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张小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
1、例2和例3,第9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这几天,阳光明媚,冬日的暖阳驱散了初冬的寒气,大家高不高兴?教师想问问同学们,你觉得明天还会是晴天吗?
2.学生猜: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阴天,问:能确定吗?(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有的现象不能事先确定。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每两个学生准备一枚硬币。老师每组发一张记录单)
(1)教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玩。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硬币)我们知道,硬币有几个面?(两个)我们这儿规定:有字的一面是正面,另一面这是反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不过,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请看大屏幕,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活动要求(学生朗读)
活动要求:
1.抛之前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2.两人一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每人抛五次,注意观察硬币落地后有几种结果并记录在表格里。
3.活动后想一想怎么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硬币落地后出现的结果。(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
(3)学生汇报:你们组抛的硬币几次正面向上,几次反面向上呢?。同学们,从刚才抛硬币的活动中,你们发现硬币落地后出现了几种结果呀?老师也想来抛一抛,你觉得老师抛这枚硬币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不能确定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可能)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别着急,好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摸球比赛。
请看:老师这儿有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里装有6个乒乓球。我们知道,常见的乒乓球有哪些颜色,黄色和白色,那么,我们就每个同学摸6次,以谁摸出的乒乓球是黄色的次数多的同学获胜。哪三组愿意推荐一个同学来参加比赛?
这儿有三个盒子,你想选择哪一个?我们通过抽签来决定,好不好? 你猜一猜:你会摸到第几号?
如果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应该怎样说? 在没有摸出来之前,你们能确定会摸到几号吗?所以,这也是不确定现象。老师宣布比赛规则:
摸的时候不允许偷看;摸出一个之后,将摸出的乒乓球放入盒子里再摸。学生开始比赛。
老师作好记录,宣布比赛结果。
某某同学获得了冠军,但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没摸到黄球的同学也别伤心,老师给你一个特权,让你打开盒子,看看盒子里的乒乓球,好吗?
看了盒子里的乒乓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 小结:在三号盒子里,能摸到黄球吗? 板书:不可能
如果再让你在这个盒子里摸,你能摸到黄球吗?为什么?确定吗?确定该用上什么词呢?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事先已经确定的现象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也就是说,我们从三号盒子里摸出的球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确定吗?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确定现象。
板书:确定
刚才我们看了一个黄球都没摸到的同学,想看看获胜的同学盒子里的乒乓球吗?
为什么他会获胜?如果从盒子里摸,摸到的球怎么样?
还有几号盒子我们没看?猜一猜,你觉得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呢?为什么?如果我们从二号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谁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描述呢?
如果我们把刚才的游戏规则改成这样,你最想选择哪一个盒子呢?为什么?为什么不选一号盒子呢?为什么你们也不选2号盒子呢?
刚才我们进行了摸球比赛,接下来,我们又来放球。看看这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些什么颜色的球?来看看第一关: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谁敢来试试?
学生放球。如果老师从里面摸一个球,摸到的一定是┄ 除了这种放法,还有其它放法吗?
谁能用一句话归纳一下:只要我们怎么放,摸到的一定是绿球。来看看第二关: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学生操作。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只要我们怎么放,摸到的就不可能是绿球。看第三关: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怎么放,摸到的可能是绿球。3.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通过我们的摸球放球,同学们对不确定和确定现象已经了解了。想到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不确定或确定现象吗?
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生活里的事情吗?
四、课堂练习。
1、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判断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幻灯播放。
2、课堂活动1题。
3、“青蛙”跳水游戏。
五、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篇: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本套教科书第1次出现“可能性”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的知识做准备。对于可能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体验,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这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有利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不确定现象。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四、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老师给每组准备了学具,等会每组组长来抽取学具。2.老师要请一位小帮手,帮老师记录,在抽取的数字后面打√。3.你想抽到几号? 生1:3号 生2:5号 生3:9号
4.请用一句话把刚才三位同学的猜想描述出来。生1:我会抽到3号,5号或者9号 生2:我可能抽到3号,5号或9号 „„
5.这个同学真会表达,还用到了“可能”这个词 板书:可能„„可能„„ 三个学生抽取学具
6.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不一样
7.抽到几号学具,这个事情确定吗? 板书:不确定 师:请其他组长来抽取学具
8.请看黑板还剩下哪几个数字? 接着抽,结果会怎样? 生1:要么是4号,要么是10,要么是12号 9.你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表达吗?
生2:可能是4号,可能是10,可能是12号。10.你想抽到几号? 11.你确定吗? 生:因为„„可能„„
12.只剩下一个,剩下的一组抽到的是几号? 13.你们怎么这么肯定? 生1:只能是13号 生2:肯定是13号
14.换一个词说一说,一定吗? 板书:一定 15.能抽到其他数字吗? 板书:不可能
16.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现象
(二)新授课
(1)不确定现象 小组合作:抛硬币、猜纸牌
1.每个组都拿到了学具,请先把学具放在桌子上,接下来请看大屏幕。请男生齐读抛硬币的游戏规则:1号记录,2号,3号,4号每人抛3次。我们通常把有数字的一面叫做硬币的正面,有图案的一面叫做硬币的反面。
请抽到抛硬币的小组这样操作:手指像这样弯曲,留出空间,让硬币晃动起来,将结果记录在表单上。
请女生齐读抽纸牌游戏规则:1号记录,2号整理纸牌,3号,4号每人抽5次。(每抽一次放回去)我们把这种花形的叫做红桃,这种花形的叫做黑桃,这种花形的是梅花,这种花形是方块。请抽到纸牌游戏的小组这样做:先整理纸牌,每抽一次,放回去,再整理,再接着抽。
2.请一位同学来读合作要求 3.开始小组合作
第一组:我们组是抛硬币游戏,(拿出硬币)硬币有正方两面,我们组的猜想是正面,或者反面。我们发现抛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
师小结:抛硬币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有两种结果。第二组:我们组是抽纸牌游戏(拿出纸牌给其他同学展示,有四张不同花色的纸牌),我们组的猜想是„„我们发现......可能是红桃,可能是黑桃,可能是梅花,可能是方块。师小结:抽纸牌可能抽到红桃,可能抽到黑桃,可能抽到梅花,也可能抽到方块,有四种结果,我们把两种及以上的结果叫做多种结果。有多种结果,是不确定现象,用数学语言“可能”来描述。4.请你说一说身边的不确定现象?(2)确定现象 全班:乒乓球游戏
1.接下来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游戏,纸箱里面有白球和黄球,从中摸一个,结果会怎样?
生1:我可能抽到白球,可能抽到黄球。是不确定现象。2.接下来请看 老师依次拿出所有白球,展示给同学们看。3.现在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1:我猜肯定全是黄球
生2:里面黄球有很多个,白球只有一两个 这位同学说到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知识面真广。生3:一定抽到黄球 4.师:验证你的猜想。学生依次拿出所有乒乓球
5.请拿出你们摸到的乒乓球,举高点,给全班同学看看
6.只有一种颜色,结果是唯一的,仅有一种结果 板书:一种结果 7.可不可能摸到白球? 生:不可能
8.小结:结果只有一种,是确定现象,用数学语言“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结果是否唯一,是我们判断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接下来,请用刚才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用“可能”“不可能”或“一定”描述下列现象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充分表达)1.北极星在北方 生1:北极星一定在北方 师:这是什么现象? 生1:确定现象 师:同意吗?
2.妈妈今年35岁,明年36岁。
生2: 妈妈今年35岁,明年一定36岁。是确定现象。赞同吗? 3.抛一个骰子,抛出的点数是6 生3:抛一个骰子,抛出的点数可能是6,可能是5,也可能是„„是不确定现象。师:有不同意见?
4.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获胜。
生4: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可能获胜,也可能输。是不确定现象。5.明年的今天会下雨。
生5:明年的今天可能会下雨。是不确定现象。(2)判断
用手势抢答,错误用“×”,正确用“√。(3)放球
请你用磁铁设计一个确定现象或者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师介绍三种不同颜色的磁铁)活动目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转化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老师祝语 今天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 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 可能„„可能„„ 多种结果 确定现象 一定(不可能)一种结果
第三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推荐]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石桥中心小学校
张良伟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教学准备:硬币、乒乓球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雪花)让学生猜猜到底在那只手上。
1、学生回答。(你认为在哪只手上,想看一看在那只手上吗?)
2、在老师的手没有打开之前,你能确定在哪只手上吗?(不确定)
3、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抛硬币活动
1、大家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怎么样?
2、介绍硬币的正反两面(有字的为正面,没有字的为反面)
3、学生都活动要求:每人抛一次,每组选一人在表格中记录,记下抛的总次数和正反面朝上的次数。
4、学生活动,其余的同学观看硬币落地后的情况。
5、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学生分析,判断硬币落地后的情况。①:汇报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 ②:从抛硬币的效果来说,结果有几种。
③:老师再次抛硬币,你认为老师抛这枚硬币的结果究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向上?能准确吗?
回答:抛一枚硬币,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板书:可能是···也可能是···)
④:究竟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在没落地之前能确定吗?(不能确定)数学中把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二)出示摸彩球活动
说要求:没人摸一次,摸完后放回去,摸完后放回口袋能偷看吗?(不能偷看)摸到黄色乒乓球最多的小组获胜
1、师:有一些彩球,第一个盒子里装的全身红球,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结果,结果是确定的吗?
①:学生活动。
②:汇报
③:学生打开袋子观察。
④:汇报
⑤:学生说说汇报结果
a:1号袋能摸出黄球吗?(不可能)如果再让你摸一次能摸到白球吗?
学生说(从一号袋是不能摸出黄球的,一定是白球)
板书:一定·····不可能
b:像这样的现象叫确定现象
c:获胜的小组为什么会胜?(摸到的球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白球)
d:还有那一组的口袋没有看过?你猜一猜口袋里会没有那些颜色的球?
说说从这个口袋里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掌声鼓励。
⑥:把黄改为白
a:1号袋会赢,用今天的知识解释(摸到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b:为什么没有同学会选错袋(摸到的一定是黄球,不能是白球)
c:为什么没选2号袋(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放球
1: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一定是绿球(可以吗?掌声通过)
A: 老师如果在口袋里任意摸一球,一定是绿球吗?
b:用一句话概括,只要我们放入口袋里的全是绿球,摸到的一定是绿球。
2:不可能是绿球
a:指名上台放,其他同学看一看和你的放法相同吗?
b:归纳,只要我们不放绿球,摸到的就不可能是绿球
3:可能是绿球
a:小组内说一说,和其他同学不同的结论(交流)
b:汇报(怎样才可能摸到绿球?)
c:归纳,口袋里面要放入绿球,又要放其他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球
可能会摸到绿球。
(四):生活中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a:同学们,想到生活中去看看有哪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吗?(小组讨论2分钟)
b:教师巡视
c:汇报,(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是确定现象还是不确定现象)
E:小组之间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a:小组交流
b:汇报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向爸爸妈妈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事情
板书: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
确定
可能···也可能是···
一定···不可能是···
第四篇:磁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磁现象 磁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二十章第一节,该节知识点偏多,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磁与电非常重要,因此,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总结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思维还处在形象阶段,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还是不太易懂,所以本节知识主要依靠实验和生活现象来阐述物理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重、难点】:以探究磁体的性质为重点,难点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教法与学法】:主要通过演示实验和讲解来阐述本节内容;学生则通过分组合作及讨论领悟物理知识。
【教学器材】: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环形磁体、铝棒,铁屑、木屑、铝碎片、大头针、白纸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同学们展示几幅非常壮观漂亮的极光图片,使学生进如学习的乐园,然后再利用故事“秦始皇的阿房宫奥秘”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入新课,进行讲解】
1、认识磁现象
“演示实验”分别用白纸包裹的磁体和铝棒去吸引铁屑、木屑、纸屑、铝片等不同物质,观察现象。
结论: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的分类:
(1)按磁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2)按形状来分可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分组实验”各组分别用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去吸引均匀的铁屑,观察现象并讨论“磁体上的磁性一样的吗? 请小组代表发言
结论: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2)磁体有几个磁极?
“演示实验”将本已破损的磁体分成两块,再次去吸引铁屑,观察现象,并由同学们讲述。
结论:任何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3)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实验”用细线将条形磁体悬挂,使其在水平面能自由旋转,观察其静止是的指向。定义: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N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分组实验”各小组将一根条形磁体悬挂使其自由旋转,用另根条形磁体的N极去靠近它的S极,观察现象或用S极去靠近它的N极,观察现象;(互相吸引)再用S极去靠近S极或N极靠近N极,观察现象。(互相排斥)结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
提问:条形磁体是钢做的,原来没有磁性,怎样使它现在具有了磁性呢?(1)使它具有磁性的方法很多,但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它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演示实验”:钢针原来没有磁性,在磁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它就具有了磁性,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别针。
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获得的磁性可以长期保存,有的一会儿就没了呢? a硬性材料:磁化后能长时间保持磁性。b软性材料:磁化后不能长时间保持磁性。(2)消磁
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减弱或失去磁性 银行卡、磁卡不能和手机放一块 【课堂演练,举一反三】
1、有两根外形一样的钢棒,甲靠近乙的中间有吸引力,而乙靠近甲的中间没有吸引力,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哪根没有磁性? 【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我做归纳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磁现象(第一课时)
1、磁现象: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2、磁极间的作用:(1)磁极:N S极(2)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教学反思】由历史故事来引入新课,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司南、指南针,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磁性的认识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感悟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关于磁性,教师补充除铁以外的钴、镍这些铁磁性物质,使学生认识更完善。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磁极间的自由组合,和对结论的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让学生举例展示磁性材料在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提供努力学习的动力。
第五篇:《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9.1 《磁现象》教学设计
富水镇初级中学 汪锋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九章电与磁的第一节磁现象,教材没有给出明确磁体、磁极和磁体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全靠学生自己总结。也就是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至于磁化现象,可以作为略讲内容,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磁化的利与弊来认识。通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并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获得磁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磁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教具 :铁块、铝块、铜块、泡沫块、木块、橡皮、铁钉、铁锁、回形针、电磁铁、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硬币、信封、纸杯等。
学具: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屑、铁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课
完成小魔术(用磁铁分硬币)导入 板书课题:§9.1 磁现象
二、探究新知
1、磁性和磁体 活动一:
提出问题:出示磁铁和以下材料,磁铁会吸引下列哪些物质? 铁块、铝块、铜块、泡沫块、木块、橡皮、铁钉、铁锁、回形针。学生猜想
究竟哪种猜测结果是完全正确的呢?
设计并进行实验: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上讲台把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出来呢?
用磁铁靠近以上材料,观察现象: 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的物质有:铁块、铁钉、铁锁、回形针。
不能吸引的物质有:铝块、铜块、泡沫块、木块、橡皮
通过实验我们解决了刚才有争议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铁制品)
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质的材料和铁制的物品,我们把磁铁
能吸铁、钴、镍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板书:磁性——磁体 生活中在哪儿见到过磁体。
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磁体。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并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2、磁极
活动二:磁铁中哪个部位磁性最强?
提出问题:磁铁所有部位的磁性一样强吗?怎样才能证明磁性的强弱?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交流该怎样进行实验并观察。通过实验得出:
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是两端,我们把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演示:小磁针旋转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
板书: 磁极
3、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三:
提出问题:假如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会出现什么现象? 猜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是磁极,老师手中有两块磁铁,假如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又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你们猜一猜。
演示:将磁铁两极分别靠近小磁针的一端,让学生观察出现的现象。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板书)。※补充:有磁性的物体吸引没有磁性的铁、钴、镍。
4、磁化
南极(N)北极(S)
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以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
提出问题:人造磁体是怎样拥有磁性的? 学生猜想 进行实验: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叫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让学生做刚才的演示实验:当铁钉吸引铁屑后,将磁体拿掉,当磁体拿掉后,铁钉还能吸引大头针吗?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看怎样使铁钉具有磁性,然后交流。
[演示实验]:演示电磁铁通电后可以产生磁性。磁化现象有利、有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不利: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有利:带磁性的螺丝刀可以把小螺丝“吸”上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2、总结本节知识点
3、揭秘小魔术(1元硬币含有磁性材料,1分硬币不含磁性材料)。
四、巩固拓展:
1.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是_______,这个部分叫_________,分别叫____极和____极
2.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气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_____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_____,S极指_______
3、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 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4、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小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
A一定是无磁性的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有磁性
※5.有二根形状相同的钢棒甲、乙,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如果没有任何其它用具,怎样才能知道哪一根有磁性,哪一根没有磁性?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32页练习。
2、课外作业:找一根缝衣服用的钢针,试着将它磁化。你能找出多少种磁化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怎样做可以使钢针获得更强的磁性。
板书设计:
§9.1磁现象
1、磁性——磁体
3、同命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南极(N)
2、磁极 北极(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