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Unit3 How many B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PEP三年级下册 Unit3 How many B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台河茄子河区双鹤小学 姚立艳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11—20的英语表达法及运用。本课在A部分学习“How many„can you see? I can see„的基础上,扩展到学习“How many„do you have?”以及答句“I have„”。学生还需要学习赞美别人的物品,如How nice!本课是一节新授课,既是本单元的基本语言内容,又为本单元知识扩展和综合语言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完成本单元和今后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1-20的英文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了简单的运用。因此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重组,学习难度不会太大,但是在运用重点句子“How many„do you have?”以及答句“I have„”时会有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轻松的运用这两个句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及以上分析,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能听懂会说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学生能听懂会说赞美别人物品的句子,如How nice!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通过创设情景、完成任务和游戏等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有用的,产生成就感,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1、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
2、教学难点:在交际中灵活综合运用句型“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学的方法应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以及新课标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我采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种教法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知识,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用小组合作法学习英语,按英语学习能力高低搭配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给了学生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自然导入。
我用歌曲 “Ten little Indians” 和游戏 Clap twelve times, Show me ten.导入新课。(课前歌曲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和谐气氛。同时起到衔接新旧知识,铺设桥梁的作用。)
(二)设置语境,感知语言
1.新课伊始我出示一个没有完全打开的16色的蜡笔盒,主要通过问学生两个问题:How many crayons can you see? 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师生交流来呈现与课文相关内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习得了语言,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2.在学习课文知识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让学生看图片听录音,视听结合,来感知课文。最后让学生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朗读课文。
(1)Who has the new crayons?(2)How many crayons does John have?(3)Are they nice?(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学生会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熟练的朗读课文同时也理解课文了含意。)
(三)趣味操练 层层突破
/ 3 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之后,我开展比一比谁让记忆重点句子快,谁造的句子多和运用句型接力回答等竞赛活动。(活动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所学的要点:How many „do you have? I have „How nice!得到自然练习及巩固。)(四)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句型以后,我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经历,安排了下面四项活动:
学生戴上John和 Chenjie的头饰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对话表演。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年龄,猜数量。调查身边同学光荣榜上有多少颗星。
(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新知识在活动中得到自然运用。使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
课后我设计了两个作业。1.听录音模仿课文。
2.调查回答问题:How many toys do you have? How many story books do you have?(我布置的生活型、趣味性型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自己的大胆实践,有质量地完成作业。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七、板书设计
Unit3 How many?
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板书内容为本课重点内容,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 3
第二篇:《高山流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高山流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故事,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知音难寻,第二部分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三部分为高山流水悼知音。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凭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文章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体会他们的深厚情谊。学生对于“知音”一词较为熟悉,但是对于这个词的来历并不清楚。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用真诚的心与人交往,珍惜同学间的友情,和同学有爱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读中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2.乐曲赏析:感受《高山流水》乐曲的美妙。
3.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2.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教师准备:课件、《高山流水》音乐、《高山流水》小视频、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高山流水(板书)
1、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2、你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给大家听听。(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自我展示的能力。)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琴艺高超,却找不到听得懂他音乐的人,后来伯牙做官出使出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元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师相机板书关键字词: 俞伯牙、钟子期、知音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知音难寻部分
师: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第1段),学生齐读。课文里还有一个词也告诉我们他在音乐上的成绩卓著,找找。(琴艺高超)
1、作为这样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找到听得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生答)
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请同学们找找。(第2段)
3、抽学生读
4、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直都没找到知音)
5、在第2段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俞伯牙知音难寻。(琴艺高超、始终)
6、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伯牙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得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请同学们朗读。
(二)学习巧遇知音。
1.师: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他也始终没有碰到过听懂他音乐的人,是多么遗憾的事呀!后来,伯牙做官出使楚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圆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请同学们自读3、4自然段。
2.小组交流:哪些地方描写了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的美景?(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学生汇报)
3、学生齐读,再次感受美景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3.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有琴声的傍晚,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播放录音3-4段)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高山流水》,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正当伯牙弹起这首曲子时,钟子期来到了伯牙身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默读5-7段,钟子期听了音乐后,他会说点什么呢?读后请勾画出描写钟子期神态、语言的句子。
6.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课件出示课件)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课件出示)
(1)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①这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子期的话说明伯牙的琴弹得好,弹得妙,能用你们的“读”表达出音乐中所蕴藏的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吗?(抽生读;齐读)
③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赞叹。)赞叹什么?(琴声美、妙、琴声惟妙惟肖等)他是怎样赞叹的?(再齐读)
(2)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有味道)你来有味道地读读。(抽读)
看到了音乐中所描绘的景色,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我们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说……(再读)
(3)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师:当伯牙听到子期的两次赞叹后,心情和神态有怎样的变化。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当伯牙听了子期的赞叹后,为什么觉得惊讶?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看了子期一眼)
②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子期的手……齐读!
③体会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激动的心情?自由读。
④师: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⑥引读。他激动万分地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了解我的人啊!”
7、观看视频再次感悟伯牙抚琴遇知音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师:一次巧遇,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第二年八月十五,当伯牙来到汉阳江口,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
2、子期留下了什么遗言?(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好的听先生的琴声。)(抽生回答)
3、总结:活着信守诺言,而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还要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友谊!
4、当伯牙得知子期去世这一消息后,心情如何?请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或句子。
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体会出伯牙心中的悲痛?(生回答)师:你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悲痛欲绝)⑥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示意学生齐读11、12自然段)⑦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伯牙长叹道:“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齐读)
5、观看小视频,再次体会伯牙痛失知音摔瑶琴痛苦的心情。(点击播放视频)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师:伯牙遇子期而激动万分,又因离别而心碎不已,正因有了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与“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学生自读第13、14段、汇报“高山流水”、“知音”的含义)
二、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谁?为什么说他是你的知音?你是怎样对待你的知音的?(指名说一说)
2.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友谊。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和同学团结友爱,好吗?
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 ――― 钟子期
第三篇:《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2——6自然段,抓住钱学森说的两句话,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
3、学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体会倒叙写法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1、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
2、学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体会倒叙写法的好处。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上一节,我们初学了《钱学森》一文,对钱学森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他?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体验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2、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呢?首先,我们要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先来看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简介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被誉为“超声速时代之父”,是美国空军科技的奠基石。)“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从这段语言文字中发现了什么?从两个“最”读懂了什么?(钱学森很出色、有才华、学有成就等)
这么出色的钱学森留在这么著名的冯·卡门教授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些什么呢?…… 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是钱学森却选择了回国。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钱学森呢?
钱学森怎么回答的?(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谁来读钱学森的话,注意此时你就是钱学森。板书:我是中国人 你从钱学森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怀?板书:拳拳爱国心
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他一刻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吧(齐读)
4、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齐读留学生说的话)你对这些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看法?
其实中国留学生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的确很落后,开展科学研究实在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毅然地选择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
轻声读读这句话,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呢?“终于”写出这一天来之不易,写出钱学森激动、喜悦之情。“应当”是什么意思?从“应当”一词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同学们,你们觉得还有谁会来劝钱学森不要回国呢?他会怎么劝呢?
引读:钱学森认为回国是义务,回国是责任;是对祖国培育之恩的回报。所以不管谁来劝,他总是说——(齐读第一处)
不管怎么劝,他总是诚恳而坚定地说——(生齐读第二处)
6、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牵动着钱学森回国的情思? 思乡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浓浓骨肉情
三、抓住侧面描写,体会回国艰难,衬托伟人不凡
师:这浓浓的骨肉情使钱学森牵肠挂肚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回国。但是,他的回国路充满了艰辛,真可谓一波三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指名说)请看:(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是谁说的?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甲种部队一个师10000人,乙种部队一个师5000人,五个师至少是25000人,一个钱学森至少抵得上25000人,真是个了不得的人!怪不得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齐读
读好这句话,关键要读好哪个词呢?“绝不能”什么意思?态度极其坚决的
这句话也是人物语言的描写。描写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课文的主人公是钱学森,所以对他的语言描写是——(正面描写),而这个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的语言是(侧面描写)。其实文中还有一处语言描写也是侧面描写,找找是谁的语言?(留学生)
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对比、衬托)
美国政府为了留住钱学森,让他继续为美国服务,他们会怎么留呢?
是啊,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把钱学森关进牢里,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引读: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五年漫长的岁月”对一心要回国的钱学森是怎样的五年啊?度日如年、寝食难安、望眼欲穿 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了。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倒叙写法,如果按时间顺序写,第一自然段要放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段放开头呢?
师:这种写法叫“倒叙”。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家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五、小练笔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回到祖国,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请同学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词吧。交流
六、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感受到了钱学森那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我想,《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最能表达他的心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因为——(学生齐读)我是中国人。像钱学森这样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两个这样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四篇:社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2.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 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教学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
2、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及社戏的民俗文化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叙事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学生畅谈:自己家乡的民俗或传统节日习俗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一起去了解小说中“我”的家乡的风俗:看社戏。
二、明确目标(第一课时)生齐读
1、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
2、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及社戏的民俗文化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叙事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介绍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
1、小说定义及三要素
2、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3、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
4、情节由四部分组成
(强调《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四、作者简介及解题
1、学生根据书下注解介绍作者及社戏
2、师补充鲁迅的代表作
3、检查生字词过关
五、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
2、请你根据小说情节设计几个农家一日游的活动项目:
请在文中找出或归纳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明确:时间:
地点:
人物:
一日游活动:1.掘蚯蚓,2.钓虾、3.放牛、4.去看社戏、5、偷吃罗汉豆 其中去看社戏,又可以分为: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 这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1.掘蚯蚓,2.钓虾、3.放牛、罗汉公公送豆(略写),详写的有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
3、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4、朗读第一部分,小结归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预习第二部分,体会月下行船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的技巧(重点)
2、背诵11-13段(难点)
一、复习导入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课前,我们通过导学案走进小说《社戏》感受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1、小说《社戏》的线索是什么?
2、小说《社戏》的主要情节有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学生畅谈,看社戏,吃罗汉豆,放牛,钓虾等)
2、看戏去并不是那么顺利,刚开始我们遇到了哪些波折?后来又出现了什么转机呢? 快速浏览5-9段:看戏前的波折,从文中找出: 看戏前出现了哪些波折?又有哪些转机?
三次波折:叫不到船;怕孩子不可靠;大人又无法同去。三次转机:八叔公的船回来了;孩子识水性;保证不出事
三、品析景物描写
过渡:得去看戏,之前低落的心情顿时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不仅体现在小伙伴们的划船技术上,就连去赵庄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了。
1、请仔细聆听,让声音把我们带回那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录音范读11—13自然段)边听边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勾画出来并批注。
所见:月色朦胧在水气里;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果然是渔火;松柏林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似乎是横笛,宛转,悠扬。所嗅: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
所感: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亲爱的同学们,美景要好好读,好好品,请朗读“月夜行船”片段,品味写景佳句。
画出文中的写景佳句并在旁边写下品析文字,说说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自由读 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做批注→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提示: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我觉得写得好,好在它用 写作手法写出了或表现了
。”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3、多么美的江南水乡啊,那碧绿的豆麦,淡黑的连山,红的渔火光,还有宛转悠扬的横笛,水草豆麦的清香,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描写得这么美? 小组合作,讨论: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句式:“我觉得
用得好,好在它用
的写景方法,写出了
或表现了
。”
或:从文中“
”的句子中,可以得出,景物描写可以运用…….的方法
举例:从文中“月色朦胧在水气里”和“那声音似乎是横笛,宛转,悠扬”的句子中,可以得出景物描写分别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多种感官
举例:从文中“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连山比作兽脊,向船尾跑去,生动形象地写出船行得快,表现我们急切的看戏心里,以及侧面表现小伙伴们的驾船技术高。举例:从文中“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可以得出,景物描写要融情于景,自失、弥散两个词看出“我”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仿佛融入这样的美景中。
5、小结归纳:
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融情于景)
四、学以致用
运用了这些写景的描写方法,作者把月下行船和月夜贵行的所见所闻写的可谓是“有声有色有味有形”,同学们,课文11-13段要求背诵,让声音再一次把我们带回到那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吧!(播放背景音乐)
全体同学:深情而投入的读。
1,运用课文写景的方法,写一个片段《冬天的校园》,要求能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方面的反映冬天这一季节特点。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布置作业:背诵
按中考标准,用3分钟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美段。你觉得怎么能表现这种美就怎么写,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写完同桌交互,修改自己的。(2分钟)在小组内交流,共同修改一篇最好的。(3分钟)
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评价
老师点讲归纳总结写作要点。
第五篇: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麋鹿>>
(苏教版)
菜子地小学六年级语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说明方法。
3、在了解麋鹿传奇经历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麋鹿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说明方法。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麋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麋鹿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可以概括地说说吗?
指名回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
二、深入探究,感悟麋鹿外形、习性的“奇”。
1、师:首先去看看文中到底是怎么具体介绍麋鹿外形特点的?请同学们阅读第2自然段,用直线划出说明麋鹿外形特点的概括性的一句话。读后交流:
★(出示)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板书:外形特点)为了说明麋鹿外形特点的奇特,这句话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板书:打比方)我们一起看着图再次比较一下。
(2)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而有幸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同学们,你们能否读出这份神秘感吗?女生齐读。
2、过渡: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写麋鹿外形的奇,而第三自然段是具体写麋鹿外形的奇。
(出示自学要求):
师:轻声朗读课文的第3_4自然段,思考: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说明麋鹿外形的奇?(用直线画出写外形特点的词句)②它们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用波浪线画出写生活习性的句子)
3、学生阅读,读后交流。
师:(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麋鹿外形的奇?(指名回答)a.“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b.“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c.“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d.“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e.“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同学们请注意:课文在描写麋鹿的体重和角型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
数字、作比较)对啊,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这样就使麋鹿的奇特形象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过渡:其实,麋鹿奇特的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也很奇特。(2)它们有哪些生活习性?(指名回答)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杈,六岁时杈角才发育完全。” 师:这样的生活习性和麋鹿——宽大的蹄子有联系。正因为有了宽大的蹄子,麋鹿才能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多奇的生活习性啊!
(3)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麋鹿自然繁殖能力很低?(作比较、列数字)过渡: 目前为止,我们知道了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都很奇特,那么它们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5—7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用圆点标出表示麋鹿数量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示麋鹿生活地点变化的词语。
读后交流:
时间:3000多年前→汉朝→ 1865年→ 1900年→ 1967年→ 1986年8月
地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郊→欧洲→ 英国→返回故乡
数量:有麋鹿→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多头→ 2000头
4、从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板书:保护野生动物)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也了解了它们的传奇经历,让我们懂得了要保护、珍爱动物,只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家园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
附板书:
外形特点
打比方
17、麋鹿
生活习性
奇
列数字
传奇经历
作比较 保护野生动物
当堂训练
课内阅读:
与其它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bǔ
rǔ()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公斤,角比较长,每年脱换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qū ɡǎn()蚊蝇,以适应zhǎo zé()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mǐn ji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bǎ shè(),潜游和mì
shí(),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的词语。
2、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填序号)A.解释说明
B.意思转折
C.意思递进
3、这段文字主要是从()()()()这些方面来描写麋鹿的外形的。
4、设计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
5、你所知道的珍稀动物还有哪些?(至少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