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
从生产、物理到逻辑层面去讲述硬盘不为人知的一面。我相信只要读者看完这些内容,对硬盘的认知产生巨大变化,也为自己日后购买提供强力的知识保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硬盘基本知识及拯救硬盘的方法基础知识讲解
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粗大金属材料作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多种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多于。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盘片被分为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尽相同半径的同心圆称做磁道。硬盘中,不尽相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一组的圆柱叫做柱面。磁道与柱面都是坚称有所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相交换运用于,我们想到,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密切相关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手这些参数可以赢取硬盘的容量,辛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要点:
(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分割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多种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尽相同盘片相同半径包含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说明为:__磁道(柱面),__磁头,__扇区
2.簇
“簇”是DOS顺利进行分配的最少单位。当建立一个非常大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总一个字节的空间,而是集中于整个一簇。DOS视各有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完全相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簇的大小可在专指磁盘
参数块(BPB)中得到。簇的概念仅受限制于数据区。
本点:
(1)“簇”是DOS展开分配的之比单位。
(2)完全相同的存储介质,相同容量的硬盘,各不相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硬盘基础知识你敢说了解多少?看完就懂!
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一磁盘、磁头、音圈马达、主轴电机。
主轴电机带动磁盘,音圈马达推动磁头。在这四个部件的共同作用下,硬盘得以准确快速的保存来自计算机传送的数据。
当然别的部件,电路板、磁头架、这些也是保障硬盘工作的必要部件。
但在硬盘当中只有这四个部件才可以活动,所以在工厂执行自测试的项目中,90%以上的流程都是调校这四个部件互相的配合度,是机械硬盘核心部件。
这里我就将重点的几个部件进行详细讲解。
磁头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从最初的薄膜感应磁头(TFI)到磁阻磁头(MR)到巨磁阻磁头(GMR)
再到隧穿磁阻磁头(TMR)直至当今的二维记录磁头(TDMR)。
对于已经淘汰的磁头技术了解的意义不大,毕竟本文不是专门研究磁头的,我只重点讲一讲时下最流行的TDMR磁头。
不过,在谈及TDMR磁头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下当今磁头结构的鼻祖一一-MR磁头。
在MR磁头出现之前,传统的TEI磁头是读写功能合一-的薄膜式感应磁头。但磁头的读和写的工作性质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这种磁头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读和写二种功能,正是因为TEI磁头的局限性,硬盘容量迟迟无法得到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IBM公司发明了MR磁头。
MR磁头另辟蹊径将磁头设计为读写分离的工作形式。写入仍采用传统的TEI磁头进行写操作,读磁头则采用MR磁头,即感应写、磁阻读,完全解决了TEI磁头的弊端。并且,针对两种磁头的物理特性进行参数优化,以达到最佳性能。
MR磁头特点是通过电阻变化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强度更加敏锐,准确性也大幅提高。
MR磁头之所以可以有效提升存储密度,是因为MR磁头读数据不受磁道宽度限制,那么就能大幅度缩小磁道宽度,从而提升存储密度。
因此,MR磁头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磁头组件
对MR磁头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回过头讲--讲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DMR磁头。
这种磁头实际上也基于MR磁头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那么就要不断缩小磁道的宽度,增加磁道的数量,让碟片有限的面积上划分出更多的磁道。
如进一步的缩小碟片上磁道的间距,并对磁道宽度进行削减,那么读磁头在获取磁道信号时,就会被邻近磁道信号所干扰,这就会产生信噪。
为解决邻近磁道所带来的干扰,通过寻求更高的信噪比来保证数据读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磁头研发人员脑洞大开,在现有读磁头后方再增加一个磁头组成双磁头串联结构,甚至采用三磁头结构,其中一个磁头用于磁道定位、另外两个则同时负责界定磁道的两侧边缘。
这两个侧向定位磁头能够被用于削减邻道所带来的干扰,从而凸显出目标磁道的真实信号。
这一技术,完全能够突破当前读取点位区无法进一步缩小的瓶颈,从而有效提升磁道密度,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
当今大容量尤其是氦气硬盘,无-例外采用TDMR磁头技术,包括叠瓦式硬盘。
这就是硬盘厂家客服提到的TDMR技术,小伙伴可明白了?
硬盘碟片
硬盘碟片多数都采用薄膜复合技术。硬盘的介质膜结构大致为:润滑层、碳覆层、磁性层、软磁层、缓冲层、基板。
润滑层和碳覆层主要保护下面的磁性层;磁性层通常为一层或多层膜结构,常用材料有CrCoTa,CoNiPt, CrCoPtTa;软底层能显著提高磁性层的磁性能。
为进一步提升存储密度,可以通过降低磁头飞行高度、增加碟片的数量、磁道密度来实现。由于硬盘体积的原因,碟片数目增加存在很大限制。因此只能降低磁头的飞行高度和增加磁道密度。
那么基板材料的表面平整度越好,碟片上的各膜层就越光滑,磁头的飞行高度和噪声也可以相应降低。
硬盘所采用的基板,主要使用铝合金和玻璃两种材质。其中,铝合金基板与玻璃基板相比具有韧性较高且容易制造的优点。
3.5英寸硬盘所使用的铝合金基板的板厚为1.27mm.近年来为了增加硬盘内部碟片的数量,硬盘厂家对铝合金基板厚度进行了削减。铝合金基板相对玻璃基板更容易产生振抖。
振抖是指碟片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边缘颤动,如果振抖较大,磁头难以精准进行读写操作。
因为振抖的产生,严重阻碍进一步降低磁头飞行高度的可行性。
为抑制振抖,硬盘厂家改用玻璃基板并对硬盘内部注入氦气,使得硬盘旋转更加平稳阻力更小,从而有效解决多碟片大容量硬盘读写的稳定性难题。
主轴电机
民用硬盘的转速从早期3.6K RPM进化到5.4K RPM,再到7.2K RPM。而服务器高速硬盘则达到10KRPM或15K RPM。
自1995年希捷公司推出大灰熊硬盘,标志着民用级硬盘正式迈入了7.2K的时代。
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磁头寻道就越短,硬盘的性能就更强。
硬盘的主轴马达芾动碟片高速旋转,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芾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传输速度。
硬盘的主轴电机还分为滚珠轴承和液态轴承。
早期硬盘一律采用滚珠轴承,这种电机噪音大磨损严重,运行稳定性差。为解决这一痛点,希捷公司率先在酷鱼四代运用了液态轴承马达技术,彻底解决硬盘电机运行噪音的问题。
液态轴承.与滚珠轴承马达相比,液态轴承的优势非常明显。
1、减噪降温。避免了滚珠与轴承金属面的直接磨擦,使设备噪音及其发热量降至最低。
2、减震降噪。油膜可有效地吸收震动,使设备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3、减少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有效的降低因金属磨擦而产生的噪声和发热问题。
音圈电机
音圈电机产生运动的原理与扬声器相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作动力的来源。
磁头与磁头臂及伺服定位系统是一-个整体。
伺服定位系统由磁头臂后的线圈和电路板上的控制芯片构成。磁头只能在碟片上方做有限的径向运动。
磁头移动时靠伺服系统来控制音圈电机的动作,使磁头准确寻道,音圈电机主要是由磁体和线圈构成。
磁体呈闭合形态,固定在硬盘底座上,磁头臂有转动轴承,线圈位于磁体中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可以按某个方向灵活摆动,带动磁头臂的动作,磁头臂装有前置换向放大芯片,通过柔性排线与.硬盘电路板通讯。
新手学电脑:电脑硬盘知识你了解多少?
电脑硬盘的接口形式有IDE接口,SCSI接口和串行接口(SATA接口),我们家用电脑通常是IDE或SATA接口居多,SCSI接口服务器上用得较多。
硬盘容量
一块硬盘的参数,最直观的我们都是用容量来衡量的,比如说1T硬盘,2T硬盘,或者500G硬盘,那么这些容量单位是如何计算和怎么计量的呢?
硬盘的容量大小是由: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决定的,具体计算公式:
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电脑中存储容量的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此外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李哥提醒:注意的是,针对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厂商是按1000进制算的。即1G=1000M=1000__1000KB=1000__1000B,所以才会出现40GB的实际容量大概37GB左右。
硬盘分类
现在市面上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HHD):就是一直在使用的普通硬盘,由内部构成而得名,通过硬盘磁头改变极性方式进行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要注意防摔防尘。
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是由固态存储芯片组成,但是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接口定义是和机械硬盘统一的,所以才被广泛应用。
HHD和SSD的优缺点:
1、由于固态硬盘内部不像机械硬盘内部有机械零部件,只是用闪存颗粒组成,所以在防摔防震方面优于机械硬盘。
2、数据存储速度方面,固态硬盘是机械硬盘速度的2倍多。
3、功耗方面,固态硬盘要低于机械硬盘。
4、容量方面,机械硬盘容量可选范围优于固态硬盘。
5、噪音方面,固态硬盘正是由于没有机械部件,所以发热量小,无风扇和机械马达,噪音值零分贝,优于机械硬盘。
6、价格方面,机械硬盘价格优于固态盘。所以现在我们在组装电脑的时候,安装一块固态硬盘和一块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用于安装系统,机械硬盘用于存储文件。
7、寿命方面,由于内部部件的组成,固态硬盘的读写寿命要小于机械硬盘,所以使用寿命方面,机械硬盘优于固态硬盘。
在使用过程中,电脑硬盘由于经常存储文件删除文件等操作,会产生磁盘碎片,碎片比较小的时候对硬盘影响较小,一旦变多变大,就要导致硬盘读取速度变缓。所以我们还用定期给硬盘进行碎片整理。
第二篇:服务器基础知识---服务器硬盘
服务器基础知识(5)---服务器硬盘
服务器硬盘
服务器硬盘,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Hard Disk)。如果说服务器是网络数据的核心,那么服务器硬盘就是这个核心的数据仓库,所有的软件和用户数据都存储在这里。对用户来说,储存在服务器上的硬盘数据是最宝贵的,因此硬盘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硬盘能够适应大数据量、超长工作时间的工作环境,服务器一般采用高速、稳定、安全的SCSI硬盘。
现在的硬盘从接口方面分,可分为IDE硬盘与SCSI硬盘(目前还有一些支持PCMCIA接口、IEEE 1394接口、SATA接口、USB接口和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 Loop)光纤通道接口的产品,但相对来说非常少);IDE硬盘即我们日常所用的硬盘,它由于价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个人电脑上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均为此类型硬盘。另一类硬盘就是SCSI硬盘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由于其性能好,因此在服务器上普遍均采用此类硬盘产品,但同时它的价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看到SCSI的踪影。
同普通PC机的硬盘相比,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速度快
服务器使用的硬盘转速快,可以达到每分钟7200或10000转,甚至更高;它还配置了较大(一般为2MB或4MB)的回写式缓存;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采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标准的SCSI硬盘,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分别可以达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现在的硬盘都采用了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同时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3、多使用SCSI接口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是IDE接口所不能比拟的。
4、可支持热插拔
热插拔(Hot Swap)是一些服务器支持的硬盘安装方式,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拔出或插入一块硬盘,操作系统自动识别硬盘的改动。这种技术对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衡量一款服务器硬盘的性能时,主要应该参看以下指标: 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是一个在硬盘的所有指标中除了容量之外,最应该引人注目的性能参数,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的第一决定因素。如今硬盘的转速多为5400rpm、7200rpm、10000rpm和15000rpm。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000rpm的SCSI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是目前硬盘的主流,而7200rpm及其以下级别的硬盘在逐步淡出硬盘市场。
内部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硬盘数据传输率分为内外部传输率;通常称外部传输率也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指从硬盘的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目前采用Ultra 160 SCSI技术的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了160MB/s;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或最小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在盘片上读写数据的速度,现在的主流硬盘大多在30MB/s到60MB/s之间。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
单碟容量
除了对于容量增长的贡献之外,单碟容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磁道数的增加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加。磁道数的增加对于减少磁头的寻道时间大有好处,因为磁片的半径是固定的,磁道数的增加意味着磁道间距离的缩短,而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就位时间就会缩短。这将有助于随机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长则和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磁道内线性密度的增加使得每个磁道内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从而在碟片的每个圆周运动中有更多的数据被从磁头读至硬盘的缓冲区里。
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需要的时间,这是衡量硬盘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在3ms~13ms之间,建议平均寻道时间大于8ms的SCSI硬盘不要考虑。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完全由转速决定)一起决定了硬盘磁头找到数据所在的簇的时间。该时间直接影响着硬盘的随机数据传输速度。
缓存
提高硬盘高速缓存的容量也是一条提高硬盘整体性能的捷径。因为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部传输速度不同。因此需要缓存来做一个速度适配器。缓存的大小对于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它的容量有512KB、2MB、4MB,甚至8MB或16MB,对于视频捕捉、影像编辑等要求大量磁盘输入/输出的工作,大的硬盘缓存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由于SCSI具有CPU占用率低,多任务并发操作效率高,连接设备多,连接距离长等优点,对于大多数的服务器应用,建议采用SCSI硬盘,并采用最新的Ultra160 SCSI控制器;对于低端的小型服务器应用,可以采用最新的IDE硬盘和控制器。确定了硬盘的接口和类型后,就要重点考察上面提到的影响硬盘性能的技术指标,根据转速、单碟容量、平均寻道时间、缓存等因素,并结合资金预算,选定性价比最合适的硬盘方案。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应选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的硬盘,可降低故障出现的几率和次数,这牵扯到硬盘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和数据保护技术,MTBF值越大越好,如浪潮英信服务器采用的硬盘的MTBF值一般超过120万小时,而硬盘所共有的S.M.A.R.T.(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以及类似技术,如seagate和IBM的DST(驱动器自我检测)和DFT(驱动器健康检测),对于保存在硬盘中数据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篇:怎样合理地规划使用电脑硬盘
怎样合理地规划使用电脑硬盘2009-10-26 21:00************************************************************************************************************************************
大容量的硬盘,怎么分区才合理利用,硬盘分区有技巧吗?
当然,如果不能有效地使用大硬盘,买了也是浪费,拥有了一块大容量硬盘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还有好多事情等着你呢,它可不是省油的灯。首先,你会遇到分区的问题。如果你只是在网吧用电脑上网、聊天、写信、打游戏,你可以不进行过多的考虑。但现在,这是一台PC,是Personal Computer,属于你,你不能像对待网吧里的机器那样对待你的电脑了,你要让它的文件井井有条,这就依赖于你对硬盘空间的规划。你可能会说:“哪儿有那么多毛病,我不分区不行吗?”我说:“不行,分区有利于你的电脑健康,有利于节省你的时间,能让你的电脑使用起来更舒服。”如果不分区,那你的500GB硬盘只有一个区,你的系统文件,应用程序,你的文档,你的电影,你的游戏,你的一切都在这500GB里头。
如果只分一个分区,万一系统出了问题怎么办,错删了系统文件怎么办?那你只能重装系统,甚至格式化硬盘——这意味着你的系统文件、应用程序、你的文档、你的电影、你的游戏、你的一切都将丢失。What
A Pity!花了好长时间好多网费才下载的东西,全没了!不说这些,就说这500GB,你格式化一遍也得用好长时间吧!所以说分区有利于对硬盘的管理,更能加速硬盘“磁头”对文件的定位,程序的调用。劝你还是听我的,分区吧!如果你不会分区,只知道把文件存在C、D、E、F等几个驱动器里,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理,面对一块空硬盘你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没有问题,这些我们先不管,后面再介绍。你先要决定的就是规划你将来怎么使用这么大的硬盘空间,所以请你拿出一张纸,就像给自己的柜子划分空间(比如一层放文学书,二层放科技书,三层放外文书)一样,给这块硬盘分成几个区(相当于柜子的层),把各区的容量多大,每个区存放什么类型的资料都一一列出。接着,你再往下看,看怎么在你的PC上实现这一计划。
此外,我还想说的就是,大容量硬盘有些兼容性方面的问题,比如(旧)主板不能正确识别硬盘的容量,操作系统不支持,无法实现引导多种操作系统等。这些都是让不少朋友搞不清楚的问题,使大家对大容量硬盘产生不好的印象,其实,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使用的主板BIOS或操作系统存在着8GB容量限制造成的,而并非是硬盘本身的问题,只要你将主板的BIOS更新一下,或者干脆换一块新主板,就可以突破这个限制,放心使用大容量硬盘了。
一、硬盘分区采用什么分区格式,分多大?
分区格式简介:
在提供分区方案之前,先介绍一些关于硬盘的常识。根据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来看,常用的分区格式有三种,分别是FAT16、FAT32、NTFS格式。
FAT16:
这是MS-DOS和最早期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中使用的磁盘分区格式。它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是目前获得操作系统支持最多的一种磁盘分区格式,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从DOS、Windows 95、Windows OSR2到现在的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都支持FAT16,但只支持2GB的硬盘分区成为了它的一大缺点。FAT16分区格式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磁盘利用效率低(具体的技术细节请参阅相关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在Windows 95 OSR2中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磁盘分区格式----FAT32。
FAT32:
这种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对磁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突破了FAT16下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由于现在的硬盘生产成本下降,其容量越来越大,运用FAT32的分区格式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大容量硬盘定义成一个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分区使用,大大方便了对磁盘的管理。而且,FAT32与FAT16相比,可以极大地减少磁盘的浪费,提高磁盘利用率。目前,Windows 95 OSR2以后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但是,这种分区格式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采用FAT32格式分区的磁盘,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扩大,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区的磁盘要慢。另外,由于DOS和Windows 95不支持这种分区格式,所以采用这种分区格式后,将无法再使用DOS和Windows 95系统。
NTFS:
它的优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非常出色,在使用中不易产生文件碎片。并且能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非常严格的限制,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充分保护了系统与数据的安全。Windows 2000、Windows NT、Windows XP以及现在的Windows 7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
Ext2:
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件系统,它是专门为Linux设计的,拥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占用率。Ext2既可以用于标准的块设备(如硬盘),也被应用在软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现在已经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统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统等出现。Linux的磁盘分区格式与其他操作系统完全不同,其C、D、E、F等分区的意义也和Windows操作系统下不一样,使用Linux操作系统后,死机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是,目前支持这一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只有Linux,而Linux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还是困难了点,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分区方案推荐
要想合理的分配硬盘空间,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按要安装的操作系统的类型及数目来分区。
2、按照各分区数据类型的分类进行存放。
3、为了便于维护和整理而划分。
下面以320~500GB的硬盘为例提供硬盘分区方案,供读者参考。
1.我们以实用型分区方案(320~500GB)为例讲讲这样划分的理由:
实用型是针对办公、娱乐、游戏用途而言的,你可以装一个Windows XP。Windows XP则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于办公和学习。NTFS分区格式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适合于办公和学习。
C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30 ~50 GB,NTFS格式。C盘主要安装的是Windows XP和常用应用程序。系统需要把一些临时文件暂时存放在C盘进行处理。所以C盘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闲置空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开机初始化和磁盘整理的时间过长。
D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50 ~100GB,NTFS格式,用来安装一些比较重要的办公和应用软件,比如QQ(聊天记录,也可装系统盘,将聊天记录转移到D盘),财务软件,下载资料、转移文件(我的文档、收藏夹)、虚拟内存、临时资料。
E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20~100GB,NTFS格式。存放重要的文件资料、MP3、电影。如果你是音乐迷,有大量MP3、WMA或是整张VCD拷贝进去的文件要存放的话,可以划分一个比较大的E区,因为你放置的是一些多媒体文件,如MP3、VCD上的*.dat,由于单个文件(*.dat)很巨大,需要连续的大块空间,而且这些文件一般不需要编辑处理,只是用专用的软件回放欣赏。回放欣赏的质量和速度同磁盘数据结构的关系微乎其微,主要取决于CPU、显示卡的性能以及当前系统可用物理内存的大小。所以,我们根本没有频繁对这些分区进行碎片整理的必要。
F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00~150GB,NTFS格式。系统镜像及重要文件备份。如Windows的注册表备份、Ghost备份和计算机各硬件如显示卡、声卡、Modem、打印机等驱动程序,以及各类软件的安装程序。这样可以加快软件的安装速度或与局域网里的其他用户共享。同时可以免去以后重新安装或是升级操作系统时寻找驱动程序光盘的麻烦。这个分区并不需要经常进行碎片整理,只要在放置完数据后整理一次就够了,里面数据更新的频率较低。放置*.gho文件的分区,如果经常运行磁盘整理还可能会破坏压缩包内的数据,造成以后Ghost恢复系统时发生错误。
到这里,所有的磁盘空间都划分完毕。大概是4个分区,各种数据分类存放得井井有条。当然,你也可以把数据更细地分类、分区存放,比如Ghost的备份和Windows系统的安装程序可以分开放,音乐MP3和VCD的*.dat文件也可分区存放。总之,每个操作系统原则上应该独占一个30~50GB的分区,里面除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不要放其他重要文档和邮件,以方便用Ghost的方式维护,总的分区数建议不要超过6个,否则管理起来会比较麻烦,容易混乱。
在这我要严重提醒大家一点,以前有许多文章建议把应用程序安装在C盘以外的分区,其实这是一个
错误的做法,但是为什么会建议这样,原因是以前的磁盘小,如果把应用程序都装在C盘,那么系统的闲置空间小会影响系统的运行速度。要是你的电脑感染了能感染exe,com等文件的病毒,而又未完全清除掉,待你重装系统后运行了其他分区感染了病毒的程序文件后重新又导致系统中毒!
如果刚装完系统后把常用应用程序装在系统盘,财务软件等比较重要的软件装在其他分区(最好是D盘),将“我的文档、收藏夹、桌面文件夹"等转移到其他分区(最好是D盘),然后把系统漏洞补丁更新下后对系统进行备份(可以复制一份备份好的的GHO文件到U盘或移动硬盘上),以后系统要是中毒严重,只要轻松的Ghost下轻轻松松回到刚装完系统的状态,多省事!
C: 30 GB 操作系统(考虑可能使用VISTA/WIN7就要求8G空间)
D: 50 GB 财务软件,游戏程序,下载资料,转移文件(我的文档、收藏夹),虚拟内存等
E: 120 GB 音频、视频文件,重要资料等
F: 100 GB 系统备份、注册表备份,资料备份等
二、硬盘分区有计算公式吗?
也许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疑问,我明明是买了一个500GB的硬盘,为什么在电脑上我的硬盘空间只有470-480 GB左右,其实原因是这样的:
1、硬盘厂商的算法是1GB=1000MB,操作系统是1GB=1024MB;
2、每个硬盘在出厂时都有一定的保留空间,是用来记录磁道及扇区及预留,试想一个盘片的两边缘部分多少会保留,不然磁头会被卡。所以,就算是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容量且同时购买的两块硬盘,实际容量也不会一样,比如:迈拓80GB硬盘 6Y080L0 有的是78166MB,有的则是76160MB,相差很大的。即便是你前面的分区分成的整数,最后一个分区也不会那么巧就成了整数。单个分区同整个硬盘一样,也有一定的保留空间,至于保留多少,是不固定的。即便同一块硬盘分同样大小的区,实际得到的总容量也不一致。比如:前后两次都分10500MB,实际得到的可能都是10.2 GB,但我告诉你,用软件看就不一样了,只不过差别太小,系统忽略了。如果分区有100GB,应该很明显了,不过本人没条件试。
3、最重要的一点:你用不同的分区工具分效果会令你更失望。比如:用FDISK输入10480MB可能是10.2GB,用DiskGen输入10480MB可能就是10.4GB。基于这点,后面两个公式应该都是针对FDISK来说的,但FDISK不支持超过80G的硬盘分区。
4、说说这两个公式:
公式1:(n-1)*4+1024*n
公式2:(n-1)*2+1024*n
保留值 + 理论值 = 实际值
通过我上面的分析,可想而知,当分区在10G以内,保留空间相对来说比例大,所以这边用了个4倍的(n-1)。但保留空间并不是与你分区容量成正比例的,说准确点应该是正弦曲线,所以当分区在30以上时,公式1就差太大了。套用公式2可能会准确多了。
5、所以上面的公式只能做参考,具体到每块硬盘情况因个体而异,一般来说10276-10300 MB都会得到10GB,这仅仅是视觉上的10GB,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10GB。
真正的硬盘整数分区计算方法(FAT32和NTFS通用)
最精确的算法如下:
硬盘一般有255磁头,63扇区,故每柱面大小为:
512byte x 255 x 63=8225280bytes =7.84423828125 MB
如果要分4GB,那么要4x1024MB=4096MB
需要柱面数为4096÷7.84423828125=522.166
取整数既为523个柱面
应分MB数为523x7.84423828125=4102.53662109375MB
不管小数点后面几位都进1,也就是4103MB,Windows就认为是4.00GB了。
这个方法NTFS和FAT32通用。
M是得到的MB数,G是你想分的整数GB数。
M=((G*1024)/7.84423828125(取整数,小数进一))*7.84423828125(再取整数,小数进一)GB=4103MBGB=5123MBGB=8198MB
10GB=10245MB
20GB=20482MB 30GB=30726MB 40GB=40963MB 50GB=51208MB 60GB=61444MB ……
第四篇:电脑硬盘维修工作总结
硬盘维修工作总结
这里谈一下我在硬盘维修工作中一些总结
1. 硬盘故障分为两种,一是电路故障,二是盘体故障。据我观察电路故障与盘体故障大概各占总故障的一半。
2. 硬盘电路故障通常修复率较高,大概十之八九,而盘体故障修复率很低,十之二三。
3. 硬盘电路故障几种常见表现有主轴电机不转、当当响、启动困难、检不到等,盘体故障常见故障有检不到、坏道、当当响、分区格式化异常等。
4. 硬盘电路故障高发的有昆腾的LCT全系列、CX,西数的7200转系列,希捷的U5、U6、U8、U10(其中U5、U6故障率我觉得高)。这些故障多涉及主轴驱动(所有)、电源变换(希捷的U5、U6最易出现负压变换电路故障),及BIOS故障(希捷、迈拓)。这是目前硬盘维修的主要业务,占硬盘维修的绝大多数。
5. 盘体故障高发的有IBM7200转、迈拓美钻、长城系列,其中IBM的修复率最高,成功率十之七八。其它硬盘如迈拓、希捷、西数修复率极低。
6. 关于盘体维修。这是硬盘维修的最大难点,我曾问过深圳红警、北京东方他们都不作此工作。红警告诉我盘体维修需要的超净室要20几万,东方则好象说几万,据见过的人讲那是个不大的有机玻璃箱。我拆过六七十块硬盘,觉得必需要在超净室中进行,因为我在普通环境中观察到盘体一经拆开即有灰尘落在盘片上,非常明显,你只要轻轻动动脑袋,头皮屑就可能出现在盘片上。另外磁头如果没有专用工具即便拆下来盘片也不可避免的会被划伤。
第五篇:电脑基础知识入门
电脑基础知识入门
想学好电脑,就要从电脑的基础知识抓起,只有基础学好了,才可以在前进的路上走的更快,更好!
我以前对电脑也是义务所知,在21世纪的今天,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世界,我们更多的是掌握好现今发展的命脉:那就是科技!像更多了解科技,想更适应这个社会,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重要的是跟上发展的步伐,我就是一个亲身体验者!
我从初中开始接触电脑,但要想系统的学习好电脑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通常怎么能知道这个人很精通电脑,起码是在我们看来,她对电脑掌握的很熟练?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好多快捷键,今天,我只简单把自己在工作学习用到的world常用的20个快捷键操作告诉大家,希望可以给你们带去帮助。
1.Alt + F4 关机
2.Ctrl + F搜索
3.Ctrl + Alt + Del 打开任务管理器
4.Ctrl +C复制
5.Ctrl + V粘贴
6.Ctrl + X剪切
7.Ctrl + S保存
8.Ctrl + D删除
9.Win + D切换到桌面
10.Win + R打开运行
11.Win + E打开我的电脑
12.Win + L锁定电脑
13.Win + X打开windows 移动中心
14.Win + P切换投影仪
15.Alt + Tab 切换窗口
16.Alt +Prtsreen截图当前窗口
17.Shift + Dle永久性彻底删除
18.Ctrl + N新建
19.Ctrl + Z撤销
20.Ctrl + A全选
这20个快捷键的操作是我自己在日常中慢慢积累总结的,大家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熟练掌握这些快捷键,是你学好电脑的基础,现在就开始几下这些,让我们的学习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但愿我可以帮助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