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雎》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雎》教学设计》。

第一篇:《关雎》教学设计

24.《诗经》两首之《蒹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2. 真确朗读,注意节奏和字音,反复朗读,直至成诵。3.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利用想象和联想欣赏诗歌意象,在此基础上形成意境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青少年树立真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以最朴素的语言记录了最古老民族早期的生活、劳动、人性、情感……真挚感人,其中的爱情诗就是这座百花园中最瑰丽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要学到的诗经两首就是最经典的爱情诗。

一、预习展示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笔(mào):挑选。

二、朗读及翻译

三、利用想象和联想完成意象和意境描述。

(一)诗经是古老的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就是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思考:分析关雎开头是什么手法:比兴。

元好问 《雁丘词》 关雎和大雁一样都是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二)但又属于诗歌具有诗歌的共同特点:

1、讲究节奏和押韵。

2、极具抒情性。

3、凝练集中而又形象生动。

4、具有意象和意境。

5、情节具有跳跃性。

诗歌就是靠意象和意境完成凝练集中和形象生动的抒情性的。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想象和联想补充完成。例一:左右流之,采之,芼之

采摘荇菜的人真多啊。通红的脸颊挂着晶莹的汗珠,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和着心底溢出的欢乐流淌在青山碧水之间……

例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采摘荇菜的一个女子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她明眸皓齿,巧笑倩兮,默默微笑的侧影静静的如一朵空谷幽兰,只一瞬间就让我觉得春色满园……

例三:寤寐求之,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我忘不了她,想要和她在一起,像关雎鸟一样坚贞的守卫我们爱的家园,给她一生的幸福。这个想法像种子扎根在心田,以不可阻挡的力量破土而出,美好的未来如太阳般光芒四射,我激动的热血沸腾,以至彻夜无眠,思念的野草在不知眠的夜里疯长成一片田野……

四、关雎中写的最为传神的就是这位男子思慕心仪女子的心理。席慕蓉有一首诗则是写一位女子思慕钟情男子的痛苦心理。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现代的大片《坦泰尼克号》,爱的情感从来都是高尚而美好的,无论是爱风花雪月,还是花鸟鱼虫,抑或是一个人,都不是见不得光的。为什么中学生的早恋却受尽老师和家长的打压,不被社会承认呢?有这样一位母亲告诉你。这是一位优秀母亲对待女儿情书的态度,觉得很值得各们家长学习.中学生他们的肩膀还很稚嫩,人生的步履还很踉跄,不能承担爱情的责任。过早摘下的果实不会甜美。真正的爱情需要平等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相互尊重的基础,共同扎根在同一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就如同舒婷的《致橡树》。希望同学们努力成长为一棵树,一自己的高度找到生命中的另一棵树,成就自己两棵树的幸福人生。

关雎教学反思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反映了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对于厌学学生而言,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是他们所排斥的,而爱情这个主题却又是他们感兴趣的,如何让这些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美,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感知爱情,理解本诗的思想美,成了本课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

经过反复思量,我设定好了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文译诗。力争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感知诗歌的思想美。

在我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秉承的是“快乐语文”这个理念。我不愿意我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是毫无生气的,于是,我总是开动脑筋,想各种各样的“花招”让学生对我的语文课感兴趣。然而在“耍花招”的过程中,在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我的学生们却令我收获更多。本课让我感触颇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

改变观念,创新教法。对于诗歌这种文体的教学,我们常常强调一个字“读”,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共识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早已根深蒂固。然而,我想说的是,在实际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改变观念,创新教法。当然,我绝不是否定“读”,我只是鼓励“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法上多思考,多探索。当传统的“读”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时,我们就该另辟蹊径,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对于语文能力差的学生而言,也许一首诗真的让他读百遍,他也未必能领会个中滋味,但给他提供一个平台,一群伙伴,在磕磕碰碰、争争吵吵中,诗译出原作,赏读自己的作品,体会诗歌的妙处,再用已有的情感体会回头咂摸原作,说不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雎》一课,早已落幕,留给我的是震撼,是回味,是反思,是激励,我想,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才能真正生动起来,快乐起来。

第二篇: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1

教学课题:《关雎》

教学班级:九年级(2)班

教学时间:20xx年3月23日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教师:周东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设计;

3、说课稿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关雎》

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

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

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因此,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这

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

唱读。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方法

“赋”: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三、新授课

1、题目简介: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2、吟诵《关雎》

注意读准下面字音。(检查预习,叫学生朗读,教师指导纠正字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淑(shū)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hǎo qiú):配偶。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d(mào):挑选。

3、范读《关雎》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4、趣译《关雎》

(1)教师指导,学生试着翻译重难点字词。

(2)教师点拨,学生集体翻译《关雎》这首诗歌。

5、赏析《关雎》

(1)多媒体显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讨论。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中的男子为何会爱上这位女子?

明确: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d之;

(5)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他们爱情的结局(幻想)是怎样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2)、重章叠咏,一咏三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四、课文小结

《诗经》的“六义”及诗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讲述一个有关爱情的民间传说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六、板书设计

1、《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雅”、“颂”、

(2)三大表现方法

“赋”、“比”、“兴”

2、男主人公情感发展脉络:

爱恋――相思――幻想

关雎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

师: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应该早已有了解的。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这本书?

师:《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师:不错,是《关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于“三百篇之冠”的《关雎》。

二、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找学生朗读诗歌。(订正字音)

2、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抑扬顿挫。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

1、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以下关键词:雎鸠、洲、窈窕、荇菜、流、寤寐、采、友、芼、乐。

2、学生译读诗歌:要求:

①以诗译诗;

②力求押韵;

③解释扩展。

(1)教师示范译读一句。

(2)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全班齐读译诗。(课件显示)

四、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1、读出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2、读出画面:

(1)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教案《引用《关雎》教学设计》。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2)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师点评。(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尽情狂欢图)

(3)全班齐读,读出画面。

3、读出美点: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寻觅《关雎》的美点。

预设以下内容:

《关雎》的语言美。

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重复歌咏。这样反复咏唱,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关雎》的人物美。

采荇菜的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文中的“君子”——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关雎》的情感美。

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4、背诵这首诗。

五、音韵悠扬唱读《关雎》

1、师生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配乐朗诵)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2、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请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六、诗意栖居再读《诗经》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孔子也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吟诵这优美文字,传唱这古老歌谣,我相信我们都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关雎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关雎》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9课《诗经》二首中的一首。这个单元包括四篇古诗文,有以记事为主,虚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有以记游写景为主,幽深冷寂的《小石潭记》;有以状物为主,内容新奇有趣的《核舟记》;有以抒情为主,感情真挚的《关雎》和《蒹葭》。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人笔下的美好境界。

(二)教学内容

《关雎》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积累和理解了一些基本的实词和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如果借助工具书,理解一些基本的句子应该不成问题。当然,对于基础积累不够的学生而言,疏通文意仍然是一个难点。对诗歌而言,把握层面意思,可能不成问题,但是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诗歌的诗句赏析更是一个难点。

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会有差异,各班、各校也会不同,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整体感知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五)拓展延伸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秋浦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六)小结《诗经》“六艺”。(七)自由读,并且背诵。(八)结束:音乐欣赏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学习《诗经》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重章叠句的形式和语言上的双声叠韵。课堂上也要求“读出诗的韵味”时设计了诗歌赏析的问题,也是侧重于其表现手法。但同时,也让我深深认识到了教学上的欠缺。那就是课堂语言的苍白无力。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讲不出《诗经》的韵味儿的。在今后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读书少多读书,多思考,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尽量让自己变得有内涵。

关雎教学设计4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

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 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师板书“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男生、女生配乐齐读)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点评]

《诗经》二首之《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周老师的这堂课,却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其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诗趣盎然美读《关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二,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品,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美读相映成趣,特别是老师的范读,声音甜美,感情饱满,如春风拂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其三,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品读诗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够深入,故而学生体会有失肤浅,譬如,关于“语言”,关于“人物”,可赏析的美点还可以更深刻一些;另外,设置一定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关雎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电视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读)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说)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说)

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记)2翻译全诗(写)

板书设计:见有关课件

关雎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

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关雎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三、听读正音。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至。

四、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停顿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五、生动地译读

要求:①抓关键词②解释扩展③以诗译诗

六、仔细品读,感悟意境

1、主要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抒发了______。。

2、意境情感:

这首诗歌为我们描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和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一)、背诵《关雎》

(二)、1、试把《关雎》翻译成一首现代诗。

关雎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 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 朗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 整体感知

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

“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 (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雨 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

六、小结《诗经》“六艺”。

七、自由读,并且背诵。

八、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这下,我们也当一回诗人,再现《关雎》一诗的意境和主题,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作要求,只要有诗味就行。至于押韵,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一下。

九、结束:音乐欣赏

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

关雎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

好()

寤寐()。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你读书在外,你想家了,想妈妈了。你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你的情感呢?老师示范:我站在江边,燕子成双成对归巢,牛羊摇着尾巴进圈了。

关雎教学设计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大部分表现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情。而《关雎》则是《诗经》中较为优秀的爱情篇章。那么在教学《关雎》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这是我师傅在上完课之后问我的一个问题,当时这个问题掷地有声,重重地砸在我心里。我发现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脑袋里一片空白。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教给学生以下几点。

1、赏古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内涵,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像《关雎》这首诗,它在韵律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双声叠韵。如窈窕、辗转等词。

②重章叠句。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在中间更换少数几个词语,达到回环往复的作用。

③两两停顿。《关雎》每句四字,两两停顿。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

所以在带领学生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要让他们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还告诉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读两两停顿的时候,中间要做到气断声延,声音要稍微延长点。关关—雎鸠。也可以让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点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诗歌朗读。

2、体会情感。古语有云:诗言情,诗言志。在诗歌精炼的`语言背后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带领学生体会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依据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君子和淑女这两个人物上,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两个人物贴上了固定性的标签。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这个框架范围的时候,我就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了自己设定的框架。其实诗歌贵在它的多义性,贵在它所展现的一种朦胧之美。像我这样过于强调诗歌的形象性,等于是把诗歌给上死了。

教学诗歌要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那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呢?我认为还是借助语言这个载体,通过品味里面的语言来带领学生体会情感。但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应该是多变的,这样可以避免课堂的单调。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①图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句诗或某一节诗给课文添加插图。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对这句诗或这节诗的理解。

②改写法。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从而将自己的理解寓于散文之中,在改写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③换词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换词比较,体会诗歌中某个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3、了解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虽然有共同的一些特点,但每一首诗歌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同样是《诗经》当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歌,《关雎》和《蒹葭》的特点就不一样。《关雎》比较大胆直白,比较质朴;《蒹葭》则比较含蓄朦胧。所以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本身的特点。《关雎》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是周南这个地方的民谣,这首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直白通俗,表现得是劳动人民纯洁、朴实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但体会情感的过程不应该教师直接讲述给学生,而应该渗透在教师的性语言和引导性语言中,从而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比如在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现在的一些民歌导入,让学生体会民歌的特点,这样既为接下去的教学作了铺垫,又渗透了一些民歌的相关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

以上是我在两堂课后对《关雎》这篇课文的一些的理解和感悟。虽然有些理解不一定正确,但我毕竟用心思考过了。我相信只要坚持,只要多思,我能够走得更远。

关雎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理解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领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课文朗读训练:

1、老师范读:

2、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三、简要疏通大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开篇用比兴,从成双成对的鸠鸟的鸣叫联想到人间的爱情和婚姻;用雎鸠着忠贞鸟比喻人间男女和谐恩爱、真诚专一的爱情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通过描写所爱之人双手在水中灵动勤快地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爱慕追求之情。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追求不得后并没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绪中,而是想象总有一天会把那姑娘娶过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4、着手势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所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烈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矫饰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四、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五、复习本节内容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

六、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第三篇:《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①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3.②了解诗经中运用的重章叠句和比、兴等表现手法。⒉过程与方法:

① 学生在反复吟咏中,了解诗歌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向往之情。② ②在品味语言中,领会诗歌中青年男女的“思无邪”的淳朴真挚的感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理解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难点 】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播放《在水一方》

师: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仑美奂世界。同学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源自《诗经》。说起《诗经》大家应该早已有了解的。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这本书?

课件归纳学生发言内容: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160篇,大多为民间歌谣)、“雅”(105篇,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40篇,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从艺术表现形式角度可分为“赋”、“比”、“兴”,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 “重章叠句”的结构。

师: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今天的课堂我们将学习位于“三百篇之冠”的《关雎》,去聆听三千多年前的华夏先人,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吟唱的缠绵悱恻的情感。

二、美读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都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是阅读诗歌的最好方法。(回顾以往吟读诗歌的经验,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读准音、读出节奏、要有重音。)

(2)一学生读,大家点评。(语音:饱满、圆润;语调:舒缓;语流:二二节奏;做到身心放松、驰骋想象、拖腔带调。)

(3)学生齐读全诗。(大方热烈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4)教师小结:诗歌的朗读,不仅要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轻重,读出韵味。让我们来听听名家配着音乐的朗读。(课件播放相关音频)2.反复吟读,读懂句意。

(1)学生自由吟读,理解诗意。

(2)老师检查学生课前内容理解情况,学生把不懂的字词句提出来,课堂解决。

3.揣摩诗意,整体把握(1)这首诗写了什么?

明确: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的过程。(2)能否用几个动词来概括小伙子追求淑女的过程。明确:求——思——友——乐

三、美品

1.是什么样的女子让小伙子如此动心呀?请结合诗句中描写女子的句子进行分析。

明确:窈窕(美心为窈,美形为窕)淑(性行淑均,善良)左右流之(采,勤劳)琴瑟友之(相爱相敬,文静端庄)求之不得(矜持)

2.面对这样的好女孩,小伙子如何追求的呀?找出诗中表现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思念和向往之情的词或句子,并稍作赏析。

明确:“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爱恋的情感无比热烈,失望的心情无限痛苦。

3.这么好的女子,小伙子能追求得到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猜测的理由。明确:“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四、美唱

1.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2.老师与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重章叠韵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势,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3.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请欣赏视频领悟情景美。(课件播放歌曲《关雎》视频)

五、美思

通过《关雎》的学习,请大家想想,创作于三千多年前诗歌,为什么还能传承至今且大家欢喜不已? 明确:

1.在这里,爱情美好、健康、纯洁,直率大胆且绝不忸怩作态,用孔子的话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2.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章节的重复,在反复吟唱中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诗的韵味,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六、课堂总结

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齐背诵《关雎》,结束)

七、作业布置: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比较阅读,体会情感)

活动:为诗配乐,古诗吟唱

八、板书设计:

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九、教学反思:

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拿到课题备课时我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要让学生感知哪些内容?训练哪些能力?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 “教什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诗经》作为国学教材的重要篇章,透过这篇课文,作为诗三百开篇之首,《关雎》肯定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舍弃,有重点,有突破。否则,内容越多,越是走马观花,水过无痕,不能给学生留下印象,也不能锻炼其能力。作为九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在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高点遇上这么经典的文本,应该有一场思想碰撞的盛筵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是的,应该如此。

第四篇:《关雎》教学设计

关 雎

《诗经》

广汉市雒城三中:张方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相关知识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书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致女儿的信》,在文中,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所以,歌咏爱情,就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学生交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经典名句,穿越遥远的时空,为我们诠释了一段段或凄美、或悲壮、或缠绵、或洒脱的爱情故事。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同时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及含义。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 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生自由朗读全诗。讨论、思考:诗歌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歌是怎样表现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追求的?

板书: 关雎和鸣——男女相爱:兴

领起全篇

执着的追求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日思夜想的焦灼和和苦闷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美好的祝愿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四、品读全诗,美点寻踪

1、健康真挚的情感美

问题:从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诗歌中蕴含着的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愿望,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2、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结构特点,体会重章叠唱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美读全诗,品味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五、试背全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

第五篇:《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整体感知

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

“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

六、小结《诗经》“六艺”。

七、自由读,并且背诵。

八、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这下,我们也当一回诗人,再现《关雎》一诗的意境和主题,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作要求,只要有诗味就行。至于押韵,感兴趣的同学可尝试一下。

九、结束:音乐欣赏

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

《关雎》教学设计2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

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 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师板书“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男生、女生配乐齐读)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点评]

《诗经》二首之《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周老师的这堂课,却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其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诗趣盎然美读《关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二,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品,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美读相映成趣,特别是老师的范读,声音甜美,感情饱满,如春风拂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其三,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品读诗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够深入,故而学生体会有失肤浅,譬如,关于“语言”,关于“人物”,可赏析的美点还可以更深刻一些;另外,设置一定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关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设计;3、说课稿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关雎》

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

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

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因此,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这

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

唱读。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方法

“赋”: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

三、新授课

1、题目简介: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2、吟诵《关雎》

注意读准下面字音。(检查预习,叫学生朗读,教师指导纠正字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淑(shū)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hǎo qiú):配偶。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3、范读《关雎》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4、趣译《关雎》

(1)教师指导,学生试着翻译重难点字词。

(2)教师点拨,学生集体翻译《关雎》这首诗歌。

5、赏析《关雎》

(1)多媒体显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讨论。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中的男子为何会爱上这位女子?

明确: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5)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他们爱情的结局(幻想)是怎样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2)、重章叠咏,一咏三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四、课文小结

《诗经》的“六义”及诗歌

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讲述一个有关爱情的民间传说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六、板书设计

1、《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雅”、“颂”、

(2)三大表现方法

“赋”、“比”、“兴”

2男主人公情感发展脉络:

爱恋——相思——幻想

《关雎》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 :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 齐读这首诗。

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关雎》教学设计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大部分表现劳动人民纯洁、朴实、健康的思想感情。而《关雎》则是《诗经》中较为优秀的爱情篇章。那么在教学《关雎》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这是我师傅在上完课之后问我的一个问题,当时这个问题掷地有声,重重地砸在我心里。我发现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脑袋里一片空白。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教给学生以下几点。

1、赏古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内涵,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像《关雎》这首诗,它在韵律上有这样几个特点:①双声叠韵。如窈窕、辗转等词。②重章叠句。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在中间更换少数几个词语,达到回环往复的作用。③两两停顿。《关雎》每句四字,两两停顿。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

所以在带领学生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要让他们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还告诉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读两两停顿的时候,中间要做到气断声延,声音要稍微延长点。关关—雎鸠。也可以让一个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点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评价诗歌朗读。

2、体会情感。古语有云:诗言情,诗言志。在诗歌精炼的语言背后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带领学生体会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依据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君子和淑女这两个人物上,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两个人物贴上了固定性的标签。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这个框架范围的时候,我就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了自己设定的框架。其实诗歌贵在它的多义性,贵在它所展现的一种朦胧之美。像我这样过于强调诗歌的形象性,等于是把诗歌给上死了。

教学诗歌要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那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呢?我认为还是借助语言这个载体,通过品味里面的语言来带领学生体会情感。但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这个方法应该是多变的,这样可以避免课堂的单调。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①图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句诗或某一节诗给课文添加插图。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对这句诗或这节诗的理解。②改写法。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散文,从而将自己的理解寓于散文之中,在改写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③换词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换词比较,体会诗歌中某个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3、了解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虽然有共同的一些特点,但每一首诗歌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同样是《诗经》当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歌,《关雎》和《蒹葭》的特点就不一样。《关雎》比较大胆直白,比较质朴;《蒹葭》则比较含蓄朦胧。所以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本身的特点。《关雎》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是周南这个地方的民谣,这首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直白通俗,表现得是劳动人民纯洁、朴实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情感。但体会情感的过程不应该教师直接讲述给学生,而应该渗透在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和引导性语言中,从而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比如在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现在的一些民歌导入,让学生体会民歌的特点,这样既为接下去的教学作了铺垫,又渗透了一些民歌的相关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

以上是我在两堂课后对《关雎》这篇课文的一些的理解和感悟。虽然有些理解不一定正确,但我毕竟用心思考过了。我相信只要坚持,只要多思,我能够走得更远。

《关雎》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理解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领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课文朗读训练:

1、老师范读:

2、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三、简要疏通大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开篇用比兴,从成双成对的鸠鸟的鸣叫联想到人间的爱情和婚姻;用雎鸠着忠贞鸟比喻人间男女和谐恩爱、真诚专一的爱情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通过描写所爱之人双手在水中灵动勤快地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爱慕追求之情。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追求不得后并没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绪中,而是想象总有一天会把那姑娘娶过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4、着手势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所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烈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矫饰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四、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五、复习本节内容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

六、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关雎》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

好()

寤寐()。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你读书在外,你想家了,想妈妈了。你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你的情感呢?老师示范:我站在江边,燕子成双成对归巢,牛羊摇着尾巴进圈了。

《关雎》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三、听读正音。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至。

四、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停顿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五、生动地译读

要求:①抓关键词②解释扩展③以诗译诗

六、仔细品读,感悟意境

1、主要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抒发了______。。

2、意境情感:

这首诗歌为我们描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说说本文在语言运用和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一)、背诵《关雎》

(二)、1、试把《关雎》翻译成一首现代诗。

《关雎》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关雎》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9课《诗经》二首中的一首。这个单元包括四篇古诗文,有以记事为主,虚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有以记游写景为主,幽深冷寂的《小石潭记》;有以状物为主,内容新奇有趣的《核舟记》;有以抒情为主,感情真挚的《关雎》和《蒹葭》。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人笔下的美好境界。

(二)教学内容

《关雎》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积累和理解了一些基本的实词和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如果借助工具书,理解一些基本的句子应该不成问题。当然,对于基础积累不够的学生而言,疏通文意仍然是一个难点。对诗歌而言,把握层面意思,可能不成问题,但是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诗歌的诗句赏析更是一个难点。

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会有差异,各班、各校也会不同,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整体感知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五)拓展延伸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秋浦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六)小结《诗经》“六艺”。(七)自由读,并且背诵。(八)结束:音乐欣赏最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关雎》的音乐美。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学习《诗经》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重章叠句的形式和语言上的双声叠韵。课堂上也要求“读出诗的韵味”时设计了诗歌赏析的问题,也是侧重于其表现手法。但同时,也让我深深认识到了教学上的欠缺。那就是课堂语言的苍白无力。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讲不出《诗经》的韵味儿的。在今后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到读书少多读书,多思考,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尽量让自己变得有内涵。

下载《关雎》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雎 教学设计

    关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诗。 3. 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 掌握......

    《关雎》教学设计(精选)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时间:10月20日 第 周 关雎 教学目的: 1、 理解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 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

    关雎 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导入:一、美之序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关雎》,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寻美、赏美、创造美。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们朗诵一首自创诗歌......

    《关雎》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章描写一君子对淑女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

    《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教材把握] 《关雎》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中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我国古老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诗中写一个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