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点
真正的知识分子该有一副傲骨,不善趋炎附势。这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显得个色,总是鹤立鸡群,混不进人堆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同上。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距关 距,通“拒”,把守。
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二
《诗经两首》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
终老不复取 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箱帘六七十 奁,梳妆匣子。
虽与府吏要 邀,邀请。
蒲苇纫如丝 韧,柔软而结实。
摧藏马悲哀 脏,脏腑。
府吏见丁宁 叮咛。
《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杯盘狼籍(“籍”通“藉”。)
《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
北冥有鱼 “冥”通“溟”
而征一国 “而”通“能”
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四十有四(通“又”)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知识点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与不: 不(fǒu),通“否”。2.拜书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
5.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地。
二、古今异义
1.使人遗(wèi)赵王书:书,信。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祝酒。3.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5.于是项王前进缶:前进,向前进献 6.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遵守约定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9.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明年:第二年 10.不如因而厚遇之:因而:趁此就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怒发上冲冠:向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名词活用作动词: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秦御史前.书曰:上前。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shè),安置住宿.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着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献礼。相如每朝.时:朝,上朝。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3、使动用法: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2)动词的使动用法: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归.璧于赵:归,使...回去。
毕礼而归.之:使...回去。以绝.秦望:绝,使...断绝。
蔺相如固止.之:止,使...停止。意动用法: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羞,以...为羞耻。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
2、被动句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而君幸于赵王。使不辱于诸侯。倒装句: 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勇气闻于诸侯。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拜送书于廷。
会于西河外渑池。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4、省略句
秦王大喜,传(之)以示美人及左右(赵王)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一词多义:
以
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凭借 ②君何以知燕王? 凭借
③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认为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连词 “而”,表目的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 ⑥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用
⑦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凭借 ⑧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来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因为 ⑩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凭借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竟然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于是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 因
①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趁机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趁机 ④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趁机 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之
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这 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代词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我 引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拉着
③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幸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幸好”,表敬意,指对方做的事使自己感到幸运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 负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倚仗、凭借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地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只、不过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只、不过 遗
①使人遗赵王书 给、送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丢失的 ③小学而大遗 遗漏、忽略 ④以光先帝之遗德 遗留下来的 ⑤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排泄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表现。
6.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7.因泣下霑衿:
霑,通“沾”,打湿;衿,通“襟”,衣襟。
8.与武决去:
决,通“诀”,诀别。
9.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其一人夜亡:
夜,在夜里。
剑斩虞常已:
剑,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向上。
朝夕遣人侯问武:
朝夕,早晚。
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雨雪:
雨,下。
羝乳乃得归:
乳,生育,生子。
武能网纺缴:
网,结网。
檠弓弩:
檠,矫正。
杖汉节牧羊:
杖,柱着。
惠等哭,舆归营:舆,抬着。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兄弟亲近:
亲近,亲近之臣。
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动词的使动用法: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回国。
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
反欲斗两主:
斗,使„„争斗。
请毕今日之驩:
毕,使„„完毕。
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认为„„壮烈。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以„„为乐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4.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后一年。
5.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古义:临时充任 今义:虚假
7.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 古义:财物,礼品。今义:钱。
11.卧起操持。
操持:古义:操和持,“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会论虞常。
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货物: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缑王者,昆邪王自也。
非汉所望也。(否定判断句)
被动句
见犯乃死,重负国。
皆为陛下所成就。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夷灭,被消灭。
胜闻之,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变式句(倒装句): 宾语前置:
何以汝为见?
以何见汝为?
信义安所见乎?
信义所见安乎?
子卿尚复谁为乎?
子卿尚复为谁乎?
何以复加?
以何复加?
何以过陵?
以何过陵?(2)定语后置: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一词多义 使
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使:让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语
以状语.武
语:告诉。
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3)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食
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廪食.不至
食:粮食。
给其衣食.
食:食物。
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见
(1)见.犯乃死
见:表被动
(2)何以汝见.为?
见:拜见
(3)得夜见.汉使
见:见到
(4)信义安所见.乎?
见:表现、显现
以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以:凭借
何以.复加
以:用
汉亦留之以.相当
以:表目的,来
张胜许之,以. 货物与常
以:把
张衡传
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同“圆”。
尊则振龙:振,通“震”,震动。
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形似酒尊:尊,通“樽”,酒杯。
实词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时天下承平日久:
时,当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
皆共目之:
目,使眼色。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妙尽璇玑之正:
正,道理
(2)形容词作动词
衡少善属文:
善,擅长
3、意动用法: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以„„为奇,认为„„出奇。
三、古今异义:
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公车特征.. 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今义:庸俗的人
伺者因此..觉知
古义:凭借这个;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一时.. 收禽
古义:同时;今义:一个时期,短时间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
辟,被征召。
举孝廉不行:
举,被举荐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秦。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礼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4、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则幸得脱矣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请指示王
6、于是相如前进缶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8、布衣之交
9、左右欲刃相如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3、明年复攻赵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5、窃计欲亡走燕
16、不如因而厚遇之
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怀其璧
5、蔺相如前曰
6、臣乃敢上璧
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8、臣语曰
9、于是相如前进缶
10、赵王鼓瑟
11、而相如庭斥之
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3、奉璧西入秦
14、怒发上冲冠
15、卒廷见相如
16、完璧归赵
17、秦王恐其破璧
18、宁许以负秦曲
19、毕礼而归之
20、归璧与赵
21、且庸人尚羞之
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5、大王必欲急臣
26、而绝秦赵之欢
27、宁许以负秦曲
28、为刎颈之交
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赵人也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而君幸于赵王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使不辱于诸侯
13、何以知之
14、君何以知燕王
15、求人可使报秦者
16、拜送书于庭
17、以勇气闻于诸侯
18、故燕王欲结于君
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20、设九宾于廷
21、会于西河外渑池
22、君幸于赵王。
23、得罪于大王
2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5、今君乃亡赵走燕。
26、遂与秦王会渑池。
27、对曰:“臣尝有罪……”
28、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29、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空自苦亡人之地
3.信义安所见乎
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5.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我丈人行也。
4.欲因此时降武。
5.且陛下春秋高。
6.武等实在。
7.稍迁至栘中厩监。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10.会论虞常。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
2、诚甘乐之
3、欲因此时降武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
6、何久自苦如此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8、屈节辱命
9、别其官署常惠等
10、天雨雪
11、羝乳乃得归
12、杖汉节牧羊
1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14、惠等哭,舆归营
15、绝不饮食
1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四、一词多义。
1、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恐前语发
五、特殊句式。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汝为见
4、子卿尚复谁为乎。、何以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非汉所望也。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0、见犯乃死,重负国
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13、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15、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16、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17、使牧羝
18、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9、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张衡传》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
2.傍行八道
3.形似酒尊
讽谏
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乃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二、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公车特征拜郎中
4.寻其方面
5.衡下车,治威严。
三、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时天下承平日久
3、衡少善属文
4、妙尽璇机之正
5、皆共目之四、一词多义。
1、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五、文言句式。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连辟公府不就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果地震陇西
5、讽议左右
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7、游于三辅
8、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3、“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4、“案”通“按”,审查、察看。
5、“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6“缪”通“穆”。
7、“孰”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依仗,凭借)
②(辜负,对不起)
③(违背)
④(使……承担)
⑤(背着)
2、使
①(派)
②(出使)
③(让)
④(使臣)
3、徒
①(白白地)
②(只,只不过)
4、幸
①(幸好,幸而)
②(被...宠幸)
③(侥幸)
二、古今异义
1、(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2、(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3、(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4、(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5、(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6、(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7、(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8、(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9、(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10、(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11、(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2、(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13、(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14、(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15、(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16、(厚遇:古义好好招待 今义优厚的待遇)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1、(舍,安置住宿)
2、(刃,用刀杀)
3、(衣,穿)
4、(怀,怀揣着)
5、(前,走上前)
6、(上,献上)
7、(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8、(语,告诉)
9、(前:走上前)
10、(鼓:弹奏)
b.名词作状语:
11、(庭:通“廷”,在朝堂上)
12、(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13、(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14、(上:向上)
15、(廷:在朝堂上)
c.使动用法:
16、(完,使……完整)
17、(破,使……破碎)
18、(负,使……承担)
19(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20、(归:使……归)
d.意动用法:
21、(羞,以……为羞耻)
22、(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23、(敬,尊重)
24、(宽,宽宏大量)
25、(急,逼迫,使……急)
f.形容词作名词:
26、(欢,友好关系)
27、(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28、(交:动作名,朋友)
五、特殊句式
1、(1--8)判断句。
2、(9---12)被动句。
3、(13--14)宾语前置
4、(15)定语后置:
5、(16---23)状语后置。
6、(24--31)省略句
《苏武传》
一、通假字
6.畔:通“叛”,背叛。
2、亡:通“无”,没有。
3、见:通“现”,显现。
4、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5、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
11.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5、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7、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8、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9、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0、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三、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1、壮:以……为壮。
2、乐:以……为乐。
B、使动用法
3、降:使……投降。
4、膏:使……肥沃。
5、斗:使……争斗。
6、苦:使……受苦。
7、归:使……归
8、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9、别:使……分开
C、名词活用作动词
10、雨:下雨。
11、乳:生子。
12、杖:拄着。
13、网、檠 :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14、舆:用车子抬。
15、饮食:给他吃的、喝的。
D、名词做状语
16、上:向上。四、一词多义
发 :
1、打发。
2、发动。
3、被揭发。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7--9判断句。
10---14 被动句。
15---19省略句
《张衡传》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员”通“圆”
2.“傍”通“旁”
3.“尊”通“樽”,杯,酒杯。
二、古今异义词:
6.交接:古:结交 今:①连接 ②移交和接替
7.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8.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9.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10.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三、词类活用
1、(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3、(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四、一词多义
1、因
①(于是)
②(沿袭)
③(顺着)
④(通过、经由)
⑤(凭借)
⑥(趁机)
2、乃
①(才)
②(就)
③(竟、却)
④(于是,就)
⑤(你的)
⑥(竟然)
⑦(是)
⑧
(于是,就)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5、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6、省略句(省略主语“张衡”)
7、状语后置
(于三辅游)
8、状语后置(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导语: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中包括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及鸿门宴三篇重要文言文,三篇文章的学习,对于我们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荆轲刺秦王,供大家参考。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晨读提要
湖北省罗田县一中 何木新
(《过秦论》《劝学》《寡人之于国也》《师说》《琵琶行》《蜀道难》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2.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4.约从离衡(通“横”)5.合从缔交(通“纵”)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示否定)7.陈利兵而谁何(通“呵)8.倔起阡陌之中(通“崛”)9.赢粮而景从(通“影)10.百有余年(通又)
1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暴通曝)12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1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14所守或匪亲(匪:同非)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二、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
1.1河内凶(凶:荒年)2王好战,请以战喻(喻:说明)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胜:尽)食也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失:错过)其时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6.凡六百一十六言(字)7.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8.填然鼓之(音节助词)9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制止)11.王无罪岁(年成)12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13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离)14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15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16去来江口守空船(来,不译,去来偏义复词,偏去)17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 一下子)18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19序八州而朝同列(序:统治)20务耕织(致力,从事)2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 毛病)22西举巴蜀(攻取)23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 相当)2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25开关延敌(迎接)26斩木为兵(兵器)27度长絜大(衡量,比较)28蒙故业,因遗策(沿袭)29瓮牖绳枢(窗户)30 赢粮而景从(担负)31以致天下之士(招纳)3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33声非加疾也(强)34木直中绳(符合)3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36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7假舆马者(利用)38用心一也(因为)39煣以为轮(使„„弯曲)40孰能无惑(谁)4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
42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4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44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45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2.可以衣帛(2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
4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 归罪)
5.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鼓)6.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 水:游泳)8履至尊而制六合(8名词作动词 履 :登上)9然陈涉陈胜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 瓮 :用破瓮作 绳:用草绳系)10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 帝王 :称帝称王)11且夫天下非小弱(形容词作动词 小,弱: 变小,变弱)12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师,学习)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 在地上、在地下)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1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象卷席子)(像用包子)(象用囊袋))
16内立法度(名词作状语对内)1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名词作状语 向南)18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亡,北,动词用作名词,败逃的人)19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坚固的地势)
20小学而大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2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22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 使„„退却)23约从离衡(动用法离:使„„离散)
24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朝:使„„朝拜)25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用法斗:使„„争斗)
2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2)27会盟而谋弱秦(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28以愚黔首。(使动用法 使„„愚蠢)29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 以„„为师)30耻学于师(0耻 意动用法 以„„为耻)3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 名词作状语 像云聚集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3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3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四、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河内凶(古义: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3.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走,跑,这里指逃跑。)4.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5.明年秋(古义:第二年)6.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击)7.因为长句(古义:因此作)8.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神态,脸色)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10.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11金就硕则利(古义:金属制品,黄金)12.蟹六跪而二鳌(古义:蟹腿)1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帮凶、走狗)1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
1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居住存身)1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指函谷关、崤山之东)
17才能不及中人(古义:一般人)18.铸以为金人十二(古义:金属)19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2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人)
21.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2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的人)
23.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24.无贵无贱(古义:无论)五、一词多义(“凶 加 直 是 行 于 数 发 度 亡固 而 修 制 师 其” 16个)
1. 凶——①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②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③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④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⑤缉拿元凶(杀人的人)2.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③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
3.直 ——①直不百步耳(只不过)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③理直气壮(正确)④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⑤直上载公子上座(径直)
4是 ——①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②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③自言本是京城女(表示肯定判断)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5——行
①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②赵王畏秦,欲毋行(离开;前往)③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⑤白居易的《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6——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③寡人之于国也(对于)④其民于河东(到)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7——数①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④数目项王(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
8——发 ①百发百中(发射)②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④野花发而幽香(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9.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尺码、尺度)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程度、限度)③内立法度(规章、制度)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风度、常态)⑤一年一度秋风劲(回、量词)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创制)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考虑、思虑)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推测、猜测)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渡”,过)
10亡——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逃跑、逃脱)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失去)③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消亡)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死亡)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逃亡的人)⑥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⑦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
11固 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执、顽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持、坚决)④人固有一死(固然、本来)⑤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坚固的地势)⑥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12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连词,表递进关系)③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关系)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顺接关系)⑤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13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②不期修·古(学习,效法)③乃重修岳阳楼(修建)④修守战之具(整治:)
14制——①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②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指挥)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 制服)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⑤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规定、制定)
15师——①彼童子之师(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技艺的人)③ 吾师道也(学习)④吾从而师之(以„„为师)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16.其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指示代词)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人称代词)③其皆出于此乎?(大概、也许(语气副词,表揣测)④其可怪也欤!(难道(语气副词,表反问))
六、特殊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判断句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_____养死葬没什么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 3非我也,岁也 ___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_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的。
(二)倒装句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这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2.树之以桑。___把桑树种植在宅园
3.申之以孝悌之义。___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
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如今的一般人,他们比圣人差多了,反而感到向老师学习是羞耻。
8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_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
9不拘于时,学于余__李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向我学习。
1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1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1 12陈利兵而谁何 _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所以学生不一定样样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高明
(三)省略句 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蟹六跪而二螯。(蟹六(条)跪而二(只)螯)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后省略“于”)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以”后省略“之”)4聚之咸阳(“之”后省略“于”)
5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足”,“起”后省略“于”)6威振四海(“振”后省略“于”)
(四)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