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同学们,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现在,我们在化学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知道化学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变化的研究,所以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还记得上节课老师说过,物理与化学都是对事物的研究,但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完成四个实验,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不过,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实验我们都不能切实地完成,只能是老师口述,同学们通过老师的口述,设想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对实验的观察我们要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第一个实验:这个仪器叫试管,这是一支洁净的试管,老师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水,擦干试管外壁,然后将其斜夹在这个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为了让水受热均匀,我们需要进行预热,就是将酒精灯前后左右移动几次。老师再次强调,试管的外壁一定要擦干,不然加热时,会使试管炸裂。过一段时间,水沸腾了,这时有气泡冒出。这时,老师在试管口放一块洁净的玻璃片,大家观察有什么现象?(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为液体)也就是说实验中物质由水加热变成了水蒸气又冷凝为液态水。
我们再来看一下实验二:这个蓝色晶体叫胆矾,也叫蓝矾,在化学上它的组成是硫酸铜。老师取少量胆矾于这个研钵内,然后用杵将其厂研碎,大家观察胆矾发生了什么变化?(块状固体被粉碎成蓝色粉末)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吃药似的,药片我们吃不进去,大人就会把药片磨碎成粉给我们吃,但药有没有变呀~?药还药。同样的,胆矾也还是胆矾,只不过由块状的变成了粉末状的了。
再来看一下实验三:还是胆矾。分别与少量块状和研碎的胆矾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这时候我们发现怎么样了?胆矾都溶了,在化学上我们称这种溶有一定物质的均匀液体为溶液,像我们平时在家喝的白糖水、盐水都是溶液,这个蓝色溶液就是硫酸铜溶液。然后我们再向其中分别滴加这个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絮状沉淀)那大家猜想一下,这个蓝色沉淀还是不是硫酸铜?那是不是我们后加的氢氧化钠?都不是,因为它们都可溶,能成溶液,而我们得到一种不溶的沉淀,老师告诉大家,反应生成的这个物质叫氢氧化铜。也就是说在实验过程中,由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变成了蓝色絮状的氢氧化铜沉淀。
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实验:这个白色块状固体是石灰石,它的化学组成是碳酸钙,也就是和上节课老师提到的鸡蛋壳、粉笔是一样的成分。这个是试管,这个是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实验时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老师已经检验好装置是密闭的了。首先,老师取少量石灰石于试管中,用铁架台固定。老师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最后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请同学位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实验现在,我们分析,可以知道,石灰石逐渐变小,说明石灰石反应了,生成了气体,而且气成的气体经导管至烧杯中,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告诉大家,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特殊的性质。那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四,由实验前的颗粒状石灰石变成了实验后的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观察这四个反应前后的物质,能看出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第一和第二个实验前后,物质的实验前后,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不过是状态改变了;但在实验三和实验四中,实验前后的物质本身就发生了改变。实验三中,物质由硫酸铜溶液变成了实验后的氢氧化铜沉淀;实验四中,物质由碳酸钙粉末变成了氯化钙溶液。物质前后不再一样了。
我们就称这种,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而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注意,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
而且我们发现,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时候,总是伴随着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是颜色变化,或是发光发热等现象。
同学们开支脑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都能举出哪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物理:水结冰 冰融化 蜡烛融化 酒精挥发 化学:食物腐败变质 铁生锈 煤燃烧)
那老师也给大家说几个,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 气球爆炸 蜡烛融化 蜡烛燃烧 粮食酿酒 酒精挥发 海水晒盐 矿石粉碎 灯光通过发光发热)
在蜡烛燃烧的时候,我们发现,也会由于放出的热量将蜡烛融化成蜡油,这就是化学反应伴随着化学的同时也伴随着物理变化。有的时候,它们并不是完全分开的。事物和事物的变化都是复杂的,对复杂的事情我们用分类来研究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可见,并不是所有发光发热的现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好,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先通过四个实验,学习了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一定要明确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化学变化经常伴随着沉淀、气体、颜色变化、发光发热等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光发热现象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伴随化学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二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6.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7.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Br2;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S、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C12+2NaI=2NaCl+I2(B)I2+2KBr=2KI+Br2(C)Br2+Na2S=2NaBr+S↓(D)C12+K2S==2KCl+S↓
8.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9.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 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Fe=3FeCl2和(2)滤渣的成份有,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12.颗粒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实验室制备的方法是:以高纯氮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用H2和Fe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纳米铁”。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生成“纳米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中需要保护气的原因是。(3)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③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要通过实验③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那么,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
11.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实验目的]测定某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支撑]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3C等);硅、锰、磷、硫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这些物质通常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生铁样品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可称量物质的质量差。
[实验过程](1)取一只烧杯,称得其质量为70.4g,加入一定量生铁样品碎屑,称得烧杯和样品的总质量为102.4g;
(2)向盛有生铁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中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少量稀硫酸以确保过量,测得共用去稀硫酸247.3g;(3)静置,称量。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48.7g。[数据处理]计算该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实验称量时称量物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盘(选填“左”或“右”);(2)实验过程中稀硫酸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质检部门精确测定,该样品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95.2%。假设没有与硫酸反应的铁都以Fe3C形式存在,则样品中Fe3C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第三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范文模版)
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标准课程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那么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第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而物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物理知识和绪言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深入生活现象,理解化学的概念,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因此,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又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判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搜集获取信息的方法。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及现象美,并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经过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凸显出来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而难点则在于学习物理化学变化、性质的区别于联系。为学生把好学习化学的第一关。
分析完教材我们再来看一看学生,下面进入到我的学情分析,一方面,我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虽然处于启蒙阶段,但已有日常生活经验及绪言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能运用一些生活常识判断一些常见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观察总结能力,但对化学并未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各项技能也有待于培养。此外,初三的学生大都处于十四到十五岁的年龄段,这时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求知欲强,但自控能力又略显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我又该制定怎样的教法,并辅助以学法指导呢?下面就进入到我的教法学法分析。
在这节课的开端,我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会先向学生演示一个趣味实验,引发学生兴趣,随后,让学生观看有关图片,通过演示课本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记忆。
而我们都知道,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本节课,我将会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本节课的开端,我首先向学生演示一个趣味实验——不怕烧的手。我会通过这样的教学语言:首先,我先给大家变一个小戏法,请大家仔细看,我是如何施法,使我的手不怕烧的!大家看,这是我的手,儿我的道具也十分简单,分别是生活中常见的湿手套,酒精灯,高度白酒,看,现在我带上手套,浸入白酒当中,点燃,看,手套点着了!(停留片刻)又熄灭了!看,我的手竟然没事!手套明明着了,我的手为什么没事呢?那么这一着一灭间到底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通过这样一个趣味实验的演示,一方面,有惊无险,却包含了本节课所讲的所有重点内容,如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而其间又包含有水的相关性质,从而将本课要点包揽无余,与课题相呼应,便于教学的进行。另一方面,此实验又能很好 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课堂之上,从而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第二环节,启发诱导,探索新知。在本节课的开端我会先将全班60个同学进行分组,共为六个大组,之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冰块融化的图片,观看过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常识,冰化了就是水,冰和水属于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因此,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随后,趁热打铁,我会带领学生一同完成课本上的实验一.二。考虑到这是课本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还不够牢固,将由我演示实验一这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而又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二胆矾的研磨。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同时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切不可将加热的试管口对向有人处,以免造成危险。此外,在观察实验一时注意与日常生活中开水的沸腾作比较。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将实验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拉近了学生与实验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有机的分工,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便于学生对只是的记忆与掌握。通过与冰块融化做对比,三者的个共同点:反应前后都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最终归纳总结出物理变化的含义为: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随后,我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向学生同时展示出光亮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让学生进行观察,进而提问:铁钉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在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吗?还是物理变化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任选一名学生上台演示磁铁吸引光亮的铁钉和铁锈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很明显的观察到:光亮的铁钉可以被吸起,而铁锈则不能,从而说明二者并非是同一种物质,也间接的说明铁在生锈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在引发兴趣的同时也与生活密切联系,进一步告诉学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样,趁热打铁,有我向学生演示课本上的实验三和四,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思考反应前后是否为同一种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中有蓝色沉淀生成,而四中有气泡生成,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通过以上现象,学生总结出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而这三个例子也有力的说明了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过比较,得出化学变化发生的是指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然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除了有无新物质生成,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判断这两种变化吗?显然通过实验三和四的颜色变化,沉淀气泡生成,学成不难总结出化学变化中常伴有放光,放热,沉淀气泡的产生,而这些明显的现象则可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一般判据。当然,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并适时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有这么明显的现象,食物腐烂变质便是一例,从而再次提醒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切不可以偏概全。
通过以上的讲解,学生已经对物理化学变化有了较为清晰地理解,为了运用实际,牛刀小试,我将出示蜡烛燃烧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并进一步提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到底包含了那些变化?由于这是学生常见的实际问题,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很快得出: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但其融化又属于物理变化。得出这一结论后,课前的趣味实验变很自然的又被提了出来,手套明明被点着了,为什么还能完好无损呢?这其间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可讲到这儿,学生心里也就有了答案,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但燃烧的过程中使水不断蒸发,这是物理变化,而蒸发吸热,降低了手套的温度,也就降低了着火点,手套自然找不起来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物理化学变化之间的联系,即,发生化学变化是通常伴有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是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而这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比讲解,让学生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同时,联系实际与所学,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突破难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课讲到此,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已基本在学生的脑中建立,那么这些变化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接下来我变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中来。同样参照课前的趣味实验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解析告诉学生,酒精能燃烧说明他具有可燃性,儿这种可燃性又是通过燃烧这种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因此不难总结出化学性质使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同样,手套会熄灭,是因为酒精和水蒸发带走了一定的热量,降低了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儿着火点优势酒精的一大物理特性,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因而得出,物理性质使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密度等。此后,就熔点,沸点,密度这三个物理性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
到此,物理化学变化及性质的概念已基本学完重点已然凸现出来,那么性质和变化之间有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于联系呢?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我会通过简单的举例,如木柴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而木柴能燃烧则属于化学性质,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而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则属于化学性质,进而的得出描述性知识常伴有能,会,可以,难,易等字眼。使学生轻松掌握。最终总结出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地参与思考,增强概括总结能力。理清这一点后,为了是学生真正的吃透要点,我将采用游戏法,将一些诗句及性质现象写在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我说变化性质,学生举出相应的卡片,进而加深记忆,巩固所学。通过这样的讲解,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入手,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另一方面,采用游戏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的要点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通过对习题的完成,检测自身的听课,从而把知识牢牢的掌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以上各位看到的就是我的板书。由于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的板书就简洁明了多了。使学生一看到板书就能在脑子中建立起物理化学变化及性质的概念,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我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中心,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化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梳理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变化前后没有生成_______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现象。生成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燃烧、钢铁生锈等。答案:新物质 新物质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_______、状态、_______、硬度、_______、沸点、_______等。
(1)熔点和沸点
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叫做熔化。熔点:物质的________叫做熔点。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2)密度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答案: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颜色 气味 熔点 密度
(1)固态 液态 熔化温度 疑难突破
1.物质燃烧过程产生的能量是否只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剖析:物质燃烧过程,能量的释放不只以热能形式,还伴随着光,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声能等。
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什么?
剖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而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关键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问题探究
问题 请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同时发生?
探究:(1)点燃蜡烛:在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发生了石蜡的熔化、汽化等物理变化。
此实验说明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2)将石蜡放在试管中慢慢加热,石蜡熔化,然后再冷却,石蜡又凝固。在这个变化的全过程中,就只有物理变化而没有化学变化。
此实验说明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典题精讲
例1 仔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其中信息完成问题。
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是四氯化碳,又称四氯甲烷,它是典型的肝脏毒物,它还可以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率失常,它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的一类化学物。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微溶于水,与乙醇、醚、乙醚可以任意比例混溶,对许多有机物,如脂肪、油类等有较好的溶解功能,所以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它不易燃烧,遇火或者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同时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目前主要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氯氟甲烷、氯仿和多种药物„„(1)“CTC”的物理性质(至少写出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能够使用“CTC”作为服装的干洗剂,试根据“CTC”的性质说起。
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和阅读能力,通过课文阅读,依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解答该题目。
答案:(1)颜色为无色;状态为液态;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溶解性为微溶性;与乙醇、醚、乙醚可以任意比混溶;能溶解脂肪、油类、涂改液等有机物(2)不易燃烧;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不支持燃烧;能与某些含氟物质反应(只要答案合理均可)(3)它是典型的肝脏毒物;它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它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的一类化学物。
例2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不同的化学能,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思路解析:物质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如果一个过程是吸热的,变化后周围环境的热量减少,即温度降低;反之,则温度升高。生活中的各类燃烧和爆炸都是释放热量的,但这都是化学变化;而物理过程则主要表现在物质的三态变化。答案:(1)冰的融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2)热能和光能
例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水沸腾、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动植物的呼吸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锅炉爆炸、西瓜榨成汁
思路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B两项中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改变,后者有新物质生成;D项中两者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只有C项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答案:C 知识导学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发生的一些现象,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可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物理性质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跟压强有关,特别是沸点受压强影响较大。当压强升高或降低时,沸点就要升高或降低。
水的状态变化时,密度发生了变化。疑难导析
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声音、光、电、磁场等形式,分析一种变化过程存在哪些能量变化形式,关键是分析该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形式的能量变化。
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问题导思
可以蜡烛燃烧为例:首先点燃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是否发生了物理变化,以此判断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是否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其次将石蜡放在试管中慢慢加热,然后再冷却,分别观察发生的现象,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是否发生了物理变化,以此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是否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我们判断物质的基本依据。我们判断物质是什么,关键看所给的信息是否符合物质的基本特征。如果一种性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不能判断出是什么物质,我们还要综合多种性质进行判断。典题变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等)和化学性质(如可以燃烧、能发生腐败、能生锈等)区别某些物质。现有下列三组物质,请利用它们的性质将它们区别开来。(1)铁和铜(2)白糖和白醋(3)食盐和面粉
答案:(1)看颜色,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铁。
(2)尝味道(或闻气味),有酸味的是醋,有酒味的是白酒。(3)看在水中是否溶解,能溶解的是食盐,不能溶解的是面粉。典题变式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液化石油气燃烧作燃料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干冰升华用于人工降雨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答案:C 绿色通道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典题变式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A.蜡烛熔化 B.冷水变热水 C.白磷自燃 D.衣服晾干 答案:C ABCD 绿色通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典题变式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第五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老师手里有三张纸,同学们能让这三张纸做什么变化呢? 【学生实验】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将纸点燃,那么这三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呢?能不能将这三种变化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教师总结】纸撕碎这样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像纸燃烧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板书)。
【教师提问】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一起来观察一下。实验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和比较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所发生的现象。
【演示实验】实验1-1(1)水的沸腾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试管中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块状固体变成了蓝色粉末状固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还能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冰雪融化、蜡烛融化、水的三态变化、铁做成锅。【演示实验】实验1-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溶液变成蓝色沉淀
【演示实验】实验1-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生成大量气泡,大理石的量减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比如:我们酒精燃烧的时候放热、发光,还有刚才看到的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吗?
【小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人的呼吸作用等、炼铁。
【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下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蜡烛融化成蜡油是物理变化;但是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其实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知识点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在变化中体现物质的性质,从而得以应用物质的性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样也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讲解】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通过我们刚才看的实验视频,你能举出哪些物质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等。
【教师讲解】物质的变化是一种过程,而性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比如纸张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我们知道纸具有可燃性。
因此: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教师提问】举出你认为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碳可以燃烧、铁可以生锈、食物可以腐败等。
【对比归纳】其实变化描述的是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在描述性质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能、会、可以、难、易等。
【教师讲解】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比如,我们要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往大理石中加入盐酸而不是氢氧化钠,是因为盐酸具有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性质。因此(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们知道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需要认识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这一般是中考化学的第一道选择题。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个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具体学习到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