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赖赠连中班科学活动《一个变许多》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一个变许多》(科学启蒙)
赖赠连 2015年1月28日
一、活动内容:科学活动——《一个变许多》(科学小实验)
二、活动目标
(一)能积极参加照镜子的活动,探索发现“一个变许多”等有趣的现象。
(二)对照镜子活动感兴趣,享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镜子若干;一块普通玻璃;每人一个小玩具,1-10以内的数字卡片、KT板、保贴胶等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
1.师结合实物镜子,以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你见过吗?它有什么用?摸摸看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幼儿自由探索镜子的材质及特点。
看看摸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特点?
师: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但它跟普通的玻璃不一样,因为在镜子的玻璃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幼儿学说金属漆)当物体照到镜面上时,镜面会把光反射回来。所以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玻璃它是透明的,没有涂金属漆,所以玻璃照的影子几乎看不见。
3.镜子的用途 镜子可以用来干什么? 4.师小结
(二)玩镜子
1.你玩过镜子吗?我们在玩镜子时应该注意什么?(玻璃易碎,需轻拿轻放)2.第一次操作:探索平面镜的有趣成像现象。
请小朋友们取一面镜子,试一试、玩一玩,看看你能从镜子里看到什么?看到几个自己。照一照小玩具,看看镜子里有几个玩具?如果把你的一只手举起来,看看镜子里的你举起的手是哪一只手?照一照数字卡,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3.第二次操作:用两面镜子探索“一个变许多”。现在再给你一面镜子,看看你能不能有更多的发现?
4.第三次操作:与同伴合作,探索从镜子中看到更多的自己、玩具或数字卡等。
5.借助KT板,让幼儿将镜子贴在上面,一起探索、想想应该怎么摆才能使一个物体变成许多个。
5.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探索发现,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你是怎么让镜子里有许多个自己、许多个玩具、许多个数字卡的?
(三)镜子在生活中有上面特殊的用途
观看视频《爱迪生救妈妈》和《无影镜的原理》。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镜子的一些特殊的作用。
五、延伸活动:小朋友们下课后继续与同伴合作,看能不能发现一个能不能变出更多的物品,在家也可以用镜子试一试爱迪生救妈妈时的方法使房间变亮。
附活动图片: 2
新入园老师汇报课——中班科学活动《一个变成许多》活动反思 赖赠连 2015年1月28日
一、个人反思
(一)感谢科学组傅凌云老师对我的帮助,期末工作非常繁忙都能抽出时间给我看教案,帮我出点子。
(二)不足之处
我对本节集中活动最大的感觉就是“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本人感觉在傅老师的帮助下设计思路是很清晰的,层次也是比较鲜明的,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且是一节很有趣的一节课。但由于本人对科学领域的陌生,平时缺少研究,所以我是很不满意自己的表现的。最严重的就是时间没有把握好,主次不分,前面花了太多时间,后面精彩部分没有展示和呈现:比如当幼儿与同伴合作很单调或者没办法合作下去时,用KT板来帮忙就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又能使幼儿的合作变得简单而且有效了。再比如让幼儿观看“爱迪生救妈妈”的视频,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科学的有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孩子对科学或的兴趣。
(三)闪光点
1.选材好。选择的材料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的,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用孩子非常熟悉的镜子来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
2.平时能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注意引导孩子用比较完整的话来描述一件事。这个表现在课堂上听课老师可能也都感受到了。像郭晨菲、黄天棋、吴姝瑾、郭舒羽等等小朋友,有条不紊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看法和自己的发现。
3.孩子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肯定一下自己:从教以来这学期才开始接触科学领域,本次公开教学本来是展示自己的优势方面的,但我敢于挑战和尝试。而且在这一学期以来,我慢慢地体验到了孩子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当我把集中活动时的操作材料投放在科学区,看到孩子们认真、主动地探究,但孩子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发出惊叹,露出成功的喜悦时,我感觉自己特别满足,也感觉到了责任—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因为我们幼儿园在科学领域的目标就是利用我们身边的孩子喜闻乐见的现象来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
(四)补救和改进
1.弥补:在下午的活动中,我将镜子继续发下去供孩子探索,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通过“KT折叠板”的帮助,孩子们使一个玩具变成了好多好多,高兴得不得了。然后我又给它们放了“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放了“无影灯的原理”的视频等使孩子们感觉到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还激发了幼儿回去后跟家人一起继续探索,发现问题。下午家长来接的时候,很多孩子就对家长说“妈妈,回去了我们在家里做实验,当科学家哈”。
2.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态度应该更端正、准备要更充分、科学思维应更严谨。跟着我们科学组的姐妹们一起引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二、科学组组长傅凌云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点评
(一)个人反思得好,全面、认真。
(二)准备充分,对投放的材料进行了分类、处理。比如为了便于幼儿操作探索,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镜子进行了分类,有利于孩子的操作活动。
(三)出示了KT板,辅助孩子、推动孩子进一步的探究。孩子很感兴趣,通过对KT板的折叠,孩子发现了一个变成了许多,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只是由于时间问题,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孩子继续探索了。
(四)建议与探讨
1.前半部分“认识镜子”可以当成课前丰富,重点应放在探究“一个变成许多”上。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而且目标明确。
2.是不是应该考虑“环节是否有效”。比如:不需要一直强调物体在镜子里的影像是反的。
3.无影灯的原理应该跟“一个变成许多”没有关系。可以举“万花筒”的例子,还有是游乐场一个人进去6面都能看到自己等。
三、李园长的教诲:在感觉到遗憾的时候,能不能想一想应该怎么消除这样的遗憾,想一想在哪个环节可以课前进行丰富。而不是一锅端,一口想吃成一个大胖子。
最后,谢谢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姐妹们的善意的批评指正,今后我一定更严格要求自己,多看、多学、多问、多思、多研究孩子和研究教材,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篇:班科学活动 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活动目标 :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3.能用符号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2.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3.钥匙、小木块、玻璃球、架夹子、海绵、橡皮泥等小物品。4.人手一个夹子,一张记录纸,一支笔,两个小箩筐。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 看?
幼:———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 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三、认识沉与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发现它怎么了? 小朋友真棒,你们在玩中发现了沉与浮的现象,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四、记录活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会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 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你们会把你的 现记录下来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他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 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3.幼儿操作记录。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五、游戏:找家。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 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 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把物品宝宝送回家吧。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找的对吗?
六、今天我们与物品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有一对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瞧!他们来了。出示两个球,沉与浮,水的背景图。
它叫浮浮,它叫沉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做过游戏。因为 浮只能呆在水面上,到不了水底,而沉沉呢一直呆在水底,不会浮到水面上来。咳!真是伤 筋啊!小朋友们帮忙想想办法,好让这对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1.教师用橡皮泥师范如何从沉到浮。2.幼儿操作。
3.将自己尝试结果告诉老师。
七、结束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知道了许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 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 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大四班 李桂英 2012.6.5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的1和许多》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的1和许多》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的1和许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情景中区分1和许多。
2.对1和许多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第5号《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玩具筐内装有许多积木;若干纸盒里面分别装着一架风车,一辆玩具车、许多木珠、许多书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我的幼儿园(通过观看图片来观察我的幼儿园,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挂图,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幼儿园)
2、引导幼儿观看第一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在讲故事,许多小朋友在听故事)
3、引导幼儿观看第二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带领许多小朋友在做游戏)
4、引导幼儿观看第三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带领许多小朋友在做早操)
5、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你们是许多小朋友。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做早操,真好啊!
(二)活动室里的1和许多(让幼儿了解活动室里的1和许多。)
1、拿出一个装有许多积木的玩具筐。玩具筐里有多少积木?(许多)
2、让幼儿每人取一块积木。你取了几个木块?(一块)
小结:许多积木被小朋友一块一块拿完了,许多积木被分成了一块一块。
3.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物品,说说什么东西有许多个。(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纸盒里有许多油画棒,午睡室里有许多小床,等等。
4.这些东西有许多个,我们天天跟它们在一起。
(三)老师是魔术师(老师角色转换变成魔术师,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
1.出示纸盒,请幼儿猜猜里面藏着1个还是许多个东西,依次出示的玩具有:一辆车、许多木珠、一个娃娃、许多书
2.每次猜完后,教师均让幼儿验证,再次感知1和许多的不同,以及1和许多的关系。
3.出示纸制小人串,先不拉开,让幼儿说说有几个小人。当幼儿说“一个”时,教师就边说“变变变”,边把小人拉成一队,再请幼儿说说现在有多少个小人。幼儿说出“许多小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的1和许多》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934字。
第四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一切都在变
活动目标:
1、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知识迁移能力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探索、创造能力,感知什么是变。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创造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老师及个别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穿过的衣服、鞋子、蝌蚪生长过程图解。
2、电线、颜料、方形纸、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寻找自身的变化
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谁?大家看看现在他什么样了?什么地方变样了?
2、运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四季的变化。(引导幼儿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
A、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每个季节都一样吗?(四季的温度在变:春——温暖,夏——炎热,秋——凉爽,冬——寒冷。B、那人们的穿的衣服有没有变化呢?
3、讨论: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在变化呢?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说出例如时间、小蝌蚪、面包、我做动作等等的变化)师小结:和原来不一样了,这就是变化。
4、幼儿操作探索,来感知物体的变化。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东西,有电线、红黄蓝三种颜料、圆圆的橡皮泥、正方形纸,请小朋友用各种方法让它们也来变一变,不过要把变的方法记住,一会再来告诉大家,好不好?(分组活动,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并启发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们变一变)
5、分享经验:请小朋友介绍使物体发生变化的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你的红色加了什么颜色,最后变成了什么颜色?黄色、蓝色……圆圆的橡皮泥变成了什么?把正方形的纸变成了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只是有的变化很明显,有的是悄悄地在变,有的需要人去帮忙才会变。
6、结束活动
第五篇: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活动反思范文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颜色变变变》活动反思
昨天在小三班,开展了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孩子们很感兴趣,个个都成了魔术师一般,嘴里一直念着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可是整个反思下来,问题也有许多。
问题1:第一次出示水时,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大部分的幼儿都说水是白色。还有幼儿说,它和牛奶的颜色一样,是白色。后来我直接问孩子,水是透明的还是白色的?幼儿回答是透明的。其实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观察机会,很遗憾错过了。
解决:可以给幼儿准备一杯玻璃杯装的水和一杯玻璃杯装的牛奶,让幼儿对比观察。充分感知,水的无色无味。
问题2:我出示许多瓶子后,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幼儿一哄而上,容易导致争抢。
解决:将全班幼儿分成三组,一组一组请,采用激励措施,请坐坐好的小朋友上来拿瓶子。
问题3:有些小朋友在第二次探索时,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解决:因为小朋友们拿到瓶子后,很兴奋,一直摇,所以把瓶盖上的颜色差不多都摇掉了,导致在交换瓶盖时,上面的颜料所剩无几。建议在第二次探索时,不交换瓶盖,而是直接给幼儿提供另外的涂有颜料的瓶盖,让幼儿去选择,尝试进行探索。
问题4:第二次探索后,进行集中交流时,幼儿非常兴奋,有些收不回来
解决:学习一些简单的技巧,如摇鼓铃或唱儿歌,让幼儿尽快安静下来。
问题5:在集中交流环节,让幼儿分享时,幼儿不记得换了什么颜色的瓶盖,只关注到最后变成了什么颜色。
解决:提供水彩笔,采用记录的方式;或是教师帮幼儿拍照片,请幼儿来分享。采用更直观形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