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模版]

时间:2019-05-12 22: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模版]》。

第一篇: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模版]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

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学会背诵及吟诵诗经《木瓜》。

2、懂得朋友之间“投桃报李、投木报琼”的方式来表达永结友好的意愿。

教学重点:70%人以上学会吟诵。

教学难点:学会吟诵木瓜。

教学难点: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背古诗渲染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诵读古诗文可以提升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启迪我们的智慧。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温习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正确流利、字正腔圆、感情充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们这种方式叫普通话背诵。

今天赵老师就要带你们学习一下老古人的背诵方式,感受吟诵之美。

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了解吟诵

1、主要区别在于什么?:吟咏有曲调,诵读没有曲调。

从先秦开始,诗词文赋都是吟诵的:创作时吟诵,欣赏时吟诵,学习时吟诵。吟诵是汉语文的传统的唯一诵读方式。一首诗有成千上万的吟诵调。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方法,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来读。

吟诵,让我们体会到古汉语的声韵之美,体会到古人的心境。

吟诵有什么用?培养汉语语感。大陆吟诵濒临失传,吟诵被遗忘。海外汉诗文吟诵传承未衰,尤以日本为盛,吟诗社会员在500万人以上。

2、欣赏古人行吟图。

四、引入新知

1、当朋友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将带你们来学习诗经里的学习诗经里的一篇名篇《木瓜》。他描述的就是好朋友之间为了报答情谊而互相赠送礼物的(投桃报李)情景。

2、齐读课题,板书。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三百多首诗歌。

3、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不懂的地方。

4、老师范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

五、出示课件:借助注释老师解释难点词语意思。

琼琚、琼瑶、琼琚、匪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六、小组交流,自己说说诗意,老师帮助理解。

七、学习吟诵:吟诵的规则

依字行腔平长仄短

1、用手势标出声调,感知平仄

2、老师示范吟诵。

3、逐句教学吟诵。

4、和学生一起吟诵。

八、表演

1、播放视频

2、学动作吟

3、小组练习,并表演

八、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学生要懂得报答,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帮助你、爱护你,助你成长、成功的人,他们为你付出辛劳、关爱。你是否也该去关心他们、回报他们对你的关爱呢?

关心话: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们一定要懂得投桃报李的道理。

九、拓展:杜甫《绝句》

十、作业:回家把《木瓜》吟唱给父母听。

十一、小结:师: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教学反思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会背诵二三十首古诗了,通过初步让他们感受吟诵之美,也在于传播我国的经典文化,让他们了解古人的吟诵方法,感受古韵律之美。

首先,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全班都已能背诵,学生学会了吟诵的初步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在最后的“我会演”中能完全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其次,这节课教师通过三小节对比学习,找出《木瓜》内容的规律,加速背诵记忆,学法得当。

第三,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最后还拓展了杜甫的《绝句》。

思考不足:由于自己只参加过初步的吟诵学习,还没有掌握更多的吟诵规律和方法,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要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陪着学生一起诵读经典。如何在工作中协调好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如何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同时,乐于其中,是我今后将不断追寻的目标。

第二篇: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二课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柴沟堡第二中学 董艳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 ②鉴赏大自然美的方法; ③环境问题的涵义及危害。能力目标:

①培养鉴赏自然风景的能力;

②增强对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的认识; ③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树立正确的自然馆,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③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板书: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课前延伸:

搜集与交流:

以“美在大自然”为主题,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诗歌、散文、歌曲等。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

二、课内探究:

(一)、美丽的大自然

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见教材P32页)

图片1:草原秀色 图片2:黄果树瀑布 图片3:三峡风光 图片4:泰山雄姿

大自然之美的内容:

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丽无穷

宇宙之美在其“神秘”!在浩瀚神秘的宇宙世界,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及更遥远的河外星系。在晴朗的夜晚,抬头遥望,轻纱薄雾般的银河里流动着闪烁的群星,构成了太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学生朗读教材,从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鲜花怒放、鸟儿歌唱,河流、天空、大地、森林无不显现着生物世界的美;阳春三月燕子衔泥、炎夏六月荷花满塘、金秋九月蟋蟀歌唱、严冬腊月红梅飘香,无不展示着春、夏、秋、冬四季生物世界之美的奇妙。

③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学生朗读教材,去感受领略其中之美)④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的益处

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小组交流)

小结: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精神生活。

名片欣赏:(见教材P33——34页)巴金的《海上日出》

(二)、访谈:怎样欣赏大自然之美 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见教材P34页)

图1:北国千里冰封 图2:南国秀色 说一说:

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大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 小结:

自然美是我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的,如朝霞的绚丽、月光的皎洁、大海的浩瀚、雪山冰川的险峻、原始森林的苍茫、花草虫鱼的可爱,大自然给我们提共了无限宽广的审美领域。

相关链接:(教材P35页)

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了。当大自然成为人类可亲可近的朋友时,山水树木不仅是劳动生产的对象,也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这时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大自然才能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成为美的自然。

小结:

人与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强烈,自然美变化和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作为我们中学生关于大自然之美,还有好多问题搞不清楚。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1)自然美的分类(P35页)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材P35页第一、二段内容,思考讨论)议一议:自然美分为哪两类? 自然美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各种巧夺天工的林园。

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例如:浩瀚辽阔的星空、广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川等。(2)怎样鉴赏自然美(请同学们看课本35——36页)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①观赏的距离:观赏风景时,如果我们要观赏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如果要观赏局部的美,距离要近些。

②观赏的角度:观赏风景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观赏的时间:观赏风景还有一定的时间性。(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结:我们中学生应该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见教材P37页)

图1:泰山远景 图2:泰山日出 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课内检测:

① 大自然之美的内容: ②自然美的分类: ③:怎样鉴赏自然美:

三、课后拓展:

作业:

1、怎样鉴赏自然美:

2、预习第十二课第二框内容

第三篇:浅吟低唱,谈吟诵之美

浅吟低唱,谈吟诵之美

——浅议儿童吟诵教学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 王茂芳

【摘要】《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从句所说之中并能感受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对于吟诵的欣赏之情。吟诵这几千年留下来的美丽传统现在已经濒临失传,真是有点痛刺人心。想要抢救和恢复这中华民族传统的诵读方式,体现吟诵的价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文化。本文着重从当前小学学吟诵的现状、强调学吟诵对当前小学生的意义,重点阐述怎样指导孩子依照吟诵要求进行吟诵的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吟诵 儿童吟诵的要求 诵读 想象

引 言

泱泱中华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传统文犹如光彩夺目的银河,一篇篇精美的古诗文,就像璀璨星空中点缀的颗颗钻石星辰,熠熠闪光,又颗颗珍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基础文化的启蒙者,怎样让学生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呢?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可见诵读无疑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因此方智范分析到:“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当适当提倡。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用于优秀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象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过 程

一、小学生学习吟诵的现状

说了这么多关于诵读的最好解释,我们来一起走近“吟诵”,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方式,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吟诵就是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吟诵,就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按照诗文内在的格律或节奏来吟诵,而这一点,正是西方传来的朗诵法所忽略的。吟咏和诵读的区别,在于吟咏多有曲调,而诵读多无曲调。现在我们已经按照有没有音阶和曲调,来区分“吟”(吟咏)和“诵”(诵读)。现在,研究吟诵最著名也是最多的当属中央民族大学的徐建顺教授,徐教授非常好迫切的希望吟诵能再教育系统中推行,目前吟诵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小学推广的好的是薛瑞萍老师,薛瑞萍老师是大家十分熟悉和敬仰的专家,网名“看云”,全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自称“布衣”“草根”,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现为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对于吟诵她爱上并欲罢不能,特别是以薛老师为主编的《日有所诵》为广大学生爱上吟诵,提供了更好的范本。广州的陈琴创“素读经典”教学法,现已经推广到全国。上海的《小学语文》最早组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目前已经发展了全国的数百所示范学校。北京的冯哲推行“四海诵读”工程多年,出版读物等,影响很大。上海的戴建荣实行吟诵朗诵法,也已经在全国推广。上海的彭世强进行吟诵教学,效果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也在十几个省传授过经验。厦门的陈水龙也把闽南语吟诵引进教学,坚持了十多年,等等。但是在江宁教育这块却没有人涉足,我希望能够追随者这些前辈们的步伐,努力的行进在吟诵的路上。我爱吟诵。也许,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形成自己的基本调,不能真正学会吟诵。但是我想,这不妨碍我把吟诵带给朋友,尤其是我的学生。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生命之树上的一片叶子、一朵花,吟诵,是被我们遗忘了的根,我们需要归根,我们需要得到根的滋养。

二、指导学生依据要求进行“吟诵”古诗

吟诵是有要求可循的,我把这些要求分为四个小点。

1、平长仄短

这是指吟诵格律体诗文的时候,在二、四、六等节奏点上,平声长而仄声短,加上平声的韵脚也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变化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长短规律。比如:《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句句咏“风”而不见“风”字,在教孩子吟诵之前,出示诗句,不写诗题,让孩子猜这诗写的是何种自然现象?增加吟诵的兴趣。这首诗,每句中都有一个“数词”(三、二、千、万)是此诗的另一特色。其中落、叶、月、尺、入、竹这几个字是入声字,应该吟诵的短促有力。“斜”字押韵,文读为“xiá”。

平长仄短的规则不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的,只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效。有时吟诵者会根据文意情绪做一点微调,比如有的该长的字并没有那么长,该短的字却比较长等,但是这种情况必须是个别的,如果成规模地破坏平长仄短的规则,就不能再视为是吟诵了。

2、多调回环

平长仄短是格律体诗文的一个吟诵规则,那么非格律体(古体)诗文的吟诵有什么规则呢?这就是多调回环。古体诗、散体赋、古文的吟诵,基本上都不遵循平长仄短的规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几个高低不同的曲调,循环往复来使用。调最少的情况,只有两个调,一般三个调的居多,也有四五个调的,但是没有更复杂的了。这几个曲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定都是同一个旋律发展起来的。在音乐学上,主题(主旋律)发展的手法有重复、变奏、展开、对比、再现五种。古体诗文吟诵的主旋律的发展,以展开手法中的“模进”居多,即在不同的高度上重复或基本重复原来的旋律线。其次是变奏。当然多调回环本身就是再现的手法。举例分析:《春晓》自创吟诵调: 5 3 1|5---|5 5 5 3 31|2---| 春 眠 不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5 5 3 1|5---|5 5 5 3 31|2---| 夜 来 风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这就是由两个曲调构成的吟诵调。两个曲调之间的关系是模进,后一个曲调是前一个同音模进。整首诗2句,两个曲调组合为一句,就这样反复2遍。再如钱绍武先生吟诵的曹操的《短歌行》: 5 5 3 i i | 6 6 i 5 5 | 对酒 当 歌,人生 几 何? 5 i 5 2 2 | 3 5 3 1 1 | 譬如 朝 露,去日 苦 多。6 6 2 2 | 2 5 3 5 5 | 慨 当 以 慷,忧思 难 忘。5 5 3 i 6 i 6 6 | 6 6 i 5 5 | 何以 解 忧? 唯有 杜 康。2 2 1 2 2 | 3 3 5 1 1 | 青青 子 衿,悠悠 我 心。6 6 2 2 | 2 5 3 5 5 | 但 为 君 故,沉吟 至 今。

这是由四个曲调构成的吟诵调,相互之间也是四度、五度的关系,但是不是模进,而是变奏。整首诗16句,就是由这四个调反复而成。其中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何以解忧”一句,根据词意,放慢速度而且拖长。钱先生也用这个曲调吟诵别的四言诗。

以上就是古体诗文吟诵的曲调方面的基本情况。优秀的古体诗文吟诵,这种调内的微调和调外的变化会非常丰富,令人有纷至沓来、奥妙无穷之感。

3、依字行腔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汉语字音分三个因素:声母、韵母、声调。先说前两者。吟诵要把字的声母、韵母表达清楚。这就是所谓的“咬字”。其他声歌形式也讲究“咬字”的。吟诵的“咬”的感觉就不那么突出了,只要表达清晰就行,不一定那么夸张。古体诗文的依字行腔,表现在根据字音对基本调的调节上。近体诗词的依字行腔,就表现为格律了。因为近体诗文,二四六字平仄相间,词曲则规定更严,所以句子的重要点的字调都是固定的,因此,同样格律的诗词,其吟诵调依字行腔,就非常接近。比如,近体诗按照第一句第二字的平仄,分为平起与仄起两式。吟诵调也相应分为平起调和仄起调两种。传统的吟诵,是每个吟诵者都掌握平起数调和仄起数调,以适应不同的情绪、风格的作品。

4、文读系统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各地吟诵的读音系统实际上是文读系统。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文读中强调入声字的处理,如李白的《秋浦歌》,短短四行,就有5个入声字。分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开头“白发”两字均为入声,哽咽悲怆,定下了基调。末句的“得” 字为入声,要读的短促有力。此诗以愁字为核心,吟咏时谨守此字即可。这首诗用了开口度大的“阳“韵,这是李白用豪放来表达痛苦的特点。小朋友们经我这么一介绍,就渐入”愁“境,和诗人一起体会那种巨大的愤懑和痛苦。特别是入声字的强调,短促有力,更着力渲染了这气氛。

三、进行吟诵氛围的打造与交流

1、这学期,孩子们听了不少吟诵。我也领着学生看了比如陈秉铮的《秋思》、文怀沙的《黍离》、高文的《清平调》吟诵视频。想法很简单:只要学生知道有吟诵,对吟诵有兴趣就行啦。教师只管播种,不问耕耘与收获。以后的事情,山高水低,各自随缘啦。对于学生来说,吟诵诗歌可以让他们从听觉训练开始,在甜美得韵律中,使他们得到一种怡人的音乐美可启发学生的想象,情通古人。

2、我在班级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各开辟了一个吟诵角并定期更换吟诵古诗。首先从环境上加大对吟诵氛围的营造;其次,组织课堂吟诵课。每个星期从语文课中划出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吟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如李白、杜甫、王维、王之涣、杜牧等的五言和七言绝句以及古体绝句等等。以学生按吟诵要求自己先吟为主,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意境选择合适的韵进行吟诵,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召开吟诵交流会。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学生们吟诵多了就会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吟诵欲望,他们希望能有机会将自己吟诵好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经常吟诵吟诵可以帮助孩子成长,通过带着动作的吟诵,可以把乱动的孩子特性释放出来,从而让孩子学到沉静,同时通过手足舞蹈的吟诵动作,可以让沉默的孩子通过肢体语言,慢慢变得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通过吟诵,可以让孩子了解吟诵背后的艺术,提升孩子的修养;吟诵可以让孩子变美,变得有内涵,可以让孩子去辨别什么是真正的音乐,抵制庸俗音乐,净化心灵。

后 记

吟诵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吟诵诵要从孩子开始,要坚持不懈。徐建顺说,“吟诵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很美,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会喜欢上中国诗歌,当了解我们的诗、文、赋是这样的美丽,他会热爱上我们的文化,不会再把它们看成是陌生的、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活的,活在心里头。再进一步,他会热爱经史子集等各种典籍,这么一步步进去,他们会热爱中国的文化观念,和谐、仁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宗族社会,更重视集体利益,更重视推己及人,重视人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吟诵,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让我们像古人一样吟诗,传习雅言之道,养成君子之风吧!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徐健顺《古诗的声韵之美

(一)至

(五)》

徐健顺《韩国汉诗文吟诵初探》

徐健顺《什么是吟诵》

徐健顺《我们为什么要吟诵》

徐健顺《吟诵规则初探》

叶嘉盈《与古诗交朋友》

第四篇:《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反思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反思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反思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增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解决本课时问题的理论支撑是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及相关的美学知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植物和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使他们明白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友好的,作为万物之精灵,人类应该对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养成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首先应引导他们去认识美丽的大自然,然后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再总结鉴赏大自然的经验,这样就容易从学生的自身体验出发来进一步探究怎样鉴赏自然美的知识。因而本课时在逻辑结构上分为紧密联系的两部分:一是体会感受美丽的大自然;二是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而提高人们鉴赏自然美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更有利于增进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所以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方法是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认识美丽的大自然,可通过系列图片、散文、诗歌、歌曲等,引导学生去用眼睛发现大自然之美,用语言描绘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观察、感受、体验自然美的能力,增进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

对于如何鉴赏美丽的大自然,应首先搞清什么是自然美,把握自然美的两种分类。可引导学生从自然美的多种表现中,了解自然美,知道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审美领域,大自然美丽无限。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可选用典型的风景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感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精神消费要求的提高,人们走进自然、回归自然,在游山玩水中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不同的人面对共同的自然景观,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尤其是人们审美能力的差异,对自然美的鉴赏水平千差万别。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明天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必须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大胆进行重新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化和生活化。同时教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直观高效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设计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课堂,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互相挑战、互相启发、互相研讨、教学相长。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课堂上,每个人都是教育者,每个人也都是受教育者。

第五篇: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

《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能力: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探究、情境分析、自主学习法 【学情分析】

关于鉴赏大自然之美,涉及美学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尽量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草原的图片,欣赏歌曲《天堂》

师: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我的天堂,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开始我们的天堂之旅。

教师引领:为了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同学们就应学会如何鉴赏自然美。

(一)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师过渡:我们在旅行游览中,应当怎样鉴赏自然风景呢?下面我们就重点来探讨一下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

探究活动:师让学生分组讨论,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然后展开小组竞争比赛,看看那个小组说的多,说的好。

1、要有审美的眼光。

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首先,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感受,在你所欣赏到的各种美的自然对象里,有没有类别之分?比如,黄帝陵等,他们各有各的美,这种美有没有区别?此时,是进一步总结,认识美的自然对象的分类。即:一种是人工的,一种是天然的。

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鉴赏时间不同,景色不同,给人们的感受也不同。师下面带领大家进入亲临其境。

3、欣赏自然美,还要把自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领会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

师启发学生如何鉴赏长城之美的? 师总结

(二)营造氛围,切入话题:美丽的大自然

师过渡:同学们,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吧!

创设情景一:运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片:播放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师指导学生说一说这首诗歌带给大家的感受?

创设情景二:师:哪位同学家养有小动物,哪位同学家养花特别好,请介绍一下。生回答。

创设情景三: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请谈谈旅游时,看到的景色。生回答。

师总结:浩瀚神秘的宇宙星空又何尝不是大自然一种壮丽的奇观,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又怎能离得了这绚丽多姿的生命世界。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大自然之美,美在方方面面,无处不在,难怪人们赞叹:江山如此多娇。因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三)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见课件)

(四)我的收获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谈收获。(五)课外活动

收集描写大自然景色的名言名句、我国十大著名风景区的图片及具体情况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最后师进行本节课小结:我们美丽的黄陵,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作出重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自然美的类型

鉴赏大自然之美

鉴赏的方法

感受大自然之美

美丽的大自然

下载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吟诵之美《木瓜》教案及反思[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文字之美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伴我成长 与书香为伴,与智慧同行 阅读,与书同行;悦读,与书为友 走进书香乐园,品味多彩生活 畅游书香林,读书伴我行 读书的孩子最美丽......

    感受英语之美

    感受英语之美 走进春天的原野,你感受到了叶的嫩绿,花的鲜艳,鸟的呢喃,你甚至会在自然之美中沉醉。走进英语,你可曾感受到英语之美?那和谐的声韵,那亮丽的音色,那饱满的情感,男声之浑......

    感受生活之美)(模版)

    感受生活之mei 不要刻意地追求,生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美。——题记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

    感受文字之美

    感受文字之美 中华的文字有着几千年来的历史,她所蕴含的道理,含义也是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慢慢领悟的。 语文课上,每个同学轮流讲述着自己名字的故事。听着他们的演讲,我的感触很深......

    感受大自然之美

    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能力: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和学生自主感受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

    感受大自然之美

    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

    感受文章之美

    感受文章之美 邢台市第七中学 范丽华 俗话说:“文如其人”,每篇文章都是有生命的,它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是作者意识的表现。如果你认真地去品味,便会发现里面蕴藏着许多美。作为老......

    感受诗词之美

    感受诗词之美 (领)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 (领)故事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的心窝 (领)春天花红柳绿,夏天荷花映月 (领)秋日夜色如水,冬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