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半学期历史重点知识

时间:2019-05-13 19:5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下半学期历史重点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下半学期历史重点知识》。

第一篇:初二下半学期历史重点知识

History

一、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和调整

1.1950~1952,土改,地主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个体所有。(私有制)意义:①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2.1953~1956,农业合作化,农民个体所有改为集体所有。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建立起来。3.1956~1980,人民公社化,公有制,特点是“一大二公”。

4.1978~至今,家庭联展承包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形式为包产到户。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大发展,间接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区别

早期女人的权利至于男人之上,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后期男人权利开始超过女人,亲戚关系、财产继承以男人计算。

产生区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地位的变化。农业出现后,男性的体力优势显现出来,收入较女性的采集业更为稳定,权力开始超过女性。

三、佛教的评价

积极性: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压迫,在当时反对婆罗门特权有一定作用。

消极性:教义主张忍耐、顺从,教义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特权,终于被利用,市劳动人民的精神麻醉剂。

四、民主和专制、专政的主要区别

民主: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制:由个人(或极少数人)单独掌握国家政权,按照个人意志独断专行,实行独裁统治的统治方式。

民主与专政指的是政治统治的方式。“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专政”是对被统治阶级专政,就是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暴力统治,是相对于“民主”方式而言的一种国家职能。

五、针对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阿拉伯帝国建立中的作用,谈谈你对宗教的认识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体。

1、宗教起到了构建统一的民族心理的作用

2、宗教更多的表现为伦理道德,是对人的一种束缚

3、宗教、特别是三大蒸饺在历史上起到过建立国家、稳定社会、传播文化的作用。

六、中古西欧城市与古代中国城市的区别

1、中国为政治中心,欧洲以经济为中心

2、中国城市无自治权,而欧洲有

3、中国是专制王朝的一部分,欧洲则常作为国王的盟友

4、欧洲产生了最早的世俗大学,孕育了文艺复兴,中国则没有。

七、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启示

1、不能陶醉在已有的成绩,固步自封

2、统治阶级内部要团结,巩固政权

3、要善于处理阶级矛盾,巩固政治基础

4、要善于吸收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

5、继承祖先的文明。还要善于创新

总之,开放宽容致使文敏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启示&认识

1、坚持独立的外交原则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4、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6、要发扬民主,深化改革

7、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

8、外交政策要符合形式不断调整

9、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规律

10、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11、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2、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导

1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

15、国家应坚持民主法制建设

第二篇:初二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二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P1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P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7-8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P12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3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P19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P4,P17,P21)第二单元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P25-P27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27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P29 1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1):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P33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P33(可见P34方框黑体字)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P34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P35-36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P39)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P39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P40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P40 20.单元小结: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第三单元(部分)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P43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P44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P44 2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P45 2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P45小字 24.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P47 2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P48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P49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P50 第三单元(12、13课)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7、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9、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0、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11、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3、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4、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15、血肉筑长城 战役名称

地位

指挥者

党派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

16、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7、中国共产党“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 延安

(2)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1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单元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 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芦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7、18课)

21、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22、1945年8月,重庆谈判。(需补充)2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4、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25、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6、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人数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1

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P90

淮海战役

1948.11一1949.1 55万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一1949.1 52万

华北全境解放27、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共产党英勇作战,指挥得当;共产党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国民党指挥不当等等

29、单元小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年6月

战争爆发

蒋介石派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48.9——49.1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第六、七单元 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19-22课)

30、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3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期

发展状况

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萌芽,难以生存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阶段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辛亥革命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受挫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3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a.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 b.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沿海沿江发达,广大内地落后 33、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3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35、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6、科技思想简表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主张

地位

詹天佑

设计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中国近代

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史、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 爱国思想家

严复

翻译大量西方书籍、《天演论》

效法西方,维新改革

启蒙思想家

37、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38、清政府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39、文学艺术成就(可连线补充)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已》(他的小说为现代文学奠定基础,郭沫若《屈原》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空前高度)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美术:徐悲鸿《愚公移山》,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第三篇:初二历史下册课文重点

初二历史下册课文重点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共同纲领: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内容: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③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9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国旗象征:红色:革命;大五角星: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美国侵略朝鲜):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抗击美国侵略者(“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誉为“最可爱的人”。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的完成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意义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1954年9月五四宪法的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性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召开的八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左”错误的现象(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基本国情出发。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实现自给)—王进喜;两

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雷锋。

•学习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2、文革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刘少奇。(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1976年:

①周恩来,毛泽东逝世。

②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人民运动:“四五运动”。

③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④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1971年九一三事件。

⑤“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的覆灭。※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0年,刘少奇冤案平反。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颁布一系列法律。

第9课改革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开放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企改革内容有: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它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

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1987年,中共13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总之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他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特点: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长篇小说《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茶馆》。”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又一个高峰期,茅盾奖几个作品)。

艺术: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抉择》,反映传统文化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体育: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许海峰)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衣食住行的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的变化(“铁饭碗”被打破后,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和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制度改革最密切关注的。

第四篇:初二英语语法知识重点总结

初二英语语法知识重点总结

一、知识强化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及句型。

2.谈论最好做某事和正确做某事,培养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3.正确使用should和ought to。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First, we decided to elect the chief editor.首先我们决定选出主编。

decide 动词,意为“决定”,常用结构:

decide(not)to do sth.决定(不)做某事

decide on doing sth 决定做某事

decide + 疑问代词/副词+不定式

决定……

decide+从句

决定……

e.g.I decided to go to Beijing on Monday.我决定星期一去北京。

He has decided on going for a trip next week.他已决定下周去旅行。

He decided when to go to Beijing.他已经决定了什么时候去北京。

We decided that we didn’t take part in the basketball match.我们决定不参加篮球比赛。

2.We should choose Joyce because she has experience.我们应该选乔伊斯因为她很有经验。

(1)experience n.经验;经历

①经验(不可数名词)

e.g.He is a math teacher with 5 years’ experience.他是一名有五年工作经验的数学老师。

②经历(可数名词)

e.g.It was a strange experience.真是一次奇特的经历。

Please tell us your experiences in America.请你告诉我们你在美洲的经历。

(2)experience v.体验;经历

e.g.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s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我国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巨大变化。

3.Then we all voted for her.然后我们都投票赞成(选乔伊斯为主编)。

vote for sb.意为“投票赞成某人”。

e.g.I shall vote for Ben because he has experience.我将投票选本因为他有经验。

Vote for Johnson—the people’s friend!

请投约翰逊一票——他是人民的支持者。

vote against 意为“投票反对”。

e.g.People vote against Henry.人们投票反对亨利。

4.Then Joyce took charge of the meeting.于是,乔伊斯主持会议。

take charge of意为“主管,主持;负责”。

e.g.Who will take charge of the meeting?

谁将主持这次会议?

She took charge of the family business after her father died.父亲去世后,家务事全由她负责。

The department was badly organized until she took charge(of it).这个部门在她负责管理以前组织工作做得很差。

5.Then the others voted for me.于是其他人投票选我。

句中的the others指参加会议的除我以外的所有人即:Lucy, Joyce, Tony和Jessica。

辨析:other, the other, the others与another

(1)other表示“其他的”,表示泛指,没有特定的范围。

e.g.Lei Feng always helped other people.雷锋总是帮助别人。(指其他的任何人)

(2)the other意为“另一个”,一般用于两者之间。其句型为:one…the other…一个……另一个……

e.g.The old man has two sons.One is a soldier, the other is a worker.那位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士兵,另一个是工人。

注意:the other和other后均可加名词,但意思有所不同,“the other+名词”表示一定范围内除一部分外其余的全部,而“other+名词”表示除去部分以后的另一些,但不是剩下的全部。

(3)the others 特指一定范围内的其余的全部人或事物。

e.g.I have three pencils.One is long, and the others are short.我有三支铅笔,一支是长的,另外(两个)是短的。(代词)

(4)another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其他任何一个,意为“再一;又一”。

e.g.Would you like another cup of tea?

你还要一杯茶吗?

6.You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paper.你们将负责报纸的不同部分。

be responsible for意为“对……负责”。

e.g.Who is responsible for breaking the mirror?

镜子是谁打破的?

The bus driv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assengers safety.公共汽车司机应对乘客的安全负责。

7.Should it be free for readers, or should they pay for it?

读者应免费阅读还是花钱购买呢?

辨析:pay, spend, cost与take

四个单词都可以表示“花费”,但用法却不尽相同。

(1)pay的基本用法是:

①pay(sb.)money for sth.付钱(给某人)买某物。

e.g.I have to pay them 20 pounds for this room each month.我每个月要付给他们20英镑的房租。

②pay for sth.付某物的钱

e.g.I have to pay for the lost book.我不得不赔偿丢失的书款。

③pay for sb.替某人付钱

e.g.Don’t worry!I’ll pay for you.别担心,我会给你付钱的。

(2)spend的主语必须是人,常用于以下结构:

①spend time/ money on sth.在某物上花费时间/ 金钱。

e.g.I spent two hours on this maths problem.这道数学题花了我两个小时。

②spend time/ money(in)doing sth.花费时间/金钱做某事。

e.g.They spent two years(in)building this bridge.造这座桥花了他们两年时间。

(3)cost的主语是物或某种活动,还可以表示“值”,常见的用法如下:

①“sth.cost(sb.)+金钱”表示“某物花了(某人)多少钱”。

e.g.A new computer costs a lot of money.买一台新电脑要花一大笔钱。

②“(doing)sth.cost(sb.)+时间”表示“(做某事)某物花了(某人)多少时间”

e.g.Remembering these new words cost him a lot of time.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才记住了这些新单词。

(4)take 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①“It takes/took sb.+时间+ to do sth.”表示“做某事花了某人多少时间”。

e.g.It took them three years to build this road.他们用了三年时间修完了这条路。

②“doing sth.takes sb.+时间”表示“做某事花了某人多少时间”。

e.g.Repairing this car took him the whole afternoon.他花了一整下午修这辆小汽车。

8.Well, I usually try to get one for free from outside the library…

哦,我通常试图从图书馆外免费拿一份……

try to do sth.,意为“尽力、设法去做某事”,强调付出一定的努力或想方设法地去完成。

I’ll try to come early tomorrow.我明天尽量早点儿来。

辨析:try doing sth.意为“尝试着做某事”,不一定付出很大努力。

e.g.If you like, you can try watching it.如果你喜欢,你可以试着看一下。

拓展:

①try/do one’s best to do sth.意为“尽某人全力去做某事”。

e.g.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我们应尽力来练习说英语。

②try on意为“试穿”。

e.g.Can I try it on?

我可以试穿一下吗?

③try也可用作名词,意为“尝试”。

e.g.I can’t open this door—will you have a try?

我打不开这扇门——你来试试行吗?

9.I also have the habit of reading English for half an hour every morning.我也有每天早上读半小时英语的习惯。

have the habit of doing…意为“有干某事的习惯”。

e.g.My mother has the habit of getting up early.我妈妈有早起的习惯。

He has habit of smoking during meals.他有吃饭时吸烟的习惯。

10.Were you nervous before the speech? 在演讲前你紧张吗?

nervous意为“焦虑的,紧张的”,形容词作表语,可以与动词get/ feel,系动词be连用。

e.g.Don’t be nervous!The doctor just wants to help you.别紧张!医生只是想帮助你。

I felt very nervous when I went into his office.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我感到很紧张。

11.She was on her way to the library to return the books.她正走在去图书馆还书的路上。

(1)the way to…意为“去……的路”。其中the可以用物主代词替换。如果表示地点的词是副词home, there, here等时,则不用介词to。way为名词,意为“路;道路”,其常用的搭配还有on one’s way to+n.或on one’s way+adv.,意为“在去……的路上”。

e.g.I see some beautiful flowers on my may home.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些美丽的花。

On my way to the school I met my head teacher.上学路上我遇到了班主任。

(2)return在句中意为“归还”,相当于give sth.back.e.g.Return the book to the library.把书归还给图书馆。

12.but I haven’t felt lonely at all.但我一点也不感到孤独。

(1)辨析:lonely与alone

①lonely一般只用作形容词,表示“孤单的,孤独的,寂寞的”,在句中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lonely修饰物时,意为“荒凉的”。

e.g.When his wife and two little children left him, he was very lonely.妻子和两个孩子离他而去后,他很孤独。

This is a lonely mountain village.这是一个荒凉的小山村。

②alone作形容词时,意为“单独的,独自的;独一无二的”,通常只用作表语。用作副词,表示“独自地,单独地”之意,相当于by oneself。此外,alone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意为“只有,唯有,仅仅”。

e.g.Tom alone knew what had happened.只有汤姆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③lonely指人孤独寂寞,或指地方荒无人烟,有浓厚的伤感色彩。alone表示“单独,独自一人”,不含感情色彩。

e.g.He doesn’t feel lonely though he lives alone.尽管他独自生活,但他并不感到孤独。

(2)not…at all 意为“一点……也不;根本不”,是完全否定。

e.g.I don’t like it /them at all.我根本不喜欢它(它们)。

He can not swim at all.他根本就不会游泳。

She doesn’t love me at all.她根本就不爱我。

三、语法点拨——should与ought to的用法

1.一般说来,两者可替换,只是ought to语气稍重。

e.g.You ought to(should)go and see Mary sometime.你应该什么时候去看看玛丽。

The train ought to(should)have arrived at six.火车本应该6点钟到的。

Such things ought not to be allowed.这种事情是不允许的。

2.表示出于法令规则、行为准则、道德责任等客观情况而“应该”做某事时,一般应用ought to,若用should则含有个人意见,强调主观看法。

e.g.We ought to go and see Mary tomorrow, but I don’t think we will.明天我们按理应该去看看玛丽,但是我认为我们不会去(此句不宜用should)。

3.在公告、须知或条例中,出于礼貌,常用should。如:

e.g.You should not run alongside the swimming-pool.不准在游泳池边奔跑。

第五篇:初二历史开卷复习重点资料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性巨变及感想? P3 巨变:(1)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建立新中国,港澳回归)

(2)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感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东东北问题: P21

1、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甲午中日战争:辽东半岛战役;《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3、1931年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4、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

5、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

6、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东北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

7.大庆油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8.今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原因 P21 1. 党的正确领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

2. 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完成了三大改造。

3. 中国人民高涨的工作热情。

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进一步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和鼓舞了全国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谋划策。P21 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原有的工业基础,吸引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科技含量,保留和吸收高科技人才,走科技创新之路。

▇ 列举近现代史上三个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转变的事件。P25 1.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3.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至1966年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P3

成功探索:1 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中共八大关于党和人民主要任务的规定。

1961的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失误:

1、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2、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

启示: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国情,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P35 1. 社会应从“人治”走向“法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 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 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不搞个人崇拜,必须建立对领导的监督机制。

4. 不要忘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反思中获取真知,这样一个民族才能获得前进的力量。

设计“红色之旅”旅游路线,选择党探索历程的地点并说明理由。P45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我国经济中心大城市。

南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井冈山: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遵义:遵义会议所在地,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北京: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新中国的首都。

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 历史上的开口通商(门户开放)与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P45 性质:前者开放港口是被迫的,带有侵略性质;新中国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

目的: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今天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结果或影响:前者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中国的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的历史功绩。P51 1.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指挥淮海战役。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提出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4 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 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8.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9. 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台湾问题 P69 1.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3.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4.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7.“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8. 汪辜会谈:将“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9.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认识与感想:

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海峡两岸骨肉分离是人为造成的,是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的,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都不会得逞的,我们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海峡两岸也一定会统一。

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国论,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探亲、旅游、投资等活动的增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会越来越浓,统一的道路必会越来越近,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的外交各自特点: P84近代时期:屈辱、软弱。史实: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损害中国权益。现代时期:独立自主,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史实: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决议。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会谈。3、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4、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交。5、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英国和葡萄牙分别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1997年中国对香港、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6.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感想: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国家独立,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香港、澳门回归的感想。P63 香港澳门回归表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回归事实证明,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当代中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近代思想史: P50 1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美国、法国)三民主义 2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日本、俄国)3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1917年十月革命)5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P93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中国科学院。2.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努力钻研、探索,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4.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5.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的条件。

启示:中共是科技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主创新、艰苦奋斗是民族进步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必须坚持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石。中国要拥有一支爱国奉献、赶超世界、协作创新的不断进步的科技队伍。神六升空的感受: P93 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力的增强,作为中国人深感骄傲,并要努力学习,为祖国更加繁荣贡献力量。

谈感受 P87 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1. 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3. 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美关系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2.1922年,《九国公约》签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抗日战争胜利后,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1950年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5.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6.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

★中英关系史:

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2、1856年英国与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英国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中俄关系史: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19世纪70年代,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5.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进攻日军,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6.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

★中日关系史:1.189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开始。4.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9.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1、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建交。

“学史使人明智”,通过了解党八十五年发展史,你有什么感想启示?(2分)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挫折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要养成不畏困难、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为实际出发等。

下载初二下半学期历史重点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下半学期历史重点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满分6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每......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练习题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练习题 一:《三国志》评价曹操,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是如何认为的?请你对曹操作一个评价。 答:一:曹操唯才是举,选贤任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

    初二历史

    2013年春市职中初2014级(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华民国的......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共5篇]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

    初二上学期知识总结

    初二党期末物理不用担心,基础知识整理好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初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初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末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不填入者不得分)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

    初二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如何写教学工作总结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参阅。内容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