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1011007 课程名称: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总学时:34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平行课程:教育传播学、多媒体技术基础、摄影基础
后续课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法
课程简介: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学与教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教学实践、企业培训与教学资源设计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学生恰当地设计、开发及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能力。
推荐教材: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克抗 林君芬 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
[2]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课程总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本课程是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含义、由来与发展,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意义,从而对本学科产生研究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系统设计与教育技术学各领域之间的关系。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本质。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内容框架和学习要求。教学内容: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与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3、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5、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6、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课后思考题:
1、多媒体课件开发中如何体现教学系统设计思想?
2、你认为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专业学习重要性与意义在哪里?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和功能,了解基本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掌握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能够阐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编写和阐述方法。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概述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阐明
3、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课后思考题:
1、分析本章最后一节提供的教学目标设计案例的优点和不足。
2、设计实践:根据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态度分析
3、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4、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后思考题:
1、简述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学习风格常见的类型有哪些?不同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3、网络环境对教学有哪些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特征?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应该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含义,掌握并能运用常见的教学策略,了解教学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了解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应该注意的原则,了解学习活动的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含义及其与教学方法概念的区别,几种学习策略的基本流程、原理和设计。教学内容:
1、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
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
5、研究性学习设计
6、教学活动设计
7、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的设计案例分析
课后思考题:
1、用案例说明以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步骤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 角色扮演、CSCL
2、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环境的含义和学习环境设计包含的主要内容,了解在技术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创设良好的人际交互学习环境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学会创设良好的人际交互学习环境。教学内容:
1、学习环境概述
2、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概述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媒体的特性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3、学习资源和工具选择、设计与开发
4、人际学习环境的设计
5、学习环境设计实例
课后思考题:
1、收集几个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意义,理解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的方法,了解网络教学评价和传统教学评价的异同之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意义,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方法。教学内容:
1、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内容
2、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新发展
3、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
4、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5、教学系统设计评价案例
课后思考题:
1、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2、教学评价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区别。
3、计算机在支持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方面有何作用?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应用领域,了解如何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产品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应用领域,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产品的设计。教学内容:
1、多媒体软件设计案例分析
2、网络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3、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4、培训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课后思考题: 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撰写一个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案,要求包括: 简要说明(学科、适用对象、学时、拟解决的问题等); 知识内容结构; 设计思路;
软件结构和主要模块 课件的特色与功能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
本课程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践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执笔人:李静
审定人:
时间 :2011/7
五、教学指南
六、作业
七、课程考核办法
八、成绩评定
第二篇:《嵌入式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设计(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s)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嵌入式系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仪器、智能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如手机、PDA、MP3、手持设备、智能电话、机顶盒等,可以说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本课程讲述当前主流的嵌入式处理器—ARM的微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µC/OS,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及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ARM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系统扩展方法、应用及开发技术等。使学生在工作中具有利用嵌入式系统开发产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基本要求:
1、掌握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ARM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系统扩展方法、应用及开发技术等。
3、比较熟练地用ADS进行ARM实验箱的编程及调试。
4、了解并掌握实时操作系统µC/OS,并学会用µC/OS开发小型应用系统。
二、先修课程及本课程总学时
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语言、单片机原理 本课程总学时:36
三、课程章节及各章节学时安排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2学时)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2学时)
第三章 设计方法及ADS集成开发环境(4学时)
第一节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2学时)第二节 ADS集成开发环境(2学时)第四章 ARM7体系结构(4学时)
第一节ARM7体系结构介绍(2学时)第二节ARM7TDMI(-S)指令集简介。(2学时)第五章 ARM指令集(8学时)
第一节 ARM处理器寻址方式。(2学时)第二节ARM指令集。(2学时)第三节ARM汇编程序设计。(2学时)第四节C与汇编混合编程。(2学时)第六章 硬件结构与功能(12学时)第一节 LPC2106/2105/2104结构(2学时)第二节 GPIO及引脚连接模块。(2学时)
第三节 UART0和UART1、I2C接口、SPI接口。(2学时)第四节 定时器0和定时器1。(2学时)第五节 脉宽调制器(PWM)。(2学时)
第六节 看门狗及Flash存储器系统和编程。(2学时)第七章 µC/0S-II程序设计(4学时)
第一节 µC/0S-II简介及移植(2学时)第二节 移植µC/0S-II。(2学时)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2学时)
1、嵌入式系统简介(包括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2、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3、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5、嵌入式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难点: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2学时)
1、嵌入式系统的总体结构。
2、与嵌入式系统相关的硬件知识。难点:总体结构。
第三章 设计方法及ADS集成开发环境(4学时)第一节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
包括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技术。第二节 ADS集成开发环境
1、ADS 1.2 集成开发环境的组成
2、工程的编辑
3、工程的调试
4、仿真器的安装与应用 难点:调试、仿真器。
第四章 ARM7体系结构(4学时)第一节ARM7体系结构介绍
1、处理器模式。
2、内部寄存器。
3、程序状态寄存器。
4、异常。
第二节ARM7TDMI(-S)指令集简介。难点:异常。
第五章 ARM指令集(8学时)第一节 ARM处理器寻址方式。第二节ARM指令集。
第三节ARM汇编程序设计。第四节C与汇编混合编程。难点:ARM汇编程序设计。
第六章 硬件结构与功能(12学时)第一节 LPC2106/2105/2104结构
1、存储器寻址。
2、系统控制模块。
3、存储器加速模块。
4、向量中断控制器。
第二节 GPIO及引脚连接模块。
第三节 UART0和UART1、I2C接口、SPI接口。第四节 定时器0和定时器1。第五节 脉宽调制器(PWM)。
第六节 看门狗及Flash存储器系统和编程。
难点:存储器重新映射,编程实现功能部件的初始化和控制。本章实验:LPC2106/2105/2104功能部件基础实验。
第七章 µC/0S-II程序设计(4学时)第一节 µC/0S-II简介及移植
1、移植规则。
2、编写LPC2106/2105/2104的启动代码。第二节 移植µC/0S-II。难点:移植µC/0S-II。本章实验:学习移植µC/0S-II。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马文华,科学出版社,2006年
主要参考书:
[1] 田苗苗.嵌入式控制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吕 骏 译.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3] 周立功等.ARM微控制器基础与实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李驹光等.ARM应用系统开发祥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劭贝贝译.uCOS-II-源代码公开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 [6] 田苗苗.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袁勤勇等译.嵌入式系统构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8] 田苗苗.《实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基于ARM微处理器与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 [9] 邵贝贝译.《源代码公开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采用多媒体教学。
2.实验课单列,每周2学时。
3.每周作业量2~3小时,主要针对基本概念、开发环境的操作和编程。
七、成绩评定
1.理论考核
占60% 2.实践考核
占40%(其中包括:实验、作业、课堂提问、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作品)。
第三篇: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伊犁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论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8340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总课时数:6
2学 分:4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电子商务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硬件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先学习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管理设计课程的基础,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有关理论以及有关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实例,强调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规划方法,分析过程,设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运行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有关理论以及有关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实例参数及使用方法,如何使用,学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规划方法,分析过程,设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运行管理。
二、教学内容纲要
伊犁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论教学大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法;电子商务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电子商务开发过程的管理因素以及重要事项;电子商务系统构建模式。
伊犁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论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集成;campustere.com设计。
第四篇:北航—嵌入式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计划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
王田苗
魏洪兴
一、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
二、课程目的:
嵌入式系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仪器、智能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如手机、PDA、MP3、手持设备、智能电话、机顶盒等,可以说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嵌入式系统技术基本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针对目前流行的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源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选择C/OS进行详细剖析,并结合具体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本门课程以采用讲课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习嵌入式,使用嵌入式”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内容(共36学时)
一、引言(2学时)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2、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3、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4、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5、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6、本门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结构
二、嵌入式系统设计基本概念(2学时)
1、典型嵌入式系统基本组成
2、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3、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特点
4、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5、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6、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趋势
7、嵌入式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2学时)
1、基本结构
2、主要分类
四、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2学时)
1、基本结构
2、主要分类
五、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方法(2学时)
1、传统研发基本思路
2、嵌入式研究开发基本方法
3、选型基本准则
硬件平台的选择 软件系统的选择
六、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与C/OS实时操作系统(2学时)
1、为什么选用ARM结构
2、为什么选用C/OS系统
3、ARM结构简介
4、C/OS系统简介
5、嵌入式实验平台简介
七、嵌入式仿真开发工具简介(2学时)
1、SDT仿真环境概述
2、ARM仿真器的流程简介
3、APM开发工具
建立项目文件 配置项目工具
4、ADW开发工具
环境简介
工具配置和调试
八、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2学时)
1、基于C/OS-Ⅱ扩展RTOS的体系结构
2、建立文件系统
3、外设及驱动程序
4、图形用户接口(GUI)函数
5、基本绘图函数
6、系统的消息队列
7、其他实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
九、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2学时)
1、ARM7微处理器简介
2、基于S3C44B0X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
3、存储器系统介绍
4、接口介绍
5、人机交互接口
十、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18学时)
四、实验内容
1、LCD的驱动控制实验
2、ARM的A/D接口实验
3、ARM的键盘驱动实验
4、ARM的I/O驱动实验
5、ARM的UART通讯实验
6、RTOS的移植实验
7、ARM SDT 2.5开发环境实验
8、嵌入式系统的图形接口函数GUI实验
9、实时操作系统的消息循环实验
10、USB接口设计实验
11、嵌入式文件系统设计实验
12、嵌入式控制设计实验 13.触摸屏程序设计实验 14.网络通讯程序设计实验 15.综合实验
五、主要教材:
《实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基于ARM微处理器与µCOS-II实时操作系统》,编著 王田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
第五篇: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OE2121017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英文名称: Digital Logic and Digital
System Design 学
时:60
学
分:4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
开课学期: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 开课院系: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及相关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与配套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实验”课程紧密结合,以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强化实践和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课程讲授、单元实验、综合设计项目大作业、设计报告撰写、研讨讲评等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矩阵中1.1.2.2、1.2.1.2以及2.5、2.6、3.6、4.1、4.2的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和工具。数字电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数制及编码、逻辑代数及逻辑函数的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典型的中大规模时序逻辑部件。EDA设计技术部分,需要了解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学习硬件描述语言,了解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开发过程,掌握EDA设计工具,培养学生设计较大规模的数字电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特点和主要目的:
(1)本课程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都很强,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
(2)使学生掌握经典的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3)掌握当今EDA工具设计数字电路的方法。
(4)本课将硬件描述语言(HDL)融合到各章中,并在软件平台上进行随堂仿真, 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过本课和实验教学, 使学生掌握新的数字系统设计技术.虽然现代设计人员已经很少使用传统的设计技术,但传统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字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并可以为EDA设计工具所进行的操作提供说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动化设计技术的优点。
成功的逻辑电路设计人员必须深入理解数字逻辑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EDA设计工具的使用。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主要讨论集成电路器件的外部特性,对门电路内部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状态转换只作定性了解。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在学科基础中的地位既要体现作为一门课程的完整性和电子线路体系结构的特点,也要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的目的。后续的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接口技术等都是数字电路系统高度集成的体现。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为微处理器与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进行了基础知识准备。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数制与编码(建议3学时)学习数制表示方法和常用编码 1.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数制(2、8、10、16进制数)的表示方法与相互转换方法
(2)掌握常用编码(842BCD码、5421BCD码、余3码、格雷码等)的表示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二进制,十六进制 难点:格雷码的掌握
3.说明:主要掌握常用编码的表示方法
(二)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化简(建议10学时)
学习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及函数表示方式,了解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学习硬件描述语言(HDL)描述逻辑函数的基本结构,熟悉逻辑函数与HDL之间的对应关系。1.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基本逻辑运算与逻辑门
(2)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法则和主要公式,了解逻辑函数代数化简法(3)掌握逻辑函数的标准表达式和常用的五种表达式及相互转换方法(4)能够用HDL描述真值表,熟悉逻辑函数的HDL表达方式(5)熟悉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6)掌握包含无关项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化简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表示形式以及HDL表达方式 难点:五种表达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3.说明:5个变量以上的逻辑函数化简不作要求
(三)组合逻辑电路(建议10学时)
学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学习组合逻辑的HDL描述方式 1.基本要求
(1)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HDL设计方法,掌握设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3)熟悉常用MSI组合逻辑部件(变量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扩展方法及应用
(4)掌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HDL描述方式
(5)掌握由MSI器件构成组合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6)了解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消除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由门电路进行组合电路的设计 难点: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应用
3.说明: 安排组合逻辑研究实验
(四)触发器(建议6学时)
学习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描述方法,学习触发器的HDL描述方法 1.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RS触发器及常用沿触发的(D、T、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2)触发器的HDL描述方法(包括行为级描述和结构化描述)(3)熟悉常用集成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及时序图的画法(4)掌握触发器的HDL描述方法中的沿触发与电平触发 2.重点、难点
重点: 触发器的多种描述方法
难点:触发器电路的HDL描述及时序波形
3.说明:触发器部分要求记忆逻辑符号掌握逻辑功能,对触发器内部电路不做要求,安排集成触发器实验。
(五)时序逻辑电路(建议16学时)
学习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典型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时序电路的HDL描述。1.基本要求
(1)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要求根据电路能正确列出状态表,画出状态及时序图并分析其功能
(2)了解同步时序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给定状态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3)掌握时序电路的HDL描述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4)掌握典型MSI时序逻辑部件(74LS161、74LS194)的逻辑功能,扩展方法及应用(5)学习状态机的HDL描述方法,并掌握复杂时序逻辑电路的HDL描述方法(6)掌握以MSI为主的典型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任意模值计数器;移位型计数器;序列码发生器(7)掌握典型时序电路的HDL描述方法
(8)了解异步时序电路的主要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电路自启动自校正的设计;MSI时序逻辑部件的逻辑功能及应用 难点:时序逻辑点状态机HDL描述
3.说明:学习这一章后,要求能看懂器件手册,安排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应用实验。
(六)集成逻辑门(建议3学时)1.基本要求
(1)了解典型TTL与非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外特性和参数(2)掌握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主要特点
(3)掌握MOS逻辑门(以CMOS为主)的主要特点和使用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TTL与非门的主要外特性和参数 难点:集电极开路门
(七)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建议3学时)了解脉冲电路的分析方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典型脉冲电路(单稳、多谐、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特点及脉冲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555定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3)掌握晶体振荡器,施密特单稳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2.重点、难点 重点: 555定时器
难点:振荡电路性能提高需要考虑的因素 3.说明:安排脉冲电路的产生和整形实验。
(八)存贮器及可编程器件(建议4学时)1.基本要求
(1)掌握ROM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几种不同的编程方法(2)了解静态RAM和动态RAM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可编程器件的内部结构特点, 可用资源, 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4)结合实验, 逐步掌握FPGA的仿真与设计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ROM的基本工作原理, FPGA的仿真与设计技术 难点:ROM实现组成逻辑函数, FPGA的仿真与设计技术
(九)D/A和A/D(建议1学时)1.基本要求
(1)了解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2)了解典型集成D/A和A/D芯片的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D/A和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难点: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四、布置大作业
综合设计(1)-----用VHDL设计一数字频率计(结合实验在FPGA上实现)综合设计(2)-----用VHDL设计一DDS信号发生器(结合实验在FPGA上实现)系统设计完成通过EDA软件仿真后,在FPGA系统上实现验证,期间安排两次讨论。第一次是设计方案评审和讲评,第二次的实现结果报告和讲评。
五、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60 学时,讲课 56 学时。讨论4学时。实验单独开课,大作业采用开放式实验方式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六、考核方式
1.期末笔试(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开卷考试或半开卷半闭卷考试)占60% , 2.大作业----综合设计占30%, 3.平时成绩占10%.七、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1)新编: 任爱锋, 孙万蓉, 周端等
(2)杨颂华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参考书:
(1)夏宇闻等译 数字逻辑基础与Verilog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John F.Wakerly 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第三版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