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咫尺千里——山水画 教案
设计时段:1课时 设计思想:
中国山水画分古代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两节课讲授,笔者准备将鉴赏与临摹相结合,体验中国山水画工具、材料与技法。这节课鉴赏古代山水画,通过中外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涵。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资料,比较分析山水画的特点、发展脉络。整体介绍和经典作品赏析相结合。欣赏重要作品时都对作品作简要介绍。通过启发性谈话,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深入浅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分析作品时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尽可能多引导学生参与到鉴赏中来。教材内容分析:
①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体脉络: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隋唐以后发展成为独立画种,五代两宋时期达到高度成熟,元代以后文人画兴起,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盛行,元、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不同时期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②以宋代《林泉高致》为代表的山水画理论成就,并以此理论赏析《游春图》。③《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时代背景,艺术成就。教学目标:
①知识学习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②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作品的介绍,增强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③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赏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美,培养高尚的情操。
重点和难点
① 结合具体作品选讲《林泉高致》的部分理论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②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③《清明上河图》是风俗性山水画,它多方面表现了北宋末年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市面貌,对社会风俗作了百科全书式的描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杰作。有重 要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图片、自制课件、国画作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在音乐声中感受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魅力。时间是3分钟
(连续播放多媒体课件,内容是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山水画代表作,同时播放古琴曲。)组织学生进教室,安定学生的情绪,作好上课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时间是12分钟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最高成就: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大家有没有想过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叫风景画?(播放《富春山居图》和《密德哈尼斯林荫道》的图片)
学生讨论后选派代表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总结:“山水”、“江山”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是祖国的象征,它的内涵要比西方的风景画概念要大得多。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不仅在内涵上不同,而且艺术特色各有所长。
与学生共同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总结中国山水画的特色。——咫尺千里(播放相关的课件,学生通过对应的图片赏析,进行分类比较)
1、散点透视(以小观大,高远、平远、深远、阔远)
2、笔墨见长,讲究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境、造镜相结合)
3、讲究构图,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4、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皴擦点染(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点苔;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教师在宣纸上作简单的技法示范。
5、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学生将多幅图片进行比较,配合教师的讲解进行分类,体会不同的风格。)介绍以《林泉高致》为代表的山水画理论。
三、讲授新课,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体脉络。时间是20分钟
中国山水画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将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作横向比较,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在技法上的发展和完善)
1、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
观看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水不容泛、人大于山、伸臂布指)
2、隋唐以后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山石只勾线,不用皴法。青绿山水
迄今为止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卷轴山水画——(隋)展子虔《游春图》。请同学们用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的理论知识分析这幅作品。“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春天气息、愉悦的心情“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季节变化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画中的山水着青绿,画法谨细。人物、船、村舍,都画得很精确。能较好地处理景物之间的远近透视关系,咫尺千里。湖面粼粼的波光、人物游春时悠然自得的情态,在青绿的主色调烘托下,把一派春日融融的气氛,表现得很充分。)
唐代李思训等人进一步发展了青绿山水。
3、五代两宋时期达到高度成熟。——写实、技法开始丰富、皴法越来越多
五代两宋时社会安定,贵族士大夫们喜爱游山玩水,寻求精神娱乐,于是这种能满足人们审美娱情需要的绘画十分盛行。画家们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山水画表现技法也因此得以丰富,特别是表现山石纹理质感的皴法越来越多。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其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宋)马远《踏歌图》
4、元代以后山水画达到鼎盛时期。——文人画兴起,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盛行。(重点介绍)
文人画兴起的历史背景:蒙古族入侵中原,汉族知识分子受到冷遇,一些文人画家寄情山林。他们的绘画不再是单纯地描绘对象,更多地通过笔墨来寄托胸怀,抒情遣性。审美情趣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1、山水画成了汉族知识分子的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2、强调封建文人的审美情趣,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3、画在宣纸上,发挥笔墨的独特艺术效果。
4、题字作诗,配合印章,诗文、印章和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倪瓒(1301年—1374年)无锡人。出身江南富豪,早年丧父,信奉道教。至正年间,江南灾荒连年,义军四起,倪瓒为逃避官租和义军,散其家资,遁迹于五湖三泖间,寄情山水诗画。倪瓒性情孤僻狷介,爱洁成癖。
山水画崇尚疏简画法,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章法极简,于简中寓繁;多用枯笔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实苍,风格萧散超逸,独树一帜。他的绘画格调和创作思想,对明清两代文人画影响很大。
浏览明清时期的优秀作品,体会元代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
四、经典赏析。时间是8分钟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开卷处画汴京近郊,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有往城内送炭的小毛驴驮队。渐次柳树成丛,嫩绿新发,行人往来,其中有踏青扫墓归来的轿乘队伍和长途跋涉的行旅。中段写汴河,汴河由黄河受水,从西向东横贯汴京城南部,流入淮泗,是当时南北交通孔道,为北宋王朝国家漕运枢纽。画中巨大的漕船,或停泊于码头,或往来于河心,造成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横跨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巧,形制优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马行人,南来北往。一艘巨大的漕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紧张操作,引来了看热闹的人群,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写市区街道,以高大雄伟的城楼为中心,两边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廨等。各类商店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等。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幼,各个阶层人物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时代气息浓厚。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其反映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历史文化价值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传统的手卷形式,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线条遒劲老辣,与一般的界画大不相同。——艺术价值
五、小结本课。时间是2分钟
中国山水画从隋朝的确立到元代达到高峰,其后经历过历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从而使之成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已超越了许多其他绘画体裁,无愧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课后拓展: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现代山水画》,请大家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找一找现代山水画对古代山水画的继承和创新。并请大家在课后准备好书画毛笔、宣纸和墨汁等工具,下节课请大家尝试山水画的创作。
播放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山水画代表作,回顾本课的内容,在欣赏中结束本课
第二篇:《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设计
《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
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教学过程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第三篇:山水画 教案(推荐)
山水画的意境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3)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请同学们一起有表情的背诵一遍。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略。
师: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 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学生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 教师总结: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画面)焦点透视(看画面)崇高气韵生动 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帮助理解)
遵循自然真实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分,忠实再现
看图黄宾虹的《山水》讲解。西方风景画是焦点透视。气韵生动注重表观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才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寂静。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遵循自然真实,尊重客观现实。《干草车》中国山水画要求要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风景画是物我两分,忠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再现。
多媒体画面出现《万山红遍》)讨论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山中小村充满宁静享和的气氛。他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本画面题目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劲染”,歌颂欣欣向荣的时代。呈现出浓郁醇厚、宁静享和的气氛。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两幅古今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画面的构图、墨色、空白是为意境设计的。
(三)、教师当堂示范《望庐山瀑布》:画面有浓墨、淡墨、空白较多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受。
(四)、学会表现
作业: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播放《渔歌唱晚》音乐,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七、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一下。
山水画的意境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经典珍藏。
随着配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现代青少年知道《蒙娜丽莎》的多过《清明上河图》,喜欢卡通画的多过中国古代绘画。现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本课试图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刮目相看”,由漠视到推崇,由迷惑到陶醉。这确有难度,很有挑战性。但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结合古琴曲《高山流水》把学生带入传统文化氛围中。
我们听到的琴曲是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现在我们来我国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
在欣赏之前先让同学们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绘画步骤。(结合音乐,教师简单示范)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1、表现内容
中国山水画是表现自然山水景物的绘画,为什么中国画家独独锁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这些词汇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象征着什么?——象征着祖国
——中国山水画不止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2、空间与透视
法国国家西斯莱画的《塞夫勒道路一景》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较。
3、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风光各异,名山大川各具特色。(结合图片、课件)欣赏《游春图》、《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风雨暮归图》、《富春山居图》
4、中国山水画注重景、情、意、志的联系(1)诗情和画意的联系
山水诗和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
欣赏分析《早春图》、《寒江独钓图》、《梅石溪凫图》、《千里江山图》(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
中国画中表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利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欣赏石涛的《淮扬洁秋图》,利用诗文题跋,抒发着忧国忧民的无限情思。欣赏倪瓒的《六君子图》,画前那六棵立足与贫瘠土坡、不太繁茂、相互簇拥的树,距离人间繁华是多么遥远,那一汪深水隔开了气节与诱惑。
三、图片欣赏、小结
展示图片(结合古典曲目《渔舟唱晚》)作业: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第四篇:学画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学画山水画)
河南新郑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冯建红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学画山水画)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调试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学生准备学具。
二、导入新课
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我们来学画山水画。
首先看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就一副山水画(历代画家或自己的作品)说出该画的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
2、知道“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最高的审美标准。
3、能试画“斧劈皴”、“披麻皴”、“硬折”、石、“树分四枝”。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诗词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5、喜欢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山水画。
为了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中国山水画。
顾恺之(魏晋南北朝)所创作的《庐山图》,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范宽(北宋)的《溪山行旅图》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
马远(南宋)的《寒江独钓图》,可以使我们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咱们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形式也美,如果我们自己能动手画画,那该多好呀!无论做什么,方法很重要,学画山水画也是如此。山水画中离不了山、水、石头和树,接着我们来看看山、水、石头和树怎么画!
三、看视频,学技法
(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视频,边试画,自己不能试画的同学请在小组内解决)
1、山的画法(斧劈皴、披麻皴、硬折)
2、石头的画法
3、树的画法(树分四枝)
4、水在哪里?
知道了山、水、石头和树的画法,我们怎么把它们组织在一张纸上,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在一张纸上构图,也就是章法呢?我们看看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借鉴借鉴吧!
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构图方法,也可以自己组织画面。快动手试试吧!
四、我创作,我行
要求:根据老师提供的诗词,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或回忆你到过的名山秀水之处,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或根据我们美丽的校园,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登鹳雀楼》)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提醒:
1、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别忘了用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2、题款(署名、诗词、印章)。
五、展示,评价
1、能否就一副山水画(历代画家或自己的作品)说出该画的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2、是否知道“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最高的审美标准。
3、能否画“斧劈皴”、“披麻皴”、“硬折”、石、“树分四枝”等。
4、能否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5、是否喜欢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山水画。
六、全课结
这一节我们掌握了山水画的技法,创作了自己喜欢的、有意境的山水画。常言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大自然瞬息万变,只有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我们才不会画出千篇一律的画。随着科技的发展,绘画工具和材料也会不断增加,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绘画材料和机会,希望同学们去发现、去运用,更好地表达祖国的山山水水。
第五篇: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 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树的技巧。
九、教学总结反思:
本课通过讲解,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并体会树的塑造。考虑到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一下就能学会,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着急,对于学生意象思维的开发重在培养,过度的干涉、强迫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轻松的课堂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通过作品图片引导,老师示范会更容易接受。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和较强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