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航程(最终定稿)

时间:2020-05-31 20: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航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航程》。

第一篇: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航程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习近平同志日前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指出,“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那么,站在这样的时代高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启示呢?根本一点应该在于: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这样一条红线。正如邓小平同志说过的那样,“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共产党人在本质上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体现在共产党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就是她的思想路线。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要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行动必须时时处处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中找出事物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来,并用之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

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必须从思想源头解决问题,必须从完整准确地认识毛泽东思想入手。在如何认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他反复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979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是很重要的。”到了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则被写入党的思想路线之中。这就为有效克服当时存在于党内的“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等错误思想倾向,进而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耄耋之年的邓小平同志“南巡”,主要针对思想理论领域“左”的干扰,重申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又一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过发展的激流险滩,继而成功迈进新世纪。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以改革开放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40年风雨兼程、40年接力以进,在邓小平理论之后,相继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将这些本身可以独立成篇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列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竖立其上的共同社会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是与贯穿始终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实事求是”一词最早是出自东汉班固所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其中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论述。从党史上看,毛泽东同志写于1937年的《实践论》《矛盾论》,已经为后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则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在延安整风中,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最终确立下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航船劈波斩浪进入21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就业主体、思想观念等日趋多样化的客观现实,重点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时代主题,毅然提出了“始终代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赋予了党的思想路线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

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前提下,面对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深刻影响和制约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析和观察当代中国国情,重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从而把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历史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着力解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从而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开辟了新境界、树立了新典范。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努力做到毫不动摇、一以贯之

邓小平同志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灵?就在于它对事物自身运动变化规律的真正尊重,在于它从实践的高度要求人们对待各项工作的求真务实精神,更在于它以唯物史观的立场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它代表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彻底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字句有所变化,不变的是党的宗旨和使命,还有为此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时刻牢记并切实履行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做到毫不动摇、一以贯之。

一是自觉运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九大在新修订的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本身既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锐利武器。

二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须臾不可或缺,根本在于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党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屡屡加以强调,针对的就是现实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目的就是在于通过扎实的工作作风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真正做到研究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是狠抓落实。重在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不仅是确保中央各项战略部署“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客观要求,也是验证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的根本标准。习近平同志指出,“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单开会、发文件不够,必须落到实处。”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畏浮云遮望眼,阐明了我们对于形势的基本判断,表达了我们应对各项挑战的基本立场,开具了一系列趋利避害、化险为夷的科学举措,为确保做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十九大开局之年的诸项工作描绘了蓝图、夯实了定力、指明了方向,关键就看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将中央的战略决策与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能否创造性地予以推进。

【思想宣传范文】二

内容提要: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征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周密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并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这一发展奇迹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体现之一,是通过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讨重大改革问题、指明改革方向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举措与路线图,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一步步向前推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会议《公报》提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1978年末,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大包干”,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展至全国,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1979年起,改革进一步推开: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生产和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试行企业扩大自主权,国有企业开始具有一定活力;兴办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随后,农村集市贸易陆续恢复,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市场供应状况迅速好转。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这一《决定》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市场化改革随后迅速启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此后,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在各个领域迅速展开。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基本框架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回应了来自改革实践的呼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定后,我国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并于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经济运行初步实现由计划主导型转为市场主导型。2001年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大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径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部署,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决定》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市场体系等11个方面作出周密部署,提出具体措施。

2003年以后,改革继续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如2005年起,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全面取消农业税,等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顶层设计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与之前几次三中全会作出的都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不同,这一《决定》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经过近40年改革发展,改革需要从主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20多年来沿用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提法的继承和发展。为什么要作这种发展呢?第一,新提法更加确切和鲜明地反映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支配作用,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第二,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并且不会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都要交给市场。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促使各个市场主体遵从市场规则开展公平竞争,通过优胜劣汰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这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有很好的条件使价值规律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进而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处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阶段。这就不仅要有改革的顶层设计,还要有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动。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是我国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重要保证。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引下,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等等,为今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思想宣传范文】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清醒和自觉,坚毅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坚定地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基础上

40年来,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哪里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从实质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需要正确认知三对关系,即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的远景的关系。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两个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并不是人间天堂,但它也不可能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但它不可能迅速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改革不能停顿,开放不能止步,同时,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它决不允许后发展国家与其并驾齐驱。这些年一路走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和遏制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他们没有认识到“西方之乱”的根源不是别的,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出了问题。他们始终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挑战,并把矛头引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至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较量就没有停止过;两条道路、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将伴随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整个过程的始终。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并不等于解决了所有的认识问题。中国共产党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具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准备好了的物质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也有新的认识,认为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因为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500年来,从空想走向科学、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社会主义虽充满曲折,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的远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于共产主义的认知,就是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因此,共产主义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许多代人、经历许多阶段不断奋斗的悠远的历程。在理想实现的路途中,既不能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超越阶段。同时,还要认识到,无论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都不会平坦而笔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将我国的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总览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样一个一步一步在实现着的、具体且内容愈益丰富而深刻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理想虽然遥远,但它同样也是一步一步正在实现着的愿景。因此,坚持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坚定性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体现与成果。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与科学判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创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它意味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接手的那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永远留存在历史的记忆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的探索和成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还彰显着“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需要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从“有没有”到“优不优”的升华,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同时告诉我们,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要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造福中国人民。继续扩大开放,既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又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就此而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宣言。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站在21世纪的今天所能达到的高度回望,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就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我们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发展,在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必然是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和书写者。实现中国梦,既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参与和积极作为,把自身的发展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圆梦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又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正视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及其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续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项大政方针”“两个毫不动摇”,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指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径。

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表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这样的所有制结构,不仅彰显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而且充分发挥了非公有制的优越性。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在市场竞争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产生出互补和合作共生等效应。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功能性分工和协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效应。又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的平等竞争的效应。再如,在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所形成的“共生”与“融合”效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举措。事实表明,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但不会削弱,而且会不断增强,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不但不会动摇,而且会更加稳固。

其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充分就业。要实现这个目标,也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摒弃所有制歧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不仅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成为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能够直接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大量的新增就业机会,而且能够为企业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下岗职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具有门槛较低、机制较活等特点,成为人们获得发展机会、展示创新能力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民营企业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人力资本支撑

“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要如期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当然也离不开敢于冒险、勇于担当、长于创新和善于组织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的企业家。改革开放40年来,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家精神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现实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面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任务,急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施展才华的空间更大、机遇更多。激发企业家精神,增强民营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既能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发展,也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着眼未来,随着中国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将全面展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必须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内外部环境越是复杂多变,越要重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越要激发企业家精神。这是因为,企业家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冒险精神和执着顽强的作风,在把握创新方向、凝聚创新人才、筹措创新投入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磨炼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这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标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以“创新”这一法宝应对外部环境的风险和挑战。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要重视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型政商关系、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首先,进一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无论是百姓安居乐业、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都离不开“商”。自然,建立良好政商关系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双方厘清边界、各司其职和鼎力协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二字,形象地道出了两者相处“亲密”而不失“分寸”的良好状态。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主动作为,既“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又能做到“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掏真心、用真力、谋真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不仅要“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而且“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通过双方携手共建交往有道、公私分明、廉洁互信、相敬如宾、各尽其责、共谋发展的良好政商关系,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夯实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其次,积极营造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及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指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保护产权不仅包括保护物权、债权、股权,也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这无疑给非公有制经济吃了“定心丸”。要加快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坚决铲除乱收费、乱摊派、乱评比、乱作为现象,进而为非公有制经济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长期预期”。

其三,积极营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营造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其四,要积极营造尊重和激励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要对企业家给予更多包容和鼓励,完善企业家的容错机制和帮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正面宣传,加快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培育尊重合法致富的商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尤其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守法诚信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及民营企业家“实业报国”的价值追求。

【思想宣传范文】五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与经济活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地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赢得未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与经济活力:实现了GDP年均9.5%、人均GDP年均8.5%的增长,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由1.8%上升至15%;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环境重大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今天,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实践,不是为了简单地彰显过去,而是为了实现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以赢得国际竞争合作与国内稳定发展的主动。

(一)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从工业化前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主要得益于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得益于打开国门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当前,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

以产权保护为重点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的重大成果,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撑和支持。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压力和挑战,这种状况不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也不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既需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应对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需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经济稳定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基础。

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重点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过去40年,“中国制造”依托低成本优势快速崛起;今天“中国制造”的低要素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中国制造”要重塑新的综合成本优势,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制度变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着力大幅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社保费用负担,以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发展壮大;二是着力解决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着力破除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垄断格局和利益藩篱,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激活创新要素为重点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当前,制造业向服务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加大创新发展力度。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人才规模和世界第二的研发投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人才规模和研发投入规模优势还难以充分转化为自主创新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这就迫切需要把提高科技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推动科研领域不断深化改革;迫切需要采取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激励科技创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激励机制;迫切需要鼓励科研机构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以科研为中心的创新管理新体制和激励创新的新机制;迫切需要推动教育改革,推动开放型、创新型教育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二)我国进入消费升级新时期,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关键在于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注重协调利益关系和增强改革普惠性,实现了从短缺经济社会到消费升级新时期的历史性提升。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升级,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预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45%左右提高到50%左右。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全社会服务型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也是把巨大内需潜力转化为产业变革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把服务业市场开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在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我们预计到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规模将由2017年的37万亿元左右增长到50万亿元左右。我国日益扩大的巨大消费潜力是未来10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由于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较为突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关键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市场化改革的新红利。特别要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推动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形成市场决定服务价格的新机制。

在政府保基本的前提下,公共服务领域要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教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服务型消费都是消费升级的热点领域,都带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在消费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今天,这些服务领域的市场放开后,可以创造巨大的细分市场,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为此,要在突出强调政府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尽快、尽量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环节,引入竞争性供给主体,形成多元供给主体、多元主体竞争的新格局;改革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尽快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以降低成本,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加快利益结构调整。2020年到2035年是我国由中高收入阶段迈进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要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需要从现在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为此,要把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并形成推进改革的行动路线。比如,尽快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在条件成熟的企业实行规范的员工持股,让更多有能力的企业员工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管理获得财产性收入,并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环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重要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收益,使部分农民和农民工逐步成为“扩中”的生力军,等等。

(三)我国开始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需要坚定推进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全面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今天,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这是我国融入全球经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突出优势。立足近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保持战略定力,以高水平的开放倒逼高难度的改革,我国就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建立与主动扩大进口相适应的制度与政策体系。以往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进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脱节,进口不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尤其是服务型消费现实需求的状况较为突出。比如,有报告指出,我国进口总额中,消费品比重不足10%。伴随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渐强烈,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可以更有效、更直接地增加相关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未来几年,如果消费品进口比重达到20%的水平,不仅会给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创造市场条件,而且每年将给其他国家带来约400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从实践看,以金融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较为滞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服务贸易合作,提升产能合作水平。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行服务业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从不同区域的独特优势出发,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以教育、健康、医疗、旅游、文化、金融、会展为重点的服务业项下的自由贸易试点。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比如,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促进国内自贸试验区转型升级,不断创新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更大范围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着力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体制无缝对接的突破;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为引领,着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探索形成海南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新高地。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在经济转型升级趋势与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交织的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赢得主动,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重行动、抓落实、见成效。坚定地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释放近14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不仅将赢得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将更大地惠及整个世界。

第二篇:改革开启新航程

改革开启新航程

发表时间:2013-11-20来源:中国环境报第1版

[打印]

[关闭]

中国环境报评论员

备受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让外界失望,不少领域的改革力度甚至超出预期。一个新的改革时代由此启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方向,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为加快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各领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一年之前,也是深秋初冬的季节,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年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审视和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做出统一部署。

这是基于当前我国严峻环境形势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做出的战略部署。目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

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固然有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层面的原因,但制度缺位、体制不顺、机制不畅是不争的事实,是更深层面的原因。近年来,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不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但不够系统,不够完整,有些因为缺乏配套制度,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使用者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导致过度使用、无序使用;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落后产能很难得到真正淘汰,从源头上增加了环境污染的负荷;条块分割、行政区划影响统筹治理,各自为政、地方利益阻碍区域性、流域性问题的有效解决;部门权责设置不合理,“九龙治水”、职能交叉等困局增加了协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难度。

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再往前推进,最大的瓶颈和症结就在于制度制约,最好的突破口也在于完善制度、改革体制。从根本上破除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难题,到了必须从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做文章的历史节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回避问题症结和当前重大矛盾,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着重强调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说,这一战略部署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找准了破解环境难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决定》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改革方向,做出了很多针对性非常强的制度安排。

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到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到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很多制度安排都是社会各界长期希望中央层面予以明确的。党的政治文件将这些制度明确提出来,为化解环保权责不清、防止“公地悲剧”频繁上演提供了科学路径。

从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制度的强化,到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环境从“无价”到“有价”的重大转折,生态保护和建设将因此逐渐告别“效益无价”时代。在这一制度体系下,保护环境不只是意味着投入,而且能够带来效益,从而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的积极性。

从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到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再到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决定》着重强化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由于环境问题的暴发、治理成效的显现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少地方主政者缺乏保护环境的动力。离任审计、终身追责等政绩考核层面的制度改革,能够倒逼地方主政者重视生态绩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扭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的政绩观,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决定》提出的生态文明领域制度改革措施,体现出了理论创新、思路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很多措施借鉴了经济学领域的价格、税收、产权等管理手段,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第二,更加注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同性。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与经济领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政治领域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文化和社会领域不合理的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等密切相关。

以当前非常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例,缺少经济领域的发展转型、政治层面的决策部署、社会层面的广泛参与,严重频发的雾霾天气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从根本上破解生态环境难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因此,在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的同时,需要其他领域同步发力、同步改革。

第三,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落实用途管制,这些过去多存在于相关研究报告中的理念,被作为重要改革方向写入党的政治文件,其背后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

一些表述上的变化,也折射出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的重大变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对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对建立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体系大有裨益。

改革是我国最大的红利,也是破解难题的利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不仅界定了“谁来做”、“谁有权做”,而且明确了“如何做”、“如何有效做”。如果这些措施能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很多重点难点问题将迎刃而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水平都将获得极大提升。

然而,改革红利释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国的改革已行至“深水区”,进入攻坚期。与35年前的改革相比,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逊色。

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环境新政策的制定、环境标准的调整、环境法律的修订,直接关系到相关主体的利益,有的需要其“掏腰包”上治污设施,有的则要求其“换饭碗”淘汰落后产能,必然会遭遇巨大阻力。至于抑制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生存,而且会触动地方财政和就业。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同时,考虑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本次改革需要协调的关系很多,需要调整的利益很广,需要破解的难题不少,其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改革。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既要对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有充分认识,更要增强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按照中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要求,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第三篇: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来源: 本站 | 作者:岳 金 林 | 日期:2008年12月23日 | 浏览530 次] 【大 中 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有着13亿人口、30年计划经济经历的大国——中国来说,这“弹指一挥间”的改革,又是多么的壮观、宏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创造了国际社会公认并广泛流行的“中国模式”。一时间,“中国模式”被信仰不同价值观的各国智库纳入研究视野,并被广泛借鉴。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我们发现有一个东西似乎一直在深深地影响和伴随着改革开放全过程,这就是思想解放。如果把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看作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1978年“真理标准”的讨论;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仅全面推动了拨乱反正,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思考,从而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正是这场思想的大解放,不仅顺利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而且催生了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样,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每走一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针对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裹足不前的实际发表的南方讲话,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科学回答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恢复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再一次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因此,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源于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出来,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传统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难点和问题凸显,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又处于矛盾凸显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改革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迫切要求通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成县作为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份,如何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勇立潮头的气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始终做到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合拍,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五个必须”。

解放思想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上说不清”,常常是影响解放思想的关键性问题。一些同志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感到茫然困惑、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就是思维层次不高,没有很好地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证明,每一次思想解放无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第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指导,突破了“两个凡是”,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第二次大的思想解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使我国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当前解放思想,重点就是要解决怎么样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系统地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从而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性障碍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转化为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发展方法,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新成效促进思想的大解放。

解放思想必须全面深刻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形成总是和人们所处时代的条件相联系的。当今的世界和中国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只有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走向中拓宽我们的视野、把握发展的方向,才能在对时代特征的理性思考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的勇气和胆略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因此,解放思想必须放开眼界审时度势,密切关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认真分析把握社会和时代的大背景、大格局、大趋势,在回应挑战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要树立世界眼光,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认真审视和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审视和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审视和研究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视角中树立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观念。要加强战略思维,以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中国看成县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县在全国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而清醒地认识当今全国的发展大势,自觉地把成县的发展置于全国的大局中去考虑、谋划,为不断开创成县经济发展新局面提供动力。

解放思想必须全面归纳和梳理我县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人的正确思想从哪来?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解放思想如果离开实践这个前提,势必会走偏方向,更换脑筋如果离开实践这个依据,势必会更换出错误的东西。因此,这次解放思想,我们必须立足县情、研究县情、分析县情,认真搞好对我县改革开放30年实践的总结梳理,使我们的思路更加符合我县实际,如果脱离这个根本,盲目借鉴和引进,不但学不到别人的经验,还会削弱自己的强项。我认为成县改革开放30年最主要最基本的经验和启示就是做到了“六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一切从县情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成县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县域发展空间;始终坚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始终坚持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了和谐成县建设;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当然,这只是宏观的概括。当前,全县各部门都在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年这一主题,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梳理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启示经验,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全面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切实理清我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脉络,理清我县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经验,理清我们需要牢固坚持的基本原则,理清我们需要继续创新的思路措施,理清我们急需改革完善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的县情实际。解放思想能否取得成效,一个重要检验,就是要看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思考得如何,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新举措、新办法、新成果。事实上,解放思想离开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没有靶子的胡思乱想。解放思想只有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研究解决当前我县的现实问题上,才能真正“解”到点子上,“放”到关键处。成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总体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县情。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结构不优、机制体制不活、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仍然表现得较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

求和期望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在一定情况下还表现地异常激烈,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逐一突破、逐一解决。因此,解放思想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关系全县建设大局的关键问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抓住长期困扰全县经济建设的“老大难”问题,认真加强理论思考,真正做到把解放思想的过程作为掌握客观实际的过程,作为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口的过程,作为科学决策、解决矛盾的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紧紧围绕“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切实把解放思想的过程作为改进和修正工作的过程,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在我们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各项部署上来。必须深入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研究群众利益,体察群众情绪,解决群众困难,切实把解放思想的过程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急迫、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过程。

解放思想必须不断扬弃旧的思想观念。从认识论角度看,解放思想既是不断认识未知事物、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各种既有的已经不合时宜的认识中摆脱出来的过程。这次解放思想,就是要通过自我扬弃、破旧立新,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当前,我们究竟急需破除那些旧观念、树立那些新观念?就是要破除“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的“十重十轻”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协调发展观念、绿色发展观念、开明开放发展观念、创新发展观念”的五种新观念。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显微镜和放大镜审视自身,切实摈弃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要勇于触动自己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自觉将“十重十轻”观念和五种新观念,与自己进行对号入座和量体裁衣,通过开展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锋,真正使思想冲破旧观念的束缚,使认识得到飞跃。

解放思想必须超前把握经济社会知识。实践证明,解放思想,知识是基础;接受信息、更新知识的程度决定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程度。特别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中,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昨天的理论未必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及时掌握经济社会的前沿知识,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解放,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因此,这次解放思想,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在培养广博科学的见识上狠下功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国内外众多新的发展理论、发展经验,不断丰富头脑,开阔视野,使我们的思想更好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善于学习国际国内有益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积极进行对比甄别和借鉴创新,形成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理念,善于运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来观察、思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篇:坚持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开放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本报评论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能否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精神状态。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对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作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我省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按照这一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永葆发展的活力。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开关”;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无不得益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今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同样要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打破制约河北发展的“瓶颈”,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和攻坚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协调各方面利益和达成改革共识、形成改

革合力的难度加大;改革越来越多地触及现有利益格局,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重大改革阻力较大;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各领域各环节,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没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有可能因“畏难”而停滞不前,或因方式方法“不当”而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既要有打破常规、超越自我的锐气和勇气,也要有善于创新、善于应对各种挑战的方法和智慧;既要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也要有更加科学周密的举措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既坚定不移又科学高效地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针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要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向着明确的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在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贯穿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同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破除一切妨

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贵在联系实际,重在解决问题。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既是一个全局性的任务,又呈现出不同特征和行业特点。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主要和集中体现在一个个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问题上。不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就会无的放矢;不解决问题,改革开放就会流于空谈。因此,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必须在全面把握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找准各自主要问题,明确各自重点工作,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一个一个认真解决,一项一项扎实推进。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项目建设上,落实到突破瓶颈制约上,落实到优化发展环境上。

打开解放思想的总开关,拓宽改革开放的阳光道——— 我们相信,只要全省上下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和部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河北的发展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撑。

第五篇: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圆满结束,傅成玉董事长讲话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8月5日上午,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举行全体会议,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作总结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尽快地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士气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新航程。

国务院派驻石化集团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出席会议;集团公司党组成员,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主持会议;集团公司领导张耀仓、章建华、王志刚、蔡希有、曹耀峰、李春光、戴厚良、徐槟、刘运出席。

在两天时间里,代表们紧紧围绕“着力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这个主题,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中国石化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动力和保障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会议确立的“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既与公司28年发展历史一脉相承,又紧跟世情、国情、企情的新变化,符合公司的发展实际,描绘出了未来的蓝图。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战略清晰、内涵丰富、成果突出,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傅成玉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明确了目标。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公司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确立“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既顺应了公司自身的发展要求,又体现了作为国有骨干企业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中国石化人的雄心壮志,适逢其时、催人奋进。

二是开阔了思路。这次会议围绕发展目标作出了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结构

优化调整的安排,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部署,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总体设计,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三是强化了责任。会议确立“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令人鼓舞和振奋,同时也使大家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四是坚定了信心。尽管改革发展面临的压力很大、挑战很大,但只要公司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开创中国石化更加美好的未来。

傅成玉说,要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能源需求和能源结构调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高油价大背景下,国际大公司越来越依靠科技优势和绿色低碳来参与全球能源竞争,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能源合作和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产业,走低碳发展道路,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我们打造“世界一流”,不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傅成玉说,打造“世界一流”,目标要远大,决心要坚定,步伐要稳妥,旗帜要鲜明。要瞄准世界一流,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往前推进。

就今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傅成玉强调,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预防外部因素带来的经营风险。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努力把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要加强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严格成本控制,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加强市场开拓,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抓好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清理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强化现金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工作,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抓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加强项目预算、进度、质量和安全环保控制。

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

求,本着对员工生命及员工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采取措施,打牢公司发展的安全基础。结合HSE大检查,狠抓隐患排查,确保从源头上不留隐患,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切实纠正“三违”现象,加大违规操作处罚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要高度重视公司形象建设。每个干部员工都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公司的声誉、维护公司的形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强化对国家、对社会、对员工、对利益相关方、对环境的责任认知和担当;坚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重承诺,切实做好“每一滴油都是承诺”这篇文章;贯彻“质量永远领先一步”方针,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正确对待社会舆论监督,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石化、支持中国石化。

要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前提,严格控制用工总量,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要加强企地合作,融入地方,借势发展,实现企地合作双赢。

傅成玉最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对国际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商务、法律、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大型企业的能力、打造国际竞争力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为员工提供创造价值的平台,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增强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为打造世界一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五个作用”,努力实现“六个转化”,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执行好党纪党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带好队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周原、王基铭、曹湘洪、王作然,财务总监、副总裁、助理、总师、副总师、顾问,党组巡视组负责人,各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境外单位和总部机关各部门、专业公司、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下载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航程(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航程(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之改革开放3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首要基本问题解放思想的30年。......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之改革开放3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首要基本问题解放思想的30年。......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三篇心得

    通过参加我局组织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 论”集中学习活动,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对这次解放思 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开展这......

    八年级历史改革开放测试题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海洲中学:梁巩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

    改革开放历史必然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历史必然的选择》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从过去那个现代化的“迟到国”变为现代化的“实践中心”,从当年经济面临......

    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新丝绸之路-伊犁,新丝绸之路的中国桥头堡 黄木生 一、古老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 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时, 由张骞出使西......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创新驱动 科学发展 自查报告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创新驱动 科学发展 自查报告 为了引导全市科技系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市***局邀请***作了题为“我国经......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工作总结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紧紧围绕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