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鸟鸣涧》教案[最终版]
《鸟鸣涧》教案
溪南小学
黄明珍
教学内容:《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读出诗歌的韵味。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
3出示释意的课件。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4 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二自学解诗意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请翻开课本156页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自读题纲。①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②知作者、写作背景。③解诗题。④明诗意。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评议。②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③指名学生理解诗题,再出示课件的理解。④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三赏析诗歌
1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诗歌中的音乐。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是“闲”“落”“静”“空”
“鸣”“中”等字。②指导学生读准声调。让学 生看着课件用手指书空画着读。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平仄,平指一二声,仄指三四声。注意读出平长仄短。④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再分组读,评议。诗歌中的画。①过渡孩子们继续读,在诗歌中有音乐,还有一幅幅山水画。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板书:静)②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③这个夜,出奇的静,静得仿佛山都空了,“空”字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说,明确(空洞,冷清,孤寂,一无所有)④启发想象诗歌的画面,A我看到了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B我看到了几片桂花缓缓飘落下来,宁静的月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春山,一群鸟儿被惊动的振动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间发出。⑤由此可见作者王维静的境界是什么?指名回答,明确:悠闲自在、淡泊名利。
四 总结照应。①师: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出示课件,齐读。②出示课件,齐读意思。③再次体会诸葛亮的静的境界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④师:希望我们也应该以王维的淡泊名利的静和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静来自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五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六 板书设计
鸟鸣涧
王维 静 空 悠闲自在 淡泊名利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进行到了三十多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积极交流,通过读、疑、问、答、品,对《鸟鸣涧》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诗人以桂花落来烘托春山夜间的寂静,近似夸张但又生动巧妙的表达出春日山中之夜的静谧和空寂。按照教学设计和安排,我指导着学生的背诵。这时,我发现坐在第一组中排的小同学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而是好像在纸上画着什么,看着她认真的表情,我即纳闷又好奇。于是我轻轻的绕到她的后面想看个究竟,只见她在语文作业本上画着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一个人站在大山脚下,悠闲自得地欣赏着春夜山中的宁静,山坡上的桂花轻轻的落了下来,天边的月亮慢慢升起来,又圆又亮,熟睡中的小鸟还以为是太阳,扑哧扑哧飞出了窝巢,鸣叫声在山涧中回荡着……”紧接着,她在画的空白处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抄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并加以修饰。我真的看呆了,我忽然间想:“为何不发动全班学生都来画,”从这幅画来看,该同学对这首诗显然理解很透彻,这要比她背上十遍、二十遍效果好的多,结果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第二篇:《鸟鸣涧》教案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2.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2.读出诗歌的韵味。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归纳: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认为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3.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静的境界。
二、自学解诗意.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
评议。
3.知作者、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了解写作背景。
4.解诗题,明诗意。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赏析诗歌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一)、诗歌中的画:
A:我看到了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B:我看到了几片桂花缓缓飘落下来,宁静的月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春山,一群鸟儿被惊动的振动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间发出。
1.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板书:静)
2.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
3.既然山静到空,为什么会有“花落、月出、鸟鸣”呢?这不是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起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4.这样的静为什么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呢? 明确:是由于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感受到了“山静”。
5.由此可见诗人王维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 板书:悠闲自在、无欲无求、虚静淡泊
(二)、诗歌中的音乐:
1.出示课件,学生跟着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再分组读,评议。
2.齐读古诗,尝试背诵。
四、总结照应
五、出示课件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鸟鸣涧 王维 静 空 悠闲自在 虚静淡泊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进行到了接近二十五分钟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积极交流,通过读、疑、问、答、品,对《鸟鸣涧》这首诗
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诗人以桂花落来烘托春山夜间的寂静,近似夸张但又生动巧妙的表达出春日山中之夜的静谧和空寂。然后,按照教学设计和安排,我指导感受了诗中的画和诗中的音乐。最后我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图画,在画的空白处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抄写《鸟鸣涧》这首诗并加以修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第三篇:《鸟鸣涧》教案
《鸟鸣涧》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歌大意。过程与方法:
多读古诗,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浸润和感染。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山谷的幽静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符、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以关键字、词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练意的特点,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揭题: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出现无数优秀的诗人,也留下了千万不朽的诗篇。文字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另一种生命的光华,字字是景,句句如画。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这首诗就像的音乐一样,清新、雅致,恬静、幽美,题目叫——《鸟鸣涧》(板书)。
⒉齐读课题,解题。
涧就是指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
⒊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
教学目标 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
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多读几遍,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⒉指名读,读后点评。⒊齐读。
⒋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鸟、涧)
⒌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静)
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
⒈学生自主感知诗的大体意思,并与同位交流一下。⒉集体交流诗句之意。
字义: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闲:安静。空:空寂、空空荡荡。时:时而,偶尔。鸣:啼叫。惊:惊动,惊扰。闲:安静。诗句之意:春天的夜晚,人们都安静下来,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春夜寂静无声,山中显得特别空寂。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而传出一阵阵清脆的啼叫。
四、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你来读。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出来了那种静。
2、第一行:人闲桂花落
a.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屏显:人闲桂花落)同学们看过桂花吗?长什么样子?小小的,细细的桂花落在地上声音响吗?声音小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也包括张老师可能都听不到,但王维却在那个夜晚听到了。
b.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
c.是呀,夜是这样的静,但不仅因为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静,所以,王维他还是感受到盛开的桂花悄然落地的声音。看看“人闲”两个字,它正是告诉我们王维的心——(静。)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生:闲。闲的解释是安静)怎么才叫闲呢?(生:因为他没有什么事情,很休闲——)
d小结:是啊,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时隐居风景秀丽的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人闲。
e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把桂花落地的轻柔、舒缓展现出来。(指名读)(a不错,你的朗读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桂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b听着真美,风起花落缓缓的,是那样的轻柔。c一个落字读得很到位,就像真的看到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样子。)(女生齐读、齐读)女生读起来清清幽幽的,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第二行:夜静春山空
a.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屏显:夜静春山空)同学们,鸟鸣涧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
b.是呀,静,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用朗读来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
(a读得真好,那寂静的春山仿佛就在我们面前。b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恬静的画面。c想一想,诗人心中装的不是一小片山,而是整座山哪。d看着这座山,王维一定是这样说的:夜静春山空。)(范读)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这座空山吧!(男生齐读、齐读)
(a柔柔的,轻轻的,都沉醉在“静”中了。b如果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那你们的朗读就是读中有画。)
让我们把这个“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屏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齐读
4、第三、四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云)
b.是呀,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于是——(指名回答)
c.是呀,鸟儿以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板书:明)
d.“时鸣”怎样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几声,就停了,过一会又叫几声,又停了,咦?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e.对,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古人就说“鸟鸣山更幽”我想,鸟儿此时一定是用它动听的叫声在赞叹。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指名读)(a读得真好,听着感觉那是一个多么宁静又美好的夜晚啊!b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皎洁的月光,听到的啾啾的鸟鸣声。谢谢你。)齐读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好似在赞叹:夜多静啊!
5、写一写:
(1)王维的诗美吗?可王维只用了二十个字,写了那么的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春天在王维的眼中是一个寂静的夜晚,a.在贺知章的眼中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在其他诗人眼中呢?在诗人杜甫的眼中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在苏轼的眼中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d.在杜甫的眼中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e.在唐代杜甫的《绝句》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f.在叶绍翁的眼中春天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正体现了古诗语言的凝练美。但我们现在的语言也美呀!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一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想我们也能有“文中有画”的本领。
(3)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点评。
(4)写的真好,的确是文中有画。写的美,朗读读得也美。
6、朗读背诵整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得时候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
很好,我们读的时候,要想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再齐读。让我们把鸟鸣涧的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拓展:同样是歌颂明月,王维用“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经让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今天就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首李白的《月下独酌》。自读,指名读,齐读。同样是月夜,同样是独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大概说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孤独。)⒉作业:
①背诵并默写古诗《鸟鸣涧》。
②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板书:
鸟鸣涧
花 春
山 夜
月 明
鸟 静
涧 美
第四篇:鸟鸣涧
《鸟鸣涧》教学设计 和政县三坪小学 杨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大致感受诗人恬适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2、学习抓诗眼,体悟重点词所营造的情韵,感受诗人的闲适和环境的静谧,通过诵读、品味、想象、涵咏,领悟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默写诗歌。积累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师:她有很多好多听的名字——玉兔、夜光、冰轮、玉蟾......她挂在空中,映在水中,温情地贴在人们的心中;她是古往今来诗人的知己(相机出示有关诗句)——李白吟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维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她是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苏轼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维慢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她是美的寄托,情的牵挂。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你看,晴朗的夜空中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
2、师:月亮这一意象反复出现在我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情思。古诗词中,与月亮有关的名句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出示诗句,师生一起轻声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设计意图: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如果能在广博而浓郁的文化背景下展开,就能实现文化浸润的教学诉求。教师用诗意的语言渲染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把学生带人浓浓的诗境中,课始便很好地营造了适合古诗学习的心理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这样的导入契合了教材的编排特点,突出了主题意识。】
二、听诵,感知,初入《鸟鸣涧》之诗境。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唐朝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鸟鸣涧》。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书写诗题,边写边想象一下会鸟鸣涧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诵《鸟鸣涧》,尝试边听边想象画面。
3、师:静静地听完了老师的朗诵,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老师诵读的诗句中听出了怎样的感觉。
4、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营造的恬适、静谧之美。
师:孩子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王维坐在种了许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水乳交融,王维感觉自己的身心已完全与这静谧的春山夜色融为一体,便十分自然地吟出了这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鸟鸣涧》。出示诗句,学着老师的样子齐读。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种诉诸于声音和形象的语言艺术。古人创作诗歌,主要是“吟”。所以,教师不是先出示诗歌的文字形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在倾听中,学生通过语调、节奏、韵律,同时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很快进入诗歌描写的情感和环境氛围中,从而达到“初读如佳肴入口,味蕾渐次绽放”的效果。】
三、朗读,想象,品味“静谧”之美。
1、师:请同学们慢慢地、轻轻地朗读每一句诗,边读边感受、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2、师:读着品着,从诗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请在诗句中圈出来。学生圈出“静”字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眼中环境的静谧,细心品读诗句,画出诗句中突出“静”的词语,并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自然环境的宁静。预设:突出环境幽静的词语有:“落”,因为桂花小而轻,只有环境特别静,花落衣襟的些微动静才能感觉得到;“空”,是空寂的意思,夜色中的春山静得连桂花飘落的声音都听得见,此时此刻,当然是万籁俱寂;“惊”,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这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突然洒下皎洁银辉时,竟使山鸟惊觉起来,仿佛这明亮的月光是奏着曲子飘洒到大地上的。这是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色春山的静谧。
3、练习读出自己品味到的“静”,再展示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抓诗眼,入诗境,是学习和欣赏古诗的方法之一。《鸟鸣涧》的诗眼就在一个“静”字上,抓住了“静”字,诗中描写的自然之境便在学生心中清晰起来。诗眼是“静”,围绕“静”,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山静夜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诗眼,圈重点词,想象画面等读书实践,使这幅春山静夜图在学生的脑海里渐渐清晰、明朗。】
四、导思,感悟,咀嚼“静”中之“静”。
1、师:读着诗句,我们仿佛和诗人一同置身于静谧的月夜春山之中,而当我们用心发现的时候,你会看见,在这清凉幽静的夜色中,在一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月桂树旁,立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2、学生再读诗发现,交流。
3、师:此时,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读读诗句,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4、学生再读,找出“闲”字,用心品味、感悟。
5、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月夜春山本来就是静的,但是,如果诗人没有一颗闲适、恬静的心,是无法与这自然之静谧产生共鸣的。课下,同学们搜集了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分享有关资料,重点认识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而且具有不俗的音乐修养。他的作品被人称道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诗自然优美、清雅空灵,细细品读,总能把人带入一种优雅恬适的境界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7、师:结合资料,对照插图,再次品读《鸟鸣涧》,悟诗情,入诗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8、师生合作,教师诵读诗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吟诗,吟的是自己此在的心境和情感。古诗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上,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由诗中的自然之景发现诗人自身的存在,悟出景之“静”与人之“闲”是相互契合又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的引入,促进学生体味诗境诗情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古诗欣赏的水平。】
五、诵读,内化,沉淀诗情画意。
1、师: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来到云溪别墅,来到桂花树下。清幽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桂花飘落衣襟的声音也轻轻柔柔地传人耳畔。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宁静之美,诗人禁不住吟道—— 出示一二句,师生齐诵。
2、师:边吟边体会,怎样的诵读最能表现出此境此情?
引导学生诵读时注意将“闲”字读得稍长,“落”字读得轻而短。
3、师:王维刚刚还在桂花树下,嗅着醉人的花香,享受着万籁俱寂的宁静美。突然,一轮明月出来了,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仿佛霎时间给山里的一起披上了一件白纱似的外衣,真美呀!这时,山涧里传来了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哦,原来是明亮的月光让刚刚进入梦乡的小鸟们眼前一亮,以为是白天了呢。这充满生机的鸟鸣声让这片寂静的山涧显得更加空灵,更加春意盎然了。王维不由得接着吟道,出示三四句,学生齐诵。
4、师:细细品味,怎样的诵读才是最适合的呢?
引导学生诵读时注意突出“惊”字,短而重;“鸣”字要读得长些,因为这时的鸟鸣是诗人喜欢的,是充满生机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悠然,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
5、配乐诵读,沉淀内化。
6、反复品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古诗要重视诵读。教师将诵读与品味诗情诗境融为一体,使诗歌中美妙的诗情画意沉淀于学生的心中,内化诗歌语言的同时,浸润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古诗学习是真正的审美体验的过程,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得到了保障。】
六、迁移,拓展,丰富“主题”积累。
1、默写《鸟鸣涧》。
2、布置学生课下搜集、积累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围绕主题开展古诗词诵读鉴赏活动。
第五篇: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⑵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绘诗中情景。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诗意;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学习吟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古诗:
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你能不能看图片猜出古诗。
二、初步理解古诗:
1、齐读古诗题目。
2、看到这个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涧”吗?
指导:“涧”字有三点水,肯定和水有关,右边的“间”字既表示它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两座山之间的小溪沟就叫涧。
3、师总结:鸟鸣涧就是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4、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5、那么这首诗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谁的呢?(了解了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我们学好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古诗。)
三、学呤诵:
⒈学生自读:多读几遍,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
⒉指名读,读后点评。⒊分组读。
⒋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鸟、涧)
⒌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静)
四、悟诗意:
1、小组讨论悟诗意。
2、小组分组展示诗意,汇报交流。
人闲桂花落: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
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 人闲。
夜静春山空: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以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时鸣”怎样叫呢?写夜静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3、配乐吟诵赛诗境。
五、展诗篇:
1、看《鸟鸣涧创作故事》,想象故事情节。
2、春天、月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也一样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亲近大自然,用我们自己的笔写下精彩的诗篇。现在就动笔用文字来描述《鸟鸣涧》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