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中国公民 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公民 教学设计
导入:<叙述>无论哪个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角色或身份,那是什么? 学生回答
新课:<展示>材料:公民辨析
<提问>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2、公民与人民有什么区别?图25、26中哪些不属于人民
3、图27、28中的人,都是公民?他们都享有全部的权利与履行全部义务?
4、在古代社会里的君主、贵族、主人、平民、仆人,与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有什么区别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沟通
<小结>公民是种普遍的法律身份,其权利和义务依法而定的,在中国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提问>下面我们来回答以下几个判断题
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公民
2、未成年人不属于公民
3、外国人不是我国的公民 学生回答
<承转>既然公民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那么他所享受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之间有何关系? <展示>材料:小保姆与百万财产
<提问>
1、为何老人有权把财产赠送给小保姆
2、为何小保姆有权得到老人的遗产
3、为何老人的子女没有继承老人的遗产?
4、你还知道我国继承法中的其他哪些内容
5、作为子女,你从本案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沟通
<承转>在家庭生活中,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其实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我们结合P103中的四幅所反映的生活为例,举例说明权利与义务关系 学生结合图片,说出每个场景中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履行哪些义务
<小结>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容非法践踏、不可非法剥夺,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不容推卸的 课堂小结:
<小结>现我们了解公民与人民区别、公民与臣民等历史概念的区别,我们知道公民是现代社会个人的普遍的法定身份,公民概念的出现是人类争取人权斗争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公民意味着权利和义务,因此我们要珍重公民的称号。
第二篇:我是中国公民教案
我是中国公民
信懋学校朱永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具体事例了解公民的含义,知道作为中国公民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公民最重要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具体案例,体会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重点:把握公民的特征,学会区分公民与“人民”“臣民”的概念
2.难点: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从而加强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导入新课)
1、播放一组图片,配京剧《我是中国人》(感受祖国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师:好,我来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在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生答:军人、运动员、宇航员、建筑工人,三轮车夫、环卫工人、服务员、国家领导人等
4、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也与各行各业的人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才使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与图中人物相比虽然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也还没有像他们中的某些人一样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角色,那就是中国公民。什么是公民?公民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公民意识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第二框:我是中国公民。(板书:我是中国公民)
二、辨一辨(新课教学)
师:公民与人民只有一字之差,是否是相同的概念呢?如果不同,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让我们看一组图片。
1、展示图3-
25、图3—26(公民与人民辨析)
(1)图中人物是否都是中国公民,为什么?
生:图中人物都是中国公民。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就是说,不论其年龄、性别、出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只要具备中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
师:大家说对不对?(板书:具有中国国籍)
(2)图中人物都是中国人民吗?为什么?
生:图中人物不都是我国人民。右图那些被审判的人不属于我国人民。因为他们的言行损害了国家利益或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他们的不良言行使他们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对立的关系,是敌人不是人民。
师: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可见,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本国国籍,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是指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的大多数。在我国现阶段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从范围看:公民范围大还是人民的范围大?
【德育渗透】看来,有部分人是中国公民但不是中国人民。比如那些制造7.5事件的疆独分子,烧杀抢掠,杀害无辜同胞,制造民族分裂;那些“法轮功”骨干分子,利用邪教蛊惑人心,制造社会混乱,成为外国反华的工具;那些贪污腐败的贪官污吏,位居高位,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严重损
害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这些我们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必将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迷失方向走好每一步,遵纪守法,不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成为我们人民群众中的一份子,甚至成为先进模范,为振兴中华而女里奋斗。
过渡:同是中国公民,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否一样呢?
2、展示图3—
27、3—28(未成名公民与成年公民享有权利有区别)
(1)图中人物是不是我国公民?是,因为公民不受年龄限制。
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然都是我国公民,为什么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呢?
生:因为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年满18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我国法律赋予18周岁公民以选举权。
【德育渗透】可见,法律赋予18周岁以上公民选举权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严肃性和公平性。我希望在座同学今后拥有选举权后,一定要严肃对待,积极行使政治权利,郑重地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下面我们把眼光投向过去,想一想 :古代社会的臣民、平民能不能称之为公民呢?下面我们再看一组图片。
3、展示图3—
29、3—30(公民与臣民的辨析)
(1)图中人物从称呼中体现出什么关系?在权利与义务方面,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体现出古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平等。在古代社会,君主、贵族、主人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臣民、平民、仆人只尽义务没有享受权利或只享有极少的权利
(2)古代社会的贵族、平民是否可以称为公民?为什么?
生:古代社会的贵族、平民可以称为公民。因为法律规定,具有本国国籍的人都是公民,古代的君主和臣民、贵族和平民、主人和仆人都应该是该国的公民。
生:古代社会的贵族、平民不可以称为公民。在古代社会老百姓被当作统治的对象,他们光履行义务却没有享有平等的权利或是享有很少的权利;君主、贵族,他们光享有权利,却不用履行义务。而现代社会的公民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师:恩,一针见血。可见,公民这一概念既不同于现代社会的人民,也不同于古代社会的臣民,公民除要具备本国国籍之外,最重要的特征是依法享有的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保证其实现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板书: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
三、连一连(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公民这一概念)
1、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把右边的“图说”与左边的“图注”连起来
2、学生一起回答
第一组图片:他们都是公民,但有人被依法剥夺了部分权利
第二组图片:他们都是公民,但有人尚未依法享有全部公民权利
第三组图片:他们都不是公民,有人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有人只尽义务没有享受权利。
四、用一用(通过案例,加深对公民重要特征的认识)
师:下面让我们学以致用,请同学们来当律师,断一断“小保姆与百万遗产”纠纷案。
1、听旁白,2、请同学们根据案例谈谈你的看法。(提示:为什么女儿败诉、保姆胜诉?说明什么?有何启示)(配上“常回家看看”的音乐,营造气氛,引导学生产生对家、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生:发言稿①:我认为,这位老人的全部遗产归小保姆所有是不妥当的。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两位女儿是老人的继承人,有继承权,而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虽然没有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于情于理来讲,都应该继承父亲的部分遗产。
发言稿②:按常理,老人的财产应由他两个女儿来继承,但她们没有履行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她们没有权利提出财产继承的要求,法律更不可能支持她们。况且,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而小保姆履行了她作为保姆的义务,而且老人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她有权利获得老人的遗产。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发言稿③:作为中国公民都受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非法践踏,不可非法剥夺;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推卸的。法律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也不允许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作为子女,我们现在在享有父母抚养的权利同时,我们要孝敬父母,在家积极为父母分担家务,长大后,除了赡养父母之外,还应该常回家看看,不能冷落了父母。
师:这一案例充分说明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统一不可分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在共享祖国繁荣所带来的尊严同时,也有义务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一言一行要珍重公民这一称号,可是有些中国人又是怎样的呢?(由树立公民意识上升到爱国之情)
3、展示图片:
坐没坐相、在巴黎圣母院、在珍珠港、在泰国皇宫
4、问:为什么中国人受到如此的“礼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这是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一种歧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对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侮辱。生:说明我国某些人的公民意识淡薄,在国外行使参观游览的权利时,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拘小节,有辱中国人的形象,在国外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师:看到这些图片,有些自尊心的中国公民心里是深重的,痛定思痛,我们要反省自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公共意识等日益增强,和谐社会,我们共建共享;义务献血,人们排起长队;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需要志愿者,人们争相报名,甚至不请自到。。大多数人已真正意识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但应该看到还是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公民意识淡薄,有辱中国公民这一称号,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加强自我的公民意识,一言一行要尊重公民这一称号。(板书:尊重公民称号)
五、议一议(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与自己直接相关的权利与义务,体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
过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的,在享有权利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下面我们就近原则,相互讨论一下,任选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领域,例举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的事例。
1、组内讨论:
(1)在社会生活中(2)在家庭生活中(3)在学校生活中(4)在市场交易中
2、小组发言,班内交流:
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在享有使用公园里体育设施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保护公共设施的义务;
在享有道路通行权的同时,也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走路骑车靠右行;
在社会生活中:
在现在甲流防空时期,我们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也要多多学习防控方面的常识,使自己免于甲流的侵扰,成为甲流传播的工具。
在享受周围花草树木的赏心悦目,同时,要爱绿护绿,不随意采摘、践踏。
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在享有乘车的权利,同时也有买票的义务;
小区里的业主在享有物业管理的权利同时,也有交物业管理费的义务。
在家庭生活中:
我们在享有受抚养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尊敬、孝敬长辈的义务;
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关爱父母,分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学校生活中:
我们在享有受教育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作业独立完成,考试不作弊;
在享有课堂听课的权利同时,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讲空话,上课积极发言;
在学校生活中:
我们在使用实验器材的同时,也要爱护实验验器材,做到用后摆放整齐;
在享受干净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认真做值日;
在市场交易中:
我们有自由买卖的权利,也要遵守市场的有关规定,文明交易;
在交易时享有讨价还价的权利,但不能使用粗话脏话,侮辱对方;
师:大家说得很好,充分意识到了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的,但是大家做得又是怎么样的呢?我希望大家不要成为“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希望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好不好?好,下面就让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面向国旗宣誓。
3、我宣誓(设计意图:既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又升华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将公民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去)
我宣誓,在社会生活中,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在家庭生活中,孝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生活中,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市场交易中,公平交易,文明买卖。
六、结束语
公民这一称号虽并不代表某种荣誉,却比任何荣誉称号更具价值,一旦丧失了公民的称号,就意味着失去我国法律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七、想一想(课后拓展)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公民意识?
第三篇:“我是中国公民”宣誓仪式主持词
“我是中国公民”宣誓仪式
主持词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进行“我是中国公民”宣誓仪式。这项活动是今年“公民道德建设月”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年3月是自治区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月的主题是“增强法治意识、远离宗教极端”。根据上级要求,XX开展此次宣誓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增强全体职工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现代意识。下面请大家起立,奏国歌。
请大家举起右手握拳,跟我一起宣誓。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庄严宣誓:忠于我的祖国和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知礼的中国公民”。
宣誓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我是苹果》教学设计
“助修网”提供更多精彩教案,还有海量教学素材!
《我是苹果》教学设计之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心窝、远航”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感受苹果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感受苹果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一只苹果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每天都和你们在一起,看着你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玩耍,看到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为你们感到欣慰、为你们感到快乐!那么,你们呢?什么事让你快乐?谁来说说。
学生畅谈。
是啊!令我们快乐的事真多!快乐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原本就这么快乐!现在,我们来学孙悟空七十二变,变、变、变,变成一只苹果(出示真苹果),那么,你还会快乐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我是苹果》。(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诗歌,画记生字新词。
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开火车接读课文,你发现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三、五小节完全一样,在诗歌中这种形式叫反复。有些句式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诗歌的韵律美。还有,这首诗中把苹果当做人来写,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拟人的手法。
再读课文,体会苹果的快乐。
齐读课文。问:苹果们,你觉得你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学生举手回答。
师:是啊!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一只快乐、可爱的苹果!那么,“我”为什么而快乐呢?你从哪个小节可以看出来?
学生畅谈。
师:因为“我”给老人和孩子们带来愉快和满足,所以“我”感到快乐!谁来接着用这个句式说说?(例:因为“我”给海员和行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所以“我”感到快乐!)
默读第四小节。问:除了给这些人带来快乐外,你们还会给谁带来什么而感到快乐呢?请仿照第四节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我给„„我使„„)
指导朗读:苹果们,你们为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怪不得自己的心里也感到无比的快乐,那么,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吧!“助修网”提供更多精彩教案,还有海量教学素材!
齐读第三、四小节。
指导写字。
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生字开花。
指导写字。注意“凝”字的第十画是“横撇”,第十二画是“横钩”。
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乐观、热情、无私奉献的苹果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积极、高尚、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歌内容,认识和了解苹果,知道“苹果”所暗含的对象,懂得应该乐于为他人奉献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一个苹果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新词。
背诵课文。
说说“我”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细读课文,知道是谁造就了苹果。
引导:苹果们,因为懂得乐于奉献,所以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是谁造就了你们,赋予了你们快乐的源泉呢?请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聆听学生的回答后,和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多恩人,我们衷心的感谢!让我们用充满感激的心情来朗读第一、二小节!
齐读第一、二小节。
小结:是啊!是大地给了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太阳给了我们温暖,有了叶子和花儿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如月亮、星星般美丽、可爱,我们身上凝聚着农民伯伯的汗水,是他们用双手创造了我们,我们要为人们奉献自己,来感谢那些赋予我们生命的“人”。
总结全文。
分组朗读课文。
讨论:第一、三、五小节在形式上完全一样,那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一样呢?(不一样,第一小节,表达了苹果对大地、太阳、叶子、花朵、特别是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第三小节,表达了苹果乐于奉献的情感;第五小节,表达了苹果为自己能造福于人类而自豪的情感。)
苹果们,当你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时,人们会怎样对你们说?听到人们对你的赞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啊!我们不仅感到快乐、还为我们自己感到自豪!然而我们快乐的源泉来自哪里呢?对造就我们的人,我们充满感激,那么,让我们的快乐、自豪、感激在“助修网”提供更多精彩教案,还有海量教学素材!
优美的朗读声中流淌吧!
齐读课文。
这首诗给了你什么启发?
作业。
仿写诗句。
预习第六课。
板书:
特点:
1、生长在太阳和大地间
我是苹果
作用
2、叶、花、结果
3、小小的、红艳艳的3、实在的
4、劳动的结晶 给老人和孩子愉快和满足 给海员和行者生存的希望 给病人和健康的人身心健康
第五篇:《我是猫》教学设计
《我是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6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字有哪些?(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 3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1)自学二、三部分。
/ 3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