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_我的扶贫故事作文
中国扶贫的决心是巨大的,全国脱贫这样的举措也是其他国家不敢想象的,更无法做到的,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_我的扶贫故事作文5篇,希望你喜欢。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需要国家、社会和人民齐心协力。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说过:“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大家更应团结一致,跟随党的领导和指挥,努力答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作为参与过脱贫攻坚战的一员,对于“脱贫攻坚”,我有话要说。
扶贫之初,我听到的是龙蹲虎踞、艰苦贫穷的凉山。2018年10月,研究生二年级的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我也因此有了从没有去过大山深处到毅然踏上扶贫道路的转变。易地扶贫旨在将居住在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通过改善他们的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实现搬迁人口逐步脱离贫困。我国将争取在“十三五”时期完成全国1000万人口搬迁任务,帮助他们踏上小康社会。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形崎岖,山峰高耸,山谷深邃,最大相对高差可达5653m,由于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很多地区较为贫困。初到凉山州,就感受到这里条件的艰苦,乡镇之间间隔距离较远,到处都是高山峻岭,为了到达山顶,车都是盘着山前进,开车的人一如既往的镇静,坐车的人胆战心惊。踏上脱贫攻坚的道路后,几个月穿越了很多地方,只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给修建搬迁安置点进行准确的评估。国家大力扶贫,偏远的地方有了水泥路,居住地有了干净的自来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悬崖村上修建了2.8公里的钢梯,解决了人们出行困难的问题。铁人王进喜有句话说得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凉山的脱贫攻坚战打得非常好。
扶贫之时,我想到的是一张张人们期待的脸庞,内心充满斗志。扶贫不是一个人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勇敢地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以我们的力量推动脱贫攻坚的战车,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勇拼搏。在扶贫这段时间里,我去过德溪乡、尔觉西乡、放马坪乡等几十个乡安置点,采集了几百个安置点的土壤信息,每到一处,当人们知道我们是为扶贫而来,都给我们竖起大拇指,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充满期待,每到一处人们都热心留我们吃饭,我们好意拒绝,我们还有更多任务没完成。人们常常用通俗的语言来评价国家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瓦吉瓦”,党和政府,“卡莎莎”。我曾在空闲的时间和当地已搬进安置点的老人聊天,我问大爷:“大爷,现在你们去镇上方便吗?你们洗衣服方便吗?家里的厕所用着习惯吗?”,大爷笑眯眯地说:“以前去镇上要走一段山路,现在政府把马路修到家门口了,现在想上街说出发就出发,政府还给我们补贴了家居和家电,不但有洗衣机,还有电视机和沙发,以前每家每户都没有厕所,现在为我们每家都修建了厕所,很是方便,国家的政策好啊,大力扶持我们”。当我踏上返回学校的路,一路上看到的是人们温暖的笑容,年轻的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看见我们的车辆都向我们敬礼表示他们的感谢。车渐渐走远,而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是他们对于脱贫攻坚的美好期许。
扶贫之后,我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祖国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果。人们都欢快地背起自己的行李搬到新的安置点,随着精准扶贫的持续进行,陆陆续续有贫困县摘帽,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7个县市中有11个民族聚居县为深度贫困县。目前,全州已累计退出贫困村1772个、减贫人口80.14万人,2020年凉山州对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将实现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17.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如今的凉山州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落后面貌显著改善,不久之后,贫困落后的凉山州就能实现社会经济文明的时代跨越。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二
“能够被组织选派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我感到非常荣幸,更知肩上责任重大,虽说对于农村工作没太多经验,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能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好!”她叫郑倩,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宝飞镇政府工作人员,2019年12月被组织委以重任,担任水晶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村民们习惯称她为“小丫头”书记。履职以来,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克难奋进,水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小丫头”书记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大业绩。
践诺于民,“小丫头”就是最美绽放的“铿锵玫瑰”。青春不息,奋斗不止,风华正茂却扎根农村。自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小丫头”书记走村入户了解村民基本情况,特别是对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现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进行了认认真真的分析研判,进一步细化帮扶方案,一件一件抓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某一天,“小丫头”书记去看望贫困户,路途中因道路施工,挖断了部分道路,一时半会儿无法通行。但想着自己已与贫困户约好,在众人都在劝返的情况下,她还是选择用挖掘机把自己托运过去,按时赴约。“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行走在乡村的广阔天地,在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小丫头”书记始终做到与村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以实干的汗水践行履职为民的铿锵承诺。
纾困于民,“小丫头”就是温暖贴心的“本家亲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小丫头”书记喜欢和村里的群众拉家常,以便在与民零距离接触中倾听民心,了解民意。“助民纾困不在于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办实办好!”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水晶村一组贫困户户主身患精神一级残疾,还时有脑膜瘤后遗症导致的癫痫症,因女儿、女婿在成都务工,为方便就医和子女照顾,一家人都在成都。在帮扶过程中,“小丫头”书记都是通过电话了解相关情况。今年5月,其家属反映进行了残疾等级评定,但未领到残疾证,“小丫头”书记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协同水晶村副书记联系了残联协会,协助办理了残疾人护理补贴手续和残疾证。事后,贫困户家人通过电话感谢“小丫头”书记说道:“郑书记,遇到你这样有情有义的‘第一书记’,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您就是我们家最亲的人!”
增收于民,“小丫头”就是百计千方的“脱贫谋士”。村子富不富,全靠“领头羊”。在带领人民群众致富的道路上,不仅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扎根群众,默默奋斗,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致富“秘方”。在水晶村,“小丫头”书记是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脱贫谋士”。到村履职以后,她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了解到,水晶村适合种植柑橘。但种植技术却是产业发展的短板,用极度薄弱来形容都不为过。村里留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因柑橘种植管理技术不行,每年产量并不大。“小丫头”书记结合水晶村实际,立足“以产业振兴带动脱贫攻坚,促进群众增收”,确定帮扶项目,制定帮扶措施。为了让村民学会先进的种植技术还邀请专家来为村民现场授课,让村民直观地学会了种植的“小偏方”。在“小丫头”书记的带动下,水晶村的产业规模有了质的改变,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得更有盼头、更有劲头!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三
2019年11月,张斌主动向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医院请缨下沉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恪尽职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必然挺身而出”的决心,赢得了金沙村群众的信任与尊重。
动员群众农闲时节外出“淘金”
扶贫工作繁重而复杂,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建档立卡户的详细情况。驻村后,他马不停蹄地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村级工作,但30岁出头的张斌干起驻村工作角色适应得很快,他根据实际情况,为村里的每一户建档立卡户制定了发展计划。积极对接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及时兑付各类扶贫资金。同时,鼓励群众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让群众农闲时节忙“淘金”,积极协调用工企业,组织群众参观企业,梳理适合金沙村务工人员的岗位,共输出劳动力686人,其中省外务工211人,省内务工475人。
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插上“e”翅膀
为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推销出去,提高群众种植、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张斌积极寻找销路和市场。他充分利用扶贫电商平台,鼓励建档立卡户将特色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进行销售,从开始的一月销售一两件产品,到现在日交易额突破500元以上,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随着电商生意的日渐红火,张斌开始谋划,通过调研、考察,他对金沙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指出了思路和发展方向,着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服务业等线下产业深度融合。在张斌的力推下,黄河奇石、蜂蜜、胡麻油、荞麦面等产品已成为直播间粉丝的钟爱,自2019年7月至今,直播平台已交易销售40万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知之不难,行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金沙村的宁静祥和,张斌主动放弃休假,大年初二便赶赴金沙村和村干部一起部署防控工作。他时刻谨记防控疫情是责任,更是使命,在他的号召下,金沙村4名党员主动投入疫情防控,5名党员为抗击疫情捐赠物资,通过党员带动引领,9名群众志愿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在他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全村党员干部张贴疫情防控海报50余张、悬挂横幅8条、发放疫情预防宣传单400余张,全面摸排4次。消毒检查站防疫物资有限,他尽自己所能联系防疫物资,不给上级党委政府加负担,连续最长值班时间长达36小时。一件件、一桩桩,就这样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地守护着金沙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金沙村的村民发现,去年还略显青涩稚嫩的张斌,经过驻村工作的淬炼,变得成熟稳重,看不到一点“85后”的痕迹。作为扶贫路上的生力军,张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奋斗擦亮了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四
“文书记好”“文书记早”“文书记吃了吗”“文书记这又去看望谁啊”,在河南省武陟县南归善村的村头巷尾,村民们热情的问候声此起彼伏。入户走访、询问近况、为民办事,这是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文成几乎每天必做的功课。“有事找文书记”,已经成为南归善村村民的内心选择。
2016年的小董乡南归善村是县里有名的省级贫困村,村内道路坑洼不平、垃圾围村、污水遍地。而村委会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同样也是荒草丛生。这一切的改变发生在8月县应急管理局文成同志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后。
用心凝聚人心
刚来的那段时间,看着道路泥泞难行、一入夜便漆黑一片的落后村庄,文成晚上总是失眠,不断地探寻、否定、纠结,几乎到了绝望和放弃的边沿。最让他顾虑的,倒不是艰苦的条件,而是能否把扶贫工作做好。
踏上南归善村的土地,文成就激励自己“住进了南归善村,我就是南归善人。我要用双脚丈量南归善村的每一寸土地,让党的阳光照进南归善村每一个贫困户的心中。”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把村干部召集到一起,了解基本情况。接下来的几天,他主动对接乡里包村干部、村里包片干部,走遍全村142户,了解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有关情况记满了4个笔记本。在驻村的日日夜夜里,他吃住在村委会,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两委干部学,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实心诚意和他们“掏心窝子”。顾了大家,难免要舍小家。对于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来讲,父母年事已高,孩子年纪尚幼。他把感情传递给百姓,却把寂寞留给了家人。
用情解决难题
村民对“两委”干部如果不信任,那工作就难以开展。建强基层组织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文书记从抓党建强班子入手,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确梳理班子分工,定人、定责、定目标,将村“两委”干部值班时间、联系方式公开上墙,方便群众咨询办理各类事务。同时,坚持和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上的转变,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不解决,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文成多方整合资金去修路,天天出现在施工现场,从开始修路,到铺设砂砾石,他自己带头干,带领大家一起干,不怕脏、不怕累,每天身上都沾满了泥土。村里的路修好了,一举告别了“晴天风沙扑面,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全村群众欢欣雀跃,奔走相告:这个书记真了不起,把村里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老百姓的困难始终放在自己心上!
用智引导乡亲
基础设施好起来了,如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就成了文成考虑最多的问题。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村干部制定好发展规划和扶贫计划,协调人社部门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使得村里缺技术的贫困户都种植起了食用菌。
同时,依托产业扶贫车间带贫模式大量吸纳贫困户创业。一进村北头,你就可以听见扶贫产业基地新奇纸制品厂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生产如火如荼,一派繁忙景象。“像我一样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还有十几个人,我们不出村,啥也不耽搁,每月能收入一千多”,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雒知青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2018年南归善村实现了全村摘帽。现在,路宽了,灯亮了,再加上天天晚上在广场上跳舞锻炼的村民们,周围其他村的群众都说南归善村人真幸福。而原先荒草丛生的一亩三分也见证了文书记的扶贫人生,变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要干,就必须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管长远的事,才能不负组织,不负人民,不负初心。”4年的考验,620位村民的验证,事实证明,他这么说了,也真正这么做了。
自2015年起,全县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百余人,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先锋队伍,他们义无反顾地奋战在脱贫工作第一线,守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默默奉献、艰辛付出。一生中有幸实打实地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改变一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多年后回忆起来必定会倍感难忘和自豪。有了他们,相信这场脱贫攻坚战一定能高质量地如期完成。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篇五
大罗村地处重庆市綦江区南部打通镇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丘深处,由于气候恶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2014年被定为重庆市市级贫困村。2018年8月封茜离开尚在哺乳期的女儿到大罗村担任第一书记,看到村民过着养只鸡好买茧、养头牛好耕地、养头猪好过年的拮据生活,她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两年之内,一定要让大罗村群众过上好日子!”
因地制宜,红土里“挖”出“金疙瘩”。“想要真正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来到大罗村的第一天,封茜这样对村里的干部说道。从此以后,大罗村陡峭的山路上总能看到封茜考察大罗村环境的瘦小背影。“封书记来到大罗村之后,每天爬坡过坎,一心想着给村里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好路子,大家都说来了个好书记。”大罗村驻村工作队员朱达雄说道。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封茜的带领下,村里发现将高山水稻实现规模化种植是一条好路子,确定方向后,封茜三天两头到市里找专家来到大罗现场勘考。经过科学分析发现,大罗村海拔高,空气环境优良,含负氧离子极高,村内有红花一二库,梅家沟水库水源充足,加之土质大部分是紫红泥,含铁锌硒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以依托种植紫红泥大米打造出特色产业品牌。
经村支两委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按照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种植紫红泥优质大米。为了打响品牌,大罗村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指导、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形式,保证米质优良,定价合理。
2018年大罗村成立梅家沟水稻种植股份合作社,成功注册“紫红泥”水稻商标。2019年大罗村种植“紫红泥”水稻500亩,售出40000斤,收入18万元,村集体盈利17000元。今年已扩种至1000亩,实现26户建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不仅如此,大罗村还将试种100亩糯高粱与高山萝卜套种,采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惠及广大种植户。现在,大罗村“紫红泥”优质大米已经成了当地市场上小有名气的畅销品牌。
因需而动,山沟里“挖”出“通畅路”。看到紫红泥大米的销路打开了,封茜却又犯了愁。村里的入户便道一直没有全覆盖,有的村民修房子的建筑材料全靠马拉人抬,极其不便,而且要修路就得占地,土地都是村民的命根子,为了说通村民同意修路,封茜每天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给大家讲道理、谈发展、谋变化、调纠纷,经过一个月多的努力,终于让大家同意了修路。
封茜带领村干部根据现有道路建设情况,充分利用中央扶贫的政策资金,整合集体资源,积极争取政策。2019年硬化公路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32公里,逐步实现了公路硬化全覆盖、人行便道户户通。
大罗村村民马兴华说:“以前去赶场早上5点就要出门,现在路修好了,半个小时就能到镇上,修房子大卡车把东西直接就运到门口,方便得很”。
因户施策,蜂巢里“挖”出“致富经”。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稳定增收,封茜带领村里的驻村工作队员到处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发挥贫困群众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梦。
“养蜂是一个好项目,不占地、不用粮,无污染、无公害,是个致富的好路子。”封茜到贫困群众赵立强家中宣传养蜂致富的好处,普及蜜蜂养殖知识,不久蜂蜜养殖产业就在赵立强家中落地生根。
2018年以来,贫困群众赵立强利用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将蜜蜂养殖规模扩大到60群,新建400平米家庭农场,产业补助从500元增长到25000元,人均收入从3500元增长到10607元。同时,赵立强还通过“产业托养”分红模式帮助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蜂蜜特别好,吃起来特别甜,就跟我们的日子一样越过越甜。”区领导视察赵立强的蜜蜂养殖园时他笑着说道。
封茜来到大罗村两年以来,帮助村民发展了产业,修好了道路,增加了收入,全村2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集体经济销售额突破20万元。她不仅将大罗村的山水印在了脚步里,更把这段驻村的宝贵经历刻在了生命里。问起驻村工作的感受时,她动情地说道:“驻村两年以来,一直缺少了给家人的陪伴,让我非常内疚,但是看到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觉得一切都值。”
2020驻村扶贫故事征文_我的扶贫故事作文5篇
第二篇:扶贫驻村工作感人故事
苦并快乐着
──我的扶贫驻村工作侧记
(中共云浮市委办公室 叶赞钊)
国庆黄金周的喧嚣声已经慢慢散去,“彩虹”给人们留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带来了阵阵的秋意,一阵小雨过后,更添了几分凉意。我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已经是晚上11点30分了。家里的饭桌上堆满了资料,桌旁坐着我和妻子两人,一个人对着本子计算,一个人在电脑上录入,我们正在整理录入2015年贫困户家庭收入情况。看着埋头计算的妻子,结婚三年来的一幕幕呈现在我的面前。
三年前,我根据单位的安排开始了扶贫驻村生活。这时离我们婚礼日子还有3个月,想到扶贫驻村后必然是聚少离多,当时我以为未婚妻会反对,至少也会带点不满情绪。但是没想到未婚妻对我的工作表达了坚定的支持,并安慰我说:“驻村是一次宝贵的基层锻炼机会,也是展示人生价值的平台,你应该把握机会”。正是妻子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也更加坚定了当好扶贫驻村干部的信心。
开始驻村以后,我才真正感到了驻村生活的苦。首先是工作、生活环境上的苦。农村办公条件不像机关单位办公条件好,没有空调、打印机,电脑又老又慢,还经常开不了机、上不了网,工作起来极不方便;生活环境也十分的简陋,厨房洗手间挤在一块,-1-旁边搭个碌架床,冬天洗个热水澡还要煤气炉一锅锅地烧,村委离居民区还有几里地,晚上尤其显得孤单和寂寞。其次是日常工作多又杂。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事无大小村委均要操心;帮扶考核指标多达27个大项,贫困户基础资料每户50多项,全村共63户,每一项均要有纸质和网上数据,都需要有详细资料并实时更新,帮扶资料整理工作量巨大,而这些基本上都只靠我一个人完成,由于白天经常要跑农户、跑项目,熬夜整理已成了常态。最后是寻找脱贫项目和落实帮扶资金的苦。帮助贫困村脱贫最重要的是要走对路子,这就需要深入细致调查贫困原因,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产业;其实各级帮扶专项资金也就100多万,对于推动帮扶工作远远不够,驻村干部需要像搞传销一样厚着脸皮不断地到市里、区里、镇里跑部门、跑企业、跑乡贤筹集帮扶资金,有些文件要盖完章就需要跑上100多公里。
虽然条件是很艰苦,但却苦中有乐,为群众办成的每一件好事实事都乐到了村民的心里,也美到了我的心里。随着慢慢融入村民们的生活,我渐渐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大家见到我会热情打招呼,会热情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有困难会主动找我,有些不愿或不方便给村干部说的心里话也愿意跟我讲,仿佛一下子认回了许多亲戚。
想到三年前刚进村时,村里可谓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只有5000元,村道又窄又小,许多地方还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一间间低矮瓦房散落村里,长满杂草的田间小圳里流水哇哇
-2-地响着。
我们进村帮扶以后,坚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方式,通过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按事情轻重缓急制定帮扶计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过我们的帮扶,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来,我们共投入帮扶资金8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由每年0.5万元增加到11.5万元,培育了以发财树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帮助28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完成住房改造。全村的村道都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并安装了路灯,田间小圳完成了三面光,建起村委党员妇女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室和文体广场。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一个边远贫困小山村蜕变成了生态文明村。每一项的改变都包含了我奔走的汗水,其中也包含有委屈和心酸,但看到村民们畅谈村里的变化时所露出的自豪和欢笑,我感觉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秋天里我们即将迎来本轮扶贫工作的三年总考核,在收获了亲人的谅解、村民的信任、领导的肯定和为民办实事的喜悦后,更期待的是能在最终考核中得到省的肯定。
第三篇:扶贫故事征文
2篇扶贫故事征文
今天,我和单位四位同事自行驾车前往**市**镇**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夏天,艳阳高照。我们花费了一个半小时时间赶到**村。到达后我们立即投入到扶贫工作,各自按照事前计划分别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
我包保贫困户李某进大叔,家中四人,年初进行扶贫规划中,主要是他本人新疆务工,大儿子广东务工,种植6亩木瓜。他爱人体弱多病,金阿姨在家照顾尚在上小学儿子生活。我仔细询问种植木瓜情况,木瓜长势良好,就是杂草有点多。我提议等她身体较好时,一起进行除草,对田边地头的杂草喷洒农药。得知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李某进大叔在新疆务工期间,身体抱恙,浑身无力,已经回到湖北,到十堰太和医院入院检查,检查出肺结核病,正在治疗。我向金阿姨表示慰问,告诉她肺结核病现在能够治愈,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我们向村里、镇里积极申请大病救助;提醒她保证好李叔叔的营养摄入,因为肺结核需要较好的营养,恢复更快。下一次,我将自行购买营养品慰问李大叔。金阿姨担忧,由于李叔叔患病,会耽误务工,影响年底的务工补助资金。我请她宽心,当务之急治好李叔叔的病,等他康复了,做点轻松的务工工作,我们会协调村里,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帮他完成务工补助收入。
在另一贫困户舒某雁家中。我认真听取舒大叔生产情况,二老身体状况,舒大叔家里种了几亩田地,自产自销,吃穿不愁,儿子广东打工,孙女留在家中,李阿姨平时照顾小孙女。舒大叔平时在当地酒厂干些零工,取得务工收入和补助。舒大叔、李阿姨反映道路不通家门口,运送物资极不方便,靠肩扛担挑。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好在我了解到浪延路已经进入规划,经过舒大叔家门口,会极大改善大叔家的交通状况,交通建设需要一步一步发展,请他们耐心等待;另外,李阿姨反映今年规划养殖100只蛋鸡,买了鸡苗,甚至自己用母鸡孵化鸡苗,总是发生病害,损失较大。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我仔细咨询了农技部门,了解到现在养殖业动物疫病较多,必须要选择经过疫苗能够抗病害的鸡苗。我提议帮他们到大养殖场购买防疫过的鸡苗,他们很满意我的帮扶。望着李阿姨写满笑意的脸,我深深感动了,这就是我们勤劳吃苦的中国人民,淳朴善良的农民百姓。我告诉老人,今后的扶贫政策会越来越好,政府会一如既往对他们给予帮扶。听我这么一说,老人激动不已:“现在我们一家拿了低保,看病花很少的钱,政府是关心我们的,真的感谢政府!”虽然命运无情地捉弄了他们的理想,但党的阳光没有被乌云遮挡,庆幸的是,有了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有了一大群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的干部,只要双手还在肩上,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另外两户贫困户全家都在外务工,靠务工收入和务工补助脱贫,我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询问务工生产生活情况,嘱咐他们注意身体,在工作之余学些技术,通过提高自己技术水平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致富。我们会在老家后方支持他们,帮他们落实扶贫政策。
这次入户,使我真正理解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在农村,有很多农户想发展,能发展,但是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而依然生活贫困,真的需要我们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为干部提供了平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感受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
扶贫故事征文
六月的天,阳光日渐灼热,**似乎离太阳更近似的,沿着蜿蜒的山路坐车近两小时终于到了**村部,**村坐落在**镇西北偏远山区,交通非常不便。我们一下车便顶着烈日马不停蹄地徒步去访问各自结对帮扶的扶贫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劳作的人们,有的在地里除草、有的在割麦子、有的田里放牛,熟悉的不熟悉的都会抬头给我们一个朴实的微笑。虽然烈日当头,但是丰收的喜悦依然写在每一位农户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沿着弯曲的小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家门口,走进他家第一眼就看见鲁大爷疲惫的扇着扇子大口的喝着水,他看到我来了赶忙起身热情的握住我的手,这样紧紧的握手是我每次入户到大爷家的场景,每次看到我们工作队员他都特别开心,都要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感叹道:“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干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心我们老两口,真的很感谢。”我们坐下拉了拉家常,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告诉我他这才放牛回来,老伴去地里摘点菜回来做饭。鲁大爷家中儿子媳妇都外出打工赚钱,只留下七旬老两口在家,每逢来家里我都会下地帮大娘干点活,老两口年纪大了,地里的活慢慢力不从心了,近几年给老两口办了低保救助和农村医保,除此老两口每月还有固定的养老金,老人们衣食住行都得以保障了。
说话间我从包里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贴在墙上,并耐心跟大爷交代一番,镇上为每一户贫困户签约了家庭医生,家里有人有个小病小灾的都可以找家庭医生询问和上门服务,大爷再次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大爷握起我的手开心的讲起镇上的扶贫安置房就要入住了,是呀,老两口终于有宽敞明亮的房子了,看到大爷这么开心我们心里很是欣慰。
告别老大爷我继续往山上走,半山腰的房子便是我的另一帮扶贫困户**家,听闻动静,**爱人郭成菊从土坯房迎出来,面带笑容,看到我来了连忙邀我进屋坐,从阿姨口中得知艾大叔去山上种地了,**大叔与我父亲年纪相仿,早年因伤落下残疾,一只脚严重变形,虽是残疾但人很是勤劳,我每次来家里大叔几乎都在山上劳作或是放牛,大叔的一双儿女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中,艾大叔和爱人多年住在这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中,现如今镇上的扶贫集中安置房已可以搬迁入住,也给两口子办了低保救助、农村医保以及大叔每月的残疾补助,再加上艾大叔勤劳朴实,日子越过越好。我从包里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贴在墙上,跟阿姨讲解了关于家庭医生的惠民政策,并关心询问她们是否对家中橘子树进行了大实蝇防治。除此又与阿姨聊聊家常和儿女们在市里打工的近况。临走前,再次跟阿姨交代了如果身体有一些问题及时与家庭医生联系咨询或者请医生上门诊断。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离开**家我前往另一个山头,我的最后一户贫困户王顺连家,来到家中王顺连阿姨正在给家里的猪喂食,看到我来了开心的快步过来与我拥抱,每每这是我与阿姨之间最熟悉而温馨的画面,阿姨拉着我的手邀我家中坐,给我拿扇子,心疼的看着我念叨:“这孩子大热天的又来看我们,看这满头的汗,快扇扇。”我激动的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帮阿姨贴在墙上,详细说明了这又一惠民医疗政策,并反复嘱咐阿姨的胃病和胆囊炎如果又不舒服要及时与卡上的家庭医生联系,必要时她们可以上门诊治。王顺连阿姨今年六十有余,本来身体就不好,丈夫前两年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家的儿子,小儿子三十好几在外打工,大儿子命途多舛,高中毕业后本是在村里当老师,可是因多年心情郁闷压抑后来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经常发病时连阿姨都打,多年医治无效只能靠药物控制,阿姨常年只能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为主,家中农活无人帮衬只能自己能做多少是多少。每逢与阿姨聊到这些我都忍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只希望能够多多看望她们,尽自己所能帮助阿姨和她儿子解决生活就医等问题。近几年给阿姨和大儿子办了低保救助和农村医保,大儿子的二级精神残疾每月有残疾补助,除此阿姨每月还有一些养老金可以贴补家用,再加上阿姨养一些猪、牛,种些粮食蔬菜,日子越过越好了,看着她们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我越来越欣慰了。
每逢离别时,阿姨都念念不舍,目送我们离开的她站在路口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我们的身影消失在她的视野里。这是最朴实的感动,在我心里为他们送上诚挚的祝愿,面对这些朴实可爱的亲人,我真心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位农户,看到他们不再贫困,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小日子,我们该有多满足呢!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顺连和**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和发自肺腑的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朴实的村民是通情达理的、是善解人意的。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公务人员,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第四篇: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的扶贫工作和大家一样,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完成了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今天回顾我的扶贫之路,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
惭愧:某天下午6点多,我电话响了,一看显示屏,上面显示郑汉波龙口村,我迟疑了一下,这是谁?迅速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还是没有印象。接听后,那边问我是不是某局的王俊?我说我是档案局的王俊,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他没有什么事情,瞬间我知道这人是谁了。原来他是我的一个帮扶扶贫户,顿时觉得扶贫工作差距太大,对扶贫户的名字我都没什么印象。想想原因,一是因为我平时与他们接触少了,一个季度才去走访一次;二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事放在心上,走访过了就忘记了。仔细想想,真是惭愧。
无助:我的几个结对帮扶贫困户中,有两户是因病致贫的。每当我到他们家走访的时候,看着他们被无情的病魔折磨着,而我每次上门都说些不咸不淡的话,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和没有营养。其中一个贫困户,他叫**,我每次去他家,他总是热情地把我迎进门,与我愉快地攀谈,但每次当谈到他的病情的时候,空气瞬间凝故,我从他的眼中看出了无助和无奈,有时还看见泪花。每逢这时,我也只能是说一些安慰鼓励之类的话,宽宽他的心。每次从他家出来,心情特别沉重,不知道下一次来的时候,老胡是否一切安好。结果是现在这两个重病对象都已经离世了。
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扶贫工作之路,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五谷杂陈,扶贫帮扶一定要用真心换真情,学会换位思考,扶人扶智,重点是把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贫困户手中,让他们分享国家发展富强的成果,这样就能把扶贫工作抓实。
第五篇:扶贫故事
扶贫故事5篇
扶贫故事5篇
是专业的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喻主任,我要买5斤猪肉。”“喻主任,我要买10斤猪肉。”区局的精准扶贫工作微信群十分热闹,这是端午节发福利的节奏吗?确实是的,不仅是给自己,更是给帮扶的百姓。
xx镇xx村有这么一对老夫妻,命运多舛,令人同情,但勤劳朴实,令人敬重。欧阳大叔年轻时常在煤井上班,白手起家,眼见两个儿子成年,好日子终有盼头。然而天不遂人愿,厄运突降,两个儿子相继病重,为了挽救两个年轻的生命,如今已经债台高筑达70余万,可换来的却是人财两空的结局……
老年丧子的悲痛几乎击垮了两位老人,成为空巢老人以后,许多人建议二老直接去敬老院,老人拒绝了,他说:“要还完了债才能去,做人要讲良心。”老人家4XX元起家,养猪还债,起早摸黑的辛苦,沉重的债务日渐减少。然而厄运再次来袭,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两位善良的老人,20**年死了几十头猪,亏了8万多元,当时有不法商人想廉价收购病猪死猪,老人却摇头表示拒绝,并自己花钱请人把猪埋了。欧阳老伯虽然贫穷,但是他身上却散发出人性最伟大的光芒,他的淳朴、他的善良、他的责任心令人钦佩,老人家用自己朴实的行动给区地税局的扶贫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老人家坚持用传统的方式饲养,不喂饲料,只喂玉米粉,别人养五个月出栏,他却养八个月,成本相对较高,但猪肉质量更好。由于今年猪肉价格下跌,如果批发给市场,每头猪面临亏损XX元,如果屠宰零售就略有盈余。区局党员干部知道以后,纷纷表示一定要帮助欧阳老伯度过难关。于是出现了微信群中发生的这一幕,由于存栏量仍然较大,大家纷纷寻求亲友支持,利用朋友圈等方式,帮助大叔卖猪。
精准扶贫、精心帮扶,不是一句高尚的口号,不仅仅是走访调研,不仅仅是节日送慰问金,更重要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走入农村、走入基层、走入百姓,关心百姓生活、关心人民疾苦,设身处地的为百姓思考,积极主动的为百姓谋事,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将“两学一做”常态化活动向实践延伸,向基层拓展,让共产党员的光辉在精准扶贫的一线绽放。
在我驻的道县白芒铺徂復村有这么一个贫困户,户主叫xx,他今年51岁了,家里有一个83岁的老母,一个16岁有智障的孩子,一个女儿已经出嫁,妻子已去世多年。他本身又是肢残4级。现在只能靠吃低保和做一些简单的种养维持生活。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是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出钱为他建了一座楼房,平时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前还种了荷花,咋一看,不像是一个贫困户,倒像一个书香门第。
然而,一次偶然机会,我送了他一只毛笔,却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那是一天的中午,我吃完午饭后在我的宿舍里,我用笔蘸着清水在宣纸上临写何绍基字帖,正临着来劲呢,忽然xx进来了,他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只有他才能听明白的话语。他一看到我在练字,不知怎的,眼中好像放出光来,人也不傻了,说话也一本正经了,非常有兴趣地凑了上来,看着我写,还不时地说哪一笔要直,哪一笔要如何写才有力。我也是一愣,没想到贫困户里也有喜爱书法的人,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过。他似乎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与我大谈毛笔的特性来,说什么样的毛笔要有弹性,中间饱满才好写字之类的话来,还说“我就是喜欢像你这样会写毛笔字的人”,“像你这样的人,很对我的脾气”,“我给你在我家留一间大房,你搬到我那去住”,看得出来,他非常信任我了。没想到,他竟然也是性情中人。
我看他对毛笔如此痴爱,就对他说:
“你如果喜欢,这笔送给你吧”。
“当真”?xx一下来劲了。
“是的”。我当即就把笔递给他。
他没有马上接,而是在我的笔筒里挑了一只。
“我要这个,画画用”。我一看,他挑了一只中号长锋。他怕我不愿意,眼中有些期待。
“好,送你了,拿去吧”。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他欢欢喜喜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又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旧户口簿。与他交流了半天,才知道他要为他的儿子办身份证,因为他的户口上的地址“白芒铺镇洞仂口村”漏了一个“口”字,去派出所办了几次,也许是因为语言交流不清的原因,一直没有办好。所以找我来了,请我为他办好这件事。我知道,他是把当成信任的人了。不然的话,不会来找我。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一件很难办的事。他是没有办法才找上我的。
我把户口簿接了过来,答应他,一定能办好。我们又交流了一会,他才离开。
周一,我进村经过白芒铺镇派出所,向户籍股的民警说明了xx的情况,他二话没说就改好了,还免费为我打印了他家4口人的新的户口簿。
我到村之后,马上赶到了他家,亲手把新户口簿交到了他的手里。
他激动地拉着我,请我坐下。然后在大衣柜里摸出一大包珍藏很好的花生米,说什么也要送给我。我不要,起身要走,这把他急得,差点跪在地上了。我知道,我如果不要这包花生米,他无论如何是不依的,只好先带上,今后给他送点水果来。
从此以后,他对我们工作队的态度变了,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
我是市委宣传部驻新田县骥村镇xx村工作队员。在xx村,我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让他们感受身边的温暖。我们驻村工作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带不走的工作队”。
“不好,xx把她妈打伤了,快叫工作队来协调。”
“快来呀,离婚回家的xx发病了,把她妈打到头出血了!”刚吃过午饭,我准备午休,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迅速披上衣服,一路小跑往xx家中赶。一到现场,我与村民们把xx拉开,马上电话联系村卫生室的医生为伤者头部做清洁包扎,并协调康乐医院过来接走xx进行治疗。事后,考虑到xx家的实际情况,我还积极帮她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临时救助。
这虽然不是扶贫的范畴,但是和老百姓相处久了,他们有什么矛盾纠纷都愿意让我出面调解,我也愿意帮助村民。
种南瓜致富,贫困户主动要求脱贫
驻村帮扶的日子里,我吃住在村,与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上门宣讲政策,争取项目资金,鼓励老百姓发展产业,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20**年被纳为贫困户的黄状元家,以前是半边厨房半边床,一家人住在瓦房里,下雨天漏水严重。因为缺技术、缺资金,仅靠女儿、女婿在外打工,生活艰难。我得知黄状元家里的情况后,心里很着急,主动登门走访,帮他做产业规划发展种植业。
在我的帮助下,黄状元和老伴在农忙之后,种起了红皮萝卜和南瓜。他给我算了这样一笔账:今年种了2亩南瓜,毛收入5XX元;冬天还打算种8亩红皮萝卜,一亩地可以赚6XX元,仅红皮萝卜的毛收入可达XX.X万元。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xx村选派了这么好的扶贫工作队,带领我们发展产业谋出路。现在我申请退出贫困户!”在村民大会上,黄状元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之列。
广场舞跳起来,美好生活笑起来
夜幕降临,村民们在村活动中心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村民陆仁凤是村里广场舞领队,看电视学会了跳40多种舞蹈,热衷于教大家广场舞。
“我先跟着视频学习舞蹈,学会了再组织大家一起跳。”聊起广场舞,陆仁凤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在工作队来之前,村民们精神需求匮乏,晴天耕作,一空闲下来就在家打牌,现在新建了村活动中心,村民们可以在广场上跳舞、散步、锻炼身体,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幸福感也增强了。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我驻村以来,和村支两委先后筹措资金120余万元,修建了村文化活动场所,并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邻里”评选、村民卫生评比、送戏送春联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还注册成立xx现代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600亩,聘请两名有技术、懂农业的村民进行管理,发展山东济薯、优质稻、红皮萝卜等订单农业。在村活动中心修建了46米“乡村振兴”防腐木文化长廊,制作了6个高档次太阳能灯箱广告、5个不锈钢烤漆党建宣传栏、小山顶休闲文化亭等。
走进xx村活动中心,到处可以看到村规民约、中华小经典、十星文明户、乡村振兴诸多内容,“十大陋习、十大新风”、好家规好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等内容,吸引村民时常驻足观赏,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此外,村活动中心周边新铺了透水砖2600余平方米,路面白改黑3000余平方米,新建乡村舞台1个、标准篮球场1个。每天晚上,村民们云集村活动中心,唱歌、跳舞、下棋、打球,自娱自乐已成常态,群众性文化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如今的xx村,与我刚来时已经完全换了一副模样,不仅干净整洁,还充满诗情画意,留得住记忆里的乡愁。
2018年2月,我响应市委新一轮驻村帮扶的号召,担任xx县xx镇xx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到今天已经过去了550多天。在这些日子里,我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风景,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记录的知识,也经历了很多平凡而有温度的故事。
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xx村基础设施滞后,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缺水,属典型干旱死角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2018年还有XXX户XXX人需要脱贫,贫困发生率达XX%,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我第一天来到xx村时,还是被当地的恶劣环境震撼了,xx村的自然环境让群众很难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入的走访摸底、调研考察,我发现群众对于产业扶贫要么过于悲观,认为扶贫产业发展不起来,要么过于乐观,没有正视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这让我深深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一时找不到答案,我就边干边想。从去年3月开始,我先后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员到祁东县黄土铺考察黄花菜种植项目,到宁远县、新田县考察葛根种植项目,到本县观音滩镇考察槟榔芋、生姜种植项目,到大忠桥考察瓜蒌子项目,到广州江南市场考察食用菌市场。最后采用排除法和多方论证的方式,选取了母猪繁殖和黑xx鸡养殖等以养殖业为主的产业发展之路。近半年中,终于在xx村里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母猪繁殖基地,养母猪达400头;黑xx鸡养殖已签订“公司+合作社”合作合同,厂棚正在搭建之中。唐中华、唐明华等外出不便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到母猪繁殖基地和黄花菜种植车间务工。他们高兴地对我说:“张队长,你带我们走了一条脱贫的好路,我们还想走更远。”原来,选择和努力都重要,无论缺了哪一个,脱贫都会事倍功半。
“张老板”的朋友圈
每天打开手机,我都会习惯性地先看微信群置顶的几个贫困户农产品分销群,一旦发现有人@我说“张老板,送几只土鸡来”之类的消息,我都会激动一下。这些土鸡土鸭不是我养的,而是我帮贫困户联系卖家,客户不知道,一直管我叫“张老板”。担任扶贫队长这一年多来,我从微商上汲取灵感,建立了多个微信分销群,摸索农产品电商扶贫模式。每次从村里回家,车上都载满了产自xx村的土特农产品,卖到山外的世界。今年7至8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我帮助贫困户销售蜂蜜300余公斤,销售收入达3万余元,有大客户通过“一亩田”电商平台,一次性向贫困户王江柏订购蜂蜜700公斤。
温顺的“阿福”与亏欠的“方特”
“阿福”是xx村一个贫困户养了多年的一只土狗,平常性情比较警惕暴躁,陌生人来了隔很远就不停地吠叫。我刚来时,它会对我凶猛地叫,但因为危房改造和产业扶贫的事情,我经常往这家贫困户家跑,“阿福”见我次数多了,也不叫了。我想这就是“狗不叫”式的扶贫干部。
“阿福”对我亲近了,但是我的女儿对我却没那么亲近了。女儿去年正值小学升初中关键时期,在扶贫的过程中,我不但没能关心到她的生活和学习,暑假答应带她去株洲方特欢乐世界游玩的承诺,也因为道路改造、考察产业、争资跑项、抓施工期而耽搁了。为此,从小亲近我的女儿,整整一个月没有理我。
对家人的亏欠,可以慢慢弥补,但贫困群众脱贫的机遇,一旦错过就难以重来。这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我相信女儿今后肯定会懂。
我始终认为,我就是一名平凡的扶贫干部,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事迹,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功绩,在平凡的扶贫道路上,一点一滴的平凡故事让我感觉很有温度,这些温度汇聚在一起,也能酿出醇厚的感情。
踏上扶贫路,是我人生最美、最珍贵的选择。一路风景,一路艰辛。让我领略到了人间温情,感受到了社会关怀,收获到了贫困家庭脱贫的喜悦……扶贫工作的往事,犹如缀满大树枝头的果实,其中的一颗让我感动。
2018年端午节的前一天。
早上,我与同事三人前往距县城60公里的道县桥头镇毛巾田村督导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爬行,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涧处遇见了一位老人,她佝偻着身躯,左手撑着一根弯曲的树枝,用手掌接岩石上冲下来的山泉水喝。
“婆婆,您这是准备去哪里呀?”我们停下车来友好地问道。
她指了指路边放着的一个竹篮告诉我是去集市卖鸡蛋。
“有多少个?我买了吧!”
“要得!要得!”她喜悦地说:“你们要得多的话,家里还有,本来是留给外孙吃的,一起卖给你。”
“好,去您家里拿。”
我搀扶她上了车,边走边聊。老婆婆姓林,1953年生。老伴姓黄,大她两岁,一大早就到三里开外的红薯地里除草去了。夫妇俩没有生小孩,三十多年前从别人家抱养了一个女婴,取名小花,视如己出,抚养成人。
汽车沿山路蛇行十余分钟,“到了,小车开不上。”她用手往左边的山上指了指,她家的路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路,是用土石块简易堆砌而成的蜿蜒阶梯,对我而言,爬这样的路已是艰难,真不敢想象,两个老人每天出门都要走过这陡峭的阶梯。
“大家慢点。”她反倒多次提醒我们,“我们经常摔跤的。”来到老伯伯房前,只见整个房屋倾斜得厉害,两扇木门的间缝有半拳宽,门没有落锁,大开着。走进屋内,两张木板简单钉成的“桌子”,一高一矮地放在厅堂上方位,高的那张桌上放着一台老式电视机,堂屋还摆放一张自制的长板凳子、两张小板凳和一些不“像样”的家当。
在等她去拿鸡蛋的间隙,我站在屋前,不觉眼涩,已饱含泪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和责任的重大,贫困的现实像利箭穿在我一个扶贫责任人的心上。
有太多的问题想问她。唯有这句——您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吗?我已不能问、不敢问!(问出来是讽刺,是笑话。)
“家里只有八只鸡,五只母鸡,积了这些,便宜一点……”她端着满满的一盆鸡蛋嘀咕。
我已无心再听她讲些什么。满脑子想着她们是怎样生活下来的?因为眼中有泪,她数鸡蛋数量时的细节我也没有在意。
“连车上那四十个,总共九十六个,卖一块三一个,你给一块二角五分吧!”
“老人家,您好精明哟。”同事开玩笑说,“但是您卖便宜了。”
我故意给了她两张一百元的钱币,根本没打算要她找我零钱。她固执地退给我一张,要我给她二十元就行了。我谎称只有这两百,没有零钱。我看她有些左右为难,一手拿一张,不知所措。
“收了才是对的。”我倒是安抚她。
“谢谢!谢谢!谢谢你们照顾我老人家,家里还有点玉米棒子,不值钱,你们拿些……”我见她用衣袖擦拭了一下眼角。
同事拿了几根玉米棒子。我假装到“厨房”喝水,悄悄地在她煮饭的铝制锅里又放了两张一百元的钞票。
辞别了她,我们来到车上,我突然感到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妥。
“不行,拿个袋子,装十个蛋。”
我提着蛋,返回到她家。“婆婆,拿个大碗来。”
我怕她舍不得吃,又留下来卖了。二话不说,“叭,叭,叭……”手起手落,XXX个蛋汁入碗。“婆婆,这是我送给您的中饭菜,补补身体。”
来到车上,我不像往常那样谈笑风生,而是满脸严肃。同事误认为我买了“贵蛋”不高兴。我没有辩解。
临近中午,来到村委会,郑重地向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反映了林婆婆家里的情况,令人欣慰的是村里正在按程序把她家纳入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直到此刻,我的心情才开始放松下来。
傍晚,回到县城,在家做晚餐时,我拿出买来的鸡蛋准备下锅。叭,叭……突然,“不行,这个好像不对,坏掉了吧!”我赶紧叫来父亲辨别好坏。
父亲看了一眼说:“一定是放的时间长了,醒了(乡下土话)。不要紧,有点臭的蛋煮出来更香。”我听了父亲的,也是出于对林婆婆劳动成果的尊重。我没有把坏了的蛋丢掉,而是继续打了几个,和了些韭菜油煎至焦黄。果然,一股特有的浓香扑鼻而来。
晚餐,父亲就着鸡蛋喝着小酒,儿子因为有“异香”蛋也多吃了很多饭。
我边吃边沉思:我们吃的不仅仅是鸡蛋,而是父辈先前的贫穷,是如今贫困户的不容易,也是我辈节俭的美德。这样的鸡蛋,里面还有些什么味道?余生够我好好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