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七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能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2、能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说明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重点难点】
升华、凝华的概念及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过程】
引课设问: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可以相互转变,那么,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转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升华与凝华
【实验】碘升华,凝华实验
(出示碘)若要使固态碘变成气态,气态碘变成固态碘,有何办法呢? 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报告,进行交流。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以及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得出: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升华,凝华的微观解释。思考:
灯泡用久了其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
钨丝 升华 吸热
钨蒸气
凝华 放热
固体钨
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见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如:
(1)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精,时间长了会变小,而衣服仍然是干的,为什么?(2)出示“针状雾凇”“冰棍”的图片
(3)北方的冬天,洗的衣服冰冻起来,没见其熔化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4)寒冷冬季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常会出现“冰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解释其原因。教师介绍:人工降雨
过渡:那么自然降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组讨论:降水的过程。
小结:升华与凝华,并简单复习6种物态变化。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还有很多,比如: 展示云、雾、雪、露、霜的图片,并提问:a、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b、水的存在状态有三种,这些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c、那么,这些物质是水发生何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学生回答并总结 云:液化或凝华 雨:液化 雾:液化 露:液化
雪:凝固或凝华 霜:凝华
总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
课堂练习【教学反思】
第二篇: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案 浙教版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并从中分析得出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在教学活动能识别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们运用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为基础,得出升华与凝华的现象的存在及其原理,同时,学生们能正确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能运用学过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自主的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并揭示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一些利用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2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科学第三章 第三节。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已学到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同时,在前两节已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现象有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直观的认识与理解。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结构的特点,我将以大量形象直观的讲解展示过程为主,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原理。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
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出示四句短句: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雨过天晴湿草地变干、掀开饭盒水珠落下。
师:同学们能用前两节学过的知识,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物质变化的过程,是放热还吸热? 生:凝固,融化,汽化,液化
师:那请大家一起回答下这些现象的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回答,如什么态变为什么态是凝固的过程?设计如下图)
活动2【活动】碘升华和凝华的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研究碘的物态变化
要求:
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
2、猜想给碘加热会变成什么:液态还是气态?
3、实验过程中给升华管中的碘加热,你观擦到什么?
4、停止加热,在碘升华管壁你又看到什么?
5、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二)通过实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活动3【讲授】举例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图片)1.用旧的日光灯管两端为什么发黑? 2.保存衣物用的樟脑丸为什么会消失? 3.严冬玻璃窗为什么会结一层冰花? 4.干冰撒在空中会成什么样的情况? 5.冰棍外表的“白粉”是怎样形成的? 6.针状雾凇(人造雪景)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4【讲授】自然界中有哪些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 图片展示:云的形成、雪的形成、雾的形成、露的形成、霜的形成、冰雹的形成。
活动5【讲授】小结 物态变化的图解 活动6【练习】练习
说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水结成冰
2、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3、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
4、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5、高温加热碘,碘变小
6、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
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
8、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9、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
2、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收热量的是------()A、熔化、凝华和凝固 B、液化、升华和汽化 C、汽化、熔化和升华 D、凝华、液化和熔化
3、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
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
白花花的“粉”;
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气”;
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
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和2
雨的形成
第三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小组活动、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
2、实验仪器:烧瓶、酒精灯、棉线、碘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法、例举法。
学法: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4、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钟)
<一>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什么是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吸热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二>学生交流、讨论:
1.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冰棍外表的“白粉”
烧黑的灯泡
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2生产、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播撒干冰人工降雨
(2)舞台制造白雾
(3)利用卫生球除虫
三、教学小结:(7分钟)
四、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本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五、作业布置:
炎热的夏天,小亮从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开包装之后,看到冰棒在冒“白气”,一会儿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据此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并回答。
第四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直接通过设问引入新课。升华和凝华现象虽然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这些现象比较缓慢,难以被学生直接看到,看到的只是结果。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经过液态这个过程不是很清楚,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安排了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观察、分析实验,让学生亲自领悟到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变,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再通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的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的难点:认识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和志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区别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的过程,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分析物理过程及其原理的思维方法,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与师生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加深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升华和凝华是十分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有广泛的应用,体会研究升华和凝华的重要价值。
(四)、教学资源准备:
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锥形瓶、瓶塞、小松枝、樟脑丸粉末、火柴、放大镜、小烧杯、碘、光屏、玻璃片、课件(人工降雨动画等)、投影设备、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师:从前面的学习知道,物质一般以哪3种状态存在?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这3种状态之间可进行哪些物态变化呢?吸、放热情况如何呢? 生:液态与气态之间有: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固态与液态之间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提出猜想(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师: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呢?不妨可以猜想一下。[板书课题:升华和凝华] 生猜想:能。
一、升华和凝华
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用实验探究。
师:实验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探究固态和气态能否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师:请大家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巡视指导。然后,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适当的补充、修正和完善,最后确定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固态和气态能否直接发生物态变化。
(2)实验器材:樟脑丸粉、锥形瓶、石棉网、酒精灯、小松枝、火柴、三角架、放大镜等。(3)实验步骤:①在锥形瓶内放入适量的樟脑丸粉,并平铺在瓶底;②将小松枝插入锥形瓶内,并加上盖子;③用酒精灯缓慢加热;④加热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
(4)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①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②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实验: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交流各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后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固态和气态可以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
分析论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板书]
二、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师: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生:在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说明升华过程要吸热。师: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生:升华过程结束后,把酒精灯撤去,气态物质向外放热后凝华成固态物质,所以凝华过程要放热。
三、知识应用
1、人工降雨: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溶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上白雾的形成: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列举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同学举的例子最多?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列举的现象。教师启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做一个有心人。
四、课堂练习
1、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溶剂化物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 人工降雨的方法。下 列出几个物态变化的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汽遇冷液化为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a c
B.a d f
C.b c
D.e
3、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4、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一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上覆盖着约5~10 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①请你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什么现象? ②说出你的推测依据.
5、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
6、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售货员从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沾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
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六)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规律及其应用,大家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本身,还学到了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感受了物理知识的科学价值。
本课为这一章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霜的形成过程,来加固学生对升华凝华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对物态变化上的不同,认知分析明了概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节课是物态变化里最不常见的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来形象地将升华凝华呈现给学生,而对于窗花的形成,要引导学生去想象,由看不见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并且在窗户的内侧。对于干冰的升华吸热的实验有条件还是做一下,因为学生一来不知道干冰,再来都会认为它会熔化。
第五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一对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比较难观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自然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和凝华的事例出发,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临朐冶源初中 孙中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师:碘的升华演示实验器材多套;电教平台,有关视频资料。
学生:课外搜集以下物品 ①新旧白炽灯各一个;②新旧“樟脑丸”若干。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熔化)(吸)
()()
液体
气体 固体
()()
()()教师:培养复习的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二、引入课题
教师: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吗? 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物态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 和探索思维。学生:观看新旧灯泡的实物投影,观察、对比灯丝的粗细。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质疑。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久的灯丝会变细?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华过程,直接变成了气体和固体。教师: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物体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华。
三、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教师:通过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想想“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引导学生观察物态变化条件。培养学生的联系对比思维。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互逆过程现象,回答: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播放雾松、冰箱内结霜的图片及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和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判断,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师: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提出实例。
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和凝华”,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学生:感受、思考、分析、讨论收集到的信息并综合应用联系发散思维,回答:
“樟脑丸”变小、“干冰”制冷、灯丝变细等是升华;
霜的形成、灯泡发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华。
教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升华
凝华“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学生: 分析、小组讨论。
教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 的物理学道理,提高学习
物理的兴趣。
五、小结
教师:请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学生:思考,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谈谈学生学习感受。
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六、巩固练习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
物不易燃烧。
七、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二、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三、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