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
3、训练在了解课文各段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2、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理解并基本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长征》这部电视剧吗?那知道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点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内容)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了许多艰险,牺牲了很多同志。陈赓同志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时,曾经深情的谈起他在过草地时的一件往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件什么事。
二、范读课文
三、预习课文
1、通读课文,用“——?”划出疑难的地方,用“~~~”划出好词句。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把陈赓和小红军对话的几个自然段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把这些对话读几遍。
四、组织交流。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
陈赓: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教师在课堂上做简要介绍)
曾经: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倔强:刚强不屈。
终于: 副词。到底;终究;毕竟:试验终于成功了|终于回来了|终于,我们又见面了。
荒无人烟:荒凉而无人居住。
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讲解)
注:以上几个词仅做简单讲解,在阅读课文时再做进一步训练。
香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青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成熟后稃壳容易脱落。种子可供食用或,也可作饲料。(教师讲解:看图讲解)
硬邦邦:形容坚硬结实。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和生活实际讲解)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学生觉得回答有困难,则改为“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3、在黑板上划出自己还没弄懂的字、词、句。
有学生懂的,则由该学生讲解:
都不懂的,属于常识性的内容,也在本节课给予答案:
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留到下堂课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生字新词
曾经 荒无人烟 无可奈何 青稞面 香港 硬邦邦
二、讲读课文
(一)自渎课文,思考:
1、陈赓同志遇见的那个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分析:
陈赓同志因为饥饿、疲劳掉队了。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见小红军也是忍饥挨饿,非常虚弱。
2、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分析: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首先想到这个小鬼肯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却“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
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我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
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小鬼,好让他充饥,但小红军却拍拍自己的干粮袋,说:“你看,鼓鼓的,我比你还多呢”,再一次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就这样,陈赓同志被小红军说服了。(二)、对话练习:
点名反复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
三、作业
1、抄写课文一遍
2、熟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回答:
小红军说服陈赓同志的四点理由是什么?
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
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
3、要等他的同伴。
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
二、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陈赓同志为什么说“我受骗了”? 分析:
陈赓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是说始终不放心,他担心小红军,小鬼的体力真的很好吗?小鬼真有那么多干粮吗?“突然喊了一声”,说明这时才醒悟过来,他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了一连串的孩子,这些穷苦的孩子积极参加革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身上又想到小红军的言行、神态,这才醒悟过来。
小红军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儿走,为什么不肯接受青稞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拖累别人,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给课文分段:
课文可以分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起一件往事。第二段(第二至第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了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说服,只好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至第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再回来时,小红军已经昏倒,最后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四、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三、作业:
背诵课文第4-10自然段。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就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二、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第7题。理清句子的顺序,并填写序号。6、3、2、5、1、4)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第三课。
第二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l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括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篇课文。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来针对这篇课文提出两个你认为重要的问题。
2.下发导学案。要求做完并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长征不仅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面对恶劣的条件,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患难与共,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但也有一部分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年代,走进红军战士高尚的心灵。(板题)《倔强的小红军》。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再现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自己所做的批注,梳理回答问题的思路。
2、组内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问题一: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的?
1、小组代表回答。
2、从课文的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请注意体会人物相应的语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3、小组班内展示朗读。
4、现场采访。问题预设:A、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骗陈赓?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B、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问题二:他为什么要这样倔强?
1、过渡:小红军又冷又饿,还这么疲惫,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预设:(1)他看出陈赓也很累(第二自然段的描写)
(2)他不想拖累陈赓。(在战争时期,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就是,聪明机智,懂事,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
2、过渡:为了不拖累陈赓,小红军编出各种各样的谎言,一次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陈赓终于被说服了。
(出示句子:陈赓同志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用心读,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终于”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只好”是不得不这样的意思。用了“终于”,表明小鬼说服陈赓同志是费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陈赓同志不管怎样想帮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绝,没办法,不得不离开他。这两个词,这里用了它们,把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设法拒绝帮助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3.帮助是因为爱。拒绝也是因为爱。阅读了这一段,我们进一步地理解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的疼爱和关怀,感受到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读出这份浓浓的爱。问题三
1、过渡:小红军费尽周折,终于说服了陈赓,所以陈赓“只好骑上马朝前走去”。可是心情却____,为什么?
2、为什么放心不下呢?
(因为一个只有十一二岁,而且____的孩子,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独自行走,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3.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浮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出现”?
(“浮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接触过的人,再次在脑海里显现,换句话说就是想起来的意思。“出现”,是实在地显现出来,所以不能用。)
4.当陈赓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连串各地的穷孩子。这时,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想起过去一连串的穷孩子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特点,联想到刚才的红小鬼的言行、神情,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
5.于是,陈赓同志“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为什么要狠踢马肚子奔跑起来?
(陈赓同志意识到小鬼有因疲乏饥饿而牺牲的危险。)
6、.结果,当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强地不肯骑马,倔强地不肯和陈赓同志一起走,不肯承受陈赓同志的青棵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
这种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高尚品质?
(是一种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7、.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心情?(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8.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心情?(师范读)
(三)总结
只要你用心读课文,谁都可以把课文读好。当你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时,不仅证明你读懂了,而且证明你能把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当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畅,你说话就会正确流畅,你的作文就会正确、流利。所以你不能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把课文读好。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红军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说。注意引导从不同方面来评价---年龄:十一二岁;外貌:面黄肌瘦„;性格:倔强、坚强、善良„;思想: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连累别人)
是啊,多么令人尊敬的一个孩子啊。在长征路上,有太多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太多这样令我们震撼的红军战士。他们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正是他们的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一心想着别人的高尚品质,才使我们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一曲献给英雄的赞歌!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上马骑一会儿
体力强多了 骑一段路
同马比赛 一块儿走
等同伴 把它吃了
比你的还多
第三篇: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提出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五、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六、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七、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九、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第四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战士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训练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倔强。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1周年,同学们对长征有所了解,谁能根据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学生:红军长征要经过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缺衣少粮,长时间的行军,疲惫不堪,许多人被冻死饿死。
教师:在长征路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指名同学读书,大家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
3.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答案是: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4.指名同学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三、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
第三段:从“他骑在马上”到结尾。
四、分段读书,想段意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问题
教师:同学们,请你小声地读全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
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全明白了什么?
小红军是怎么骗陈赓的?
教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这课书咱们分三课时来完成。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这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说段意。
二、细读文,说段意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陈赓同志掉队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红军。谁把描写小红军的句子读一读。
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读,老师填。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教师:请你再读读填上去的这些词语,从这些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红军的年龄,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他穿得不好。
教师: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小红军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小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长得挺精神,他很能吃苦。
教师:读投影上的话,注意有感情。
教师:陈赓是怎样做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先看看他们对了几次话,分别有什么表现?
学生:第一次陈赓让小鬼骑马,小鬼觉得自己体力很强;第二次陈赓命令他骑马,小鬼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第三次陈赓让小红军和他一块走,小红军说:“让陈赓先走,自己还要等同伴呢”;第四次陈赓要给小鬼青稞面,小鬼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教师板书:
先 让他骑马 体力很强
再 令他骑马 准备赛跑
接着 要他同走 要等同伴
最后 给他青稞 粮袋鼓鼓
教师: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板书内容连成话来说。
学生:(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说。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却。)
教师:请大家用上顺接连词,把刚才说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先……再……接着……最后)
教师:通过这些句子的练习,我们知道了陈赓想方设法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陈赓在帮助小红军时的所做所为你用什么词来概括?
学生:多次、几次、尽最大努力。
教师:陈赓这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这样地拒绝帮助;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学生: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教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段意)那陈赓一次次地帮,小红军一次又一次拒绝,看出了什么?
学生:小红军是倔强的。你叫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
教师:这位小红军走出草地了吗?(读书)
学生:他停止了呼吸,牺牲在草地上。
教师:小红军倒在草地上时,陈赓是怎样做的?陈赓为什么不往前走,而要调过头来?
教师:回到第2段,找出哪几句说明小红军在骗陈赓;陈赓受骗了。
学生:小红军处境艰难,他遇到陈赓时是微微一笑,这个笑是勉强的,是在假笑,他不想拖累陈赓同志……
教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感情来。
投影:对比句子。
(1)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
(2)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教师:他为什么轻轻地拍?说明什么?
学生:他这个干粮袋是空的,使劲拍就让人看出来了,说明他在骗陈赓。
教师:小鬼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目的是什么?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
学生:小鬼不愿意拖累别人,他很倔强,小鬼一心为别人着想。
教师:倔强是小红军的外在表现,他的目的是不想连累陈赓。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了小红军,产生了什么感情?
学生:我们产生了敬佩之情。
教师:带着这种感情,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陈赓找到小红军,小红军已倒在草地上,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陈赓明白以后搂的是谁?打的是谁?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搂的是小红军,狠狠地打的是自己。表现了他爱小红军,对自己严厉责备的感情,他在深深地自责、悔恨。
教师:就是这个小红军,在多年以后还让人忘不了。读第一段。
教师:谁把这篇课文的段意说一说。
学生:第一段讲陈赓同志说起一件往事。
第二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第三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经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老师总结板书内容,交代下节课任务。(下节课要精读课文,连段意,学习生字和词语。)
第三课时
一、分段读,说段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概括了每一段的段意:我找六个人互相配合,读一段书,说一说段意。
二、精读文,连段意
教师:找两个人朗读小红军和陈赓的对话,注意语气。
教师:自己练习把段意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联系各段段意,也就是用段意串连法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大家要注意,要把语句说通顺,有时需要加一些词,也有时要去掉一些词。
学生说好后,老师用投影打出主要内容。
投影: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长征过草地时,陈赓遇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反而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三、自学生字和词语
1.自己读一读生字、词语。
2.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指导两个易错的生字。
倔:什么结构?
最后一笔是什么?
“倔强”是什么意思?
忍:第四笔是什么?
顺口溜:心头上的一把刀就念忍。
4.读词语:
倔强疲惫小鬼一副口吻忍饥挨饿
浮现青稞硬梆梆络腮胡子满不在乎
5.在生字本上、写词本上抄字头。
四、指导造句
1.先读书上有这个词的句子。
2.理解词意:
①浮现:过去经历的事再次在脑子里显现、呈现。
浮现——发展会上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浮现——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②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满不在乎——爸爸病了,别人都替他着急,他却满不在乎。
满不在乎——小军的学习成绩很差,他却满不在乎,真不应该。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生字本、写词本上的作业,把两个造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 看到 想到
第一次: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第二次: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第三次: 粮食多 拍拍 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 “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3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同志只好走了。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倔强的孩子)“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发生在什么地点?(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遍课文。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4【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材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感人的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5名)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2、陈庚同志是怎么谈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4、饥饿、疲惫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5、指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穿着破鞋”“冻得又青又红”告诉我们长征路上又苦又累“黄黄的小脸”告诉我们小红军很饥饿,营养缺乏)
6、齐读第3自然段。师小结:由此可知由于小红军长时间行军,已经非常虚弱、疲惫了。此时,如果有一匹马骑有一点东西吃该多好啊!可是陈庚将军让马时,他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理解“满不在乎”。为什么?在小红军身上是怎么体现得?用满不在乎说一句话)
7、小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和陈庚的马比赛?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师小结:小鬼为了让陈庚同志放心,故意做出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好不连累陈庚,而陈庚却坚决要他骑。他们都是为了他人而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多么令人感动啊!
8、指名分角色朗读三至十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出示投影片)“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9、想一想,小红军真的等同伴吗?(不是)那他为什么不和陈庚一起走呢?
10、再读一遍(男女分读)
11、陈庚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骑上马先走了。默读课文十一至十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硬邦邦(bāng bǎng)牛膝(qī xī)骨
⑵陈庚骑在马上,为什么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
⑶从上海广州直至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的眼前。浮现的意思是:。用浮现说一句话:。跟陈庚打过交道的都是什么样的孩子?
⑷陈庚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12、读完这些内容,你觉得哪个地方最令人感动?(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师动情的小结:原来那鼓鼓的干粮袋装的不是青稞面,而是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一块硬邦邦一点肉也没有的骨头。饥饿折磨着小红军,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饿呀,他伸出小手在干粮袋里摸出一块牛膝骨,他使劲的咬着,多想咬下一口呀,哪怕只一口,但骨头太硬了,只能留下几个牙印……(停一停接着说)就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军却拒绝了陈庚的青稞面,怎能不令人感动。
13、此时陈庚同志是这么做的呢?齐读最后一段。请你体会一下,陈庚同志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陈庚与小红军彼此关心的情谊。
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关心爱护小同志)让马 拒绝 和马赛跑
小红军:(倔强、不连累别人)一块走 等同伴 送青稞面 鼓鼓的【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相关文章:
1.关于倔强的作文:倔强的小红军
2.《倔强的小红军》读后感
3.《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反思
4.读《倔强的小红军》有感300字
5.课文《倔强的小红军》的片断赏析
6.《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范文
7.倔强的小红军的说课稿
8.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计划
9.《倔强的小红军》课文片断赏析
第五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深情”,表明陈赓同志讲这件事时很动感情,对讲到的这个人十分怀念。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事情发生在深秋的一天,陈赓因饥饿、疲惫掉队了。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惫。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陈赓同志首先想到这个小鬼一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接着,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陈赓同志无可奈何”,就是陈赓同志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没有办法和小红军一块走。在这种情况下,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在长征路上,每人随身带的干粮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粮,他就可以少挨一点饿。但小红军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之后出现的情况。陈赓同志原来认为小红军走不动了,没干粮了,想方设法要帮助他,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陈赓同志之所以终于被说服,是因为小鬼的话理由充足: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这两点是想证明他不用骑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说不能同陈赓同志一起走;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意思是不能要陈赓同志的青稞面。除了理由充足外,小鬼的动作、表情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任何人见了小鬼这些举动,都会觉得小鬼心情好,不然怎么还会笑?小鬼体力强,不然怎么还要和马赛跑?小鬼还有干粮,不然干粮袋怎么“鼓鼓的”?
陈赓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突然喊了一声”,说明这时才猛然醒悟过来。陈赓同志猛然醒悟过来的原因是“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的特点,联想到刚才这小鬼的言行神情,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陈赓同志已经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陈赓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走,为什么不拖累别人。陈赓同志遇到小红军的时候,这个小红军实际上已经极度衰弱了,但他仍然尽力设法瞒过陈赓。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勇敢倔强。“狠狠”“怎么对得起”,都说明了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教法建议
2.教学本课要注意,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红军,但应该看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陈赓同志不顾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坚持要帮助小红军,才有小红军千方百计说服对方的倔强表现,从陈赓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热爱阶级兄弟而产生的自责和悔恨中,我们小仅感到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催人泪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深切的关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
3.课后思考.练习1主要从小红军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突出小红军的倔强。小红军这样倔强,宁愿牺牲自己,决不拖累别人。这一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4.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也可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教师可做示范,并加强指导。
5.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倔强”读juã jiàng,不读“juâ qiáng,要指导学生读准。“稞”是禾苗旁。
“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导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可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让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造句。教师注意表扬造得好的,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6.建议本课教3课时。难句解析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小红军在革命征途中经受了锻炼,成为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当他遇到陈赓同志时,一眼看出陈赓也是由于疲惫和饥饿掉队的,他宁愿自己受苦挨饿,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所以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是指明白了小鬼不肯骑马,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儿走,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的青稞面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别人,不想增加首长的负担,把困难、牺牲留给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陈赓同志一旦明白过来后,小鬼已经牺牲了,他为自己的疏忽,没及时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和悲痛。这表现了党的领导者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和热爱阶级兄弟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回顾起自己革命时的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至10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关心小红军,小红军倔强地不肯接受的情景。
第三段(第11至15自然段):讲陈赓同志返回来找到那个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陈赓无限自责。写作特点
本文按“忆小红军——遇小红军——救小红军”的顺序来记叙的,通过小红军外貌、动作、语言的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小红军聪明而坚强的特点。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乏牺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现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受苦挨饿,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不愿拖累别人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3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á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ó)”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读成“漆(qī)”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