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练市一中陈利芳《鸟》教学设计(模版)
《鸟》教学设计
练市一中 陈利芳 【学习目标】
1.找出文章中描写鸟的句子,通过批注,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2.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启发我们去思考。
【学习时间】45分钟 【学习流程】
1.唤起回忆,感知诗歌中鸟的意象。
教师活动预设:提出问题,请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关于写鸟的诗句。
问题:鸟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我们学过的许多诗文中都有鸟的身影,大家能回忆并背诵出来吗?
学生活动预设:回忆、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板书题目。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师活动预设: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梁实秋笔下的不同的鸟给予自己不同的感受,组织交流。
提问:脉络你理清了吗?本文重点描绘了鸟,作者依照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依次写了哪几类鸟? 文中哪个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鸟的情感?
学生活动预设:朗读课文,圈画,交流,学生可能会圈画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2)令人喜悦的山林自然鸟(3-4)令人憎恶的鸟(5)令人悲苦的鸟(6-7)。
学生交流时,教师板书关键词。
3.再读课文,写批注,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教师活动预设: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并写上批注,感受作者除了爱鸟还有其他的情感。
提问⑴:跳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语句,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提问⑵:跳读全文,思考:除了爱鸟,作者还有哪些情感? 学生活动预设:读课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4.联系作者的写作和思想背景,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教师活动预设: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爱鸟、悲鸟,不是简单的抒情,而是寄托着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提问⑴: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二段和最后一段都提到了“笼里的鸟”? 提问⑵:作者仅仅是在写鸟吗?
背景:梁实秋在新月文人圈里与徐志摩等人不甚相谐,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学生活动预设:读课文,圈画,交流。
5.总结课堂学习
教师活动预设:请同学回忆并总结这堂课的学习重点,随后布置作业。作业:
1、推荐阅读:梁实秋《雅舍小品》
2、仿照《鸟》中描写动物外形、动作、声音等的方法,为你所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
学生活动预设:反思、总结、交流,记录课后作业。
第二篇:古典诗歌教学设计(陈芳)
寻芳不觉醉流霞
——七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顺德区龙江镇龙山初级中学
陈芳
【学习内容】: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15课。【教学设想】:
1、课堂设计为板块教学,课堂显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较容易完成任务。
2、通过语言渲染和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以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互助、互学、互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4、以展示学生作品、练习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5、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之美。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3、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学习重点】:
1、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学习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工具】:
PPT课件
【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给不会读的生字词注音。
2、学生自己会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读至少5遍。
3、读后思考,诗歌各描写了哪些景物,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4、上网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5、上网搜索四首诗歌相应的图片。
【课堂学习】: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百蝶图》(演示),并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欣赏图片,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们都被这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蝴蝶所着迷,自然陶醉于这图画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之中。正如郭沫若写道:“百日秀成百蝶图,看来真个费功夫。美中极致浑忘我,欲问庄生醒也无。”(演示),这节课,老师带领着同学们继续去欣赏诗歌带给我们的美感,继续陶醉于其间。
2、展示预习成果。
⑴ 选择优秀作业,展示有关诗歌的作者资料写作背景。(演示)
⑵ 选择优秀作业,展示有关诗歌相应的图片。(演示)
⑶ 明确:“审美陶醉”是这节课的主题。(演示)
3、明确目标:(演示)
⑴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⑵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⑶ 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⑷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设计意图:在导入的部分,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和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快地把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意境美中。】
第二板块:层次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展示朗读。
⑴ 小组合作探讨四首诗歌的节奏划分和朗读时语感的处理。
⑵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老师明确四首诗歌朗读应注意的节奏和语感。(演示)⑶ 小组展示朗读。
4、学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体,更是要把朗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以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通过明确要求自主、合作、多形式的朗读激发兴趣。教师的范读引领提升,让“读”真正落实到位。学生配乐朗读,更充分调动学生审美品味。】
第三板块:品析表达——品出诗歌的意境之美。
1、小组合作探讨,出示讨论提纲:(演示)
⑴ 感官品析《观沧海》 :
① 全诗以“观”字展开描写,作者“观”到什么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② 哪些诗句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⑵ 情景品析《次北固山下》 :
① 诗人的羁旅之愁是怎样寓情于景?
②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⑶ 寻美品析《钱塘江春行》 :
① 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之美,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 ② 哪些诗句体现诗人陶醉于早春美景中? ⑷ 绘图品析《天净沙 秋思》 :
① 根据《天净沙 秋思》的内容绘幅图,并说说各自绘图感受。② 这首诗歌写景抒情有何特点。
2、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示)
⑴ “观”到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涛等景物。水——澹澹(动荡的样子);山岛——竦峙(高高的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巨大的波浪)——涌起(汹涌澎湃)。
⑵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汗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3、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示)
⑴ “客路”后写“行舟”,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里,作者的羁旅之愁已显露出来。江面之“阔”,视野之“阔”,那帆顺着风,和着风,鼓成弧形,已达到“悬”(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效果,“残夜”未消却“海日”东升,“旧年”未逝却显露春意。此景之美妙,蕴含自然理趣。自然乡愁愈浓,鸿雁以递。
⑵ 春潮涌涨,江面开阔,风轻和煦。放眼望去,平野直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一叶小舟,帆端正悬挂,行使青山绿水间。
4、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示)
⑴ 水面——湖面与堤岸一样平,白云显得很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早莺、新燕——“早”、“新”、“几处”、“谁家”细腻地写出初春的景物之美。“争暖树”、“啄春泥”生动的把春天生机勃勃的动态之美表现出来。
乱花、浅草——“乱”写出花之繁多。“浅”写出草儿的鲜嫩。“渐欲迷人眼”把“乱花”欲绽未绽却整装待放的自然之美生动的表现出来。“没马蹄”写出了西湖的热闹,写出初春充满活力的景色。
⑵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体现诗人陶醉于早春美景中。
5、小组回答,学生评价,教师点拨提升:(演示)
⑴ 《天净沙 秋思》描写了九种景物,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凄苦之情。
⑵ “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一个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凄凉镜头,正是天涯断肠人心境的直接反映。与“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对比,凸显了背井离乡之人愁肠寸断的悲苦与寂寞。
6、诵读诗歌,领悟诗歌的音乐之美。
⑴ 配乐诵读,再现诗中画。⑵ 看画诵读,再现画中诗。(演示)⑶ 全班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法,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个合作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能互相探讨,并能协商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展出诗歌的再造之美。
1、拓展练习,再创造画中诗。
⑴ 展示学生预习作品,学生评价。(演示)
⑵ 选一作品,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演示)⑶ 展示学生课堂练习,学生评价。
2、布置作业:(演示)⑴ 背诵诗歌。
⑵ 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 秋思》的情景给父母听,与父母探讨一下诗歌的意境之美。
2、结语:
我们在诗歌美的意境中陶醉着,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诗人心灵世界的美与现实世界的美、艺术形式的美与语言技巧的美,品味到丰富的美学道理。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能获得更多美的精神财富。
【设计意图:这板块主要是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背诵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背诵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诗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再现美的能力,也就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布置的作业让学生把美延伸到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 秋思》的情景给父母听,与父母探讨一下诗歌的意境之美。
第三篇:教学反思(陈荣芳)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和平学校二年级:陈荣芳
本课是学生在经历了上学期的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一、教学思路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不是系统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下面两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尝试完成:13+29-15=2×15÷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主要说算的顺序。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2)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如:例1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达到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出现
练习中学生错误: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三、提高空间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4.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第四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实践反思(陈世芳)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实践反思
双龙镇上坝小学 陈世芳
《揠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如古人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1:
师:前天,勤劳的你们拔了那么多的杂草,使学校的操场更平整、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
生:对。(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1:我的手都起泡泡了。
生2:我流了很多汗,回到家累得都不想动了。
生3:我的手到现在还酸酸的。
生4:我觉得都没了力气。
……
师:是啊,你们拔了那么多的草,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
生: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生争着要上台演,师指名演
生1:低着头,喘着气。
生2: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伸着腿,低着头,两手无力地垂着。
众生笑,并纷纷仿效……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片段2:
师:刚才,我们在笑声中把"揠苗助长"、"筋疲力尽"这两个成语演活了,现在让我们也把课文演一演吧!
生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师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演课文,过后指定演得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生1(种地人):卷起裤管,捋起袖子做拔草动作,边做边说:"快快长啊,我的好苗苗。"
生2(种地人的家人):小跑几步,然后瞪直眼睛,大喊到:"天哪,秧苗都东倒西歪的,一定会枯死的,明年吃什么?"
生3(种地人的家人):用手指朝生1的脑门一拽,气愤地说:"你真是太傻了,你那样做会让秧苗都枯死了。想让秧苗快快长大,你就要按时给它浇水施肥。哪能拔高呢?
众生又是鼓掌,又是笑,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
师:"演得真是太棒了,种地人确实可笑。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事像‘揠苗助长’的现象。"
生静默了下来,二、三分钟后几只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1:以前,我家养了一些金鱼,我觉得它们长得太慢,我希望它们快点长大,就一直往鱼缸里投饲料,结果那些金鱼全都胀死了。
生2:我前天看到一朵花还没完全开,我希望它能早点开,就用手去把花瓣掰开,第二天,那些花瓣掉了好几瓣。
生3:前天,我急着把练习做好,结果错了好多题,别人都下课了,我还得留在教室里改。
……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做事不能……
生1:不能太急,太急了会办不好事情的。
生2:有时做事太着急,反而办得更不好。
生3:老师,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4:做事要讲方法。
……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也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第五篇:赵利芳《亲爱的小鱼》绘本教学设计
《亲爱的小鱼》
故事赏析:
《亲爱的小鱼》这个故事浅显易懂,以一只小猫和一条小鱼的相处为明线,以小猫和小鱼的感情为暗线,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充满温情的故事。小猫那亲昵的称呼让整个故事在开篇就融入一种温暖的、细腻的情感中,那种隐约的感动一丝一缕,牵引着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于是,我也想和孩子们编织一堂充满温情的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来做一个换词游戏。亲爱的孩子,你好!
亲爱的老师,你好!
看到你这样可爱,我真喜欢!
看到我这样可爱,你真喜欢!
我知道你很聪明,你会讲很多很多的故事。
你知道我很聪明,我会讲很多很多的故事。
今天,我把故事讲给你听,你一定会讲给爸爸妈妈听。今天,你把故事讲给我听,我一定会讲给爸爸妈妈听。亲爱的孩子,我好爱你。我知道你也爱我。亲爱的老师,你好爱我。你知道我也爱你。
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老师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吧。
二、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示图)
2、小猫咪看到小鱼,会想到什么呢?
3、如果你是小鱼,一只猫咪盯着你,你会怎样?同学们猜一猜这只小鱼的表情怎样?为什么小鱼看到猫咪这么高兴。(同学们看得仔细,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现在就进入故事去看个究竟吧。
三、讲述故事
1、示题,请同学们齐读书名。猫咪喊小鱼叫什么?亲爱的。我是猫咪,你们是小鱼,叫一叫; 师:亲爱的小鱼。
生:亲爱的猫咪。再亲切点叫一叫
2、教师讲诉故事。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我会每天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3、教师讲,这条小鱼怎么啦?(小鱼长大了,大的鱼缸也挤不下了)
赶快来做小猫咪,想一想,怎么办?猫咪想到什么办法啦?(把他放到大海里。)
4、师讲故事:我会带你到海边,让你自由。
5、同学们,小猫爱小鱼吗?可是现在小猫咪把小鱼放了,难道他不爱小鱼了吗?(是为了让小鱼得到自由)
6、师讲故事:你是那么快活,可是,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我会在白天一直等待,我也会在晚上一直等待—— 不管白天晚上,小猫一直等待
7、不管白天晚上,小猫一直等待。小鱼会回来吗?我们继续故事,一起去寻找答案。
8、师:亲爱的小鱼,看到你我真高兴。生:亲爱的猫咪,看到你我真高兴。瞧,小鱼回来了,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9、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所传递的浓浓爱意。
1、同学们都被小猫和小鱼的友情所感动,那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充满温情和友谊的故事。这一次,老师当猫咪,你们是小鱼。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为了让你快点长大,我会拿面包喂你。亲爱的小猫,你好爱我。为了让我快点长大,你会拿面包喂我。可是,总有一天,我亲爱的小鱼,你会大得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
可是,总有一天,你亲爱的小鱼,我会大得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
我会把你带到大海边,看着你自由地游走。你会把我带到大海边,看着我自由地游走。你是那么的快活,可是,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 我是那么的快活,可是,亲爱的小猫,你好想我„„ 我会一整天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游回来.你会一整天在这儿等我,看我会不会游回来.我会一整夜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回到我的视线里。你会一整夜在这儿等我,看我会不会回到你的视线里。哦,我会把我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你会成为我最爱的小船,和我一起去远航。穿过河流和大海,来到长着青青棕榈树的小岛。我们一直住在那里,一直玩“扔帽子”的游戏。
哦,你会把你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看我会不会把它带回来。我会成为你最爱的小船,和你一起去远航。穿过河流和大海,来到长着青青棕榈树的小岛。我们一直住在那里,一直玩“扔帽子”的游戏。
我明白你对我的爱——我给了你自由,你却还是愿意回到我这里。
你明白我对你的爱——你给了我自由,我却还是愿意回到你这里。
亲爱的小鱼,看到你我真高兴。亲爱的小猫咪,看到你我真高兴。
2、设疑互动
(1)为什么小鱼回到大海后,还是选择了回到小猫的身边和它在一起?(小猫把最珍贵的自由给了小鱼,小鱼懂得感恩图报,所以游回来陪伴小猫了;小猫和小鱼之间拥有爱情,小鱼不舍得小猫,所以又游回来了。)
(2)你身边最爱你的人是谁?他们是怎么爱你的?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我身边最爱我的人是我妈妈,因为她养育我非常辛苦,我要好好学习报答她;我身边最爱我的人是老师,因为她教给我们知识,还很辛苦,我们要好好报答老师)
五、作业:
1、同学们,小猫和小鱼再次相聚,他们之间会有那些美好的、快乐的故事呢?
2、你会编个《亲爱的————》的故事吗?赶快画一画,再讲给大家听。
教后反思: 走进《亲爱的小鱼》,我再一次被文字感动,被孩子们感动。生活中也许有小猫与小鱼的温情,但源于文字却又高于文字的感动却是那么的珍贵。正如孩子们所说:“小猫给了小鱼最珍贵的自由,所以小鱼就给予小猫最珍贵的爱。”如此如此,孩子们总是那样的出语惊人,仿佛他们就在经历着这样的心灵唤醒,感受着生活中那些有关爱的一点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