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古代民间悲惨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民间悲惨故事,欢迎查阅。
古代民间悲惨故事1
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树上。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身。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
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
可是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不少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一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有病乱求医,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紧去找吧。”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可是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说来也怪,第五天,李虎赶辆马车去拉庄稼,路过南沟时,马莫名其妙地惊了,马车翻进沟里,压断了李虎一条腿。
此事一出,人们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树,重新打量李老歪。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神秘,看出了威严。他们将自己的体会、猜测和想象加以综合,再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一时间李老歪和他的歪树声名大噪,传遍了十里八乡。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赶来。
李老歪当然没那么神,城里人的确是他请来的托,吴二娃的牛是他藏在那沟里的,李虎翻车是他故意藏在沟里惊了马。他更看不了什么病,许多病人都被他给耽误了,但在“神迹”辉映下,他没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计了。而他偶尔蒙对了的事情却被无限放大,歪树的神仙地位竟然渐渐不可动摇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树下摇唇鼓舌,就有钞票进账。这年春节,他得意忘形地请村人喝酒,宴席在院里摆了十几桌。来的当然都是信树仙的人。每人到来都会给树仙点上一炷香,放上一挂鞭,树下一时烟雾腾腾,响声不绝。也合该有事,那榆树因年代久远,树心早已空虚,加上常年烟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经干裂,现在人们在树下这么一闹腾,加上一阵风吹过,就听咔嚓一声,树冠兜头落下。不但砸塌了院墙,还砸伤了十几个人。现场一片混乱。李老歪和家人呼天抢地,忙着把伤者一一送往医院。
李老歪赔付完所有的医药费,又修好院墙,他造神所挣的钱正好归零。
古代民间悲惨故事2
一天儿子从书房里拿出一本书,说:“爸,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你真的知道牛奶是怎么来的吗?牛奶的背后,隐藏着奶牛的多少辛酸!”
奶牛也辛酸?我一时懵了,急忙打开那本书,找到儿子要我看的那一段文字,内容是这样的——
“牛奶都来自一种叫做奶牛的动物。奶牛之所以产奶,是因为它生小牛了。没有哪一种哺乳类动物的雌性个体会平白无故地天天从乳房里向外淌奶。奶牛为什么会生小牛?因为它怀孕了。奶牛为什么会怀孕?因为它被人工授精了……
饮用奶都来自于工厂化的养殖业。乳业流水线上的奶牛,一辈子没见过公牛,却不停地生小牛,被挤奶,奶牛甚至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见不到母亲,一生下来就母子分离,一部分小母牛被人工喂养,重复母亲的命运;一部分被卖出去当肉牛;还有一部分进了生化工厂,变成了血清、蛋白和酶!”
读完这段文字,我突然感到沉重起来。原村庄里的这对老人,拐杖已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他们从来不肯放弃劳作。男老人不断地编织着竹器,女老人一刻也不停地从猪圈忙活到鸡圈。他们是一家人,但我打小到大从没有看见过他们说过一句话,露出过一丝笑脸。
据说,他们早年就分居,原因不详。几十年了,虽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陌路,过着井水与河水相安的生活。他们漠然地看着彼此一天天老去,在他们的表情里看不出任何悲喜,任何隐忧,仿佛,他们就是一次错误结合之后的永远不可修正。
很多人揣测过他们的生活,但谁也无法判断事实的真相。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九十高龄的女老人熬不过凛冽的寒风,她安静地离开了。在男老人的脸上,依旧探寻不到与悲伤有关的任何信息。他的胡子全白了,戴着棉帽,穿着宽大的棉衣,两只手深深地彼此相握着躲进袖子里。他眼神空洞地看着忙忙碌碌的儿子们,不问不闻的表情有点让儿孙们难过,小儿子忍不住地对他说,妈走了!他看了他一眼,依旧什么话也不说。
晚上,意外地传来男老人也过世了的消息。
两口漆黑的棺材并排地躺在一起,此刻,他们之间再没有了任何的别扭。冥冥中,似是上天的完美安排,他们的相守,终是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得到世人的认同。他们之间的所有过往,皆被这突然的安排冲淡了,忘记曾经的隔膜,他们的一生,可以当成一段关于爱情的永恒赞歌。
明月短松处,枯草连天长,他们的坟墓并列在一起,凝重地注视着绵绵的山脉。子孙们兴奋地为他们树碑立传,墓碑上铭刻着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满目的赞誉之词。
印象最深的是,赫然书写着他们夫妻恩爱和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是一个多么华丽的谎言啊,居然被庄重地刻在这里。多年以后,后来者将深信不疑,这里长眠着一对楷模夫妻。无论他们生前的德行,还是死后的效行,都值得人们歌颂和学习。
村庄里的人们早已忘记了他们之间曾经的别扭,但他们一定记得,这两个高寿的老人在同一天老去。这是一件值得人们津津乐道很久的美事,尤其是他们的后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一个家族曾经的造化。
尽管他们在世时彼此难容,一直以不妥协不让步的姿态相对,但就在他们同时死去的那一天,他们的子孙们就有了大胆的设想。用一种假设中的美好去代替难以言说的隐情,在铁定的结局里,所有的过程都那么不值一提。
于是,谎言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它们真实地站在那里,站成永恒的姿势。
来,每一滴牛奶,都是值得敬畏的。
古代民间悲惨故事3
从前,有个落泊秀才,虽然屡试不第,但是通晓古今,博学多才,尤其精通算命看风水,在本地小有名气。
秀才的儿子陆川多次问父亲,为什么给财主乡绅都找到了风水宝地,让他们人财两发,却不给自己找一块地来改变穷困的命运呢?秀才每次都是神秘地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
一天,秀才把儿子叫到床前,告诉儿子自己就要死了。儿子抱着父亲大哭起来:“父亲,你不能死啊,你死了我孤苦伶仃一个人该怎么办啊!”
秀才安慰儿子不要哭,自己有很重要的话要说。他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啊,我要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早年忙于功名,没有照顾好你们娘俩,我心里有愧。我耗尽心血,写了三个锦囊,只要你在适当的时候,照着锦囊上说的办,保证你一辈子衣食无忧,我也就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
秀才说完递给儿子三个锦囊,告诉他在自己死后打开第一个锦囊,依计行事,一定不可自作主张。
几天后,秀才死了,陆川在悲痛之余打开第一个锦囊,只见锦囊里写着:
儿子:
你以前多次问为父,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家相一块风水宝地,为父都没有回答你,那是因为作为相士是不能为自己谋利的,否则会天打雷劈。如今为父要死了,为了你,为父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村西头熬鹰峰鹰嘴上有一口天然石井,大地主兰腾飞家的祖坟就在这口井后面,那是块风水宝地,但和这口石井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为父已经在石井上面搭好了架子,你把为父的棺木吊在石井半空中,就会看到井底有无数的蚂蚁涌出,这是块出王侯将相的宝地。棺木要吊够整整三天三夜,然后割断绳索,任由棺木落入井底被蚂蚁吞噬,那时候你不要哭,只需要朝着井口磕三个响头就大功告成。
如果在这期间有人为难你,不要与其争吵,只需打开第二个锦囊。
另外,锦囊不可让第二个人看到,切记!切记!
陆川擦干眼泪,照锦囊上写的,把棺木吊在半空中,只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井底很快爬满了各种各样的蚂蚁,而且越来越多。乡亲们看了都啧啧称奇,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了,来熬鹰峰看稀奇事的人络绎不绝。
大地主兰腾飞知道后,也带着两个儿子和几个家丁来了,兰腾飞往井口一望,只见井底的蚂蚁层层叠叠,滚腾翻涌,不禁心想,这穷秀才还是留了一手啊!
兰腾飞是方圆百里的财主,家有良田千亩,财产万贯。他父亲的墓地就是这个秀才给找的风水宝地,就在这口石井后面大约一百尺的地方,要是让陆家占了这口井,岂不是个大大的损失。
看看井边已经一夜没合眼的陆川,再看看自己的祖坟,兰腾飞的脑子里顿时有了一个念头,他决定把这块风水宝地据为己有。
兰腾飞让人告诉陆川,自己想要买这口石井,让陆川开个价,陆川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兰家势大,左右为难之际,他想起了父亲的第二个锦囊,于是匆匆打开锦囊,只见锦囊里写道:
儿子:
如果兰腾飞想买这口石井,不可与其强争,兰家财大气粗,只可小心周旋。
他若托人前来,你可委婉拒绝,并暗示要他亲自前来。等到兰腾飞本人来了,你就把石井送给他,同时提出三个条件:一,把他的女儿嫁给你为妻,完婚后才可移开棺木,让出墓地;二,陪嫁良田百亩,白银千两;三,墓地只能给兰腾飞,也就是你未来的岳父用。
第三个锦囊20年后打开,切记!切记!
看完锦囊后,陆川惊出一身冷汗,父亲真是料事如神啊!
陆川照锦囊上的计策,对兰腾飞派来的人说:“这块风水宝地是要出王侯将相的,叫兰腾飞亲自来,我要当面把这块宝地送给他。”
兰腾飞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很快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陆川提了三个要求,看兰腾飞还在犹豫,陆川说:“我爱慕令千金已经很久了,至于要田要钱也是为了令千金跟着我不至于受苦,而且这块墓地您用了后,主要还是惠及您的子孙,令千金也是其中一个,这样我也跟着沾光了。岳父大人,您说是吗?”
兰腾飞一想也在理,再看陆川也长得相貌堂堂,就答应了这三个条件,只是爱女兰慧琳一直是自己的心头肉,有点割舍不下,但为了兰家,只好忍痛割爱了。兰腾飞匆匆忙忙把女儿兰慧琳嫁给了陆川。
话说这兰慧琳可不是等闲女子,在洞房花烛之夜软磨硬泡,柔情蜜语,陆川哪里招架得住,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兰慧琳,并把第一个锦囊给她看了,还一再强调说,这块墓地的后人是要出王侯将相的,现在只是迫于无奈的权宜之计。
兰慧琳从小被惯坏了,从来没有怕过谁,心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自己已经嫁给陆家了,就是陆家的人了,这么好的一块墓地,不如给公公用了的好。
于是在陆川熟睡了之后,兰慧琳偷偷地摸上山,割断了绳子。
第二天,兰腾飞、陆川和众乡亲吹吹打打上山迁棺,谁知,到了石井旁,全都愣住了,只见偌大的棺木已经被蚂蚁啃得所剩无几了。缓过神来的兰腾飞甩手给了陆川一耳光:“竖子,你就这样戏弄老夫!”
陆川也觉得莫名其妙,正要开口解释,兰慧琳冲上来挡在两人中间,嬉皮笑脸地说:“爹爹,绳子是我割断的,你要打就打我吧。”
虽然平时兰腾飞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但此时恨不能吃了她,扬手又是一巴掌,怒吼道:“从今天开始,你没有我这个爹爹了。”
由于丢失了宝地,兰腾飞心神不宁,一直闷闷不乐,很快就驾鹤西去了。
兰慧琳的两个哥哥都是贪婪之辈,兰腾飞死后不久,两兄弟就断绝了和妹妹的关系,把父亲送给妹妹的田和钱悉数抢回。从此以后,陆川和兰慧琳过上了贫困交加的日子,但是再苦再穷,他们也一直坚持,因为他们在等待儿子封侯拜相的那一天,那该是怎样的荣耀啊。
虽然生活一直很苦,但是因为心中有希望,两口子任劳任怨。皇天不负有心人,陆川和兰慧琳的儿子在19岁就高中状元,老两口喜极而泣。
在儿子衣锦还乡的这一天,两口子把儿子叫到房里说:“你祖父真是料事如神啊,他曾经留下了三个锦囊,如今20年期限已到,我们一起打开第三个锦囊吧。”
陆川从墙角深处挖出了最后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锦囊,颤抖着打开了,锦囊上写着:
儿子:
时隔20年,不知道你还会不会记起为父的第三个锦囊,无论你现在过着富裕、还是穷困不堪的生活,此时已经盖棺钉钉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风水宝地,为了你,为父在临死之前设了一个局。我知道世人都很贪婪,都想不劳而获,获得祖先的保佑,得到神仙的眷顾,所以才有了算命、看八字以及看风水。你问为父为何不给自己找一块风水宝地发家致富,我只能暗自苦笑,连孩子想的都是怎样走捷径,而不是脚踏实地,可见世人的愚昧和贪婪。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一吊上棺木,井底就涌出了蚂蚁,而且越来越多,其实这一切都是我精心设计的。为父把井底铺上石头,两侧挖了两个巨大的洞,设上两个小小的阀门,然后四处搜寻蚂蚁放到两侧的洞里面。阀门和井上的支架相连,只要挂上超过一定重量的物体,阀门就会打开,蚂蚁从阀门涌出,然后你们就看到了无数的蚂蚁在井底翻腾。
因为人性的贪婪,我知道兰腾飞一定会想方设法弄到这块宝地,即使你不想卖给他,他也会想别的办法,最后吃亏的还是你。就算你能卖个好价钱,你也守不住这些钱财,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儿守着一大堆金银,肯定有人会来抢,所以的办法就是娶他的女儿,这样你不仅得到了钱,还得到了势,如此你便今生无忧了。我知道你是个本分的人,一定会遵照为父的锦囊去做,但有可能会把持不住,把秘密告诉兰慧琳,如果真是这样,那为父留给你们的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你们的儿子一定会有大出息。这样即使再苦再累,你们也会坚持下去。如果孩子成才固然好,如果没成才,等你打开锦囊也就释然了。
我为你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孩子,祝你好运!
陆川看完,早已泪流满面。
古代民间悲惨故事4
川南有个无名小镇,相传有位放牧人,实在口渴难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边沟里的水饮用,发觉水很咸,小镇因此有了名字,叫盐泉镇。后来,当地商人发现了盐业商机,纷纷在自己土地上凿井,遇到盐卤丰富的地方,就会有卤水自然喷薄而出。数年后,小镇成了繁荣的大镇。
有个陕西盐商,名叫周继发,他就是在盐泉镇发了大财,以至于举家迁来,世代定居于此。周继发发迹后,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在东家手里倒盐,卖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买井,或者买地凿井,这样,有了根据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才好站稳脚跟,显示势力。
一天晚上,周继发和唐大财喝酒,无意中就冒出了这个想法。唐大财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经营着五十多口井,周继发贩盐,都是从他手里进货。唐大财当时一听,心里不禁乐坏了,就动起了歪脑筋:“老弟,实不相瞒,我正想开个当铺,可眼下苦于手头银两紧张,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个好办法……唉,实在不行,我就只好卖井了。”
周继发一听,正中下怀,说如果唐大财愿意卖井,他就愿意买下,两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财带着周继发,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验。每到一口井时,唐大财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动,然后,差人提取深井卤水,让周继发当场品尝。周继发一一品尝后,咸味均很浓,当即满意点头。就这样,周继发和唐大财签了契约,买下了牛市坝一带的十口盐井。
古代民间悲惨故事5
周继发哪里会晓得,唐大财卖的这十口井,其实都是废井,他提前就做了手脚,把含盐高的卤水悄悄注入到井里,待周继发来验货时,又制造出盐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场面,周继发自然上了套。
唐大财怕周继发发现上当后,带人找他生事,所以卖井后,吩咐好家丁,就出去游山玩水了。一月后,唐大财玩够了,回来了。不料,管家急匆匆上来禀报:周继发买下废井后,按照北方人做事严谨的习惯,首先在盐井周围修筑起高高的围墙,外面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然后才开工取卤。按唐大财在盐井做的手脚,卤水最多只能开采五天,可奇怪的是,周继发的十口井,不但没停工,反而出盐量越来越多!打探的人去过多次,亲眼所见白花花的盐巴,不断从盐场运出。
唐大财感到好蹊跷,管家忽然想起什么了,又说:“老爷,前天上午,周继发来找过你。他见你不在,就走了。不过看他脸色,不像来生事的。”
唐大财紧张的思绪稍微松缓了,一挥手:“不管他,下去吧。”
接下来,唐大财心里不平静了,究竟需不需要去牛市坝走一趟呢?心里很纠结。最后,还是决定以静制动。
第二天,唐大财在下湾的几口井,也发现没卤水了。唐大财得知这不幸的消息,反而有些高兴,这正好可以用来搪塞周继发,这地下深井里的事情,谁也难以预料,今天开采着,说不定明天就没卤了。
这天中午,周继发又来了。唐大财起身到客厅迎客:“哎呀,周老板,什么风把你给吹到寒舍来了?”
“是这样,你卖给我的井,现在产盐不错,我来就是特意感谢你的,感谢你唐老爷看得起我这个外地人,给了我一个发财的机会!”周继发说着,摸出一叠银票,“这点儿小意思,请唐老爷务必收下,以后我们还得继续合作呢。”
这周老板演的是哪一出呢?不过,看在钱的分儿上,唐大财也不管那么多了,口里客气一番,心里却毫不留情地收下了。
没过几天,唐大财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赶到牛市坝,想一睹究竟。唐大财在周继发的陪同下,把牛市坝的十口井一一看过。每到一口井,看到的可不是当初自己制造的假象了,而是真真切切取卤的繁忙景象。唐大财好生奇怪,但又不好开口问。
五天后,唐大财一个人再次去了一趟牛市坝,悄悄暗查,发现景象依然,这哪里还有假?
关于古代民间悲惨故事
第二篇: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笑话:父教子
有个老头带着儿子去赶集。儿子在人堆里拾了一块银子,便大声喊:“哎,这是谁的银子啊? ”旁边一个人说:“是我丢的,谢谢你呀。”把银子拿走了。
老头责怪儿子道:“傻呀。以后你再拾到东西,不能乱喊!要悄悄地,谁也不要告诉,连我也不要说。回到家里了,再交给我。”儿子答应说:“记住了。”
又一天,父子俩去耕田,老头在前面拉着牛走,儿子跟在后面。忽然,儿子看见牛绳掉在了地上,他便拾了起来,缠在了腰里,还用上衣盖住。到了田里,老头发现牛绳不见了,便问儿子:“你在后面,看见牛绳了吗?”儿子说:“没看见。”老头没办法套牛耕田,只好回家。一到家里,儿子就把绳子拿了出来,说:“看,我捡到一根牛绳。”
老头十分生气,责怪儿子:“你在田里为啥不说? ”儿子回答:“你不是让我在外面拾到东西不要说吗? 还说,回到家再交给你。”
民间故事笑话:傻女婿拜寿
那一年,傻女婿的丈母娘要过六十大寿了,准备好好地操办操办。傻女婿的媳妇正收拾东西,打算去多住几天,傻女婿跟媳妇说:“我也想去凑个热闹呢。”
媳妇生气了,说:“你还嫌给我丢的人少啊? 别想再去给我现眼败兴了!”傻女婿听了,就讨好地说:
“还是让我去吧,不论啥事都按你的话去办还不行吗? ”
“那好,”媳妇说,“我说的能办到,你就去,办不到,你就不能去。”“能办到,能办到!你说。”
“要去,衣裳要穿得挺挺的,礼物要背得重重的,你那驴头要刮得净净的。”说完,媳妇就气呼呼地前头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傻女婿就起来了,赶忙按媳妇说的话准备。先穿衣裳,看看这件不挺,看看那件也不挺,忽然,看见炕上的席子,他觉得这东西又硬又挺,就把席子扯了下来,拿铁锹在中间剁了个洞,套到身上一试,真的挺起来了。再准备礼物,啥重呢?
试试这个不重,掂掂那嫌轻,后来看到院子里有块石头,抱起来一掂,还真是重重的,就用口袋装起来放到了一边。最后一样他觉得很便当,拿了把刀,到圈里把驴宰倒了,割下驴头,用火燎得光光的。于是,傻女婿穿上席子,背上石头,提着驴头高高兴兴拜寿去了。
民间故事笑话:念叨
张三和李四合伙跑生意、做买卖。一天走到半路上,张三忽然接连打了几个喷嚏。李四问:
“你咋回事?咋老打喷嚏?”
张三开玩笑地说:“这是我老婆念叨我哩!”
李四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心想:人家出来,老婆老牵挂着,我那老婆根本不心疼我,念都不念叨一下,所以,我连个喷嚏也不打。李四回到家里对老婆就骂骂咧咧的,老婆有些莫明其妙,问他:
“咋了吗?这次回来怎么这么不高兴?”
李四说:“我能高兴吗?人家离开家出门儿,总常打个喷嚏,那是人家老婆念叨着呢。我就从来没打喷嚏!你说让我怎么想?”
他老婆一听就笑了,说:
“好了,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明儿你走,我一定整天想着你,念叨着你,还不行吗?”
晚上,等李四睡着了,他老婆把他的手绢偷了出来,在那上面沾了好多辣椒水,放到一旁晾干。第二天,又找机会把手绢放到了丈夫衣服口袋里。
李四又出门跑买卖去了,这回是和张三一起拉着车子贩盐。这一天中午,他俩走到一个山的陡坡上,李四热得满头大汗,就拿出手绢来擦,边擦边走。他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心里挺高兴:这是老婆念叨我了。
他心里越高兴,走得就越快;走得越快,就越要用手绢擦汗;越擦汗就越打喷嚏,结果打着打着,脚步乱了,冷不防被脚下的石头一绊,绊倒了,连车子带盐翻到了沟里。
李四气得很,爬起来,边打喷嚏边骂老婆:
叫你念叨你不念,走到陡坡你偏念,念念叨叨没个完,翻了车子撒了盐。
第三篇: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欢迎查阅。
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1
从前,在一个村庄里居住着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老人在快死的时候把三个儿子叫到自己面前对他们说:“我亲爱的孩子,我把它留给你们,但遗产并不能使你们发财致富。因此我要留给你们三个忠告,它们要比金钱、和财富更为珍贵。你们记住这些忠告一生都会富裕的。
下面就是我的忠告,你们可要记住。第一:不要首先向任何人弯腰,只能让别人向你们弯腰。第二:吃任何食物都要加上蜜。第三:要永远睡在羽绒褥子上。”
说完,老人便与世长辞了。可儿子们把父亲的忠告忘得一干二净,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头一年就挥霍光了父亲的金钱;第二年卖光了全部家畜;第三年家里一切器物全部卖光了。他们没吃没喝了。
大哥说道:“除了遗产之外,父亲不是还给我们留下三个忠告吗?他说,靠这三个忠告,我们就可以生活得富足。”
小弟弟笑着说道:“我记得这些忠告,可又有什么用处呢?父亲说:‘首先不要向任何人弯腰,而要让别人向你们弯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成为富人。可在周围地区,现在没有比我们更贫穷的人了。
他还说:‘吃任何食物都要加上蜜。’你听,还加上蜜!我们现在连黑麦饼也吃不上,还谈什么蜜!
他又说:‘要永远睡在羽绒褥子上。’睡在羽绒褥子上当然好!可我们家里空空如洗,连一片破毛毡也没剩下。’”
大哥反复思考了很久,然后说道:“小弟,当时我们没有理解父亲教诲的含意。原来,他的话里充满了智慧。他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比别人先下地干活,当别人下地干活从我们旁边经过时,他们定会首先向我们问候。我们劳动一整天后到家又累又饿,这时吃上一块黑麦饼也比吃蜜还要甜。在这种情况下,躺在任何褥子上你都会感到舒服、惬意,因此就像睡在在羽绒褥子上一样,十分香甜。”
第二天天刚亮,弟兄三人便下地了,他们到得比别人都早。晚来的人便首先向他们问候,预祝他们白天好,活干得好。
弟兄三人干了一整天活,连腰都没直。晚上回到家里,就着茶水吃黑麦饼,觉得比吃蜜还甜。吃饱喝足,他们便躺在地上睡着了,仿佛睡在羽绒褥子上一样舒服。
他们每天都这样干着,秋后获得了丰收,他们又富裕起来了,邻里们又向他们投去尊敬的目光。
从那以后,他们一直牢记父亲的三个忠告,过着富裕的生活。
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2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3
唐懿宗李漼咸通年间(公元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长安街市来了一对父子表演幻术。
演出很简单,让十岁左右的孩子躺地上,老爹举起一把刀来,大喝一声手起刀落,小孩的脑袋就被砍了下来。
大家都吓坏了,眼尖的人发现孩子伤口处没有喷血,这才放下心来。老爹拿着托盘恳求大家给钱:“行行好吧,俺们穷,没法糊口,就会这套把戏哄大家开心了。我们父子在此就表演十天,攒够了钱就回家买地,给孩子读书,再也不玩这个了。行行好吧!”京城的百姓毕竟富足又善良,一会功夫,托盘就堆满了钱。
老爹心满意足,大喝一声,小孩“腾”地跳了起来,脑袋竟长回脖颈,完好如初。
第二天,成千上万人慕名而来,都主动先给钱,等着看惊心动魄的一幕。
不料,孩子掉了脑袋后,老爹无论怎么叫嚷,他就是起不来了。这下可坏了!老爹强作镇定,心下已经明白了,谦恭地给大家行礼:“诸位,我初到京城贵宝地,有什么不合规矩的,兄弟在这儿给您赔不是了!我这雕虫小技,不过是哄人玩的幻术,请高人高抬贵手放我一马,好让我表演完,不然我儿子可就悬了!拜托了!只要您行行好放我孩子性命,我宁愿拜您为师终身奉养!拜托了!”老爹一番话很是真诚,众人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谁是他口中所说的那位高人。
老爹见没人露面,很是无奈,只得对着孩子继续叫喊,小孩还是纹丝不动,像是真的死了。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进而出现骚动,巡街小吏赶来,喝道:“你杀人了,跟我走一趟吧!”老爹叫道:“官爷且等一下,这里有几千人,我跑不掉的。台下有高人施法镇住我了,可小人还有一个本事,让我再现一次眼何妨?”
小吏也觉得他没有犯罪动机,就答应了。
老爹掏出一枚甜瓜籽来,用刀划开手臂,把瓜籽按进伤口内,强忍剧痛继续呼喊儿子。
孩子还是一动不动。老爹手臂伤口处瓜子开始发芽,顷刻间藤蔓枝叶缠绕,开出小黄花来,紧接着,黄花落,一只小甜瓜慢慢长大。
老爹垂下泪来,再次环视众人,恳求道:“我本不想杀人,还请高人放手吧!我儿子复生后,我发誓再不踏入京城半步,总行了吧?”老爹接着又叫了一声儿子。
孩子依旧不动。老爹叹息道:“唉,既然如此,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老爹拿刀轻轻一削,手臂上的甜瓜坠地。随即又大叫了一声,儿子应声起来,安然无恙。
大家惊呼起来,高声喝彩,都没发现人群中有一个和尚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父子二人收好钱和行李,老爹又将儿子也装进布袋里扛在后背上,仰天吐了一口气,一道白色光练直上云霄,老爹攀援而上,快如猿猴,直到淹没在云朵深处。
众人这才缓过神来,逐渐散去,这才有人发现一个和尚死了,脑袋都搬了家,落在刚刚父子二人表演的土台上。大家这才明白,刚才老爹手臂上长出的甜瓜,正是这和尚的脑袋。和尚自恃技高一筹,搅和人家表演,人家再三苦求仍不依不饶不肯罢手,不料强中自有强中手,枉送了性命。
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4
西沂河岸边,王庄村的东头有半间草屋,里边住着忠厚老实的王小。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这天在山上打柴,见从东南方飞来一只大鸟,落在半山腰里,身上发出万道金光。站一会儿,翅膀一抖就飞走了。王小跑过去,见地下有一枚制钱,便拾了起来放兜里,打完柴,在回家的路上,觉得身热口渴,就放下挑子,爬上路旁的山楂树摘山楂吃。树下来了一老一少,王小听他们说:
“师傅,咱们要枚铜钱干什么用?”
“那是宝,用红丝线栓上放进海里,龙王会请你进去,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他二人走后,王小从树上下来,心想:凤凰不落无宝之地,那鸟可能是凤凰,这制钱也许就是他们说的那宝贝了。他决心去试试。
王小走了半月到了东海边,他拿出铜钱,拴上红丝线抛入海中。海面立时波涛汹涌,海水翻腾,不多时,海里上来两个分水夜叉,把王小请入龙宫。龙王亲自迎接,设宴招待。席间龙王问王小:“不知英雄用何法力煮我东海沸腾,”王小掏出铜钱递给龙王,龙王是识宝的:“好个闹海钱,天下只此一枚,真是价值连城啊!”王小见龙王称赞,就说:“龙王喜欢,我就送给您了。”龙王又惊又喜:“谢英雄的馈赠。我龙宫珍宝也不少,随你挑任你选。”王小见一个金丝叭儿狗,脖上套着铃铛,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心想:我要有这性灵作伴,晚上就不孤单了,于是开口道:“我很喜欢这只金丝叭儿狗。”龙王大惊,脸都变了色。原来这小狗是他最疼爱的公主三娘,她听说有凡人入宫,缠着父王要看,女孩不便抛头露面,才变作金丝叭儿狗的。龙王虽然舍不得,可有言在先,不能拒绝,只好答应了。
王小携着金丝叭儿狗,回家把它放在屋里。自己和以前一样,锁上门,拿了扁担上山打柴。到晌午回来,开开门一看,桌上放着热腾腾的饭菜。王小心想是邻居送来的,吃了又去打柴,回来还是有桌饭菜,一连三天都是这样。王小好纳闷,这天他装着去打柴,偷偷藏在烂席筒里。天刚晌午,见小叭儿狗打个滚儿,变成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拿过纸叠上,用剪子一铰,吹一口气,立即出现一桌饭莱。王小从席筒里钻出来,女子羞羞答答,向王小说了自己的身世,并说愿与王小结为夫妻。王小满口答应,就在半间草屋里拜了天地。
三天后的晚上,龙女三娘剪子铰纸,吹口仙气,平地里起来铮明瓦亮的搂台殿阁。小两口住了进去。
这事传到皇宫里,薛王带着文武百官来看。这昏王见三娘长得貌美,起了歹心,便对王小说,“你在门前打十二眼井,井旁都要有一棵垂柳,井里都要有两条半斤重的鲤鱼。明天有一样办不到,拿三娘顶替。”说完拂袖而去,王小犯了愁,三娘说:“郎君莫愁,明天薛王来,自然无话可说。”
第二天一早,薛王来了,见十二眼井里鱼跃水动,十二裸垂柳风吹枝摇。薛王看傻了眼,可他还不甘心,就又对王小说:““你院里摆上二十匹马,都是粉鼻粉眼粉肚皮,马上都坐俏佳人。今天我不走了,住你客厅,明天我起来就看。”王小一看三娘的眼色就答应了。三娘摆酒宴招待薛王臣君,薛王吃饱喝足就睡了,天明醒来,见和他要的一点不差,马咴咴地叫,在院里兜欢子。薛王难不倒王小,虽然心里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回去。三娘上前说道:“薛王,民女贡献一玩物,不知中意否?”说着递过去拳头大、状如鼠的小动物。薛王一看,着实喜爱。问道:“它是何物?怎么喂养?”三娘说:“它叫祸,只吃生铁喝香油。”薛王想:“香油有的是,生铁更不在话下。”于是带祸回宫。
薛王派专人喂祸,那知这小东西越长越大,越吃越多,城的生铁吃光了,香油喝净了。薛王下令向全自征收,后来全国的也吃光喝净了,薛王没了法,叫人把祸牵出去扔了。谁知祸大城门小,牵不过去,薛王又叫把祸杀死。谁料一百个勇士发声喊,持刀向祸刺下时,刀口喷火,立时烈焰冲天,薛王和他的大臣抱头鼠窜,王宫也化为灰烬了。
后来,薛王征调民伕,排成长队,把拆薛城围墙的旧砖手递手地传到兖州,盖起了兖州府。这就形成了一句歇后语,拆了薛城盖兖府--手递手。木石镇的落凤山,在这个故事之前叫东山,王小东得宝,证明那鸟是凤凰,从那人们就把东山改叫落凤山。
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5
相传在很久以前,滕县这个地方非常美丽富裕,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忽然有一天,变得天昏地暗,劈雷闪电,大雨下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玉皇太帝把一条犯了天规的白龙贬下凡间。但它执迷不悟,仍然不守规矩,危害百姓。
老百姓们不知老天爷为什么发怒,都纷纷在家里烧香磕头,请老天爷别再下雨了。正当人们苦苦哀求的时候,那条恶龙在雨中现身了,只见它张牙舞爪,恶狠狠地对老百姓们说:如果人们不把猪、牛、羊送到它说的地方,它就要兴风作雨,淹没庄稼。百姓们害怕,只得答应了它。那恶龙见答应了它,便收了法术,等待美餐去了。
等恶龙走后,百姓们只好把牲畜送去,年年如此。没几年牲畜都叫恶龙吃光了,恶龙还是天天要,而且饭量越来越大。老百姓唉声叹气,愁眉紧锁,但又没有一点办法。
有一天,有个白胡子要饭的老头来到这里,听人们说了这件事,便对百姓们说:“这是一条恶龙,不能再叫它作恶了,要除掉它。”人们听他这么一说,都很高兴,但马上又犹豫起来了:就这么个年老的老头,能把恶龙除掉吗?可不能害了他呀。老头没等人们说出来,好象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一样,坚决他说:“我是有办法除掉它的,只要你们今晚把牲畜、好酒多送些就行了,不要为我担心。”
等天黑了,也就是该给恶龙送饭的时候了,人们就按老头说的做了。那恶龙肚子正饿,见了这么多的东西,张嘴便吃、便喝,那真是风卷残云,不一会儿就酒足饭饱,呼呼地睡着了。这时,老头从人群里走出来,伸手从衣抽里掏出个象小手指般的塔,向着那龙便罩了下去。说也奇怪,那塔见风就变得很大了,一下于把龙罩住了,那恶龙还在做美梦呢。
人们见了这情景,都惊呆了,等他们想起来谢谢老头的时候,老头已经不见了。他们四处呼喊,只听头上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正是那老头儿,人们便呼啦一下全跪下磕头。就听老头在半空中说:“我是玉黄大帝派来除掉恶龙的。那恶龙被塔压住了,它永远也不会作恶了。你们以后就放心种庄稼,好好过日子罢。”说完就不见了。
这就是龙泉塔的来历。
古代民间小故事初中
第四篇:李清照的悲惨故事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词”在宋代终于推翻“诗庄词媚”的传统藩篱登上了当时文坛的霸主地位。“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看又被称为“词之正宗”。在婉约派词人中李清照可谓独树一帜,引人注目。她的一生跨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社会由平静祥和到动荡不安,丰富而坎坷的社会生活,使得李清照的词内容广泛,风格独特。通过她的词,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而且可以了解到社会历史的沧桑剧变,人民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中所演绎出的悲欢离合。李清照的词既有伉俪情深的愉悦,更有国破家亡的悲叹,纵观其一生及其词作内容,所蕴涵的悲剧情结颇耐人寻味。可以说,李清照词中的悲剧情结,不仅把“词”的文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为奠定其词人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悲剧情结使得李清照成为一个真正的“不让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在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词人。
一、悲剧情结的体现
我们这里所说的“悲剧情结”是指长久隐藏于李清照内心深处的悲剧情感、因素、意识对她的词作及对人生观、创作动机等方面的影响。有些是作者清醒地意识到的,有些则是作者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无论何种情况,后人都可通过词作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判断出来。李词中的悲剧情结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词作中对“愁”字的运用和咏物的大异其趣。
李清照词中的“愁”字尽管每次含义都不尽相同,但让读者看来隐藏在“愁”字后的悲剧情结则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作者的“闲愁”。这具体体现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李清照早期的生活还算幸福,所以词中所表现的就是如相思之愁、离别愁、由相思而孤独之愁等。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为元丰宰相王珪早卒之长女。少年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很温馨的大家庭里,时常沐浴着亲人们的无限关爱,生活无拘无束。在及笄之初就四处游赏,家乡的风景名胜、齐鲁大地的壮丽山川,她都饱览无余。及笄之后,一个待字出嫁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而父母对东床的遴选又举棋不定。李清照的心里话又难以启齿对父母亲表白,于是她便选择了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一首“口气宛然”的青春易逝之叹。一夜的“疏雨骤风”使得词人对侍女的回答“海棠依旧”非常吃惊、生气,不禁大声呵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对“花事”的关心正是对青春的感叹和珍惜。“逝者如斯”、“青春易逝”,作者生气的话语中蕴涵着一种无奈的凄伤之情。
少女时期,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隐隐愁绪正是情理中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她找到了当朝重臣赵挺之的公子赵明诚。赵明诚出身名门,还是太学生,文化素质也很高。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喜结良缘。这一对天作之合的少男少女是幸运的。赵明诚好梦得圆,李清照择婿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人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理应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沐浴在爱河中的李清照在初婚时的词作几乎是清一色的闺房昵意,伉俪相娱。但好景不长,婚后第二年旧党失势,党争加剧的政治斗争就开始了。李清照本来想借着公公赵挺之的大权援救自己的父亲李格非,但落了一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结局。事已至此,李清照被迫回乡暂居。此时词人的作品可谓“悲从中来”,悲不能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说明词人相思甚苦,难以入睡,听到雁声,见到月光满楼,更增添了秋夜孤寂之感。《醉花阴》中更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愁”是百遣难解,人则因“愁”而“瘦”,并且“人比黄花瘦”,作者的相思之愁、之苦、之悲,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后来,李清照的人生之路随着政治斗争的风雨而飘摇不定。无论是重返汴京,还是屏居青州,生活的不幸逐渐加大,词人心中的愁绪越来越浓。在此期间的词如《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抒发了作者逐渐被弃的“婕妤之叹”。《满廷芳》中也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之句。《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其中临别心神不定,难以为别,别后又孤寂难诉的描写更可见李清照为情所困、为情所苦的情形,令人悲叹。而一首《点绛唇》(闺思)寥寥数语:“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愁千缕”的愁绪,惜春的无奈,让人感到一股悲凉之气油然而生。
其次是浓愁。北宋的靖康之变(1126)使得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变故,生活的不幸、打击接踵而至。莱州寻夫,丈夫“人老健康城”,词人失去了至爱的亲人,国家又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真是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然而生活的不幸还远不止这些,此后的玉壶通敌的政治迫害,再嫁张汝舟的举世诽谤等,使得词人像一叶失去方向的小舟在惊涛骇浪中飘摇不定,摇摇欲坠。后期生活的不幸带来的“愁”绪反映在词作中远非前期之“闲愁”可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种“浓愁”的悲剧意味范围更广,意义更深,情感更浓。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声声慢》(寻寻觅觅)。该词一开始连下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让人称奇,让人扼腕而叹。词人的国破、家败、人亡的凄惨景况如决堤的洪水奔腾而出,一泻千里,内心痛楚的煎熬使词人度日如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满地堆砌的黄花、质地低劣的淡酒、飞天而过的大雁、失去光彩的梧桐、黄昏时节的点滴细雨,这一切的一切都向女词人袭来,使人把痛苦的往事连一起,悲上加悲,最后由衷地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叹。读李清照的这首词,只觉得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给人一种不忍卒读之感。此间词人的很多词都“悲味”十足,让人顿生怜意。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识,踏雪没心情。”《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中:“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忆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室怀远更凄凉。”《忆秦娥》(临高阁)中:“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等,尤其是《武陵春·春晚》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形象地把自己的一腔哀怨,一肚悲苦抒发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还有《永遇乐·元宵》中:“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而底下,听人笑语。”作者的失魂落魄,形容枯槁,心中的凄苦跃然纸上。
总之,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悲剧成分大大增加。“愁”、“泪”、“酒”、“残”“憔悴”等凄凉字眼的运用更加频繁。较之前期词“愁”的浓度更大,力度更甚,所蕴藏的悲剧情结达到了高潮,同时词作的艺术境界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悲剧情结的原因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都事出有因,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她的词作中之所以有那么浓重的悲剧情结,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第一,封建社会对女权漠视的传统。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和迫害。
第二,李清照对人生世事的敏感度较高。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本身聪明伶俐,才华出众,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艺术修养之高自不待言。
第三,大宋王朝的历史现实为李清照的悲剧情结提供了厚实的社会背景。
当然,李清照诗词中也有一些欢快愉悦或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众所周知的《乌江》(生当作人杰)、《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我们这里关注的悲剧情结只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个方面,目的是做到“知人论世”,为了更好地研究、欣赏词人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五篇:悲惨的故事,深刻的教训
经文:经文:王上13:1-34
题目: 悲惨的故事,深刻的教训
引言:本章记述的是三个人的故事,我们都以为那个“神人”可悲可叹。其实耶罗波安和那同样不知名的老先知又何尝不是可悲可叹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同来思想这三个人物,从中得到教训。
妄自尊大的耶罗波安 一 耶罗波安之其人
耶罗波安是以色列国分裂后北以色列的第一个王。他原来是所罗门的臣仆,负责监管建殿工程
王上 11:28 耶罗波安是大有才能的人。所罗门见这少年人殷勤,就派他监管约瑟家的一切工程。
先知亚希雅曾奉命预言他将要得着以色列中的十个支派为王,王上 11:38 你若听从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谨守我的律例诫命,象我仆人大卫所行的,我就与你同在,为你立坚固的家,象我为大卫所立的一样,将以色列人赐给你。二 耶罗波安的失败
但耶罗波安王立国之后,很快就踏上失败的路。主要原因是 1 忘记了得国乃是神恩
前面说到神借先知预言他必要得国,并且应许也警戒他:你若听从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谨守我的律例诫命,象我仆人大卫所行的,我就与你同在,为你立坚固的家,象我为大卫所立的一样,将以色列人赐给你。其实这些条件就是他得国以后可以保持王位至永久的方法。2 为巩固政权敬拜偶像 王上12:26-31(经文略)
由于以色列人每年必须上耶路撒冷守节,并要到圣殿献祭;耶罗波安惟恐他的百姓经常上耶路撒冷而日渐归向犹大,因而在伯特利自设祭坛,另立祭司,又造了两个金牛犊,代表所敬拜的神,吩咐以色列人要向牛犊献祭,不必到耶路撒冷去。这就铸成耶罗波安的大错,也成了以色列国无穷的祸患。以后历代的以色列王,几乎都深陷在这罪中,此后圣经屡次称这罪为“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王上15:26,30 拿答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行他父亲所行的,犯他父亲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这是因为耶罗波安所犯的罪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惹动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怒气。
王上16:13, 19 这是因巴沙和他儿子以拉的一切罪,就是他们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以虚无的神惹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怒气。„„这是因他犯罪,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行耶罗波安所行的,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他竟藐视神的方法,自己去设立牛犊,来维持他的国权;这是何等的无知!3 不听从警戒被神废弃
王上13:33 这事以后,耶罗波安仍不离开他的恶道,将凡民立为邱坛的祭司;凡愿意的,他都分别为圣,立为邱坛的祭司。神并没有因为他的倒行逆施而废弃他,所以差遣神人来警戒他。然而他并没有悔改离弃罪恶,反而变本加厉。以至造成个人,家庭以及民族极大的悲剧。耶罗波安所设的牛犊和祭坛,似乎是一种聪明的政治手段,其实为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掘了一个绊跌人的深坑。功成身败的神人 第二个人物,圣经只说他是神人,无名无姓。最令人惋惜的是一开始他是何等的得胜。但后来却落得身败名裂。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训?
(一)神人的得胜 1 他的能力
①信息的权柄 2 神人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邱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 王下23:16节 约西亚回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打发人将坟墓里的骸骨取出来,烧在坛上,污秽了坛,正如从前神人宣传耶和华的话。
20节 又将邱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就回耶路撒冷去了。3节 当日,神人设个预兆,说:“这坛必破裂,坛上的灰必倾撒,这是耶和华说的预兆。” 5节 坛也破裂了,坛上的灰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华的命所设的预兆。②祷告的能力
4节 耶罗波安王听见神人向伯特利的坛所呼叫的话,就从坛上伸手,说:“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干了,不能弯回; 6节 王对神人说:“请你为我祷告,求耶和华你上帝的恩典使我的手复原。”于是神人祈祷耶和华,王的手就复了原,仍如寻常一样。这位不知名的神人所说的预言,十分准确地应验在约西亚王年间(王上13:
2、王下23:15-20),并且他当时所说的预兆,也立即应验在耶罗波安王眼前。这一切说明他的话十分有能力,有权柄,有神作后盾,这是一个先知最值得告慰的事。2 他的忠心
试问向一个骄傲而背离神的王说咒诅的话,没有胆量能行吗?没有忠心能行吗?
伯特利不是没有先知,问题是伯特利的先知没有胆量,没有忠心。所以神差遣他远道而来。他来了,他毫无惧怕地咒诅耶罗波安所设的坛,和预言耶罗波安的结局。可见他的勇敢和忠心,实在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保罗说: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3 他的圣洁(王上13:7-10)
他看重神的命令过于人所应许他的好处。他保持一颗向神单纯清洁的心。他信守神的吩咐。不被今世的虚荣所牵引。许多人在工作上虽然成功,但在生活上却失败。这位神人不但在工作上忠于神的吩咐,在生活上也忠于神的安排。
(二)神人的失败 失败的过程(王上13:5;16-24)
这是十分悲惨的一幕。一位完成了神的托付的神人,竟因为小小的疏忽而违背了神的命令,很可怜地死去!这样地死去,虽然并不能表示他灵魂的灭亡,但毫无疑问他已经失去旧约的人十分重视之安然去世的福分,并且在他那被人看来十分成功的工作和生活上,有了严重的缺陷和亏损。2 失败的原因
他为什么抵挡不住老先知的诓哄? 圣经并没有指明神人疏忽的原因,但我们不妨留心他为何失败,这对我们会有很实际的帮助。首先是对神知之不深,神的话是不会朝令夕改的。如果他知道这一点,他就不会轻易上当了。第二是太相信人的话,虽然说话的也是先知,更不可能所传的与神的话相反。今天所谓的教会领袖,传道员,无论你曾怎样有才华,讲道有能力,若讲的与神的话不同,我们就不能信。当然尊敬主的仆人是应当的,敬爱主内的长辈也是基督徒的美德;但决不能尊重主的仆人过于神。
第三是过于注重人的经历,常使人轻忽神话语的权威。人们很容易以为既然这是某人所经历过的,当然可靠了,于是便会不自觉地曲解圣经的意思去迎合人的经历。其实人的经历未必可靠,人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描述也常常不准确,甚至可能故意夸大。为什么老先知的话那么容易使“神人”相信?因为它是被夸大的,它被加上神奇的描述,当作一种“经历”叙述出来。在这充满异端邪说的世代中,基督徒对于人们所“见证”的超自然经历,切勿囫囵吞枣地不先用真理辨别便接受,否则很容易落在错误中。不知敬虔的老先知 为什么说他是不知敬虔的呢?
(一)妄借神名无敬畏
一个先知他肯定知道十诫中的第三条:
出20:7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他要诓骗 “神人”,不惜假借神的名。王上13:18 老先知对他说:“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样。有天使奉耶和华的命对我说:‘你去把他带回你的家,叫他吃饭喝水。’”这都是老先知诓哄他。
(二)乱说戏言不敬虔
这是何等重大的事呢?他竟是如此轻慢,可见他是怎样的缺乏敬虔和敬畏之心。是否神吩咐他这样去欺骗他?神绝不会叫一个先知去欺骗另一个先知。那么是否出于老先知恶意的陷害?从下文的记载看来,也不像是恶意的陷害,那么只能说是恶作剧了。戏言误人误事。他虽无恶意却因此害人害己,真是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啊!神的仆人们啊,这个老先知真是带血的教训啊!我们应当谨慎对待那些因为我们是主的门徒,主的仆人或主内的长辈而尊敬并信任我们的人,不要随便指点他们,而轻忽地伤害了他们对神那种单纯的心。
我们是否只体贴肉体的意念,把那些十分听从我们引领的人引到只注重吃喝享乐的路上,而轻忽了神的话语呢?
我们是否不忠实地向他见证自己的经历,或是为要多得人的敬佩而故意夸大自己,以致使人误信,陷入灵性的岐途上呢? 我们是否已经被神摆在一边,却不肯安静地在神前自省,反而用错误的的观念去教训刚刚被神兴起来的“后辈”呢?
恐怕有一天我们也会像那位老先知一样,为着把别人绊倒了而抱恨终身,为着那无法挽回的过失而惭愧和良心不安的。
结语: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可以给后人以鉴。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真愿意我的这篇讲道能带给每个人的深思,从而避免重蹈覆辙。真是前车可鉴啊!求恩主帮助我们过敬虔的生活,作忠心的仆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