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五篇范例)

时间:2021-01-26 20:4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

第一篇: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靠推理掌握的知识少,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多。特别是到了复习阶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

01、鸦片贸易

(1)目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朝财政危机;②损害中国人身心健康;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削弱军队战斗力。

02、虎门销烟: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03、1840年6月

英军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0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05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06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后放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 150多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⑶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07 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妄图分裂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他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的策略。1878年,收回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08 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塞,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09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邓世昌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1895年4月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代表为李鸿章)

内容:淸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设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

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 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交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内容

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当保;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代表人物有:中央的奕訢,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实业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一批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

进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895年梁启超、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年6——9月所进行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流血牺牲。戊戌变法的内容

(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抵抗列强入侵)。

18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

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革命团体是同盟会,总理是孙中山,机关刊物《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武昌起义

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于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不久他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两大旗帜,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

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起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5近代中国人所进行的四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是:洋务运动(经济上--学习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文化上--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26四次探索活动失败反思

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学生们提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要求

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运动。五四运动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不妥协的爱国主义

精神、追求民主科学的执著精神、承担历史责任的英勇精神。1921年7月23日

在上海召开了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党纲,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避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7·15”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夭折。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南北。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9月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农村更根据地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中共继续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4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于1934.10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遵义会议的内容是

遵义会议的意义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国家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是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1931年

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9.18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于9.18事变。

为了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

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1945年4-6月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终结束。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战的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赢得准备内战

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1946年6月

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3月,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9月—1949年1月

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①辽沈战役:林彪指挥东北解放军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使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权垮台。

清末状元张謇

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

59中国人自己修建和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主持修建的总工程师是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的詹天佑,他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李四光

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他依据地质力学理论,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写了《 制碱》一书,发明了“ 侯氏制碱法 ”。

思想家魏源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批判闭关锁国的政策,著《 海国图志 》一书,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家严复译著《 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

科举制度

清政府于1905宣布废除没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63小说集

鲁迅著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著名的小说有: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戏剧有

田汉的《名优之死》,曹禺的《雷雨》《日出》;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有《奔马》,齐白石的《虾》;音乐家聂耳有《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有《 黄河大合唱》。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既容易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

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

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

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 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 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养育运动评价: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3.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5 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光绪帝

公车上书失败后,他们创办了《万国公报》,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8.6~9百日维新

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颁布以下便法令: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戏仿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训练新式军队等

此次变法被成为“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8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后有建立统一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成立在日本

中国同盟会又成立机关刊物《民报》以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10.10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胜利后,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建立《新青年》

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性质:1.新文化运动是我过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9.5.4,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人发动五四运动 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意义:无私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7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内容:1.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施共产主义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大会选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第11课 北伐战争

1924.5,国民党在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开始北伐,目的要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后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了。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这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后来,南京政府统治了全国。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8.1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9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10开始长征。

1935.1召开遵义会议,内容:1.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1935.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10,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前几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人民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931.9.18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但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十年内战(1927~1937)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937.7.7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有称“七七事变”

在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1937.12南京大屠杀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1937.9平型关大捷。意义:这时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938台儿庄战役。意义: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40.8百团大战。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945.7中共七大

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945.8.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1946.6——1949.3内战 蒋介石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1.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1945.8到达重庆目的:1.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2.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重庆谈判结果:达成和平见国的“双十协定”。

1946.6蒋介石队中原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7.3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第18课 战略大转移

1948.9~1949.1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9~11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意义: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848.11~1949.1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9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4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

1949.4.23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放弃高管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2.辛亥革命的成果,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华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4.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回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发展。2.比较落后3.集中在轻工业部门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初轮船,火车传入中国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假设有线电报 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也传入我国。

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1897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辛亥革命后,1.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2.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3.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1905——1909,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意义:这时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侯得榜制造纯碱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海国图志》一书,接受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著《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激励人们自强。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戊戌变法时创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095年废除了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鲁迅,文学巨匠,《狂人日记》,《孔乙己》 美术大事徐悲鸿《愚公移山》

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创作了《屈原》历史剧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八下一部分: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通过了共同纲领 选举委员会、主席 决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为开国大典做好了准备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意义:国内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1950.6 朝鲜内战爆发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2.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意义:在国际上,它沉重打击了美帝国注意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在国内,它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第三课 土地改革

1950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 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1.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

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试:1.几种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2.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成就: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代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初第一辆汽车3.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意义:1.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拱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2.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意义:这是我过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五课 三大改造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

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6)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1954——1956)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意义:1.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

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

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总路线(失误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失误二)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注意,党和国家面临这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 1971.9.13 林彪等人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周恩来、邓小平出来整顿,四人帮仍不罢休。

1970.10毕国峰、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

额。接下半学期的八下历史: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中国成立后 提出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以后 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不久 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年 调整“三不”政策

1990年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2年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 汪辜会谈 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第14课 钢铁长城

新中国成立前夕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 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1971 导弹驱逐舰 1974 第一艘核潜艇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又制造各种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1966年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1953年 我国政府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故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惠 5.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 万隆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7 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10.25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中国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2001.10.21 2001年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

可以承办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立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试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964.10.16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964.6 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10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 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 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986.3 4位老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邓小平也在3月做了批示 这些即“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选择1.生物技术2.航天技术3.信息技术4.激光技术5.能源技术6.新材料7.自动化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 1996年又将8.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986年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0年 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实施“科教兴国”,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呵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从乒乓球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

射击运动(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枚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1990年 中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2008年 中国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上的变化原因: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

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

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

1.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钱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4.近现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①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④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⑤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⑥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主义的矛盾。

5.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机器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3.《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4.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6.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8.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第二章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徒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朝田亩制度》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②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试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④实际上,《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未能实施。4.《资政新篇》 ①《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轩从香港来到天京后不久提出《资政新篇》。

②他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在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

③《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现。

6.洋务事业的兴办

①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技术后兴起的。

②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建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派遣留学生出国。7.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1/6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第三节

1.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下行为宣传变法维新主张: 第一,向皇帝上书。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第二,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人类公理》;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中国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2.1898年3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强调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是不能改变的。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3.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4.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的意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5.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6.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第三章 第一节

1.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3.这场论战主要围绕哪几个问题展开?

2/6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4.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第四章 第一节

1.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的中心城市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简答)

(1)第一,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意义: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三节

1.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1)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第二,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第五章 第一节

3/6

1.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

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四行二局”(四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第二节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南昌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领导广州起义。第三节

1.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时间:1935年1月15日。

内容:

(1)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3)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4)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1)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2)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2.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第一,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第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第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第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第六章 第一节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节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第三节

国民党制定了持久消耗战的基本战略,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4/6

第四节

1.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2.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第五节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抗日战争到了最后阶段。第七章 第一节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第二节

1947年10月10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口号。第三节

1.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1)第一,统一战线。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2)第二,武装斗争。

(3)第三,党的建设。2.怎样对待两个联盟?

必须坚持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第八章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1)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2)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3)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4)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5)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节

5/6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第九章 第一节

1.中共八大的基本任务是?

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2.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第二节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第三节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十章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

时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内容:(1)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1>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成立中纪委员会;<3>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第二节

1.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2.1987年,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3.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节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节

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节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6/6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近代史不挂指南

由文科小学粉整理

文科小学粉:由医电51李金铭、医电51施文、医电53刘羽飞、电信51谢臻、核工程52郭容达组成

(指南最后有小彩蛋)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客观题部分】

1.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3.康雍乾“盛世”:①中央集权强化②开疆拓土,巩固边疆③社会秩序相对稳定④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迅速

4.“盛世”下的危机:①内部矛盾严重,传统秩序中“有国家无社会”②缺乏海上开拓能力③文化专制④精英阶层缺乏世界知识 5.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

6.近代前夜清王朝由盛转衰:①社会经济:土地集中,生产效率低下,人口压力增大,银贵钱贱②政治制度:专制,民族歧视、朝政腐败、民变蜂起③军队状况:腐化无能、武备废弛、于海事一味退却④思想文化:于内推行高压政策,于外实乃懵懂无知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中国资产阶级,由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构成。

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是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必然要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9.工人是另一个新兴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主观题部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①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可能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原来的)+中华民族及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④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原来的)+反对外国殖民侵略;革命性质从传统的农民战争→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重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3)基本特征:P14六句话。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

【客观题部分】 1.历次侵略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北京条约

③中法战争(1883-1885)中法新约

④甲午中日战争(1984-1895)马关条约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

2.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导火索:禁烟(1840年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结果:中国封建社会性质转变,开始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攫取更多在华不平等权利,以打为拉,勾结清朝统治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开放天津为商埠②准许华工出国做工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4.中法战争

·原因:列强对海外的扩张与中越宗藩关系碰撞 ·结果:中国不败而败,社会危机加深 ·《中法新约》主要内容:①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②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③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④中国今后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结果:法国侵略势力侵入云南和广西,西南边疆危机

5.甲午战争:极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原因:日本的扩张

·结果:中国遭受空前惨重打击,更深陷入半殖民地的泥沼(几乎难以逆转),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象征着朝贡体系坍塌)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以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港口⑤日本可在通商口岸任意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起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②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则不准居住③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炮台一概拆除,准许各国在京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驻军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僚,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的对外事宜 7.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并派兵驻守,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作关东军 8.政治控制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见《辛丑条约》⑤)·借师助剿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把持海关 ·扶植代理人:琦善,伊里布,奕䜣 9.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82个 ·剥夺关税自主权 ·倾销商品

·输出资本: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和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在华享有特权),设银行

·操控经济命脉:借款(年息重,折扣大,年限长),赔款,抵押,税收

·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10.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

·办学校、医院培养亲西势力——教会学校

1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2.镇南关大捷,谅山大捷——冯子材

13.英勇献身的爱国官兵: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林永升等

14.三国干涉还辽:俄,法,德

1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16.《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7.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主观题部分】

1.(重要)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总根源

②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③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④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⑤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⑥西方的工业文明也随之进入中国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①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都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②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主要)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客观题部分】

1.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严重(次要原因)3.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创立“拜上帝教”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6年,太平军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4.《天朝田亩制度》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6.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分水岭,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7.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自强即制造坚船利炮,发展军事工业,求富即发展民用工业

8.洋务运动破产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9.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10.洋务运动形成: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1.洋务运动积极作用:思维方式是正确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策略是必要的,消极作用: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客观效果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2.洋务运动军用工业阶段: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国内当时最大的兵工厂(曾国藩)南京金陵机器局——李鸿章

福州马尾船政局——国内最大的造船厂(左宗棠)天津机器局——崇厚 湖北枪炮厂——张之洞 13.洋务运动民用工业阶段:

性质:官督商办

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第一个航运企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采矿企业(唐廷枢)天津电报局——李鸿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近代中国第一个棉纺织企业(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

唐山胥格庄铁路——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14.洋务运动&新式军队

·洋枪队(西式洋枪洋炮,外国教练),李鸿章淮军,左宗棠湘军

·1874年日本派兵入侵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 ·19世纪70~90年代: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①1875年筹建

②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

③清朝海军主力,20多艘舰艇,归李鸿章管辖

④拥有亚洲第一的铁甲舰:定远舰、致远舰

⑤在旅顺,威海卫有海军基地 15.洋务运动&新式学堂 ·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①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②工艺学堂③军事学堂(船政学堂)·翻译西方书籍:①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自然科学为主②京师同文馆:1864年刊行《万国公法》

16.民族工商业的初步发展: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17.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①向皇帝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②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④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⑤设学堂: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宗教西的长沙时务学堂⑥办报纸: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18.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方面②经济方面③军事方面: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④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等(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余措施之后都被废除)⑤社会风习方面: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

20.1898年9月戊戌政变,维新运动失败。慈禧、荣禄、袁世凯VS康、梁+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主观题部分】

1.(重要)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的原因:主观上: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②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对待儒学。④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天平天国。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改革运动

失败的原因:①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中国真正富强

②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③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和腐朽性

④“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③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客观题部分】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已经得到发展 2、1903-1904,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1904-1905,日俄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1901,《辛丑条约》签订。1906,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3、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 4、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初,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5、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

6、同盟会纲领: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7、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缺点:①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②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9、革命与改良的辩论: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10、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①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③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13、1912年8月,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和黄兴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4、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做了哪些努力?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主观题部分】

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什么?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主观题部分】 1.不考

2.为什么中国的新密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中国近代三种建国方案,两种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是从根本上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那么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总体上说,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客观题部分】 1、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他们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旗帜。

3、《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评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评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的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③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6、他们之所以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是因为: ①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②1914 年至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③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总之,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7、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 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义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③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8、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作品:《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

其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再次,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五四运动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1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13、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为李大钊、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为董必武等。

14、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③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向农村去)。

15、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6、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1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②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18、(课后第三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第三,采取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19、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20、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大革命,这是因为: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1、在1919年至1921年间,马克思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流派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论战。

①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②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③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主观题部分】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②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③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④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即第18项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客观题部分】 1、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统治。

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控制金融业。

3、国民党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有决定意义的步骤是发行法币。4、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着的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次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国民党是如何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保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主要任务就是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已分子。

③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④为了控制舆论,剥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此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6、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秘密召开党的临时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它是大革命失败的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7、革命危机时刻加入共产党的代表人物:徐特立、郭沫若、贺龙、彭德怀等

8、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反对本本主义》。

9、毛泽东提出以农村为中心,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11、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进行的一个原则性改动从而保护了中农利益的是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2、“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为挽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贡献。

13、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14、同南昌起义相比,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在于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1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深远的意义,表现在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③开辟了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持和发展力量的正确道路。

16、科学地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文章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7、对于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

①这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②这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8、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军边疆粉碎敌人三次“围剿”的原因是 ①土地革命在根据地的开展 ②贯彻了积极防御的方针 ③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战术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的实质就是 ①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②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0、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阶段,领导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是 ①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 ②联合中农、限制定农 ③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④消灭地主阶级

21、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分配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2、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①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②国民革命的影响。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主观条件。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⑤共主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主观条件。2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召开。

24、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25、中化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26、1931年11月赣南会议召开,错误地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

27、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家荡产冒险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的运动是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

28、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29、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开始长征。

30、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部队的是方志敏。

31、长征初期,博古等犯的错误是逃跑主义。

32、遵义会议后张闻天代替博古对党负总责。33、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于四川懋功胜利会师。

34、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提出南下四川、西康。

35、红军胜利结束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合。

36、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7、遵义会议后组成的负责红军军事行动的三人团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8、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17、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的是红二军团、红六军团。

39、领导红二方面军的将领是贺龙、任弼时。

40、红四方面军中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有朱德、刘伯承、徐向前、贺龙。

41、论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①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③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二.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党以及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4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深厚了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第二,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第三,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抑制能力。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困境。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出现一片混乱,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43、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一,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第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第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主观题部分】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人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③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⑤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客观题部分】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推行大陆政策。3、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4、1927年“东方会议” ①由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 ②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 ③提出满蒙与日本利益相关

④日本可以采取断然措施维护在满蒙利益

5、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单选]日本借口中国军队炸毁柳条湖铁路一段,挑起“九一八”事变。

6、日本制造“华北事变”,策动华北五省二市“防共自治“。7、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1938年10月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是 ①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策略

②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③在占领共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发展汉奸组织 ④逐渐加强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扫荡”,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沉重灾难

九一八事迹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号大同。早已被中国人民革命赶下台的清朝末代皇帝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人民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侵略者造成的沉重灾难: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实行三光政策。日军的731部队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投放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中国居民死亡。人体活体试验。还用欺骗等手段掳掠大量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9、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史称“福建事变。10、1934年4月,由共产党提出、宋庆龄等签名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

11、“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总参谋长叶剑英,副总参谋长左权。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后,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新四军正副军长。

14、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之一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①中国共产党面临新形势提出的新政策

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

③呼吁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5、瓦窑堡会议

①提出了在抗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②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倾向

③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同办和平基本实现。

17、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8、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19、人缅作战中,国民党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为国牺牲。20、在北平南苑战斗号,国民党二十九军将领佟麟阁、赵登禹阵亡 21、1942年初成立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是蒋介石。

22、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豫湘桂战役。

23、抗战以来,国民党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24、在抗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趋向消极体现在 ①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 ②打击限制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队

③国民党五届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

④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25、中国战区成立的背景是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美英等国对日宣战

③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26、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42年由国民政府组成入缅甸作战的军队 ②在东吁保卫战中歼灭日军5000多人 ③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④1942年4月,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000多人。

27、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役 28、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百团大战。

29、太原失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最先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30、中国共产党在抗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以取得抗战的胜利。

31、为了度过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实施的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的建议。

32、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主观主义。33、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4、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

35、敌后战场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有左权、彭雪枫、赵尚志。

36、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高潮有 ①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

②阎锡山攻击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 ③皖南事变

④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37、中国共产党主张要实行全面抗战必须要做到 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②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③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民主权利 ④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38、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为此要采取的措施有 ①党必须保存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努力发展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③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9、抗战初期国民党下面战场组织的重要会战有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40、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41、大生产运动

①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②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

③口号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④三五九旅履行南泥湾

42、各地普遍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效果是 ①克服了经济困难 ②解决了部队的粮饷

③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43、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下面战场。

②国民党领导的下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4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①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后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领先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⑥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烈、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45、抗日战争胜利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是收回了台湾及澎湖列岛。

46、关于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有

①8月15日,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②9月2日,日本方面的代表在美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

③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④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4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4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始终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和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保证。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以其精诚团结、坚持抗战、献身民族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者,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③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重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民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二,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第三,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国盟国,为了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主观题部分】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米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客观题部分】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三种建国方案:

国民党: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一个十足道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让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党: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

战后政治形势: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前途光明,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国内:

1、中国人民的觉悟和组织的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

2、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依仗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优势,主张继续实行独裁统治。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为目的。加紧内战准备的同时,迫于内外压力他们不得不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

国际:

1、帝国主义势力遭到削弱,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难以再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2、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避免共产党控制中国,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以此①稳定亚洲反共战线、②遏制苏联、③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1)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 ①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内战准备。

②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国。

③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二、政治联合构想的失败与国共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的政治联合构想:

①人民盼望和平、和平建国、政治联合是社会共识,然而当时国共对峙,形势严峻,蒋介石两手准备,中共则争取和平民主

②通过民主改革建立议会制国家:重庆谈判确立和平建国方针(1945.8-10《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政协会议拟定政治改革方案(1946.1《停战协定》 通过《宪法草案》、《政府改组案》等)

构想失败的原因:

①国民党力量强大,坚持独裁,破坏协议

②共产党力量相对弱小,不足以维护协议

③中间党派力量弱小,也不足以维护协议

和平协议的历史地位:

①提高了中共的威望,也为全国人民争取了短暂和平; ②揭露了敌人的阴谋,教育了人民;

③使中国共产党做好了自卫战争准备。

全面内战爆发(1946-6)

美蒋挑起反革命战争,共产党认识到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革命者被迫坚决以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全面内战是中国两个命运两条道路的决战,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已行不通。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946.6内战爆发

1946.6-1947.3 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7.3-7 国民党重点进攻西北、山东

1947.6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947年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正逐步失去民众支持。

在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编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此后开展清算斗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三分之二地区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置顶《中国土地法大纲》。意义: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农民政治上获得翻身,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使农民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国民党政府迅速失去人心的原因:①内战独裁②政治腐败③经济凋敝、金融崩溃④教育危机 学生运动:

1946年12月30日,北京大学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〇运动”)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〇运动”),随后扩大到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学生罢课、游行、工人罢工、教员罢教

(2)教育危机是指在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成立时间: 中国民主同盟

1941 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47 中国致公党 1947 九三学社 194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47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1947.10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

中间道路:抗战胜利后,各中间党派提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既反对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也反对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一阶级专政的国家。在反对内战独裁上与中共一致,有同盟关系。在革命高潮时,受国民党暴力压迫,转而同意中共主张,共同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

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下,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逐步形成。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人民解放军逐步解放全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省。

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转移。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关于执政党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强调“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回答了革命胜利后,中国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全面阐述了新中国国家政权问题,论证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1949年9月21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发表《中国人民政治共同纲领》(3)共同纲领的意义:

①《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外交等各项方针政策。③《共同纲领》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1)得到了中国最广大民众的支持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基本经验: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统一战线,并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武装斗争的正确途径;建立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关键。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其他经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主观题部分】

1、为什么说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①近代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但是,辛亥革命的流产,宣告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种幻想的破灭。

②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适合中国情况、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广大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以行动表明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因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包围中并迅速崩溃? ①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②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3、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作用:主张爱国、反对买办,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形成过程:(内容较多,仅供参考)

①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办,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②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③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④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5、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①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②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③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奋斗得来的?

①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客观题部分】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①民主革命遗留任务②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③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④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①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③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党和国家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认识上发生改变的原因:

1、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集中表现在公私比例上。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任务提出的原因:

1、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有明显改善。

2、许多农民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3、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农村中出现贫富分化。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1、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实现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

4、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结合。

到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基本实现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选取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主观题部分】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①从历史上来说,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后来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取得的胜利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②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仅没有完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反而将中国陷入战乱。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抗战的战线,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⑤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们五个整理的2016年近代史重点,今年考到1956年三大改造部分。每一章节都有零碎知识点(客观题部分)和重要大题(主观题部分),并附有参考答案,因此字数略多,希望同学们能够有选择的记忆。

我们致力于从书本上提取要点,但难免有出入,因此这份材料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早作准备,减轻自身压力,祝大家考试顺利!

版权所有,请勿抄袭。

写在2016年6月6日

下载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提纲(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核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P2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P2 1) 在经济上......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的总结

    导语:对于中国近代史,各位同学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总结。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的总结,供大家阅读。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2、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

    初中数学知识点提纲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精选,知识点提要证明:线段相等 一)常用轨迹中: ①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②线段中垂线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五篇)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废公行,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五篇材料)

    1、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

    地理初中知识点提纲(合集5篇)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学习地理是要有方法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初中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地理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