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法基础知识》考题解析6-5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考点:
一.统计违法行为
(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
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行为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具体包括:统计调查者、被调查者;统计资料公布和提供者、统计资料使用者;统计行政管理机关、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个人、法人、其他组织。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
1.统计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包括统计违法在内的一切违法的最本质、有决定意义的特征。2.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过错是行为人主观上的心理态度,分:故意和过失 3.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 统计违法行为的法律特征。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27类)1.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2.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6.迟报统计资料
7.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8.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9.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10.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11.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2.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13.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14.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者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15.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伪造统计资料最基本的特征:凭空捏造,无中生有 ? 篡改统计资料最基本的特征:非法修改
16.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17.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18.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19.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当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20.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21.泄露国家秘密 22.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23.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24.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25.违反《统计监督检查规定》 26.违反《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27.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二.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统计法律责任:
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的公民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统计法律责任的特征:
1.统计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必须是具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统计法律责任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
3.统计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权利
4.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行政法律责任
主要包含两种: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此外还有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资利益和撤销晋升职务及通报、批评教育等等 统计行政处罚:
1.统计行政处罚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特点:
(1)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其他机关没权利。(2)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3)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统计行政违法,不适用民事违法和统计犯罪
(4)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违法行为人 2.统计行政处罚的原则:
概念:指由法律规定、设定并在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主要有:
(1)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实施的处罚的主体及职权是法定的、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2)公正、公开的原则(最重要、最关键是正确行使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3)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即“过罚相当”原则 3.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法》七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罚 《统计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两种: 警告(属申诫罚): 违反《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的行为
罚款(属财产罚):指行政机关强迫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依法损害或剥夺行为人某些财产权的一种处罚。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1
概念: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制裁措施。
《公务员法》规定: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特征:
(1)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2)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
(3)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不能要求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
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概念:指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
(1)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3种(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决定机关。
最终的决定机关是违法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通报:
1.通报的特征 2个
2.通报主要适用的统计违法行为 6种
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资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注意: 1. 行使权力的主体,并不是各级统计行政机关,而是作出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资奖励和予以晋升职务的单位或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2. 对非本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处分,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直接处理权。
批评、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奖励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批评教育:注意:适用对象、实施机关、适用目的
(三)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国家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刑法》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及其刑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统计法》对刑事责任只作了衔接性规定。
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应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包括情况5种。历年考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统计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必须是实施统计违法行为的个人 B.统计法律责任的内容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 C.统计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遵守法律程序 D.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答案:A 解析: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其承担者包括具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单选题] 下列对象中,不可以适用统计行政处罚中罚款的是()。A.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人员甲某 B.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乙公司 C.未建立统计台账的丙公司
D.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丁学校 答案: A 解析:迟报统计资料违法行为的违法主体是该统计调查对象,即违法单位,而并非该单位的统计人员。
[单选题] 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的,应当()。
A.由公安部门进行警告 B.由统计部门进行罚款
C.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D.由工商部门责令改正,并进行罚款 答案:C 解析: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的,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单选题]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A.企业统计人员 B.所有统计违法人员
C.政府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 D.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D 解析: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多选题] 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是()。A.具有社会危害性
B.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C.违法主体只能是统计调查对象 D.情节较为严重 E.违反统计法律法规 答案:ABE 解析: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
[多选题]某县统计局在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有权采取的措施是()。A.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并要求其如实答复 B.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资料 c.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进行检查、核对 D.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E.对有关资料进行复制 答案:ABCDE
[多选题]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按照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规定执行,具体处分种类包括()。
A.警告 B.罚款
C.记过、记大过 D.降级、撤职 E.开除 答案:ACDE 解析:按《公务员法》的规定,行政处分分为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多选题]统计法律责任分为()。A.行政法律责任 B.赔偿责任 C.民事责任 D.经济责任 E.刑事法律责任 答案:AE 解析:按《统计法》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两种。[多选题]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有权对统计法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并有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机关有()。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 B.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E.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 答案:ABC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依法授权的统计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具有统计监督检查权。
[判断题]统计调查对象因为过失提供了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构成统计违法行为。()答案:错误
解析:过失提供了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也构成统计违法行为。
[判断题]某企业在填报统计报表时,瞒报营业利润且数额较大,但并未少缴所得税款,因此该企业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答案:错误
解析: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侵害的是统计机构如实掌握企业真实情况的利益,与政府收取足额税款的利益并不相同。
[判断题]统计原始记录是记录源头统计数据的载体,它既可以是自行制作的,也可以来源于第三方。()答案:正确 [判断题]某企业拒绝填报工商局依法制发的统计报表,工商局可依照《统计法》对该企业作出统计行政处罚。()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对于部门统计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由所在地的统计机构负责查处,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协助配合。
[判断题]行政处分只适用于国家机关人员,不适用于任何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内的人员。()答案:错误
解析: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人员。
[判断题]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答案:正确
第二篇:统计法基础知识
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1、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建立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
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1、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受法律保护
2、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4、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统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统计法律
2、统计行政法规
3、地方性统计法规
4、统计行政规章
政府统计的功能:信息、咨询、监督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独立设立的统计只能机构,包括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统计局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局,以及成立的各级调查队。
目前,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个副省级城市、320个市(地、州、盟)以及895个县(市、区、旗)设有派出调查队,独立于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向国家统计局直接上报统计调查并负责查处其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国家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还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权限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国家审计局审批;二是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外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其中本部门管辖系统,是指该部门直属的单位或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该部门对口的管理机构
统计调查制度本身属于统计技术性规范,但是由于统计调查制度是由具有一定的统计行政管理权限的部门制定的,因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性规范。《统计法》第十四条规定,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内容。
《统计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
加强对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及1985年4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三级,即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民间统计调查除具有一般统计调查所具有的特征以外,与政府统计相比,还具有:自愿性、时效性。
调查者的统计违法行为,这类违法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
1、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行为。是指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未按照统计法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自行制发统计调查表,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的行为。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的行为。
3、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4、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行为
5、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行为
6、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行为
7、泄露统计调查资料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行为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
9、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10、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才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行为
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是指明确表示不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或者虽然答复了但答复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统计检查查询书》是统计行政机关向行为人发出的,要求其在限定内答复有关问题的一种统计法律文书。行为人在收到《统计检查查询书》后,应在限定的期限内如实答复有关问题否则构成该种统计违法行为
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
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统计行政处分两种形式。
《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7种:警告 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 没收非法财务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行政拘留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可处一万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可处一千以上下的罚款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依照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行政处分分为6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行政处分的使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行政给机关委托的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2、行政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
3、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
2、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3、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4、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5、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6、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7、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8、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由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也对给予行政处分的对象和范围作了如下的规定:
(1)地方、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2强令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有关机构、人员拒报、虚报、瞒报或者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3 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打击报复的。4对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5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
有上述第三、第四种统计违法行为的,应当从重处分;有第五种统计违法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统计执法检查人员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统计机构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防止损害被检查人权益的行为发生,要求监督检查人在履行职责时必须:1监督检查人员应当至少有二人,以形成一定的监督和制约。2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向检查对象出示执法证件,以表明其合法身份并接受监督。监督检查人员未出示执法证件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检查。
立案的条件
由于统计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统计违法行为多种多样,违法情节、后果也不相同,因此,要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的行为人。即审查的材料中,有具体的统计违法责任人。行为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2、经初步审查,有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事实存在、且违法情节较重。
3、依法需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即根据违法事实和情节,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需对行为人的统计违法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4按照责任与分工规定,属于管辖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行政机关在单位作出20000元以上罚款或者对个人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签发《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统计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按照《行政处罚法》和福建省统计局制定的《统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试行办法》执行。听证按照以下程序组织。
统计违法行为人逾期既不履行也不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统计行政机关应向本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枸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有申请选择。申请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
行政复议决定种类: 维持决定履行决定撤销决定变更决定确认决定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驳回行政复议申请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赔偿决定
统计行政诉讼就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对受理一审统计行政案件的职权分工。根据有关规定,在级别管辖上,大部分统计行政案件的一审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在地域管辖上,统计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统计行政案件,统计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统计行政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第十一条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的重复。
第十二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据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
第十三条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公布;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
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第二十八条相机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组织、管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第二十九条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执行本法的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十三条国家统计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一番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但是,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中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由组织实施该统计调查的调查机构负责查处,法律行政法规对有关部门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证明和资料。
第二条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三篇: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法基础知识
一、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是2009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的。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有三项:一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二是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三是实行统计监督。
三、根据《统计法》第三条规定,我国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建立了由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组成的集中统一的政府统计系统。
四、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三种:政府综合统计机、部门统计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都属于政府统计机构,构成政府统计系统的两大支柱,是完成国家、部门、地方统计任务最为重要的两支力量。
五、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设立的统计职能机构,包括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统计局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局,以及成立的各级调查队。
六、《统计法》特别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 立独立的统计机构。
七、为规范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国家统计局于2005年5月16日发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把《统计法》关于统计人员的资格具体化。同时规定任何单位违反规定,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统计人员的职权:
(一)统计人员具有依照统计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二)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三)统计人员有权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四)统计人员有权揭发、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五)统计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六)统计人员还有要求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权利。
九、统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高级统计师为高级专业职务,统计师为中级专 业职务,助理统计师和统计员为初级专业职务。
一
十、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是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根据其业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的专业性统计调查。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权限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由国家统计局审批;二是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外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一
十一、《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一
十二、《统计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对未表明前款规定的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
一
十三、《统计法》第十六条对统计调查方法进行了规范,确立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一
十四、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和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调整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通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一
十五、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国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其中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中举足轻重的那些单位。这些单位虽可能数目不多,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它们在总体中却占有很大的比重,能够反映出总体的基本情况。但重点调查取得的数据只能反映总体的基本发展趋势,不能用以推断总体,因而也只能作为补充性的调查方法。
一
十六、统计资料,是指在统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成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资料的总称,包括原始统计资料、汇总资料、有关说明、分析材料以及统计报告等。
一
十七、根据所包括的范围,统计资料主要分两类:一是统计活动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二是经济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
一
十八、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根据《统计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建立严格的统计资料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
(一)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原始记录是指统计调查对象对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笔成果所作的第一手的数字和文字记录。它是未经任何加工整理的初级材料,是基层统计调查表的资料来源。
(二)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制度,明确审核、签署人员的责任。
(三)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交接、归档管理制度。一
十九、《统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二十、目前在我国,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媒体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已经逐步形成制度。包括每年按照发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按时出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月报等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年、季、月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二十一、商业秘密,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作为“商业秘密”的法律要件有四点:
(一)不为公众所知悉
(二)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三)具有实用性
(四)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二
十二、民间统计调查的特征
1、自愿性。政府统计调查是一种强制性的调查,它是由国家授权进行的,公民和法人有接受调查的义务。
2、时效性。
二十三、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统计违法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包括统计违法在内的一切违法的最本质、有决定意义的特征。
2、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仅有客观上的危害后果,而没有主观上的过错,不能认为是违法行为。
3、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4、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二
十四、按照《统计法》的规定,统计违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领导者的统计违法行为。这类违法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本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以下四种行为与案例题有关)
1、自行个性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行为。
2、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3、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行为。
4、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惩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行为。二
十五、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伪造统计资料是没有任务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篡改统计资料是指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
二十六、被调查者的统计违法行为:
1、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行为。该违法行为包括:
(1)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是指明确表示不提供统计资料的行为。
(2)经催报后仍未按照提供统计资料,提指虽没有明确表示不提供统计资料,但未按照提供,且经《统计报表催报单》催报后仍然未在限定期限内报送统计资料的。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行为。是指所提供的统计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没有全面反映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无论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都构成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行为。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是指明确表示不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或者虽然答复了但答复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统计检查查询书》是统计行政机关向有关行为人发出的,要求其在限定的期限内答复有关部门的一种统计法律文书。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行为。是指明确 表示不接受统计调查、统计检查,或者使用暴力、威胁等方式阻挠、抗拒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行为。
6、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是指未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有关统计报表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虽然报送了统计资料,但没有在规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内报送,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7、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行为。
二十七、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统计法律责任是由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追究的一种法律责任,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
二十八、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以及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即各级统计行政机关。
二十九、统计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统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执行职务必须履行的程序,如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听证、决定、送达处罚决定书等程序。
三
十、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
1、警告(属占诫罚的一种)。
(1)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6)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迟报统计资料的。
2、罚款(属财产罚的一种)。
(1)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可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6)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迟报统计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可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
十一、行政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依照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行政处分分为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具体应当给予何种处分,由处分决定机关根据违法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决定的。行政处分的主要特征是:
1、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2、行政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隶属关系,又称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它的直接形式是对干部或职工的管理权限。但是,行政处分的适用,也有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例如,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或失职行为,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
3、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所受 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
三
十二、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三
十三、地方、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2)强令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有关机构、人员拒报、虚报、瞒报或者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
(3)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打击报复的;
(4)对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5)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后果的。
三
十四、统计行政处分的决定机关
一般来讲,统计行政机关除对本机关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有关人员可以依法直接给予行政处分外,对其他行政领导和责任人员的统计违法行为,只能向其主管行政机关、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三
十五、依照统计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查询权,2、要求提供资料权,3、询问权,4、现场检查权,5、登记保存证明和资料的权力,6、复制权。
三
十六、《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以及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是国家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规的实施,维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同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作斗争。统计执未能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以及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依法设立的统计检查机构。
三
十七、立案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的行为人。
2、经初步审查,有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事实存在,且违法情节较重。
3、依法需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
4、按照职责与分工规定,属于管理范围内的。三
十八、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按照国家统计局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行政机关在对单位作为20000元以上罚款或者对个人作为2000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签发《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统计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按照《行政处罚法》和福建省统计局制定的《统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试行办法》执行。
三
十九、属于下列违法案件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输案件结案手续: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免于行政处罚或不予行政处罚的;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决定执行完毕的;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执行完毕的。此外,还有作出销案结论的。
四
十、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
《行政复议法》规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四
十一、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引起统计行政诉讼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有三类,一是统计行政机关处理 统计违法案件的行为。二是管理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的行为。三是统计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四
十二、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行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通报批评、警告。
四
十三、根据有关规定,在级别管辖上,大部分统计行政案件的一审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在地域管辖上,统计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统计行政案件,统计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统计行政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四
十四、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
四
十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颂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四
十六、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四
十七、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料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
四
十八、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作出不授予统计从业资料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四篇:2013统计法基础知识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接受政府统计调查是法律规定的(D)。A.职权B.权利C.职责D.义务
2、政府统计活动必须(C)。
A.受同级人民政府约束B.受上级统计机构约束C.受法律约束D.受统计调查制度约束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属于(B)。
A.国家基本法律制度B.统计法律C.统计法律、规章D.统计规范性文件
4、《统计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
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机构是(D)。
A.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
12、《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B)。
A.由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B.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C.由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D.由上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13、统计人员应当对其收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B)。
资料,但该调查对象逾期未报。6月3日,统计局向该调查对象送
达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要求其在6月5日前补报。该调查对象在6月6日报送统计资料。该统计调查对象的行为属于(B)。
A、拒报统计资料B、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C、迟报统计资料D、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23、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的编造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属于(A)。
A、伪造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B、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C、报送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D、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24、下列属于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C)。
(D)。
A.统计信息搜集、汇总、使用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B.统计信息搜集、存储、公布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C.统计信息搜集、共享、存储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D.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5、《统计法》的作用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A)。
A.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B.独立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C.统一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D.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6、民间统计机构接受境外组织、个人的委托、资助,组织
实施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属于(C)。
A.政府统计调查B.企业统计调查 C.涉外统计调查 D.社
会统计调查
7、在部门统计调查项目中,应当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的是(A)。A.调查对象属本部门管辖系统的B.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C.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D.经常性的部门统计调查
8、《统计法》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B)。
A.统计调查实施方案B.统计调查制度C.统计调查指
标D.统计调查表
9、《统计法》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C)。A.统计调查采用的统计方法、统计指标、指标涵义、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B.统计调查采用的统计方法、统计内容、调查对象、公布方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C.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D.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计算方法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10、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普查项目,每个五年进行一次的是(A)。
A.经济普查 B.农业普查C.人口普查 D.水力普查
11、《统计法》规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
A.准确性负责 B.一致性负责 C.真实性负责 D.完整性负责
14、《统计法》规定,国家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C)。
A.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B.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C.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D.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15、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A)。
A.国家统计数据B.行业统计数据C.民间统计数据D.区域统计数据
16、《统计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依法对全国的统计工作进行(C)。
A.管理和协调 B.组织和协调C.组织领导和协调 D.组织和领导
17、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B)。
A.忠诚统计、乐于奉献B.实事求是、不出假数C.依法统计、严守秘密D.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18、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属于(A)。
A.国务院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B.国家统计局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 C.国务院设定的非许可类行政审批项目 D.国家统计局设定的非许可类行政审批项目
19、在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应当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D)。
A.法定代表人B.统计负责人C.会计人员D.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20、申请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必须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D)。
A.学历水平B.工作经验 C.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D.专业知识
和技能
21、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D)
A、主观上没有过错,由于客观上的不可抗力造成了危害B、主观上没有过错,由于客观上的不可预见造成了危害C、主观上有过错,但这种过错没有造成了危害D、主观上有过错,并且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22、某调查对象应当在6月2日前报送5月份的一项月报统计
A、司法机关B、检察机关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D、各级党委
25、处分的适用对象是(D)。
A、统计调查对象B、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员 C、统计人员D、国家工作人员
26、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是(D)。A、立案、调查、处分、决定B、调查、告知、处分、结案C、调查、告知、听证、处分D、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27、统计行政诉讼是一种司法行为,主持机关是(C)。
A、人民政府B、统计机构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
28、下列可以引起统计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是(B)。A、记过、降职B、警告、罚款C、通报、批评教育 D、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资利益
29、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实施日期是(D)。A、1983年12月8日B、1996年5月15日 C、2009年6月27日D、2010年1月1日
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A)。
A、不得少于2人B、应当2至4人C、没有数量限制D、不得少于3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政府统计的(BE)。A.科学根据B.基本依据
C.技术支持D.公众基础E.根本保障
2、政府统计是指国家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ABCDE)。
A.进行统计调查B.提供统计资料
C.进行统计分析D.提供咨询意见E.实行统计监督
3、《统计法》明确要求,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不得(AD)。
A.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B.虚报、瞒报统计资料C.伪造、篡改统计资料D.迟报、拒报统计资料E.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4、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可以由(CDE)。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
关部门制定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制定
10、已经具备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接受地方人民政府统
5、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我国目前的统计标准(AB)。计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继续教育。(√)A.国家统计标准B.部门统计标准
11、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地方人民政C.地方统计标准D.民间统计标准 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E.涉外统计标准
12、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
6、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的合法统计调查证件有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ABCD)。
13、在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采
A统计调查证B.临时统计调查证C.工作证D.普查员用比照或类推的方法对统计调查对象进行统计行政处罚。(×)
证和普查指导员证 E.身份证
14、当事人对所受处分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则提起
7、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负有的保密职责有(ABCE)。行政诉讼。(×)A、对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予以保密B、对统计工
15、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中
企业负责人处分C、追缴颁发的奖状、发放的奖金D、通报
(5)该企业领导对所承担的责任不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统计行政复议B、统计行政诉讼C、听证D、申诉
2、铁道部为了安排下一的春运,制定并开展了一项统计调查,要求各铁路分局报送各路段当年的春运统计资料。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铁道部组织实施的这项统计调查应当是(D)。
A、经批准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B、经备案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C、经批准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D、经备案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2)该项调查的调查表右上角应当标明的法定标识不包括(C)。
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C、对统计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D、对统计工作中知悉的规章制度予以保密 E、不得对外提供、泄露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8、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ABC)。A、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B、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C、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D、进入调查对象工作场所和数据处理信息系统核实统计资料E、登记保存调查对象的有关资料
9、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了(DE)。A、统计职业道德B、统计工作流程C、统计科学体系D、统计调查制度E、统计法
10、《统计法》规定,负责监督《统计法》贯彻执行的机关是(ABCD)。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C、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E、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
三、判断题:
1、为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政府统计调查所收集到的全部统计资料都应当及时地向社会公开。(×)
2、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3、一般而言,民间统计调查具有强制性、以营利为目的。(×)
4、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主要对调查项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5、行政记录不属于统计调查,但作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法定方式,是获取统计资料的重要途径。(√)
6、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为完成任务所设置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与统计资料一并报送统计机构,有统计机构保存。(×)
7、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是指泄露了调查对象采取保密措施、不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8、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
9、已经取得统计员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无须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可以直接从事统计工作。(√)发生的违法行为,统一由国家统计局查处。(×)
16、县统计局拟对统计调查对象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如果调查对象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听证申请,则不用举行听证。(√)
17、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以
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
18、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丢失或损坏的,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可持有效证明,向原承办机关提出补发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请。原办证机关进行审查后,报原发证机关依法予以补发。(√)
19、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属于行政法规。(×)
20、某公司未按期向县统计局报送劳动情况报表,先统计局遂
发出《统计报表催报单》,要求三日内补报,该公司在限期内进行了
补报。该单位的行为属于拒绝提供统计资料。(×)
四、案例分析或论述题:
1、某国有企业领导由国资管理部门任命,为超额“完成”工作计划,争当优秀企业,获得奖励奖金,授意统计人员将企业实际年产值7.23亿元上报为9.78亿元,由此被省级国资管理部门评选为当年的优秀企业,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金。统计机构在审核该企业上报的统计资料时,发现了相关问题,向该企业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该企业在规定的时限内未予以答复。统计机构遂派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到该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该单位以企业负责人出差、统计人员生病住院、会计人员外出培训为由,表示无法接受检查。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企业在报送统计资料中的违法行为不包括(B)。A、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B、提供不完整统计资料 C、单位负责人要求统计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D、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资利益或则职务晋升(2)在统计监督检查过程中该企业的违法行为是(A)。A、拒绝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B、拒绝接受检查C、隐匿原始记录、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D、拒绝提供检查所需的相关证明和资料(3)对该企业的统计违法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是(D)。A、责令停产停业B、罚款C、责令改正D、警告(4)对该企业的领导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A、由统计机构给予处分B、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该
A、表号、制定机关B、批准或者备案文号 C、组织实施机关D、有效期限
(3)调查对象接到该调查表时,应当(B)。
A、拒绝填报B、如实填报C、自愿填报D、不予填报
(4)铁道部发现该项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对象有统计违法行为时,可以依照《统计法》(D)。
A、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B、对违法的调查对象处以警告和罚款C、对违法单位的负责人给予统计行政处罚D、对违法的调查对象进行通报
(5)对该项统计调查中获取的统计资料,铁路部门的不当做法是(D)。
A、及时向统计机构提供统计所需的统计资料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C、除依法保密的外,及时公开D、无偿向某咨询公司提供
3、某省辖市一建筑工程自2009年至2010年间3次迟报统计资料。2010年底,市统计局对该建筑工程公司作出统计行政处罚(1)该公司的统计违法行为是(B)。
A、报送不完整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B、迟报统计资料C、拒报统计资料D、瞒报统计资料
(2)市统计局对该建筑工程公司罚款额度应当为(B)。A、1000-5000元B、10000元以下 C、10000-20000元D、20000元以上
(3)除罚款外,市统计局依法还可以对该建筑工程公司作出的行政处罚有(A)。
A、警告B、责令停产停业C、责令改正D、通报(4)该建筑工程公司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机关有(C)。A、市人民政府法制办B、市中级人民法院 C、省统计局D、国务院法制办
(5)该建筑工程公司对市统计局的处罚不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C)。
A、听证B、行政调解C、行政诉讼D、申诉
第五篇:2014年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法基础知识 1.识记:
(1)依法统计的必要性:1.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2.政府统计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2)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一)统计法律
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2009年6月27日再次修订,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统计法律的两个特点:
1.统计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2.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
(二)统计行政法规
统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统计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四)统计行政规章
1.政府规章:由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
2.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
• 统计法律体系(法律效力递减)(3)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一)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
(二)经费管理方面
(三)业务管理方面 2.领会:
(1)政府统计的概念、特征:(1)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是特定的,或者说主要是政府机关。(2)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
(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功能3:信息、咨询、监督。
任务3 :(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第一项任务或首要任务)(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
(2)统计法的概念、统计法是调整政府机关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特点2 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2.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
和作用
2(一)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1.统计法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2.统计法为统计标准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3.为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4.为建设一支具备现代统计专业知识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1.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要依法申报统计资料
2.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证统计数据质量。3.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3)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5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一)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二)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三)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发布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一)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二)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三)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一)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
(二)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一)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
(二)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三)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一)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二)采取多样化统计资料公布方式和手段
(三)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二)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1.政府统计的功能: 2.政府统计的任务
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
2.统计业务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 1.识记:
(1)政府统计调查分类3国家调查、部门调查、地方调查(2)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2自愿性、营利性(3)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4
(4)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为实现特定统计调查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5)统计调查项目分类3国家、部门、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6)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3审批要点: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7)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指统计调查阶段所应遵守的技术性规范。
(8)国家、部门和其他统计标准:国家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的标准。部门是指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统计调查需要制定的、在本部门范围内强制执行的统计标准,是对国家统计标准的补充。
(9)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10)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和发放范围
(二)统计调查证件的发放机关和程序
(三)统计调查证件应当标明的内容
(四)持证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职责
(证件种类5)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工作证、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证 2.领会:
(1)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2义务性和强制性(2)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3见P24
(3)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6
(一)明确分工、互相衔接
(二)不得重复、矛盾
(四)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纪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
(4)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依据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并报经审批或者备案。(分类3):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5)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6)统计标准的概念:分为广义统计标准和侠义统计标准。内容5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示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分类3国家、部门、其他
(7)关于统计调查方法
5一、普查:人普(逢0)农普(逢6)十年一次,经普(逢3、8)五年一次
二、抽样调查
三、全面调查
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四、重点调查
五、行政记录
法律规定5第十六条第一款: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1.识记:
一、统计资料的特征: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
统计资料的管理,是指对统计资料进行存储、登记、审核、调整、归档、发布等工作的总称。(1)统计资料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2)统计资料的管理6:谁调查、谁管理(3)统计信息共享
(4)统计资料审核的法律要求3+1:对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负责(5)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6)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对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6)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范围:政府统计工作中所形成的所有统计资料,具体包括统计台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电子介质的统计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文件。职责和方法
(7)统计资料的提供的定义:是指统计机构将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统计报告提供给党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行为。目的2(一)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1.提供统计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
2.提供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财务资料、财政资料和其他资料
3.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其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8)统计资料公布定义: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把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开的行为。权限
3、国家、部门、地方
程序
3、核定、审批、备案
方式5要求:公开、大众、官方、方便查找
载体: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报刊登载、网站登载、新闻发布会。2.领会
(1)统计资料的法律特征3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2)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2时间固定、载体公开(4)统计资料的保密
4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绝密、机密、秘密
二、商业秘密的保密
(一)不为公众所知悉。
(二)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三)具有实用性。
(四)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三、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 1.识记:
(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4(一)国家统计局
(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四)乡镇统计工作岗位
(2)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第二十八条: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也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3)统计人员的概念: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和兼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以及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或其他组织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指定的统计负责人。职权5一)统计人员具有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三大职权)
(二)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
(三)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
(四)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五)统计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职责
3(一)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二)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三)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依法出示工作证件。(4)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
(5)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5(6)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概念、使用和管理 2.领会:
(1)独立的统计机构的含义
(2)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41.忠诚统计,乐于奉献 2.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3.依法统计,严守秘密 4.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专业素质要求3一是国家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评聘制度。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统计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师、高级统计师。二是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三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3)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3:1.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队伍建设。2.有利于规范对基层统计队伍的管理.(4)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
(5)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4申请、受理、审查、决定考试科目: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6)统计从业资格与统计专业职务4的区别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 行政许可项目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一)国家统计局的职责 领导、管理
(二)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责 实施机关
(三)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责 承办机关
• 1.识记:
(1)违法的概念(广义和狭义)(2)法律责任的概念(广义和狭义)2.领会:
(1)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3 1.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3.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2)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4(3)统计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分类2(4)统计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4
(1)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2)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3)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不适用于民事违法和统计犯罪,不同于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
(4)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违法行为人。
1.统计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必须是具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统计法律责任的内容是由统计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
3.统计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权力。4.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原则3
1)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A.统计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B.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是法定的; C.统计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2)公正、公开的原则。(3)“过罚相当”的原则。(5)处分的概念及特征3(6)刑事法律责任4 3.综合应用:
(1)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27
(一)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行为
(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迟报统计资料
(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八)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九)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十)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十一)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二)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十三)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十五)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六)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十七)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十八)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十九)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二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二十一)泄露国家秘密
(二十二)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二十三)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二十四)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二十五)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二十六)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二十七)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2)统计法律责任的分类2(3)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2(1)警告(属申诫罚的一种)。(2)罚款(属财产罚的一种)。(4)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6
(5)关于通报,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批评教育的规定。1.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特征:(对内部个人)
(1)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2)以上下级隶属关系为前提。(3)内部具体行政行为。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1)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
(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决定机关
(三)通报
1.通报是《统计法》规定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形式(对象非个人)2.通报主要适用的统计违法行为
(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消晋升的职务
(五)批评教育(对个人)
• 1.识记:
(1)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3
(一)根据监督检查在时间上的不同,可分为定期监督检查和临时监督检查
(二)根据监督检查涉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监督抽查
(三)根据监督检查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联合监督检查和单独监督检查
(2)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7(3)案件的告知义务 2.领会:
(1)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和特征3
1.统计监督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3.统计监督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2)立案的基本条件3
(一)有明确的行为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经初步审查,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情节较重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
(三)按照职责与分工规定,属于管辖范围内的。(3)案件调查的主要内容3
(一)案件的违法事实:
(二)被调查人的有关情况:
(三)证据材料:
(4)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5、1.统计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
2.统计行政复议是上级统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活动。3.统计行政复议以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4.统计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而启动。5.统计行政复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范围
3、一是行政处罚。二是行政不作为。
三是被认为行政侵权、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管辖4
程序5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执行(5)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
4、(1)统计行政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权力、作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原告则是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统计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
(3)统计行政诉讼的起因是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4)统计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范围31.统计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2.统计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行为。
3.统计执法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管辖3
3.简单应用:
(1)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15
(2)案件的听证程序、立案、调查、处理、结案。处理要求
3结案要求4 4.综合应用:
(1)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程序4
(2)如何进行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活动
(一)告知
(二)听证
1.听证程序的概念 2.启动听证程序的条件
(1)对单位罚款超过了一定数额。(2)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3.有关听证程序的具体规定
(三)处理 1.销案 2.作出处理 3.追究刑事责任
(三)统计行政复议程序(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
(3)撤消、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4)行政复议中的和解、调解制度。
二、统计行政诉讼
(二)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三)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
(四)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五)统计行政应诉 1.审查被告是否适格
2.审查受理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3.做好统计应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