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反思与感悟
大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自身能否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价值观指导下的思与行。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学反思与感悟,欢迎参考。
大学反思与感悟篇一
回首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分别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作自我鉴定。本文提供一篇本科毕业自我鉴定,关于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的详细内容如下。
在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感觉就像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笔,转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励我,在督促我,在时时刻刻的检查我,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觉得是一种累赘,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
学习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由于所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于他人。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意志视为,我把自己的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
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这四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刚进学校时如张白纸的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我们就能很精彩。当然,四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委屈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人生总难免有缺点,四年的学习生活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于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社会阅历和经验也太少,这些我都会在今后努力提高、完善自己的。为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面对未来,迈向社会的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一名20____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大学反思与感悟篇二
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紧张,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奋力拚搏,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成为一名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面:树立“坚持学习,学习是首位”的学习思想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习理念,在刻苦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奥妙。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挑战自己,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并在第二学期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
社会实践方面: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想,在20____年暑假,我在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国际大酒店实习,通过做服务生的工作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定要投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自己才会真正地长大:对世事的人情冷暖不再一味愤愤,而是多了一份接受与面对,用感恩的心来面对周围的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回顾过去,自己仍然有不少缺点,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不懂得坚持,但我会尽可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各方面都具有新素质的人才。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处理人际关系时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
通过这四年的求学生涯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成绩已成为过去,未来属于自己。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希望能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大学反思与感悟篇三
即将离开大学,我有必要对自己这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进行自我鉴定。
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具有优秀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专业学习方面,我学习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外向型和适应国际竞争的专门人才。通过四年学习,我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会计学、财政与税收等专业课程。其中四门学位课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同时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学业平均成绩超过75分即将取得东南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本人学习态度端正,由于大学的授课和高中时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在课下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而我也非常喜欢去图书馆学习,迄今为止大学阶段已看课外书籍一百多本。大学以前,一般学生都是死读书的典范,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在不断地成熟。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地在图书馆好好看基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改变人思想的地方。本人还注重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每逢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实践报告。
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对体育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曾代表班级参加校首届体育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的爱好是踢足球。在去年的校首届足球联赛中,我作为主力参加了国贸专业队,并在六场比赛中打入了五球,其中包括联赛首球和决赛第一球,最终我们专业夺得了冠军。
在操行品德方面,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的时间观念也比较强,约好的时间总会提前到达。小时候的生活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自理自立的能力。我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有思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了了很多。以上就是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一个自我鉴定。我自信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面对挑战,不断实现自我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第二篇:大学感悟与计划
大学感悟与计划
八月末我迈入了大学的校门,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新鲜。没有了高中的紧张气氛,我却不知该怎样对待这份“悠闲”。度过了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必须为我们以后的大学生活做好计划,为以后美好的生活做铺垫。
感悟:
1.大学不是我们荒废的天堂,它和高中一样同样值得我们去奋斗。
2.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朋友,努力去交更多的朋友,这会是你在大学拥有的一笔宝贵的财
富。
3.经常去图书馆,它是我们大学学习的第二课堂。
4.有时自己觉得孤独想谈恋爱,而大部分的人只是出于寂寞玩玩而已,这样的恋爱不可靠。
5.专业课十分重要。
6.利用余暇时间多充实自己,增强才艺、能力等。
计划:
1.利用不上课的时间,读写有用、有意义的书,例如《狼图腾》《红楼梦》等。
2.不要让自己松懈,有空就去图书馆学习,多了解课外的知识,或其他专业的技能。
3.上体育课要充分的锻炼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4.多与学长学姐沟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并认识新朋友。
5.上课对于那些老师勾画讲出来的重点应及时做笔记,有问题并及时张老师解答,大学也
讲究勤学好问。
第三篇:一点感悟与反思
一点反思与感悟
周绍莲
2008年我有幸到人大附中进修学习了四个月,转眼间两年已经过去,可我相信这短短的四个月,已经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长长的影响,这次学习,不仅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还促使我对我的教学教育生活进行了反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教育?我的课堂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我们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学习的环境?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等等,这些问题我到现在可以说也还没有成熟、满意的答案,但重要的是我已经在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对教育要有自己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我相信教师的教育眼光影响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品质。浅坑栽不了大树,好的理念才能造就好的人才。生活的智慧是什么?教育的智慧是什么?一个对教育没有思辨能力的老师是培养不出智慧的学生的。为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追寻理想的教育思想,这些年,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专著,例如,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袁振国的《教育新理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李晓鹏的《学习改变命运》《这样学习最有效》,读《教师博览》我读魏书生,读李镇西,读新东方总裁俞洪敏等等,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启发,更从身边同事们的教育教学,为人为师的优秀品质中得到启发和影响。在同事们的支持帮助,领导们的信任和支持下,我心惊胆颤地,跌跌撞撞地当了这两年的文补班的班主任,也只能算勉强交差。要说我当班主任时间和各位班主任相比则太短,要说什么教学经验,比起各位老师来说,我也谈不上什么经验,今天在这儿,我就结合我这两年的教育教学和大家谈一点我的反思与感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不教之教”——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
好的教育应该使孩子具备真实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将来能够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够承受人生的磨难和挫折。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努力,去争取优秀的学习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和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活,培养真实的生活能力,教会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幸福,教育不是结果,教育更是生活的过程。而这一切如果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不能自我管理,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长。“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老师不可能天天时时守着学生,当老师咱们就已经很累了,再兼当“警察”,咱们就没法活了!再说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老师。因此要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就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的生活,让学生自己时刻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我。
强化自我管理不是老师什么都不管,而应该通过创设环境,开展活动,提供机会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而且在平时的教育中我就反反复复的给学生强调学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成功来自完完全全的自我管理”。
1、设立目标:要让学生静下来学习,并成功实现自我管理,就必须对学生的人生目标进行引领,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为此开学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做了《目标宣言书》,让学生通过做《目标宣言书》,审视反思自己目前的现状,明确学习目标,也就是为长期发展作一个近期规划,让学生明白,我要的是什么?我的现状是什么?为实现梦想我应该如何去做?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以强化自我约束,增加面对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我还发动学生每人写了一条高考宣言,我把同学们的这些宣言做了精美的编辑,配上一些漂亮的图案后彩印出来贴在教室里,在班会课上和全体同学对高考宣言进行赏析,通过 这激励性的,分享性的赏析,把每个同学的宣言内化为精神上的滋养,前进的驱动力。例如:
尹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杨如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翻白眼。王根林:爸爸妈妈你们是我奋斗的理由。
殷玉春: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负重,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又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杨荣淞:我心在四川!
黄倩倩:要嫁就要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线帕俊:因为错过所以才更加明白,明白坚持是什么!段国贤:一切未成定局,未来等我去开创。
2、召开主题班会:我相信思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学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商量决定了我们班的奋斗标语“为了梦想,拼了!”贴在黑板头上,同学们只要一抬头就可以得到提醒和激励……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为梦想而拼——艰难,但也精彩、美丽!2009届和2010届文补班我先后组织了“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只要有梦想,就可以飞翔”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才艺得到了展示,自信心和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师生间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的沟通,孩子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而我最看重的更是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是一种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与思考,通过这些活动唤起学生向上向善的内在动 3 力,在活动中培养了德性,优化了心理品质。
3、惩戒——要有利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批评是教育,激励、赏识是教育,惩戒也是教育。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但惩戒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例如:针对学生的缺席,迟到的行为,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指出缺席迟到是毅志力薄弱,行为习惯散漫的表现,长期下去,对自身发展将形成非常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出现经常缺席迟到的行为体现的是该生厌学或有厌学倾向,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进行调整鼓励,解决问题。当然也要进行适当的惩戒。开学时我和学生的“约法三章”里就规定,凡是缺席,就必须写1000字的说明书,迟到写500字的说明书,包括早操,八节课和晚自习。申明说明书不是检讨书,不是向老师检讨,是惩戒和自省,主要是写给自己,自己进行反思。说明书里不能写对不起妈,对不起爹,对不起老师的话,对不起的是自己,说明书如果有欺骗也是欺骗自己。班委督促,老师检查。强调字数要够。再如,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一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允许学生带手机,但条件是,学生带手机必须家长同意,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并把手机号码给班主任,而且上课时间不能开手机,(当然,要给学生讲清楚上课开手机的一系列危害)如何进行监督呢?我告诉学生上课时间我会不定期拨打他们的手机,如果下课看到我的未接电话了,就必须乖乖把手机交给班主任保管一个星期,第二次拨通就保管两个星期,第三次三个星期,依次类推,如果未登记号码,一旦发现就没收手机,并把手机交给家长。我的理由是:你连你的手机都管理不了,你就没法管理好自己。
通过这些善意的体罚,既进行了惩戒,也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4、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忠告
责骂往往会导致学生更大的逆反,而忠告则能让学生更能理解你对他们的 好。例如:面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不是去责骂他无耻,不会害羞,不讲诚信……而是告诉他“作弊要靠别人,慢慢地你就会明白有时别人是靠不住的,到那时就晚了,还是相信自己,靠自己吧。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吧!”再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或嫌老师这不好,那不好,我忠告学生“永远不要嘲笑你的老师无知或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才嘲弄教师实际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了。”面对有的学生乱花钱,我忠告他们:“如果你的家庭一般,那么记得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如果你的家庭富足,也要永远记住你用的钱是你爸爸妈妈的血汗钱。”有的学生乱丢垃圾,值日也马马虎虎,不认真对待,等等,针对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必须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说明你做出这些要求的理由,给出做人做事的最基本的标准,学生明白了道理也就懂事了!明确了责任也就敢于担当,勇于面对了。
二、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我们进行教学时,要把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结合起来,我相信真正的教育是在学生丢掉课本,焚毁听课笔记,忘记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后,还剩下的那点才是真正有用的教育。前不久收到上一届252班的王蓉的一条短信:“周老师,三年了,好多历史知识都记不得了,但是还记得您对我们的好和一如继往的鼓励。用现在流行的讲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明白了无论有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担当和敢于面对……”多年后没有忘记的也许才是真正的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要提高教学成绩,要学生接受你的管教,就必须努力成为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能够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所说的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里。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人生的幸福不在某个结果,而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经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让它精彩、美丽,幸福,努力生活得自尊、自信。我们也有责任让学生的成长过程快乐幸福,也许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做到这点,难!但我们不该、也不能放弃努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及时鼓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只要信心还在,只要他没有放弃,只要他向上向善的努力没被扼杀,提高成绩就有希望,成人成才就有希望。特别是学困生,更要鼓励他去争取学习成绩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而不是总责骂他成绩怎么那么差。不要求学习上的进步,不追求学习成绩的学生,也就是憎恨学习的人,憎恨学习的学生,肯定是最不快乐的学生,时间一长,学困生就变成了真正的问题学生。我们会听到一些学困生的家长很无奈地对老师说你们就帮我管着这孩子,让他乖些,不干坏事就可以了,学习上就不做要求了。可是一个学生不要求学习上有所进步,不要求学习了,你要他“乖”?除非他傻了,不学习了,不弄点其它的事,你叫他怎么活?……要管住他的“身”,就必须得先管住他的“心”,要管住他的心,在学校里你得让他有点追求,当然学生的中心任务还是学习,老师必须首先得给他明确传达相信他一定能改变的信息,(事实上老师也要抱定他能改变的信心)然后得和他一起面对他的困难,把目标定低点,让他够得着,密切关注他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及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慢慢的,孩子有了信心,也就省心了。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没有被摧毁,他就一定能成功。只要他愿意学了,有些知识你没教他他也能学会,毕竟学习的途径并非只有听老师讲一条途径。如果他不想学,我们老师有再多的 6 学问,也只是老师的学问,不会转化成他的知识。所以关注学生比关注教材知识要重要得多!学生态度对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效率就高,课堂教学的幸福指数就能得到提升,职业倦怠就要少一些。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我们在教育里生活,就该幸福在教育里。
面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的经验是平等的探讨,积极的鼓励比责骂,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差生最怕什么,最怕尊重他的老师,也最爱尊重他,永远不放弃他的老师。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就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对于学生,不管你采用什么教育方式,赏识激励也好,批评惩罚也罢,一个标准——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要以学生利益为中心。一个心中没有学生利益的老师永远不可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批评、惩戒或是处分,你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希望,留给他改变的机会,要让学生明确他为什么受罚?惩戒是为了什么?人一旦绝望了就什么都没了,也什么都不在乎了,那你的教育也就失败了,这孩子也就毁了。也许你会说,有些学生简直就是已经到了刀枪不入的境界了,既然刀枪不入,那你也就别再用刀枪对付他了。教育不应该是禁锢,不应是扼杀,教育应该是尊重与宽容,是欣赏与关爱,是引领与激励,是平等与合作。学校应成为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不仅要让他们通过现在的努力获得将来的幸福,也要让现在的成长过程充满幸福和快乐
一个人怎样被教育着,就会怎样去生活着,教育影响和决定人生,积极的教育造就积极的人生。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对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是一份沉沉的责任。好的教育造就积极的人生,而有些教育失误,却有着不可弥补性,有些错误你永远没有改正的机会。正是这 7 份沉沉的责任使我们顽强的坚持着,担当着,辛苦着,有时,想想我们的生活状况,真的想哭,可一走进教室我们却努力顽强的笑,勤奋的工作……我们甚至觉得社会对我们不公,政府对教师不重,可这与孩子何干?孩子,我们耽误不起!既然承担了这份责任,就得努力的去挑起,就得去想千方百计。
做老师很辛苦,做班主任更辛苦,辛苦得把我们的白昼和黑夜都付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使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可我相信没有白吃的苦,付出才会有回报,不是在这方面,就会在另一方面。改善工资待遇我们已经盼得太久,盼得太累,盼得很苦,甚至很烦了,可人生一辈子,我们应该在这些之外收获点什么!当本班所有老师都默默而又坚定地支持着我的工作时,当所有的搭档老师共同研究制定教育教学策略时,当我们共同努力,心照不宣时,当我们在办公室嘻嘻哈哈狂吹时,当我们共同“斗敌”康师傅,又狂呼康司令万岁时,我觉得工作是幸福的。当学生遇见你给你一个灿烂的微笑时,当收到学生在远方给你传来的祝福和问候,诉说他们的苦与乐时,当孩子们与我告别,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泪光闪闪时,当读着他们走时给我留下的一张张深情的字条时,当收到“报告团长,我们梁河小分队先撤了,今年是虎年,留下钢虎打掩护,等我们的好消息!”的短信时,我觉得我是幸福的,富有的,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多么美丽的事业,所有这些将会支撑着我往前走,就算艰难,也会信心满满的往前走。
祝大家:幸福在生活里,幸福在教育里!
2010-5-31 8
第四篇:教学反思与感悟
教学反思与感悟
教学反思与感悟1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认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就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孟母教子》来谈。这是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课文主要讲孟母借公孙将军高超的箭法来启发教育儿子孟轲认识骄傲自满的缺点,展示了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发人深思。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教育,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陶冶情操。
“这一夜,小孟轲为什么没有睡好?”这个问题是文中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以此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并采用了小组讨论、体验交流、集体反馈、朗读感悟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还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学习“孟轲久困学堂,一旦扑进大自然的怀抱,就像飞出樊笼的小鸟,感到无比快乐”这段话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师: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小孟轲比作什么?
生:比作“久困学堂,关在樊笼中的小鸟。”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生:因为孟轲长久关在学堂里学习,他很想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大自然。
师:关在樊笼中的小鸟一旦放了出去,会有怎样的心情?你觉得在这段话中哪些字词用得恰到好处。
生:(读文感悟)
生:我从“扑入大自然”中体会到了小孟轲对大自然是多么的渴望,他又是多么活泼好动啊!
学生在读悟中体会到了小孟轲虽身处学堂学习,但也渴望自由。这是人之常情。
正在小孟轲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外公登山游玩时,孟母和外公早有安排,他们要让小孟轲见识到了外公公孙将军“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箭法。小孟轲没想到世上外公竟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领,所以他一夜都没有睡好。他为什么没有睡好,他会想些什么?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第4、5自然段,学生从外公的“慢理斯条”、“箭若流星”中,看到了野兽一只只“应声倒地”、“无一逃脱”;在百步之外射箭,又使得柳条上“落叶纷纷”。从外公高超的箭艺中深受启发。
师:公孙将军高超的射箭本领是怎么来的?
生:是他平时刻苦训练出来的。
师:看到这些,小孟轲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到外公之所以射箭能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是因为他长期刻苦训练而成的。我一定要向外公学习。
生:他想到母亲为了让他懂得这个道理,真是化了一番心思,他要以外公为榜样,勤劳苦练。
生:他还想到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永不自满,决不能沾沾自喜。
生: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
师:那么,从《孟母教子》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要像孟轲一样,引以为戒,取得一点成绩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好。
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道理,得到了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坚持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的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个维度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以文体作为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链接”学生生活,让他们在感受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通过感悟语言,可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练就扎实过硬的语言基本功。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便出口能成章,挥笔就成文,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教学反思与感悟2
部编新教材培训参加了许多次,认真聆听各位专家对于教材使用的建议,踌躇满志地想要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大展身手。然而真正进入课堂时,才知道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教材使用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引发了很多思考,这里以《学习伴成长》教学片断的两次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学习伴成长》第一目是“打开学习之窗”,旨在树立学生新的正确的学习观。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了系列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运用你的经验”,活动设计让学生自由表达解释“学习”两个繁体字的字形结构,明确古人对于学习的认识,以此引入对新的学习观的探讨,导入新课。该活动设计能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这一点,我坚持采用了这一活动。
活动二采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该活动贴近学生自身生活。我以情景引入: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兴高采烈地与同学打球,老妈从天而降,要你回去学习,类似的情况你准备如何与她沟通。同时展示教材活动中设计的其他情境,让学生选择贴近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设计的意图在于运用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及参与的热情,并在讨论中使其明确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并非只有学习知识才是学习,我们也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然后调取学生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学习,增强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三是讨论春游收获,教材中该活动对应后面结论: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理解,还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我觉得要从这个活动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常困难,所以在设问时对活动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旅游收获,并对比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校里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习伴成长这一观点直接选用的是教材的图片。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是以两张图片对比,得出结论。终生学习主要补充了教师自己的学习经历。
【教后反思】
学生整体参与情况不错,有话说,也想说,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但是在动态生成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一, 教材活动与结论不能很好地对接,尤其对“这些活动也是学习吗?”这一活动进行总结时,学生得出的结论完全与预设不一致,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呈现对应知识,显得突兀。第二,当学生与我聊自身的经历时,十分热闹,但真正要总结时,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口语化,属于经验式的表达,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第三,学生整体上参与热情较高,但“真问题”少。所有的问题设计几乎都停留在学生的经验层次,不能使其深入思考,缺乏梯度和思维的力度。第四,课堂信息过于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关于学习的正确认识。
教学设计表面化,缺乏整体性思考是最大的问题。过于追求一个热闹的课堂氛围,而没有很好地指向教学目标,没有认真思考学生在这一堂课的收获。缺乏整体性思考是因为拘泥于教材,不敢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对教材设计的活动虽有部分的改动和素材的添加,但还是一个活动或材料得出一个结论,而且结论也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
基于以上反思,我对本片断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导入部分不变,由古代的学习观引出新时代的学习观。然后以漫画形式呈现几种学习观:第一,学习就是指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第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学校学到的。第三,只要在学校我们就能收获很多。第四,大学毕业后,我的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为八组,每个观点两组,赛出优胜组,颁发奖品。要求是运用书本P15-P17的知识,对观点进行评析(友情提醒:要肯定观点中的正确的部分才会更有说服力哦!)。PPT超级链接,当一组比赛完毕,对应观点补充相应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如关于终生学习的内容,展示学生采访父母毕业后学习经历的记录图片,老师学习的经历,增强学生的现实体验,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意愿。四组评比完毕,颁发奖品。最后PPT整体展示总结正确的学习观,并帮助学生解读,总结明确。
【教后反思】
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阅读并运用书本知识、友情提醒为学生理性思考问题搭起了脚手架,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非常突出。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兴趣浓郁。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1.吃透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
课堂教学是从吃透教材开始的。如前文课例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而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作为外在的形式和手段,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搭建的平台。教师在备课前,在备课推敲教学设计时,甚至在反思中,都要通过反复研究课标、部编教材培训材料、教参等方式钻研新教材,从而吃透教材,最后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只有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够在教学设计时游刃有余,才敢在教学设计时大刀阔斧。因为你知道,你的方向是准确的。
2.重构教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中有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比较模糊,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能够从课程标准入手,遵循教材设计者设计的核心理念,对教材的知识重新梳理、编排、整合,方便学生理解。如对于本目的知识点可以梳理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包括:(1)从内容上看,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2)从学习的表现来说不仅是接受和掌握,也可以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3)从学习场所看,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4)从学习的态度看,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5)从学习的时间看,学习伴成长,要终生学习。
3.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学生成长
教学活动的设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然而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如为创新而创新,如活动设计仅指向知识结论的获得,如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等等。那么,创新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哪些原则?我觉得,关注学生成长是最根本的!活动设计时,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哪些?学生的盲区又在哪里?盲区在哪,生长点就在哪!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指向教学目标,更再进一步的指向学生的生长点。能不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不能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新观念?能不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发展?能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些才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真正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即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可以说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成长,那么,这个课堂就是失败的。
教学反思与感悟3
教育的幸福来源于教师对教育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验。教育的幸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是教师对教学的不断感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深入理解,是教师用平常心书写的“育人”。教师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领导、老师、学生的认同程度,更来自专业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成功感,来自于自觉地对教育的反思中。
“两课两反思”交流研讨活动圆满闭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不同执教风格和独特的个性解读带来的精彩。不管是宋顺云老师的“润物无声”,还是段智文老师的“大气豪放”都让我受益匪浅。脑海中现场情景还未散去, “高效课堂” 对我的启示已涌上心头。
一、高效的课堂源自教学的知趣交融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作为教育的生命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追求的落脚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都不是白纸一张,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要清楚这一点,更要学会用恰当的手段了解学生的学情,激活他们的认知基础,让新知的学习泊于旧知的基础之上,把新知的学习融于有趣的情境之中,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纵观两节课,宋老师从学生喜欢玩的碰碰车开始,让孩子们在“一辆碰碰车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做”的问题情境中感悟“交换”的含义,在操作研究中懂得排列中“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把枯燥乏味的思维活动课巧妙的融合在以“乐园”为主线的氛围之中。知识与趣味性活动的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的思维之美。段老师从玩扑克牌魔术入手,把知识融合在扑克牌的情境之中,并贯穿课堂始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
二、高效的课堂源自环节的扣人心弦
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诗情。对艺术家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对教师而言,最大的快乐是在课堂里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学生在课堂上心灵交汇,智慧碰撞。在宋老师和段老师的课堂中看到了。在巩固练习阶段,宋老师创设了“寻宝”的情境,段老师采用了“砸金蛋”的游戏,都不约而同地将所要巩固的知识分散在寻宝之路的障碍或游戏之中。这些“障碍”就像一首首美丽的诗,学生听了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学生在“寻宝”中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在争辩中感受数学的美好。
教学中,两位老师是睿智的。在教学中,我看到了教育是一种成全。他们用真情传递给学生美妙的数学知识,更让孩子们品味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感受到了什么是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是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数学思维的深度之上的,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挑战,在挑战中不断追寻知识的发生、发展,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在此过程中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教师是智慧的教师?一个聪明睿智的成功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是单单的教授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而是在此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中的“双赢”即:既教会了学生,又提高了自己。单单地教授学生的知识的教师是愚蠢的,单纯的提高自己的教师而忽视了学生的提高的教师是无知的,实现“双赢”的教师是明智的。所以在教育之路上要不懈的追求、静心读书、专心课堂、潜心实践、细心反思、精心提高,在反思中品味教育教学的幸福。
教学反思与感悟4
我感觉,自己的这个课(教案)在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思想理念方面,还是认真的,也努力做到了。下面是这个课例的教学设想和课后思考。
一、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标准思想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新课程,我是这样理解的,实际课堂上,教学应遵循“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交流探讨”的原则,应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感悟和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不能满堂灌,应将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避免越俎代庖,这样学生学习才越来越有兴趣,才有长进、步入佳境。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应适当发挥引导教学过程、灵活调控课堂气氛等作用,师生都投入了,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有实效。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感悟和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别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道理的传统教学。教学过程分“体验亲情、交流感受、表达亲情”三个环节,按下面三个步骤开展:第一,以文本阅读为楔子,引导学生如何捕捉细节、感悟亲情(自主阅读——自觉感悟);第二,从对文本亲情的感悟中寻找与生活的共鸣点,唤起学生类似的亲情体验,交流感受(师生、生生合作探讨、交流互动);第三,亲情告白(包括学生写课堂小作文,完成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作业)。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在对亲情的感悟的教学安排上,我选择一篇短小感人、内涵丰富而有张力的阅读材料作为情感的引入,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学生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体会到了母爱的真挚、无私、博大、深沉,懂得尊重亲情、珍惜亲情、奉献爱心的道理;下面的环节也重在学生自主发言,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力求沟通融洽。
二、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基本能力。
教学过程中,开展“体验亲情、探讨亲情、表达亲情”等阅读、讨论、交流、写作等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基本能力。首先,以文本的阅读作为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切入口;第二,通过对文本的感悟、探讨、交流,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为下面寻找与生活的共鸣点作铺垫;第三,通过上面的情感酝酿,唤起学生类似的亲情体验,交流感受,进入生活中亲情体验的交流,逐步将学生推向对生命本质认识的高峰,为下面学生抒写自我心灵的真情实感蓄势;最后,水到渠成,让学生捕捉一二生活细节,当堂完成亲情小作文。全程读、说、听、写结合,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避免了讨论式教学中出现的空、泛等不实的做法。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对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和生活。忙碌的现代生活和紧张的'节奏,使我们渐渐地忽略了身边家人的感受,也疏远了与他们的情感,不少学生和父母有“代沟”;这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家人的处处呵护已让他们中不少人存在“唯我独尊”“凡事多为己着想少为他人着想”的思想意识,只会享受爱,不懂得付出。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察觉到自身的缺点,并反省,逐步改正。
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挖掘其中的情感。我们大多是平凡人,过的是平凡人的生活,生活中固然不乏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但更多的是平凡、朴素、深沉埋在心底、不着痕迹的爱,特别是家人对我们的爱,往往蕴藏在平凡琐碎的生活小事中,不易被觉察。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能力,加深对亲情的感悟,提升做人的品位。
从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当堂的小作文来看,学生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个性体验,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为文造情。这也是一个闪光点。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一节课的时间安排紧些,在“交流感受”部分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发言,有些仓促收尾。
教学反思与感悟5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在第二课时我主要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较突出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三个训练重点:(1)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要葫芦和邻居着急的心情。(2)句式的`训练。通过朗读比较两组句子不同的语气并体会每组的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并通过练习巩固。(3)补白策略的训练。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做?请你用上上面的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2、学生做了讲学稿上的练习没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课了没有小结
4、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5、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教学反思与感悟6
由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所著的《反思性教学》是一本指引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书,是一本关心教育事业、关爱教师发展的书,是一本与广大教师一同探讨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历程的书。熊川武教授说:“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教师,要走向成熟,就应学会反思。只有学会反思,才能成为有能耐的教师;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走向成熟。该书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各个实用的角度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多启发,书中关于各种教育细节的描写、问题解决的阐述、个案的叙述,都给我们提供了开放式的探讨机会,书中的各个章节和案例都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实际出发来思考教师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切身处地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思量,在教师职业的道路上扮演引路人。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
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但反思却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反思可以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收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经常思考类似:“我的教学有效吗?”“我是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益的”、“我怎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让教学永远处于不断改进的`动态变化之中,处于一种合理科学的理智状态之中,处于一种低耗高效的有效教学之中。
我想: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日记的素材。通过积累事实,我们会从具体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在担任了几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后,我发现信息技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教学反思与感悟7
朱熹的一首小诗《观书有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我的教学设计是,待学生已经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他们从诗的内容(描写方塘)与题目(《观书有感》)表面的不相关提出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诗歌所要说明的道理。我估计学生都能说到“一个人的聪明来自于他不断学习”这一层意思。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领会“开豁”这一层意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我的预设提出了上述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并通过讨论明确了这首诗是要我们“多读书学习”,可“清如许”对应的意思——心智开豁、敏锐却怎么也说不上来了。于是,我问学生曾经在哪里看见过或者听到过这句诗,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关联起来的?哪知道全班54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很模糊地讲了与诗句只有些许关联的一点意思,其他学生都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哈!看来学生就是“没有源头活水”啊!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利用好这一生成的“资源”,而是习惯性地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法,把“标准答案”一股脑儿地“塞”给了学生。当时只是感到有些遗憾,没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要说明的道理。现在想来,只要把当时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现象与诗句联系起来,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我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没有敏锐的反应,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谈读书感受,学生对诗的领悟会更深。可我只是想着赶快把知识“给”学生,将来能够应付考试。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谈读书感受,学生对诗歌的领悟会更深。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导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使学生真正领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含义。岂止是读书需要“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作为教师,不也需要“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吗?
教学反思与感悟8
前几天,我们完成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回想这两星期的课堂,曾迷茫,曾痛快,曾恐慌,也曾思考.在整理思绪之时,课堂处理的大环节依然历历在目,而记忆中最系统最清晰的当属第四课的教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消灭它,上课环节我思路清晰.
一. 导入新课。采用的是单元回顾的方式。领着孩子们把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主要内容一一回顾,然后我们发现,前三课说的都是孩子们从玩中得到的快乐,而第四课有点特别,说的是槐乡的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的快乐,这对于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们来说,稍一点拨就脱口而出了,非常顺利,而我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的劳动快乐四个字就成了这节课屡屡谈起的核心字眼。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既对前面所学课文进行回顾,又一不小心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后面看来真是不失为一种无意为之的小成功。
二.而后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大家要用自己已经积累的`语文能力读懂课文,而老师呆会要做的就是倾听大家的读书交流。大家兴致一下高了起来,看得出来这句话表明了我充分相信他们,他们中有的开始坐正身子,眼神了透出对新课文的渴望。为了节省时间,也避免集体混乱,我带着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从字词开始,虽然它在本单元地位不高,略读,但课文并不容易读,生字多,还有不易理解的词语,句子也是文邹邹的。我说词,学生画,比的是谁听得清,反应得快,其实真正反映的应该是谁对课文最熟,预习做得最充分。画词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当老师的也非常享受,将悄悄地教室,谁也不言语,只是在那静静地将目光在字里行间探寻,真正的高度集中注意力。我们边画还边解释一些其中的生僻词,比如“耷拉、觅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有的放在句子中理解,有的说完意思再现学现用,说上一句话,轻轻松松,自由自在。将画的词语按顺序通读一遍算是学词最后一个环节了,就这样学词不免是要让人觉得不扎实,但到了三年级,大部分的孩子已经对汉字敏感,容易记住,而记不住地也只能到课文中去混混眼熟,不能一味拖了。
三.突破了词语关,接下来就是读书了。先自由读,根据自己的实力和习惯把握节奏,难读的句子也自己掂量着多读几回,至少要读通了。然后是我读,让他们轻松一下,也让他们有更高的朗读目标。现在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都是喜欢听老师读课文的,在我的课堂上,无一例外过,只是我做得不够,并没有做到课课范读,以后要弥补这点。三读,学生小组内读。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为什么?这是就本课提出的唯一一个大问题,突破了它,对这篇略读课文的了解也就够了。不要挖得太深,要再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去。
四.交流讨论,学生总能想到你想不到的,有时候还真措手不及。先是很多孩子都体会到了,槐乡的孩子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勤劳,懂事,捡槐米赚钱交学费。后面的理解必须要读到书本文字后面去,大家又点犹豫,不大有十足的把握。突然一个孩子举手说:“他们平时摘槐米影响学习了怎么办?”这是我不曾料到的突发情况,但还好,自认为化解得还不错,“是啊!如果是上学期间去摘槐米,这样难免会影响学习,所以最好是什么时候去?”“放假了去。”“对,课文中写的是八月的暑假。”然后我带着学生读描写暑假热的句子,体会到早出晚归,在烈日炎炎下捡槐米的辛苦。为后面的“苦中作乐”打好基础。接着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他要表达的观点是,既然是从早到晚都在外面,那他们的暑假作业怎么完成?够刁钻的!我这样说了句,“说得不错,但大家想想,这些靠自己劳动赚钱的孩子,他们的暑假作业有可能不完成吗?”于是大家吵闹开了,后来一致认为冯爽不必操心这个,因为他们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不会不珍惜学习机会的。这两个问题在我备课之外,天外来客一般降落我的课堂,还好有惊无险,巧妙解决。然后我们讨论最后一个衍生出来的问题,捡槐米虽辛苦但大家却很快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们一个劲地从文中找句子,随机训练朗读,时间把握地也正好。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就三年级开始打扫教室卫生一事来说。
教学反思与感悟9
时间一晃就过,转眼已是第二周了,没有了第一周初乍到的紧张和陌生,却更多了一份期待,我和乙丁的指导老师,交给了我们一个小任务,在在自习时辅导14,1班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数学老师,我姓姚,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我精神抖擞地到1班,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孩子们继续捧起了书做起了作业。环顾四周,熟悉而陌生的黑板上,写着各科作业和程表,这些粉笔字仿佛在向我热情地打招呼,墙两侧的挂着的格言特别显眼:“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出正果”,窗外已是傍晚,温暖和蔼的暮色透过窗子折射进,倒映在学生们的脸上,洒在整齐排放的桌上,仿佛把我带到了我以前高中时的场景。这场景让人很是感伤,感叹这时光匆匆,就像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千古哀叹。想起五年之前我也正处在他们现在这个黄金年龄,在衡中,像个机器人一样趴在桌子上,作业写到晚上十点;五年之后,我们在此相遇。虽然感叹青葱岁月一去不返,但又欢喜,时光推着我们在此与这些孩子结缘,人生之美好,莫过于此。
在教室里转了几圈,尝试和这陌生的环境打成一片,初次体验了为人师表的姿态。在教室里静静的踱步,“老师,这个题怎么做”羞怯的亮晶晶的眼睛打量着我,这是班里第一个孩子问我的问题,我貌似平静淡定的外表下,却有一种叫做满足的欢喜渐渐汇成细流,流入心底。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越越多的学生排起了队问我问题,嘴巴一刻未停却不觉得舌燥,只是内心却渐渐着急,许多学生有问题原因并不是他们不会,这些学生都很聪明,拿出我的草纸,按照题意画出简图,点拨几句他们就会了,只是他们似乎没有用草纸的习惯,题目看一眼,想一会儿,没有思路就算了。没有深度的思考,不经过数次的演算,怎么能学好数学呢?想到这些,就有些焦躁的训斥了他们几句,现在想这种态度很不应该,初为人师,我应当对学生倾注更多的耐心与热情,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他们的学习习惯虽然存在问题,但我应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改正,而不是在付出努力之前就开口训斥,因为,我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正如当年我懵懂的时候那些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引领。
经过了一周的自习辅导,我总结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
1讲题时不能啰嗦,语言做到不重复,不解释。说过的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重复,不解释,可以不明白,但一定要有想法,不能因为有老师讲题就懒于思考,给时间思考,再不明白过十五分钟再问,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给他们思维空间,相信他们。
2能让学生做的思考的,我绝不插手,辅导自习上,我发现许多学生自己不动手,不动脑,期望老师给出完整过程,看明白就算会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总是这样做,学生当时明白了这道题,思维却没有得到锻炼。
注重一题多解,让同学们觉得数学,永远有不断的诱惑,只要你思考,就会发现更多的绿洲这种感觉。同时注意一题多变,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拔高思维,和学生一起体味,蹦一蹦就能摘到苹果的感觉。
4听清楚学生的想法,许多学生总是问我同一道题,不能用一个套路去讲解所有的题,听懂学生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
这一周体验了很多,反思了很多,实习进行中,我在摸索前行。
教学反思与感悟10
在初三紧张的备考复习的情况下,学校仍然非常重视市里组织的这次初三复习比赛课,一再强调我们备课组要高度重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语文老师对现今初三语文复习的思考,提高中考语文复习的效率。我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也时时感到复习不充分,总担心学生掌握不牢固,复习时间不够用的困惑。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寻找更高效的复习策略,参加了这次复习课比赛。
议论文复习比较枯燥,知识点多,一课时能讲的容量不能太多。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呢?从摸底测验中,我发现同学们这次考试中选择题的得分率是比较高的,而第3题的得分就不容乐观了。这正是我这节复习课可以重点突破的地方,也正是同学们可以提升的空间。把教学目标订得小一点(只重点讲好一个知识点),具体一些(争取提高一分),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而言,都觉得比较有信心。这也是这次课我自我感觉上得比较好的原因。
复习课,以前的概念就是反复的练习、反复的评讲,就是旧知识的再一次炒冷饭的过程。通过这一次的比赛准备,才觉得复习课其实也是一节新的课,要根据学生情况精心去设计的.课。学生已懂的知识无需多讲,学生很难懂或者暂时难以弄懂的知识也少讲。重点应该讲学生现在不懂,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体会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这次议论文的第3题,俗称开放题或者主观题,大部分学生还不是很了解该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因此我觉得根据学情去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让这节课上得有意思些,我根据当今比较流行的电视活动,精心设计了比较有亮点的环节:“MVP颁奖”“我是大评委”“变形记:中考,我来命题”“做题吧兄弟”。这就像电视上说的一个交通协管员,用当今大家非常熟悉的网络语言去劝解交通违规的人,成功率很高。其实说白了,“MVP颁奖”就是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我是大评委”就是让学生给答案打分,“做题吧兄弟”就是文段练习,“变形记”就是让学生当出题人。因为变成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而“变形记:中考,我来命题”这一活动环节,让学生从命题者的高度去揣摩命题者的想法,从文本的选择和开放题设计的初衷去推测命题者的命题,这有点象反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命题者的想法而能够更好地答题。学生们的反应也让我很感意外,他们感觉就像是个真正的命题者,说文本的选择会选择立意明确、新颖、深刻、影响深的文章,站得很高看得很远。
议论文的答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主观题等,要想答题准确,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真正地读懂文章。如果没有读懂文章,而空谈一些解题的方法和答题要点,都是缘木求鱼。而要读懂一篇议论文就要平时养成一段一段认真理解、分析,适当地做些圈注的好习惯。这在一节课里是很难达到的,需要在平时的议论文的训练中持之以恒地训练方能有效。
教学反思与感悟11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教学反思;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如何进行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学反思同时也是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基础。
那么教学反思究竟反思什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1、反思成功得意之处。
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2、反思失误之处。
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3、反思学生见解。
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既然有了反思、发现了问题,那么进行行动研究也就水到渠成了。何为“行动研究”?看似深奥其实很简单。所谓“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其实行动研究对我们的教学帮助很大,小到一个问题、一点思考,大到一种教学法都可以,而且简单易操作。其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反思并修订方案—— 继续实施研究——……如此循环反复直到达到最佳效果为止。其实过程与反思的过程差不多,可以说是反思的延续。
教学反思与感悟12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兴趣。我们都知道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学时我抓住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如:纪昌向谁学习射箭?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会以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更多的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虽然这则寓言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回答得还不够完整,这时我并没有急于打断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式的语言让他们完善答案,比如:你说的还能再具体些吗?你还有需要补充的吗???这样的语句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在这节课的伊始,我设计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环节。第一个举手站起来的学生是我们班平时不太敢举手的同学,当她流利的读完课文时,我以赞扬的语气鼓励了她,并且给了她一个满意的微笑,从而让这位同学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并且鼓励她今后更要大胆的举手回答问题,这样也会鼓励其他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学反思与感悟13
在上《感悟青春》这一框题内容的过程中。经过备课、上课、评课,自己对初一的教材如何把握有了更深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1、在使用教材上,基本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特别是根据学生来信探讨青春话题,体现以生为本。
2、这节课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中“把握青春的内涵”这点上还不够清晰,建议用投影打出来加以强调,这个知识目标会落实得更好。
3、这节课的教学行为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
(1)课前的学生来信来分析课本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养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小组讨论问题、小组合作绘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得较好。如课前导入“中学生搞笑版的广播操”在轻松中切入青春话题。“解读青春的意义”用绘画描绘出来也让学生非常兴奋。
5、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
(1)活动三“寻找异性的优缺点”这个环节,采用“穿针线”和“瓣手腕”两个游戏,在活动中出现了和预期相反的结果:男生穿针线比女生还快!所以该环节要改进。
(2)活动五“青春续写”,让学生自由发挥,会出现既难控制时间,又出现学生内容重复的现象。相比之下,采用“每个小组根据抽中的图片和要求为青春解码”的方式,既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把握青春的内涵,又让老师能较好地控制课堂。
教学反思与感悟14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我们整个的数学课堂,因为有了它,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但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要反问一下自己:我的课堂真正改善了吗?
案例1:强扭的瓜不甜——方法一定要多样化吗?
片段:这里介绍一位老师在处理算法多样化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教材背景介绍: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页“千以内数比较大小”,教材在编排上,已考虑到了算法多样化,因此,呈现了多种比较方法。)
情景导入后,教师问:312和285比,哪个大?你是怎么比的?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师:汇报一下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百位和百位比,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2:我们也是这样比的,312的百位上是3,而285百位上是2,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下面没有学生举手。)教师着急了,就开始启发学生: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数数时是怎么数的?
(学生不理解)教师补充:先数哪一个数?
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我们是先数285,然后是286、287……311、312,312在285的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教师听了很高兴,大大表扬了一番。)
师:小朋友们再想一想,285和312都和哪个数比较接近?
生:300。
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比呢?
(有几个学生举手)生:我向,285比300小,312比300大,所以,312应该比285大。
(为了巩固战果,这位教师又请了几个学生重复这种方法,然后,出示写有这三种方法的小黑板,让学生照着上面齐读。)
反思:听完后,我就在思考:课堂中,对于学生没提出的方法,教师是否有必要再补充呢?倡导方法多样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口算,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它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
看来,实施的前提是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想到的方法,应鼓励他们多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同时我认为,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方法的优化,比较出最方便简洁的方法。对于教材中已展示出的,但学生没想到的,应该分两种情况去考虑:第一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没有包含这种简便的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法:第二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已经包含了那些好方法,教师就没必要再去花时间介绍其他的`方法。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想到的这种方法就是一个既实用又简单的比较方法,它对于以后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是有帮助的,教师就应该乘胜追击,重点突出这种方法就可以了,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引导学生呢?弄不好还可能造成以后在比较方法上的误区:认为老师介绍的肯定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可能就用这两种方法比较了。
案例2: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效吗?
片段:下面是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面积与周长的练习活动课”
师:(与学生共同做了几道巩固练习后,出示:16个正方形最多可拼成几种长方形?)你知道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吗?现在请大家拿出纸片,前后4人为一组,大家讨论一下。
生:(30%的学生先表现出迟疑,但很快开始拿出准备好的若干正方形纸片,4人结成小组,有40%的学生未与他人讨论,自己操作;10%的学生漠不关心;20%的学生虽有讨论,但未具体申明自己的原因,仍保持自己的观点)。
此时教师快速巡视前排两组,回到讲台,整理一下教具,2分钟后示意结束讨论,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
反思:的确,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课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师一言堂,很多教师推导出给学生时间就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然而
主体地位与话语数量并非是一对绝对相等的概念。其原因在于课堂讨论存在的前提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不仅仅在于时间量的简单占有。正如上述案例中,大部分的讨论小组并没有出现思想的碰撞、激烈的争辩,反而却有学生表现出些许倦怠、懒散。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言,讨论没有影响教师思路的走向,或者说,它仅起到完成教师既定思路的辅助作用。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所出现的表现,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可总结成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情况是讨论时,学生只会说,不会听;第二种情况学生之间互相推委,都不愿说;第三种情况是少数学生在说,多数人只是充充场面。
如何改变这些状况,我作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我注意训练学生,比如培养他们会说,包括先思考后说,在小组内小声说,全班交流时大声说,培养他们学会听别人发言,学会等他人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学会边听边思考,同时还要学会赞赏别人,当然,作为教师首先要作好榜样,学会欣赏学生的发言。我觉得这几点还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除了训练学生以外,我们老师自己也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要端正一种认识,即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不等于放任自流。其次学生讨论时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当学生不愿开口时,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信心;当问题难度大,小组成员一筹莫展时,给予点拨诱导;当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局面处于僵持状态时,给予巧妙化解;总之,教师要作为“引线人”和“及时雨”,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并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我们说小组讨论不是服务于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多样化,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要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的。
现代教学观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内在规定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从关注学生,关注教学的本质做起,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表面形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异样的风采!
教学反思与感悟15
一、初始状态
教学反思,我们每周都需要写一篇教学反思,直到老师给我们教学反思指导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反思不算反思,顶多算一个总结。
我自己的教学反思就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上课过程中的优点,也就是我自己认为我在这堂课上,对于知识点的概括讲述的完整性,在对于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我所用的方法的以及这个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否能很好的接受;一个是上课过程中的缺点,也就是在这堂课上,我自己认为在哪些方面是没有准备好的,准备好了没有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出来以及在课堂上突发的一些问题我没有去及时的解决好。这两个方面总结完之后,也算是我个人的一个教学反思了。
二、提高过程
我的指导老师听我说完之后和我说,这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个教学记录,不算是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可以从近期到远期两个角度来反思。
三、感悟分享
近期反思,可以是对下一次课,下一周课。这个反思对于我们来说不难,反思的内容需要全面,从课的准备开始,到整节课上完之后的效果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去总结。比如上课过程中发现,有的时候我们上课准备的是45分钟的一堂课,但是我们在真正上课的时候呢,可能30分钟就讲完了一节课,那么还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都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学生们在下面想着老师讲都看着你,你确实又没有什么可以讲的内容,这么一来也就出现了教学事故,课上空堂;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讲不完你准备的内容,45分钟的'课堂你一共讲解了你备课量的一半甚至是更少,那么这么一来你只能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把这堂课没有讲完的补上,那么长此以往,课的进度会被无限落后而学生对于课上反复慢讲的上课方式也会变得疲倦。简单的说,备课内容太多,内容过少等等,这些都应该定位在课前准备上。课上学生们不配合,这个可以反思在自己准备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把握和知识点难易程度的把握上,同时也可以考虑是不是学生兴趣点问题,对于上课过程中,可以反思这是不是因为给学生考虑时间不足等等。一个问题,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去反思分析,这样你的下一节课就可以准备的更好,甚至这一周和下一周的课上的很好。
对于长期的反思,可以从自己一周的课甚至一个月的课来反思,反思之后的总结可以运用到一年,甚至今后你的教育教学中去,反思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这种总结方式在一定程度是有难度的,但是意义深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总结方式是具有全面性的,全面到可以不分学科也就是说,你上的语文课,这种总结方式的成果可以用在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教数学的老师可以去评教语文的老师的课甚至是理科老师可以去评价文科老师的课的原因,这种想通性意义深远。
一周的总结,除了在每天总结的详尽上,还需要在整体课堂,一周下来的把握上,比如一周教学的课程时间安排,课堂管理,学生们的反馈等等,这些再结合每天的一个教学反思,从一堂课到一周所有的课,从局部到整体,再换个角度,从一周的课的综述到每一天的教学反思,从整体到局部。这样反复的去反思,去思考去探索,这么一来,我们的教育教工作会进展的更加清晰明白,对于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会有更好的帮助,不会因为一堂课的失误去自责,因为这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一周如此,一个月如此,一年甚至高中三年也是如此,一届一届的学生被自己送走,但是对于教育教学的总结不能停止,因为学生们需要经验需要更好的教育,对于上一届学生的总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决定你在下一届教学工作,这也决定了下届学生的成绩。所以,就此来看,我们对于长期教学工作的深远意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育教学反思需要我们今后做为一个重点去学习,去完成。这样一件事情,在有的时候会比上课更重要。
第五篇:感悟、反思与总结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参加2014江苏大学校长培训班学习心得
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刘厚宝
2014年5月,春暖花开,我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中的困惑、对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江苏大学参加2014年江苏省农村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班学习。在学习中,我听了八场专家讲座,通过“理念、管理能力、视野”等方面专题培训,使我从众多的权威、同行那里汲取了中国当前最先进、科学、实效的思想与信息,使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了拓宽;同时观摩了扬中实小,分享了扬中实小女校长的办学经验,提升了我自身对管理实践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在短短五天的学习与实践中,我深深感受着幸福与洗礼,在洗礼中体验着收获与快乐。现作如下简单总结:
1.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学识与智慧中感悟。在学习期间,我们结识了几位有修养、学识造诣很深的学者和老师: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明远主任,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南京陶行知学校校长彭小虎,还有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的程振响主任、宜兴实小的马小洪校长、特级教师扬州广陵教育局陈士文局长、多才多艺的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杨新富以及江大李小波校长等,在感叹他们学术造诣高的同时,自己收获着思想与理念,学习中逐渐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讲座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发人深省。他们具有的执着不屈的办学精神、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锐意创新的办学态度,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
2.在实地考察与观摩中思考。在本次学习中,江大教师培训学院采取“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让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走出去到扬中市实验小学实地考察与观摩。当我走进扬中实小,深深被这所百年老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吸引,一条条走廊内,布置各类主题鲜明的文化墙,如竹艺展示,将竹编、竹雕、竹绘等具有地特色的各类竹艺术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民间艺人独具匠心与聪明才智;一楼过道大厅内布置成精美的小舞台,可以让孩子们在课余,尽展才华,唱啊,跳啊,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乒乓球馆、板画社团室、象棋社团室、舞蹈社团中心„„孩子们在各自喜欢的社团里快乐地活动着,犹如雨后春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并不是“做”花瓶,而是提升内涵。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安排全面考虑,需要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
3.从名校长的讲座中反思。在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六位名校长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全国名校长、宜兴小学校长马晓洪所作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谋划与思
考》,介绍了宜兴实小的“真”文化的建设;南京市陶行知小学的彭小虎校长所作的《课程视野中的农村小学改革》介绍了他对于小学课程改革的做法;扬州广陵区教育局陈士文局长介绍他在做校长期间对学校管理及课程改革的做法,赢得了所有学员的阵阵掌声;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杨新富所作的《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的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他多才多艺,办学理念新等等。这些专题报告,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展示了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给我们每个学习者很大的体会,引发了我们结合本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至理名言总结的精妙之处。异地的先进经验和办学思想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通过沟通交流,南北方思维火花的碰撞,定能绽放出耀眼的焰火。培训班结束了,但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我们多想再在一起交流学习、我们多想再在一起沟通了解,这种集中授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的方式,是联系实际研讨、参观、考察借鉴,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是十分符合校长们的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和选定注重突出专题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使校长们真正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信息、最有价值的教育改革和管理经验,真可谓取到了“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