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说课稿)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第一节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第四节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第五节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这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同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怎样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学理论,并能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
4、认识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的关系。
5、让学生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教学策略
第一节
1、由两句俗语引出遗传变异现象及概念。
2、学生谈谈自已和父母在外貌、行为方式和生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结合书P25图片,归纳总结性状的概念。
3、请同学举例: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4、强化对相对性状的理解,“两同”“一不同”。
5、思考:有没有绝对不会遗传怕变异呢?请同学举例并归纳总结:如果受环境影响而没有改变的性状是不会遗传下去的。
6、性状是生物的特征,这些特征由什么决定的?引出基因控制性状。
7、学生看书P26转基因超级鼠,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显微注射器、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输卵管等知识点。
8、完成P27讨论1、2、3,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9、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强调要注意其安全性。第二节
1、由孩子像父母引出思考:父母依靠什么途径把这些性状传递给孩子的?
2、学生看P29图找规律:教师提示从数量、染色体组合情况、着色后颜色的位置等方面着手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4、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23对,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是否是23对呢?
5、学生自学“比耐登”的发现,老师引导总结规律。
6、学生完成P31填空
7、思考:为什么一对夫妇所生的几个孩子长相会不同?为什么通过DNA检测能做亲子鉴定?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理解。
8、练习并小结。
第三节
1、如果一个父亲是双眼皮,控制的基因是AA,母亲是单眼皮aa,那么孩子的基因应该是Aa,他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
1、学生看书了解孟德尔的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孟德尔,当看到第一代全是高茎时你会怎么思考?矮茎到哪儿去了呢?是吸收了,还是暂时没表现出来?你会不会继续种下去呢?
3、孟德尔是不是只研究了一种性状?为什么研究多种性状?
4、介绍孟德尔总结的遗传学规律,回到课前引入时的单、双眼皮的问题,学生分析
5、老师讲解遗传学图解的画法
6、用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第四节
1、学生观察比较男、女染色体排序图,找出不同之处
2、老师介绍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3、思考:两幅图,哪个是男性的染色体图,哪个是女性的染色体图?图中哪个是X染色体哪个是Y染色体?
4、思考: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5、学生根据遗传学图解:分析并体会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6、进一步介绍:性染色体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基因,也是一小段NDA决定性别。
7、结合练习进一点了解有关性别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第五节
1、展示图片,同种生物的千差万别,引出变异的现象
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画出折线图:大家折线图中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总结: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举例让学生分析
5、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6、分析书上三种育种实例的原理
7、练习;阅读资料: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第二篇: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 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5、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6、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2)小组讨论回答
8、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五、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 发 卷 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教学重难点
5、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6、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本次辩论题: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第三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四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出示几张学生与家长的照片,让学生找出相似于不同,引出新课。
2、出示几组图片认识人的各种性状:能卷舌、不能卷舌,单眼皮、双眼皮,有耳垂、无耳垂等。
3、小游戏,调查班级内不同性状同学的人数,引出相对性状。
4、基因与性状的遗传。实例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过程中,传递的是性状还是基因?进一步得出结论: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传递的是基因。
5、合作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件内容学习。利用遗传图解分析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6、学案巩固练习题。
优点:1.对概念及概念教学有了新的理解。概念本身虽是抽象和枯燥的,但对概念的诠释和理解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概念教学可以通过合理的建构变得面目可爱、趣味盎然。
2.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大思路、大启发,只不过因为教材面对的是广大受体,未必能够很好地适应每个人的具体实际情况。在个人使用时,可以对它进行个性化、具体化处理。
3.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是令人亲切的教学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内在学习动机、建构学习意义的切入点。
导入环节新颖,学生一下就能被图片吸引住,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今天的学习。
4、教学过程严谨,实例恰当,学练结合,知识迁移;环节多样,自学讨论,调查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区快速分出遗传性状、相对性状
5、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资源,直观形象,利于学生学习,激发兴趣。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解释遗传和变异。
7.教师群体的合作和真诚互助是个人进步不可或缺的保障。
缺点:
1、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的染色体数量要是点一下就好了。
2、定义部分,可以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3、上课时,那种和数学相仿的基因遗传图解写法很好,但是我说成数学中的十字相乘,有些不准确,而是整式和整式相乘,如果想要学科整合,就要确保它的正确性。
4、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考虑全体。
第五篇: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生物的变异》这节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包含3部分内容:①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 ②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概述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二、教学方法
前面几节课已经对遗传方面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讲述,加上本节课有大量的素材供学生去探究、讨论和思考,在新课标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对各种现象加以理智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让学生举例说出自己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并结合教材,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2、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实施,明确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除了跟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延伸到由于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3、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通过教材介绍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的三种育种途径,通过身边的事例(高产奶牛、抗倒伏小麦、太空椒)的例证,使学生从感性知识开始,理解有关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投影: 鹦鹉羽毛的灰红色与白色 各花的花朵形状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根据投影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上述相对性状的产生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结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探讨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
举两个例子,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异,由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不遗传的变异。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李登海与杂交玉米作为过渡,引出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许多优良品种来源于中国(水稻、家猪等)。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吸引学生去学习培育新品种的知识。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实例:
1、高产奶牛的培育
2、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
3、太空椒的选择培育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生物界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根据变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根据生物的变异特性,人们可以培育出各种生物新品种。课堂巩固练习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