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进行创新教学设计为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
初中地理进行创新教学设计为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教学负担好像更沉重了,然而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有责任率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过去,我们称之为“备课”,而如今叫“教学设计”。它们之间不仅是名称的变换,而其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如何为初中地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教学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教学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5)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
(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八)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
(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我们以前经常强调备课要求备得很细、很周全,其实这里面就大大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意识,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课改新理念。
初中地理进行创新教学设计为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教学负担好像更沉重了,然而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有责任率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过去,我们称之为“备课”,而如今叫“教学设计”。它们之间不仅是名称的变换,而其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如何为初中地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3)教学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教学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5)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
(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八)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
(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我们以前经常强调备课要求备得很细、很周全,其实这里面就大大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意识,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课改新理念。
第二篇:初中地理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初中地理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学科淡出中考舞台,成为了一门会考科目,如何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会考成绩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成为所有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实施地理分层教学则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地理分层教学的提出、依据、作用、实施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多角度说明分层教学对地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 分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效率
引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由于学生来源各不相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广大教师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学生学习的两级分化越趋严重。在同一个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不够吃,中层生勉强够吃,后进生则吃不下甚至根本就不想学。另外自从地理不参加中考以来,学生甚至是家长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是次要的,如何有效地突破传统思维的弊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会考成绩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成为所有海南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灵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它不仅涉及到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组织的调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等等许多具体而微的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二、分层次教学的现实要求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而人的素质由于遗传以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客观上形成了高低不同的层次,分层次的教学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虽然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常规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教学的同一时空内实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思想,因此常规的教学被迫采取面对中等学生的折衷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接受必要的更高层次的、与他们的智能水平相适应的训练,不利于高层次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不合乎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种折衷的教学同样也不利于差生的学习,由于差生的反应速度慢,他们的思维往往受到干扰和抑制,形成了差生更差的局面。
就初中教学实际来讲,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众所周知,初中阶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从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学生原有的学习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由原来语数英三科增加到语数英政史地生七科),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时间的加长而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演变成为两极分化的局面。笔者曾对所教班级的初一8、9、15、16四个班级256名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吃不饱” 的有 47人,占 18.4%。
2)认为课堂教学内容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相对容易的有 104 人,占 40.6%。
3)认为课堂上内容虽听懂,但较难理解,不会运用的有76人,占 29.7%。4)认为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了老师所讲内容的有29人,占 11.3%。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确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怎么去面对这个差异,用什么办法去克服这个差异,都是摆在我们广大第一线地理教师的难题。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必然使部分学生掉队,丧失信心。只有尊重差异,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我们地理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地理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为了落实地理课分层次教学,又使每个同学都感到心情舒畅,教师先把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内容及方法告诉学生。在做细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自愿报名,笔者再根据期中考试情况、平常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分别进行打分,稍加调整,把班级分成ABC三等,各层次比例大致1:4:1。
1)A:85—100分,“吃不饱”,态度认真、基础好、兴趣浓、思维敏捷、上课积极的学生。
2)B:60—85分,“勉强够吃”,态度较为端正、自觉性有待提高、成绩和 兴趣不太稳定的学生。
3)C:60分以下,“吃不下、不想吃”,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 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2、指导思想分层
A层次——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B层次——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做到二激一防(即激发兴趣,激发进步,防止分化)
C层次——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做到一找三跟踪(找优生辅导,做好作业记录跟踪,单元测验跟踪,课后辅导检查跟踪)
3、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制定了地理教学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要求层次明确,具体和学生的层次相一致。
1)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A、B、C三层次的学生都一样掌握。
2)中层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即C层次学生可以不掌握,了解就好;A、B层次学生必须掌握。
3)发展目标:少数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分析和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学习,此目标A层次的学生应掌握。
例如初中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分层:C级:把握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的起止点和重要铁路枢纽的分布;B级;在C级目标基础上,能草绘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A级:在B、C级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如旅游、运输选择便捷路线)。实施这一环节应注重,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低层目标学生也可向高层迈近。
例如在讲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时,C层学生只需知道昼夜更替和时差就可达到目标,即是识记目标;而B层学生除知道这两种现象之外,还需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A层学生则需更进一层,在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机理之后,还能对这两个现象进行解释、理解和运用并有所拓宽,比如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如果地球没有了自转,只有公转,能不能产生昼夜更替呢?激发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和动手做实验来演示。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分层,避免以往地理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刀切的弊端,强化了针对性、具体性,并使每个学生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探究分层
1)设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用故事、新闻热点等巧妙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日界线时,可讲一对在跨过日界线时生下的双胞胎,先生下来的反而要叫后生下来的为姐姐,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2)依纲探究。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及自学能力,在提问的角度上应有所区别。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布时,B、C层学生只需要知道湿润区、干旱区对应的景观;而对A层学生则可提出问题:黄河的水量和珠江的水量比较,哪个多些?为什么?并提示学生可以在课本图中找到答案。
又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情况时,可以让学生分层次探究质疑。C层:我国降水的总趋势是什么?B层:我国降水总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A层: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雨带的推移有什么样的关系。一层一层提高要求。
5、作业分层
课上练习、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都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可以设置记忆填空、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索练习、开放性讨论等多种层次。在布置课堂练习和作业时,要注意所选择的习题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在全体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基础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习题可以量身定做,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抄袭作业的现象。
6、测试分层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即进行单元测试,试卷中对A、B、C三层学生的题目明确分类。A层同学在完成规定题目之后,另外做一些难度较大题目,并计入总分;B层同学只做规定的题目;A层同学只做基础题。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分层考试模式,“有选择”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考试时可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无淘汰”是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评价分层
每次作业评改,不按自然组上交,而是按A、B、C三个层次上交,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训练要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有当面批改,浏览抽改,选择评价。有时采用自改互评,在小组内,由A组学生改B、C层学生,这样差生得到优生的广泛帮助,优生又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公平、公正、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善于看到A层学生的不足,促进其更好发展,也要善于看到B层、C层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不断出现的“闪光点”,对于B、C层(尤其C层)学生的进步要及时提出表扬,并适当放大其优点,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阶段性检测中采用B、C卷试题,C卷题目难度为中等偏下,B卷题目难度为中等偏上,让B、C层学生检测C卷,A层学生检测A或B卷。在评价时,C层学生即使成绩不是很理想,只要平时表现良好,有进步,也可定为优秀。
由于分层教学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评价则是这种动力机的加速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表扬次数多的,有进步的及时调高一层次,无进步而相对落后的从高层调到低层次。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8、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树主干,那么课后辅导就是树的枝叶,所以抓好课后辅导也是搞好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学生成绩梯度,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好的A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活动;成绩中等的B组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基础差的C组学生成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辅导活动,平时也可以让A组学生对C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
教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四、地理分层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既注重整体的提高也关注个体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同时,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长帮助组员,组员也能够为小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奋起直追,最终在班中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在笔者运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所教的班级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年级平均分。如在初一第一学期期中全市统考中,所教的4个班级中,有3个班级成绩名列年级前3名;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体现了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尊重个体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得到发展的良好教学效果。
当然,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深知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与学习相关的辅导工作。在分层教学中,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学科内教师加强研究与协作,共同设计好教学目标、教案、导学案、训练、评价等环节,以推进整个地理学科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五、实施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几个问题
1)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备课授课,配置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分析都得分层进行,教师工作量无疑成倍增加,所以这一教法的坚持,虽对学生有利,对提高教师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上。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减轻教师负担又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2)如何解决因材施教与提高课堂效率之间矛盾;防止课堂分层指导复式教学化的倾向,都是下阶段研究的新课题。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毕彦秀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改即将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3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点:
①复习提问
②导入新课
③新课学习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旧教材的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在今后的旧教材教学中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
参评科目: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
————蛇形中学:康红英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地理学科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将这些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有趣有序而又充满活力,强烈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全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笔者作了一些初探:
一、精心设计导言,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的注意力正处于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的心理年龄阶段,上课伊始,教师如能围绕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导言,创设与本节核心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导入课堂,不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一张一弛的轻松愉悦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把学习活动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
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温分布》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近些年来,每年冬天,中国海南总会迎来一批多达十几万的“候鸟”老人,据调查这批老人大都来自中国东北,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快速导入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学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地理的道理,体验到知识的价值。
再如:学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分区地理《西北地区》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据了解,新疆地区的人们越是遭遇干旱,越是盼望出太阳,这又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西北地区的学习,揭开西 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之谜。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疑问和好奇处开始。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导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就能巧妙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围绕本节的重难点,善于利用与本堂核心知识相关联的教学素材或者学生的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或设置悬念或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全情地投入到阅读教材的学习之中。
二、坚持读图用图,夯实基础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画图,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夯实。
首先、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形象,如湘教版七年级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地形区,气温的高低变化等等,它们都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而借助相关地图,指导学生读图,便能一目了然。对重点地理事物,则更要常引导学生读图并画图,如中国地理中“五纵四横的铁路干线网络图”,更能让学生形成准确、牢固的形象记忆。
其次、地理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一张地图,我们可以采集到大量的的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知识,据此,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口 城市分布特点、工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人文地理特征,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区域的综合特征。基于这些,平时的教学更应该指导学生如何读图、用图、析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次、教师随堂画图,利用地图也是检测反馈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长江黄河的河流概况及河段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借助粉笔,带领学生,快速简笔画河流,讲到哪,画到哪,讲什么,画什么,对比分析也很直观,这样不仅加快了对学生知识理解掌握的检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识图、画图的能力。
第四、平时学习中,对于学生易错易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更要借助地图,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清讲透。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行政区划”中两个抽象的概念:省级行政单位和省级行政中心,经常有学生混淆,教师如能任画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简图,并用彩色粉笔标出其省级行政中心,这样就直观清楚地进行了纠错强调。类似于这样的易错易混的概念都要讲清,例如:农作物和主食、地形和地形区基础夯实理解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对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益处。
三、注重归纳总结,坚持联系实际,内化升华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
1、会读。
对于教材的阅读,通常需要图文结合。读文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重点,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阅读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点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理清知识的结构,从而抓住重点。例如、学习“四大高原”时,可以将四大高原的名称、范围、海拔、地表特征进行列表比较。
读图时,指导学生先看图名和图例,再依方位看图,并勾画标注图中重要的的事物,进而了解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征。例如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可以结合教材上的人口分布图,寻找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明白人口分布的规律,并探讨人口分布的原因;进而总结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探讨方法和规律。
2、会想。
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会想,思维是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而思维总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和标志。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更要帮助学生剖析问题,教会他们解题思路,使他们的思维有序的进行。例如学习“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看清地图上的地形与河流后,可以设计问题“地形与河流有没有相互影响?是怎样影响的?”通过思考,不难发 现:地势影响到河流的流向;河流又是塑造平原的主力。再如、在学习了“欧洲西部发达的旅游业”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地区旅游业要发展与该地区的哪些因素密不可分?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气候条件以及旅游设施、管理、服务等,进而迁移到我国的云南省的旅游业的发展。
3、会拓展,向生活倾斜。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也突出强调,地理学习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地理教学,不仅使地理学习变得枯燥泛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终身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许多的地理知识都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跳出教材,联系生活现象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为地理教学增“资”添“趣”。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重难点时,学生要记住各省的行政简称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教学时,教师能够巧妙地从识别车牌号码导入,简介省级行政简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指导学生依据各省的轮廓、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事物等特点来结合记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化难为易,解决“简称”难记这一重难点。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人口政策”时,教 师可以联系当今社会空巢家庭老人的孤独,讲到“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的政策调整,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
学以致用,“学”是为了更好的“用”。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向生活倾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生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动脑、乐于探究的好习惯,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生活能力,更大程度的满足生存的需求。
以“趣”导学,以“趣”引思,以“图”为本,注重基础,强调方法,联系实际,升华内化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教是为了不教”,只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立足于教材和学情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东西干湿的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和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教学重点
1、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训练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导入新课:
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不同干湿地区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如:南方的水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驼队,森林,草原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原因:造成这些景观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的不同,最主要是降水多少的不同)。
一、展示图片:
①新疆平顶房 ②云南丽江的尖顶房
师:请大家观察图上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生:一个是平顶房——降水少的地区的民居
一个是尖顶房——降水多的地区的民居 师:屋顶坡度不同,有什么作用? 生:平顶——可以晒粮食和经济作物
尖顶——主要是便于排水
师:观察房屋的建筑材料有什么不同? 生:新疆的平顶房是土坯垒墙
云南丽江尖顶房,建筑材料多为砖、瓦、竹、木。
请学生讨论后归纳:降水多少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影响房屋的建筑形式,影响建筑材料)。
师: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觉得我国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大家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知道了。
二、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师: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别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它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
引导学生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以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的分布作对比,加深印象。
请学生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三、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谈谈降水多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或者对我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影响都可以)。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师:漫画展示:第一幅:包子、馒头、面条
第二幅:米饭、元宵、粽子 师:哪个是北方人爱吃的食品?
哪个是南方人爱吃的食品?
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
北方人爱吃面食——北方主要种小麦——旱田(降水较少)南方人爱吃米食——南方主要种水稻——水田(降水较多)
通过以上讨论,请学生们归纳:降水多少影响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也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教师再启发学生降水多少对交通工具、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的影响。
四、降水不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对自然景观及动、植物 的影响也很大。
师:请大家读我国干湿地区图。
1、观察我国划分了哪几类干湿地区?
2、观察干湿地区划分与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
3、观察不同的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展示图片:第一幅:热带雨林图片
第二幅:沙漠驼队图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上的自然景观判断是哪一个干湿地区?说出判断依据?该地区动物、植物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五、展示各种图片,如自然景观图(森林、草原、沙漠图),动、植物图(骆驼、仙人掌、河马)等,包括地理书的封面。让学生判断其干湿地区,陈述判断理由。
最后教师对全课做出小结: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等许多方面,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张维一中
张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