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主要安排了二个活动来讲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而要让学生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就要从生物性状开始学习。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利用一些活动来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教学,其次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来辨别遗传与变异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人、动物和植物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和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2)享受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的喜悦和快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山区中学,教学条件一般,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产生意想象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校八年级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都能辨认,但却因没理论知识作基础,因此不能对相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教学方法:
1、分组合作探究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实验探究法:利用趣味性课件并结合活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对父子的照片,引出遗传学课题
二、探求新知
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性状
1、性状概念的引入:
①【猜猜看游戏】明星的眼睛,鼻子。(看得见的)→形态特征。②【辨声识人】学生代表“猜猜我是谁”。(看不见的)→生理特性。总结性状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2、性状概念的运用
说说香蕉的性状(两方面: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二)相对性状
1、课件出示图片了解人体一些常见性状表现。
2分组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3、学生阅读找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两个关键词“两同”“一不同”。
4、区别相对性状 课堂练习
(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1、用多媒体放映几幅亲子间的照片,并评说亲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似和差异的特征。
2、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有哪些性状是完全像还是有区别,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
3、从而进一步总结出“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就是遗传的现象,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的现象。
4、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2)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5、列举一些遗传和变异的谚语。
三、回顾小结
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四、练习巩固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设计:
第1节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4、变异: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的现象
课堂巩固知识与训练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有()
(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4)狐的长尾和短尾;(5)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和生活的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把所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问题,在争论中解决了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活动中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的,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中完成的,在课堂上,从有趣的遗传现象入手,再通过由表及里,由生活现象到理论水平的层层深入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不断求思进取的欲望,同时,通过图片的观察以及游戏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将本节的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这样的学习活动就显得轻松愉快,且条理清晰,易于掌握。
第二篇:遗传与变异教学设计
遗传与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
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
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
(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
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
(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
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第三篇: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 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5、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6、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2)小组讨论回答
8、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五、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 发 卷 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教学重难点
5、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6、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本次辩论题: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第四篇:第20章第一节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授课人:张富银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主要安排了二个活动来讲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而要让学生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就要从生物性状开始学习。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利用一些活动来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教学,其次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来辨别遗传与变异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人、动物和植物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和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动手能力。(3)享受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的喜悦和快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教学策略:
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实物观察、合作学习
3、教学媒体:实物、图片 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利用趣味课件: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再一次呈现在学生眼前,由现象认识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教学方法:
1、分组合作探究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实验探究法:利用趣味性课件并结合活动,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种豆只能收获豆子,猫为什么就只能生下猫而不能生下老鼠呢?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从生物学角度理解,是生物界的什么现象呢?俗话又说:“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这又是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章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来解答这些问题。
二、新课讲授
1、性状和相对性状
师:想一想,刚步入中学时,你认识的第一位同学是谁?他(她)有哪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外表形态特征? 后来随着你们的相处和交流,你又发现了他(她)的哪些内在生理特性? 生:
师:你所了解的这些人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什么呢? 生:性状
师:同学们在课本P97划出这一概念。人和生物体的形状表现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完成P98的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来了解。四个同学一组,先进行自我检查,然后派一位同学进行总结。生:分组讨论7min 老师抽几组回答。
(1)你们组员中总结一下有哪些性状出现(2)有几个人是相同的?
师:人和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很多不同的表现类型。例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卷发,玫瑰花有红色、粉红色,豌豆有圆粒、皱粒等。这些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在生物学上称为什么? 生:相对性状
师: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的组合中哪些是属于相对性状的?
⑴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⑵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⑶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 ⑷狐的长尾和短尾;⑸穿山甲的爬行和天鹅的游泳。生;点名回答
2.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同学们观察课本中P99的活动,欣赏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欣赏和评价教材P99的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⑴《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⑵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生: 师:
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在漫画《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就是表明遗传现象。存在相似性的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这种亲子之间性状的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板书设计:
第1节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遗传:亲代的性状传给子代的现象
4、变异: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课堂巩固知识与训练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有()
(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4)狐的长尾和短尾;
(5)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6)眼色的茶色、黑色和蓝色
2、一只波斯猫生了一窝漂亮的小猫,其中一只和它一样长着一对蓝眼睛,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其他小猫的眼睛都是一只黄一只蓝,这属于_______。
3、生物的性状受到____________的控制,也受_________的影响。
4、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_______ __和_______ _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5、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6、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的不同是()、A、遗传 B、变异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7、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玫瑰的黄花和红花 B、狗的长毛和卷毛 C、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8、关于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不可能是遗传的 B 《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可能是遗传的 C《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断腿很可能是遗传的
D《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都不可能遗传的 布置作业:
1、见课本P100练习2
2、辨别下列谚语中的描述,哪些属于遗传现象,哪些属于变异现象?
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⑵猫生猫,鸭生鸭。⑶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⑸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实物和生活的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把所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问题,在争论中解决了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活动中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的,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带给教师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根本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在本节课的课堂上,可看到教师扮演了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提供者、讨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课堂给学生,把发现权给学生。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中完成的,在课堂上,从有趣的遗传现象入手,再通过由表及里,由生活现象到理论水平的层层深入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不断求思进取的欲望,同时,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以及游戏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将本节的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这样的学习活动就显得轻松愉快,且条理清晰,易于掌握。
第五篇: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
第 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教学难点:理解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再看图,这是一个猫家庭,它们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而我国首例子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出的五头牛,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这又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
二、合作探究:
1、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而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观察书本P25上的几种生物性状。
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1)耳朵有没有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思考:父母的许多性状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身上出现呢?我们知道精子和卵细胞都没出携带任何性状,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合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
交流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 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并讨论[来1. 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三:归纳小结: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目前,已有多种正在栽培的转基因作物和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医院里有转基因药品。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对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你还有怀疑吗?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目标 :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
体的变化、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生物要将自己的性状遗传给后代,要通过一定的结构,以前我们学过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哪个结构中?是不是细胞核中的所有物质都与遗传有关?染色体中与遗传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细胞核
;不是的,细胞核中那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才与遗传有关。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控制性状的小单位是基因,基因并不是杂乱无章存在的,它大多是有规律的集中在DNA上的一个一个小片段。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看书、讨论 归纳 p29...32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都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但是这四者之间的范围关系是逐渐减小的。
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又位于染色体上,请你推测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怎样存在的?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人类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23对,人的体细胞中的这23对染色体就包含有46条染色体,上有46个DNA分子,包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的可遗传的所有性状。
子代个体是通过父母双方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请你推测基因是通过什么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
基因是经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的,但是在精子和卵细胞这些生殖细胞中,人类的染色体可不可能也是成对存在的?
如果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会增长一倍,但是人类的染色体虽代代相传,但是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只是23对,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减半的,即人类的性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3条。
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我们用A表示一个相对性状,用a表示另一个相对性状,父亲的体细胞中基因组合是AA,母亲的体细胞中的基因组合是aa,那么产生的精子以及卵细胞中的基因各是什么情况?产生的受精卵的基因组合又是怎样的?
三、交流展示:
1、学生归纳: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精子的基因是A,卵细胞的基因是a,受精卵的基因组合是Aa。
四、归纳小结:
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人类的体细胞和性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是多少?
3、人类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与性细胞中是否有区别?有怎样的区别?
4、如果在人类的性细胞中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这种联系,复习旧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能够在已知
父母基因性的前提下正确推测出精子、卵细胞以及受精卵的基因型。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展示教材P3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2“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
2、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
这类问题,不能靠推测,早在十九世纪类似问题就已给修道士孟德尔通过实验解决。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
1、看书、讨论 归纳 p33...34
分析:
①纯种高、矮豌豆杂交,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高的性状?
②子一代基因型分析(完成填空)。此处需要教师教具引导。
2、问题:子一代高豌豆Dd中的d还会遗传下去吗?如何证明?
3、杂种高豌豆Dd(子一代)自交实验分析:
① 学生小组活动:模拟自然条件下传粉受精形成子二代可能的基因组成和性状并记录;
②小组代表分享本小组活动记录数据;
③引导学生从各小组的记录数据中发现规律:子二代中高茎豌豆比矮茎豌豆多。
④小组活动:思考并讨论“遗传学奠基人”当年分析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子二代中总是高的 多,矮的少?⑤展示孟德尔有关豌豆其他相对性状自交结果,证实推理正确。
4、与学生一起总结“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果;
5、借助孟德尔成功经验,渗透情感教育。
2、分析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
(1)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来分析课前引入时“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
(2)通过教学,逐步引导至“同时卷舌的父母也会生出不卷舌的孩子”。
过度:卷舌与不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此处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不是不卷舌,而是某种致病的性状(如:白化病)该怎么办呢?
三、交流展示:
3、禁止近亲结婚
(1)、引出近亲:承上:两种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简单介绍: ① 白化病(播放视频);② 红绿色盲(图片检测);
提问:哪些人群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学生回答——近亲)
(2)、解释近亲,分析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性大的原因;
(3)、近亲结婚的危害——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4)、通过一调查表中的数据,进一步证实刚刚得出的结论;
提问:怎么样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近亲结婚使父母双方 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增大,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也就增加。
四、归纳小结:
1、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
2、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
3、禁止近亲结婚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重点: 1.性别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通过小品演员的精彩幽默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小品中这对夫妻为生下一个儿子,而东躲西藏,打起了游击。妻子也因生下三个女儿备受婆婆和丈夫的责难,而妻子却为自己辩解说生男生女在男性。生男生女到底怎么回事?这与遗传有关系吗?让我们一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同学们想一想: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看书、讨论 归纳 p39...40 1.幻灯二通过背景图片,对人体染色体相关问题做一复习,旨在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会断章取义,做到温故知新。回答下列问题:
看图片这是什么?人体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人的性别也是人表现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由什么决定? 2.观察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哪些异同:看看男女染色体有什么差别?
男女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1-22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只有最后对与其他染色体显著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对染色体与什么有关?这对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提问:问题1 这两幅图哪张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张是女性的染色体?
问题2 男性的性染色体中,哪条是Y染色体呢?
问题3 Y染色体与X染色体形态大小有什么区别?
问题
4、在研究性别时,只考虑性染色体就可以了。那男性可以产生几种精子,女性可以产生几种卵细胞呢?
问题
5、那生男生女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看书、讨论 归纳 p40...41
问题
6、男女比例是多少?男女比例是1:1。
问题
7、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好,同学们回想小品中的妻子所言有科学道理吗?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
三、交流展示:
问题
8、同学们说的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模拟随机受精,看看是不是和理论结果一致。
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好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调查的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越接近1:1。我们国家现在男性略多于 性,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
四、归纳小结: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想尽量给学生机会,所以这节课的两个重点都分别设置了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作为一个生物教师队伍中的新手,在授课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改正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教学重点: 生物的变异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探究变异现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俗语说: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反应了生物遗传现象的什么问题? 遗传现象的变异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变异的普遍性: 看书、讨论 归纳 p43...44
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注意要强调变异应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能叫变异。
四幅图的参考分析如下:
菊花和玉米是植物,安康羊和果蝇是动物,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两类牛物:四种菊花同属一个物种,但花瓣、颜色等性状各异;五种玉米也属于—个物种,玉米粒的颜色的性状不同;三只安康羊同属一个物种,但—只有角,另两只无角;二只果蝇同属—个物种,但复眼的颜色性状有差异。这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
2、提问:“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探究活动。探究大小花生的变异现象:[ A.提出问题:各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吗? B.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假设。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大小这个性状存在着差异。
C.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参考方案如下:(一)目的要求
1.探究生物性状的变异。
2.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理解生物的变异和环境的关系。(二)材料准备
包括大小花生,数量不少于30粒。圆规、直尺等。
三、交流展示:
2.所测结果填人表格中。[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组探究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四、归纳小结: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差异。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长度也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两个品种的平均值可从探究过程中的表格算得。比较相对性状的差异,应该比较它们的平均值。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