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现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现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现象教学设计》。

第一篇:电现象教学设计

3.1

电现象

学习指导:

1、什么叫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谁带正电荷,谁带负电荷?

3、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带正电荷,有的物体能带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5、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6、验电器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7、大多数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重点: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电流的方向 教法:讲授

演示实验

学法:观察

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电在我们生产生活中间非常重要,但是电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看不见,摸不到,非常神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二、开始新授

1、出示学习指导,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解决学习指导中涉及到的问题。带有疑问的问题,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如果仍不能解决,在问题回答完毕后可以让老师讲解。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3、教师提问学生以上问题,演示摩擦起电实验、验电器作用。

4、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对重难点部分(3、5)借助课件进行讲授。

三、当堂检测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电荷互相排斥,______电荷互相吸引.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电荷.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总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4.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完全闭合,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四、学生小结本节学到的知识。

五、学生完成教材中自我评价作业(P37 1、2)。

六、板书设计

3.1电现象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2、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反思与建议:

1、教学反思

2、改进建议

第二篇:电现象教学设计(定稿)

<电荷

摩擦起电>教学设计

赣州一中

张细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了解验电器的使用及工作原理(3)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操作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摩擦起电现象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摩擦起电的原因及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规定

四、教学器材

牙刷

泡末盒

刷子

塑料带

验电器

西红柿

电流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魔术表演引入新课,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魔术表演]请学生观看老师泡沫盒吸乒乓球和塑料鱼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授知识

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视频片段]: 放映一段奇妙的电现象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电现象,[提问]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那带电体之间会不会吸引呢?(引导学生设疑)

设计探究实验:带电体之间会吸引吗?

[实验演示1]将牙刷在头发上摩擦几次后安放在支座上,然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观察现象。

[实验演示2]将牙刷在头发上摩擦几次后安放在支座上,然后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引出电荷的分类)总结实验结论:

1、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但不仅是吸引的,也可

能排斥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不同

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帮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设问]:既然带电体之间有的时候相互吸引,有的时候排斥,那什么情况下带电体之间是吸引的,什么情况下带电体之间又是排斥的呢?

[学生探究实验2]猜想: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实验器材:刷子、塑料片、牙刷等。

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通过摩擦的方法使两个塑料片带上同种电荷相互靠近,观察实验现象。

2,将刚刷过的刷子靠近塑料片,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3]将牙刷在头发上摩擦几次后安放在支座上,然后用另一支在头发上摩擦过的牙刷靠近它观察现象。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同一物体摩擦另两个相同的物体,这两个物体带的电是相同的)

教师小结:大量实验表明,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设问]我们知道物体带电,那么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引导学生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去判断并指出实验室也有检验仪器——验电器

[flash动画模拟]根据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动画模拟,让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归纳: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排斥

[设问]在刚才的模拟动画中,锡箔片有没有产生新电荷呢?为什么我们不把摩擦起电叫摩擦生电呢?

[flash动画模拟]通过flash动画模拟摩擦起电全过程,找出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师生共同归纳:摩擦起电过程并没有创造新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所以我们说摩擦起电而不说摩擦生电

[设问] 从刚才的动画模拟过程,同学们会发现电荷可以象水一样流动,水定向移动叫水流,那么电荷定向移动呢?

教师小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有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设问]日常生活中用的电却是持续不断的,那么怎样获得持续的电流呢?

(向同学们介绍电池的发展史)[学生探究实验3]水果电池的制作

为学生提供西红柿两个,电流计一个,铝片铜片个一片,指导学生制作水果电池。

教师小结:电池可以提供持续的电流。

(三)课堂小结:按知识点小结,并解析有关问题

(四)课堂练习:(预先制成课件,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六)布置作业(作业量少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课后按不同层次进行辅导。

第三篇:电是什么 教学设计

电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

3、能通过“试一试”归纳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教学重点】

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验电器,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归纳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原理及带电的多少。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分析得出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和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的原理。

【教学准备】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把、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探究,组织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学生观察课本彩图,思考电的用途)。

2、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3、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说明]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电”有初步认识

二、摩擦起电

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3、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

4、教师归纳总结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回答实验情况,并归纳结论)

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5、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摩擦起电现象吗?请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回答)

三、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1、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学生猜想)

2、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图13-7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并归纳实验结论。(学生思考归纳实验现象)

4、教师归纳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结论: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 同。

[说明]实验探究中要教育学生与别人合作,分析归纳结论时要分步骤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演示“迷你实验室”的实验。(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概念、观察实验、加深认识)

6、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并介绍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摩擦起电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四、验电器:

1、提出问题: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构成的?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学生阅读、观察、思考)

2、让学生观察实物、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3、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学生进行实验)

4、教师通过“加油站”介绍静电感应现象。

5、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人们对电的最初认识。

五、例题

[例1]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摩擦起电,越梳头发积聚的同种电荷越多,同种电荷相排斥。

[例2]三个带电或不带电小球甲、乙、丙,已知甲跟乙相排斥,乙和丙相吸引,如果乙带正电,则()

A.甲一定带负电 B.丙一定带负电

C.丙可能不带电 D.甲可能不带电

答案:C

[例3]:用经过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这表明验电器原来()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三者均有可能

答案:A

六、课堂练习: P64 1、2。(完成练习,反馈矫正)

七、小结:出示目标,让学生小结。(依据目标小结)

八、作业:课后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实验探究

(一)二、实验探究

(二)三、验电器

1、摩擦起电 1、两种电荷:正电荷 1、原理

2、物体带电 负电荷 2、构造

3、电荷间作用规律 3、使用

【教学反思】

课堂实验:

1.细水流做实验时需要加入颜料,使效果更明显。并在装置背后加单色挡板,效果更明显

2.一些物体摩擦起电的实验,强调一些来做实验:用身边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来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描述你所看到的效果。(一些物体摩擦不起电)

3.不同颜色气球摩擦起电可以贴在墙上。并用来验证那个气球带了电。方法一:带电物体的性质。方法二:将它靠近验电器用验电器验证。

4.拿带正电、负电、不带电的符号,学生形象的反映排斥和吸引的效果。

科学性问题:

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有电子的移动,但是不能制作正电荷的移动。因为原子核不会产生移动。

使用验电器时,不能将带电物体在验电器上停留太久,或者会产生漏电,没有该有的效果。验电器也不宜用手接触。

电的重要性可以关闭电源来做个反差性的效果,更显示其重要。

第四篇:电是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物体怎么会带电、什么是摩擦起电、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两种电 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

二、实验准备

玻璃棒和丝绸一套 橡胶棒和毛皮一套(或实验视频由于空气潮湿本课题用的是实验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学生是否观察到这些现象

现象1:干燥的天气时,早上起来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现象2:晚上睡觉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有时还会伴有火花出现。

现象3:用塑料尺子或笔套,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后,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塑料尺“吸”住了。

现象4:把泡沫用手捏散后,手上沾上的小泡沫颗粒,怎么甩也甩不掉。

现象5:吊扇的下表面沾有很多灰尘。吊扇的下表面按道理讲不会有灰尘落上去,但为什么会那么脏呢

现象6:窗外玻璃上经常粘满灰尘,这又是为什么?

现象7:穿上化纤的衣服,特别吸灰,特别容易变脏。

上述很多的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这些现象就是物理学上所说的摩擦起电现象,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1)多媒体展示《摩擦起电》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2)展示自学指导1,并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本57-58及60页内容准备回答问题

(3)追问:拿在手中的铁棒摩擦后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呢?我们怎么做能使它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呢?

教师指名回答问题,认识什么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展示自学指导2,学生根据自觉指导学习58-59页教材上的内容准备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问题,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及正负电荷的规定。

(2)多媒体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认识验电器及工作原理

(1)多媒体展示验电器实验视频,学生观察验电器的结构及作用

(2)展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学习60页教材内容及图14-4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准备回答问题

(3)指名回答问题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课堂练习

运输油料的汽车的油罐的总是拖在地上一条铁链,为什么?博物馆在收拾古书时,为了防止书面破损,要给古书充电。给古书充电,页和页之间会自动分开,给古书充电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某地毯厂在编织地毯的时候,往编织中夹杂一些小的不锈钢丝,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自主练习并展开交流讨论,指名展示答案,教师讲评

(四)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五)板书设计

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和作用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第五篇:磁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磁现象 磁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二十章第一节,该节知识点偏多,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磁与电非常重要,因此,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总结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思维还处在形象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还是不太易懂,所以本节知识主要依靠实验和生活现象来阐述物理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重、难点】:以探究磁体的性质为重点,难点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教法与学法】:主要通过演示实验和讲解来阐述本节内容;学生则通过分组合作及讨论领悟物理知识。

【教学器材】: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环形磁体、铝棒,铁屑、木屑、铝碎片、大头针、白纸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同学们展示几幅非常壮观漂亮的极光图片,使学生进如学习的乐园,然后再利用故事“秦始皇的阿房宫奥秘”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入新课,进行讲解】

1、认识磁现象

“演示实验”分别用白纸包裹的磁体和铝棒去吸引铁屑、木屑、纸屑、铝片等不同物质,观察现象。

结论: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的分类:

(1)按磁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2)按形状来分可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分组实验”各组分别用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去吸引均匀的铁屑,观察现象并讨论“磁体上的磁性一样的吗? 请小组代表发言

结论: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2)磁体有几个磁极?

“演示实验”将本已破损的磁体分成两块,再次去吸引铁屑,观察现象,并由同学们讲述。

结论:任何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3)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实验”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悬挂,使其在水平面能自由旋转,观察其静止是的指向。定义: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N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分组实验”各小组将一根条形磁体悬挂使其自由旋转,用另根条形磁体的N极去靠近它的S极,观察现象或用S极去靠近它的N极,观察现象;(互相吸引)再用S极去靠近S极或N极靠近N极,观察现象。(互相排斥)结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

提问:条形磁体是钢做的,原来没有磁性,怎样使它现在具有了磁性呢?(1)使它具有磁性的方法很多,但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它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演示实验”:钢针原来没有磁性,在磁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它就具有了磁性,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别针。

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获得的磁性可以长期保存,有的一会儿就没了呢? a硬性材料:磁化后能长时间保持磁性。b软性材料:磁化后不能长时间保持磁性。(2)消磁

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减弱或失去磁性 银行卡、磁卡不能和手机放一块 【课堂演练,举一反三】

1、有两根外形一样的钢棒,甲靠近乙的中间有吸引力,而乙靠近甲的中间没有吸引力,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哪根没有磁性? 【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我做归纳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磁现象(第一课时)

1、磁现象: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2、磁极间的作用:(1)磁极:N S极(2)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教学反思】由历史故事来引入新课,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司南、指南针,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磁性的认识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感悟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关于磁性,教师补充除铁以外的钴、镍这些铁磁性物质,使学生认识更完善。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磁极间的自由组合,和对结论的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让学生举例展示磁性材料在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提供努力学习的动力。

下载电现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张小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例2和例3,第9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

    《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9.1 《磁现象》教学设计 富水镇初级中学 汪锋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九章电与磁的第一节磁现象,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磁体、磁极和磁体间相互......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一、知识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二、方法过程 1.感知......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中学物理学科和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实验为主,突出探究、合作、整合的理念,进行整体系统设计。在前期分析(包括学习背景分析......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构成,分类。 2.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宋晓楼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221212 sym200404@126.com 教学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六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知道摩擦起电,知道带......

    教学设计磁现象

    9.1 磁现象 舒展波 2007年5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 过程与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

    关于早恋现象教学设计

    《家长必读》第三版初级中学分册 优秀教案评比 切莫让早恋之花悄悄绽放 ——《家长必读》第三版初级中学分册第八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何为早恋现象及早恋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