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电动车安全防范意见
电动车轻便、价廉、无污染,具有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近两年来,我市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与日俱增,而且由于电动自行车的使用门槛低,加上驾驶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的参差不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排除安全隐患
市场监管部门应集中执法资源,重点加强对电动车市场、销售维修门店的监督检查,清理非法经营和销售不合格产品。
对电动自行车经营者主体信息、进货渠道、库存商品和销售凭证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无证经营、伪造公司名称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查看商品的供货方和生产商信息,包括营业执照、进货发票、生产许可证、商标文件、产品生产标准和产品检验报告是否存在无证生产经营、假冒生产许可证、产品不合格等违法行为;查看库存电动车、电池和充电器是否存在伪造厂名、伪造产地、伪造或缺失产品合格证、和销售超速、超重、超电压不合格商品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维修站点,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任务。
积极鼓励公众和媒体举报销售不合格电动车及配件等违法行为,认真核查投诉举报的相关信息,搜索整理相关执法办案的线索。
2、细化执法办案的方法
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化电动车执法办案工作的标准、措施、步骤、手段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及依据,统一规范行政强制措施和执法办案的程序及处罚裁量幅度,使一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度可量。利用案件分析、讨论、交流的方式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主动意识、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充分学习借鉴和推广电动车相关典型案例的查办经验,把解决电动自行车执法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工作导向,及时加强部门协作研究执法对策。
3、加强安全防护
一、面对电动车存在的安全隐患。
尤其充电安全,可以让社区联动辖区内的小区物业检查拉线充电和把车带到家里充电不当行为进行管控,不听劝告可向社区反映依法处置。可通过媒体等手段,宣传电动车的驾驶要求,增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改变电动车占用机动车道、随意闯红灯、非机动车车主酒后驾驶导致安全性破坏等不良现象。电动车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动车作为非机动车辆,其行驶速度有时已达到机动车的速度,特别是对于超标电动自行车进入机动车道行驶、超速、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这样不仅给电动自行车车主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大大增加了机动车驾驶人员判断路况的难度,给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也增加了多重风险。
1.“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车道”现象及其对策
在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动车与机动车同道而行的画面,它们有的不急不缓,按照自己的节奏悄悄游走在最外侧车道,有的甚至和机动车抢道而行、一决高低;另外,由于电动自行车有个头小、灵活的特点,在交通发生拥堵时,不少电动自行车左突右窜、见缝插针,“勇往直前”,甚至有时候在遇到慢性子或者新手司机时,还无情地超越他们。对策:相关法律依据是这样规定的:非机动车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的,按照《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之规定,处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2.“非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现象及其对策
这个问题就如同“中国式过马路”一样,通常当在路口没车,或者车辆距离路口比较远时,几个“凑够一小堆”的电动车车主就按耐不住“躁动的心”,无视交通信号灯,直接穿越路口;另外,在红灯即将跳绿灯、或绿灯马上要跳红灯时,为抢先一步,有些电动车就闯了红灯。有时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都要小心翼翼地躲避他们,殊不知,路面上的变化瞬息万变,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危险,闯红灯的行为是要杜绝的。对策:相关法律规定:非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的,按照《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处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3 “非机动车车主醉酒驾驶”现象对策
2019年非机动车酒驾处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醉酒后不得驾驶非机动车。非机动车酒驾没规定,但醉驾是违法的。根据法律事实和规定,确定是否应追究其刑事责任:1.如果驾驶的电动车,其技术指标属于机动车,醉酒驾驶电动车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如果驾驶的电动车没有达到机动车标准,醉酒驾驶电动车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会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明确规定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得醉酒驾驶;若违法规定,醉酒驾驶则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条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对于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民建财经支部
马荣贵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