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 3.2 制取氧气 教案 粤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2 制取氧气(两课时)第一课时 催化剂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催化剂的概念;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2.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解释和结论,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关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节教材从内容结构看,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突出的是反应原理,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突出的是实验方法。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是突出原理教学,再此基础上,简要学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方法(简单讨论装置),而在第二课时,则是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结合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的对比,突出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从而形成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完整认识。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 概括催化剂概念 → 简要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新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首先复习氧气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上次课我们用到的氧气,都是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实际上,除了普通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等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就可以了,而在生产和科研等许多领域里,更多的是需要纯净的氧气,如何得到纯净的氧气?
给出课题和实验室制氧气的标题。
建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进行。
教师: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高能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这节课先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探究活动: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3-4】,并将实验现象和推断填入教材66页表中。
建议补充用试管加热二氧化锰,并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此实验放在原实验(2)和(3)中间,现象和推断按顺序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束后,要提问学生,反馈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进行评价,统一认识。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求学生在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并展开讨论:
①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后,由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适度进行点拨,最后得到:①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若不加热,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也能分解放出氧气。②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很快分解放出氧气。
为了概括出催化剂的概念,教师可进行如下铺垫:若将过氧化氢分解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我们会发现,不仅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质量也没发生任何变化,二氧化锰只是起了改变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物质称为催化剂。由学生给出催化剂的定义,教师进行规范,并板书定义。
教师简要说明催化剂作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作用现象,并阅读“知识视窗”,让学生感受催化剂作用的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也可由学生板演)。教师简单强调催化剂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文字表达式中的标注方法。
接下来,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进行暂短的讨论和介绍。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要想得到试管中产生的氧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点拨,从“怎么能把气体导出来”进行引导。最后形成“在试管口加带导管塞”的一致意见。接着,教师把这种装置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有带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的,可展示实物、挂图或投影),简单说明一下各自的装置原理、优缺点。(如何收集氧气本节课不做讨论)
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工业制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用高锰酸钾的方法和原理、实验装置;②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③分解反应概念;④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2.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3.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4.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分解反应概念及工业制氧气等的教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 关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方法 →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对照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 → 介绍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 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反应式,概括分解反应概念 → 阅读教材,总结概括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本课时突出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方法的教学。
上课后,首先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方法。结合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把催化剂概念带入复习。复习后,教师最好把上次课介绍的制氧装置的投影或挂图再给学生展示一下,更有利于学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
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另一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为了便于探究实验方法,先学习反应原理。
教师展示高锰酸钾样品,告诉学生,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除了生成氧气,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生成。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教师规范。
学生思考并讨论: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③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使用什么样的装置?
前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后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出正确答案——试管加带导管单孔塞的加热固体制气的一般装置。
确定了用什么样的装置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70~71页的探究活动(按.....教材的程序进行)。
教师的指导包括实验的程序、方法、规则、注意事项及药品取用、装置装配操作等。在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①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③试管口若向上倾斜会出现什么后果?④试管内不放棉花会出现什么现象?⑤加热前为什么要预热?⑥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什么时候收集氧气?为什么?⑦收集完氧气后,是先停止加热?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再停止加热?为什么?⑧怎样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等等。
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总结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室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学生说出为什么?
教师向学生介绍,在实验室,还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板书反应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的教学,可先提问学生回答什么是化合反应?问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这三个反应与以前学习的那些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分解反应的定义,教师规范并板书。
工业制氧气的教学,由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学生说出方法和原理,教师做简要板书。
小结
课时内容小结后,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装置、收集要做简明、系统的总结。
练习、布置作业。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2制取氧气3
3.2制取氧气
教学目的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直到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
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用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带导管的橡皮塞、带铁夹的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3%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火柴、小木条、棉花。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提问]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多变一)
实验室制氧气反应原理的两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三.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AB → A + B
[提问]前面有哪些反应是分解反应?
氧化汞 + 氧气
HgOHgO2
[引言]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时,是不能再用实验室的方法制取
[阅读]P.17 “氧气的工业制法”
[板书]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空加压液氧(沸点-183℃)液氧 蒸发
气降温液氮(沸点-196℃)氮气
1.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2.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控制温度使其分离
[小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布置作业]练习:P.78/ 1.2.3.作业:抄写“分解反应”概念两遍。
P.78/ 4.
第三篇: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3.2 制取氧气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2 制取氧气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4.掌握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过程和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
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回答)。我们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使用了许多瓶氧气,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些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呢?(停顿一会儿,让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
1.实验室制氧气
这些氧气用什么来制取呢?
制取氧气首先要选择含氧的物质。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大量氧气。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A
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
缓慢产生氧气
B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C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在通常条件下能非常缓慢地放出氧气,在加热或加入二氧化锰等物质后会迅速地放出氧气。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包括: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和气体的收集装置(如图乙和丙所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就能进行反应,选图甲作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乙(排水法)、丙(向上排空气法)。
③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收。也可用谐音“茶庄订售”来协助记忆。
“查”:连接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装”:将少量二氧化锰→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依次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收”:收集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选图甲作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取装置不同);收集装置选择乙(排水法)或丙(向上排空气法)。
③操作步骤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实验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也可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协助记忆。
“查”:连接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
“装”: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
“定”: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左右处;
↓
“点”:点燃酒精灯→预热→对药品进行加热;
↓
“收”:在导气管口冒出的气泡均匀且连续时,收集氧气;
↓
“离”:收集完氧气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
“熄”:熄灭酒精灯。
棉花作用:防止药品被冲入导管内,阻塞导管。
2.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催化剂的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A
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明显现象
缓慢产生氧气
B
b1→b2→b3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b4→b5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C
c1→c2→c3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c4→c5
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快速产生氧气
很有趣哦!若不断地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会不断地进行下去,发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而且如果在实验前准确地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
①催化剂可简单地理解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二不变”是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②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是生成物。
③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如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也可以选择氧化铁、硫酸铜溶液及红砖粉末等作催化剂。
④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⑤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可以重复使用。
⑥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应算作反应条件,故写反应表达式时放在箭头的上方,如过氧化氢水+氧气。
3.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征:“多变一”,可用通式:AB→A+B表示。
4.工业制氧气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①操作过程:
空气液态空气(约-200
℃
②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解释
小贴士:液氮的沸点-196
℃,液氧的沸点-183
℃。液氧存放于蓝色钢瓶里。
(2)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
操作过程:空气含氧气较多的富氧空气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工业上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本质就是将氧气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装置的连接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保证成功制取气体的前提。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所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或上升、液面的下降与升高等)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根据制取气体装置的不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主要有:
(1)空气热胀冷缩法:如下图所示,此装置的检验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并且当松开手后,水又回升到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2)注水法:如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将止水夹夹在胶皮管处,从长颈漏斗注水,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6.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1)氧气的检验就是根据氧气的特性,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进行确定。
(2)氧气的验满是判断集气瓶内是否已经收集满氧气。收集方法不同验满的方法也不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把集气瓶扶正,瓶口逸出气泡→已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已收集满。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都用带火星的木条,但放到的位置不同:检验→插入瓶中;验满→放在瓶口。
7.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它们是一对相反的过程。判断、区分抓特征。
区别
联系
化合反应
“多变一”,一种生成物
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两者是并列的关系,互不从属
分解反应
“一变多”,一种反应物
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依据,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
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何选择装置
实验室通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就决定了反应发生装置不同。
(1)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有两类:固液(或液液)常温(不加热)型装置(如图AB所示)和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C所示)。
选择装置方法:
解答有关制取气体装置问题时,首先分清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然后选择适当的装置。
9.控制变量,探究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性质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
催化剂不是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它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决定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在化学变化前后往往会发生改变,但是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
探究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性质,需要证明该物质的三点:(1)能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2)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3)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除催化剂的种类外,还有温度、浓度等,要想证明某一种因素的影响,要依据控制变量法,在同样条件下,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一、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如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所用的二氧化锰。
二、实验室制氧气
1.反应原理
2.装置要点
(1)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2)导管不宜伸入试管内过长;
(3)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
(4)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3.操作步骤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
(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5)集:收集气体;
(6)移: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
(1)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
5.验满的方法
取一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6.操作要点
(1)实验结束,应先移去导气管,后移酒精灯,以防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2)如果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一团玻璃棉,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溅入导管;
(3)制备出的氧气应瓶口向上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催化剂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从今天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二氧化锰参加了反应,形成易分解的中间产物,反应后二氧化锰又恢复原先的组成,性质及质量都没有改变,但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度。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用排水法收集,反应中可能有少量氯气逸出,因而使制得的氧气带有刺激性气味。
例1下列有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可以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快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
C.过氧化氢溶液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会产生氧气
D.加热能使过氧化氢迅速产生氧气,所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必须用酒精灯加热
例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例3下列有关工业制取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的不同,控制温度使其分离
B.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制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D.工业制得的氧气加压储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例4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向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可先使试管平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
(2)组装该装置时,下列仪器与用品的组装顺序是②④③①(填序号)。
①试管②铁架台③酒精灯④木块
解析:将粉末状固体加入试管时,可利用药匙或纸槽;组装装置时,一般从下到上,铁架台可固定仪器,先放好,然后将木块放在铁架台上,放上酒精灯,以利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标准,固定试管。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
C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就不能分解生成氧气
D.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
D.使用催化剂可增加产物的质量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前取2g二氧化锰,实验结束后,从剩余物中能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C)
A.大于2g
B.小、于2g
C等于2g
D.无法判断
4.下面是某同学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作用和催化剂催化特点所做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I.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3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Ⅱ.实验现象及解释: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
带火星木条未复燃
过氧化氢常温下不易分解
(2)
带火星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
(3)
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4)
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仍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Ⅲ.实验结论:
(1)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所起的作用是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二氧化锰在反应过程中,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2)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氧气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不光是简单的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等。从而能举一反三,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氢气的制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上一次课刚刚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总体来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因此,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是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说教学过程
这堂课我将分为:新课导入,演示探究,分组实验,巩固练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新课引入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气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没有氧气,那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自然过渡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别加热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演示二:用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H2O2,向其中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的Mn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两个演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而MnO2不能制取氧气,但MnO2对制取氧气有加速的作用。而这个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从而到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概念。至此,学生对催化剂就有了较为形象的理解。接着再继续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进行讲解,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得以突破。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让学生通过加热KMnO4制取氧气,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学生总结出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简要的说就是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会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练习,我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2~3道题目,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我也会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课后习题让学生做,在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的同时,学生也能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2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相关文章:
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2.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
4.制取氧气化学教案
5.制取氧气说课课件
6.制取氧气试题训练
7.制取氧气的说课课件
8.《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9.氧气的制取说课件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为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用途,能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氧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会取用固体药品、知道固体加热的方法。液体的取用。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设计思想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带铁夹)、脱脂棉、酒精灯、集气瓶、水槽(四套)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关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现在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备氧气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教
师:很好,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下相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板演加以评价)
制备气体需要实验装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制备气体的装置分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面就共同看看我们实验室中有哪些装置!
提 问:前四种装置与最后一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前面四种没有酒精灯加热,最后一种酒精灯加热 教 师:对了,我们根据这样的不同,将发生装置分成两大类:固热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其实从名字上就可以判断我们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思考下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教 师:对了,我们在选择发生装置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接着看收集装置!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因素呢?
学生回答:考虑的是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教 师:是的,排水法适用的是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这是我们介绍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想一想:若以加热高锰酸钾为例来制备氧气,我们应当选择哪些实验装置呢?
学生回答:因为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也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好的,今天我们就以高锰酸钾为例来看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具体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装置如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对着药品处集中加热。(5)试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6)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收集到的是空气)
(9)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3.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
(5)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6)先把导管移出水面(7)再熄灭酒精灯
老师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引导学生利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记忆。
【提问】
(1)收集完氧气后,如何验满?(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4.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5.检验方法: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学生分组实验:请按照以上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其为氧气。(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适时引导、指导实验操作)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3课题的内容,主要就是如何制备氧气,这一块的内容在今后的考试当中会多次出现,而且高锰酸钾制氧气也是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必考的实验之一,所以这节课就是想学生能够动手做一下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经验不够,整个课堂的氛围不是非常活跃,今后在调动课堂氛围方面要继续努力!
这节课中,时间的分配上有些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时间用多了,使得学生实验的时间显得仓促了,这点要改进。学生分组实验中,我只安排了“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实验内容少了,应该多加些内容,比如氧气和铁丝反应、氧气和硫反应等。
总的来说还是要多学习多听课,汲取他人长处,从而获得更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