有可能相信从“心外”听到的消息。

学会倾听对我们个人而言颇为不易,因为免不了会听到使人为难的话语。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不仅要把自己看做服务青少年的工作者,还要看做服务学校和社会的领导者,我们要学会倾听!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4

最近读了《教学勇气》一书,里面提到一个医学院的教学改革:将原来用尸体做标本,改为用真实的病人做标本。这样的改革使原本机械化程式化的学生变得人性化,感性化,他们能够感受到病人的痛苦,从而充满感情地对待病人,认真对待病号,尽可能地在救治的过程中减轻病人的痛苦。带着对病人的同情和怜悯去医治他们,这才是医学的初衷。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的教育,教育的初衷是什么?细细想来也不过是四个字:教书育人。所谓教书就是教给孩子们知识,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知识。所谓育人就是教育孩子好好做人,目的是让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与国家、社会、他人有用的人。再来看看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上课,完成作业,能够应付考试,每次考试要考到前几名,毕业班升学率要高……孩子学会知识了么?会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实践么?孩子们是人格健全的人么?老师您了解了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要不,我们的大学生毕业了还找不着工作?我们的学生动辄自杀,动辄残害室友?所以,我们的教育早已违背了初衷,我们的老师也更多地是在追求现实的利益。

教育要改革,必须改革。

怎么改?我想不如借鉴一下医学教育改革,朔本逐原,回归到教育的初衷上去。我们教师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我们要用我们内心的人性去面对学生的人性,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人对人的态度去处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用人与人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去做好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教育。用人与人之间人格魅力的感染去感染我们的孩子,让他做一个品格端正的人。

我今年仍然带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只有八九岁大,但是我知道我们也是有感情的。前几天我讲公开课,我把同学们教师节送给我的花当做奖品,在讲课的过程中把花送给表现好的同学,当我将第一束花送出去之后,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感到比较惭愧的是由于我的花不够,有很多表现很好的同学没有得到奖励,.于是下课后,我要买了一些棒棒糖分给孩子们,他们拿着我给的棒棒糖高兴极了。从那以后,同学们更听话了,上课纪律更好了,老师不在的时候自主管理的能力更强了,我由衷的开心,也用更多的语言去夸奖他们。我知道,我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正在一点一点地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

我想,教育就该如此,返璞归真,回归初衷,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知识,认认真真得教他们做人。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5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让我豁然开朗,有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这一段话:“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的确如此,在我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是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们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数量也并不少,快乐与痛苦并存,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经历着的,我释然了。而且因为帕尔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看来这也是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关注恐惧而不惧怕恐惧,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平日,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夸赞哪位老师课讲得好,总会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异口同声”不值得我们称赞,相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个性卓然的不同的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生机勃勃、纷繁多彩。如果学生们一个个行事、考虑问题、表达看法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模一样,如砖模子里倒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兴盛、未来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个五彩的.肥皂泡。教师,不应只讲技术,而应讲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应把他当人,应让他自由地、充满阳光地向前向上发展。我们仅仅是引导,以我们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

其次,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尤其时下,社会道德水平每况愈下,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仅仅需要情感与智慧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便有什么样的教学观,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

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着学生。再次,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感谢帕克·帕尔默,感谢《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学勇气》这本书犹如一瓶陈酿,越读越香醇。任何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6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探讨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灵历程,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为更好地投入教学,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并由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转向更大的共同体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从教师心灵出发,激励教师把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学勇气: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缘自于对“我是谁”的认识。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再谈教学。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摆脱许多当前的困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有孤独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独中诞生。当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要能做到在孤独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气的,丧失了自我的老师,如何教育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勇气是,首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不跟着社会所谓的大环境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是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像吴非老师那样,直立行走,不跪着教书。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具体来说,心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认同是指构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汇聚,这些不同的力量来自你的天赋、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等,而自我完整则是指将这些力量协调,编织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即一个人是在生活各种力量的集结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使我们确信技术、方法、模式,使得教师的“心灵”是我们鲜去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当教师“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的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缺乏标尺的天平总是东斜西歪,平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习的事物,即称之为“主体”。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像被处理过的动物标本一样,干瘪而缺乏生气。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只能被称作“客体”,作为客体的知识,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然而,认知者与被知者始终处于一张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网之中。如果我们将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从自我中进入它自身之内,去深入发掘它的秘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机会与主体直接对话,产生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交错、动态的学习共同体。事实上,当前课程改革坚持的精神实质就是主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构一种高效的开放的课堂,将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将学生引入和主体之间富有激情的对话。融入集体

“由于学生一起学习,所以真正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虽然我们依然坚信竞争是提升学习动机的最好办法,但因这些学生的个人学习使他们能够为群体的探讨作出贡献??。一起学习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的眼睛看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透过他们自己有限的视野去审视每一件事物。他们能检查而且纠正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所看见的一切,因而有机会得出更趋于正确的结论。”

帕尔默一语道破作为教师建设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是多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学是一种个人化的专业,在这样的“教师文化”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上。帕尔默告诉我们,“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当我们聆听彼此的故事时,我们时常会默默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共同体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镜子,是很好的参照物。同行间的切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行的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眼睛里看事实的机会。通过同行这面“镜子”照出我自己,认识我自己。这样,才是学习于“共同体”中,让“自我”相融于“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7

当我拿到《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什么是教学勇气?作者经历了什么,才会使用这个题目?我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开启了本书的阅读之旅。

什么是教学勇气呢?或许大家有不同的解读。在这本书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在那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这种行为就是教学勇气。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在工作中心灵足够开放吗?当工作要求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了吗?我们具备这种品质吗?为什么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还依然在坚持?那一定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这是一本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书。刚翻开这本书,读了短短的一段文字,我便有很强的代入感。作者说自己是用心的老师,有时在教室里自己就忍不住满心欢喜起来。当他和学生发现可探索的的未知领域,当面前展现出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自己和学生的体验为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作者感到在那个时刻教学是最滋养心灵、是自己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不是每个教学过程都有美好相伴,作者也有很郁闷的时候。有时候,教室毫无生气,一开始上课学生就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任凭他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依旧没有反应。这些学生前一刻在门厅走廊上还生龙活虎、谈天说地,而一到课堂上就即刻变得麻木不仁。于是,作者陷入了恐惧之中,并猜想自己的课一定很沉闷!读到这些内容,我觉得这些场景是多么的熟悉!这些难道不是我的经历吗?我相信不止我一个,应该还有很多教师也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场景。

这是一本关注教师心灵的书。本书第一章中提到,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好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技巧各不相同,有的老师滔滔不绝,有的老师惜字如金,有的老师紧循材料,有的老师天马行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质:有一种把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一起看看书中的一个故事吧,我认为它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位教师艾伦和埃里克。他们都出生在工匠家庭,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大学毕业后都成为了教师。不同的是,艾伦成了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而埃里克却在工作中表现得很痛苦。是什么原因让两个人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自身认同。埃里克就读大学后,心灵上经历了强烈的文化冲击,他没有了安全感,变得不自信,感觉自己不能融入集体,渐渐地,与周围环境越来越多的冲突困扰着他,导致他做了教师后,也一直不顺利。恰恰相反,艾伦任何时候都没有产生过与周围环境的冲突,而且把自己从父辈那里学到的手工技艺迁移到工作中去,他的这种完整、不分裂的自身认同,非常利于他的专业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潜心钻研各种教学技能,寻求各种教学方法,读过《教学勇气》这本书后,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教育初心是什么?在教学工作中,满脑子充斥着各种教学技巧,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吗?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吗?我们倾听过自己的内心吗?如果不是,如果没有,那么,也让自己拿出教学勇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遵从自己的内心吧!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8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

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虽然我因为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次,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惭愧了多少次;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能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惧?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是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信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虽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会,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1

在历经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这本书,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读着书,就好象在读自己,真的触动了自己的内心。因为这么长时间来,总觉得自己的灵魂是孤独的。而书中的内容正是把这种教师的内心提到了讨论的层面上来。

的确如此,近几年,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在我们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困惑,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经常觉得我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一点听课的心思也没有,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严重挫伤了我的教学的积极性。读了这本书后,我发觉我课堂行为缺乏一些教学机智,我的教学缺少心与心的交流,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无心听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学勇气》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的心打开,如何用心地去上好每一堂课。

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读了这本书,我真正认识到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成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教学就是人与人的心灵交流,是生命本身的一件快曾经看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文章字字句句从作家的心底涌出来,重重地砸在我心上。今天,家长把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交给了我,多年以后,我能还他(她)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牢牢记住了帕尔默告诫我们的一句话: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学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师心灵之阳光,教师也迫切需要透过学生的生命完善自我,重振敞开心灵的教学勇气。

我要努力朝书中所说的前进,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释放和安放的地方,让自己在享受教学的过程中保持纯净、健康的心灵!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品味,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宝藏,共享这美妙的教育经典。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2

作者谈到,在工作中,他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时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人们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个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了什么呢?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隐喻,但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

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羊一个空间让它们自己吃草,而学生一定要自己去“喂饱”自己,而当他们已经知道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时,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本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论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例如,有关从微观世界教学的几个生动的案例,用以说明专注于“伟大事物”的教育共同体的力量:一个是医学院里的微观教学,一个围坐在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周围进行的教学所产生的教育力量;一个是社会研究的微观教学,一个探究种族概念的对话过程,以此说明让学习者“把点连起来”去建构经验的益处。

书中还介绍了维持开放的学习空间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极具教学魅力和独特气质的导师,一位深切地热爱他的学科、学生和教学、希望学生也能认识这门学科的导师……书中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驻足停留。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3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以符合他们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就是用真心去教学,就是使教学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大树摇动另一大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帕尔默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和心灵的自由,但繁杂的教“规则”“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倾出一腔热血,热爱自己的教学,尽心尽职地工作,但学生和家长未必都能够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这也会加倍伤害教师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心灰意冷。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乐于帮助孩子学习等愿望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恐惧”,使很多教师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严重地受挫。我认为,唯有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真诚沟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释放心灵,战胜“恐惧”。我想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遇到问题冷静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有效的、是对的,即使力不从心,也要能够坚持。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才能够鼓起教学的勇气,才能够获得教学的幸福感。

二、教学相长的重建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的观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看起来很热闹、很主动,但没有章法,没有深入,讨论探究重在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偏离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被放弃。再来看一看帕尔默这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他说:“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云开雾散的感觉,可谓一语道破禅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古人云“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牧场的形成

帕尔默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十分准确,他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帕尔默在教师工作坊中,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许多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时,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帘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帕尔默解释道:“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吃草”,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师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吃草”,而当他们已经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后,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帕克·帕尔默的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真实地揭示和再现了当下我们教师所遭遇的现实窘境、痛苦和困惑。阅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帕尔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见,犹如深埋在沙坑里闪烁着光芒的美丽贝壳,等待着我们一点点地去捡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找回曾经失落的真我,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学的激情!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4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

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虽然我因为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次,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惭愧了多少次;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能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惧?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是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信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虽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会,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5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当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对待教学,优良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良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本身认同和本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兴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固然我由于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何等精彩,甚至十分拙劣;课本、《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回,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忸捏了多少次;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可以完成黉舍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云云多、云云深的恐惧?说到底是由于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存眷自己的教学武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自心去冒这个凡是杰出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猎奇和但愿中前行。固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如果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遇,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3

在历经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这本书,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读着书,就好象在读自己,真的触动了自己的内心。因为这么长时间来,总觉得自己的灵魂是孤独的。而书中的内容正是把这种教师的内心提到了讨论的层面上来。

的确如此,近几年,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在我们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困惑,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经常觉得我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一点听课的心思也没有,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严重挫伤了我的教学的积极性。读了这本书后,我发觉我课堂行为缺乏一些教学机智,我的教学缺少心与心的交流,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无心听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学勇气》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的心打开,如何用心地去上好每一堂课。

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本身认同和本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研究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本身认同和本身完整,也是我们优良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范畴,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本身认同和本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背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仿照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体式格局,真正好的教学应当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读了这本书,我真正认识到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成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教学就是人与人的心灵交流,是生命本身的一件快乐的事。

曾经看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文章字字句句从作家的心底涌出来,重重地砸在我心上。今天,家长把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交给了我,多年以后,我能还他(她)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牢牢记住了帕尔默告诫我们的一句话: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学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师心灵之阳光,教师也迫切需要透过学生的生命完善自我,重振敞开心灵的教学勇气。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6

读了《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

后,我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我要求自己必须听到灵魂最深处的回答:

一、作为老师,你的“恐惧”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我沉思,我的灵魂也沉思,然后,我听到我的灵魂在说话:我恐惧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上,我对自己的表现严重不满一—虽然我因为恐惧同事的鄙视,从未说过这样的话。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是多么精彩,甚至十分拙劣;教材、《练习册》中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确切地说出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出错的'也有过几次,我为此不知自责了多少次、惭愧了多少次;

第二,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也不是很满意,多次考试只居于中流,没有突破;

第三,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被繁杂的事务缠身,疲于奔命,仅仅能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毫无特色,更勿论班主任工作艺术。

我还恐惧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我工作的不认可,如果我无法在他们的眼里看到肯定的、尊重的眼光,我就会有挫败感,认为辛勤的付出全是白费。

每到一个开学季,我心中总会开始焦虑,甚至于一想到开学就寝食难安。以前,我总以为这是工作倦怠的表现,读了《教学勇气》后,我确认这是一种恐惧心理,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评价的恐惧。

二、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深的恐惧?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不愿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正如帕克帕尔默博士说的那样,这种恐惧是我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这种恐惧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是出色教学都需要的风险。这也正是帕尔默所说的恐惧的“健康”一面。

但是,要让恐惧真正发挥出健康的作用,就必就须摆脱其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方面。

三、面对恐惧,你该怎么办?

以前,我的办法就是回避:或者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或者分散注意力、暂时不去想它。可是,后果很严重,心态越来越消极,垂头散气、意志消沉;人前强颜欢笑,心中备受摧残。

现在,我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那么一点点的“教学勇气”。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同感、诚实我的教学恐惧。我要和我最要好的同事聊聊这个话题:我亲爱的朋友,我是如此担忧,我担忧新学期我的学生成绩没有提高、我担忧我的班级积分排名落后、我担忧我不能很好的和咱们的新同事相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我相信这番谈话会让我释放一些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同样的感受,或许,他们经过思考,已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我可以在好奇和希望中前行。虽然我有各种担忧,但是我很愿意接受新的教学任务,我愿意尝试,也许我的班级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没有了这个尝试的机会,那不是更加的遗憾吗?

告诉自己,我不再害怕,去思考突破的方向,针对我的恐惧逐条找到解决的方法。实在解决不掉的,就珍惜自己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寻找答案吧。

有了解决的途径,成竹在胸,心中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7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探讨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灵历程,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为更好地投入教学,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并由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转向更大的共同体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从教师心灵出发,激励教师把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学勇气: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缘自于对“我是谁”的认识。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再谈教学。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摆脱许多当前的困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有孤独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独中诞生。当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要能做到在孤独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气的,丧失了自我的老师,如何教育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勇气是,首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不跟着社会所谓的大环境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是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像吴非老师那样,直立行走,不跪着教书。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具体来说,心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认同是指构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汇聚,这些不同的力量来自你的天赋、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等,而自我完整则是指将这些力量协调,编织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即一个人是在生活各种力量的集结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使我们确信技术、方法、模式,使得教师的“心灵”是我们鲜去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当教师“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的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缺乏标尺的天平总是东斜西歪,平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习的事物,即称之为“主体”。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像被处理过的动物标本一样,干瘪而缺乏生气。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只能被称作“客体”,作为客体的知识,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然而,认知者与被知者始终处于一张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网之中。如果我们将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从自我中进入它自身之内,去深入发掘它的秘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机会与主体直接对话,产生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交错、动态的学习共同体。事实上,当前课程改革坚持的精神实质就是主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构一种高效的开放的课堂,将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将学生引入和主体之间富有激情的对话。融入集体

“由于学生一起学习,所以真正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虽然我们依然坚信竞争是提升学习动机的最好办法,但因这些学生的个人学习使他们能够为群体的探讨作出贡献??。一起学习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的眼睛看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透过他们自己有限的视野去审视每一件事物。他们能检查而且纠正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所看见的'一切,因而有机会得出更趋于正确的结论。”

帕尔默一语道破作为教师建设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是多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学是一种个人化的专业,在这样的“教师文化”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上。帕尔默告诉我们,“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当我们聆听彼此的故事时,我们时常会默默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共同体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镜子,是很好的参照物。同行间的切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行的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眼睛里看事实的机会。通过同行这面“镜子”照出我自己,认识我自己。这样,才是学习于“共同体”中,让“自我”相融于“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8

当我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学习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

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能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当我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原因正如帕尔默所说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认识途径是以“脱离我们的自我”为代价,将我们带入“真实”世界的“客观”认识途径。而悬置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头上的高考试卷使我们更加默认了这种认知途径,我们害怕,恐惧我们介入到我们的学科会受到评判,有可能招来漠视和嘲讽。因此,造成了课堂上的“我”与真实的“我”相分离,与所教的学科相分离。师生有别的思想作怪以及害怕,恐惧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了“我”与学生的分离。这种种由于害怕和恐惧所造成的分离更使我缺少了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们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造成了我们教师的职业倦怠,缺少了教育的热情和冲动,本来生机勃勃的教育被我们弄得死气沉沉。因此为了让教育事业恢复它应有的活力,发挥它应有的对这个社会的功能,作为我们要寻找自我,寻找自身认同和自我身份完整。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9

当我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研究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

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目前的学生教起来怎样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晓得该若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天下,而不是在改造这个天下。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当我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原因正如帕尔默所说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认识路子是以“脱离我们的自我”为代价,将我们带入“真实”天下的“客观”认识路子。而悬置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头上的高考试卷使我们更加默许了这种认知路子,我们害怕,恐惧我们介入到我们的学科会受到评判,有大概招来漠视和嘲讽。因此,造成了课堂上的“我”与真实的“我”相分离,与所教的学科相分离。师生有此外头脑作怪以及害怕,恐惧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了“我”与学生的分离。这种种由于害怕和恐惧所造成的分离更使我缺少了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们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造成了我们教师的职业倦怠,缺少了教育的热情和感动,原本生机勃勃的教育被我们弄得死气沉沉。因此为了让教育事业恢复它应有的活力,发挥它应有的对这个社会的功能,作为我们要寻找自我,寻找本身认同和自我身份完整。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研究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10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让我豁然开朗,有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这一段话:“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的确如此,在我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是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们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数量也并不少,快乐与痛苦并存,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经历着的,我释然了。而且因为帕尔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看来这也是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关注恐惧而不惧怕恐惧,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平日,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夸赞哪位老师课讲得好,总会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异口同声”不值得我们称赞,相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个性卓然的不同的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生机勃勃、纷繁多彩。如果学生们一个个行事、考虑问题、表达看法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模一样,如砖模子里倒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兴盛、未来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个五彩的肥皂泡。教师,不应只讲技术,而应讲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应把他当人,应让他自由地、充满阳光地向前向上发展。我们仅仅是引导,以我们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

其次,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尤其时下,社会道德水平每况愈下,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仅仅需要情感与智慧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便有什么样的教学观,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

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着学生。再次,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感谢帕克·帕尔默,感谢《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学勇气》这本书犹如一瓶陈酿,越读越香醇。任何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下载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勇气读书心得体会1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如孩子般将白纸绘色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长久以来,我在购书、看书时有一个习惯,喜欢在网络上搜寻一些其他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及读后感,同时也帮助自己更好理解这......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心得 福鼎市实验小学 陈永斌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由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 我读《教学勇气》,突然有一种被唤醒心灵的感觉。从书中,我读到了:真正好的教育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因为它是职业幸福的`关键,也是课......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陈 辉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写 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暑期学校特别开展“青年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旨在用丰富的学识武装教师的头脑,以高尚的品格洗涤教师的心灵,让教师......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1 在黄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教学勇气》这本书。初拿到书,封面上的一段话随即震撼了我。“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上:优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