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1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3、开始:1840年6月英军侵入中国广东海面。
4、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上军事装备及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的态度,最终清政府战败。
6、《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影响:①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虎门销烟
1、背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9世纪初,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竟丧心病狂地把大量鸦片偷运到中国。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罪恶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2、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3、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4、启示:我们要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1856-1860年英法为了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侵略者:主凶:英国和法国,帮凶:美国和俄国。
3、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4、沙俄的侵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1858年起,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5、历史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太平天国运动
1、建立: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2、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发展: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4、抗击洋枪队:
①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发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②1860年,在青浦李秀成率领太平军痛击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慈溪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③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5、失败原因: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因中外发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五、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危机: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耽耽地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后来,建立伪政权,侵略势力由南疆扩展到北疆。英俄两国都想通过支持,进而控制新疆。新疆危机被形象地称为“一仆二主”。仆人是阿古柏,二主指英国和俄国。
2、海防和塞防之争
①背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李鸿章的观点: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左宗棠的观点: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③结果: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策略: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②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1881年收复了伊犁。
③作用: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4、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2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识记)P2---3
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约110多万千克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识记)P4
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款:赔款2100万元(赔款)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商埠:对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攫取中国的特权: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又取得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P5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识记)P7--8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7~4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③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
沙皇俄国是19世纪(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②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5、左宗棠收复新疆(识记)P12--14
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在前往哈密的途中,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左宗棠堪称是一位在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
新疆有一种柳树被称为“左公柳”就是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6、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理解)P16--17
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海战上激战,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成为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公”就是指邓世昌。
7、中日《马关条约》(理解)P17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
2、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性质:反帝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原因:
①根本: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5、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5洋务运动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8、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0、阶级派别:洋务派
1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12、口号: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
13、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6戊戌变法
1、背景:
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时间:1895---1898年
4、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5、经过:
①序幕:公车上书(梁启超、康有为)
②发展:严复译著《天演论》(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维新
6、百日维新
①背景:列强瓜分的狂潮。
②时间:1898年。
③标志:定国是诏
7、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掉庸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戊戌变法记忆口诀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第二篇: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提纲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周恩来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P4)。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1950年6月,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我们解放台湾。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前线。
3、黄继光和邱少云是志愿军战斗英雄,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
4、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土地改革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土地改革的意义(P13)
3、1952年2月,中央决定判处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这是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1、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1957年超额完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3、简答题: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P18——19)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第三篇:初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2)倡导:中、印、缅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BC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亚
BC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BC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BC510---BC31年)
BC510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帝国--------BC31年屋大维
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
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BC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第四篇:初二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P1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P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7-8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P12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3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P19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P4,P17,P21)第二单元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P25-P27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27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P29 1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1):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P33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P33(可见P34方框黑体字)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P34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P35-36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P39)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P39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P40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P40 20.单元小结: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第三单元(部分)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P43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P44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P44 2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P45 2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P45小字 24.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P47 2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P48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P49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P50 第三单元(12、13课)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7、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9、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0、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11、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3、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4、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15、血肉筑长城 战役名称
地位
指挥者
党派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
16、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7、中国共产党“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 延安
(2)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1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单元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 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芦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7、18课)
21、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22、1945年8月,重庆谈判。(需补充)2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4、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25、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6、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人数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1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P90
淮海战役
1948.11一1949.1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一1949.1 52万
华北全境解放27、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共产党英勇作战,指挥得当;共产党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国民党指挥不当等等
29、单元小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年6月
战争爆发
蒋介石派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48.9——49.1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第六、七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19-22课)
30、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3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期
发展状况
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阶段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辛亥革命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受挫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3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 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3、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3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35、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6、科技思想简表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主张
地位
詹天佑
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中国近代
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史、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 爱国思想家
严复
翻译大量西方书籍、《天演论》
效法西方,维新改革
启蒙思想家
37、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38、清政府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39、文学艺术成就(可连线补充)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已》(他的小说为现代文学奠定基础,郭沫若《屈原》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空前高度)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美术:徐悲鸿《愚公移山》,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第五篇: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7课
初二历史上册1-7课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3.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 收复新疆
背景:P12 过程: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兵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新疆。P1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3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侵略者:英、美 俄 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 1901年,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P4,P17,P22)
(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7——10课)
第7课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1.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性质)
2.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4.(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