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要点
对视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解读》进行细致的学习后,我对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教学能力要点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自己的学习笔记的整理,我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的要点内容包括:
一、在教学设计方面有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结果指标是:(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画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较高要求: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结果指标是:(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要分析新旧知识的关系,分析“最近发展区”。在设计时,要用感性的材料作多角度设问,逐渐引入新的知识。在近发展区中设计出梯度问题。(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结果指标是:(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相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一般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设计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鲜明的。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如:区分、识别、生成、采用等。第四、目标设计与编写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目标,还要同时顾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第五: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结果指标:(1)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2)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3)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4)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5)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二、在教学实施方面有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同时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根据课堂上的变化,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对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做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在教学评价能力方面有两条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考察学生当谈学习的效果。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能够用2+2评价方法评课:①通过设计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活动给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机会,如为全体学生提供集体讨论他们作业的机会;②引导学生制定阶段学习的目标;③向学生示范评估的方法和策略;如使用成长记录袋学生作为评价过程的一部分,可以使学生参与评价;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技巧,如请学生通过完成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和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己近期改进教学的想法。
第二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要点内容
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的要点内容
一、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
(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1)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2)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
(3)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
(4)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5)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二、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2)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3)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
(1)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
(2)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2)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1)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
(2)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
(3)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
(4)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
(5)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
(6)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1)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3)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1)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
(2)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1)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31.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教学评价能力方面2条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
(1)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
(2)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考察学生当谈学习的效果。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1)能够用2+2评价方法,评课。
(2)根据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
一、教学设计全面具体 1.准确把握教材
(1)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和教学方向;
(2)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3)分析学生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认知过程;
(4)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五大基本教学环节;(5)设计练习,要有梯度和层次;
(6)搜集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包容性、开放性、生活性,注意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要求。(7)择和设计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真实地分析学生情况
(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1)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三维目标的制定要全面。
(2)目标设计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鲜明的。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如:区分、识别、生成、采用等。
4)目标设计与编写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目标,还要同时顾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
(5)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4.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5、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6、注重学法指导
7、合理利用资源
8、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注重师书对话、师师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书对话,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实用性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2、熟练运用板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三、教学评价公正
1、学生的学业评价
首先,要考查并懂得评价学生是否具备数学基本常识,懂得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否懂得运用观察的手段去分析已知条件,学生是否能够从题意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然后,要及时评价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情况。比如说,是否做到每天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和巩固,既要有复习,也要有预习,学生是否及时完成当日的课后作业。学生是否就作业中疑难问题向教师讨教。
再然后,还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开动脑思考,是否能够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能够踊跃发言、大胆提问。
最后,也要评价学生作业情况。书写是否认真、整洁、美观;作业本是否干净、整洁;格式符合要求;作业能按时独立完成、及时订正。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1)要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2)要做到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
(3)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要抓住自己的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
第四篇:美术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方面的教学能力
美术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
一、美术教学设计方面
美术教学设计应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模仿(绘画)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自由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创造思维,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相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一般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设计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鲜明的。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如:区分、识别、生成、采用等。第四、目标设计与编写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目标,还要同时顾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第五: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
二、教学实施方面
1、小学的美术教学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绘画热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学生为依据,精心的安排、设计,更好的起到主导作用,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力得以提高,智力得到更高的发展.2、教学语言精练、生动。熟练运用板书。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恰当地提问与追问。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3、在美术课的教学实际中,只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学会小结及反思,就能创设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提高美术素养创设更良好的美术自主学习的快乐情境。
三、教学评价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过去的美术教育评价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发展。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做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看结果,更要重过程,不应仅仅看到学生对本堂课的接受情况,更多是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本堂课中的参与情况。对学生要尽可能的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它基于师生共同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更好更有效地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对学生要多方面进行评价。
3、我认为应从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非学业性内容的评价;调动多个学生参与评价;注重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发挥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功能等诸方面进行评价。我们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独道之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的要点,以及实例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成功,哪些方面还可改进
第一个问题:
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的要点
第二个问题:针对自己的一份教学设计和一节课堂教学的录像,根据《能力要点标准》中的要点,进行对照检视,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成功,哪些方面还可改进
第一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
(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1)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2)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
(4)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
(5)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二、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2)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3)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
(1)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
(2)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
(2)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主要是理科)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1)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
(2)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
(3)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
(4)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
(5)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6)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1)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3)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1)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2)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1)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
(2)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教学评价能力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
(1)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2)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考察学生当谈学习的效果。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1)能够用2+2评价方法,评课。
(2)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己近期改进教学的想法。
第二个问题:
根据《能力要点标准》中的要点,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
我在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五单元“Canada---The True North",教学设计时,1、以加拿大国歌引入教学,利用地图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各个教学环节围绕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3、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视听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度。
4、教学中根据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集听说读写于一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听完国歌后向学生提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关于加拿大的若干图片并引导学生说出本堂课的主 题---加拿大。学生简要描述对加拿大的认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自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教材。本节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加拿大的一些地理人文概况,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所
以,教材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横穿加拿大的旅途中所见所闻,沿着从西向东的旅游路线以游记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和掌 握加拿大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主要城市,生态环境极其周围所环绕的大洋等信息。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偏僻的农村,学业层次差距大,看到的东西少,手中的资料全无。他
们在跨文化上有一定陌生感。但是有学习的热情,有上进的决心。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本节用两课时完成。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紧紧抓住教材和地图册进行阅读,通过看书,看地图,探究加拿大的主要城 市及人文环境,并了解一些地理描述的语言。
5、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学强化。加拿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就注意教学强化。但是还有些地方值得改进。
1、讲课前应该提前让学生了解一些新单词的运用,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生词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进度。
2、没有注意对个别差异较大的同学教学个别指导。
3、有点注重完成课时内容,没有注重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注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 地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4、课堂上的练习不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标准给出了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使自己受 益匪浅,决心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改进,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