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1:5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第一篇: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化隆四中 生物教师:李玉辉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高一的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1.通过组织同学分析班级长得最高的同学的可能原因,激发学生思维,引出变异的概念。通过对几种变异图片和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变异不同类型。2.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引领学生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该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3.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4.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5.通过组织学生对下列问题展开探究:基因突变都能遗传给后代吗?基因突变都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为什么基因突变率很低,但突变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并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和生物进化的可能影响。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1.学生对变异有所了解,但对一些具体变异缺乏直观认识,教师课前搜索典型一些图片,课堂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变异类型。

2.事先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有关资料制成幻灯片,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其致病原因,归纳基因突变概念。将由碱基增添、缺失或改变引起的几种突变制成幻灯片,课堂展示加深对基因突变的概念的理解。

3.在网上收集癌症的相关资料,课堂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分析归纳引起突变的原因。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对学生的评价:

1.课堂观察提问,看学生能够能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积极思维,能否准确使用生物学术语解释有关生命现象和实际问题。

2.通过阅读资料展开讨论并交流发言,评价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课堂检测习题,评价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掌握情况 对教师的评价:

1.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教学方法使用是否得当。

2.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合理恰当,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促进学生思维。3.针对学生的回答或学生回答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教师能否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教师能否立足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形成相关生物学概念,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否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理解过程,潜移默化地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

第二篇:遗传与变异教学设计

遗传与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

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

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

(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

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

(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

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第三篇: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1.如果用3H、15H、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5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

2.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先后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分别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B.80个

C.120个D.180个

4.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量最多可达()。

A.4140B.1204C.460D.604

5.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含有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问:该DNA分子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

A.三次(第四代)B.四次(第五代)

C.五次(第六代)D.六次(第七代)

6.设某DNA的碱基为m对,其中A为x个,那么胞嘧啶个数为()。

A.3B.4C.5D.6

7.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

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D.3000个和6000个

8.真核生物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A.复制B.转录C.翻译D.转录和翻译

9.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A.ma/6B.na/31)

C.na1)D.na/61)

10.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①细胞核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核糖体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③④⑥⑦D.①③④⑦

1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D.eeffgg×EeFfGg

12.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体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总数的()。

A.1/4B.1/6C.1/8D.1/16

13.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如果把黄果植株花粉授到红果的柱头上,所结果

实的颜色和果实内种子的胚的基因型分别是()。

A.黄或红,rrB.红,Rr

C.红,Rr或rrD.橙黄,Rr

14.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A.4∶1B.3∶1C,2∶1D.1∶1

15.某聋哑人的父亲是六指症,母亲正常,已知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正常(D)对聋哑(d)是显性,问该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以及他是由哪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

A.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B.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C.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D.父BbDd母bbDD,精子bD和卵子Bd

16.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预测,他们的儿子色盲的几率是()。

A.1/2B.1C.1/4D.1/8

17.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B.1/4C.0D.1/16

18.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A.XX×YYB.XX×XY

RrrRrRC.XX×XYD.XX×XY

19.科研人员利用γ射线辐射种子使其产生变异,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机理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

20.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21.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是()。

A.1组B.2组C.3组D.4组

22.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8B.4C.2D.1

23.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子一代植株开花后,经适当处理,则()。

A.能产生正常配子,结出种子形成果实

B.结出的果实为五倍体

C.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可形成无籽西瓜

D.结出的果实为三倍体

24.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个逐渐进入生态系统稳定状态的某生态系统中,某种群生物个体数量变化情况的是()。RRrrrR

第四篇: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2、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2、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3、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

第五篇:《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案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案

曾宝俊格致工作坊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遗传与变异”单元的第3课。主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后,引导学生了解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应用情况以及最新进展,从而形成对遗传变异内容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材分成以下四个部分:1.从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入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2.以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为例,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4.开展科学辩论会。从整体来说,教材按照时间顺序,把遗传和变异研究的过去、现在、将来有机整合在一起,环节清楚,结构紧凑。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我们认为,查阅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建议把本课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课前需要教师把有关的资料做成一个网页,方便学生访问有关网址。如果安排两课时的话,那么小报也可采取电子报刊的形式来完成。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会分析资料,做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了解人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秘密的发展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积极参与讨论研究;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有用的。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那么,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又稍有不同?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

2.揭题:科学家们为了解释这个现象,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他们的研究过程,学习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1.谈话: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在遗传学的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学生学习教材48页孟德尔的资料。

3.提问:你能对孟德尔实验做出自己的解释吗?

4.小组讨论。

5.交流汇报。

6.引用“基因”概念讲解孟德尔实验。

7.谈话:可是,人们无法用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来解释有些动物的父母皮毛都是褐色的,而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后来的科学家对此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8.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变异的资料。

9.师生总结。

【评析】作为引领学生了解遗传变异科学史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经历科学家曾经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人们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就利用遗传变异的规律来改善它们、利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造福了。

2.指导学生学习教材49页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3.提问:你认为,袁隆平爷爷培育超级水稻应用了什么原理?

4.学生讨论交流。

5.指导学生学习变异的应用。

6.查阅资料自学:无籽西瓜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7.师生总结。

四、指导学生查阅资料遗传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

1.谈话:虽然人们在遗传变异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人类是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的,特别在最近几年,科学家在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惊人成就。那么,生物遗传变异的研究到底已经走到哪里了呢?取得哪些重要的成果?下面,我们就上网来查阅有关的资料。

2.学生查阅资料。

3.谈话:课后我们还可以找一些书刊报纸来了解有关知识。然后各组都做一份小报来介绍遗传变异的最新进展,好吗?小报可以做在铅画纸上,也可以在电脑里做电子报刊,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评析】本环节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关于遗传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但是作为获取资料的方式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已经超越了目的本身。我们在重视指导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方式的指导,以免以偏概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谈话:课后大家都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完成了一份资料小报。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组掌握的资料。

二、展示资料小报

1.各组轮流展示、介绍。

2.总结评价。

三、科学辩论会

1.谈话:大家在刚才的交流中说到,生物的变异现象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坏处。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生物的变异现象呢?下面我们分成两个组,来举行一场科学辩论会。首先请大家准备一下。

2.学生准备资料。

3.举行科学辩论会。

4.教师评点。

【评析】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辩论本身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主要是通过科学辩论会这个形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促使他们寻找更多的资料,尽力掌握更多的资料,以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四、总结

谈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学片断赏析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的教学片断

师: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在遗传学的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把书翻到48页来看一看他的资料,了解有关知识。

(学生看书学习孟德尔实验资料)

师:孟德尔是怎么研究的?

生:孟德尔种了数百株豌豆。

生:他研究豌豆花,发现花的颜色是有规律的。

师:花的颜色有什么规律?

生:紫色的花的后代也是开紫色的花,白色的花的后代就开白色花。但是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进行人工传粉后,第一代都是紫色的花,第二代就两种颜色都有了。

师:当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进行人工传粉后,第一代豌豆开的都是紫色的花,第二代就两种颜色都有了。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沉默)

师:开紫色花的豌豆的后代也开紫色的花,这是什么原因?

生:这是遗传现象。

师:对吗?

生(齐):对。

师: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进行人工传粉后,第一代都是紫色的花,第二代就两种颜色都有了。这说明使花开紫色的物质有没有得到遗传?

生:遗传了。

师:使花开白色的物质遗传了吗?

生:也遗传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第二代豌豆里可以看出来。

师:好,不错。问题是为什么第一代开的花全部都是紫色的呢?

生:紫色的厉害。

师(笑):厉害?影响力要强一点?

生:是的。

师:你们看呢?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我觉得那个使花开白色的物质像个定时炸弹,要到第二代才炸。

……

【片断评析】孟德尔遗传定律确实很难“照搬”给学生,而且也没有必要让学生过早地来完全掌握这个规律。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是孟德尔实验的精髓,而非作为形式的结论。因此,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作出自己的合理解释显得至关重要。

下载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1 出示几张学生与家长的照片,让学生找出相似于不同,引出新课。 2、出示几组图片认识人的各种性状:能卷舌、不能卷舌,单眼皮、双眼皮,有耳垂、无耳垂等。 3、......

    课题:3.寻找遗传和变异

    课题:3.寻找遗传和变异 教材分析: 借助孟德尔的故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借助袁隆平的故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应用——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制作小报——针对......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宋华(5篇)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 宋华,男,小高,大专,安徽省肥西县四合学校 电话:***,电子邮箱:***@163.com,邮编:231241 一、概述: 1、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

    第九章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小结

    第九章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小结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最早实验是致病性的S型肺炎球菌与无致病性的R型肺炎球菌之间的转化实验。 基因是DNA上具有......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 教案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知识教学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形......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对动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下面给大家分享《生物的遗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