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字谜七则》教学设计
《字谜七则》教学设计
执教者:鹤浦小学(502)申志杰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九册第五单元之《字谜七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文,运用组合,象形,意会等方法,探索和发现《字谜七则》的揭底奥秘,了解汉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并能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谜题,学会举一反三。
3.情感目标:学生在猜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谜语的兴趣,进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字谜的揭底奥秘 教学难点:懂得猜字谜的方法,懂得活用。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谜语 课件、各种谜语
每生自带《教海谜花》一册 教时准备:二课时
第一课时:探索和发现《字谜七则》的揭底奥秘,懂得猜谜的一些方法。第二课时:解析字谜200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学生课前向当地的猜谜能手请教灯谜知识,并收集多则字谜)
一、谈话导入,引起谜趣
1、提问: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和谜语交上好朋友,同学们喜欢吗?
(2)你们了解过有关谜语的哪些知识?(谜语由哪三部分组成?谜面、谜目、谜底)(3)谜语小试(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谜语题): 07-2008学年度:上面两个口,下面一条狗(字一)“哭”。08-09学年度:张省长亲临第一线(字一)“引”。09-10学年度:白玉无瑕(字一)“皇或珀”
2、设疑
大家想知道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的谜语题是什么呢?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寻找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的谜语题。
二、获取新知,激发欲望
1、谜语的分类(事物谜:拟人叙事,多句长句;文义谜:会意别解,字词短句)
2、谜语的形式(文字谜,画谜,动作谜等)
3、谜语的猜法(组合,象形,意会等)
三、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
(1)分小组,对“字谜七则”的谜底如何破解进行探究、交流。
(2)教师用不同方法提示破底过程。并指出“字谜七则”破底所用到的方法。
2、发现问题
这“七则字谜”除了教给我们一些破底的方法,还教给我们什么知识?板书:天文常识、查字典知识、字形结构、书写笔顺等。现在,你们知道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的谜语题是什
么吗?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3、释疑:
你们现在还得继续学习,寻找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的谜语题。
四、举一反三,巩固新学
1、字谜试解(小组合作学习):
探研《教海谜花》中的“谜趣横生”第九册部分字谜如何解释?
2、字谜牵线:
谜面 谜底 去,一直去 七 千字插中间,北字分两边 尖 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 乖 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云
3、字谜试猜(学生独立猜射):
一口咬掉牛尾巴(字一)河边一蜻蜓(字一)天上双雁飞(字一)客满(字一)
4、执“谜”不悟
把不懂的字谜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
5、谜德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反面教材——崂山道士
五、反馈交流,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六、进行小结,延伸谜趣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的谜语题,找到了吗?为什么?(数量、时候,生活处处是谜语)
七、布置作业,知识拓展
1、收集民间一些有趣的字谜,每人10则(当天完成)。
2、自己尝试创作字谜1则(当天完成)。
3、试猜字谜200则(下节课讲评)。(“下课”)
第二篇:《数字谜》教学设计
“数字谜”也叫“算式谜”、“虫蚀算”。为什么叫“虫蚀算”呢?就是古代没有很好的防虫措施,书上的一些算式常常被虫子吃掉一部分,人们在看书的时候,就得想办法,根据剩下的部分,来判断吃掉的是什么数。
课件演示:首先,注意观察两个“飞”字,他们相加得2,找到这种关系,我们马上就会想到:1+1=2,那“飞”字可能就是1。那“腾”字呢?腾+腾=9,两个相同的数相加,4+4=8,5+5=10„„怎么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等于9,刚才的推理过程肯定有问题!问题在哪呢?肯定在“飞”字上,也就是说,“飞”字不可能是1。两个“飞”字相加个位确实是2,那还有哪个数字相加个位会出现2呢?想啊想,对,6+6=12,飞可以代表是6,这样,十位的9就有个位满十进来的1,也就是说,两个腾字相加等于8,一个腾字就是4。最后验证,46+46是不是等于92,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飞”=6,“腾”=4。
孩子们,刚才我们在确定每个汉字代表的是数字几时,先仔细的观察,找到汉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大胆的推想、猜测,把猜想的数代到算式里去试一试,算一算,最终得到我们合理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推理过程,咱带着这个方法继续去闯关,好不好?
使学生注意到解答算式谜的一些策略:个位分析法、十位分析法;两个数字相加最多进1,三个数字相加最多2。
回顾我们刚才经历的推理过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经历了四个步骤:
第一:仔细观察,从算式中发现:个位相加得2,十位相加得9(这是?找联系)
第二:通过刚才的联系,进一步推理、联想,想到飞可能代表1或6(这是?推想)
第三:然后我们进行计算,结果是否一致,验证我们的推想
(这是?验证)第四:
通
过
验
证
结
果
得
出
结论。
(得出?结论)
《算式中的数学推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掌握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一年级中已经有了简单的解决数字谜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实例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初步学会选择发现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进一步的计算来验证猜想,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尝试、验证等手段发现规律,猜测结论,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了代数思想。
【课堂目标】
1、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思维的调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思维的调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和学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数学荒岛上既有惊险又有乐趣,同学们想不想去探险? 生:想!师:小胖的咔布偷吃了国王的水果,还偷走了学校小朋友们的午餐,国王非常生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师:一起看!(点击播放动画视频)学生观看动画!
师:巫师不同意就这么放过小胖和他的卡布,他要出题,罗克希望我们一起帮助他们,好不好?
生:好!
(二)探究新知
师:一起看巫师出的题目!(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算式中的数学信息,腾和飞各代表什么数呢? 像这种数字谜问题,就要运用算式中的数学推理来解决(板书课题:算式中的数学推理)
师:下面请根据引导提纲独立思考,猜一猜这两个汉字可能代表什么数字?
生:…………
师:现在甲乙对子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动手算一算,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并在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全班交流!
师: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想法。
生1:我们组认为:个位上的两个“飞”相加得2,1+1=2,所以飞代表“1”。
十位:3+6=9,所以31+61=92.生2: 我们小组不同意他们组的看法,我们是这样想的:“飞”可能是6, 因为6+6=12,和的个位是2,向前一位进1,十位 “腾”+“腾”=8,“腾”=4。
生3:……
(学生讲述,并上台板书竖式答案)
(三)推理验证
师: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种答案,(指黑板)认真观察,会发现可大致分为三大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6的一类,个位不相同的一类,分别标号:1、2、3号……
师:比较一下这两类答案,你认为是1号对、2号对、3号对? 还是都对?
请说明理由!
生1:我认为1号对,因为腾飞和腾飞,两个腾是一样的字,两个飞是一样的字。但2号中十位是两个不同的数,只有个位相同,1号中十位和个位都是相同的数。
生2:我认为2号、3号对,因为结果等于92.(师反问:观察一下汉字,到底谁对?)
生3:我也认为1号对,两个腾表示相同的数。两个飞也表示相同的数……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大多同学都发现(课件)相同的汉字应该表示相同的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刚才的推理过程:(课件出示)
(1)两个飞相加,个位得2 1+1=2,飞可能代表1 十位5+5=10 4+4=8 3+3=6,结果都不等于9 所以飞不可能等于1 第一次猜想失败!
(2)两个飞相加,个位得2 6+6=12,飞可能代表6,向前一位进1,十位:腾+腾+1=9 腾+腾=8 腾=4 46+46=92 结果一致
所以得出 腾=4 飞=6 第二次猜想成功!师:回顾我们刚才经历的推理过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经历了四个步骤:
第一:仔细观察,从算式中发现:个位相加得2,十位相加得9(这是?找联系)
第二:通过刚才的联系,进一步推理、联想,想到飞可能代表1或6
(这是?推想)
第三:然后我们进行计算,结果是否一致,验证我们的推想(这是?验证)
第四:通过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算式中的数学推理,在古代的数学史中还有另外一个名称:虫蚀算(板书)(课件出示)
师:其实,数学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只要你用心观察和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有信心吗? 学案闯关练习:签名附星!
第一关:猜一猜每个算式中的汉字各代表几? 小组交流订正答案!(甲乙对子互相帮助)第二关:猜一猜,小动物们盖住了哪个数? 班长带领,集体订正答案!
第三关:横看、竖看、斜看三个数的和都是18,小动物背后是几? 师:温馨提示:想一想,先求哪只小动物比较方便呢?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甲乙对子交流一下你的方法和最后求出的结果!(组长整体关注)全班交流订正。
师:谁想当小老师,把你的想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生:我先求的是蝴蝶,算式是………… 又求的是……,算式是…… 生:我的方法是我先求的是蜻蜓…… 师:你们可真厉害,全对的一共10颗星,全对的请举手!课后小组长做好统计!
(五)反思总结
师:经过我们的帮助,罗克顺利通过了巫师的考验,帮助小胖和他的卡布逃过了惩罚!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精彩鼓掌!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开始我创设的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数学荒岛历险记》的情景,当我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的开端时,就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小胖的咔布偷吃了国王的水果和幼儿园小朋友的午餐,国王非常生气,聪明的罗克会怎样帮助小胖和他的卡布呢?观看视频后,巫师要出题了,孩子们都为罗克和他的小伙伴捏了一把汗。当我问他们愿意帮助罗克一起解决困难吗?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整个探究阶段,以数学思考为主线。孩子们先根据引导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甲乙对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动手算一算,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全班交流时各个小组各抒己见并到台前板书出相应的竖式,其他小组不时的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评价、补充。这时候教师闪亮登场:引导学生观察每种方法,并归类出三大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6的一类,个位不相同的一类!这几种方法到底是哪种正确?还是都正确?这时孩子们又陷入了争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不断争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一点:相同的汉字应该表示相同的数。自然而然,“飞=6,腾=4”这个答案脱颖而出,这才是正确的。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梳理刚才的推理过程,学生知道了不管猜想是正确还是错误,都经历了四个相同的步骤:找联系---推想---验证---结论。然后渗透古代数学史中“虫蚀算”的内容,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在本环节,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推想过程,并注重了策略方法的梳理和提升,既培养了学生思考的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在学生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反馈练习,及时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练习中巩固了数字推理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课件动画的效果,做到了趣味与智力的结合。
最后交流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三篇:《有趣的字谜》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 “有趣的字谜”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是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师既不能“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指导与鼓励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充分利用主题单元“遨游汉字王国”中的学习资源,挖掘课程资源的内涵,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融会贯通,让学生感悟汉字的神奇、有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计划的能力。本次活动是在学生进行了一周时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后,进行的一次展示汇报交流课。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让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展示汇报探究学习成果,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个体性。
教学目的: 1.通过小组展示汇报,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以及在合作中的团结精神和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增强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有趣,体验到汉字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广泛积累汉字、热爱汉字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通过综合性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展示汇报,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以及在合作中的团结精神和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广泛积累汉字、热爱汉字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综合性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展示汇报: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这段时间,同学们一直都遨游在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相信大家对字谜都非常感兴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字谜乐园,继续畅游汉字王国吧!
2.出示例谜,激发兴趣 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1)生答:是“日”。
(2)师:为什么是“日”字呢?老师发现太阳画出来是圆的,“日”字写出来就是长方形的„„
(3)教师引出对字谜结构的发现:谜面、谜目、谜底。激发学生展示汇报研究成果的欲望。
二、畅游字谜乐园 1.第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1)汇报交流文字谜的相关资料。(2)带领大家猜字谜。
2.研究“动作谜”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1)自编动作谜请同学们一起猜。(2)展示搜集的动作谜带领大家一起猜。(3)小结。
3.第三小组汇报研究成果:(1)带领大家猜图画谜。
(2)展示自编的“图画谜”和大家一起猜。4.老师出示“图画谜”与同学们分享。总结:
(激励学生继续探究汉字奥秘)在今天的字谜乐园里,同学们都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受,但汉字王国里„„
第四篇:字谜(范文)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谜语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趣生情。
1、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谜语王国”。(板书)
2、讲述谜语故事《以谜猜谜》:
宋朝有个宰相名叫王安石,他是个政治家,实行变法,发展生产,又是个文学家。王安石同他的朋友王吉甫常常在一起谈论诗文。有一次,王安石给王吉甫猜一个谜:“画时圆,写时方,夏时长,严冬短。”王吉甫也聪明过人,一猜便中,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而是即兴编了一个谜让王安石猜:“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抽掉鱼的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一听,点头称是:“对,对,你猜对了。”这个谜的谜底的“日”字。(教师边讲边画)太阳画起来是圆的,写起来是方的,夏天日长,冬天日短,而王吉甫以谜破谜,日出东海,“鱼”字去头和尾,抽掉“田”字的竖笔,不正是“日”字吗?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活动,玩“猜谜游戏”,走进“谜语王国”,看谁猜出的谜语多,评出“本届擂主”,再评出一个“最佳猜谜手”。
二、开展竞赛,活跃思维,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1、看谁说得多。
每组推荐一位同学说谜面,谜底,看三分钟内谁说得最多。
(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2、教给猜谜的一般方法。(教师讲述)
(1)会意法。谜语的谜面里会集了谜底所指的事物的含义,你只要分析和解释谜面的含义,就可以破谜。如刚才有个同学讲的“一城分两国,哪国兵马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打一文具)这个谜底是算盘,后两句揭示了上下珠子的特点,上边两颗珠子一个等于5,乘2得10,下边5颗珠子每一颗等于1,10大于5。这就采用的会意法。(出示算盘)会意法是编创谜语和猜谜的最基本的方法,采用其他方法编的谜,也往往和会意法结合。
(2)比拟法。把要猜的谜比拟成人或其他事物,把它人格化,再说出特点,这种方法叫比拟法。小朋友喜欢猜的物谜,常常采用比拟法,如:“游泳是专家,吃虫是行家,小时有尾没脚,长大有脚没尾巴”(打一动物),谜底是青蛙;又如“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长大就分家,衣服都扯破”(打一植物)谜底是大蒜,这两个动、植物谜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物比拟成人,并道破它们的主要特点,还有许多谜语以物比拟物,如刚才有个小朋友说的谜语“黄澄澄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
(3)拆合法。这种方法在字谜中经常使用。汉字有偏旁、部首、上下左右的笔划,把它们拆开,加以增减或重新组合,变成另外的一个字,这种方法叫做拆合法。如“朋友一半”这个字谜,其谜底是“有”,把朋字和友字拆开,再拿一半重新组合起来,就产生了“有”的谜底,又如:十二点(斗)、十三点(汁)、十八点(术)等都采用了拆合法。
(4)形象法。运用我国象形字的特点在字谜谜面上描绘出形象。如“一口吃掉牛尾巴”(打一字),谜底是“告”,口把牛尾巴吃没了。
(5)排除法。在谜面中说明要排除一种或一种以上较为容易猜到的谜底。如:“二山在一道,猜‘出’便错了。”这个谜排除了“出”字,而是“击”字。
本文章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第五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教学时,可结合查字典选择字义,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让学生读一读三句话,再读一读伙伴的提示语,想想这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中解释。
(1)掉转。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3)量词,指事情、动作的次数。
(4)回族。
(5)曲折环绕。
4.读句子,选择“回”在句中的准确意思。
句1:“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2:“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3:“回”是量词,指事情的次数。
5.扩展练习。教师再举几个例子或让学生自己举例,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项内容。
“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九个生字。教学时可设计以下环节。
1.让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如:
灶:烧火做饭的用具,跟火有关。
铝锅:金属“铝”做的炊具。
漏勺:让食物留下,让汤或水从中漏掉的用具。
汤:跟水有关。
2.认读生字,指名说记字方法。
3.同桌互相检测识字情况。
4.识字展示。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厨房的用具,看看是否都能说出用具的名称,再积累积累一些新词,学习新字,制作字卡、词卡,拿到班上展示。
“读读背背”是四类成语的积累。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第二组是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成语,第四组是关于学习的成语。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让学生自读这些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意思。
2.在小组内读成语,互相正音,并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3.分组比赛读成语。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成语。(1)成语接龙比赛。
(2)猜成语:老师说意思让学生猜;同学互说互猜成语。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可设计下面的情境。
情境一: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
1.观察图画内容,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事。
2.根据图画内容,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
情境二:续编故事。
1.如果让你扮演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把故事编下去呢?
2.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情境三:交际表演。
1.选择较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把故事编完整。编时注意:
(1)小朋友如果真的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他该怎么办呢?(礼貌待人)
(2)小朋友如果不认识这位叔叔,他该怎么办呢?(自我保护)
2.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合作续编的故事。
3.小组互相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奖。
情境四:感悟故事。
1.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什么?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1)怎样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2)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自我保护?
口语交际之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定,目的是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
(一)填字游戏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自己设计填字卡片。
3.分小组合作完成填字游戏。
4.填好后横向读一读词语,再竖着读一读填好的字(新世纪我能行),说说发现了什么。
(二)谜语展示
1.展示自己收集的谜语。
2.小组互猜谜语。
3.集体猜谜语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